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比较研究——安徽省旅游城市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安徽省旅游业的现状以及建议

安徽省旅游业的现状以及建议

安徽省旅游业的现状以及建议【摘要】安徽省旅游业在近年来快速发展,成为该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安徽省旅游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配置不合理、宣传力度不够、服务水平还需提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宣传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政府应加强引导和监管,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每个人也应该为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旅游环境。

只有这样,安徽省旅游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作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安徽省、旅游业、现状、问题、资源配置、宣传力度、服务水平、政府引导、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1. 引言1.1 安徽省旅游业的重要性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提升当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业已成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这不仅可以增加当地旅游收入,还可以提升安徽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推动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的保护。

安徽省旅游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要实现安徽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安徽省旅游业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1.2 安徽省旅游业的现状安徽省旅游业的现状可以说是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安徽省的旅游业也在逐渐崛起。

安徽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安徽省的旅游业主要集中在黄山、宏村、徽州古城、九华山等知名景点,各景区不断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了游客体验。

安徽旅游调研报告

安徽旅游调研报告

安徽旅游调研报告安徽旅游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旅游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安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探索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了解旅游行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我们前往安徽的几个主要旅游目的地,包括徽州古城、九华山、黄山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

2. 网络调查:我们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调查问卷的发布,收集了大量的游客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安徽旅游资源丰富:安徽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黄山的壮丽山景、徽派建筑的特色等。

这些资源为安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旅游基础设施不足:尽管安徽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在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交通状况不便利,给游客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3. 旅游产品差异化不足:安徽的旅游产品多以传统的风景名胜区为主,缺乏特色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这使得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可能没有很多的选择。

4. 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安徽的旅游服务质量整体上还有待提高。

有些旅游景区的服务人员态度不友好,服务效率低下,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问题与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提升安徽旅游的竞争力,首先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交通、住宿等方面。

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改善游客的出行条件。

2. 创新旅游产品:安徽应该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更多的特色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

可以结合徽派文化、传统手工艺品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3.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鼓励旅游景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4. 拓展旅游市场:安徽应该积极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加强与其他省份的合作,推动旅游资源共享,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安徽旅游。

五、结论安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

为提升安徽旅游业的竞争力,我们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并积极拓展旅游市场。

旅游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化关系探讨——兼论城市与旅游互动发展的保障路径构建

旅游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化关系探讨——兼论城市与旅游互动发展的保障路径构建
自动化的网络对接平台 、海 陆空运载方式 构筑的 “ 放射性”运输 网格 、高效能 的政
关键 词 :旅 游城 市化
动 路 径
城 市旅 游化

径进行研究 ,有利于探讨复杂旅游产业 活
动对城市功能转化 的作用及 由此对城市 发
府 公共管理 体制及高共享的游客组织与接 待 系统 ,这些均为提高城市旅游业创新速 度提供 了技术保 障。
产业 的 推 动 下 ,旅 游 城 市化 与 城 市旅 游
要领域 ,城 市完善 了符合 国际规 则的旅游
发展运 行机制 ,优化 了服务产 业大 环境 ,
乏应对 复杂旅游事务 的能 力 ,开发者忽略 环境保护 责任 ,大量人 口进 出影响市民幸 福指数等 问题。这从根本上违 背了城市旅
游的发展初 衷 ,出现城市发展 与旅 游建设 的严重 失衡。 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 多的城 市和广
1就业机会 的增加加速人 口城 市化进
程 。旅游业 对学历 和专业技 能要 求不高 , 且 劳动 力需求量 巨大 , 这 为农村剩 余劳动
重 要城 市功能 ,有效地促进城市 经济复兴 和 满 足 享 受 型 消 费 需 求 (郑 嬗 婷 等 , 2 0 0 6) 。1 9 7 8 年之后 , 我 国在深圳 、 珠海 、
汕头 、厦 门、海 南设立 了经 济特区 ,陆续 开放 了一系列 的沿 海城市 ,旨在推 动我国
在制度 性、市场性及技 术性等基础 因
素 的共 同作用下 , 我国城市经历 了2 0 世纪 7 0年代 末至 8 0年代的单一 功能 ( 主要旅 游 目的地 ) 、 2 0世纪 9 0 年代 的二元化功能
展 的影响 ,为我 国旅游城市化 与城市旅游 化发展提 供重要的指导。

