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有情却无情
传统灯谜大全及答案
传统灯谜大全及答案
灯谜,又称谜语,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一种语言游戏,又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灯谜的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既有关于自然、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也有关于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些传统灯谜及其答案,让我们一起来挑战智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1. 起初有两人,日出而一人消,日落而两人现,猜一物。
答案,影子。
2.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猜一物。
答案,扇子。
3. 黄豆一斗,煮烂不烂,炒熟不熟,猜一物。
答案,豆腐。
4. 一头两耳,日夜不停,猜一物。
答案,河流。
5. 绿叶红花结成果,风吹雨打不断留,猜一物。
答案,树木。
6. 一物生得娇艳美丽,却不见有人买,猜一物。
答案,花。
7. 身披锦绣,头戴金冠,却不是皇后,猜一物。
答案,瓜果。
8. 一物生在水中央,却不是鱼虾也不香,猜一物。
答案,荷花。
9. 一物生在山中峰,却不是树木也不高,猜一物。
答案,云彩。
10. 一物生在水中央,却不是鱼虾也不香,猜一物。
答案,荷花。
以上是一些传统灯谜及其答案,灯谜题目寓意深远,答案巧妙有趣。
通过猜灯谜,不仅可以锻炼智力,还能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且在猜灯谜的过程中得到乐趣。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以凄楚、哀怨、柔媚著称,堪称唐诗唯美派的代表之一。
他笔下的风景、人物和情感都极富艺术性和感染力。
他的一首诗《夜雨寄北》就充满了道情韵味。
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在江南的诗友的一封信,诗中描绘了一幅夜雨江南的景色,写出了作者怀念故乡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以一种浓烈而充满细腻情感的笔触,将雨夜江南的景色描绘得十分生动。
他写道:“楼烟疑雾,交映重重见素”、“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美人捧笠遥相望,不语也含情。
”这些描写细节,充满了对夜晚雨水、江南美景和相互牵挂之情的深刻思索。
在这一思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商隐的情感真挚和深刻。
然而,诗的最后却留下一个谜:道,是无情还是有情?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诗句,显然是给读者留下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李商隐用“道”这个概念,来表达对于道德、情感和自然规律的考虑和思索。
他将“道”放在了无情和有情之间,这让人联想到了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人们常常将“道”视作万物的本原和最终归宿。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李商隐所说的道,是超越情感和理性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宇宙间统一而无穷尽的意义。
在这个意义下,“道”不带有“情感”的赞美或救赎,也不受情感的玷污或扭曲。
它是一个超越了人类心灵的理念,是整个世界的平衡、秩序和规律。
但是,李商隐在最后又用“中间有情”这句话搭配了“道”的概念。
这表明他认为,道是无情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它又与情感存在紧密的联系。
人们的情感,可以使道产生各种不同的形态。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这首诗,我们会发现,李商隐所用的概念和笔触极富悖论性。
在他的笔下,夜雨江南既有无穷尽的美好和自由,又让人感受到无力和孤独。
对于道、情感和自然规律的思索和反思,也充满了这种深刻的内涵和冲突。
在这个冲突的背后,我们不断感受到人类在探讨和感知自然和宇宙时所面临的难题和限制。
因此,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令人印象深刻,它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情感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索和反思。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李商隐(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唐代著名诗人。
李商隐的诗作以豪放、清丽,富有诗意和感情色彩而著称。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风格独特,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文化、道德风尚及时代思潮,因而被誉为“唐诗之祖”。
李商隐的诗作可以说是充满了情感,他深情的表达了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和痛苦。
在他的诗中,道情入咏,往往能引发人们对于人生、爱情、世事的思考。
他的诗歌不止于描绘风景和抒发情感,更多的是在其中揭示了他对于人生的真实感悟。
他的诗歌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哲理内涵,展现出了一种超然的、世俗之上的意境,流露出一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境界。
李商隐的诗作多以爱情和悲愁为题材,他的诗中常常描绘残花败柳、离别边疆的落寞和清冷,将人生的无奈和痛苦写得淋漓尽致。
