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数学《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选修2-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选修2-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P∧q”“P∨q”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 ∧q”“P∨q”.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三)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引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
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
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s,…表示命题。
(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 与结论q的区别)2、思考、分析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①12能被3整除;②12能被4整除;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2)①27是7的倍数;②27是9的倍数;③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第(1)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在第(2)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二) 教案(人教A版选修2-1)
第二课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二)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这“p q ∧”、“p q ∨”、“p ⌝”这些新命题.教学难点:简洁、准确地表述新命题“p q ∧”、“p q ∨”、“p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分别用“p q ∧”、“p q ∨”填空:(1)命题“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是 的形式;(2)命题“3大于或等于2”是 的形式;(3)命题“正数或0的平方根是实数”是 的形式.2. 下列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7是35的约数;(2)7不是35的约数.二、讲授新课:1. 教学命题p ⌝:①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读作“非p ”或“p 的否定.②规定: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③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p :tan y x =是周期函数;(2)p :32<;(3)p :空集是集合A 的子集;(4)p :若220a b +=,则,a b 全为0;(5)p :若,a b 都是偶数,则a b +是偶数.(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④练习教材P20页 练习第3题⑤例2: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 q ∧”、“p q ∨”、“p ⌝”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1)p :9是质数,q :8是12的约数;(2)p :1{1,2}∈,q :{1}{1,2}⊂;(3)p :{0}∅⊂,q :{0}∅=;(4)p :平行线不相交.2. 小结: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及“p q ∧”、“p q ∨”、“p ⌝”这些新命题的正确表述和应用.三、巩固练习:1.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23≤;(2)22≤;(3)78≥.2. 分别指出由下列命题构成的“p q ∧”、“p q ∨”、“p ⌝”形式的新命题的真假:(1)p :π是无理数,q :π是实数;(2)p :23>,q :8715+≠;(3)p :李强是短跑运动员,q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3. 作业:教材P20页 习题第1、2、3题。
人教A版高中数学高二选修1-1教案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1 且(and)1.3.2 或(or)1.3.3 非(not)(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的概念,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掌握含有“或”,“且”,“非”的命题的构成.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抽象的逻辑联结词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推理的思维能力.(2)通过发现式的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主体意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p∧q”“p∨q”“綈p”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q”“p∨q”“綈p”.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宜采取了以下的措施: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精心设置一组例子,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探讨,联想,归纳出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从是体会逻辑的思想.②通过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对比,明确它们存在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复合命题构成的理解,抓住其本质特点.(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教法分析:依据现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识水平,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在本节采用发现法为主,以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意在通过老师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依据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既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学习,真正实现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学法分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知识”,而正确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讨论,模拟归纳等手段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流程(对应学生用书第10页)课标解读1.会判断命题“p∧q”、“p∨q”、“綈p”的真假.(重点)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难点)3.掌握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易混点)“且”、“或”、“非”1.