安徽的调研报告

安徽的调研报告

安徽的调研报告标题:安徽省调研报告一、引言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中国大陆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安徽省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情况,探索其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经济发展情况安徽省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以工业为主导,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和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安徽省的经济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现代制造、高技术产业以及旅游业等领域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

三、社会文化形态安徽省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著名的黄山、徽州古城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安徽省在教育、科技、医疗等社会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改善。

四、生态环境状况安徽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重工业城市和化工基地,排放的废气、废水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但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五、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安徽省是一个典型的中西部省份,城乡差距明显。

一方面,省会合肥等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拥有先进的产业和先进的服务业;而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

农村人口外流和乡村经济落后是制约城乡发展均衡的因素之一。

六、对策建议1. 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对现代制造业、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发展。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特别是加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

4. 加强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医疗资源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5.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经济一体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一、引言安徽省是中国东部的一个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安徽省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旨在分析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促进协调发展的建议。

二、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根据最新的数据,安徽省的经济总量以及人均GDP在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如合肥和芜湖,拥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而一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 产业结构差异安徽省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经济中心城市以创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而农业和传统创造业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占领重要地位。

这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潜力存在差异。

3. 城乡发展差异安徽省城乡发展差异也是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方面。

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三、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分析1. 地理位置因素安徽省地处中国东部,与沿海发达地区相对较远,交通和物流成本较高,这对经济发展造成为了一定的制约。

2. 政策因素不同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存在差异,一些经济中心城市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而偏远地区则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 教育和人材因素一些经济中心城市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人材储备,吸引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材和创新资源。

而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材储备相对较低,限制了经济发展的潜力。

四、促进安徽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和物流的便利性,降低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2. 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偏远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潜力。

3. 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证研究

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证研究

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证研究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2期摘要:文章在论述了研究背景以及相关研究的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对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内涵做出了界定,介绍了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分类标准和方法,结合专家意见,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安徽模式和四川模式的对比分析,对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一、引言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被誉为“黄金产业”,并成为各国经济的亮点,世界旅游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增加,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愈明显。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已经确立,成为一个集观光、购物、娱乐、交通、饮食和住宿等综合产业内容为一体的、结构日趋合理的国民经济部门。

旅游产业发展所引起的乘数效应,极其鲜明地表明了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动力产业”的性质。

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是对旅游产业发展过程、发展方式、发展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总是在一定的资源、市场、区位、国家法律政策以及地区民族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1]。

