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第八章总需求理论
❖ 则有E=(a+I+G)+bY或E=A+eY ❖ 表示计划总支出由自生支出和派生支出两部分构成。
一、计划支出线
自生支出线A与横轴平 行,计划支出线与自生 E 支出线交于纵轴,并由 此交点出发向右上倾斜。
0
E=A+eY
e 1
A A=a+I+G
2.边际支出倾向的变动
❖ 引进税收T,则计划总支出为E=C(Y-T)+I+G ❖ 假定政府统一征收比例税,即T=t·Y,
0﹤t﹤1,则有E=C(Y-tY)+I+G, ❖ 再假定线性消费函数,则有:E=a+bY(1-
t)+I+G ❖ 求导得,e=dE/dY=b(1-t) ❖ 边际支出倾向于边际消费倾向呈正方向变化
(4)从流动性偏好理论出发,货币的需求函数可表达
为:(M/P)d L(r,Y)
一、货币的需求
❖ 3.货币需求和需求量的 变化:
r
❖ (1)货币需求量变动: r1 假定收入不变,货币需 求量和利率之间呈反向 r2
变化的关系,利率上升,
●A B MD
货币需求量下降;利率 0
降低,货币需求量上升。
(M/P)1 (M/P)2 M/P
B
E0
ΔG A
ΔY
0
Y0
Y1
Y
1.自生支出的变动
❖ 自生支出的增加对于总收入的扩张具有成倍的 放大效应,我们把这种放大效应叫做自生支出 乘数(Autonomous expenditure multiplier),用 k 来表示,即: k=ΔY/ΔA
❖ 自生支出乘数是总收入的增量和自生支出的增 量之比。
第八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00= (10/9 ) ·Δ G
P
Δ G =90(亿元)
ΔG P=1
AD0
AD1
0
1500
Y (亿元)
NS=NS(W/P)
过剩
(W/P)0 (W/P)1
0
Nd=Nd(W/P)
短缺
N2 N3 N0 N4 N1 (图-8 劳动市场的均衡)
N
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价格和货币工资具 有完全的伸缩性,实际工资的调整可以使经 济的就业状态处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总供给 (总产出)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以Yf 表示),与价格水平无关。
AS的斜率代表P的调节速度。
P
AS
P的调节速度快
P的调节速度慢
0
Yf
Y
(图-13 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四节 AD-AS模型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作为凯恩斯主义重要代表的主流学派试图 用AD-AS模型对现实的宏观经济波动作出解 释。
一、总供求的短期均衡状态
P 滞涨状态 ASS′
E3
AS
高涨状态
E2
P0
E0
AD2
E1
萧条状态 AD1
0
(图-14 总供求的短期均衡状态)
Yf
AD0
充分就业状态
Y
二、总供求的长期均衡状态
AS P
P0
E0
AD
充分就业状态
0
(图-15 总供求的长期均衡状态)
Yf
Y
测验题
假设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可由下列方 程组描述:
C=300+0.8(1-t)Y (消费函数 ), I=200-1500R(投资 函数) , NX=100 -0.04Y-500R(净出口函数) , M=(0.5Y- 2000R)P(货币需求函数), T=0.2Y(税收函数) ,
总需求理论Ⅰ
THANKS
感谢观看
随后,经济学家们对凯恩斯的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现代的总需 求理论。
总需求理论的应用场景
01
总需求理论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
02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来调节总需
求,以应对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
03
此外,总需求理论还可以用于分析国际贸易、经济增
长、就业等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可以促进市场竞争,激发企 业活力,从而刺激总需求。
05
总需求理论的争议与展望
总需求理论的争议
政策效果争议
总需求理论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但其实施 效果在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条件 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 存在争议。
理论基础争议
总需求理论ⅰ
目录
• 总需求理论概述 • 总需求构成要素 • 总需求与经济波动 • 总需求管理政策 • 总需求理论的争议与展望
01
总需求理论概述
总需求理论的定义
总需求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探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需求水平 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经济中各主体所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理论主要关注总需求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总 需求,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总需求理论的发展历程
总需求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总供 给和总需求对经济的影响。
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强调货币供应和利率对总 需求的影响,以及政府宏观干预的必要性。
总需求理论
联结社会总供给的中间环节是社会总收入,即社会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各种收入的 总和,亦即国民收入总和,简称国民收入。一方面,国民收入的形成是向社会提供 各种生产要素的结果,这些要素的使用就形成社会总供给:另一方面,国民收入又 提供了由收入而产生的社会需求,形成社会总需求。这样,围绕着国民收入的获得 和使用,便形成了整个社会国民经济的流转,形成了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对 应关系。凯恩斯认为,如果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相等,国民经济便可均衡发展, 但问题出在社会总需求方面,由于国民收入发生了漏出,没有全部转变为社会需求, 从而导致了需求不足,进而使得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就必然出现生产相对 过剩的经济危机。社会产品大量积压之后,资本家便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导致部 分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这样就只能在低于充分就业的萎缩状态下实现低水平的均 衡。而国家干预经济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在凯恩斯看来,资本 主义之所以存在着生产过剩和大量失业,问题出在需求方面,在于国民收入未能转 变为足够的有效需求,这样,凯恩斯将分析的重点转向了社会总需求。 在做社会总需求分析时,凯恩斯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有效需求。他认为“有效需 求”包含三层含义: (1)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或购买力的需求,它表现为收入的花费,既包括消费需求, 也包括投资需求; (2)指社会总需求,而不是指某个具体的消费者或厂商的需求,因而利用有效需求 概念所展开的分析是宏观的总量的分析; (3)指的是这样一种需求水平,即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需求总量, 有效需求必须是使投资者有利可图的需求,这样才能刺激供给,刺激向生产过程投 入生产要素,才能对就业水平的提高发生影响。
