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课程标准
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标准
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标准汽车电控发动机是现代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它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管理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时机、气门正时等参数,以实现高效、低排放、高性能的运行。
因此,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才、提高汽车维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标准应包括对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深入讲解。
学员需要了解发动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校方法。
只有深入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原理,学员才能在实际维修工作中准确诊断问题、快速解决故障。
其次,课程标准还应包括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内容。
学员需要学习使用诊断仪器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掌握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气门正时系统的调校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技巧。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训练,学员才能熟练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技术。
此外,课程标准还应注重对新能源汽车电控发动机的培训。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的电控发动机已成为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因此,课程标准应及时更新,加入新能源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相关内容,以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课程标准还应包括对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安全和环保要求的培训。
学员需要了解汽车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废弃液体和零部件的处理方法,做到安全维修、环保维修。
综上所述,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全面、系统地覆盖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实际操作技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维修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汽车维修技术人才,提高汽车维修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标准的制定力度,推动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为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其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使用维护和检修的方法,较全面了解目前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针对当前汽车服务行业特点和人才紧缺状况,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初步掌握部件测试、数据流分析、波形分析以及现代汽车维修的检测诊断技能。
二、课程目标(一)具有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设备、仪器的能力。
(二)针对汽车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制定诊断、检修、保养作业计划的能力。
(三)正确执行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章的能力和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
(四)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
(五)能对发动机电控系统各部件进行正确拆装和维护。
(六)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的现象和诊断方法。
(七)能制订并实施工作计划,进行团队交流与合作,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四、教学建议(一)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场所中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操教学区,最好在理论教学区中还能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维修手册、维修资料、维修数据计算机查询系统等。
(三)为保证教学安全和实践效果,建议学生分组控制在4-5人/组;(四)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丰富的课件、解剖总成或零部件等教学辅助设备。
(五)在实际教学中要以实际的师资、学生、场地和设备等条件进行结合,并以本地区企业生产实际、具体学习任务对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标准文件编号 ZJIC/C6/0203006版本修改状态 05 0 课程标准名称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页码 1/13 生效日期 2012-09-1《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时:64学分:4一、课程性质及作用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组织采取理实一体化模式进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装配电控喷射发动机的汽车的使用、维护、基本诊断和修理等基础作业,并逐步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并排除电控喷射发动机故障的诊断与修理的职业核心能力。
课程的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后续课程为《汽车电路与总线技术》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1.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3.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4.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通过反复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汽车电控技术发动机的使用、维护、基本诊断和修理等基础作业的技能。
5.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本课程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以空气供给系统的检修、燃油供给系统的检修、缸内直喷系统检修、电控点火系统检修、排放控制系统检、修辅助控制系统检修和发动机综合故障检修等学习项目来构建设课程的全部内容。
三、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1)能对常见的缸内和缸外喷射技术的发动机的结构、组成的零件、基本电路绘制方式等基础资料能正确的认知;(2)触类旁通,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发展状况。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电控各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检修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的工作要求。
它要以《汽车电气检修》课程和《汽车发动机机械部分检修》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发动机修理工作项目设置的。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发动机检修已不能满足现代汽车修理工的要求, 为此而设置这门课。
本课程是根据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要求, 从原《电控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中分流出来的一门课, 原来的课程内容比较多, 既要学习主要部件的检修, 又要学习各系统的检修, 课时又比较少, 再加上设备有限, 学生学习比较困难, 不容易掌握,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 将一门《电控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分解成《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和《电控发动机检修》两门课, 本课程的侧重点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 主要是电控系统中主要部件的检修。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
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 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 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 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汽车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 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工作4个学习项目: 燃油燃供给系统的检修、进气供给系统检修、电子控制系统检修、电控点火系统检修。
这些学习项目是以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过程为线索来设计的, 同时, 4个学习项目对应汽车维修企业中的机电维修工的工作。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电控发动机》课程标准