适宜的发展模式会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错误的模式则会阻碍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出发点的不同,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2]:从旅游产业的形成、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出发可分为平衡型与非平衡型,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调节机制出发可分为市场型和政府主导型,从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上看可分为延伸型和推进型,从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内容上划分,主要分为创汇导向型和经济发展导向型。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安徽省旅游局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 (5)一、规划背景 (5)二、规划范围 (5)三、规划期限 (5)四、规划依据 (5)五、规划原则 (6)(一)全局化视野 (6)(二)差异化定位 (6)(三)市场化导向 (6)(四)可持续发展 (7)(五)协调化发展 (7)第二章基础分析 (8)一、资源分析 (8)(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二、市场分析 (9)(一)总量快速增长 (9)(二)结构稳中有变 (9)(三)消费形式多元 (9)(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三、产业分析 (10)(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四、机遇与挑战 (11)(一)发展机遇 (11)(二)面临挑战 (12)五、分析结论 (12)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一、总体思路 (13)(一)发展思路 (13)(二)发展任务 (13)二、发展战略 (14)(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一)总体目标 (18)(二)分期指标 (19)(三)产品建设 (19)四、分区目标 (20)(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20)(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三)合肥经济圈旅游区 (21)(四)皖北旅游区 (21)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一、空间布局 (23)(一)三心引领 (23)(二)四片联动 (24)(三)十区聚集 (25)(四)六环联通 (30)二、旅游产品 (31)(一)旅游精品体系 (32)(二)重点旅游线路 (37)(三)产品支撑体系 (39)(四)产业融合发展 (49)三、各市发展指引 (50)(一)合肥市 (50)(二)六安市 (51)(三)滁州市 (53)(四)淮南市 (54)(五)安庆市 (56)(六)阜阳市 (57)(七)亳州市 (58)(八)淮北市 (59)(九)宿州市 (60)(十)蚌埠市 (62)(十一)黄山市 (63)(十二)宣城市 (65)(十三)池州市 (66)(十四)铜陵市 (67)(十五)芜湖市 (68)(十六)马鞍山市 (69)第五章服务要素 (71)一、旅行社业 (71)二、旅游交通 (71)三、旅游住宿 (72)四、旅游餐饮 (73)五、旅游娱乐 (74)六、旅游购物 (75)八、安全保障 (78)第六章市场开发 (79)一、总体形象 (79)(一)全省形象表述 (79)(二)片区形象表述 (79)(三)各市形象表述 (79)二、市场结构 (80)(一)国内客源市场 (80)(二)海外客源市场 (80)(三)重要细分市场 (80)三、重要措施 (81)(一)客源地建设 (81)(二)中距离多种媒体联合营销 (82)(三)远距离协作营销 (84)(四)全国性促销 (85)(五)海外旅游营销 (86)(六)营销经费 (87)(七)营销机构 (87)第七章可持续发展 (88)一、文化资源保护 (88)(一)文物保护 (88)(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88)(三)执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 (89)二、自然资源保护 (89)三、发展绿色旅游 (89)第八章保障体系 (91)一、加强统筹协调 (91)(一)强化综合协调机制 (91)(二)提高旅游管理能力 (91)二、体制机制创新 (92)(一)开展创新改革试点 (92)(二)建立战略合作机制 (92)(三)推进改组改制 (92)(四)加大对外开放 (93)三、旅游投资促进 (93)(一)实施“5233“行动计划 (93)(二)增加政府资金投入 (93)(三)搭建招商引资平台 (93)(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93)(五)完善价格和税费政策 (94)四、旅游用地保障 (94)(一)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94)(二)建立土地收储机制 (94)(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95)五、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95)(一)塑造服务品牌 (95)(二)加强市场监管 (95)(三)建设诚信旅游 (95)六、旅游人才保障 (95)(一)建立旅游人才开发基地 (95)(二)实施旅游人才培训计划 (96)(三)加强旅游产学研合作 (96)七、规划实施 (96)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背景为发挥安徽省在资源、区位、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强后劲,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提高安徽旅游对全国旅游业的贡献度,实现争先进位,建设全国旅游强省,特制订本规划。

安徽蚌埠全域旅游调研报告

安徽蚌埠全域旅游调研报告

安徽蚌埠全域旅游调研报告根据安徽省蚌埠市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规划,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和实地考察。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一、目前蚌埠市的全域旅游发展状况蚌埠市地处华东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蚌埠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蚌埠博物馆、梁山洲际小镇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蚌埠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全域旅游的发展。

然而,目前全域旅游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亟待提升,整体旅游环境还有待改善。

二、蚌埠市全域旅游的发展机遇蚌埠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交通便利,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蚌埠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全域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域旅游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为蚌埠市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蚌埠市全域旅游发展的规划建议针对蚌埠市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二是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投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三是加强对全域旅游市场的调研和分析,积极开拓新的市场渠道和客源。

总而言之,蚌埠市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拥有巨大的全域旅游发展潜力。

我们相信,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各方的共同努力,蚌埠市的全域旅游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随着国家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理念,蚌埠市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旅游景点的合作,打造更加完整的旅游线路和区域联动效应。

合理规划和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可以进一步提升蚌埠市的旅游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另外,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蚌埠市还可以积极借力互联网平台,拓展线上营销和推广渠道,提高蚌埠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与知名旅游平台的合作,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可以扩大蚌埠市的全域旅游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旅游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

安徽省的旅游产业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着诸如市场程度低,国际推广薄弱等问题。

要促进安徽省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创新策划,深入规划,创新主题,细分市场等方面促进安徽省旅游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旅游产业;问题以及对策目录1.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2)1.1场开拓水平较低 (2)1.2品牌形象急需提升 (2)1.3经济构成中旅游商品比例偏低 (2)1.4国际旅游推广仍显薄弱 (2)2. 安徽周边游的特色创新对策 (2)2. 1创新策划,深入规划 (2)2.2创新主题,细分市场 (3)2.3强化管理,走向国际 (3)2.4坚持旅游产业化发展 (4)2.5推进依法治旅体制建设 (4)参考文献: (4)1.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1.1场开拓水平较低虽然安徽场广阔,但是场开发程度却严重偏低。

