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专题过关检测
2019年高考高中历史一轮通史复习 学案 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时期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a.北魏到唐朝前期曾推行①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相应
的义务。
b.隋唐时期出现②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c.隋唐五代时期,北方已经使用③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
易混辨析牛耕不是中国传统耕犁定型的标志
(2)手工业
a.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b.唐朝时长安、洛阳最为繁盛,扬州“雄富冠天下”;作为地区经济中心
的杭州、湖州商业十分发达。
考点3魏晋、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魏晋、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
(1)思想
a.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
价值观念的地位。
b.唐代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唐朝中后期,李翱和①韩愈成为北
制度的成熟
经济
(1)魏晋: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激烈,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
坏,经过三百多年的融合,游牧文化大都融入中原文化
(2)隋唐:随着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的推广,隋唐农业达到新的高峰
思想
文化
(1)魏晋:社会主流思想方面出现了儒、佛、道“三教并存”的局面,
士族阶层深刻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
(2)隋唐: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书法
a.实施:③隋唐以后成为主要选官制度,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b.进步性:科举制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
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公平与公正。
c.局限性: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④儒家经典,压抑了知识分子的进取
精神和创造意识。
成就突出,唐诗繁荣。科技取得进步,出现雕版印刷术和火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时期第7讲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与
02分析论证——隋唐的对外文化交流 史料 阅读“玄奘西行图”和“鉴真东渡图”
【史料导读】 “玄奘西行图”隐性信息: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 天竺取经,他在天竺多年,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鉴真东渡图”反 映了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在日本传授佛法,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 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样中国文化也影响 了周边国家。
提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4.图解历史——汉字的演变及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术情境——唐诗的史料价值 近代学者陈寅恪把唐诗当作史料,史诗互证,开创了诗文证史,研 究历史的新方法。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唐诗的史料价值?
提示:(1)唐诗是研究唐朝历史的文学史料,可以反映唐朝社会兴衰、重大历史 事件及民众生活等。
[提示] 影响:佛教冲击传统儒学,推动了理学的兴起,深刻影响了传统文学 艺术;本土化的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唐代儒学的新发展 (1)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 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 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 后来的儒者产生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 (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 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 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 (3)韩、柳等人试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 道的愿望,经由以“北宋五子”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发展,到南宋的 朱熹可以说正式实现。
——以上史料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 发展的原因。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
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1)魏晋南北朝(220—589年)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和南北朝对峙的历程,这一时期是封建国家分裂、民族交融时期,也是中华文明曲折发展和孕育大一统条件的历史阶段。
(2)隋唐(581—907年)经历了隋朝的短暂统治和唐朝的统一繁荣两个阶段,是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繁荣的历史阶段。
(3)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历经五代十国的分裂、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并立、元朝走向统一的历程,该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是中华文明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阶段。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南方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海陆贸易发达,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隋唐时期,科举制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突出,突出代表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风俗画。
阶段政治经济文化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1)中央体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其某某书省最先握有实权,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
(2)选官制度:采取九品中正制,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和宋元时期第7
第7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变动及文化课程标准通过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不同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农业(1)粮食作物:稻麦复种制提高了粮食产量。
(2)经济作物: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边疆地区: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1)制瓷业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
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③瓷器出口: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3.商业(1)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贸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3)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
①北宋:开始出现纸币。
②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4)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4.城市(1)宋朝: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朝: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5.经济重心南移(1)趋势: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表现①宋朝: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②元朝: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步骤一 通史复习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2.科技 (1)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进一步完善和西传。 (2)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领先世界;王祯的 《农书》特别重视农具及农业技术。
3.文学艺术
文学
宋代文学以词著称,豪放派代表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有柳永 和李清照;元代以散曲和杂剧为代表;宋元时期出现话本
大量出口。
3.文化 (1)诗歌:诗体完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为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2)传奇小说:由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发展而来。 (3)绘画:代表作有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 的《送子天王图》。 (4)书法:楷书大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大家有张旭、 怀素等。 (5)技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具备雕版印刷技术。
整合三 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一、政治
朝代
主要内容
特点
影响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
中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又设参知政 分割宰相 改变了唐末以来藩
北 宋
央 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 的行政权、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军权和财 强化了中央集权。
地 方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 权;削弱 之下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负责 地方 地方财政