《电控发动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电控各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检修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的工作要求。
它要以汽车电气检修课程和汽车发动机械部分检修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也是进一步学习电控发动机检修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引目活动, 使学生能描述发动机电控各系统的组成及主要部件的作用、结构、类型, 理解发动机电控各系统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工作过程;会检测和更换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部件, 能利用检测设备排除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简单故障职业目标1.掌握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了解电控柴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能描述发动机电控各系统的组成、作用, 理解电控各系统的工作过程;4.能描述发运机电控各系统主要部件的作用、结构, 理解电控各系统主要部件工作过程;5.掌握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一般故障的诊断与维修工艺。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四、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 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 学生操作, 学生提问, 教师解答、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 按照职业要求创设工作情景, 强化实际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 在实操训练中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汽车发动机结构知识。
(二)评价方法考试形式以平时考核为主, 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考勤及上课表现等。
建立平时上课考核项目,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任务完成质量已时间得出考核成绩。
(三)教学条件1.课堂教学条件: 电控发动机模块教室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 建议师生比在1:15~1:20.(四)教材编写1. 在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基础上, 参照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的要求, 吸收企业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 紧密结合工作岗位, 与职业岗位对接;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 贴近生产实际;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将创新理念贯彻到教学内容中, 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编号:1700224Z课程类别:职业能力课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时:128学时学分:7学分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能力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电路图的识图方法,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门课程开设于第四学期。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中级汽车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核中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要求。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是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中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而设置的,使学生掌握汽车结构原理,具备现代汽车拆装、调整、性能检测、维护和保养能力。
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知识,具备现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拆装、调整、维护和保养及检修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电路图的识图能力,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先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分类知识,然后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知识。
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采取一体化教学考核方式评价,其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5%,实训考核成绩占40%,学生平时成绩占15%,三者相加结果作为本课程考核总成绩。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128学时,学分为7学分。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电路图的识图方法,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知识;●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知识●会识别、找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各零部件;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电路作快速检测并作出正确判断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五、实施建议1.教材选用或编写建议本门课程教材建议选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材。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修》课程标准学时:100学分:6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名称及代码汽车运用与维修700206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发动机控制系统检修》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的必修课程。
前导课程:《汽车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和《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等职业技术核心课程。
后续课程:《汽车专业英语》、《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汽车维修业务管理》、《综合技能训练》、《订单培养》、《执业资格考证》、《专业顶岗实习》等能力拓展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及依据是以简单到复杂的故障现象为载体,以发动机控制系统检修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
以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为主干,以学习情境为主体,以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检修实际案例分析为切入点,针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和工作岗位群的要求进行课程的开发设计。
课程规划六个技能模块,开发16个典型工作任务,细化21个实训指导工单,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注重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服务性。
该课程的总学时建议为96课时,6学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发动机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基本操作技能。
学生能够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在实践上具有基本的维修、检测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设计意识。
取得中级维修工证、驾驶员资格证。
二、课程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的“工作站”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采用边讲解、边操作、边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每名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训指导教师;二是构建仿生产性实训环境(实训室),将课堂搬入实训室,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解读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维修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建议学时:72学时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前言(一)课程定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组织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进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装配电控喷射发动机的汽车的使用、维护、基本诊断和修理等基础作业,并逐步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并排除电控喷射发动机故障的诊断与修理的职业核心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路1.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3.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4.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通过反复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汽车电控技术发动机的使用、维护、基本诊断和修理等基础作业的技能。
