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一-精品

合集下载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简述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2.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②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3.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①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②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③美育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的发展,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④美育能够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

4.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它的主要特征有:(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5.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切性。

(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6.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在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必背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内容简介: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2.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学记》、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功能;2.教育与人口的关系;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5.教育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五节教育制度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制度;2.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3.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4.义务教育制度。

第六节教育目的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的理论;3.我国的教育目的;4.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高频考点提要:1.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2.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中学课程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课程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中学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

中学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简介】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等。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高频考点速记】一、教育的涵义(一)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二)教育的慨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l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3.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 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 精品

教师资格证考试  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    精品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版)精品笔记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3)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5)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6)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7)第五节教育制度 (9)第六节教育目的 (10)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3)第二章中学课程 (14)第一节课程概述 (14)第二节课程目标与内容 (16)第三节课程设计与开发 (17)第四节课程实施与评价 (18)第三章中学教学 (20)第一节教学概述 (20)第二节教学过程 (21)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2)第四节教学原则 (23)第五节教学方法 (24)第六节教学模式(不重要,略) (25)第七节教学组织形式 (26)第八节教学策略 (27)第九节教学评价 (28)第十节我国当前的教学改革(不重要,略) (28)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28)第一节认知过程(认知分为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 (29)第二节学习与学习理论 (32)第三节学习动机 (37)第四节学习迁移 (39)第五节学习策略 (40)第六节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40)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42)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概述 (42)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43)第三节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 (44)第四节中学生的人格和能力发展 (46)第五节中学生能力的发展 (47)第六节中学生自我意识地发展 (49)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49)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49)第二节学校心理辅导 (50)第三节压力与挫折 (51)第七章中学德育 (52)第一节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52)第二节中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53)第三节中学德育的概念和内容 (54)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重点) (54)第五节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55)第六节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不重要,略) (57)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58)第一节班级与班集体建设 (58)第二节课堂管理 (59)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61)第四节课外活动 (62)第五节教师心理 (62)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属性、起源、古代教育的特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从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文化着手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6点)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4点)含义、建立依据(4点)学制类型:单、双、分支型 我国学制的发展义务教育制度概念、层次结构、制定依据 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理论(主要是社会和生活本位论) 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 观念的活动。

中学教资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笔记) (1)

中学教资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笔记) (1)

理论精讲 15(上)-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第四节中学生的能力发展目录1.能力的定义2.能力的分类3.影响能力的因素4.能力的培养一、能力的定义(P198)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能力的分类(P199)单选构造: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发展趋势:流体能力、晶体能力小试牛刀1.长辈们教训晚辈时常用的一句话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这句话体现的是()。