观察下面三个命题:①12能被3整除,②12能被4整除,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命题③是将命题①②用“且”联结得到的.2.观察下面三个命题:①3>2;②3=2;③3≥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命题③是将命题①②用“或”联结得到的.3.观察下列两个命题:①35能被5整除;②35不能被5整除;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命题②是对命题①的否定.1.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且q”.2.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3.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綈p,读作“非p”或“p的否定”.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1.你能判断1中问题(1)描述的三个命题的真假吗?p且q的真假与p、q的真假有关系吗?【提示】①是真命题;②是真命题;③是真命题.若p、q都为真命题,则p∧q也为真命题.2.你能判断1中问题(2)描述的三个命题的真假吗?p或q的真假与p、q的真假有关系吗?【提示】①真命题;②假命题;③真命题.若p、q一真一假,则p∨q为真命题.3.你能判断1中问题(3)所描述的两个命题的真假吗?非p的真假与p的真假有关系吗?【提示】①真命题;②假命题.若p为真命题,则綈p为假命题.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1)“p∧q”形式命题:当命题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则p∧q是假命题.(2)“p∨q”形式命题:当p、q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q为真命题;当p、q均是假命题时,p∨q为假.(3)“綈p”形式命题:若p是真命题,则綈p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綈p必是真命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0页)用逻辑联结词构造新命题分别写出由下列命题构成的“p∧q”、“p∨q”、“綈p”的形式.(1)p:函数y=3x2是偶函数,q:函数y=3x2是增函数.(2)p:3是无理数,q:3是实数(3)p: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q: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思路探究】明确命题p、q→确定联结词→构成新命题【自主解答】(1)p∧q:函数y=3x2是偶函数且是增函数;p∨q:函数y=3x2是偶函数或是增函数;綈p:函数y=3x2不是偶函数.(2)p∧q:3是无理数且是实数;p∨q:3是无理数或实数;綈p:3不是无理数.(3)“p∧q”: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且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p∨q”: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或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綈p”:三角形的外角不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或”、“且”、“非”联结两个简单命题时,要正确理解这三个联结词的意义,通常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逻辑联结词联结,有时为了通顺也可以适当添加词语或省略联结词.如甲是运动员兼教练员,就省略了“且”.指出下列命题的构成形式及构成它们的简单命题:(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2)方程2x2+1=0没有实数根;(3)12能被3或4整除.【解】(1)是“p且q”形式.其中p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是“綈p”形式,其中p:方程2x2+1=0有实根.(3)是“p或q”形式.其中p:12能被3整除;q:12能被4整除.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判断分别指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q”、“p∨q”“綈p”形式的命题的真假.(1)p:6<6,q:6=6;(2)p:梯形的对角线相等,q: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p:函数y=x2+x+2的图象与x轴没有公共点,q:不等式x2+x+2<0无解;(4)p:函数y=cos x是周期函数,q:函数y=cos x是奇函数.【思路探究】(1)你能分别判断p、q的真假吗?(2)判断出p、q的真假后如何判断“p∨q”,“p∧q”与“綈p”的真假?【自主解答】(1)∵p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綈p为真命题.(2)∵p为假命题,q为假命题,∴p∧q为假命题,p∨q为假命题,綈p为真命题.(3)∵p为真命题,q为真命题,∴p∧q为真命题,p∨q为真命题,綈p为假命题.(4)∵p为真命题,q为假命题,∴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綈p为假命题.1.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时,首先确定该命题的构成,再确定其中简单命题的真假,最后由真值表进行判断.2.真值表p q 綈p p∨p p∧q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也可以概括为口诀:“p与綈p”一真一假,“p∨q”一真即真,“p∧q”一假就假.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2)x=±1是方程x2+3x+2=0的根;(3)集合A不是A∪B的子集.【解】(1)这个命题是“p∧q”的形式,其中p: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q: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于底边,因为p真,q真,则“p∧q”真,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2)这个命题是“p∨q”的形式,其中p:1是方程x2+3x+2=0的根,q:-1是方程x2+3x+2=0的根,因为p假,q真,则“p∨q”真,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3)这个命题是“綈p”的形式,其中p:A⊆(A∪B),因为p真,则“綈p”假,所以该由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已知a>0,设命题p:函数y=a x在R上单调递增;命题q:不等式x2-ax+1>0对x∈R恒成立,若p∨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 (1)若函数y =a x 在R 上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不等式x 2-ax +1>0对x ∈R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3)由p ∨q 真,p ∧q 假可推得p 、q 的真假是怎样的?【自主解答】 ∵y =a x 在R 上为增函数 ∴命题p :a >1∵不等式x 2-ax +1>0在R 上恒成立, ∴应满足Δ=a 2-4<0,即0<a <2, ∴命题q :0<a <2.由p ∨q 为真命题,p ∧q 为假命题得p 、q 一真一假.①当p 真、q 假时,⎩⎪⎨⎪⎧a >1,a ≥2,∴a ≥2;②当p 假,q 真时,⎩⎪⎨⎪⎧0<a ≤1,0<a <2,∴0<a ≤1.综上知,a 的取值范围为{a |a ≥2或0<a ≤1}.命题“p ∧q ”“p ∨q ”“綈p ”真假应用的两个过程:(1)由命题“p ∧q ”“p ∨q ”“綈p ”的真假推出p 和q 的真假,其结论如下: ①若“p ∧q ”为真,则p 和q 均为真;若“p ∧q ”为假,则p 和q 至少有一个为假; ②若“p ∨q ”为真,则p 和q 至少有一个为真;若“p ∨q ”为假,则p 和q 都为假; ③命题p 和命题綈p 真假相反.