5.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本课程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以空气供给系统的检修、燃油供给系统的检修、缸内直喷系统检修、电控点火系统检修、排放控制系统检修、辅助控制系统检修和发动机综合故障检修等学习项目来构建设课程的全部内容。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对常见的缸内和缸外喷射技术的发动机的结构、组成的零件、基本电路绘制方式等基础资料能正确的认知;(2)触类旁通,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发展状况。
(二)技能目标(1)能向客户进行完整的电控发动机工作状况(或现象)的咨询;(2)能独立初步评定电控发动机的技术状况;(3)能独立制定电控发动机的维修计划;(4)能对电控发动机的电控主要部件进行规范的拆卸、检查和装复;(5)能对电控发动机进行正确的调整;(6)能正确选用仪器和试验方法对电控发动机进行检测,并运用知识分析和判断故障;(7)能进行电控发动机修复后的各项检查。
汽车电控发动机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及作用《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面向汽车企业,是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必修实践课程,它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综合技能实训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为学生毕业实习及维修技能等级考证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金蓝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作为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教学采用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模式,它突出五个特征:一是任务引领:即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是项目驱动:即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之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是突出能力:即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涵盖职业技能考核要求,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要求。
四是内容适用:即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五是做学一体:即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任务为核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三、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汽车电控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设计的职业能力,具体包括:1.认知目标(1)理解汽车主要电控装置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2)掌握汽车主要电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电路控制。
2.能力目标(1)学会看懂电路图,分析汽车电控装置的电路原理;(2)学会使用诊断仪,正确读取故障码、数据流及动作测试;(3)学会根据诊断结果,分析汽车电控故障,制作维修计划;(4)学会利用万用表,检修并排除汽车电控装置的常见故障。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与维系 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与维系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与维系是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课程内容,旨在培养学员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全面理解和维修能力。
本文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全面评估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与维系课程标准,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1.1 电控系统概述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术。
电控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发动机及周边环境的信息,再经过计算和分析,控制执行器实现发动机的点火、供油、怠速控制等功能,从而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
1.2 电控系统组成电控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ECU)、传感器、执行器等核心组成部分。
ECU是电控系统的大脑,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再发出指令控制执行器工作。
传感器负责采集各种参数数据,如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进气温度等。
执行器则根据ECU的指令,执行相应动作,如控制点火时机、喷油量、怠速阀开度等。
2. 汽车发动机电控维系2.1 电控故障检测与诊断在汽车维修过程中,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者需要掌握使用诊断工具和仪器,如故障码读取器、示波器等,对电控系统进行检测和诊断,分析故障原因,并进行维修和调试。
2.2 电控系统维护与保养为了确保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学习者还需了解电控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知识。
包括对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清洁与调整、ECU软件的升级与优化等内容。
3. 个人观点与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掌握发动机电控技术维系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使维修人员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率。
也能有效降低汽车故障的返修率,提升用户体验和品牌形象。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与维系课程标准的全面评估和理解对于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培训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员将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能,为日后的从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电子控制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以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操作技能。
本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并重,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课程,使学生认识汽车电子元器件的结构与简单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技能。
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课程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学生遵守时间、设备保养、“6S”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团结协作、语言能力等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2.课程设计思路(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岗位素质;(2)教学体系满足中等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中等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3)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充分体现能力进阶,便于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4)理论知识与技能兼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5)设计教程注意三个“结合”(理论和生产实践过程结合,现场辅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知识积累、能力锻炼与岗位素质提高相结合),同时顾及师生角色的调整、能力的传递以增加学习的趣致和难度(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教师讲授比例逐渐减少,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不断增加)。
(三)开设时间与学时开设时间:第4学期;学时:112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①掌握汽车电子设备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②掌握汽车电子设备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③掌握汽车电子零部件拆装;④掌握电子零部件的磨损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⑤掌握汽车一般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汽车发动机电控》课程标准
