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7章 细菌与噬菌体的遗传09生教

合集下载

细菌和噬菌体遗传规律分析

细菌和噬菌体遗传规律分析

A Str
B
A
B Str
MM+Str
出现原养型菌落
A:供体(donor) (雄性) B:受体(recipie细n菌t)和(噬菌雌体遗性传规)律分析
不出现原养型菌落
四. F因子
F因子:是一种质粒,又称为致育因子 (fertility factor,F)。
F+菌:性伞毛(sex pili),即F纤毛。 F-菌:
细菌和噬菌体遗传规律分析
Typical bacterial population growth curve showing the initial lag phase, the subsequent log phase where exponential grow细th菌o和c噬cu菌r体s,遗an传d规t律he分s析tationary phase that occurs when nutrients are exhausted.
细菌和噬菌体遗传规律分析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of conjugating E.coli.
细菌和噬菌体遗传规律分析
An electron micrograph of conjugation between an F+
E.coli cell and an F- cell. The sex pilus linking them is
菌株A: met-bio-thr+leu+thi+(需甲硫氨酸和生物素) 菌株B: met+bio+thr-leu-thi-(需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
A
B
完全液体培养基
基本固体培养基
基本固体培养基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噬菌体的遗传分析(遗传学课件)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噬菌体的遗传分析(遗传学课件)
大肠杆菌抗噬菌体突变型:其细胞壁上没 有野生型噬菌体赖以附着的接受点而表现抗性。
寄主范围突变体:其吸附器能吸附在抗噬 菌体细菌的细胞壁上,侵染并使其裂解。
二、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
r-型突变:噬菌斑比正 常大2倍,边缘清晰。 r+型:噬菌斑小,边缘 模糊。
二、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
h+型:噬菌体只能利用E.coli B 菌株。 h-型突变:噬菌体能利用E.coli B和E.coli B/2菌株(对T2的抗 性菌株。
烈性噬菌体在侵染 宿主细胞后,能进行营 养增殖,并在短期内使 寄主细胞裂解。如T噬 菌体系列。
温和性噬菌体在侵染宿主细胞后,可以将 其基因组插入寄主染色体,随寄主染色体同步 复制,且具有潜在的合成噬菌体粒子的能力。 如P噬菌体和λ噬菌体。
二、T4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T4噬菌体是烈性噬 菌体,DNA通过尾部 结构注入细胞,在宿主 内转录启动,合成噬菌 体DNA、外壳蛋白, 组装成噬菌体释放。
在物理或化学条件 诱导下,溶源细菌可进 入裂解途径,最终产生 大量噬菌体。
用hr+和h+r同时感染 E.coli B株,称为双重感 染。将释放出来的子代噬 菌体接种在混合生长有B 和B/2菌株上,结果在培 养基上出现了四种噬菌体 菌斑。
hr+×h+r混合感染产生的噬菌斑类型
根据噬菌体的表型特征推导它们的基因型
噬菌体表现型
透明

半透明

半透明

透明

推导的基因型
hr+ 亲本型
《遗传学》
一、噬菌体的性状
(一)噬菌斑的形态
不同基因型的噬菌 体形成不同形态的噬菌 斑,有的大,有的小, 有的边缘清楚,有的边 缘模糊等。

