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1 3 年5 月 上旬 刊
综述 ・ 专著
偏 见 以及 经济 发展 状 况 的影 响 ,我 国职 业教 育的层 次 结 构偏 低 , 息及 就 业 市场信 息进行 设 置 . 并根据 劳动 力 市场 的 变化 进 行 不 断 仅仅停 留在 中等职业技 术人才的培养层次上 . 因而难以培养 出高 修 订 。教 学形 式应 以专业基 础课 、 专业课 和 实践课 三 结合 的 方 式 技 能应 用人 才 。 从 现 阶段 人 才 需求 分析 . 社 会 经 济结构 、 产 业 结构 进行 . 基 础课 与 专 业理 论课 开设 应 以 “必 需 、 够用 为度 , 同 时加 强 的 调整 对 于人 才的 综合 应 用 能力提 出 了越 来越 高 的要 求 . 这是 当 实践 环 节教 学, 促 使 基 础 理 论 课教 学 与 实践 课 教 学真 正 的 融 为 前 高等 职业 教 育 面 I 临的一 个 主要 问题 。 体。 2 . 高等职 业教 育的 生 源质 量 受到严 重影 响 2 . 注重校企合作 , 促进 高等职业教 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 高职 院校 在 我 国的 高考招 生层 次 中长期 以来是 位 于 第四 或 第一 . 要建立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顶 岗实习的人 才培养模 第五层次上的,其生源大多是高考成绩在本科线以下的学生 , 这 式 。充 分发 挥 文化 育人 的功 能 。 将行 业 、 企业、 职 业 等要 素 融入 校 些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 从而使得 高职 院 园文化 中, 促使 学生形成正确 的职业道德 和职业精神 . 培养良好 校 与本科院校在生源质量上产生 了很大的差异. 高等职业教 育的 的知识、 技 能、 职业素养。 根据社会需求. 确定人 才培养 目标. 参照 生源质量受到严重制约。加之近年 来“ 三本” 的出现 , 大批 学生涌 职业 岗位要求与企业共 同制定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 引进行业企业 向高等 学校 . 高职 院校的生源严重不足 . 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 陷 技 术 标 准 , 学校 与 企 业 共 同开 发 专 业课 程 和 教 学 资 源 : 建 立 实施 入 困境 。 生产性 实训和 顶 岗实 习的教 学组 织模 式 . 将 学校 的教 学活 动 与企 3 . 高等职业院校 的自身不足限制 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业的生产活动联 系起来 , 提 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二 。 建立职业 有些高等职业院校由于 自身条件 的不足 , 如 办学条件差、 管 院校 毕 业生 就 业 与创 业 的服 务 体 系政 府要 建 立 完善 的 职业 院校 理观念落后 、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偏低影响了办学的质量 : 部分高 毕业生就业服务机 构. 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信息、 咨询 等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 教 学方式、 师 资队伍的建设上未能充分 服务。 同时 ,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校 内人 才推介 活动 , 为毕业 体现高等职业特点, 未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 用; 有 些高等职业院 生就业提供平 台。工商行政管理部 门要按照有关优惠政策, 适当 校 由于对 职 业教 育 区域 性 特 点 的 忽视 . 盲 目地 开 设 专 业 . 从 而 造 减免某些费用, 对职业 院校毕业生 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予以 成高等职业的区域特 色与经济的区域特 色难以协调发展。 种种原 支持 。 因, 限制 了高等职业教 育的健康发展 。 3 . 整合教 育资源, 加快高等职业教 育发展 4 扁 等职业院校资金不足 , 设备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第一 , 要整合 办学资源, 注重 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利 用。根 由 于高 等职 业教 育服 务 于地 方 、 区域 经 济和 行 业 经 济 的发 据行政 隶属或专业 门类, 对规模过 小、 专业陈旧的高等职业 院校 展, 因此 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经费的投入程度会受到地区经济发展 进 行合 并 重 组 , 充 分利 用 闲置 的校 舍 、 设施 、 设备等 , 在 全 市重 点 好坏的影响。据统计 , 除了沿海经济发达地 区所 办的高等职业院 建设公用实验 实训基地 , 提 高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第 校 办学经费情况呈现 明朗趋势外. 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 办学资 二 整合师资资源, 提 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的专业教 金严重不足 , 相继地实验设备、 优质职教资源十分短缺 , 从而导致 师 定期 轮 训 制度 .组 织教 师到 企 业和 其 他 用 人 单位 进 行 见 习实 理 论 和 实践相 脱 节 , 办 学质量 下 降 , 学生 就业 难 的 问题 。 另外 , 严 践 : 聘请行业企业的高级技 师、 一级技 师以及 出色的技术人 员来 重缺 乏过 硬 的 “ 双 师 型” 教 师 队伍 . 基础 课 和 专业 课教 师 比例 严 重 校担任兼职教 师; 加 强“ 双师型” 教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 同时 失调 , 一 专 多能 教 师 奇缺 。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 结构合理、 素质 高的培训师资队伍 , 促进 高等 二、 高等职业教 育发展的主要对策 职业院校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三, 整合各类生源, 扩大高 1 . 以市场为导向. 以能力为 目标. 努力推进教学改革 等职业教 育招生规模 。 高等职业院校在招生时要不断放开招生计 采 取 灵 活 多变 的招 生 办法: 不 断扩 大 招生 范 围 , 尽 量 为地 方 经 第一, 以市场为导向 。 灵活设置专业。专业设置是决定高等 划 。 职业院校招生、 就业的主要 因素。要促 进 高等职业教 育的规模化 济发展提供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努力将 高等职业教育与 发展 , 必须 以 市 场 为 导 向 , 灵 活设 置 专 业 , 并 不 断调 整 专 业 结 构 , 普通 高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普教、 职教 的协调发展 。 以充分将专业优势发挥 出来。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根据 市 参考文献: 场 需 求 以及行 业组 织对 人 才数 量及 能力要 求 的预 测 . 遵循 能 力本 『 1 1 闫纲丽, 冯山山. 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 机遇与对策 位 的 教 育理 念 .经 地 方教 育 部 门与行 业组 织 共 高审核 后 方 能进 D 1 .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 社会科 ̄} 2 0 1 0 ( 0 6 ) 行。 第二 , 以能力为 目 标, 合理构建课程体 系。高等职业教育应加 『 2 1 穆聪, 于淼高 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硼. 《 华 强 以实 用课程 为主 、 内容 广 泛 的长 线 与短期 专业技 能训 练课 程 的 章》2 0 1 2 ( 2 2 ) 『 3 1 姚健儿 高等职业教 育发展 的现状 、 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师 建设。 专 业课 程 必 须严格 按 照行 业 组 织制 订 的职 业 能 力标 准和 国 家统 一 的证 书制度 、 产 业发展 需要 和企 业 团体 提供 的课 程 需 求信 范大学学 ̄} 2 o o 8 ( 5 )
关于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创业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具备创业所需的能力 和素质。
实践探索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其在实际操作中锻炼 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03
高职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高职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和职业能力,为行业和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提高个人素质
高职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 技能,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和综合素养,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 展和自我实现。