(2)由p 和q 真假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结合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求得结论.(2013·湛江高二检测)已知:p :方程x 2+mx +1=0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根;q :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根.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m 的取值范围.【解】 p :⎩⎪⎨⎪⎧Δ=m 2-4>0,m >0,解得m >2.q :Δ=16(m -2)2-16=16(m 2-4m +3)<0, 解得1<m <3.∵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p 为真,q 为假,或p 为假,q 为真,即⎩⎪⎨⎪⎧ m >2,m ≤1或m ≥3或⎩⎪⎨⎪⎧m ≤2,1<m <3,所以m 的取值范围为{m |m ≥3或1<m ≤2}.(对应学生用书第12页)混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致误写出命题:“若x 2-x -2≠0,则x =-1且x =2”的否定.【错解】 若x 2-x -2=0,则x ≠-1或x ≠2.【错因分析】 本题误将命题的否定写成了命题的否命题.【防范措施】 命题的否定是将命题的结论进行否定,而否命题则是将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都分别否定,书写时一定要区分开.【正解】 若x 2-x -2≠0,则x ≠-1或x ≠21.对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理解可以类比集合部分所学的“交集”“并集”“补集”;也可以联系电学中的“两个开关串联”“两个开关并联”“一个开关的开和关”.2.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步骤:①分析命题的构成形式;②判断每个简单命题的真假;③根据真值表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3.命题的“否定”和它的“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结构上看,一个命题的否定只对结论一次性否定,而它的否命题要对条件和结论都否定,即两次否定;从真假关系上看,一个命题和它的否定命题的真假性一定相反,而一个命题和它的否命题之间的真假没有任何关系.(对应学生用书第12页)1.命题“2 013≥2 012”使用逻辑联结词的情况是()A.使用了逻辑联结词“或”B.使用了逻辑联结词“且”C.使用了逻辑联结词“非”D.以上都不对【解析】符号“≥”读作大于或等于,使用了逻辑联结词“或”.【答案】 A2.已知命题p:5≤5,q:5>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为真,p∨q为真,綈p为真B.p∧q为假,p∨q为假,綈p为假C.p∧q为假,p∨q为真,綈p为假D.p∧q为真,p∨q为真,綈p为假【解析】易知p为真命题,q为假命题,由真值表可得:p∧q为假,p∨q为真,綈p 为假.【答案】 C3.若命题p: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则綈p为:______.【答案】矩形的四个角不都是直角4.已知p:x2-x≥6,q:x∈Z,若p∧q和綈q都是假命题,求x的取值集合.【解】∵綈q是假命题,∴q为真命题.又p∧q为假命题.∴p为假命题.因此x2-x<6且x∈Z.解之得-2<x<3且x∈Z.故x=-1,0,1,2.所以x取值的集合是{-1,0,1,2}.一、选择题1.(2013·济南高二检测)若命题p:x∈A∩B,则“綈p”为()A.x∈A且x∉B B.x∉A或x∉BC.x∉A且x∉B D.x∈A∪B【解析】p:x∈A∩B即x∈A且x∈B.故綈p为:x∉A或x∉B.【答案】 B2.已知命题p,q,则命题“p或q为真”是命题“q且p为真”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p或q为真命题⇒/p且q为真命题,而p且q为真命题⇒p或q为真命题.【答案】 B3.已知命题p: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q: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綈p)∨q B.p∧qC.(綈p)∧(綈q) D.(綈p)∨(綈q) 【解析】不难判断出命题p为真命题,而命题q是假命题,结合选项,只有“(綈p)∨(綈q)”为真命题.【答案】 D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命题“p且q”的否定是“綈p或綈q”B.|a|<1且|b|<2是|a+b|<3的充要条件C.x=1是x2-3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D.命题p:若M∪N=M(M,N为两个集合),则N⊆M,命题q:5∉{2,3},则命题“p 且q”为真【解析】A正确;当a=5,b=-4时,有|a+b|<3⇒/|a|<1且|b|<2,故B错误,x =1时,x2-3x+2=0,反之不成立,C正确;对于D:p为真命题,q也为真命题;故“p 且q”为真,D对.【答案】 B5.(2013·临沂高二检测)p:点P在直线y=2x-3上;q:点P在曲线y=-x2上,则使“p∧q”为真命题的一个点P(x,y)是()A.(0,-3) B.(1,2)C.(1,-1) D.(-1,1)【解析】 要使“p ∧q ”为真命题,须满足p 为真命题,q 为真命题,即点p (x 、y )即在直线上,也在曲线上,只有C 满足.【答案】 C二、填空题6.下列命题①命题“-1是偶数或奇数”; ②命题“2属于集合Q ,也属于集合R ”;③命题“A A ∪B ”.其中,真命题为________.【解析】 ①∵-1为奇数,∴为真命题;②2为无理数,2∉Q ,为假命题;③∵A ⊆(A ∪B ),∴为假命题.【答案】 ①7.设命题p :2x +y =3,q :x -y =6,若p ∧q 为真命题,则x =________,y =________.【解析】 由题意有⎩⎪⎨⎪⎧ 2x +y =3,x -y =6,解得⎩⎪⎨⎪⎧x =3,y =-3.【答案】 3 -38.若“x ∈[2,5]或x ∈(-x,1)∪(4,+∞)”是假命题,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x ∈[2,5]或x ∈(-∞,1)∪[4,+∞),故x ∈(-∞,1)∪[2,+∞),由于该命题为假命题,所以1≤x <2,即x ∈[1,2).【答案】 [1,2) 三、解答题9.分别指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 或q ”、“p 且q ”、“非p ”形式的命题的真假.(1)命题p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命题q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2)命题p :“x 2-3x -4=0”是“x =4”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q :若函数f (x )=sin(2x +φ)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φ=π2. 【解】 (1)因为p 、q 均为真命题,∴p ∧q ,p ∨q 为真,綈p 为假命题.(2)由x 2-3x -4=0,得x =4或x =-1.∴命题p 是真命题,又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φ=k π+π2(k ∈Z ),则命题q 是假命题. 由于p 真,q 假,∴綈p 、p ∧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10.已知a >0且a ≠1,设命题p :函数y =log a (x -1)在(1,+∞)上单调递减,命题q :曲线y =x 2+(a -2)x +4与x 轴交于不同的两点.若“綈p 且q ”为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由函数y =log a (x -1)在(1,+∞)上单调递减,知0<a <1.若曲线y =x 2+(a -2)x +4与x 轴交于不同的两点,则(a -2)2-16>0,即a <-2或a >6.又a >0且a ≠1,∴a >6.又因为“綈p 且q ”为真命题,所以p 为假命题,q 为真命题,于是有⎩⎪⎨⎪⎧a >1,a >6,所以a >6.因此,所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6,+∞).11.已知m >0,p :(x +2)(x -6)≤0,q :2-m ≤x ≤2+m .