《锦瑟》中“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春衫拆翠裹,临风一笑意呦那”一番痴情的描绘,赋予了无限的意境,表达出了他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憧憬。
而这种深情不已的诗歌,使他成为了一位超然而又深情的诗人。
李商隐不仅在诗歌中表达情感,他也在诗中对人生、爱情、命运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在他的诗中,对庸人和自己的无奈、对世人的悲悯和对生活的感慨,无不透露出他对于人生的细腻感悟。
《夜泊牛渚怀古》中“牵萝蕤,思欲迷、是非之容并非真”、“新丰龙麦复黄侵,辇路稿来堪客终”这段孤寂的抒情,深切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无奈、对于时光流逝的感叹,使人不禁为之动容。
李商隐的诗歌不仅深邃,且富有哲理。
他借诗来抒发独立自尊,寄托对人生、爱情与时代的情思。
《乐游原》中“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踏歌临且暂,问君何时还”这段直白而又真挚的表达,道出了他对于友情和人生的珍视与深爱。
而《暮江吟》中“可怜楚人今夜雨,不减梁园柳色黄”这段直抒胸臆的情感,表现了他对历史的执着和对人生的细腻体悟。
李商隐的诗歌之美绝不仅在表达上,更在内涵和创造上。
道是无情却有情
道是无情却有情道,是古老而深邃的哲学概念,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
它被赋予了“无情”的特质,仿佛是一种冷漠的力量,超脱于情感之外。
然而,当我们深入探讨道的本质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在其深处隐藏着一种蕴含着深刻情感的力量。
道是无情却有情,它如何在冷漠中展现出情感的温暖呢?首先,道之无情源于其超越一切个体、情感的本质。
在道教哲学中,道被描绘为宇宙的本原,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它超越了个体的欲望、情感的波动,如同一潭宁静的湖水,深不可测。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超越,道才能够在无情中展现出深沉的情感。
它不受个体的局限,而是包容万象,包括了所有的情感,从而成为一种超越个体情感的宏大情感。
其次,道是一种对生命、自然的理解与尊重,这也是它无情却有情的表现之一。
在古代中国哲学中,强调与自然的和谐是道德修养的核心。
道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审视着自然界的运行,它无情地呈现着四季更替、生灭轮回。
然而,这种无情并非冷漠,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顺应。
道之无情,正是一种对生命的宏大爱意,是对自然的默默呵护。
在这种情感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此外,道在人际关系中也体现了无情却有情的特质。
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仁爱”是道德修养的核心。
道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它以一种超越个体私欲的方式,促使人们建立起和谐、互相关爱的社会。
尽管道超然于情感,却通过无情的方式,引导着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平衡,保持内心的宁静。
这种无情中的情感,是一种对人性深层需求的理解,是一种对共生共荣的渴望。
最后,道是一种超越时间、历史的存在,它无情地涵盖了整个宇宙的演变。
然而,这种无情并非是对历史的冷漠,而是对时间流转的深刻体察。
道之无情,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是对历史沧桑变迁的凝视。
在这种情感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时光流转的深深怀念。
综上所述,道是一种无情却有情的存在。
它超越了个体的欲望,却在无情中展现了深刻的情感。
它对自然、生命的理解与尊重,让其在无情中散发出一种温暖的情感。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李商隐(813年-858年)是唐代文学家,他的诗作以豪迈唯美、清婉多情而著称。
他的作品兼具了东方文化的含蓄与精致以及西方文化的奔放与情感,尤其以对爱情、孤独和时代变迁的写作最为著名。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对“道”的思考和涵义的探讨。
他通过对“道”的描述,揭示了道的无情与有情,以及人生与存在的矛盾与哲理。
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中对“道”的思考,表现出了对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
在他的《渭川田家》中写道:“斛律依存,还得江海气。
”这句诗中,他以“斛律”、“江海”来代表天地、自然,表达了一种对“道”绵延不绝的理解和追求。
在另一首诗《无题》中,他写到:“相见多晚,裁为心事。
”表现了对道无常的理解。
李商隐的这些诗作,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他对“道”的认识,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儒家的理性思维、道家的超然境界和佛家的清净境界,深深抒发了他对生命、命运和道之思考。
他笔下的“道”既有高洁潇洒的意味,也有人性化的神韵,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具特色。
在李商隐的诗作中,他对“道”的描写既有无情的一面,也有有情的一面。
在《夜雨寄北》中,他写道:“洞房花烛,飞廉贵。
家全南向,咏思无涯。
”这句诗表现了对道无情的描述。
但是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到:“牵白马,咫尺巴陵道,暮怀途上添愁。
”这句诗中他又表现了对道有情的一面。
李商隐的诗作描绘了人的生命经历和感受,放射出生命的闪光和束缚,同时也表现了对于人生的感悟。
他的作品中的“道”既有无情的一面,也有有情的一面,而这种对“道”的理解与表达也正是古代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