高职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高职教育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清朝时期就出现了类 似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也不断 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2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高职教育应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 置和课程内容,培养具备先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
深化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推进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教育应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为支撑,以职业素养培 养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设立 创新创业基金等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注重职业素养培养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 、职业行为等方面。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及思考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及思考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及技术应用型人才。
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层次衔接、类别沟通的终身教育体系,应突出特色拓展思路,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思考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指依据现实条件来确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定位、师资定位和教学方法定位等。
定位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格局。
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明确自身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差别,才能发挥自身优势,彰显其办学特色。
(一)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技术型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定位于高等教育中的技术型教育,即不论具体专业如何,实际上都是要培养工作于基层的”转化”型高级人才,使其具备工程设计、技术规范、管理法则转化为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的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层次定位1.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定位性质的准确定位应把握以下基本特征:第一,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本科、专科教育等同。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岗位,适应我国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既具有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受到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协调发展,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又有一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2.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定位。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学制上至少应包括大学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高职本科等同于延长了的高职专科,也不能把高职本科等同于普通本科。
在培养目标上,专科高职教育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师资等任务。
心得体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最新)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为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成为对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独特贡献。
比较X年和2006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体系升级趋势明显,总体规模稳定,外延发展进入瓶颈期,内涵建设正当其时。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从学校数量来看,高职(专科)院数增长18.5%,中等职业教育减少25.9%,职业初中数减少95.2%,应用技术大学诞生,标志着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经济协同升级的趋势更加明显;其二,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总数减少了24.2%,但在校生总数浮动不大,10年来仅增长2.1%,表明职业教育总体规模比较稳定,在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两个要素的制约下,职业教育外延发展道路开始进入平台期;其三,教职工总数增长5.2%,专任教师增长16.0%,总生师比从15.9∶1下降到15.4∶1,专任教师生师比从20.3∶1下降到20.5∶1,表明教师队伍总体规模稳中略升,虽然距离18∶1甚至更低的生师比,仍然有很大的空间,但是限于教师编制数量和准入资格等要求,教师队伍数量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
因此,仅从这10年的数据即可知道,职业教育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外延型发展,已经为转向质量型发展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动能转换积累了深厚基础。
纵观当前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全球化浪潮起伏波动,多元文化交流激荡,国际竞争有增无已,价值链升级更加频繁,经济社会发展动能转换,人民内部矛盾发生转变。
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发展规划战略的导向,加大深层改革力度,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释放更加强大的人才供给能力。
首先,加速构建适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
积极创新中央部门联席合作的职业教育治理体制机制,尽快组建相对独立的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局,改革国家教育督导局作为国务院特设机构,形成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局、国家教育督导局、各类教育举办主体和社会组织协同共治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尽快建立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专业认证制度,系统化改革职业教育法、劳动法、税务法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制度,确保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法理基础和制度依据;改革职业教育的招生考试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快建设学分和技能积累制度,运用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学分银行系统,搭建各类学习成果能够顺畅互换互认互转、异地通存通兑的机制,保障各类职业教育生源能够自由转换学习类型和学习权利,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服务于每个学习者的立体多维的教育体系。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 于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S K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点 思 nq , 几 考
莫 子祺
( 西 民族 大学 相 思湖 学 院 , 广 广西 南 宁 摘 要 :高 等 教 育 与 职 业 教 育 相 辅 相 成 , 有 自己 的 特 各 色和 侧 重 点 。目前 我 国 高等 教 育 存 在 种 种 问题 , 们 需要 不 断 我 寻找 新 办 法 、 途 径 来 解 决 , 其 是 需 要 大 力发 展 职 业教 育 . 新 尤 从 而推 动 我 国经 济快 速 发 展 。 关键词 : 高等 教 育 职 业教 育 发 展 问 题 背 景 中 国人 口众 多 , 占世 界 总人 口的 1 。前 些 年 因 为 中 学 约 / 4 生 过 多 , 高等 教 育 资 源 有 限 , 能 满 足 所 有 学 生 接 受 高 等 教 而 不 育 的需 求 , 于是 出现 了“ 军万 马挤 过 独 木 桥 ” 现 象 , 干 的 而挤 过 “ 木 桥 ” 毕竟 是 少 数 。 近年 来 , 家 加 大 对 高 等 教 育 的投 独 的 国 资 , 高 校 纷 纷 扩招 。 学 率 总 体 达 到5 %以 上 。然 而 仍 有 不 各 升 O 少 学 子 未 能进 入 高 等 院 校 接 受 高 等 教 育 。 此外 , 几 年 还 出 现 近 了这 样 一 种 怪 现 象 : 方 面 , 学 生 毕 业 出来 却 找 不 到 工 作 。 一 大
