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变革之惑

合集下载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运作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运作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运作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中国企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力军,对外开放程度与日俱增,参与国际标准化运作也日益成为必然趋势。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运作,不仅有助于推进其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进程,还能提高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然而,参与国际标准化运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标准化体制、标准质量与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等问题,因此,中国企业应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参与国际标准化运作的步伐。

一、机遇1. 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标准化运作,可以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进程,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创造机遇。

标准化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参与国际标准化运作能够满足国际市场对标准化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国际标准化水平,增强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而拓展国际市场。

2. 加强国际交流参与国际标准化运作,可以加强企业与国际标准化机构、行业协会、相关标准制定机构等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企业的声誉和认知度,促进企业与国际标准化机构、行业协会、相关标准制定机构等的业务合作,为企业走向国际化充实了经验和信息。

3. 推动中国制造升级参与国际标准化运作,可以推动中国制造升级,提高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和竞争力。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运作,必须符合国际标准要求,只有不断完善、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方向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升级。

二、挑战1. 标准化体制差距国际标准化机构的标准制定流程、标准总结和前期制定的一些前置文件,都需要借助英语、法语、德语等欧盟语言进行交流,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运作时,必须解决与国际标准化机构沟通的语言障碍,否则将参与不上标准制定。

2. 标准质量差距国际标准领域,许多标准都是由欧美主导和制定的,与我国行业标准和强制性标准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运作时,必须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和标准质量提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水平。

标准化项目部学习心得(3篇)

标准化项目部学习心得(3篇)

标准化项目部学习心得作为标准化项目部的一员,我参与了该部门的学习活动,并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在此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标准化知识的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在过去,我对标准化的概念和作用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不知道标准化对于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标准化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贸易畅通,保护消费者权益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学到了很多具体的标准和规范,比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

这些知识让我对标准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要在工作中注重质量和环境的管理。

其次,学习活动让我更加了解了标准化项目部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参观了一些企业和机构,了解了它们是如何建立和实施标准化体系的。

我还参与了一些实践活动,比如组织标准化培训和撰写标准化文件等。

通过这些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标准化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同时,我也明白了标准化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在标准化项目部学习的过程中,我和同事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再次,学习过程中我还学到了一些管理和领导技能。

在标准化项目部,我们需要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推动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胜任这个工作,我学习了一些项目管理和领导技能,比如如何制定项目计划,如何管理团队等。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管理和领导是一项具有挑战和责任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后,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

在标准化项目部,我们需要与来自不同行业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学到了如何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如何与别人合作,以及如何处理冲突等。

这些技能对于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重要,让我更加成熟和自信。

总的来说,标准化项目部的学习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启发。

通过学习,我对标准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提高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应用和发展这些所学,为企业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摘要: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条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对策。

关键词:标准化;质量检测;技术创新;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研究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标准化工作的成绩,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相关对策,有助于全面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标准化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分析(一)标准化工作的成就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修订机制逐步完善,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意识普遍提高。

近年来,国家标准委会同各行业部门对国家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共废止原国家标准2500多项,修订国家标准9500多项,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2万项,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标准制修订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

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国的国家标准总数为23843项,正在制修订中的国家标准12726项,国家标准的采标率达到68%。

初步确立了国家标准体系,初步解决了标准的老化、缺失、水平低等问题,使国家标准的标龄缩短到5年以内,基本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我国标准体系,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着。

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在国级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我国共承担35个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机构秘书处,担任22个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和副主席;以我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草案180项,其中已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73项;在ISO和IEC注册的专家人数达到800余人。

标准化项目部学习心得(3篇)

标准化项目部学习心得(3篇)

标准化项目部学习心得在标准化项目部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标准化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下面是我对学习心得的总结,共计3000字。

首先,我深入了解了标准化的概念和意义。

标准化是指根据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对产品、服务、过程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运作。

标准化的好处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并且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在项目管理中,标准化可以使团队成员有一个共同的参照标准,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质量。

其次,我学习了标准化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项目管理中,标准化有三个基本原则:原则一是过程标准化,即将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形成一个有序、高效的工作流程;原则二是绩效标准化,即对项目成果和团队绩效进行标准化评估,提高绩效和质量;原则三是周期标准化,即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对项目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学会了使用一些标准化工具和方法。

比如,我了解了项目管理中常用的标准化工具有项目计划、工作分解结构、里程碑计划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工作计划;另外,我还学习了一些标准化方法,比如风险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这些方法能够帮助项目团队及时识别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量完成。