在李商隐的诗作中,他对人生与存在的矛盾与哲理的把握也是淋漓尽致。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哲理的探寻,同时也充满了对自然、生活以及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独特咀嚼。
在《长恨歌》中,他写到:“悔吝较长歌曲作,御的枕前长长望。
”这句诗展现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把握,而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唐代诗人李商隐,以其深情的诗作,成为了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内心情感的抒发。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人世间种种情感的感慨,道是无情却有情。
这句话中包含了李商隐对于生活的理解,以及他对于人情世故的看法。
道是无情,宇宙间众生万物都在按照自然的规律运行,没有主动的意志和情感。
太阳升起,月亮落下,四季更替,人生老病死,这些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没有人能够阻止或者改变。
即便是人的一生中的种种遭遇,也都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没有谁能真正摆脱因果的规律。
所以有时候人们会感到生活的无奈,觉得自己处于命运的安排之中,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
道虽然无情,但是有情。
尽管宇宙间的事物都在按照自然规律运行,但是人性的情感却是温暖而丰富的。
在李商隐看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人的情感才是最真实的。
在诗歌中,他表现了对于生活的感慨,对于人情世故的思索。
他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在诗作中,通过文字表达出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对于人情世故的感悟。
这种无声的情感交流,却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在李商隐的诗作中,他常常表现出对于生活的颓废和失望。
在他的诗中,生活是苦难而短暂的,人生无常,充满着无奈和遗憾。
《锦瑟》中写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以此表现了对于一段感情的怀念与失落,表现了生活中无法抵挡的变迁和感情上的迷茫。
在《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他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见和分别的情感纠葛,以及时光的无情和岁月的无情。
这些诗作中,表现出了李商隐对于生活的失落和无奈,以及对于情感的深沉感慨。
李商隐的诗作中也透露出对于人情世故的理解和思索。
在他的诗作中,人们可以看到对于友情的珍惜和对于真实情感的呼唤。
在《谁求玉箸干轻汤》中,他写道:“月明一钩欲到天,唱彻吴宫未减秋。
”描述了友情深厚而质朴的情感,表现了对于友谊的珍视。
在《暮秋独游曲江》中,他写道:“摇曳白芦何未堪,佳山晚翠空相半。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竹枝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014-09-25 09:20:32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说是无晴(情),却又有晴(情)。
【出典】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注:1、《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注释:竹枝:巴渝一带民歌,唱时“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扬袖而舞。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
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踏:一作“唱”,踏歌,指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晴:谐为“情”为双关隐语。
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3、译文1: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译文2:江边垂柳,绿意盎然;江中流水,平如镜面。
突然她听到了江上传来了熟悉的歌声。
哎,我心中的人儿啊,就像这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西边却下着雨,说是雨天,东边却还挂着太阳。
他对我像是无情又像是有情,真让人捉摸不定。
译文3:杨柳青青,江水齐岸,江面传来情郎的阵阵歌声。
东边太阳已经出来西边却还在下雨,说是没有晴(情)其实还是有晴(情)。
译文4:平如镜面的江水边杨柳青青,忽然听到江边传来情郎的歌声。
就像东边日出西边下雨,说是没有晴却还有情。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
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有待考证),洛阳(今属河南)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说是无晴(情),却又有晴(情)。
[出典] 刘禹锡《竹枝词》注:1、《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注释]1、竹枝:巴渝一带民歌,唱时“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扬袖而舞。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