础 上创 新 。
1 84
逐 渐 热 门 , 子 们 不 再 唯 大学 马 首是 瞻 了 。 是 职 业 教 育 逐 渐 学 这 兴 起 的 表 现 。 这 仍 远 远 不够 , 国的 现实 国情 仍 需 要 我 们 下 但 我 大 力 气 大 规模 地发 展 职 业 教 育 .树 立 职业 教 育 与 高 等教 育 同 等 重 要 的 观念 , 就 需 要 我 国政 府 和 教 育 部 门 的 大力 支 持 。 这 三、 高等 教 育 仍 需 进 一 步 完 善 我 国 的高 等 教 育相 对 初 等 教 育和 中等 教 育 来 说 已经 较 为 合理 , 仍 存 在着 诸 多 不 足 之 处 。 但 ( ) 考及 其 评 价 制度 问题 。 中 国教 育 评 价 制 度 是 整 个 一 高 教 育 的 龙 头 , 引 和 制 约 着 整 个 教 育 的 发 展 。 中 国 教 育 以 考 牵 试 分 数 为 考 核 标 准 的 单 一 评 价 制 度 , 致 我 国 初 等 、 等 教 导 中 育 的 部 分 畸形 发 展 , 高 分 低 能 , 育 和 体 育 一 定 程 度 上 的 如 德 失 衡 , 教 育 和法 纪 教 育 仍 较 欠 缺 , 络 陷 阱 问 题 突 出 , 杀 性 网 扼 了孩 子 们 的想 象 能 力 、 新 能 力 、 手 能 力 、 际 操 作 、 存 创 动 实 生 技 能 教 育 和锻 炼 的 机 会 。为 解 决 这 些 问题 , 我们 应 在 高考 评 价 方 面 引 入 思 想 品 德 、 新 能 力 、 能 特 长 等 方 面 的考 核 , 创 技 把 考 核 标 准 改 为 基 础 文 化 分 、 合 素 质 分 、 人 特 长 分 三 大 方 综 个 面 . 校 可 以参 考 学 生 的 基 础 文 化 水 平 、 合 素 质 和 个 人 特 高 综 长 来 录 取 新 生 。 只有 这 样 , 能 抛 开 分 数 至 上 的 思 想 , 转 我 才 扭 国 初 等 、 等 教 育 畸 形 发 展 的 局 面 , 正 重 视 学 生 在 其 他 方 中 真 面 的锻 炼 和 发展 。 ( ) 分 学子 经 济 困难 问题 。现 在 国家 已经 加 大 对 初 等 二 部 教 育 的投 资 , 各 乡镇 村 免 费普 及 九 年义 务 教 育 , 一 点 受 到 在 这 国 民的 一 致 欢 迎 , 一 定 程度 上 提 高 了 我 国整 体 国 民素 质 。 在 然 而 , 国仍 有 不 少 贫 困 人 口 , 分 贫 困学 子 辛 辛 苦 苦 , 年 寒 我 部 十 窗苦读 。 终考上 了大学 , 因家庭经济 困难无法顺 利就读 。 最 却 现 在 解 决 这 一 问 题 的 途 径 主 要 是 靠 企 业 和 个 人 捐 款 、 家 助 国 学 贷 款 、 校 奖 学 金 和 助 学 金 等 。 在 一定 程 度 上 解 决 了一 部 学 这 分 学 子 的上 学 经 费问 题 。 而 , 然 企业 和个 人 捐 款 只 能 解 决 极 少 数 贫 困 学子 的上 学 经 费 , 国家 助 学 贷 款 、 校 奖 学 金 和 助 学 而 学 金 毕 竟 名额 和金 额 都 有 限 , 且 常 常 出现 政 策 宣 传 不 到 位 、 况 手 续 办 理 不及 时 、 关 单 位 职 责 不 明 确 等 情 况 , 有 许 多 贫 困 家 相 仍 长 和学 子 为 学 费 问 题 一筹 莫 展 这 一 问题 广 泛 而棘 手 , 我们 同 样 应 通 过 多 个 渠 道 来 解 决 : 一 , 续 大 力 鼓 励 企 业 与 个 人 积 第 继 极 捐款 . 过 “ 帮一” 通 一 的方 式 解 决 部 分 学 子 的 上 学 费 用 。第 二 . 贫 困 学子 减 免 学 费 。 困学 子 应 在 开 学 时 填 写 贫 困学 生 对 贫 学 费 减 免 申请 书 , 校 层 层 把 关 , 际 考 核 , 终 决 定 给 予 减 学 实 最 或 免 。 日本 的 人 均 公 共 教 育 经 费 是 世 界 上 最 高 的 ,达 10 美 23 元/ / 人 年 在非 义务 教 育 阶段 , 日本 学 校 采 取 了按 家 长 的 收 人 情 况 收 取 费 用 的 方式 , 即高 收 人 家 庭 缴 纳 较 高 的学 费 , 收 人 低 家 庭 缴 纳 较 低 的 学 费 . 济 困难 的家 庭 可 以 申请 减 免 学 费 , 经 体 现 了一 种教 育 平 等的 精 神 。 日本 的这 漱 法菲 游 艟得 我 ∞ 学 @ 习 。第 三 , 校 要 努 力 为 在 校 贫 困学 子 提 供 勤 工 勖学 、 外 兼 学 校 职 打 工 的 机会 ,让 贫 困 学 子 通 过 自己 的 努 力 来 获 取 一 定 的 报 酬 . 决 生 活 费 甚 至 学 费 问题 。 解 ( ) 学毕 业 生 就 业 难 问题 。 目前 , 于各 高校 扩 招 , 三 大 由 所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内涵建设的思考
济社会发展 ,源源不 断地为 国家现代化建设输
送 愈 千万 的各 类 专 门人 才 ,成 为 国家 经济 社 会
发展 的重要 的人才支撑 和生产力保 障,为建设
蓬 勃 发展 。 1 9 年 ,李 岚 清 副 总理 指 出 ,大 力 98
有 的行 业 基 础 、行 业 背 景 、行 业 优势 。这 批 行
业类高职 院校经过 升格 以后的专业整合 ,资源
优 化 配 置 ,行 业 、专 业 优 势 更 为 明显 ,已经 初
步形成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用技能
局 ,结 构 调 整 ,发 展 方 向 ,发 展趋 势 ,及 时 调 整 培 养 方 向 ,不 断开 设 新 专业 ,改造 老 专 业 , 淘 汰 过 时 专业 ,形 成 优 势 专业 ,行 业 类 高 职 学
院开 设 的专业 一 般 都 涵 盖 本 行 业几 乎 全 部 的 工
办高等职业 教育的实施 意见 》;2 0年 ,国务 00 院下放 了高等职业学校的审批权 、计划权 ;决
导全 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稳步发展 ,坚持科 学定位、展开高等职业教育 自身作为 ,突出教 学中心、抓
好 “ 四个 建设 ” 的对策 与 思考 。
[ 键词 】 关 高职 教 育 发展 成就 与 问题 内涵 建设
( )我 国 高等 职 业教 育成 就 辉 煌创 造 了 一 世 界教 育 奇迹
参、 职 教 新 视 野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的 成就 问题与内涵建设的思考
武汉铁 路职业技术学 院 屠莲芳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
在做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一些高校的设施设备、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导致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课程设置不实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际操作性,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就业。
高等职业教育中实习实训机会不足的情况也普遍存在。
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影响了其职业素质的提升和就业竞争力。
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亟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不断完善教育体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引言】部分到此结束。
1.2 问题提出在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面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挑战,我们急需对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讨,以期能够为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有益建议和启示。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等职业学校之间存在着资源差距,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实验条件、教学设备等方面相对薄弱,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课程设置不实用也是一个亟待调整的问题。
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方向不够贴合,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
实习实训机会不足也是一个制约高职教育的重要问题。
由于一些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学生参与实习实训的机会较少,难以获得实践经验。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关于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职业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职业教育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性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支撑社会的各种需求。
因此,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生活,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尽管职业教育在当前形势下很重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发展。