在实践中,我发现标准化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实非常明显。

首先,标准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可以减少沟通成本,避免信息传递的误解和偏差,提高整个项目团队的配合度和执行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标准化可以提高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通过将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有助于减少项目风险和不确定性,提高项目决策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最后,标准化还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成果。

通过对项目过程和目标进行标准化管理,可以确保项目的质量和绩效达到预期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项目价值。

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标准内容过于复杂。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标准内容通常包括安全管理体系、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等方面,而且还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

这导致了标准内容的复杂性,对于企业而言,实施起来存在困难。

其次,标准要求多样化。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可能并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然而,由于监管部门的要求和管理要求的不一致,导致企业需要面对大量的标准,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此外,标准执行不规范。

有些企业在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时,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没有真正将标准化落到实处。

他们可能会假借标准文件而不愿意改变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现状,这导致了标准的执行不规范。

同时,安全生产标准化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主要由各个行业的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和管理,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

这导致标准的制定和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够严格的问题。

最后,安全生产标准化宣传推广不足。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宣传推广工作并不充分,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对于标准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这导致了企业在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时出现了困惑和阻力。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着标准内容过于复杂、标准要求多样化、标准执行不规范、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以及宣传推广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企业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浅谈标准化趋势的现状和特点

浅谈标准化趋势的现状和特点

浅谈标准化趋势的现状和特点世界各国为了争夺、抢占国际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纷纷强化了标准化工作的研究,标准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该文描述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详尽归纳了当前标准化趋势的特点,提出只有准确把握了标准化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标签:标准化现状趋势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为了争夺、抢占国际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纷纷强化了标准化工作的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把它当作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对标准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准化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研究、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这对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起着重要作用。

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我国标准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标准化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1983年,我国开始着手标准术语与国际接轨;而后,在1997年,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颁布了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在1993年,发布了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标准化体系初步建成。

近几年,我国开展对现行标准化管理模式的调整工作,研究制定国家标准化战略,包括标准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定位,标准化主体的调整,如何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化的工作力度、《标准化法》的修改等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订的国家标准数量明显增多、在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发展和建设方面基本与国际保持同步、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日益频繁、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标准化产品、商品或服务在国际市场日趋活跃,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当前标准化趋势的特点1.发达国家在技术标准领域中的仍据优势地位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提出和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

接着,以发达国家为主体参加的国际组织首先制定、推出了一些技术标准,并使之成为国际标准。

在现有的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EC等)中,发达国家为了本国利益,注重争夺领导权和话语权,积极承担秘书处工作,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并从财政上大力支持国际标准化活动。

中国国际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

中国国际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

中国国际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1国际标准化背景分析1.1主要国际标准化组织分析∣S0(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是全球公认的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EC制定了85%的国际标准,其余15%则由ITU、WHO(世界卫生组织)、ICAe)(国际民航组织)、WIPO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几十个国际机构制定。

各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均依托成员国平等合作运行,原则上没有特权国。

但一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参与度、影响力,是其综合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体现,在特定情况下,标准话语权可以表现为个别国家对行业全球技术产品走向的强大控制力。

1.2主要国家国际标准化战略分析美国统筹部署国内和国际,全方位展开美国标准化活动,积极推行“标准国际化战略〃。

2023年版《美国标准化战略》[1],直接表明要推广美国标准,并进一步细化了美国标准的全球推广措施,专门要求"标准制定者要继续实施一致的程序来验证有关翻译,并促进标准在全球的快速传播。

”德国作为出口型经济大国,为提高产品和技术在全球市场竞争力,启动"标准化研究203C∏2],鼓励本国企业、标准化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使德国标准在全球范围得到认可和应用;将国内80%资源投入欧洲标准和国际标准,只有20%投入本国急需的国家标准工作上,使德国的标准始终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

日本提出《标准化官民战略》,核心举措包括提高标准制定过程中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程度,提升技术标准市场适用性和透明度;积极参与ISO、IEC 国际标准审议,承担更多的秘书处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审议,培养熟悉国际标准制订规则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标准化专家。

在制定涉及日本利益的国际标准时充分反映日本的诉求和意见,标准化战略聚焦于日本优势产业及国际空白领域。

1.3中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参与情况目前我国加入了21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对外签署多边互认协议13份、双边合作互认协议117份。

标准化发展历程

标准化发展历程

标准化发展历程
标准化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各个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实践。

尽管各行各业的标准化路径存在差异,但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独立标准制定(早期阶段)
在产品和服务的初级发展阶段,各个组织和行业往往独立地制定自己的标准,以解决特定领域的需求和问题。