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唱:一作“踏”,踏歌,指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3. 晴:谐为“情”为双关隐语。
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3、译文1: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译文2:江边垂柳,绿意盎然;江中流水,平如镜面。
突然她听到了江上传来了熟悉的歌声。
哎,我心中的人儿啊,就像这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西边却下着雨,说是雨天,东边却还挂着太阳。
他对我像是无情又像是有情,真让人捉摸不定。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
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有待考证),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唐诗小李杜”,其诗风清婉,情感细腻,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以抒发情感、倾诉离愁、赞美美景为主题,表现了他对世俗之情、人生之痛苦的深刻感悟。
在李商隐的诗中,对道和情的描绘占据着重要地位,他借助诗歌来表达对道和情的追求和体验,展现了他对人生、世界和内心深处的真实思考与感悟。
李商隐的诗中常常出现对道的表达,他对道的理解是深刻的、独特的。
他认为,道无情却又有情,既是超脱于人世间的超然存在,又包含着对人的慈悲与关怀。
在《錦瑟》中,他写道:“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里的“庄生”、“帝”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他们通过人生的真实体验,感悟到了世间的无常和虚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苍凉。
而“錦瑟”、“沧海”、“蓝田”等意象则是对道的隐喻和象征。
李商隐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他对道的思考和追求,对世界、生命、情感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在他的诗中,对情的描绘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李商隐的情感温婉细腻,善于表达对爱情、离别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在《夜雨寄北》中,他写道:“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闇立看去宫殿,杨花雨洒华堂含。
怕不j《寄微之》:灵魂已愁心不了峰,点堕红霞流共沾。
堆埋玳瑁螭修鬟,飘扬血黛溢双幅。
洛水四年依北客,瞿塘岸破两重亥。
塞外横泪如谁诉,愁春阑干共几更。
独逈波鸣无复对,迷离花雨独惆怅。
思红飞上永宁色,覆即碧云无羡想。
”“啼妆泪红阑干”、“杨花雨洒华堂含”等刻画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表示了他对情感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李商隐在诗歌中,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展现了他对情感的细腻理解和表达。
在李商隐的诗中,道是无情却有情,他通过对道和情的描绘,展现出对生命、世界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体验。
他的诗歌以清婉的笔触、细腻的情感,对生命的痛苦与追求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与表达。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摘要】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诗意深邃,情感细腻而著称。
文章从引言开始,介绍了李商隐的背景和主题,引出了“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主题。
接着,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这一主题的意义、风格、哲理、赏析和影响,深入剖析了李商隐作品中无情中的有情之处。
结论部分总结了“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启示和给予作品的评价,强调了李商隐诗歌对后人的影响和意义。
整篇文章通过对李商隐作品的分析和赏析,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充分展示了他在诗歌领域的卓越才华,并对读者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李商隐、道、无情、有情、背景、主题、意义、风格、哲理、赏析、影响、启示、评价1. 引言1.1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的背景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婉约细腻而著称,被誉为“唐代小李白”。
他的作品多描绘爱情、离别和生活的苦闷,文字间流露出对人生沧桑和命运无奈的感慨。
而“道是无情却有情”这句诗句,则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洞察。
在唐代社会背景下,人们面临着种种困境和磨难,社会风气开放而矛盾重重。
李商隐的“道是无情却有情”无疑是对这种矛盾状态的深刻反映。
在一个世风日下的时代,他感受到道德和人情的冷漠,但却又看到了人性中的温暖和善良。
这种矛盾和对立的情感冲突,正是构成他诗歌魅力的核心。
李商隐在这句诗句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奈和命运无情的看法,却又在其中寄托了对人性和情感的信仰。