以下是一些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2.1 教学内容质量不高许多学校虽然开设了一些职业教育课程,但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课程甚至缺乏实用性,导致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无法提高。
2.2 人才培训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许多学校培训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不匹配,一些行业需要的人才数量较大,而很多学校研究生等层次的教育却较为普及,导致该行业的人才需求始终未能得到大量的满足。
2.3 缺少实践机会许多学校职业教育课程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甚至没有,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获得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使学生在工作上成功被一些不实用的理论课程剥夺了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3.解决职业教育问题的方案针对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3.1 聚焦教学内容质量相应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统筹职业教育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
各学校应注重实践性,针对行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开展教学课程,增加学生获得实际操作经验的机会。
3.2 加强与市场需求的衔接通过与社会、行业的合作与沟通,学校掌握市场需求和趋势,适度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定与工作内容规向,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让培训出来的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
3.3 周全实践机会学校应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机会的争取,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行业应对学校的实习计划进行有效规划,使学生可以在更多的实验室、实验基地实习、培训,拓展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思考
期 、稳定、互利互惠的合作 机制 ,这些都制 约 了校企合作结合 的深人 、 持续 、 健康发展。
式和评价体系 ,已势在必行 。
虽 然我 国 的职 业教育 现在受 到前所 未
有 的重视 ,但纵观我 国职业教育 的理论研究 和 发展实践 ,无论是埘职业教育学的建构 、
四 、双 师型 教师缺 乏
资 ,许多职业学校无法开设系统的劳动技术 课 ,名义上挂着职业学校的牌子 ,实际上课 程却与普通院校无异。
部分, 与社会经济发展 的关系极其密切 ,对 社会 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当 前受历史 、社会 、经济 、文化和政治等 因素 制约 , 职业教育对缓解教育危机和降低失业 的功能还 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 , 而且从职 业院校 自身的发展来看 ,也存在很多问题 ,
有真正体现 出职业院校的特点 , 职称评定和 普通 院校教师没有什么差别 , 科研成果成为 教师职称评定 的硬指标。但由于条件有限 , 职 业院 校的教 师在开 展科研工作 时往往 会 遇 到相 当大的难度 。 科研成果 已经成为职业
院校教师职称提升的瓶颈。调研发现 ,目前 职 业 院校教 师考核 的主要方 式仍然采 用 自
教育 的声誉带来严重不利的影响 , 直 接影响
其发展。
评 及领导、学生等渠道进行评价 , 与普通院 校 的评 价体 系基本相 同, 符合教改方 向的教 育评价机制远未形成 , 这不符合职业 院校操
作性强的特点 ,也削弱 了职业教育的生机和
三 、校 企合 作不 畅
校企合 作是 发展 职业教 育的一 项重要 举措 , 也是双方共赢的好 事 , 但是实际上进
职业 教 育对技 能型人才 的培 养需要 依
托于双师型教师 ,但是 ,高等职业教育的师 资数量不足 、水平偏低 ,特别是 “ 双师型”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高职教育是指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在普通高中教育和专科教育之间的一种新型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高职教育不仅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还承担着劳动力再就业、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等重要职能。
因此,如何确保高职教育的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着普遍的结构不合理和专业水平不够的问题。
因此,建设一支合格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应当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此,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选拔和聘用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升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其次,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目前,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过分追求理论而忽视实践、忽视能力培养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也阻碍了学生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必须大力完善高职教育的教学体系。
具体做法包括: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实施,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运用,鼓励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另外,还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装备的支持力度,倡导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需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推动高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再次,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质量评价机制。
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机制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机制存在着不合理、不严格和不科学的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完善质量评价机制。
具体做法包括:建立科学、公正和公开的质量评价体系,引进国际先进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模式,加强对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引导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改变盲目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导向,从而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考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考一、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二、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就业市场的关系三、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四、高等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缺口的填补五、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形式,其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了广泛关注。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本文将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并对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一、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对于人才的培养有巨大作用,同时也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充足的支持;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密切相关,能够更好地满足地方市场的需求。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就业市场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就业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传统职业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它所培养的人才更为实用和高效,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更容易融入社会,同时也更具有创业、创新的能力,从而为地方就业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三、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高等职业教育能够为地方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专业人才。