细菌与噬菌体遗传学

细菌与噬菌体遗传学

转化实验对 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明
转化(Transformation)
• Natural transformation 、 Artificial transformation • 易转化菌属
链球菌属 嗜血杆菌属 芽孢杆菌属 奈瑟氏球菌属 假单孢杆菌属 大肠杆菌属 Streptococcus Haemophilus Bacillus Neisseria Pseudomonas Escherichia
细菌遗传学
利?害?
我们要了解什么?
• • • • • 如何认识细菌? 细菌的基因组是什么样的? 细菌中的基因是如何传递的? 如何利用细菌进行基因研究? 细菌遗传学的发展趋势?
一、细菌的一般特性
细菌的遗传多样性
细菌在生物进化树中的地位
细菌特性
数目、大小、代谢类型、遗传机制
Gonorrhea (sex disease) 200nm-500um human adult 100grams NO3 hydrocarbon
1965年,K.Ikeda 和J.Tomizawa对E.Coli的温和噬 菌体的研究阐明了转导噬菌体是如何形成的。
普遍性转导
普遍性转导应用
共转导(contransduction)
• 一个以上的基因。 • 转导的片段较小,一般不能共转导3 个以上基因。 • 提供紧密连锁资料。
共转导绘图
温和噬菌体
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1951年,J.Lederberg 和 N.Zinder Phe- trp- tyr- his+ 与 Phe+ trp+ tyr+his原养型菌落10-5 回复突变率为10-8
Davis U型管实验证实是一种可滤性因子(FA)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strs和strr-对链霉素敏感和抗性(存在于抗性因子)
azis和azir-对叠氮化物敏感和抗性
tons和tonr-对噬菌体敏感和抗性
lac+和lac- -能利用乳糖和不能利用乳糖
gal+和gal--能利用半乳糖和不能利用半乳糖
编辑ppt
18
绘图依据-各个基因在F-重组体中最初出现的时间
F-中的原有基 因
第六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重组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基础和遗传分析 第二节 噬菌体的遗传基础和和遗传分析
编辑ppt
1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基础和遗传分析
一、细菌的遗传基础
原核生物
裸露的DNA分子 DNA呈环状 单倍体,基因单个存 在
真核生物
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DNA呈线状 二倍体,常染色体上基因成 对
编辑ppt
20
3、重组方式
接合时,供体染色体片段(外基因子)进 入受体细胞→同受体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内基因子)进行配对→形成部分二倍体 →发生交换重组:
单交换→产生不平衡的线性染色体
双交换→有活性的重组体和线性片段(在 细胞分裂中丢失。
编辑ppt
21
二、细菌的遗传分析
(二)转化 ★ 概念 是指某些细菌(或其他生物)能通过其细胞膜 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断,并将此外源DNA 片断通过重组掺入到自己的染色体组的过程。 ★ 过程 ★ 举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编辑ppt
2
(一)细菌细胞 P155 图6-1
编辑ppt
3
(二)细菌染色体
1、概念:每个细菌的细胞中都含有一条大型的 环状裸露双链DNA分子,称细菌染色体。
2、长度:250~3500um 3、状态:折叠状态 4、细菌染色体基因组的特点(自学)

07遗传学 课后练习 复习题 总结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07遗传学 课后练习 复习题 总结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本章习题1.解释下列名词:F-菌株、F+菌株、Hfr菌株、F因子、F'因子、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溶原性细菌、部分二倍体。

F-菌株:未携带F因子的大肠杆菌菌株。

F+菌株:包含一个游离状态F因子的大肠杆菌菌株。

Hfr菌株:包含一个整合到大肠杆菌染色体组内的F因子的菌株。

F因子:大肠杆菌中的一种附加体,控制大肠杆菌接合过程而使其成为供体菌的一种致育因子。

F'因子:整合在宿主细菌染色体上的F因子,在环出时不够准确而携带有染色体一些基因的一种致育因子。

烈性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进入裂解途径,破坏宿主细胞原有遗传物质,合成大量的自身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并组装成子噬菌体,最后使宿主裂解的一类噬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并不裂解宿主细胞,而是走溶原性生活周期的一类噬菌体。

溶原性细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又找不到噬菌体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粒子的宿主细菌。

部分二倍体:当F+和Hfr的细菌染色体进入F-后,在一个短时期内,F-细胞中对某些位点来说总有一段二倍体的DNA状态的细菌。

2.为什么说细菌和病毒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答:与其他生物体相比,细菌和病毒能成为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具有以下7个方面的优越性:(1)世代周期短:每个世代以min或h计算,繁殖速度快,大大缩短了实验周期。

(2)易于管理和进行化学分析个体小,繁殖方便,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且代谢旺盛,繁殖又快,累积大量的代谢产物。

(3)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单倍体,所有突变都能立即表现出来,不存在显性掩盖隐性的问题。

(4)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通过基本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的影印培养,很容易筛选出营养缺陷型,利于生化研究。

(5)便于基因重组的研究通过细菌的转化、转导和接合作用,在一支试管中可以产生遗传性状不相同的后代。

(6)便于用于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的材料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简单,基因定位和结构分析等易于进行且可用生理生化方法进行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分析。

