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劝学》导学案(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作家作品知识及一二段文言知识,能准确翻译句子,理解比喻的内涵。

2. 反复诵读,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完成对文意的初步理解。

3. 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借助导学案和书下注释充分预习文本,反复诵读,理解词句,把重点注释标注在相应位置, 并勾画疑难点。

2. 用时 30 分钟左右,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作者及其作品:

荀子 (约公元前 313- 前 238) ,名况,人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 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 想家、教育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还认为 “人 定胜天 ”;在政治上,主张选贤任能,兼用

“礼 ”法“”术“”实行统治; 提出性恶论,注重后天教育的作

用。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卷, 共 32 篇。大多是他自己的著作, 一部分出自他的门人。 该书由 《论语》《孟 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

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完成下列练习题。

对无义的虚词要说明用法)

著作 有《荀子》

劝,鼓励。

1、诵读《劝学》全文,

注音:

中 (

) 规 輮()

有() 槁 () 暴() 磨砺 ( ) 参()省() 知()明 须臾 ()

跂 ()望 舆 ()马 舟楫() 生() 蛟()龙 跬() 步

骐()骥 () 驽( )马 锲()而不舍 镂()刻

)牙 蟹()螯()

蛇鳝() 洞穴(

) 靛()青

蓼()蓝

2、结合注释阅读第一、

二段, 疏通句意, 并掌握如下知识点。

如括号内无特别要求,

则解释词义, 君.子.(古义: )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蓝(句式:

),而.(

)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

)水。木直中.( ) 绳,輮.( 通 , )

省略: )以.为.(古义:

轮,其曲.(活用:)中规。虽.()有.(通)槁.()暴.(通),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句式:)故木受.绳.(.).则直,金.(古义:)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活用:,)参.省.()乎.()己,则知.(通)明而.()行无过矣。

三、【合作探究】诵读《劝学》第一、二段,思考以下问题:

1、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第一段中的引言表达了怎样的意思?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如何?

3、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輮木为轮”“绳木而直”“砺金则利”的比喻又论证了什么问题?

四、【当堂检测】

音:

舟楫()

中() 规槁()暴()知()明跂()望

跬()步驽()马锲()而不舍蟹螯()洞穴()

君子曰:_______ _________ 。

青,__,____________ ;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 ___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一、二段,掌握本课时所学知识。

2、熟记《红对钩》48 页“关于‘治学'的名言”

六、【学后反思】

劝学第一课时答案

【自主学习】

1、注音:

中(zh òng)輮(r óu)有(yòu)槁(g ǎo)暴(pù)磨砺(l ì)参(c ān)省(x ǐng)知(zhì)明须臾(y ú)跂(qì)望舆(yú)马舟楫(jí)生(xìng)蛟

(ji āo)龙跬(kuǐ)步骐(qí)骥(j ì)驽(nú)马锲(qi è)而不舍镂(l òu)刻爪(zh ǎo)牙蟹(xi è)螯(áo)蛇鳝(shàn)洞穴(xué)靛(di àn)青蓼(li ǎo)蓝2、疏通句意,掌握如下知识点。

君.子.(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句式:状语后置),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比)水。木直中.(合乎)绳,輮.(通“煣” , 使弯曲)(省略:之,代“木”)以为..(古义:把它做成)轮,其曲.(活用:形作名,曲度)中规。虽.(即使)有.(通“又” )槁.(枯)暴.(通“曝”,晒),不复挺.(直)者,輮使之然.(这样)也。(句式:判断句)故木受.绳.(.经墨线量过).则直,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而.(而且)日.(活用:名作状,每天)参.省.(检查、省察)乎.(相当于“于”,对)己,则知.(通“智”)明而.(并且)行无过矣。【合作探究】1、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2、第一段中的引言表达了怎样的意思?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如何?这句话说:学习不可以停止。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3、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輮木为轮”“绳木而直”“砺金则利”的比喻又论证了什么问题?

“青”和“冰”的比喻是为了论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輮木为轮”、“绳木而直”、“砺金则利”的比喻是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