他试图通过这句简练而含蓄的诗句,唤起人们对人生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这使得他的诗歌在唐代文坛上独具风采,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得以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1.2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主题李商隐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而多情著称,其中一首诗《夜雨寄北》中有一句“道是无情却有情”,这句话被广泛引用,成为了李商隐诗作的代表之一。
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中表现出了对人生、命运、爱情等主题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道的理解和对宇宙之间无情而有情的认知。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清丽著称,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中常常表达了对人生、情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其中有一首名篇《夜泊牛渚怀古》中有一句“道是无情却有情”,这句诗句折射出了李商隐对于人生、道义和世间的思考与感悟。
道是无情,这是李商隐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冷漠无情的感受。
他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写道:“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云。
江干多古意,野岭半秋文。
夕阳山外山,春水人家绕。
极浦此何乡,杳然独彷徨。
毅鲠虬发地,佳期不可忘。
恍如见异章,参差在眼前。
欲言辗远事,困守起何年。
爽籁杂俗绝,深情应客传。
再招华胥寺东东篱紫都葱。
永怀愧不逢,敢望行路终。
”诗中作者登舟观赏美景,感叹人生短暂,岁月匆匆,情意绵绵。
他借古山陵、秋水、春山来抒发自己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和无奈。
他用“欲言辗远事,困守起何年”来抒发内心的迷茫和无奈,同时也表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感叹。
尽管对于世态炎凉感到无奈,李商隐的诗中却始终透露着一种温情。
他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写道:“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云。
”可以看出,李商隐在诗中既有对景色的赞美之情,又有对历史名人的怀念之情。
他的诗作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来表现出对世间万物的眷恋和温情。
他深情厚意的笔调,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柔软之情以及对于世间万象的眷恋之情。
在李商隐看来,尽管道是无情,但却有情。
他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写道:“爽籁杂俗绝,深情应客传。
再招华胥寺东东篱紫都葱。
永怀愧不逢,敢望行路终。
”可以看出,李商隐深刻理解到了“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内涵。
在他的诗中,对世态的冷漠无情,对人生的无奈感慨,这些都是对世界的观察,对人性的认识。
他以冷静的态度对待世间万象,以热情的眼光去体察人情冷暖,体味世间万象的酸楚苦辣。
在这种冷暖交织之间,李商隐深刻理解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悲欢离合,却又在其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温暖和真情。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道是无情却有情”导写及范文
“道是无情却有情”导写及范文文题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有一联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请以“道是无情却有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导引学生在审读题意时,首先要把握诗句含义,也就是要读懂题目(“道是”和“却”是一对关联词,表达“看起来(说)是无情,其实却有情”之意)。
虽然“道是无情却有情”传诵很广,但实际写作中发现,许多学生硬生生地把“道”与“是”拆开来理解,把“道”误作了主语,解释成“道理”“道德”“法律”“世道”“人道”“道义”“道路”“人生之路”等。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无情”和“有情”应该指同一对象的表象与内质而言,但不少学生忽视这一点,错把“无情”和“有情”的对象分割开来,于是就出现了诸如写“海啸无情人有情”“歹徒无情勇士有情”之类的作文。
如此处理,自然也是有失偏颇的。
从立意上思考,本题除了写看似严厉实则内蕴深情的亲人、师长外,还可谈“规则”“命运”“磨炼”等“道是无情却有情”;此外,题目中“无情”与“有情”之“情”,倒可以是有差别的两种“情”(比如写看起来无“亲情”,实际却怀有一腔“爱国情”等)。
范文道是无情却有情王梦蕾爸爸,你刚才又“凶”我了,说什么我都高二了还整天粘着个MP3听些“老和尚念经似的歌”,然后就狠心地把我“纤细”的五指硬生生地扒开,说了句“这个我先没收了”,转身就走。
我望着手里可怜兮兮地刚扯下的耳机,想要对你发表发表反对意见,可看见你乌云密布的脸,便不再吭声了。
爸爸,从我小时候起我们就是这样。
其他小朋友成天在爸爸的肩膀上装“巨人”,而我即使是扭伤了脚,你也让我跷着脚自己走到医院;其他同学都挽着爸爸的手上街,而我却成天粘着妈妈;朋友说自己只要一哭,爸爸便会“乖囡乖囡”地哄,而我只要眼睛一红,你就在一边吹胡子瞪眼,凶巴巴地说:“你只知道哭……”爸爸,他们都说自己的爸爸是超人,那种自豪的表情真让人受不了。
你要原谅我哦,因为有一段时间,我老是认为你是超级可恶的怪兽,是最无情的“坏蛋”。
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理解