通过提供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更具有研究和创造能力,从而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同层面提供智力支持,实现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目标。
四、高等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缺口的填补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技能人才的缺口是一个比较紧迫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通常是技能型人才,对于缓解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在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一、就业率不高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
而与此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但由于一些原因,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太高。
有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符合,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上存在不足,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工作需要;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认知还存在着偏见,认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够突出,因此对他们的录用也持保留态度。
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符在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合,导致一些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设立专业的决定不够科学,缺乏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调研,没有及时调整和改革相关专业;一些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不符,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加大专业调整和改革力度,调整专业设置,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三、师资力量不足在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代际交替不畅,教学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学校发展和学生需求。
一些高职院校中,由于经费紧张,学校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师资的培训和发展,导致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通过合理调整教师编制,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学校与企业脱轨在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并不够紧密,导致一些高职院校中的教学环节与企业需求脱节。
一方面是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渠道;一些学校在专业教学设计和实践环节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增加。
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对策一、新时代下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环境下,职业教育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时代下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更加苛刻,一个优质的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满足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包括:1.职业教育内容的更新换代与教育教学方法的变化;2.急需具有实用性与技能水平的专业人才;3.追求工匠精神、提升教育互动和效果、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等。
这些挑战既是职业教育的压力,更是职业教育的时代机遇。
职业教育体系要从上述问题出发,不断改进,并做出更贴切于新时代的改革与创新。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1.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良好的职业教育,依靠的是有着出色教育理论与实际经验的师资队伍。
所以,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的核心。
实现职业教育素质化、适应性、创新性,主要是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的。
2.互联网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如今,互联网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质的突破口,例如通过在线教育、数字化教育、智能化教育等方式,推动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和教育资源的平等化。
3.实施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高等教育可以为企业或行业提供高端技术人才,对于推进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意义深远。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1.建立行业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行业化职业教育体系,既是保证培养过程紧贴行业发展需要的保证,也是提高企业内部培训的质量和效益的重要路径。
2.收集行业需求和反馈职业教育机构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并搜集本行业中企业的培训需求及反馈信息,尤其是针对非正规领域的创新性需求。
3.推进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拥有实际的教学资源以及研究者的支持,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和实用性技能的提升。
四、总结职业教育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必须始终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强调教育方法的创新,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更需要注重个体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行业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使之成为人才发展的强大保障。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 化教 育 I l I
汪 凯
对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的几点思考
( 昌学院要: 中国 目 前人 力资源市场供 大于需、 劳动力技 能素质与市场要求严重不相 匹配 , 普通 高等学校的毕 业生就 业呈现 大规模的结构失衡 , 这 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关注一度被边缘化的高等职业教 育。试着分析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 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关键宇 : 高等职业教 育; 问题 ; 对策