(1)若p 是q 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m =5,“p 或q ”为真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解】 p :-2≤x ≤6,q :2-m ≤x ≤2+m (m >0).(1)∵p 是q 的充分条件∴⎩⎪⎨⎪⎧2-m ≤-2,2+m ≥6,解之得m ≥4. 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4,+∞).(2)当m =5时,q :-3≤x ≤7.∵“p 或q ”为真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p 、q 一真一假,∴-3≤x <-2或6<x ≤7.因此,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3,-2)∪(6,7].(教师用书独具)给出下列三个不等式:①|x -1|+|x +4|<a ;②(a -3)x 2+(a -2)x -1>0;③a >x 2+1x2.若其中至多有两个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对于 ①,因为|x -1|+|x +4|≥|(x -1)-(x +4)|=5,所以当不等式|x -1|+|x +4|<a 的解集为空集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5.对于②,当a =3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不是空集;当a ≠3时,要使不等式(a -3)x 2+(a -2)x -1>0的解集为空集,则⎩⎪⎨⎪⎧a -3<0,(a -2)2+4(a -3)≤0,解得-22≤a ≤2 2. 对于③,因为x 2+1x 2≥2x 2·1x 2=2, 当且仅当x 2=1x2,即x =±1时取等号, 所以不等式a >x 2+1x2的解集为空集时,a ≤2. 因此,当三个不等式的解集都为空集时,-22≤a ≤2.所以要使三个不等式中至多有两个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2,+∞).已知方程:x 2+4ax -4a +3=0,x 2+(a -1)x +a 2=0,x 2+2ax -2a =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a 的取值范围.【解】 假设三个方程:x 2+4ax -4a +3=0,x 2+(a -1)x +a 2=0,x 2+2ax -2a =0都没有实数根,则⎩⎪⎨⎪⎧ Δ1=(4a )2-4(-4a +3)<0,Δ2=(a -1)2-4a 2<0.Δ1=(2a )2-4(-2a )<0.即⎩⎪⎨⎪⎧ -32<a <12,a >13或a <-1,得-32<a <-1.-2<a <0,∴a ≤-32,或a ≥-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1 新人教A版选修2-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1 新人教A版选修2-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P∧q”“P∨q”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 ∧q”“P∨q”.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三)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引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
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
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s,…表示命题。
(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 与结论q的区别)2、思考、分析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①12能被3整除;②12能被4整除;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2)①27是7的倍数;②27是9的倍数;③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第(1)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在第(2)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一 新人教A版选修2-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一新人教A版选修2-1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实例,了解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能正确地利用“或”、“且”、“非”表述相关的数学内容;3.知道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真值表的方法;2.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问题:判断下面的语句是否正确.⑴;⑵3是12的约数;⑶3是12的约数吗?⑷0.4是整数;⑸.象⑴⑵⑷这样可以判断正确或错误的语句称为命题,⑶⑸就不是命题.二、讲授新课例1:判断下面的语句是否为命题?若是命题,指出它的真假.⑴请全体同学起立!⑵;⑶对于任意的实数a,都有;⑷;⑸91是素数;⑹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⑺这道数学题目有趣吗?⑻若,则;⑼任何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我们再来看几个复杂的命题:⑴10可以被2或5整除;⑵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⑶0.5非整数.这里的“或”、“且”、“非”称为逻辑联结词.我们常用小写拉丁字母p,q,r,…表示命题,上面命题⑴⑵⑶的构成形式分别是:p或q;p且q;非p.非p也叫做命题p的否定.非p记作“”,“”读作“非”(或“并非”),表示“否定”.思考: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⑴12能被3整除;⑵12能被4整除;⑶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p且q”.规定:当p、q都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全真为真,有假即假.例1:将下列命题用“且”联结成新命题,并判断它的真假:⑴p: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q: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⑵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例2: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⑴1既是奇数,又是素数;⑵2和3都是素数.例3:分别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⑴24既是8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⑵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水运动员;⑶平行线不相交.思考: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⑴27是7的倍数;⑵27是9的倍数;⑶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p或q.规定: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p、q都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全假为假,有真即真.例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⑴;⑵集合A是的子集或是的子集;⑶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思考:如果为真命题,那么一定是真命题吗?反之,如果为真命题,那么一定是真命题吗?