细菌与噬菌体的遗传优秀课件

细菌与噬菌体的遗传优秀课件
细菌与噬菌体的遗传优秀课件
28.11.2020
1
1. 细菌的遗传分析
细菌的一般特征 大肠杆菌的突变型及筛选 细菌的遗传重组
28.11.2020
2
1.1 细菌的一般特征(见《微生物学》教材)
典型代表
大肠杆菌( E.coli )遗传:
• E.coli 4.6Mb. 4288genes • 90% encode protein • Insertion sequences (IS) • E.coli K12 DNA sequence,1997
菌株A:met- thr+ leu+ thi+ ; 菌株B:met+ thr- leu- thi-, 链霉素处理A或B,只是阻碍它们的分裂,但并不杀死它们。
1)菌株A × 菌株B →野生型菌株
频率相当
2)链霉素处理的菌株A × 菌株B →野生型菌株
3)链霉素处理的菌株B × 菌株A→无野生型菌株
结论
筛选
typ2+ his2- tyr1+
在发生了4次交换的时候两边的两个基因我们 并没把交换的结果当重组型计算,而是当亲本计 算了。
28.11.2020
14
1.3.2 细菌的接合
1.3.2.1 接合现象的实验证据
(1)Lederberg and Tatum(1946年)的实验
why? 营养互补?基因重组?
28.11.2020
3
1.2大肠杆菌的突变型及筛选
1、大肠杆菌的突变型
合成代谢功能的突变型:如:甲硫氨酸缺陷型写作met-
E.coli
其相应的野生型写作:met+
突类变型在基分解本代培谢养功基能上的不突变能培型正养其:常基相如生上应:长生的乳,长野糖生只突型变能写型在作写相:作应llaac的c+- 营养

大肠杆菌两种不同菌株

大肠杆菌两种不同菌株

Genetics
Ch7.19
(三) 选择培养法鉴定突变型与重组型
• 许多细菌的突变都与培养基营养成分及培养条件有关。 •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鉴定:
– 选择培养法是根据菌株在基本培养基和营养培养基上 的生长表现将菌株分为原养型(也称为原生营养型)与营 养缺陷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只能在相应 的营养培养基上生长)。
Genetics
Ch7.21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重组
一、转化 二、接合 三、性导
Genetics
Ch7.22
一、转化(transformation)
(一)、细菌转化实验 (二)、转化过程 *(三)、共同转化与遗传图谱绘制
Genetics
Ch7.23
(一)、细菌转化实验
1. 基础知识
• 野生型肺炎双球菌菌落为 光滑型,一种突变型为粗 糙型,两者根本差异在于 荚膜形成;
Genetics
Ch7.31
(二)、转化过程
• 转化现象在细菌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细菌转化过程有 一定差异,但是它们都存在几个共同特征,即:
• 1. 感受态与感受态因子: – 一般认为感受态出现在细菌对数生长后期,并且某些 处理过程可以诱导或加强感受态,以大肠杆菌为例, 用Ca2+处理对数生长后期的大肠杆菌可以增强其感受 能力。
Genetics
Ch7.7
Introduction
• 自从四十年代以来,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系统已经 对很多重要的遗传学概念的发现作出了贡献。 分 子遗传学的研究最初差不多全部集中在它们的基 因上;今天,细菌和病毒仍然是探查更复杂的生 物中基因的性质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部分原因是 它们具有很多特性,使它们适合于遗传学的研究 (表8.1)。