这些标准无法相互兼容,导致了信息孤立和资源浪费。

第二阶段:行业标准制定(行业统一)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开始认识到制定一系列共同的标准对于实现互操作性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因此,行业标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动,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阶段:国家和地区标准制定(区域统一)
随着国际贸易和合作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制定自己的标准,旨在提高贸易的便利性和交流的有效性。

这些标准通常基于国内市场的需求和特点,并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实现相互认可和合作。

第四阶段:国际标准制定(全球统一)
为了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合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组织开始提出并制定一系列国际标准,以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规范,促进贸易和合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阶段:技术与管理标准整合
在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快速发展下,标准化也逐渐融入到技术和管理领域中。

各个行业开始关注技术规范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以提高创新和效益。

因此,标准化发展历程进入了技术和管理标准整合的阶段。

总的来说,标准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独立标准制定到行业、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制定,最终达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技术与管理标准整合的阶段。

标准化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规范化、提高效率和促进合作。

标准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标准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标准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实施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制定标准和规范,使企业的各项工作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然而,在实施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标准化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标准化管理目标不明确在实施标准化管理过程中,有时企业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随意制定标准或者追求名义上的标准。

这将导致标准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偏差,使得标准化管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策:明确目标并细化标准制定过程。

企业在制定标准时,应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充分了解实际操作情况,以确保标准与实际操作相适应。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和因素,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协商,以达到合理、可行的标准。

二、标准化管理执行力度不够在标准化管理的执行中,有时企业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度,导致标准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这将使得标准化管理变成一种形式主义,无法实现企业管理的真正效果。

对策:增强执行力度并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执行机制和责任体系,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对于执行不力的人员,要进行适当的考核和奖惩,并加强对标准执行结果的评估,进一步推动标准化管理的贯彻落实。

三、标准化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培训和沟通在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有时企业忽视了培训和沟通的重要性,导致员工对标准不了解或者理解不到位,从而无法正确、有效地执行标准。

对策:加强培训和沟通,提高员工的标准意识。

企业要定期组织培训,向员工传达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解答他们的疑虑和困惑。

同时,要加强沟通,与员工密切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标准化管理与创新的冲突有时,企业在实施标准化管理时过于强调规范和标准化,而忽视了创新和灵活性。

这将限制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使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对策:合理把握标准化管理与创新的关系。

标准化的意见与建议

标准化的意见与建议

标准化的意见与建议标准化是指将产品、服务、过程等进行统一规范,以达到提高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国际贸易等目标的管理方法。

以下是关于标准化的意见与建议:1. 加强标准制定的科学性:标准制定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参与制定的专家须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以满足市场需求并符合最新的技术要求。

2. 建立标准化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体系,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工作流程。

各个标准之间应相互联系、互相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要加强标准的更新和清理工作,淘汰过时的标准,确保标准体系保持最新、有效。

3. 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标准应具备明确的表述,便于理解和执行。

标准的要求应明确具体,避免含混不清的词语和主观判断,以免给操作者造成困惑。

同时,标准应具备可量化的指标,便于检验和评估。

4. 加强标准宣传与推广: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标准的重要性,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利用专业媒体、行业展览活动等平台,宣传标准化的好处和实际应用案例,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

5. 加强标准执行和监管: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标准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同时,建立健全标准执行的激励机制,奖励那些严格执行标准、取得优异成绩的企业和个人。

6. 加强国际标准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相衔接。

加强同国际标准的比对和沟通,提高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7. 注重标准与制度的配套:标准的制定应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相配套,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

标准应与企业的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相衔接,互为支撑,形成一个共同推动发展的合力。

总之,标准化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制定和有效的推广落实,才能实现提高质量、提高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加强标准化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2024年标准化现场会发言稿

2024年标准化现场会发言稿

2024年标准化现场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我是XXX,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参加2024年标准化现场会。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对标准化的思考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首先,我想强调标准化的重要性。

标准化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标准化能够为各个行业和领域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指导,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标准化,我们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进一步推动各行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然而,标准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给标准制定带来了挑战。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的快速发展,对现有标准的适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和完善标准,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其次,全球化背景下的标准制定也面临着协调与合作的挑战。

不同国家、地区的标准体系之间存在差异,互相协调和认可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合作。

面对这些挑战,我认为我们需要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创新和协同。

首先,创新是推动标准化不断进步的动力。

我们需要鼓励探索新的标准化方法和模式,推动标准化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

同时,创新也包括标准化工作的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协同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

我们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建立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标准化体系,通过共同制定和认可标准,促进各国及其企业的互利共赢。