注:逻辑联结词中的“或”相当于集合中的“并集”,它与日常用语中的“或”的含义不同.日常用语中的“或”是两个中任选一个,不能都选,而逻辑联结词中的“或”,可以是两个都选,但又不是两个都选,而是两个中至少选一个,因此,有三种可能的情况.逻辑联结词中的“且”相当于集合中的“并集”即两个必须都选.思考:下列命题间有什么关系?⑴35能被5整除;⑵35不能被5整除.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读作“非p”或“p的否定”.若p是真命题,则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必是真命题.“非”命题最常见的几个正面词语的否定: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⑴p:是周期函数;⑵p:;⑶p:空集是集合A的子集;⑷p:是无理数;⑸p: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⑹p: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重合.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⑴12是48且是36的约数;⑵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⑴47是7的倍数或49是7的倍数;⑵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或互相垂直.3.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然后判断它们的真假:⑴;⑵3是方程的根;⑶.2019-2020年高中数学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二新人教A版选修2-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这“”、“”、这些新命题. 教学难点:简洁、准确地表述新命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2. 发现:命题(3)是由命题(1)(2)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二、讲授新课:1. 教学命题:①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且”.②规定:当,都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③例1:将下列命题用“且”联结成新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2):35是15的倍数,:35是7的倍数;(3):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条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④例2: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12是48与60的公约数;(2)1既是奇数,又是素数;(3)2和3都是素数.(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2. 教学命题:①一般地,用联结词“或”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或”.②规定:当,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例如:“”、“27是7或9的倍数”等命题都是的命题.③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或;(2)方程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3)10或15是5的倍数;(4)集合是的子集或是的子集;(5)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3. 小结:“”、“”命题的概念及真假三、巩固练习:1. 练习:教材P20页练习第1、2题2. 作业:教材P20页习题第1、2题.第二课时 1.3.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二)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这“”、“”、“”这些新命题.教学难点:简洁、准确地表述新命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分别用“”、“”填空:(1)命题“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是的形式;(2)命题“3大于或等于2”是的形式;(3)命题“正数或0的平方根是实数”是的形式.2. 下列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7是35的约数;(2)7不是35的约数.二、讲授新课:1. 教学命题:①一般地,对一个命题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非”或“的否定.②规定:若是真命题,则必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则必是真命题.③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是周期函数;(2):;(3):空集是集合的子集;(4):若,则全为0;(5):若都是偶数,则是偶数.(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④练习教材P20页练习第3题⑤例2: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1):9是质数,:8是12的约数;(2):,:;(3):,:;(4):平行线不相交.2. 小结: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及“”、“”、“”这些新命题的正确表述和应用.三、巩固练习:1.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2);(3).2. 分别指出由下列命题构成的“”、“”、“”形式的新命题的真假:(1):是无理数,:是实数;(2):,:;(3):李强是短跑运动员,:李强是篮球运动员.3. 作业:教材P20页习题第1、2、3题。
2019-2020年高中数学《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P∧q”“P∨q”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 ∧q”“P∨q”.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三)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引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
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
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s,…表示命题。
(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 与结论q的区别)2、思考、分析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①12能被3整除;②12能被4整除;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2)①27是7的倍数;②27是9的倍数;③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第(1)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在第(2)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2022年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了解“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构成;3会三种形式的复合命题的写法“且q〞,“或q〞“非〞及其真假的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尽量多的让学生举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举例的过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通过逻辑联结词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并在今后数学学习和交流中,能够准确运用逻辑联结词。