(2)地方治理的影响 ①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派徭役、兵役,征收田赋 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②地方行政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 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 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发挥作用。
3.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藩镇管辖地区, 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 面。这种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 量。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专题过关检测
专题过关检测(二)(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 (2016 •兰州诊断)《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上述材料说明()A. 中央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督察B. 职事官名衔与其职事分离C. 权力制约,完善监察制度D. 弹劾是古代一项重要权力解析:选C。
由材料中的“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可知皇帝另行任命官员去监督监察机构,从而更好地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对监察机构的监督,A、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是宋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故B项错误。
2.(2016 •湖北八校高三联考)史载唐高宗在位时期处理的政务,将近300件,发现其中20 多件有武则天参加,但大多是有关外戚和后宫的事务,而任命宰相、将领等重要事务,都由唐高宗亲自处理,材料主要表明()A. 武则天干预朝政较为合理B. 唐高宗临朝主政不决事C. 武则天政绩实在乏善可陈D. 国事政务由唐高宗主导解析:选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武则天处理的大多是有关外戚和后宫的事务,由此可见,武则天干预朝政较为合理,但不是材料主旨信息,故A项错误;唐高宗临朝主政也决断大事,故B项错误;对武则天的政绩的评价不是材料信息的主旨,故C项错误;唐高宗在位时期处理的政务,将近300件,其中20多件有武则天参加,其余重要事务皆由高宗处理,故D项正确。
3. 下图所反映的制度,从本质上反映了()A. 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解析:选A。
隋唐时期,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参与政权;同时,隋朝开创的科举制顺应了庶族地主的这一要求,结合题干信息“本质上”可知,科举制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即从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高考历史 专题精讲: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118张ppt)
(3)元朝:元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
提 能 专 训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34页
5.戏曲的成熟 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戏曲形式,被称为南
整 合 对 话
戏;到元代,杂剧在北方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2008江苏 单科: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 阶层的扩大)的成熟。
博 学
提 能 专 训
博 学
提 能 专 训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 9页
②特点: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地方 (2013 上海单科: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方镇太重,君弱臣
整 合 对 话
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之兵,本于枢 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③影响: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强化了中央集权;
整 合
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 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
对 话
博 学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提 能 专 训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47页
2.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 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
提 能 专 训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33页
4.文学艺术的发展 (1)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
整 合 对 话
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等。 (2)宋朝: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 弃疾,婉约派词人有李清照。词的出现适应了市民阶层丰富生 活的需要。
博 学
第 7页
(3)影响: 提高了办事效率
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单元高效整合2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隋唐和宋元时期学生用书
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主题一魏晋与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使得秦汉以来的封建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暂统一,但分裂战争、政权更替频繁和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完善。
2.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对外实行开明政策,交通发达,丝绸之路海陆并举,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发达,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出现了儒、佛、道“三教并存”的局面,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隋唐时期,从隋朝主张三教合归儒到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诗歌繁荣,科技进步,艺术繁盛。
主题二隋唐时期经济、政治、军事制度的变化1.土地制度的变化。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均田制崩溃,地主土地所有制从8世纪中叶开始得到空前发展,主要体现为随着地主庄园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2.赋税制度的变化。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变化,是地主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符合土地集中和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
这一变化,不仅是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而且也是汉代以来课役重丁口、轻田产转变到此后轻丁口、重田产的分水岭。
3.选官制度的变化。
隋唐建立、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反映了士族地主势力的衰落以及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
各阶层知识分子,特别是庶族地主参政,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极大地改变了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的局面。
4.军事制度的变革。
由府兵制到募兵制,既是制度的革新,同时也是封建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产物,同时形成藩镇。
主题三宋朝社会平民阶层的崛起魏晋以来的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隋唐时期,士族势力进一步退出历史舞台。
两宋时期,平民阶层崛起,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1.官僚集团的平民化趋势:两宋时期,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使科举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大量平民阶层通过科举进入官僚集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1
士族在经济上广占良田,形成了庄园经济。士族庄园占有大量 土地,拥有许多依附农民,却不向国家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
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的来源。同时这种经济具有明
显的封闭性,它是这一时期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2.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 的支持,佛 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寺院占有许多劳动力, 不在国家户籍。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 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寺院经济的发展,也 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2016· 浙江台州高三质量评估)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 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 丝 绸、瓷 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下 列诗句
的描写符合右图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 C )
唐长安城胡商云集的西市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C、D无从得出,排除。
3.(2016· 福建福州质检)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 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 映了唐朝( D )
A.均田制趋向瓦解
C.小农户自给自足
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 察、外
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 取……其 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
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 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 “才”的新认识。
【优化方案】2016届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第4课时