未来,我对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有几点展望。

首先,我希望标准化能够更贴近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社会和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标准,促进标准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真正发挥标准化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其次,我希望标准化能够更加注重创新和科技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标准化工作不仅要适应新技术的应用,更要推动新技术的标准化,帮助新技术更好地发展和应用。

最后,我希望标准化能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与可持续发展应该相互促进,通过制定环境友好和社会责任的标准,引领企业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者:贺佳来源:《科技与企业》2016年第09期【摘要】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在我国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文介绍了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关对策,为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标准化;问题;对策;国际竞争;战略前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想获得又快又好的发展,标准化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标准化工作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正在不断提高,形成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支撑的标准化体系,并且国际先进标准的采用率正在不断增加,标准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充分体现。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标准化工作开展时间较晚,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助于对标准化工作进行有效改進,提升标准化水平。

1、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对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能力不足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的能力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水平高低,在当前ISO和IEC制定的两万多个国际标准之中,由我国主导或提出的仅有几十项,这远远低于国际上的平均水平,对于开拓国际市场、保持竞争力以及确保产品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力量极为有限,若不得到改善就会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1.2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不强由于标准化工作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标准化在计划阶段盲目性较强,市场驱动和企业自身需求对标准制定并未形成有效的牵引,缺乏标准实施过程的反馈机制,标准制订和修订的过程缺乏透明性,再加上标准化人才缺乏,使得标准的适用性不强,标准与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无法发挥出标准的作用。

还有一些现行的国家安全标准低于国际上发达国家标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就会体现出局限性。

尤其是跨国企业就可以在我国和国外实行两套标准,以达到其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但我国相关部门却无法对其做出处罚,因其符合我国现行标准,可见我国标准科学性有待提高,给实际应用带来尴尬。

标准化工作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标准化工作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标准化工作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标准化工作的挑战与解决方案2023年,标准化工作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众所周知,标准化工作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品质和企业稳定发展。

然而,标准化工作也存在着许多挑战。

只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才能在标准化工作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挑战1.全面标准化需要时间和成本全面标准化必须涵盖到企业的各个方面。

从生产流程、人员管理、质量监督到环境保护等等,都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管理。

这不仅需要时间和人力物力投入,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和管理工作。

2.标准化精度难以保证标准化需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标准化需求,如果标准化工作精度不够,就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而且,在标准化的过程中,人为因素也很容易影响到标准化的精度。

3.标准化的适应性不强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标准化工作相对而言是比较死板的,难以灵活调整。

如果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不能及时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4.标准化担当的角色不明确在实践中,标准化的担当角色很容易被其他环节所替代,比如技术人员就可能会对标准化的工作过多地干预。

这就导致了标准化工作很难顺利进行,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二、解决方案1.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为了解决全面标准化需要时间和成本的问题,企业可以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建立全面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这样,标准化的各个方面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规范化管理,同时,也可以减少标准化工作对企业的影响。

2.引入新技术提高精度为了解决标准化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可以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比如机器学习等,来提高标准化的精度。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定制化标准化的原则,可以避免单一化标准化带来的精度问题。

3.标准化工作灵活化为了解决标准化的适应性不强问题,企业可以将标准化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加强标准化的灵活性,快速地满足市场需求。

在标准化过程中,可以预留调整的空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特点与挑战

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特点与挑战

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特点与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但是,在新时期下,企业标准化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特点与挑战。

一、特点1. 标准化的重要性凸显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标准化工作,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标准化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标准化工作的内容日益丰富在新时期,标准化工作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等方面,还包括了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企业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标准化工作,以满足社会的要求。

3. 标准化需求逐渐市场化市场需求成为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动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的建设,在标准化工作中注重市场需求和市场反馈,使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4. 创新与标准化相互促进在新时期,创新和标准化的相互促进日益凸显。

创新是企业不断超越竞争对手的关键,而标准化则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企业需要在创新和标准化方面取得平衡,保持创新的活力和标准化的稳定性。

二、挑战随着标准化工作内容的增加,标准化工作的复杂性也相应增加。

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执行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与传统标准化工作相比,新时期标准化工作的难度更大。

这主要是因为标准化工作的内容更加复杂,要求企业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考验企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

3. 标准化工作的成本增加新时期标准化工作的成本也相应增加。

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来开展标准化工作,这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化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企业需要了解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标准和流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特点与挑战

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特点与挑战

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特点与挑战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标准化工作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有着一些新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特点与挑战。

一、特点1.1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标准化工作也逐渐走向国际化。

许多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业务,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符合国际标准,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要求企业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国际标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需求。