Chapter细菌与噬菌体的遗传重组讲课文档

Chapter细菌与噬菌体的遗传重组讲课文档
Chapter细菌与噬菌体的遗传重组
第1页,共91页。
待解决问题
细菌、噬菌体有什么特点? 细菌、噬菌体中的基因是如何进行遗传重组? 如何进行基因定位的?
T4噬菌体
第2页,共91页。
细菌和噬菌体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优越性
• 世代周期短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20分钟可繁殖一代 • 便于管理和生化分析
第8页,共91页。
1.2.2 突变型的筛选
(1) 选择培养法:根据菌株在基本培养基和营养 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将菌株分为原养型(原生营养型)与 营养缺陷型。
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只能在相应的营养 培养基上生长
(2) 显色 (3) 抗生素
第9页,共91页。
1.2.3 E.coli作遗传研究材料的优点
倍体。
第24页,共91页。
A
B
a
b
外基因子 (exogenote)
内基因子 (endogenote)
第25页,共91页。
部分二倍体(partial diploid)
细菌基因重组的特点:
(1)细菌基因重组是在部分二倍体中进行;
(2)只有偶数交换才产生有活性的重组子; (3)只出现一种重组子
小结
第26页,共91页。
• 稀释菌液,测试其基因型,以便确定每个基因转移到F-
细胞的时间。
例如:1min内出现受体A基因,则说明A近原点;2min内出 现AB基因,则B在A之后,;3min内出现了ABC基因,则C 在AB之后……即:按时间来定位,标出不同基因位于原点 的先后位置, 来定位基因。
第29页,共91页。
(3) 实例
----Hayes W.(1952 )的杂交实验

遗传学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ppt文档

遗传学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ppt文档
P1噬菌体:侵入后并不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独立存在 于细胞质内;
λ噬菌体:通过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②.溶源性细菌分裂 两个子细胞: P1噬菌体复制则使每个子细胞中至少含有一个拷贝; λ噬菌体随细胞染色体复制而复制,细胞中有一个拷贝。
③.共同特点:核酸既不大量复制,也不大量转录和翻译。
P1和λ噬菌体的生活周期特性
② 温和性噬菌体: P1和λ噬菌体。
T4噬菌体从 大肠杆菌中释放
㈠、烈性噬菌体: 1. 结构大同小异,外貌一般呈蝌蚪状: 头部:双链DNA分子的染色体; T偶列噬菌体 颈部:中空的针状结构及外鞘; 尾部:由基板、尾针和尾丝组成。
2. T偶列噬菌体的侵染过程(如T4噬菌体):
尾丝固定于大肠杆菌, 遗传物质注入 破坏寄 主细胞遗传物质 合成 噬菌体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组装许多新的子噬菌体 溶菌酶裂解细菌 释 放出大量噬菌体。
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生活周期
㈡、温和性噬菌体:例如λ和P1噬菌体,λ和P1各代表 一种略有不同的溶源性类型。
λ噬菌体结构
1.溶源性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①.λ噬菌体:噬菌体侵入后,细菌不裂解 附在E.coli
染色体上的gal和bio位点间的attλ座位上 整合到细菌染色
体,并能阻止其它λ噬菌体的超数感染。
无链霉素
链霉素
从模板中挑出抗 性和敏感菌系
筛选出抗链 霉素的菌系
二、病毒:
单倍体,仅一条染色体。病毒 蛋白质外壳 核酸。
病毒分类: 寄主:动物、植物、细菌等; 遗传物质:DNA 或 RNA。
烟草花叶病毒 RNA
腺病毒 DNA
T4 噬菌体 DNA
爱滋病病毒 RNA
噬菌体对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7第七章-细菌遗传学PPT课件

7第七章-细菌遗传学PPT课件

2021/7/23
18
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 虽然细菌和病毒不具备象真核生物配子 进行融合的有性过程,但它们的遗传物 质也能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
• 无性生殖
• 1946年莱德伯格和塔特姆 发现在细菌之 间可以通过接合转移遗传物质(有性过 程)。
2021/7/23
19
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
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
细胞增殖的方式 直接分裂(无丝分裂) 以有丝分裂为主
内膜
无独立的内膜
有,分化成各种细胞器
鞭毛构成
鞭毛蛋白
微管蛋白
核糖体
70S(50S+30S)
80S(60S+40S)
细胞壁 肽聚糖、蛋白质、脂多糖、脂蛋白
2021/7/23
纤维素(植物细胞)
2
图:细菌染色体的着膜复制
2021/7/23
• 菌落形态性状的突变包括:菌落的形状、颜 色和大小等。
• 生理特性的突变包括: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 质能力的营养缺陷型。
• 抗性突变包括:抗药性或抗感染性。
2021/7/23
9
一、细菌和病毒 (二)病毒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 病毒源自生物学特征病毒是比细菌更为简单的生物,它们也只 有一条染色体,即单倍体。有些病毒的 染色体是DNA,还有一些病毒是RNA。
(1)结构简单。繁殖力强,世代时间短,容易 人工培养。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
(2)容易筛选营养缺陷型 , 研究基因的作用 ( 突变型生长条件与基因作用 ) 。
(3)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容易筛选不同的突 变型。
(4)便于研究基因精细结构研究基因的重组 (重组群体大、选择方法简便有效) 。
(5)便于研究基因表达调节。 遗传物质比较简单,可作为研究高等生物