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理解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理解道是一种哲学概念,起源于古代中国,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虽然道被描述为无情的力量,但同时它又展现出一种奇特的情感。
这种理解是道家哲学的核心,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能够在各个方面体会到这种无情却有情的存在。
首先,道是无情的。
在道家的观念中,道是超越人类情感和欲望的普遍规律。
它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不偏袒任何人,也不因人类的喜怒哀乐而变化。
道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它如同大海般广阔而深沉,没有情感的波动。
这种无情也意味着道不受任何主观偏见的影响,它超越了人类的个体利益和欲望,追求的是整体的平衡和和谐。
然而,道又有一种独特的情感。
在道家的理念中,道是一种无我无欲的境界,它是超越人类情感的存在,但又透过情感传达出来。
这种情感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例如,当我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妙,这是一种超越语言和理性的情感体验。
同样,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道的存在。
当我们真诚地对待他人,关心、理解和宽容他人时,我们能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这就是道的情感体现。
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理解也可以应用于社会和道德层面。
道家哲学提倡无为而治,主张不要干涉自然的发展过程,也不要强加于人。
这种无为而治的态度看似无情,但实际上蕴含着对人类的关怀和爱。
它通过倡导无为而治,让人们意识到自然的力量和智慧,从而在社会中创造出一种自主、和谐的关系。
这种无情却有情的理解也体现在道德层面,道家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主张以德治国、以德养人。
虽然道德行为需要坚守原则和规范,但它也源自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忙于追求个人利益和欲望,很容易忽略了道的存在和意义。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和体验到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特质,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更好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这种理解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理解,不仅是一种哲学思考,更是一种实践和体验,它能够帮助我们走向更加和谐而有意义的生活。
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理解
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理解
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理解
“道是无情却有情”这句话常常出现在道家哲学和文学中,表达了道家思想中的一种观点。
这个观点的核心思想是,天地万物都原本是没有感情和欲望的,但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赋予了它们情感和欲望,使得它们变得复杂和有生命力。
因此,道家认为,真正的道是冷漠的,但它却能够包容和引导人类,使人类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这个观点的拓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道的本质
道家认为,道是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存在,它是宇宙和万物的本源和根源。
它看似冷漠,但实际上充满了智慧和无限的可能性。
这种智慧和无限的可能性,使得道能够引导人类,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2. 情感和欲望的影响
人类由于赋予了万物情感和欲望,使得它们变得复杂和有生命力。
但也因此,人类更容易迷失自我,无法真正理解自己和世界。
因此,道家认为,情感和欲望是人类存在的基础,但它们并不是人类生命的全部。
只有超越了它们,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和世界。
3. 冷漠与慈悲
道家认为,道的冷漠并不意味着它缺乏慈悲。
相反,它是慈悲和冷漠的结合,能够包容万物,同时也能够引导人类走向自我超越和解脱。
因此,道家哲学中常常出现“慈悲为怀”、“以道御物”等观点,表达了道对人类的包容和引导。
4. 人类对道的理解
道家哲学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修炼和修行,超越情感和欲望的束缚,最终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这种与道合一的境界,并不是完全失去了情感和欲望,而是超越了它们,达到一种与道相通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从而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的一位重量级人物,他的诗歌风格优雅多变,以清丽婉转、含蓄隽永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品《锦瑟》、《无题》、《夜泊牛渚怀古》等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诗史上最优美的文人”。
李商隐笔下的情感是经历世事折磨后的悲凉,他的诗句往往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哀伤和无奈。