1.2 多样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企业标准化工作需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灵活应对,不断创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1.3 综合性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要求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方面都要做到标准化。

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质量标准,还要关注生产流程的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服务流程的标准化等方面,这就要求企业要有一整套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来支撑企业的各项工作。

1.4 创新性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要求企业不断创新,不断引入新的标准和方法,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标准化研发体系,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标准和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水平。

二、挑战2.1 技术含量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面临着技术含量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这就要求企业在标准化工作方面要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2 成本控制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面临着成本控制的挑战。

企业要想做好标准化工作,就必须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这就要求企业要做好成本控制,降低标准化工作的成本。

企业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3 团队建设新时期企业标准化工作面临着团队建设的挑战。

标准化工作重要论述要点

标准化工作重要论述要点

标准化工作重要论述要点学习标准化工作重要论述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我理解,首先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标准的统一化。

就好比咱们日常买东西,要是没有个统一的标准,那可就乱套了。

我之前就有过这样一个困惑,我去买水果的时候,一家说这个苹果是一级果,看起来个头大色泽好,可到了另一家,同样大小色泽的苹果他们标的等级又不一样。

这时候就凸显了标准化有多重要,如果水果的等级标准能在全国,甚至全球统一起来,那消费者就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买的东西是什么质量水平。

我总结这就是标准化工作的一个基石吧,有了统一的标准,不管是生产还是贸易都会顺畅许多。

然后呢,我觉得标准化工作要与时俱进。

我一想到这个就想起家里那台老旧的收音机,以前啊它可算是个高科技产品,但随着技术发展,现在收音机的功能、规格什么的都大不一样了,这种时候相关的标准就得跟着变啊。

要不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就不符合当下的使用需求或者安全规范啥的。

咱们从工业革命到现在的信息时代,不知道有多少东西的标准是一直在变的。

我理解这样做也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能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

还有一点,对了还有个要点,标准化工作是需要多方参与的。

这可是个大工程啊。

就跟咱们小区组织活动似的,物业、业委会、各路居民都得参与进来才能办好一个活动。

在标准化工作里呢,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消费者等等都得参与。

比如说制定一部关于食品安全的标准,政府得牵头确保标准符合大众健康要求,企业得参与提供实际生产的情况反馈,行业协会有行业内的数据和经验可以分享,消费者也能说出自己对食品品质、价格等方面的期望。

谈到学习这些要点的技巧嘛,我觉得将每个要点都联想到很熟悉的生活场景里就特别容易记住。

像刚才说的买水果、收音机和小区活动一样。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给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也是很有用的。

比如说为什么要多方参与标准化工作呢,如果自己能完整地回答出这个问题,就说明真的懂这个要点了。

关于参考资料的话,我觉得相关的行业白皮书就很有用,还有一些政府部门发布的关于标准化政策解读的文件,这些都有助于深入了解标准化工作重要论述的要点。

企业标准化难点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企业标准化难点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企业标准化难点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企业在发展中,为了有效维护自身利益,会采取标准化管理手段体现核心竞争优势。

目前,各企业在落实企业标准化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难点,主要是因为虽然标准化管理体系中明文规定了各项操作方案,但是因为人为、设备、资源周转等因素,让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与标准化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文章重点阐述了企业标准化管理必要性、标准化管理难点、以及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难点;原因分析;对策引言: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市场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风险,为了让企业获取持久性发展,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类型,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增强企业的风险能力,让企业获得最佳效益的同时维持可持续发展。

综合来看,标准化管理既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会在标准化管理中出现一些难点,亟需根据这些问题找出有效地对策,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益。

一、企业标准化简要概述企业标准化,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针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技术、营销等环节,设定明确操作要求,以规定、贯彻、实施和管理一体化的组织的活动。

企业标准化是项目标准化实施的基础,采取标准化管理模式,能够将企业生产个环节有效串联起来,让各项工作活动达到规范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企业开展标准化存在的难点(一)未能深入探索和规划标准化体系内容目前,企业在设置标准化目标时,是以普遍存在的体系建设为主,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整体设施建设以及不同岗位的人,设定管理的标准,忽视了产品标准化,实际上,产品是企业发展的“硬核”,如果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不合格,必然会影响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企业的口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目前,从各个企业发展模式来看,很少有企业单独设立审查部门,对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的生产标准进行专门调查、考核与探究,除此以外,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水平不高,也会影响标准化实施。