根据相关资料,安徽的主要游客大部分都来自于来自于安徽、天津等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且游客流量约占一半以上都为短途旅行游客,来自中西部内地其他城的游客比例严重偏低,长三角、珠三角的年青人约上亲朋好友到安徽旅游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则可能会在安徽地区购买商品房,以便周末过来享受大自然的气息。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长三角、珠三角的游客都只占据我国游客比例的二成左右,虽然旅游开发以就近原则为基点,但是这也是针对初步发展的旅游业,随着安徽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若其游客还是大量依靠本地以及周边,毋庸置疑,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

1.2品牌形象急需提升良好的旅游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品牌的树立对于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定位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多变的目标定位导致形象缺失、品牌模糊。

安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旅游难忘安徽”为旅游形象口号,以“2500年城址未变,小桥流水乌篷依然。

”为切入点,但是其品牌形象并未深入人心,宣传策略急需提升。

论城市旅游功能与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

论城市旅游功能与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

地 荣登 当今世界上最 主要 的旅 游 目的地 之
图 3 城 市 的类 型
进 后 工业 社会 ,但是 在这 样 一个 变革 时
期 ,那些技术 、经济 、文化相对 发达 的城
列 ,例 如 ,纽约 、新加坡 、香港 ……。与
传统旅 游 目的地不 同的是 :它们可能并 不
城市 发展和城市旅 游发展的初级 、中级和
表 1 不 同类型城市的旅 游业发展 目标及产 业地位 比较
城 市 的类 型 旅 游 业 发展 日栋 旅 游 产业 地 位
旅游城 市 的共 同 目标 。 通常 地, 工业城市 的旅游活 动与
其他 经 济 活 动 具有 更 加 紧
市的 区域辐射功能 。在这些 国际级大都市 实现其 “ 社会 的全面、 协调与可持续 发展” 的城 市总体发展 目标 中,城 市的旅游功能 的全 面发挥是举足轻重 的发展 因子 ,将推 进城 市的 “ 科学发展 ” 。
速度 告别工业 社会 ,就 如 同在 工业社会 ,
让所有 的老 工业基地都将大量 的机会成本
投入到 旅游业 ,对于一部分城 市来 说 ,那 些 有代 表 性 的工 业城 市会 有 更大 的吸 引 力 ;那些交通条件优越 的城市更容 易掌握 市场 ;旅游设施 的投 入、城市 文化的树立 是其转型 的关键。
就是 区域交通枢 纽。
表 1 综合 比较 了上述三种不 同类型 的 城市 ,旅游业 的发展 目标和产业地位 ,观
上 ,城市 的旅游功能 的侧 重有所不 同。对 于那些老 工业基地 ,往往是产 业结构夕阳 化 ,经济失 去活力 ,走 向衰退 ,城 市环境
察表 1中的最后一 列 ,旅游产业地位在专 门旅游城市 、转型 的工业城 市和综合型大 都市似乎是依 次降低的。事实上 ,这仅仅 是表面现 象 ,经济 比例 并不 完全等于城市

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舒敏(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81)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一、引言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产业发展必经的过程,是提升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始于19世纪韦伯的著作《工业区位论》。

国外学者率先将产业集聚理论运用到旅游研究领域,S Nordin 等(2003)研究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因素,认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与旅游产业集聚紧密相关[1]。

Kalnins 等(2001)通过研究发现旅游产业集聚有利于企业提高绩效[2]。

国内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从研究内容看,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旅游产业集聚概念、特点及形成机制研究。

冯卫红(2008)提出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是内外驱动力共同作用[3]。

赵华和于静(2016)基于研究数据测算分析了山西省旅游产业集聚度和经济效应[4]。

第二,旅游产业集聚测量、评价及分析。

学者多使用定量方法测算某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结合定性分析评价其集聚水平和发展现状。

如史文斌等(2007)使用AHP 法建立了旅游产业集群相关指标模型和评价体系[5]。

邓宏兵等(2007)使用赫希曼-赫佛因德指数法探讨了中国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问题[6]。

曲景慧(2016)、谢露露等(2018)、邴振华等(2010)、晋秀龙等(2017)分别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产业基尼系数、钻石模型、区位熵方法进行产业集聚效应相关研究[7][8][9][10]。

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区域合作对长三角四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效应的研究,但较少关注区域内部旅游产业集聚度时空差异。