在他笔下,道是无情却有情,这种独特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体现了他的独特思想和感悟。
李商隐的诗歌表现了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无奈和淡然,他以一种超然的姿态来观察世间的繁华,对于人生的无常和人情的深浅都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个具体的情感故事,更多的是在传达一种超越情感表达的哲学思考。
在他的诗歌中,有关于爱情的抒情之作,也有关于世事无常的忧愁之句,但无论是哀伤还是绝望,他对世界的眷恋和对人情的深情始终没有退却。
这种悲凉和深情的并存,正是李商隐诗歌的最大魅力所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白发三千丈,缘愁常见人。
”这是《无题》中的一句诗句,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的悲凉感叹。
李商隐用简练而雄浑的语言,将对人生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他以一种淡然的姿态来面对人生的无情,却又以一种深情的笔墨来表达对世俗和生活的向往。
“道是无情却有情”这句话正是对于李商隐诗歌的最好概括。
他在诗中对世界的冷酷和人情的无常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但他的心却始终充满了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热爱。
他坚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深情之余更有一份豁达与洒脱。
道是无情,指的是世间的冷漠和无情。
在李商隐眼中,世事的无常和人情的冷淡是不可避免的,他深知世间的冷酷和无情,但并不因此而丧失对世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激情。
尽管他对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冷漠有着深切的感触,但他的诗歌中始终流露出对于美好生活和纯真情感的向往。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矛盾和悖论有着深刻的思考。
他认识到世间的腐朽和无常,但依然带着一颗炙热而有情的心去对待生活。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竹枝词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译文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
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
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
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晴)还是有“情”(晴)呢?《竹枝词》赏析:《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歌声来传情,这或者是单方面的,或者是双方之间的。
细想起来,这一种歌声真是很微妙的。
它不像普通的语言表述,需要合适的气氛,恰当的处理,并且要考虑一定的后果;它可以凭空而来,轻妙地游动着,闪烁着,忽远忽近,似是而非;它犹如心情的触须,彼此试探,相互打量,或一触而退,或纠缠不休。
你不能够简单的把歌词视为明确的约定,却也不能说它只是虚情假意的游戏——歌不过是一个开头,后面的故事还有待双方来编写。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
爱情是难以言说也难以持久的东西,当它正处在朦胧状态,正处在有情无情之间时,也许是最令人心动的吧?曾经相恋的人,最终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说,就是结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趋向了平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回想起来,真是缥缈如梦。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篇2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眼极冷,心极热,道是无情却有情
眼极冷,⼼极热,道是⽆情却有情眼冷⼼热,初看这个词时⾮常喜爱。
现在才知道这是道家的态度。
“庄⼦眼极冷,⼼肠极热。
眼冷,故是⾮不管;⼼肠极热,故感慨⽆端。
虽知⽆⽤,⽽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终不下⼿,到底是冷眼看穿。
”尘世多浮躁,⾃由和清静尤为可贵,⽽冷眼热⼼更是难得。
能超脱琐碎、功名、利害的⼈才有真智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许多⼈历经沧桑,仍未看的明⽩透彻。
当我看到童⼼未泯,当我看到⽆⽤闲情,倍感欣慰和敬佩,希望这些纯净美好能长存,感恩⽣命⾥有这样美丽清新的浸润和滋养。
⾝处浊世,有些事和⼈不能避免,⾃由和纯净往往是内⼼的追求和向往。
看透⼀个⼈,也就能看透⼀些事。
那些光鲜的⼈,也会有鲜为⼈知的苦楚,只是善于掩饰罢了。
可恨之⼈必有可怜之处,念及他的可怜,你也不忍⼼再同他⼀般见识。
不过,你要知道,不经过你的容许,谁也不能伤害你,谁也不能让你低头。
⾟苦还是快乐,全是为了⾃⼰。
记得初中开始学⽂⾔⽂,那时候因为基础不牢、经历浅薄,对⽂⾔总是⼀知半解、囫囵吞枣,经常被语⽂⽼师留下背书,这些⽂章都被我死记硬背的蒙混过关了,⼏乎没留下什么痕迹,打⼼眼⾥的不了解甚⾄是排斥。
过好久,我仍不敢接近他们。
直到经历过⼀些事,才知道古⼈的智慧都凝聚在这精华中。
时代和⼈群更替,真理却历久弥新,他可以穿越千年与懂他的⼈相遇相知。
我相信岁⽉会淘洗掉⼀切华⽽不实,留下的则是质朴厚重。
知识同爱情⼀样,掺不了半点功利的交易,来不得半点虚伪,你若真⼼⾃愿的爱他,他必⽣死相依。
所以,那些为了功名,装点门⾯的⼈,永远被拒之门外。
欣赏道家的冷眼热⼼,独⽴不惧,遁世不闷,冷眼看穿,⼜⼼怀热情,对⽣命的怜悯,清静清醒的智慧。
道是⽆情却有情。
不妄想改变外界,坚守住内⼼的清澈丰盈。
⼀般⼈也许达不到庄⼦这样的境界,⾄少有这份⼼智的追求,也会活的⾃在开阔些。