(二)工作标准不明企业标准化的管理应包含文化管理、法治标准化、人治标准化。

2024年标准化发展趋势

2024年标准化发展趋势

2024年标准化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迅速进步,标准化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2024年,标准化发展将继续为社会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2024年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对经济、科技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数字化标准化的加速推进2024年,数字化技术将进一步渗透到标准化领域,推动标准化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传统的标准化制定主要依赖于现场调研和人工评估,而数字化标准化则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全球标准化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

数字化标准化将加快标准的制定速度,提高标准的准确性和普适性,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二、跨界标准化的需求增加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领域、跨行业的合作日益增多。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与合作需要统一的标准体系作为基础。

2024年,跨界标准化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为了促进贸易畅通、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各国将加强合作,推动标准的国际协调和互认,以实现标准的一体化应用,提高全球价值链的效益。

三、可持续发展标准的重要性凸显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024年,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责任等议题将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各界将关注绿色标准、低碳标准等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以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四、标准化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的迅猛发展将对标准化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2024年,标准化将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

标准化需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紧密结合,加快新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以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五、标准化能力建设的持续加强标准化的推广和应用需要一支专业、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队伍。

2024年,标准化能力建设将持续加强。

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将加大在标准化培训、研究和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提升标准化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我国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条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对策。

关键词:标准化;质量检测;技术创新;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研究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标准化工作的成绩,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相关对策,有助于全面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标准化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分析(一)标准化工作的成就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修订机制逐步完善,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意识普遍提高。

近年来,国家标准委会同各行业部门对国家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共废止原国家标准2500多项,修订国家标准9500多项,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2万项,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标准制修订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

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国的国家标准总数为23843项,正在制修订中的国家标准12726项,国家标准的采标率达到68%。

初步确立了国家标准体系,初步解决了标准的老化、缺失、水平低等问题,使国家标准的标龄缩短到5年以内,基本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我国标准体系,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着。

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在国级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我国共承担35个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机构秘书处,担任22个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和副主席;以我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草案180项,其中已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73项;在ISO 和IEC注册的专家人数达到800余人。

同时,我国已经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常任理事国,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核心议事层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话语权,实现了我国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的历史性突破。

行业标准化带来的好处与挑战

行业标准化带来的好处与挑战

行业标准化带来的好处与挑战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行业标准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行业标准化作为规范产品质量、促进市场效益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手段,既有着诸多好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行业标准化带来的好处以及其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一、好处1. 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行业标准化可以确保产品在设计、制造和使用方面达到某种规定的标准要求。

通过准确定义技术指标、测试方法和操作规程,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不同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满足相同的技术要求,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性能表现的信心。

2. 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与互通有无,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例如,在汽车工业中,发布统一尺寸和型号的螺栓等零部件标准,使得不同厂商之间可以采用相同的零部件,减少了生产线上的调整和换模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3. 促进市场竞争和公平竞争行业标准化可以消除规模经济壁垒,为不同企业甚至小型创业公司提供站稳脚跟的机会。

标准化使得企业在技术上和产品性能上进行竞争,并鼓励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此外,标准化也有助于防止恶性竞争和激烈价格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4. 保护消费者权益制定标准可以确保产品符合安全、可靠、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从而有效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通过设立相关测试、认证与监管体系,确保产品在市场上合规销售,并最大限度地避免伪劣产品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害。

二、挑战1. 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利益冲突制定行业标准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衡。

不同企业可能有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商业目标,使得在制定行业标准时很容易出现利益冲突。

一些强势企业可能试图通过标准化过程来实现垄断地位或主导市场,而其他企业则可能因此面临发展困境。

2. 标准更新与技术变革的不匹配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极快,行业标准往往无法跟上技术的发展。