A.流体智力B.晶体智力C.一般智力D.问题解决智力2.画家的绘画能力属于()。

A.再造能力B.创造能力C.一般能力D.特殊能力三、影响能力的因素(P199)(一)先天素质(二)早期经验(三)教育与教学(四)社会实践(五)主观努力(内在因素)四、能力的培养(P200)简答第一,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第三,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第四,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五,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第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梳理总结第五节中学生的异性交往目录1.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2.中学生性心理特点3.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一、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P201)(一)交往方式的隐蔽性(二)交往动机的多样性(三)交往欲望趋向强烈二、中学生性心理特点(P202)(一)性意识的出现(二)性情感的发展变化三、正确处理异性交往(P203)(一)正确认识青少年学生的异性交往(二)把握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三)了解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胆怯、真实坦诚、留有余地】(四)引导青少年学生区分友谊与爱情梳理总结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1.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2.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3.第三节压力和挫折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录1.心理健康的概念2.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心理健康的概述(P211)单选(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 教学知识与能力中 学版
汇报人: 202X-01-04
contents
目录
• 教育基础 • 课程与教学 • 德育与班级管理 • 学生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
01
教育基础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本概念
阐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 念和理论体系,为后续教育教学 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了解异常心理的表现、成因和干 预方法,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 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学习心理
研究学习的本质、条件、机制和过程,为有效教学提 供心理学指导。
动机与兴趣
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估与反馈
探讨教学评估的方法、标准和反馈技巧,提高教师对 学生学习状况的准确把握和指导能力。
班级管理方法包括制度管理 、目标管理、民主管理等, 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 手段。
班级管理评价
班级管理评价是对班级管理 工作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是 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果的重 要环节。
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 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
02
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的理论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是学校教育内容及其安排的总和,教学是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育活动。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是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教学是实现课程目 标的手段和方法。
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等。
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课程实施的原则
评价的标准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 效果等方面的标准。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教育家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福禄贝尔答案:C.裴斯泰洛齐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习动机”的范畴?()A.学习需要B.学习目标C.学习态度D.学习期待答案:C.学习态度3、“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皮亚杰B.维果斯基C.布鲁纳D.加涅答案:B.维果斯基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答案:D.时间管理策略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德育方法”的范畴?()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指导自我教育法D.心理健康咨询法答案:D.心理健康咨询法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答案:错误。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过强的学习动机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因为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因此,学习动机的强度应该适中,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答案:正确。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策略。

3.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答案:正确。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也称为“教学的最佳期”。

这个概念强调了教学的作用,即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教学刺激,帮助学生跨越这个“最近发展区”,达到更高的潜在发展水平。

4.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一种策略。

()答案:正确。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一种策略,包括对学习计划的制定、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估等。

5.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唯一途径。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完整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完整版)

能力测试:
按照省教育厅文件规定(参见浙教人〔2003〕 224号文),“除列入国家普通招生计划的师范 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外,申请教师资格人员 均应取得《浙江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 心理学考试合格证书》,并参加教育教学基本 素质和能力的测试和考察”。
能力测试:
在宁波市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非师范教育类专 业毕业人员,均须参加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 力测试,测试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撰写教案、 试讲(上课)、面试等。
(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 明了事理; (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
(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
(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定义
1、教育的定义: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其他规定:申请人在同一年度只能申请认定一个种类的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认定所需的材料:
1.《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2份; 2.由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鉴定填写的《申请 人员思想品德鉴定表》1份; 3.户口簿或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才交流中心)证明; 4.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5.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师范类毕业生还需提供本人档案中在学期间 成绩单复印件; 6.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7.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和 复印件(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成绩有效期5年);参加“国考”的需带考试 成绩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 8.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还需提交专业技术职务资 格证书或者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9.与网报同一底版的2寸照片4张,其中两张请事先粘贴在《申请表》上, 另两张在现场确认时交上。 10.交费:280元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完整版)

双轨制:
指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 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配备有良好的师资
和设备,学生们沿着这个系统深造,就可以深入一些有 名的高等学府,毕业后就可以直接成为统治阶级和各级 管理人员; 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 备都比较差,主要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一般在上 中学之后就进入劳动力市场。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 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
(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 明了事理;
(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 (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 (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定义
1、教育的定义: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版
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考核指标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
模块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学教学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德育 中学课程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合计
比例 68%
32%
评 价: (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2)错误在于未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 孟禄(美国教育家)《教育史》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
孟禄
(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2)应当从心理学的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班级管理 2、班主任 3、课外活动 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5、教师心理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模拟卷与解析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模拟卷与解析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前模拟卷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之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培养个性B.传授知识C.发展能力D.形成品德2.人的童年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少年期时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青年初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综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全民教育思想B.终身教育思想C.特殊教育思想D.精英教育思想4.我国政府通过在国外设立“孔子学堂”,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喜欢中国。

这说明教育可以()。

A.创造更新文化B.传播交流文化C.选择提升文化D.筛选保存文化5.“使初等教育免费并成为义务性质,使各种形式的中等教育普遍设立,并对一切人开放,使高等教育根据个人成绩对一切人平等开放,保证人人遵守法定的入学义务。