【对道家眼冷热⼼的解读摘⾃⽹络】⽼⼦的冷眼,是⼀种饱经沧桑的清醒⽬光,是穿透历史的冷眼。
浅析《金瓶梅词话》之吴月娘
道是有情却无情——浅析《xx词话》之xx《金瓶梅词话》序中自述,如诸妇多矣,而独以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命名者,亦楚《梼杌》之意也。
梼杌原意是什么?是上古凶残的恶兽,而泛指恶人。
盖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
但是我今天所论述的,并不是她们三个角儿,而是与她们的不得善终相对应的,活到了七十岁得善终的,吴月娘。
虽然吴月娘并没有被作者列入书名,但在整部一百万字的小说中,却实为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
她是西门庆一妻五妾之首,掌握着西门家的经济大权;西门庆死后,西门家族也是由吴月娘勉力支撑;她还是西门家唯一骨血,西门孝哥的娘。
而吴月娘又是历来《金瓶梅》人物评价中分歧最大的一个形象。
崇祯本批评她具“圣人之心”,是一个“可敬”的贤德之妇(第六十一回);而清代的张竹坡一反常态,效金圣叹攻击宋江的故伎,处处指摘她奸诈、贪婪、愚顽及纵容丈夫做坏事等等,竟论作全书中最坏的一个女人。
时至今日,不少人还是把她看作是“一个阴险人物,只是披了一张假正经的画皮而已”。
我不觉得吴月娘有什么圣人之心,也不认同张竹坡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的评价。
在我眼中,吴月娘是《金瓶梅》中最正常的一个人物,也是《金瓶梅》中最内敛的一个女人。
她看得最清楚,所以拿得起,亦放得下。
首先,吴月娘是书中唯一称得上大家闺秀的女子。
她是“清河左卫吴千户之女”,算得上官宦人家的清白闺女,在出生上就与潘金莲一众女子高一等。
于是,这个本质,让吴月娘可以“举止温柔,持重寡言”,可以担待得起西门家族一家之母的身份。
其次,吴月娘算是一干女子中最为有远见的一个。
作者在第一回中就有所突出:当时西门庆让吴月娘料理他们兄弟的会期活动,吴月娘便道:“你也便别要说起这干人,那一个是那有良心和行货!无过每日来勾使的游魂撞尸。
我看你自搭了这起人,几时曾有个家哩!现今卓二姐自恁不好,我劝你把那酒也少要吃了。
”可见吴月娘表面上对西门庆的兄弟客气,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他们的面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是有情却无情
作者:含辛
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9年第16期
“我好比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
可是现在我没办法了,我没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没用。
”这话,从一个50岁的女人嘴里说出来,让每一个听众都感到一种彻骨的冷。
她叫朱安,是鲁迅名义上的妻子,但也就是挂了个名分而已。
当鲁迅的母亲抱怨她不生孩子时,朱安的委屈让人心碎:“大先生根本就不碰我,怎么生?”
鲁迅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流泪如何不丈夫。
”鲁迅有情。
他知道那个时代,如果朱安被休,就意味着她可能会走投无路,所以他让朱安留下了,定期给她生活费。
但这种情是怜悯,就像一个被迫接了一个不喜欢又不忍抛弃的小动物,养在家里,给它一些食物罢了。
所以,我们听到了朱安那凉透骨髓的叹息。
朱安用一生的等待和守候,也没有换来他名义上的丈夫丝毫的回眸和眷顾,甚至没有让她真正成为女人,在晦暗、凄冷和孤寂中走完一生,成为一个悲凉的符号,悬挂在民国纷乱的星空。
世情薄。
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
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闲。
难!难!难!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
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这阕千古名词《钗头凤》,也是一个叫唐琬的女人的悲凉心声。
因为陆游,她后半生的生命被忧伤笼罩,被泪水打湿,在“病魂常似秋千索”的疼痛中郁郁而终。
有的故事一开始就能看到结局,而许多故事刚开始是花团锦簇,轻舞飞扬,结局却是“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咽”。
审读陆唐之恋,总让人感慨万千:世俗和偏见真有那么强大的力量,可以把一对神仙夫妻分开吗?陆游既然深爱着唐琬,又怎能忍心把她休掉,做了爱的孱头和懦夫?休掉之后怎么又恋恋不合、缠绵悱恻,偶遇前妻又怆然题诗,让那个痴情的女人整日在“难”与“瞒”中“咽泪装欢”?这岂不是对唐琬的另一种折磨和再一次虐杀?
鲁迅和陆游,隔着遥远的时空,却作出了同样的选择:一个因为不爱而终生不碰名义上的妻子,但又让她实际承担了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伺候鲁迅,为婆婆养老送终),看似不离不弃,实则让一个女人终身遭受着感情的凌迟;一个因为所谓的孝道,忍心抛弃如花似玉的爱
妻,忍痛埋葬自己的幸福,将深爱的女人推向别人的怀抱,多年之后却又频频回首,低吟长啸“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流年似水,世事沧桑。
每个时代都有特殊的藩篱,每个人都有无法超越的局限。
也许我们对他们的故事不该妄加评判,但在情感世界里,在他们所犯的“错误”里,两位文豪都没有读懂“有情”和“无情”的内涵。
他们或许不知道,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在无法相爱的时候,“有情”反而是生命中的一根软钉子——钉在心脏里,让人的每一次呼吸都会疼;侵入血液里,让人的每一次心跳都流血——那该是世界上最残忍的刑具吧?
纳兰性德曾说过:“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现代人说,长痛不如短痛,必要的时候就要快刀斩乱麻。
有情还作无情泪,道是无情却有情。
也许“放开手,让她去吧”,对人对己都是一种解脱。
所以,当爱已成往事,当爱不能继续,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拿出壮士断腕的刀,斩断所有情丝和退路。
执手相看,痛哭一次,就此别过,然后,彼此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