因此,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运用区位熵方法,测量安徽省旅游产业集聚度,同时对比分析长三角区域四省市旅游产业集聚差异,对安徽省内16个地市旅游产业集聚现状进行动态研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区域概况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濒江近海,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的自然资源。

安徽省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安徽省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安徽省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周强
【期刊名称】《统计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24()2
【摘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通过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监测评价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监测安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阶段成效、特色经验、短板弱项,以期为政府决策咨询和协调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应在做大做强“经济蛋糕”、强化区域联动发展、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等方面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总页数】9页(P35-43)
【作者】周强
【作者单位】安徽省统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F224
【相关文献】
1.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差异识别评价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2.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效果评价研究——基于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实证研究
3.新能源与
区域电网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4.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差异识别评价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5.安徽省区域RES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肥旅游调研报告

合肥旅游调研报告

合肥旅游调研报告合肥旅游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也积极发展旅游业。

为了了解合肥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合肥市民和游客进行了调研。

问卷包括了旅游偏好、旅游频次、旅游目的地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450份有效问卷。

三、调研结果1. 合肥市民旅游偏好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合肥市民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自由行,占比41%;跟团游和亲子游分别占比28%和16%;其他方式占比15%。

市民更加注重旅游的自由度和个性化体验。

2. 合肥游客旅游频次调研显示,合肥游客的旅游频次较高。

有45%的受访者表示每年都会有一次或多次的旅游经历;30%的受访者表示每年会有一次旅游经历;25%的受访者表示平均每两年会有一次旅游经历。

合肥游客对旅游有较高的频次需求。

3. 合肥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根据调研结果,合肥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美景占比30%;人文历史占比26%;美食占比22%;休闲度假地占比15%;其他占比7%。

合肥游客更加注重旅游目的地的景观和文化价值。

四、调研结论根据上述调研结果,我们对合肥旅游的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合肥市民旅游偏好的变化传统的跟团游在市民中的占比有所下降,而自由行和亲子游比较受欢迎。

这可能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市民更加注重旅游的个性化和自由度。

2.合肥游客较高的旅游频次需求合肥游客的旅游频次较高,年均旅游次数较多。

这为合肥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可以通过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和多样化旅游产品,来吸引更多游客并提升他们的忠诚度。

3.合肥游客注重景观和文化价值合肥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更加注重美景和人文历史。

合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应该进一步挖掘和保护,提升其吸引力和知名度。

综上所述,合肥旅游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基于Eviews的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Eviews的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Eviews的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Eviews的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了安徽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生活方式。

旅游业的繁荣对于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运用Eviews软件对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为政府和旅游从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首先,通过Eviews软件导入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相关数据,包括旅游收入、旅游就业人数、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景区数量等指标。

对于这些指标,我们将其作为因变量,以安徽省的人均GDP、外来游客数量、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旅游宣传力度等多个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出旅游业发展与这些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于旅游业经济影响的定量化结果。

然后,我们将对旅游收入作为依赖变量,对多个可能的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通过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因素对于旅游收入具有显著影响,找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同时,通过分析旅游收入与就业人数以及旅游接待人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评估旅游业对于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贡献。

此外,为了探讨旅游业的发展是否会增加经济负担,我们还可以分析旅游业发展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较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与财政收入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得出旅游投资对财政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能够评估旅游业发展对财政的支撑能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外来游客数量与旅游宣传力度之间的分析,评估旅游宣传对于吸引外来游客的效果。

通过对各个自变量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安徽省旅游业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Eviews软件对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政府决策和旅游从业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深入了解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我们可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旅游发展策略,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通过对安徽省旅游业经济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旅游业收入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旅游接待人数、就业人数和旅游宣传力度等。

安徽旅游 行业报告

安徽旅游 行业报告

安徽旅游行业报告一、概述。

安徽是中国东部的一个省份,地处长江下游,素有“江淮明珠”之称。

安徽省地处长江下游,东临江苏,南接浙江,西邻江西,北靠河南,总面积13.97万平方公里。

安徽省是中国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二、旅游资源。

1. 自然景观。

安徽省地处长江下游,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山,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日出、温泉风景而闻名于世。

此外,安徽还有九华山、天柱山、龙川风景区等著名的山水景观。

2. 历史文化遗迹。

安徽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山、宏村、西递等古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安徽还有敦煌石窟、庐山、九华山等历史文化名胜。