”这句话反映出()是当前教育的发展诉求。

A.教育结果平等B.教育国际化C.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信息化6.从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各个侧面来评价学生的数学水平并从中找出其数学能力的强项和弱项,此评价是()。

A.个体间差异评价B.内部评价C.外部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7.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学生学习的要求D.课程组织方式8.规定了学科的性质和地位,教育目的和任务,内容范围和进程安排以及教学时数与作业布置,考试要求和教法建议的文件是()。

A.课程标准B.教学计划C.课程D.教材9.李老师在教《落花生》一课时,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该做什么样的人。

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发现法10.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的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原则。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重点整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充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步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乳童中心”,提出了锹中学啲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増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18.美育的任务: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21年10月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21年10月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21年10月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有教无类是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指对各类人平等看待,不分贤愚贵贱,都进行教育。

该词语出自()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劝学》【正确答案】B2.在当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惠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特殊认识理论【正确答案】A3.古代学校教育不仅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

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人口构成D.民族文化传统【正确答案】A4.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问题,曾出现过“生而知之”的“天才论”。

这种理论属于()A.教育万能论B.环境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D.主观决定论【正确答案】C5.反映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具体质量规格要求的是()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课程目标【正确答案】C6.标志着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出现,也是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论的专著是()A.斯宾塞的《教育论》B.杜威的《儿童与课程》C.博比特的《课程》D.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正确答案】C7.在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这是哪一关系的争论?()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B.知识与能力C.分科与综合D.知识与思想【正确答案】B8.学完“压强”概念,学生理解了“在同等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大,压理越小”的道理。

田老师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这个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田老师贯彻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循序渐进C.直观性D.启发【正确答案】A9.于老师在讲台上把“张纸揉成团,把另张纸烧成灰,由此让学生来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练习法B.演示法D.心观【正确答案】B10.在一次志愿者活动结束后,马老师要求同学们对自己这一天的表现进行出心得体会。

中学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 +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 与 详解

中学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 +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 与 详解

中学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 +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与详解《综合素质》与《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最重要的两科,分别考察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育理论知识。

下面将分别对其知识点进行详解:一、《综合素质》1. 职业理念:了解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职业道德观。

2. 教育法律法规: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

3.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熟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 文化素养:掌握历史知识、文学知识、科学知识等。

5. 基本能力:掌握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二、《教育知识与能力》1.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教育的概念、起源与发展,以及课程内容三要素。

2. 中学课程:掌握课程设置的意义和原则,理解课程内容,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3. 中学教学:掌握教学的概念、意义、任务和教学过程,理解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和策略。

4. 中学生学习心理:掌握中学生学习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中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发展,掌握中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迁移的能力。

5. 中学生发展心理: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中学生认知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掌握中学生品德发展和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6. 中学生心理健康: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和策略。

7. 中学德育:掌握德育的概念、意义、任务和方法,理解德育过程和德育原则,掌握德育方法和途径。

8.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掌握班级管理的概念、意义、任务和方法,理解班集体建设的方法和班主任工作,掌握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表现和维护方法。

总之,这两门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考生深入学习和掌握。

希望通过对上述知识点的详解,对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考试大纲分析2024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将继续考察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等。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等。

二、必考知识点总结1、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定义、本质和功能(2)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3)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4)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5)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2、学习心理基础(1)认知过程和认知理论(2)情感、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4)品德的形成与培养(5)创造力与创新能力3、课程与教学理论(1)课程与课程理论(2)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3)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4)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5)教学原则与教学组织形式4、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1)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应用(2)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建设(3)教师权利与义务(4)学生权益保护(5)教师职业礼仪与形象塑造5、现代教育技术(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与理论(2)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软件应用(3)网络资源与在线教育(4)数字媒体设计与开发(5)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与应用三、考试要点解析1、对教育基础知识进行深入考察,要求考生对教育的各个方面有全面的了解。

