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doc

合集下载

唐诗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登岳阳楼》译文及注释

《登岳阳楼》译文及注释

登岳阳楼
杜甫[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北方边境的战争仍未止息,靠着窗户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注释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分裂,
乾坤:天地,或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眼泪。

泗:鼻涕。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
原文: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赏析:
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

但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

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

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

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1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原文】《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品简介】《登岳阳楼》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作。

此诗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注解】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原文译文赏析《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赏析】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及解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及解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登岳阳楼[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

亲朋无一字④,老病有孤舟⑤。

戎马关山北⑥,凭轩涕泗流⑦。

〔注释〕①本篇选自杜甫《杜工部集》。

大约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冬。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是当时岳阳县城的西门楼,下临洞庭湖。

②坼(che彻),分裂。

大致说来,湖在楚之东,吴之南,中由湖水分开,故曰“坼”。

③乾坤,指日月。

《水经注·湘水》:“(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④字,指书信。

⑤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身患肺病、疟疾、风痹、耳聋等多种疾病,故云。

⑥戎马,指战争。

据史载,大历三年秋冬,吐蕃屡侵陇右、关中一带,京师戒严。

因其地在岳阳西北,故曰“关山北”。

⑦凭轩,倚楼上栏杆。

涕泗(si四),眼泪曰涕,鼻涕曰泗。

涕泗流,犹言老泪纵横。

张载《拟四愁诗》:“登崖远望涕泗流。

”〔解析〕这是诗人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在岳州(今湖南岳阳市)登岳阳城西门楼时写下的一首千古绝唱。

它与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向被奉为岳阳楼题咏之作的双璧,享有后人不敢复题的盛誉。

首联以今昔对举,一上来便点出岳阳胜景在洞庭一湖,登楼是为了观湖;而“昔闻”、“今上”的转接,也隐隐透出一种百闻不如一见、夙愿始偿的快慰与感喟。

洞庭在湖南北部、岳阳西,是我国长江流域著名的大湖。

据《清一统志·岳州府》载,“每夏秋水涨,周围八百余里”。

诗人久慕洞庭盛名,如今登上岳阳城楼,自然要纵目眺望,尽情领略一番。

颔联即就“水”字渲染:出句言东吴南楚在此分界,洞庭地跨古代吴、楚二国(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从地域上言其阔大;对句则说其势浩瀚,日夜涌流,整个日月星辰都似乎飘浮于其中。

它使人自然联想到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的名句,感受到洞庭湖水负载万物、吞吐日月的磅礴气势。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原文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注释《登岳阳楼》共二首,这是其中一首。

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在长江南岸,濒临洞庭湖。

始建於唐代,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③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④徙倚(xí yǐ):徘徊。

⑤三年多难: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⑥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陈与义生于1090年(宋哲宗元祐五年),卒于1138年(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他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雨》诗 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篇1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及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

陈与义古诗《登岳阳楼》

陈与义古诗《登岳阳楼》

陈与义古诗《登岳阳楼》陈与义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与义古诗《登岳阳楼》,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翻译】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鉴赏】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

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

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

“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

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不禁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仿佛是音乐的变奏,这两句诗似乎是在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了。

“登临吴楚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是一种过渡,是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在这里,诗人的主体形象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诗中,他在思索,在徘徊,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怀。

经过前面的`蓄势,诗的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远望,三年多难更凭危。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品简介】《登岳阳楼》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作。

此诗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注解】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赏析《登岳阳楼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登岳阳楼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古诗简介《登岳阳楼二首》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组诗。

两首诗集登楼、观景、抒情、归途为一体,是不可分的。

第一首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第二首则是先对景物描写,然后再写归途,这首诗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

翻译/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边可以看到白首,往南边可以看到丹枫。

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

注释⑴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⑵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⑸吊古:哀吊,凭吊。

⑹晴不风:晴空万里,波澜不惊。

⑺杪(miǎo)秋:晚秋。

⑻君山:全称君山岛,位于湖南岳阳东部的洞庭湖中。

⑼白首:白发。

这里指为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色草。

⑽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创作背景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杜甫《登岳阳楼》译文及注释

杜甫《登岳阳楼》译文及注释

杜甫《登岳阳楼》译文及注释《登岳阳楼》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①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④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⑤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⑦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⑧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登岳阳楼 唐诗

登岳阳楼 唐诗

登岳阳楼唐诗《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解】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原指天地。

此指日月。

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评析】杜甫(712-770),字子美,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力三年(公元768年)。

是年正月,诗人携妻子从夔州出峡,漂泊荆湘,岁暮流寓于岳阳县的岳阳楼。

诗人登上岳阳楼,望着汪洋浩瀚的洞庭湖,触景伤情,遂作此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首联上下两句紧相蝉联,表明了时间、行动和地点。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原文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注释?登岳阳楼?共二首,这是其中一首。

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在长江南岸,濒临洞庭湖。

始建於唐代,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③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④徙倚〔xí yǐ〕:彷徨。

⑤三年多难: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⑥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在湖山黄昏下彷徨。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如今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陈与义生于1090年〔宋哲宗元祐五年),卒于1138年〔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他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奉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雨?诗 2首、?除夜?等那么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风格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说出诗句大意: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一)导入课文
由前面的背景介绍过渡,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三)置身诗境
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
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








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学并背诵默写杜甫的《阁夜》《旅夜书怀》。
纠错
释疑
小结




已经掌握
尚有疑问
格言警句




1.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2.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声背诵《登岳阳楼》吧。
结束语:
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从而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这一堂课,我们进一步熟悉了赏析诗歌的重要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时,重视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体会诗歌所再现的意境,并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进行赏析,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陶醉在中国古典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之中。
比较: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学习古诗的方法:
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3.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4.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四)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从意象、意境、情感上总结全诗
1、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2、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3、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自主赏析:
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参考: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执笔人审核人2010年3月日
课题
古诗二首·登岳阳楼
课型
欣赏
课时
1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