当新技术出现时,对旧有标准进行更新成本高昂且时间较长。

这可能导致行业内出现多个版本的标准并引发混乱,还有可能造成市场份额重新分配以及产品和服务互通性方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是服务标准化,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麦当劳,从他们面对顾客“笑要露八颗牙”可窥见一斑。服务标准化的建设一方面是从细节入手,当一名顾客走进麦当劳的门时,收银员已经远远地在柜台后向你打招呼了,“欢迎光临,请到这边点餐”,在你点餐过程中,她一定会向你推荐最新推出的套餐新品,在收银机上麻利地完成点餐的同时,她一定还会向你推荐你没有点到的薯条、可乐,当你表示点完了,她会给你报上餐费金额,收到你的钱时她会报出收到了你的钱数,还会报出找你的钱数,之后就是为你配餐,当你端走餐盘的时候她还会送上一句,“祝您就餐愉快!”这只是一名收银员的一项工作的标准化服务流程,事实上,麦当劳每一个岗位都有一本厚厚的服务管理标准化手册,更可怕的是这本手册已经被所有的员工烂熟于心,通过行为准确地体现出了服务的标准化,确保客户体验的一致性。
文化建设需要因势利导
食天为民的技术变革引来的文化变化,需要食天为民的领导层给予足够重视,一方面重新提出适应企业发展的新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体系,另一方面对管理制度进行适应文化变化的及时调整。
对于不同层面的员工,食天为民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因势利导,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员工,需要多做一些思想工作。过去他们靠自己的一技之长,锅碟瓢勺,自得其乐,而如今与自己原来的下属变成了一个起跑线,心理的落差可想而知。企业需要让他们首先要正视技术变革带来的全新变化,凭经验打遍天下的状况已经成为了历史,要想在企业继续立足,必须要掌握新的技术,否则只会被企业淘汰,另外企业要给予他们适应的照顾,该给情面的时候还是要给予足够的情面,以弥补他们的心理落差。对于新员工,企业就可以完成按照新的制度和文化来要求他们,通过入职培训,系统介绍企业的制度、流程以及标准。如果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个别员工始终无法适应,长痛不如短痛,企业可以请其离开,另谋高就。
不过,时间长了,连这些十几二十来岁的90后和80后也有些不适应了。过去是团队协作,前台一声令下,后厨马上就会热闹起来,或盛上套餐为顾客端去,或厨师们马上就开锅,彼呼此应之间,气氛融融。现在,连大家围着桌子做包子和饺子的场面,也没以前那么火热了。那些设备更象是流水线,大家分布在这条流水线上,成为其中某个环节的一个螺丝钉,每天守着机器设备。后厨的一些大师傅们之前的成就感现在一落千丈,因为他感觉餐馆不再依重他的经验和技术了。年轻人也觉得每天很无聊,操作越简单,工作越机械,每天重复这样简单机械的工作,兴趣大大丧失。一位80后员工在博客上感叹:“以前是自己牵着一条流水线运作,现在自己是一条流水线上的一个零部件;以前每天觉得在这里工作很有气氛,现在每天完成工作,总是想让自己能尽快逃离这里……”
改造从后厨开始,引进了一些设备,使烹饪变得“数字化”起来。比如面粉发酵,多少面粉加多少发酵粉加多少水,多少温度发酵多长时间,都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和配比。甚至包子和饺子的馅都能用机器调好料,人工要做的,就是按每斤馅包多少数量的包子和饺子,以及每斤配好的面粉包多少个包子和饺子这个标准,用一块面皮包上馅变成成品放在蒸屉里。而以前负责蒸包子的伙计,现在负责看管电蒸柜——比如把一屉屉的生包子端进蒸柜里,然后就是打开开关,静等若干分钟后就端上柜台,也不用再去看火候,看时间,电蒸柜把时间和温度都设定好了。顾客点餐之后,也不用跑堂的服务员象往日一样叫号向后厨下指令,点餐台直接将菜单下达后厨,各道菜肴自动流向所负责烹饪的厨师。
技术革新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但是在革新的路上,企业的各层领导,尤其是企业一把手要给予变化中的文化建设足够的重视,系统解决变革中的问题,只有这样,企业技术变革才能平稳过渡,给予企业发展强大的动力源泉。
著名的餐饮企业真功夫在烹饪技术革新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创新,为了实现食物中的营养不流失,保持蒸菜的原汁原味,同时实现快速上餐,达到60秒之内将客人的点餐送达,烹饪技术革新是提升效率同时保证品质的重要法宝。为此,真功夫在烹饪设备上不断研发,一次次试验,不断改进菜品加热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流程,以近乎电脑程序化的步骤进行操作加工,打造出了“即营养有快捷”的中国“功夫快餐”。
案例背景:技术革新了,员工却失落了
食天为民是一家新式的餐饮连锁公司,以中餐的面食和蒸菜为主打,消费档次在中档偏上,其地方风味特色很受欢迎,生意也不错,开了多家连锁店。这类公司时常要注意的事情是,如果是哪道菜蒸得过火了,或是哪批包子的馅咸了,或者是顾客多了上菜慢了,弄不好顾客不满之下就另投别家,成为其它餐饮企业的食客。于是公司力求塑造一套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既要保持本公司餐品的风味特色稳定,又要通过服务赢取顾客的好感和满意度。
标准化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文化建设