隋唐 隋唐时期形成了三省 六部制、科举制,标 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成熟
政治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 随着新的生产工具曲 辕犁的推广,隋唐农 业达到新的高峰
经济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 激烈,农耕经济遭到一定 程度上的破坏,经过三百 多年的融合,游牧文化大 都融入中原文化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考纲要求] 1.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3.科技成就;汉字的 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考点一 考点二
唐代政治制度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治机器的正常运转。从对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看,有效地加
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有效地治理与统治人民,维护多 民族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3)选官制度的标准化、制度化对国家选拔官员、维持统治的 长治久安起了重大作用,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赋税征收,防 止了人民的反抗。 (4)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完善,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 官员素质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科举制。该制度实行的主要目的是为统
治的需要,选拔的人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所以很少出现科
举制出身的人进行反抗斗争,反而是没有接受过科举制熏陶 的人成为了反抗斗争的发起者。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通史知识串联 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4-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1.政治制度 (1)中央机构:尚书省最先握有实权,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 步形成三省体制。 (2)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 仕途。 2.社会经济 (1)农业:实行均田制;出现耕耙耱技术;曹魏时,翻车用于灌溉。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3.文化成就 (1)思想:佛教、道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 (2)科技:《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文人画出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
-13-
123456
2.魏晋时期,士大夫把《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对 “三玄”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了玄学。玄学( D ) A.是对逃避现实思想的集中反映 B.是理学的思想理论来源 C.以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巩固为背景D.是儒道思想杂糅的产物
解析:魏晋玄学指魏晋时期以“三玄”思想为骨架,从两汉烦琐的经学 中解放出来,企图调和“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用思 辨的方法讨论关于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的问题,所以用“逃避现实” 来描述是不准确的,故A项错误;理学思想的核心是儒学,并杂糅了 佛学和道学思想,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佛学和道学兴起,儒学的地 位受到挑战,故C项错误;玄学是以道家为核心,杂糅了儒学和其他 思想而成的,故D项正确。
-10-
3.思想文化 (1)思想 ①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讲求“格 物致知”。 ②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心即理也”,求理方法是“发明本心”。 (2)科技 ①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指南针 应用于航海。 ②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著有《农书》。
优化方案(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一 古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第一步 第2讲
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课时提升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河南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练习)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修撰一种簿状谱牒,按士族姓氏和郡望排列,同时详列士族家族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考之簿世然后授任”,甚至“有司选举必稽谱籍”。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 A.宗法关系是划分政治权力的依据B.全凭家世做官体现了政治的黑暗C.士族专权剥夺了中央选官的权力D.士族在社会政治上有强大的影响解析:选D。
依据材料“按士族姓氏和郡望排列”可知是按照门第排列,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出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故B项错误;中央利用九品中正制选官,士族没有剥夺中央选官的权力,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考之簿世然后授任’,甚至‘有司选举必稽谱籍’”可知士族在社会政治上有强大的影响,故D项正确。
2.(2015·山东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
擢才而居,委任实重。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 )A.匡正皇帝的过失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C.替皇帝草拟政令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解析:选A。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可看出是匡正皇帝过失,故A项正确;“比来惟觉阿旨顺情……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是“谏诤”而不是“传达”,故B项错误;“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表明已拟政令,故C项错误;“皆须执论”“谏诤”不是决策,故D项错误。
3.(2015·山东临沂高三5月模拟)下列是四幅古代人口分布图,人口疏密与颜色淡浓成正比。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B.政治中心南移C.军事重心南移D.版图向南扩展解析:选A。
材料中图示显示南方人口逐渐增多,体现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故A项正确;中国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故B项错误;军事重心南移不是图片反映信息的原因,故C 项错误;版图向南扩展不是图片反映信息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人民通史版)第1编通史引领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
通史引领(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把握重要史实]
魏晋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元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第2单元魏晋隋唐宋元__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第2单元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一、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政局。
(3)道制改革是一种以中央集权、分级管理为制度取向的综合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逐渐由州、府—县两级制向道—州、府—县三级制的体制转变。
2.经济制度(1)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
(2)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
(3)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3.军事制度(1)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
(2)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经营普通百姓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到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
北宋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4.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出现生产与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的组织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
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6.商人地位的变化宋以前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宋、元、明、清时期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第3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日本学者内藤乾吉说:“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而是综合天子和贵族意志实行的贵族政治。
门下省则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
”与此说相符的观点是( )A.中国古代专制皇权总是不断加强B.唐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C.唐代门下省的权力超过了皇权D.唐代皇权受到了宰相权力的制约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三省六部制的理解,由材料中“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的信息可知,A、B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可排除。
C项中表述与史实不符,门下省的权力受皇权支配,排除。
“门下省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说明其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
2.(2016·四川绵阳诊断)秦朝、隋朝均二世而亡,然而汉承秦制,唐袭隋规,汉唐都出现盛世。
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基于( )A.吸取前朝灭亡教训B.恢复发展社会经济C.缓和尖锐阶级矛盾D.维护专制集权统治解析:选D。