3. 民俗风情。

安徽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地的民俗风情各具特色。

例如,徽派建筑、徽菜、徽剧等都是安徽省的特色文化,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体验。

三、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 旅游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安徽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统计,2019年,安徽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

2. 旅游业结构不断优化。

安徽省旅游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传统的山水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产品仍然是主打产品,同时,农家乐、民宿、体验式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不断涌现。

3. 旅游业对外开放合作。

安徽省积极开展旅游业对外开放合作,加强与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拓展国际旅游市场。

同时,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四、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1. 旅游业转型升级。

未来,安徽省旅游业将加大对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力度,推动旅游业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

加强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

2. 旅游业数字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安徽省旅游业将加大对数字化发展的投入,推动旅游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水平。

浅谈城市化进程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浅谈城市化进程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浅谈城市化进程与旅游发展的关系作者:孙秀英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26期孙秀英(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鹤壁 458000)摘?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逐渐意识到旅游对拓宽视野、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因而探讨城市化和旅游业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

关键词:城市化旅游相互作用措施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9(b)-0240-01城市化原本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农化过程,但随着近年来中国旅游发展中城市自身旅游功能的日趋完善,旅游活动越来越多,因此城市化和旅游业都是当前我国的热点问题,二者相互影响,如何更好地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及保障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和谐共生,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及其之间关系进行论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1 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的概念源于英文urbanization,urban为都市、城市的意思,—ization表示行为发生的过程,即“化”的意思。

我们一般认为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1958—1959年过度城市化和1961—1976年的反向城市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但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我国正依据国情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走城市与生态、城市与农村、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相协调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数量将达到1230~1250个,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使我国城市化水平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2 旅游业发展概况旅游是当代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

旅游,从字面理解:“旅”是旅行、外出,“游”是外出观光、娱乐。

世界上对旅游的界定众说纷纭。

安徽省暑期旅游调研报告

安徽省暑期旅游调研报告

安徽省暑期旅游调研报告安徽省暑期旅游调研报告一、引言暑期旅游是国内旅游市场中一个重要的旅游季节,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暑期旅游是一个关键时期,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

为了了解安徽省暑期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并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我们开展了此次暑期旅游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安徽省暑期旅游情况进行调研。

调查对象主要是暑期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包括游客、酒店经营者、旅行社经营者等。

三、调研结果1. 暑期旅游者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暑期旅游者来自其他省份,其中以江苏、上海、浙江居多。

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多数为情侣、家庭或朋友结伴同行。

2.旅游目的地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的暑期旅游目的地以黄山、徽州古城、庐州古镇为主。

同时,九华山、池州的九龙潭、宏村等景区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3.旅游方式与时长大部分暑期旅游者选择自由行为主要方式,仅有一小部分选择参加旅行社组织的跟团游。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暑期旅游者选择3至5天的旅行时长,仅有少数人选择超过7天的长期旅行。

4.旅游消费水平大部分暑期旅游者的人均消费水平在每天500-1000元之间,主要用于交通、住宿和景点门票费用上。

部分旅游者也会在当地购买特色产品,进行一定的购物消费。

5.旅游体验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旅游者对安徽省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非常满意,表示旅游体验非常好。

但也有部分旅游者对部分景点的管理和服务不太满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四、调研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安徽省的暑期旅游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等。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不完善、交通不便利等。

五、建议1.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建议加强景区的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注重旅游者的体验感受。

2.加强旅游宣传推广: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提升安徽省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旅游城市规模等级与城市旅游规模等级的协调性分析