教学重点:三种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的判断教学难点:写出有些命题的否认教学方法:半开放式、启发式教学具体细化重、难点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命题的初步知识,但是,对命题和语句的区别往往搞不清楚。
因此,应首先让学生弄懂命题的含义,以便其掌握复合命题,由于逻辑中的“或〞、“且〞、“非〞与日常用语中的“或〞、“且〞、“非〞的意义不完全相同,故要直接讲清楚它们的意义,比拟困难。
因此,开始时,不必深讲,可以在学习了有关复合命题的真值表之后,再要求学生根据复合命题的真值表,对“或〞、“且〞、“非〞加以理解,这样处理有利于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为了加深对“或〞、“且〞、“非〞的理解,最后应设计一系列的习题加以稳固、深化对知识的认识程度。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生活中,我们要经常用到许多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电器。
例如,洗衣机在甩干时,如果“到达预定的时间〞或“机盖被翻开〞,就会停机,即当两个条件至少有一个满足时,就会停机。
与此对应的电路,就叫或门电路。
又如,电子门在“钥匙插入〞且“密码正确〞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会开启。
与此对应的电路,就叫与门电路。
随着高科技的开展,诸多科学领域均离不开类似以上的逻辑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简易逻辑加以研究。
二、活动尝试前面,我们学习了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和命题的形式等简单命题的根本框架,知道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作命题。
新人教A版(选修2-1)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第2课时)word教案
学校:临清一中学科:数学编写人:范丽娜审稿人:张林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2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P∨q”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q”.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三)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引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
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
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s,…表示命题。
(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 与结论q的区别)2、思考、分析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①27是7的倍数;②27是9的倍数;③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这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问题2:以前我们有没有学习过象这样用联结词“或”联结的命题呢?你能否举一些例子?例如:命题p:菱形的对角线相等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高中数学 专题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2021年整理)
高中数学专题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专题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专题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1的全部内容。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指导】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教学过程】☆情境引入☆要在某居民楼一楼与二楼的楼梯间安一盏灯,一楼和二楼各有一个开关,使得任意一个开关都能独立控制这盏灯,你能运用“或"“且”的方法解决吗?☆探索新知☆1.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__________,读作p且q.2.关于逻辑联结词“且”(1)“且"的含义与日常语言中的“并且”、“及"、“和”相当,是连词“既……又……"的意思,二者须__________成立.(2)从如图所示串联开关电路上看,当两个开关S1、S2__________时,灯才能亮;当两个开关S、S2中一个不闭合或两个都不闭合时,灯都不会亮.1(3)从集合角度理解“且"即集合运算“__________”.设命题p:x∈A,命题q:x∈B,则p∧q⇔x∈A,且x∈B⇔x∈(A∩B).(4)“p∧q”是这样的一个复合命题:当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__________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q是__________命题.3.一般地,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__________,读作p或q。
高中数学《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1且 1.3.2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P∧q〞“P∨q〞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 ∧q〞“P∨q〞.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三〕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引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
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
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表达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s,…表示命题。
〔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 与结论q的区别〕2、思考、分析问题1:以下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①12能被3整除;②12能被4整除;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2〕①27是7的倍数;②27是9的倍数;③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第〔1〕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在第〔2〕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高中数学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2-1
x≠0________y≠0(填“且”或“或”)
答案:或 且
4.命题p:x=π是y=|sinx|的一条对称轴; q:2π是y=|sinx|的最小正周期,下列命题:
①p∨q;②p∧q;③綈p;④綈q.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π是y=|sinx|的最小正周期, ∴q为假.