汉唐沿袭秦隋制度,有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汉唐沿袭秦隋制度,并不仅仅局限于发展社会经济这一方面,故B项错误;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与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专制集权统治的需要,故D项正确。
3.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对某历史性的变换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沈既济所评价的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 )A.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阀步入仕途C.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D.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解析:选D。
A项所述是前代选官制度,与设问“变化”要求不符;“隋罢外选”就是为了克服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所以B项错误;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只有D项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过关检测(二)(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6·兰州诊断)《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上述材料说明( )A.中央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督察B.职事官名衔与其职事分离C.权力制约,完善监察制度D.弹劾是古代一项重要权力解析:选C。
由材料中的“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可知皇帝另行任命官员去监督监察机构,从而更好地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对监察机构的监督,A、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是宋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故B项错误。
2.(2016·湖北八校高三联考)史载唐高宗在位时期处理的政务,将近300件,发现其中20多件有武则天参加,但大多是有关外戚和后宫的事务,而任命宰相、将领等重要事务,都由唐高宗亲自处理,材料主要表明( )A.武则天干预朝政较为合理B.唐高宗临朝主政不决事C.武则天政绩实在乏善可陈D.国事政务由唐高宗主导解析:选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武则天处理的大多是有关外戚和后宫的事务,由此可见,武则天干预朝政较为合理,但不是材料主旨信息,故A项错误;唐高宗临朝主政也决断大事,故B项错误;对武则天的政绩的评价不是材料信息的主旨,故C项错误;唐高宗在位时期处理的政务,将近300件,其中20多件有武则天参加,其余重要事务皆由高宗处理,故D项正确。
3.下图所反映的制度,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解析:选A。
隋唐时期,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参与政权;同时,隋朝开创的科举制顺应了庶族地主的这一要求,结合题干信息“本质上”可知,科举制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即从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故正确答案选A。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4.(2016·安徽宣城八校高三联考)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评论道:“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据此,沈既济认为( )A.科举制利于扩大统治基础B.州郡察举无法选拔贤才C.选拔人才权应由礼部把持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素养解析:选A。
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统治者可以选拔天下英才,“乌聚云合”,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故A项正确;州郡察举虽然“不胜其弊”,但无法选拔贤才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沈既济肯定了选拔权“归于吏部”的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科举制可提高官员的素养,故D项错误。
5.(2016·湖北八市联考)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郡(扬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稽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解析:选C。
材料“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京口绫衫缎”等信息表明,不同区域生产不同的手工产品,故C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的唐代不符,故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中叶以后,故B项错误;家庭手工业基本不入市场,与材料大多货物来自民间这一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
6.(2016·山东济宁高三检测)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
工部之下又设有工部司,“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
由此可见在唐代( )A.尚书省是三省之中最重要的部门B.尚书省是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政务部门C.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D.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工部为当时掌管各项工程的中央机关,而工部又是尚书省的下属部门,故B 项正确;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地位平等,分工明确,各尽其责,A项错误;“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比较,无从得知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
所以答案选B。
7.(2016·湖北荆州质检)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
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 )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解析:选B。
材料涉及政府对手工业的管理,并未涉及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故A项错误;据材料“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可知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故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盐铁官营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故D项错误。
8.(2016·武汉起点调研)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
”这说明唐代( )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B.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C.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C。
从材料信息看,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度量衡“无或差谬”,说明这一制度有利于规范商业行为,最终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A、D项,B项说法错误。
9.(2016·成都石室中学月考)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解析:选B。
从材料可以看出,陶、李二人都有明显的道家出世思想,故是受了老庄哲学的影响,选B项。
10.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
在这一特殊时期,唐朝老百姓有可能经历到的是( )A.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B.争相传诵白居易的《卖炭翁》C.老百姓不能幸免于战火,被火炮炸伤炸死者无数D.“天下第二行书”《祭姪文稿》是对叛军行为的强烈控诉解析:选D。
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不符合唐代科举制,故A项错误;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诗人,故B项错误;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故C项错误;颜真卿《祭姪文稿》追述了颜杲卿父子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故D项正确。
11.(2016·郑州四中调研)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请判断与柳公权的书法风格最为相近,同样人品高尚,书法为后人学习,并有许多著名临摹楷体碑帖流传的盛唐时代书法家为( )A.张旭B.颜真卿C.怀素D.欧阳询解析:选B。
柳公权是生活于盛唐时期的楷书大家,与颜真卿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故选B项。
A、C都是草书大家,D项是初唐书法家。
12.(2016·河北邯郸调研)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
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解析:选B。
历史研究资料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而一手史料可信度最大。
一手史料指的是直接真实反映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是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
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但是必须谨慎使用。
所以B正确。
A、D过于绝对;在中国以诗证史的方法早就有了,故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
……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涖庶务。
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史》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凤凰网》(1)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解析:(1)解答时必须依靠材料归纳,第一小问由材料中“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涖庶务”等关键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由措施分析归纳,即分化事权;职权分离。
(2)依据材料中“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可以总结出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是: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
(3)注意材料信息“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