1概述 神、 责任 等这些“ 软能力” 关键能力。 和 只有注重 试并在录取过程中被置于一般普通高校之后 , 这 才能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 适应现 种形式很容易使社会产生高等职业教育乃是为高 从全球视野和历史角度来看, —个国家要迅 培养职业素养, 速实现工业化、 城市化和现代化 都会经历—个大 代社会的人才。 考落榜生所准备的错误认知, 反而固化了传统文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时 2 . 3社会和企业参与度不高 , 校企合作 , 产学 化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轻视。 工学合作方面不到位, 相应地产生了一些相 从国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来看, 政府 期。 中国目 前正处于高速工业化、 城市化和现代化 合作 , 进程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培育各类技能人才提: 关问题 。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 中国随着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中 2 . 这种“ 31 闭门造车” 式的高等职业教育 , 使 发展的有力手段。 对于以 上情况, 国家应给予一定 国目 前人力资源市场供大于求、劳动力技能素质 得职业学校教师无法充分接触企业,容易缺乏专 的政策支持, 才能更快的使 ^ 从 们 观念 匕 给予高 与市场要求不匹配的国情来看I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 门职业技制 『 缺乏实践经验, J 练, 难以完成相应的 等职业教育应有的认识和重视,这样才更有利于 教育也是改变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扩大就 实训教学及指导工作, 在教学中易流于照本宣科 ; 中国经济的发展。 业和促进再就业的重要举措。 温家宝总理在2 0 使得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机会少, 07 实践条件差, 缺乏 2. 36高等职业教育中, 创业意识不强。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 “ 要把发展高等职业 实践能力, 不能满足用 人 单位的需求。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又处在新增劳动 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因此 , 对高等职业教 2 2 学校培养 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用 力就业、 3 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 育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人需求 , 造成就业率低,从而影响职业院校的生 移并存的“ 三碰头” 局面, 相当长时期 内就业压力 2当前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中存在一些问 源 , 也影响到职业院校本身的发展。 很大。以2 0 年为例, 07 需要安置就业的劳动力总 题及 对策 2 3 不利于形成“ 一 一 —体化 的局 计约 24O 3 产 科 研” O 万人 , 其中高校毕业生 4 5 首次突 9 万, 19 年 , 届全 国人民代 表大会 常务 委员 面 , 9 6 第八 不能形成它们之间的良 性循环 , 以走上可持续 破就业劳动力总计的 2 %, 0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 《 华人民共和国高等职 发展道路。 中 更高达数百万。 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 教育有 业教育法》 颁布和施行, 的 真正确立了我国高等职 高等职业教育所力图培养的是能够灵活而迅 责任使这些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 , 还能逐渐成 业教育的法律地位。之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 速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而要做到 为职业的创造者 , 工作岗位的 创造者。 作为我国教 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也在不断加速。 但是, 这_ 的前提就是广泛地了解社会和企业究竟有 育事业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就业 ^口 的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中 着怎样的现实需求。而社会的广泛参与能够最大 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 是各级各类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程度地使高等职业教育贴近社会发展的最前沿, 职业教育机 大 构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2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单一,没有 大提高教育的效能。 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要健康发 各级各 类职业教育机构要借鉴和吸收创业教 地方特色。 屁 仅靠高职院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社会、 行 育的思想理念 , 进一步转换教育机制, 改革教育内 定程度上 , 专业结构 、 专业知识滞后表现 业和企业的广泛参与及多方合作是保证高等职业 容、 方法和Z T培养方式 ,  ̄- J 针对职业院校特点 , 加 在我国整个教育体制中,而对于需求专业性更强 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教育对象 的职业来说, 表现更为突出。例如, 我国大多数高 2 A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几乎 的 l . 3 仓 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以 J 满足和适应现 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趋同 , 总体来说 , 不分地域 , 是严格分离的状态, 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大多 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努力在这一 无论地方经济结构如何 , 一般都是“ 重商轻工”不 数职业院校学生而言是一种“ , 终级性” 的教育。 进程中促进 自身的变革与发展。 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能适应一线技术应 这种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难以互通的现 结束语 用 人才需求。 象极 不利于社会成员根据 自身需要来灵活调整 自 在构建 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之中. 对此 ,国家应 出 台有 关法 规 充分发 挥地 方 己的受教育路径。在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念尚未 高等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高等职业教育决不仅 政府优势提倡地方政府制定不同的高等职业教育 完全转换过来的情况下 ,这使人们在面临职业教 仅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事, 它的发展不仅有待于高 政策, 鼓励地方政府开办各具 特色的职业院校, 育的选择时往往会i缩。 区 这方面, 发达国家的高等 等职业教育自身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而且有待于 使学生毕业毕业后能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问则保持着 良好的融 整个教育改革 的深化和整个社会思想 观念 的转 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需要, 确定招生计划 、 招 通, 使得受教育者有可能根据 自 身的需要而在职 变。 我们梧点 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人 生办法、 专业设置 、 指导毕业生就业 、 制定教育事 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自由转换, 不至于因为一 才教育观, 高等职业教育必定能够拥有美好的未 业费补贴标准等,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效能。 次的选择而导致难以更改的职业道路与生活道躐 来。 2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多以准备学生就 对人 自 身的充分发 展与价值实现, 具有十分重大 参 考文献 业 为唯一 目标 。 的意义 ,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 1 李洪荣, 张排房. 我国高等高等职业教 育的发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 目 标在建国后 , 基本 2 5 由于社会对技工人才的重视不够和招 现状和举措切. . 3 高职教育 20 (:3- 3. 0 821 11 2 ) 是按照“ 专才教育 ” 模式制定 的, 近些年来虽然强 考机制等方面的原因 , 学生和家长对职业学习的 [g家哺. 2 l 关于我国高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 调要培养全面发展高级技术型人才, 但实际中常 信心不足。 建议闭.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 (' - 8 0 %2. 2 )7 2 常是仍然停留于培养针对于某一特定简单技能型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录取,与普通高 翻文晓璋. 高职教育发展之比较 四川建材, 中外 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比较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 等教育一样是在统一的高等院校招生入学考试之 20 (6 2 2 2 0 7 ) 3 3. 0' 2 能, 使得学生就业后无后劲 , 难以适应科学技术迅 后, 按照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而在具体的录取时间 作者 介绍 : 汪凯f9 l 职 称 : 18 助教 。 速发展的趋势。 上扁等职业院校是在所有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都 我们认为 , 在经济飞速发展 , 产业结构不断 已录取完毕之后、 甚至普通专科之后才开始录取。 变化的当今, 高等 教育的人才培养 中应注意: 这种招生体制的弊端显而易见: 第一, 它与 ��
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师资制度和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课程设置双师型教师自助餐式教学法我国开始高等职业(下文简称高职)教育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从起初的模仿和探索,到现在已自成独特的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等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模式,高职教育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社会有强大的适应力,能适应技术革新的发展。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在起步阶段大都由本科院校开办,部分高职专业只是原本科专业的瘦身或阉割版本,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发展的大众化,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各类中专和民办学校都在开办高职教育,各教学实体对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理念都不尽相同。
一般说来,普通高校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基础,但高职专业并不被受到重视,高职专业中的部分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高职院校缺乏独立双师型的师资力量,教学理念还不是很成熟。
笔者通过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就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谈点粗浅的看法。
1改革高职课程设置体系高职教育是各国发展的国际化为满足社会对高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教育类型,它是为伴随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实际教学与管理中,高职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教材选择与评估体系由专业所在的二级学院自主决定,真正管理高职的学院无从插手。
有些专业的课程设置甚至只是流于形式,缺少权威型高职专用教材,有些教材甚至错误频出。
这些负面因素会影响高职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
就此而言,改革现有的高职课程设置体系势在必行。
高职课程设置分为理论课程和技术实践课程。
理论课程是技术革新的源泉,理论课程体系着重于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独立思考、汲取和提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获得某些具体的知识。
实践课程是为培养动手能力的摇篮,该体系着重于培养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实践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高职课程设置与评估委员会(下文简称评估委员会),该委员会对高职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材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以一至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评估。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3)2.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与特征 (4)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5)1.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6)2. 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7)技术更新迅速 (8)产业转型升级 (9)劳动力市场变化 (10)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与需求 (11)1.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 (13)技术创新加速 (14)产业融合加深 (15)知识经济崛起 (16)2. 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的需求 (17)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 (18)跨学科、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增长 (19)四、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21)1. 教育理念的更新 (22)培养创新性思维 (23)强调实践能力 (24)2. 课程体系的改革 (25)设置新兴产业课程 (27)加强跨学科课程 (28)3. 教学方法的创新 (30)引入项目化教学 (31)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2)五、案例分析 (34)1. 国内案例 (35)某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 (36)某新兴产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合作模式 (37)2. 国际案例 (39)某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40)某跨国公司对新员工培训的模式 (41)六、结论与展望 (42)一、内容简述文档将概述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包括其历史沿革、现阶段的规模、质量和主要成就。
也将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等。
文档将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紧密关联,新质生产力主要指以技术创新、信息化、智能化等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力,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针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文档将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包括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等。
职业教育新发展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逐渐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在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职业教育的新发展,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1.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2. 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职业教育在新一轮改革中,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实现互利共赢。
3.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专业职业教育在新发展过程中,注重打造特色品牌专业。
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品牌专业成为学校吸引学生、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
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1. 职业教育层次多元化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中,职业教育层次得到了多元化发展。
从初中职业教育到本科职业教育,再到研究生职业教育,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层次。
2. 职业教育类型多样化职业教育在新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教育类型。
除了传统的学历教育,还开展了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学习途径。