又∵p为真,
当 p 假,q 真时,函数 y=loga(x+1)在区间 (0, +∞)内不是单调递减, 曲线 y=x2+(2a-3)x+1 与 x 1 轴交于不同的两点,因此,a∈(1,+∞)∩((0, )∪ 2 5 5 ( ,+∞ )),即 a∈( ,+∞). 2 2 1 5 综上可知, a 的取值范围为[ ,1)∪ ( ,+∞). 2 2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 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目标了然于胸,让讲台见证您的高瞻远瞩
1.了解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 2.会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或改写某 些数学命题,并判断新命题的真假.
新知视界
1.用逻辑联结词构成新命题 (1) 用联结词“且”把命题 p 和命题 q 联结起来,就 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且q.
迁移体验1 是( )
(1)命题“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A.简单命题
C.“p∧q”的形式
B.“p∨q”的形式
D.“綈p”的形式
(2)命题p:6是2的倍数;命题q:6是3的倍数,则 “p∨q”形式的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
“p∧q”形式的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
“綈p”形式的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
Δ= m2- 4>0 解:p 满足 m>0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人教新课标A(1)
课题: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2)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非”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中严密性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批 注教学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 “¬P ”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 “¬P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归纳,分析教学过程:1、思考、分析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的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 ①35能被5整除; ②35不能被5整除;(2) ①方程x 2+x+1=0有实数根。
②方程x 2+x+1=0无实数根。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每组命题中,命题②是命题①的否定。
2、归纳定义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读作“非p ”或“p 的否定”。
3、命题“¬p ”与命题p 的真假间的关系命题“¬p ”与命题p 的真假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分析前面所举例子中命题p 与命题¬p 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两个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的一般规律。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第(1)组命题中,命题①是真命题,而命题②是假命题。
第(2)组命题中,命题①是假命题,而命题②是真命题。
由此可以看出,既然命题¬P 是命题P 的否定,那么¬P 与P 不能同时为真命题,也不能同时为假命题,也就是说,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4、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让学生思考: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否命题有什么区别? p ¬P 真 假 假 真命题的否定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命题的否命题是对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进行否定,因此在解题时应分请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第一章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新(1)
1.3.3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非”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中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难点: 1、正确理解命题“¬P”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1、思考、分析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的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①35能被5整除;②35不能被5整除;(2)①方程x2+x+1=0有实数根。
②方程x2+x+1=0无实数根。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每组命题中,命题②是命题①的否定。
2、归纳定义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读作“非p”或“p的否定”。
3、命题“¬p”与命题p的真假间的关系命题“¬p”与命题p的真假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分析前面所举例子中命题p与命题¬p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两个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的一般规律。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第(1)组命题中,命题①是真命题,而命题②是假命题。
第(2)组命题中,命题①是假命题,而命题②是真命题。
由此可以看出,既然命题¬P是命题P的否定,那么¬P与P不能同时为真命题,也不能同时为假命题,也就是说,若p是真命题,则¬p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必是真命题;4、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让学生思考: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否命题有什么区别?命题的否定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命题的否命题是对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进行否定,因此在解题时应分请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
(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解决问题
(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1、正确理解命题“P∧q”“P∨q”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 ∧q”“P∨q”.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引入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
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
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s,…表示命题。
(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 与结论q的区别)
2、思考、分析
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
(1)①12能被3整除;
②12能被4整除;
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2)①27是7的倍数;
②27是9的倍数;
③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第(1)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在第(2)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问题2:以前我们有没有学习过象这样用联结词“且”或“或”联结的命题呢?你能否举一些例子?