2第七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2第七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2). 局限性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
又叫特异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这类 噬菌体只能转移细菌染色体的特定部分和基因. 如λ噬菌体是一种附加体(episome), 即可作为 一个复制因子独立存在,又可以整合到细菌染色体 上的特定位点——attB位点,而形成原噬菌体。 attB 位点一边是gal基因,另一边是bio。在紫外线诱导 下,原噬菌体从细菌染色体上离开时,偶尔带有宿 主细菌基因,包装形成局限性转导的噬菌体颗粒, 可将供体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菌,但仅限于 靠近attB 位点附近的基因,如λ噬菌体专门转导gal和bio基因。
• • • • 透明小噬菌斑(h-r+ ) 半透明大噬菌斑(h+r-) 透明大噬菌斑(h-r-) 半透明小噬菌斑(h+r+)
重组率= 总噬菌斑数
(h+r++h-r-)
T2噬菌体的四种噬菌斑
5. 转导与作图
转导(transduction):以噬菌体为媒介,将 细菌的染色体片段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 到另一个细菌. 供体A 受体B
(3) 转导作图
两个基因同时转导的现象称为共转导或并发转导 (cotransduction)。与转化类似,因为细菌的两个基因之 间距离如果大于噬菌体的染色体长度,一般不能同时进行转 导,除非携带不同基因的转导颗粒同时感染同一细菌细胞, 而这种频率仅为10-5×10-5。所以如果两个基因始终是一 起转导或同时转导频率较高,就说明两个基因是连锁的,两 基因共转导频率愈高,表明两个基因连锁愈紧密。相反,共 转导频率愈低,则表明这两个基因距离愈远。
1. 病毒概述
蛋白质外壳 核酸
病毒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可以分为 病毒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可以分为: 可以分为 (1). 动物病毒 (2). 植物病毒 (3). 细菌病毒(噬菌体 bacteriophage, phage) 细菌病毒(噬菌体, )

噬菌体、细菌遗传和变异PPT课件

噬菌体、细菌遗传和变异PPT课件
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 的噬菌体基因
溶原性细菌: 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温和噬菌体
prophage: 整合在细菌基因 组中的噬菌体基因
溶原性细菌
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性
温和噬菌体基因脱离宿主菌基因组----转变成毒 性噬菌体,产生成熟子代噬菌体,导致细菌裂解。
温和噬菌体
三、噬菌体
(bacteriophage)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 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病毒的特性: 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分布极广
(一)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1、形态 个体小,电子显微镜观察 蝌蚪形、微球形和细杆形
一、细菌的变异现象
形态结构变异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 菌落变异
形态结构的变异
形态结构变异
细菌L型变异
青霉素、溶菌酶
正常形态细菌 ──────→ L型变异
抗体或补体 (部分或完全失去胞壁)
正常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L型
葡萄球菌L型变异
细菌L型油煎蛋样菌落
芽胞变异
形态结构变异
炭疽杆42菌-4─3℃───→ 失去形成芽胞能力, 毒性
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证实:
转化现象在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 杆菌等中被证实。
转化试验
Transformation in Bacteria
转化
转化因子(transforming principle ) 在转化过程中,转化的DNA片段称为转化因 子,分子量小于107,最多不超过10-20个基 因。
第三节、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
转座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原噬菌体存在于细胞中,与细菌染色体 不同步增殖。原噬菌体数一般比染色体多。 右: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与染色体同步增 殖。
噬菌体的突变类型 1).快速溶菌突变型
(噬菌斑形态突变型): (1). r+ 小噬菌斑,边缘模糊:2个以上
噬菌体同时侵袭时,出现溶菌阻碍现 象(lysis inhibition)。 (2). r-大噬菌斑,边缘清晰:快速溶菌 (rapid lyses),无溶菌阻碍现象。
噬菌斑:噬菌体形成。不同噬菌体,形 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噬菌斑。
λ
温和噬菌体
T4
烈性噬菌体
2)温和噬菌体: 感染细菌后不出现溶菌现象。 溶源性细菌 有两种增殖期: 1)溶菌周期:噬菌体释放 2)溶源周期:细菌如未被感染一样, 继续增殖,但此时具有两个特征:
两个特征: 1) 具特异 的免疫性 2) 可偶而 释放噬菌体
表 Hfr 的未选择性标记基因进入所需的时间
分 钟 ﹤9 9 11 18 25 Hfr 转移的基因 0 azir azir azir azir