发动机电控技术与检修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420436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所属系部:工程技术教研室学时:52 编写执笔人:于天秀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 课程性质与作用《发动机电控技术与检修》是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课程之一,是与内蒙古利丰有限责任公司,广汇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必修(考试)课程。
《发动机电控技术与检修》课程的教学以“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尺度,以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案例教学为核心,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参照汽修专业中、高级专业高级工和技师职业资格标准中有关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构造与维修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根据汽修接车、调度、质检、班组、车间和仓库管理,以及汽车维修工和汽车维修电工等岗位群的实际要求,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设计、安排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实行“以任务为驱动,以就业为导向”的“导、学、做”一体化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汽车企业岗位人才需求零距离对接。
《发动机电控技术与检修》课程构建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基础》,《发动机构造》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主要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原理的认识,并能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为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2 课程设计思路《发动机电控技术与检修》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
学习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课程标准实施计划
课程实施计划
表一:理论课程内容及实施计划
说明:1、章节也可以采用模块、工作任务或专题表示。
2、要求:实施计划一定要“细”、“实”,确实起到规范“教”、“学”、“做”、“考”的作用,要体现高职教育特点,体现“必需、够用”,体现“实用性”、“针对性”的要求。
其中的“要求”一栏尽量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不够清晰的动词,而要用“认识”、“说出”、“叙述”、“复述”、
“记住”、“熟记”、“简述”、“说明”、“概括”、“对比”、“画出”、“辨别”、“运用”、“会用”等具体的行为动词,“要求”到什么程度就“考”到什么程度。
表2:实践项目及实施计划
说明:1、实训项目性质分为验证实训、模拟实训、项目设计、设备检修、工学结合。
2、主要考核形式分为过程考核、实训报告、作品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总学时:64 学分: 4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
生源层次:普通高中
课程归口:信息工程系
制定日期:2014年5月12 日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主要针对汽车电子维修工岗位,培养学生对电控系统结构、原理的认识,并能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为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检修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以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检修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力求通过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建设仿真和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职业行动中掌握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技能。
让典型工作任务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工作评价用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评价一一对应,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获得未来工作所必须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程共计64课时,4学分。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
本课程教授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知识,电控发动机的性能特点,电控发动机的类型、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的性能、作用及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电控发动机的性能特点、掌握电控系统主要部件的作用、工作原理及基本检测方法。
2.2 课程目标
2.2.1能力目标
(1)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车主咨询车况,独立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2)能根据故障情况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选择正确检测设备和仪器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
(3)能对发动机综合故障进行诊断和分析;
(4)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及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
(5)能够对传感器或相关部件的技术参数及波形信号进行分析;
(6)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
(7)能检查修复后的发动机系统工作情况,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2.2.2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能进行汽车发动机的保养、维护作业;
(3)能进行汽车发动机系统的拆装、检测、零部件检验与调试;
(4)能进行汽车发动机电路图的识读和分析;
(5)能进行汽车发动机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6)依据行业规范、利用相关资源制定维修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估,撰写维修质量
报告;
2.2.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2)具有与客户沟通,处理客户建议和要求的能力;
(3)遵守汽修企业管理制度、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和具有一定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4)具有团结协作的能力;
(5)具有精益求精、诚实苦干的能力。
3.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建议组成专业的教学团队,编写校本教材。
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要以实际电气控制线路为载体,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4.2 教学方法
1.本课程应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2.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3.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不同专业对应用电子技术知识的需求,注意与有关课程相配合,把握好“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还要适当兼顾专转本学生所需知识点的教学。
4.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视习题课、单元测验的安排和习题的选择。
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
6.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教学中向学生多多介绍该学科当前的主流技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4.3 教学评价
我们的考核方式随着课程内容与安排的变化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我们对学生进行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更为注重平时各个教学环节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测评,我们随时记录学生在每个学习情境每个任务中的表现,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平时成绩=出勤成绩*10%+课堂表现*20%+作业情况*30%+实践表现*40%
其中实践表现的成绩由下面几部分组成:实践态度、查阅资料质量、电路所测参数、回答教师提问等
期末成绩=期末理论考核成绩*40%+实践考核成绩*40%+平时成绩*20%
4.4 教学资源
1.教学工具与实验设备:PC机、投影仪、电子技术实验室、汽车整车电器实训室、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等
2.教学材料:教材、参考书、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
3.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1)具备在学习和工作中利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具有本课程的系统知识和理论及实践能力,并具备工程思维能力;
(3)了解前端和后续课程的基本知识;
(4)具备开发课程的能力和从事工作过程分析的能力,有职业实践经验;
(5)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
(6)熟悉培养对象的职业要求。
4.5 其它说明
根据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在平时授课中应介绍一些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