例如:命题p:菱形的对角线相等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命题q: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或两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归纳定义
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p∧q
读作“p且q”。
一般地,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
命题“p∧q”与命题“p∨q”即,命题“p且q”与命题“p或q”中的“且”字与“或”字与下面两个命题中的“且”字与“或”字的含义相同吗?
(1)若 x∈A且x∈B,则x∈A∩B。
(2)若 x∈A或x∈B,则x∈A∪B。
定义中的“且”字与“或”字与两个命题中的“且”字与“或”字的含义是类似。
但这里的逻辑联结词“且”与日常语言中的“和”,“并且”,“以及”,“既…又…”等相当,表明前后两者同时兼有,同时满足, 逻辑联结词“或”与生活中“或”的含义不同,例如“你去或我去”,理解上是排斥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说明:符号“∧”与“∩”开口都是向下,符号“∨”与“∪”开口都是向上。
注意:“p或q”,“p且q”,命题中的“p”、“q”是两个命题,而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的“p”,“q”是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个部分.
4、命题“p∧q”与命题“p∨q”的真假的规定
你能确定命题“p∧q”与命题“p∨q”的真假吗?命题“p∧q”与命题“p∨q”的真假和命题p,q的真假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分析前面所举例子中命题p,q以及命题p∧q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三个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的一般规律。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第(1)组命题中,①②都是真命题,所以命题③是真命题。
第(2
一般地,我们规定:
当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
5、例题
例1:将下列命题分别用“且”与“或”联结成新命题“p∧q”与“p∨q”的形式,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p: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q: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2)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p:35是15的倍数,q:35是7的倍数.
解:(1)p∧q: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也可简写成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p∨q: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也可简写成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或相等.
由于p是真命题,且q也是真命题,所以p∧q是真命题, p∨q也是真命题.
(2)p∧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也可简写成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p∨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或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也可简写成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或平分.
由于p是真命题,且q也是真命题,所以p∧q是真命题, p∨q也是真命题.
(3)p∧q:35是15的倍数且35是7的倍数. 也可简写成
35是15的倍数且是7的倍数.
p∨q: 35是15的倍数或35是7的倍数. 也可简写成
35是15的倍数或是7的倍数.
由于p是假命题, q是真命题,所以p∧q是假命题, p∨q是真命题.
说明,在用"且"或"或"联结新命题时,如果简写,应注意保持命题的意思不变.
例2:选择适当的逻辑联结词“且”或“或”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1既是奇数,又是素数;
(2)2是素数且3是素数;
(3)2≤2.
解略.
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
(2) 是A的子集且是A的真子集;
(3)集合A是A∩B的子集或是A∪B的子集;
(4)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解略.
6.巩固练习:P20练习第1 , 2题
7.教学反思:
(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
(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解决问题
8.作业:
P20:习题1.3A组第1、2题
1.3.3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非”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中严密性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 1、正确理解命题“¬P”真假的规定和判定.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1、思考、分析
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的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
(1)①35能被5整除;②35不能被5整除;
(2)①方程x2+x+1=0有实数根。
②方程x2+x+1=0无实数根。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每组命题中,命题②是命题①的否定。
2、归纳定义
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p
读作“非p”或“p的否定”。
3、命题“¬p”与命题p的真假间的关系
命题“¬p”与命题p的真假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分析前面所举例子中命题p与命题¬p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两个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的一般规律。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第(1)组命题中,命题①是真命题,而命题②是假命题。
第(2)组命题中,命题①是假命题,而命题②是真命题。
由此可以看出,既然命题¬P是命题P的否定,那么¬P与P不能同时为真命题,也不能同时为假命题,也就是说,
若p是真命题,则¬p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必是真命题;
4、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
让学生思考: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否命题有什么区别?
命题的否定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命题的否命题是对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进行否定,因此在解题时应分请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例:如果命题p:5是15的约数,那么
命题¬p:5不是15的约数;
p的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5,则这个数不是15的约数。
显然,命题p为真命题,而命题p的否定¬p与否命题均为假命题。
5.例题分析
例1
分析:
“大于”的否定语是“小于或者等于”;
“是”的否定语是“不是”;
“都是”的否定语是“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语是“一个都没有”;
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p:y = sinx 是周期函数;
(2)p:3<2;
(3)p:空集是集合A的子集。
解略.
6.巩固练习:P20 练习第3题
7.教学反思:
(1)正确理解命题“¬P”真假的规定和判定.
(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
8.作业P20:习题1.3A组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