tonr tonr tonr

lac+ lac+


gal+

Hfr 细菌的基因按一定的时间顺序依次出现
在F-细胞中。因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染 色体从一端开始(原点),以线性方式进入F-细胞 中。
2).宿主范围突变型:
E.coli B E.coli B/2
h+ h-
+ +
+
半透明噬菌斑 透明噬菌斑
3). 条件致死突变型:
• 限制条件:致死 许可条件:增殖 (1). 温度敏感突变(temperature sensitive mutation) • 热敏感突变型:40oC • 冷敏感突变型:低温 (2). 抑制因子敏感突变(suppressor sensitive mutation) 正常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 琥珀突变: UAG 赭石突变: UAA 乳白突变: UGA
F因子的结构 (致育因子,质粒中的一种)
质粒: 染色体之外,自主复制的小环状DNA
分子,并可在细菌分裂时传递给子细胞。 结构: 1)原点: 转移的起点 2)配对区 Hfr 通过交换使 F+ 3)育性基因: 使细菌具有感染力,其中有编码 F+ 性纤毛的基因。 可使 F-
繁殖:
F+ F+ F+ × F- F+
F-
F-
F 因子复制,其中一个
F+ 转移到F-,但染色体很少
通过结合转移到F-。所以,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 频率很低,不到百万分之一。
高频重组(high frequency of recombination)
Hfr: 质粒整合于染色体上,与F-杂交时,出现重组 子的频率很高。比 F+×F-高一千倍。 Hfr × F- Hfr F- ( 但基因已交换,是重组子)
苏 氨 酸 合 成 能 力 亮 氨 酸 合 成 能 力 叠 氮 化 钠 抗 性 Tl 噬 菌 体 抗 性 乳 糖 能 否 利 用 半 乳 糖 能 否 利 用 链 霉 素 抗 性
Hfr
F-
混合培养, 细菌开 始杂交每隔一定时 间取样,用搅拌器 搅拌断开结合管, 使配对的细菌分 开,使杂交中断, 稀释菌液,并影印 到各种选择性培养 基(selective media) 上,测定何时出现 重组子