2、注重考察学习心理基础,要求考生掌握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以及学习动机和策略等。

3、课程与教学理论是考试的重点,考生需要掌握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以及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

4、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考察将更加细致,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应用,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和遵守。

5、现代教育技术部分的考试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的应用,以及网络资源和数字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等。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45题)1、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A.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B.采取罚款的方式解决班级卫生问题C.中学生德育可更多采用说理教育法D.为了维护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将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答案】 C2、在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品中,对我国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 )。

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的《教育学》【答案】 D3、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答案】 D4、“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体现的是()对人格的影响。

A.同辈群体B.家庭教育C.早期童年经验D.社会文化环境【答案】 C5、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苏联D.日本【答案】 B6、(2021年下半年真题)于老师在讲台上把一张纸揉成团,把另一张纸烧成灰,由此让学生来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参观法【答案】 B7、已有旧信息对新信息的学习的抑制作用叫做()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答案】 A8、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华生【答案】 C9、(2022上半年真题)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年级,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合作学习B.复式教学C.小班教学D.分层教学【答案】 B10、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一德育原则被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点一
1.教育的含义:(1)广义: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
的活动都是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2)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实施者)、受教育者(中介、桥梁、媒
介)、教育影响(对象、主体)。

3.教育活动三要素的关系:相互独立、相互联系。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教育的学说:神话起源说(所有宗教)、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孟禄)、劳动起源论(米丁斯基、凯洛夫)。

6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出现在奴隶社会时期。

7.夏商、西周:(1)学校名称:庠、序、校(西周出现国学和乡学);(2)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3)政教合一、学在官府(西周)。

8.春秋:私学兴起(自由办学、自由讲学、自由教学)。

9.古希腊:斯巴达(尚武);雅典(崇文)。

10.古埃及:文士学校、宫廷学校(贵族子弟);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11.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1)统治阶级的工具;(2)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3)具有阶级性、等级性;(4)具有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象征性;(5)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12.近现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3)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依法治教;(4)双轨制;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13.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14.《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15.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论语》(启发性原则、全面教育、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16.苏格拉底:产婆术。

17.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1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19.昆体良:古罗马的《论演说家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20.培根(英):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近代实验科学鼻祖,代表作:《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

21.夸美纽斯(捷克):(1)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教育理论的奠基者;(2)代表作:《大教学论》(1632年)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3)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4)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5)“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22.洛克(英):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
话》,提出了“白板说”,提出“绅士教育思想”。

23.卢梭(法):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1762年)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培养公民.
24.康德:首次在大学中教授“教育学”;教育的任务:充分发挥人的自然秉性。

2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1)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2)第一个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3)代表作:《自然主义教育》(又称《林哈德和葛笃德》);(4)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5)西方教育史上最早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人。

26.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

27.赫尔巴特(德):(1)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2)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诞生;(3)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4)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5)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6)四段教学法:明了(清晰明确地感受新教材)、联想(由个别到一般,形成概念)、系统(新旧观念的组合)、方法(练习);(7)提
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2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马卡连柯(苏联):著作《教育诗》、教育思想:集体主义教育;(2)凯洛夫(苏联):《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3)杨贤江(中国,化名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29.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2)布鲁纳(《教学过程》);(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4)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5)巴班斯基;(6)瓦根舍因。

30.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2)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3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3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性质;(2)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目的;(3)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4)政
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3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35.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36.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37.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文化的筛选与整理;(2)教育对文化的传递和保存;(3)教育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4)教育对文化的更新和创造。

38.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1)学校物质文化(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2)学校精神文化(也称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3)学校制度文化(也称规范文化,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

3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不搞“一
刀切”);(3)不平衡性(抓“关键期”);(4)互补性(扬长避短);(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40.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41.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

代表人物:斯金纳、墨子、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4.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
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