3. 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中,职业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这些举措为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效1. 提高就业率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基地, 环境同样模拟实 际生产现场 的工作状况 , 随指导教师 ( 师傅 ) 进行分组实训 , 在不同的学 习情境 中进行 轮岗。 在真实生产环境 下安排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 本课程的教学不再 首先进行课堂理论授课教学 , 全部教学过程在校内外 实训基地 的生产车 间和实训室进行 。在实训场 地 安排多媒体教学现场 , 教师理论知识根 据现场设备进行现场教学 。 5课程考核与“ . 无损探伤工” 技能认证结合 。 课程通过考核即“ 无损探伤工” 通过认证 , 考核 内容 : 学生对生产的 检测结果 ,能否分析产 品焊缝缺陷和能否提 出缺陷消除方法 ;考核方 式: 现场答辩 , 现场打分 ; 考核组成员 : 学校专任教师 , 企业兼职教师 , 劳 动局考评员。
等等 。
( ) 三 特色不够鲜明 , 服务不到位。学校办学条件还相当薄弱 , 除少 数学校外 , 教学设施 设备陈旧 、 落后 , 不到高等职业教 育人才 培养的 达 要求。 专任教师的学历、 职称 明显偏低 , 特别是“ 双师 型” 教师的 比例少 , 与教育部提出的 3 %的基本要求相差甚远 。受教学条件 的限制 , 0 加之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探索还需有一个过程 ,使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 ・ 的特色不够鲜明。一方面高等职业教 育不 能很好 地满足社 会对高技 能 人才的需求 。 另一方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不 到位 。 具体表现为高等职 业院校 的招生 、 毕业生的就业 、 学生助学贷款 、 教师职称评定 、 学校办学 条件改善等方面。 上述问题是大部分职业 教育的共性 问题 ,需要长时 间的探索才 能 解决 , 影响高等职业教育 的健康发展。 二、 对发展高等职 业教育的建议及措施
三 、 语 结
[ ] 大源. 1姜 职业教育学研 究新论[ , M] 北京: 教育科学 出版社 ,07 2 0 [] 2 戴士 弘. 业教 育课 程教 学 改革[ . 职 M] 北京: 清华 大 学出版社 , 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设计
[] 3 赵之群. 职业教 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 程开发指 南[ . M]北京: 清华 大 学 出版 社 .0 9 20
高等职业教育 即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 的进一步扩大, 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 , 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 构, 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 ,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 要任务是“ 加强 内涵建设 , 提高教育质量” 。目前高等 职业教育仍处于弱 势地位 , 处于资源整合和办学类 型、 层次 的转变过程之中。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 经费投入不到位。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 一) 在发展中处 于弱势。 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历史一般较长 , 而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只有 十来年时间, 在办学实力和实践经验方面都处于弱势。由于不 同层次受 教育者的社会地位存在着现实差距 , 社会上重普通教育 、 轻职业教育 的 观念仍然存在 ,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的对象更多 的是平 民子女 ,三百六 “
科技信息
职教 与成教
中也应用 了大量的现代教育理念 。采取 了工学交替 、 目导向 、 项 课堂与 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 向的教学模式 。“ 以工作任务为 目标 , 以行动 过程为导 向, 学教相 辅” 教学模式 目标 明确 、 过程清晰 , 不分场合 、 不论 理实 , 教学互动 、 工学结合 , 有利于培养主动型 、 创新性和有可持续发展 能力的职业人才。
( 加大经费投入 , 二) 改善办学条件 。在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安排教育 经 费的同时 , 调整和规范地 方社会 事业建设费 , 宽学校贷款 、 拓 政府贴 息、 担保 金担保的多方筹资渠 道 , 并积极鼓励 、 支持社 会力量投资办学 和捐资集资助学 , 开辟资金来源 , 改善办学条件 。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切需要 培养 大量技 能型人才 。高等 三) 迫 职业教 育主要 培养技术应用能力 和实践能力强 . 面向生产 、 建设 、 管理 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 型人才 。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是开放 的, 与社会密切合作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 为市场需求服务。推动经济发 展, 促进就业。 ( ) 四 优化结构 , 办出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 的特色和优势 , 就在于培 养学生实操技 能要 比普通院校学生强 。让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实操技 能培训 , 能够学 到真本事 , 成为技 能型人才 , 绝不是仅在 大纲中增加学 生实习的课 时安排 。 优化专业结构 , 调整课程设置 , 强化实训 基地建设 , 注重“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 建立和完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 从而 提高办学效益 , 完善高职教育体 系。 ( 提高办学质量, 五)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要加大投入 , 加强学校的建 设, 以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建设为重点 , 改善办学条件 。要以教学改革 为核心 , 以就业为导向 , 和发扬 原中专教育的成功之处 , 借鉴 依靠行业 、 企业 , 加大课程改革 的力度 , 加强产学研结合 , 努力探索具有高等职业 教育特点 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是解决 “ 三农” 问题的重 要途径 , 缓解劳动力供求 结构矛 盾的关键环节 ,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 进一步鼓励社会 、 六) 行业 和企业加 强与高职院校 产学合作 。企业 和高职 院校的发展 互相影 响、 相促进 , 互 因此两者要进 一步加强共建 与 合作 , 逐步形成政府引导 、 依靠企业 、 充分发挥行业作 用 、 社会力量积极 参 与 的多 元 化 办 学 格局 。 综上所述 , 我对高等职业教育 的发展 的建议 , 还需要全社会共 同把 握, 共同努力 , 真正把高等 职业 教育作为经济发 展的组成部分 , 加强宏 观调控 ,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 展 , 并且联合社会各 方面力量 , 加快高等 职业教育改革 , 努力使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 , 体现 高等职业教育 特色 , 提高办学培养质量 , 使高等职业教育再创辉煌 。
关于高等职业教 胄发展的思 考
山 东科技 职 业 学院外语 学院 李 波
[ 摘 要] 经过近些年 来的不懈努力, 国职 业教 育改革发展取得 了重要成就 , 我 国家对职 业教 育的重视程度达到 了新 的高度 , 明确 了 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 重要基础和教 育工作战略重点的地位 。 目前 高等职业教 育仍 处于弱势地位 , 处于资源整合和 办学类型、 层次的转变过程之 中。本文从分析 了当前 高等职业院校存在 的困难和 问题 , 如何持 续健康发展提 出建议 。 [ 关键词 ]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 问题 措施 质量 特 色
( ) 二 政策落实不到位 。 国务院的《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 职业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决定》 7 和 部委的文件都提出 : “ 省级政府要制定本 地区职业 院校学生人均经 费标准并督促职业 院校举办者按标准投人经 费。” 目 但 前, 这一要求 多数省 、 市还没有落实。 政策落实不到位具体还包括 : 一是 政府 、 会 、 社 学生及其家长对高等职业 教育的认识不 到位 ; 二是高等职 业院校对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绝大部分 的高等职业院校 的办学 目标 是升格 为本科院校 ; 三是社会媒体 宣传 、 舆论导 向不 到位 ,
一
、
十 行 , 行 出状 元 ” 行 的机 制还 没 有 形 成 , 会 认 同 度 不 高 。 经 费 投 入 不 社 足, 一是财政拨款的基数过低 。 二是部门 、 行业 的支持 力度不够。 三是融
资难度大 。 银行向职业技术学院贷款的积极性不高 , 从其他渠 道融资也
困难 重 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