重组频率较低
2. 用中断杂交技术作连锁图 中断杂交技术: 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 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 术,为中断杂交技术。
r
. 中断杂交技术与作图
Wollman和Jacob想知道细菌杂交时,F+如 何把基因转移给F-细菌。于1954年进行了以下 杂交实验:
Hfr × FHfr: thr+ leu+ azir tonr lac+ gal+ strs F-: thr- leu- azis tons lac- gal- F 因子
×
细菌染色体
Hfr 染色体
2.7 细菌的交换过程 细菌的重组特点:
lac
由于F因子不准确切离,形成带有一小段 细菌染色体片段的F因子-- Fˊ因子。
Fˊ: 由于F因子的不准确切离,带有一
小段细菌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
是一种新的F因子。它已从稳定的Hfr 状态转变为细胞质中的F+状态(转移效率 比普通低得多) 。但仍能在同一地点整合 到细菌染色体上,回复到Hfr状态,又以 高频率转移细菌染色体。它的性质在F+ 和Hfr之间。
性导:利用Fˊ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 将供体细胞基因导入受体的过 程,叫做性导(sex-duction or F’duction)。
3) 三种不同的致育因子的相互
关系
1)Fˊ因子: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 F因子,性质在F和Hfr之间。 转 移速率近于F因子。 2) Hfr : F因子整合到细菌染色体。
1)接合现象的实验证据
菌株A:met-bio-thr+leu+thi+(需甲硫氨酸和生物素) 菌株B:met+bio+thr-leu-thi- (需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
A B
完全液体培养基 基本固体培养基平皿 出现若干原养型菌落, 频率为10-7,说明菌株A和B 可以杂交,交换遗传物质, 出现基因重组。
成,两个菌株的直接接触 (杂交)是必不可少的。
2)遗传物质的单方向转移
(1). 细菌的性别
菌株A:met-thr+leu+thi(+需甲硫氨酸) 菌株B:met+thr-leu-thi-(需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
A Strs B Strr A Strr B Strs
含有链霉素的 基本培养基
出现原养型菌落
后来发现,F+细菌表面有性伞毛(sex pili), 即F纤毛。
F-与F+细菌的结合和基因转移
1. F+细胞与F-细胞
F+lac+
F-lac-
F+lac+
F-lac-
F+lac+
F+lac+
接触并结合,形 成细胞质桥,即 结合管 (conjugation tube). 2. F因子进行滚环复 制,通过结合管 转移到F-细胞。 3. F-细菌转变成F+ 细菌。
(2). 分解代谢功能突变型(catabolic functional mutant)
lac- 突变型 lac+ 野生型 (3). 抗性突变型(resistance mutant) Strr,Strs 链霉素抗性/敏感 T1r,T1s T1噬菌体抗性/敏感
噬菌体的突变类型:
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
Thr
leu
T1
azi
lac
出现重组子菌落
因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Hfr细菌 的染色体从原点(Origin, O)开始,以线性方 式进入F-细菌: • 基因离原点越近,越早进入F-,越远越迟 • 每一次较远基因的转移,都意味着较近基因 也要一同转移, 因此: 越早进入的基因,离原点越近,所能 达到的重组频率也越高; 越晚进入的基因,离原点越远,所能 达到的重组频率也越低。
转化 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裸露的DNA 。 接合 是DNA从细胞到细胞直接转移。 转染 对裸露的病毒基因组DNA/RNA的吸收。 (在动物细胞中,从周围介质中吸收任何裸 露DNA都称为转染。在酵母和植物细胞中导 入裸露的DNA可以称为转染或转化)
1. 细菌的接合
E.coli 接合的发现 1946年莱德伯格(Lederberg, J.) 和塔特姆 (Tatum) 发现细菌的接合(conjugation)。 细菌接合是指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 遗传信息从供体单向转移到受体的过程。 1)接合现象的实验证据 2)遗传物质的单方向转移 3) F因子与F-、F+ 、 Hfr的关系
7.2.2 重组作图
利用中断杂交和基 因重组实验,以及其 他基因定位技术,已 经绘制出大肠杆菌的 环形遗传学图(连锁 图),图距单位为分 钟,以thr基因座位为 起点(0分钟),总长 度为100分钟。 右图中标出了常用 的52个基因座位。
大肠杆菌的遗传图谱
细菌的重组特点:
1) 单交换:产生不平衡的线性染色体,丢失。
1)容易找出营养缺陷型。 2)繁殖迅速,世代时间短(20分钟一代),为 研究基因的精细结构提供足够的材料。 3)突变频率低,一旦出现易被发现。 4)结构简单,利于研究。
3 细菌与噬菌体的突变类型:
细菌的突变类型
(1). 合成代谢功能突变型(anabolic functional mutant)
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野生型(wild type) (缺陷型deficient) (原养型prototroph) Met- 甲硫氨基酸突变型 Met+ Thi- 硫胺突变型 Thi+ Pur- 嘌呤突变型 Pur+
通过简单交换Hfr又可以产生F因子。
3) Hfr能以高频率把细菌染色体转 移到细菌中,而F因子极少进入。 Fˊ因子和F因子很容易转移到细胞
中,但供体染色体的转移速率很低。
F-, F+, Hfr, F´细菌的相互转化
低频重组
吖黄素 与F+结合 结合
+ F
切离 整合
F
与F’结合
Hfr
高频重组
不准确切离
o
0
azi
9
ton
11
lac
18
gal
25
F
o azi ton lac gal
(1)不同的非选择标记进入受体且重组 的时间不同,但都是稳定的; (2)各基因的重组频率随着时间的增加 而增加,直至极值; (3)按时间顺序,先重组和后重组的基 因,重组率的极值在逐步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