餐饮企业标准化建设带来的是效率的提升,服务的一致,但同时也带来员工职能的变化,以及企业文化的变化。职能的变化是显性的,调整起来还是很容易的,但是文化的变化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一些企业在标准化的时候,并没有给予企业文化变化给予足够的重视,期望通过员工自身的适应来慢慢融合到新的文化氛围中。
为了缩短从客人点餐到送餐到手的时间,许多餐饮企业建设了自己的中央厨房和配送系统,将各类食物原料进行了分类、清洗、加工、装袋、冷藏,做成半成品后再由物流配送到分布在城市里的各个餐厅网点。这样,餐厅实际上已经变为了整个食物加工链的终端。
技术革新的核心是标准化建设
技术革新让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尝到了甜头,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技术而忽视了标准化建设,也只能是白费功夫。技术革新的核心就是标准化建设,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食天为民出现的问题,恰恰就是没有给予员工心理调适足够的重视和干预,造成老员工和新员工都感觉很失落,以致服务水平下降,影响到了企业正常的发展。
通过分析食天为民的技术变革引起的企业文化变化,我认为有三个转变,即由团队协作文化转变为了独立操作文化,由粗放经验文化转变为了精细标准文化,由亲情家庭文化转变为了制度约束文化,但食天为民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员工行为规范以及考核手段上做出适应性调整,以致于员工把每天要做的事认为是一份“工作”,甚至一位80后的员工表达了自己的失望,“每天完成工作,总是想让自己能尽快逃离这里……”。一旦员工出现这样的情绪苗头,这是具有破坏性的,尤其是餐饮服务企业,有时一个小小员工的工作失误可能就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现在,一切都变得比以前可控,员工们所做的事也变得比以前简单,以前要凭丰富的经验和感觉才能做出出色的食品,现在仅靠这套机器就把做出来,而且次品率极低。现在,经验丰富的厨师们也不再象以前那样有一两个伙计打下手,那种感觉让自己太象个大师傅了,但现在这种感觉没有了,大家守着一个机器去操作就行。象这样,一批年纪大些的员工们怎么都有些不适应;而年轻的小伙计们对引进这些半自动化设备感到新奇,特别是他们可以不再给大师傅打下手跑来跑去了,这让他们感到轻松。
在餐饮业,服务和食物质量同等重要,当企业将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作为竞争力来打造时,服务就显得更重要了,而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则会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在员工个人的作用和属性被削弱的时候,食天为民需要怎样来调和员工们的心态,激发他们的热情,凝聚他们的归属感?
中式餐饮技术革新是大势所趋
食天为民在实行技术革新过程中出现了员工对变化的不适,甚至影响到员工的工作心态和热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变革中文化适应性建设的必要性。通过文化建设和有效引导,实现餐饮企业因技术变革给员工带来的心理调适的顺利过渡。近年来,一大批中式餐饮企业获得了风投青睐,有些已经成功上市,如小肥羊、味千拉面等。为什么这么多餐饮企业,它们会脱颖而出呢?笔者在从事餐饮企业管理咨询和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些企业都不约而同采用了烹饪技术革新,借助先进的烹饪设备,减少人为控制环节和因素,达到标准化、流程化运作模式,实现“无厨师”操作的后台加工局面,另外,这些餐饮企业在商业模式上,进一步借助标准化技术手段,连锁发展自己的经营网点,通过快速复制,形成规模实力。
食天为民也向麦当劳、肯德基等国外餐饮连锁巨头们取过经,也将店面装修得挺有氛围,也有详细的员工手册,力求将操作和服务标准化。不过这还不够,因为这一套其它企业也容易做到,食天为民决定在餐品的“鲜”字上下功夫,并且提高对顾客的反应速度。比如说,顾客如果可以稍等一下,那么包子、饺子等可以现做;根据提前估算消费量做好的包子必须在三十分钟内卖出,否则不能再上餐桌;蒸菜必须在顾客下单后的半小时内做好,等等。
一是加工设备标准化建设,这是技术革新的基础。许多企业都是从试验室里经过一次次的反复试验后才找到提高运作效率的加工设备的,一旦这个设备被确定为最佳方案,接下来就需要依此作为标准,进行批次制造生产,以保证所有的设备参数都是一致的,确保不管是谁在一套操作程序下都可以做出同样口味的食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是操作工艺和流程标准化建设,设备标准化容易做到,操作工艺和流程标准化因为要涉及到人的因素,所以在标准化建设上要难得多。有的人认为只要有一本标准化操作手册就可以搞定了,实际上这只是万里长城第一步,长期化的标准操作和流程培训活动才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一些具备长远眼光的餐饮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来系统培养自己的各层级员工,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小蓝鲸、蒙自源、净雅、真功夫、俏江南等餐饮集团企业都纷纷成立了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在这方面先行一步,奠定了企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