旅游城市规模等级与城市旅游规模等级的协调性分析

旅游城市规模等级与城市旅游规模等级的协调性分析
周叶;马丽君
【期刊名称】《区域治理》
【年(卷),期】2017(000)002
【摘要】不同城市的旅游规模存在差异,城市的旅游规模等级和城市规模等级密切相关,城市与旅游应寻求协调发展.本文根据2016年统计年鉴中的29个城市的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方面的相关数据,运用城市规模等级分析方法,构建相关模型,分析旅游城市的城市规模与城市旅游规模的协调性.
【总页数】4页(P102-105)
【作者】周叶;马丽君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湖南湘潭411105;湘潭大学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湖南湘潭411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基于城市流理论的甘肃省中心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优化研究 [J], 郭志仪;石瑾
2.旅游城市规模等级与城市旅游规模等级的协调性分析 [J], 周叶;马丽君
3.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等级的时空演变分析 [J], 刘效龙;张世全;冯长春
4.行政等级、城市规模和城市生产效率 [J], 李健;李澎;冯山;卫平
5.行政等级、城市规模和城市生产效率 [J], 李健;李澎;冯山;卫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ndvl m n, em r m rhni t bneoo i dpr et,  ̄ s rm t t rnute dvl m n esyi c e . a ee p tt oec p es e h u a nmc eat nst m po o s h dsi ee p etl oe h o e v o er f c m o eo e i rs o I aln i I i t n i s
WA NG ig L i , H u—b a Tn , U Ln Z U F io
( eer et f orm D vl m n adP nigC lg f e ir l e ucsadTui R sa hC ne o u s ee p et n l n ,ol e rt i s re orm, c r T i o a n e o T roa R o n s
旅游 的协调性相对较好 。
关键词 : 游业发展 ; 旅 城市发展 ; 调性 ;O S 协 T PI S法 中图分类 号 :5o 1F9 F9 .;22 文献标志码 : A
— —
文章编 号 :05 112 1)9 85 4 10 —84 (0 10 —05 —0
Co a a ie Re e r h o o d n t n o To rs De eo me ta d Ur a v lp n mp r t s a c n Co r ia i f u i n v lp n n b n De eo me t v o a T k n o rs i e n u r vn e a n Ex mp e a i g T u itC t s i A h iP o i c sa a ls i n
t eid xbt en ubn d vlp n n  ̄ s dv lp n h , agh n a dC ihu w srset e 6 8 0.6 5 0 3 2 whc i n e w r e a eeo me tadt r o m eeo me tn Wu u Hun s a hz o a ep ci l O.2 7, 4 4 , . 8 2, ih i n vy
id c tdt a e c od n t n o u b d v lp n n o r m e eo me t Sp s v o rea o i l I a e eo me t e e . e hg e f u - n iae h tt o r i i f r a e t b nd v lp n lv 1T ih ro r h a o n e a s i t i lu h
和城 市发展的协调性进行 了对 比研究。结果表明 ,08 、0 9 2 0 年 2 0 年芜 湖市 的旅 游和城市发展的协调系数为分别 0 68 O 6 8 , .27和 .5 8 黄 山市为 0 44 0 04 9 , .65 和 .79 池州市为 O32 O 43 , 明旅游与城市 发展 的协 调性与城市发展水平存在一定 的正向关系 。城市 发 .82和 . 7 说 0 展水平越 高 。 经济部门相对齐全 , 其 旅游更能带动城市各项事业 的发展 , 而城市各项 事业 的发展反 过来 又促进 旅游 的发展 , 市 和 城
A h i om l nvrt, h 40 3 Cia n u N r a U i sy Wuu2 1o , h ) ei n
Ab ta t T m s d v l p e tw s a otn a t f r a c n my a d sca e e p n , e c o dn t n o r a n  ̄ s w s k y sr c : o i m e eo m n a l i r tp r b n e o o n o i d v l m t t o r iai ub n a d t l mp a ou l oe h o f o m a e t e s san be d v lp n ew e i n  ̄ s T i p p rto a  ̄h n C i o n h sa x mpe , ul c re p n i g id c ・ o t u t a l e eo me tb t e n ct a d t h i y o m. s a e k Hu n a , hz u a d Wu u a e a ls b i o r s d n i a h o h n t o n t瑁 。 d o a aie s d o ri a o n t etr e ct sb u pyn e me o so T P I T er s l h w d t a O , e c o dn ・ 0 ma e a c mp r t t y o c od n t n o e i e y s p lig t t d f O SS. h e ut s o e h ti 2 0 t o r i v u f i h h i h h s n 8 h a
旅 游 业 发 展 与城 市发 展 的协 调 性 比较 研 究
安 徽 省 旅 游 城 市 实证 分 析
汪 婷, 林 , 陆 朱付彪
(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 中心 , 安徽 芜 湖 2 l0 ) 4o3
摘要: 旅游业发 展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 城市发展和旅游业发 展之间存 在明显的推动 作用 , 两者 协调发展 是城 市和旅游 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 。以安徽 省的黄 山市 、 州市 和芜湖市为例 , 池 构建相应 指标 , 运用 T PI法对 20 年 、09 OS S 08 20 年三市 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