凯恩斯通过分析指出:由于存在三大心理规律,使得国民收入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 求,因而有效需求不足,使国民经济经常失衡。这三大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分别介绍如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凯恩斯认为,当收入增加时,人们的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 总不如收入增加得那么快,即消费的增长速度总是落后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总 收入的绝对量愈大,收入总量与消费总量之间的差距就越大,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 重就越低。所以,随着社会收入水平或人们富裕程度的提高,边际消费呈现出递减的 趋势,这样就导致了消费需求的不足,并成为社会总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为此就要 设法刺激消费,提高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所谓资本边际效率,就是投资者预期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与 这一投资可能带来的新增利润量之比,亦即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 在凯恩斯看来,资本边际效率既然是一个预期的利润率,它就必然受到两方面因素的 影响,一是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判断乐观,预期收益就高,投资热情也就高 涨;如果判断悲观,预期收益低,投资的热情就会降低。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利息率 与资本边际效率即预期利润率之间的相对关系。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前会以当时的利 息率作为现实的衡量标准。如果资本边际效率低于银行现行的利息率,投资者就会把 钱存入银行或用于购买有价证券;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利息率时,他才会增加投 资。在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投资需求的高低则完全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 而这个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心理问题。通过分析,凯恩斯认为,无论投资者是乐观或悲 观的预期,资本边际效率都是递减的。预期乐观,投资增加,但增加超过一定量,会 引起利息率上升,产品销售困难,资本边际效率必然递减,从而导致投资急剧下降。 预期悲观,会直接减少投资。他提出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意在说明,从长远看,作为有 效需求的一部分,投资需求必然递减,从而使得社会总需求不足。
第7讲 总需求理论
需求下降;当利率降低时,货币需求则上升。
r
0 图8.5
MD=L( r, Y )
M/P 货币的需求曲线
•
如果收入发生了变动,会引起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我们假定人们的收入提高,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
需求都会提高,表现为图8.6中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由MD1变为MD2。在图中,我们看到,由于人们收入的提 高,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
• ③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 需支付的利率。
•
用几何图形来表示,货币的供给曲线MS就是一条与
横轴垂直的直线,如图8.7所示,表示货币供给的数量与
利率的高低无关。
MS r
0
M/P
M /P
图8.7 货币的供给曲线
2、货币的需求
• 凯恩斯理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由 流动性偏好决定的。
• 所谓流动性就是指持有货币在交易过 程中的便利性,而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以保 持这种便利性的倾向,就被称作流动性偏 好。因此,流动性偏好就是对货币的需求。
(a) 投资函数
Y1
Y2 Y
(C) IS曲线
图8.11 IS曲线的推导
•
IS曲线每一点上都代表了物品市场达
到了均衡。代表了物品市场上的供给等于
物品市场上的需求。
•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也就是说利率
和收入水平呈反向变化趋势。在物品市场
上,随着利率的下降,均衡的收入会不断
上升;而随着利率的上升,均衡的收入则
• 我们把一个社会中家庭、企业和政府所愿 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定义为意愿或 计划总支出(Aggregate planned expenditure),并且用E来表示。
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
目录
• 总供给理论 • 总需求理论 •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 政策应用与建议 • 案例分析
01
总供给理论
总供给的定义
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 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所能够生产的全 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出,它反映 了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能力。
全球需求。
当前案例:中国的经济政策与实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中国应对经济下行的措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 业融资成本。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近年来,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出 现变化。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平衡供需关系。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表示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能够提供的 总产出。
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常、向上倾斜和垂直型。在正常型总供给曲线中,当价格水平上升 时,总供给会增加;在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中,价格水平上升时,总供给增加的幅度会逐渐减小; 在垂直型总供给曲线中,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总供给都不会发生变化。
当物价水平上升时,总需求减少;当 物价水平下降时,总需求增加。
总需求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 念,它描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 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居民、企 业、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消费、投资、 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些因素的变化 会影响总需求的变化。总需求曲线反 映了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是宏观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01
02
03
生产要素的供给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
Y 国民收入的核算
4.2 总供给曲线
(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几何方法推导
P A
P2
P1
B w0 w1 W0/P2 W0/P1 w/P 国民收入的核算
P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LAS P0
w/P
W0/P0
Y
N 国民收入的核算
4.2 总供给曲线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一)资本设备闲置假说
凯恩斯认为在经济社 会存在大量资本设备闲置 的条件下,AS曲线表现为 某一不变价格时的水平线。
4.2 总供给曲线
(二)SAS曲线的移动
1、短期总供给曲线(SAS) 随 长 期 总 供 给 曲 线 ( LAS) 的 移动而移动。如前图所示。
2、短期总供给受工资及原 材料价格的影响。工资或原材 料价格上升,则产出减少,SAS 曲线左移,反之则相反。
Y P LAS SAS2
SAS1
国民收入的核算
4.1 总需求曲线
二、总需求曲线形态的决定
(一)实际资产效应
价格水平的上涨,金融资产的名义数量未 变,但以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的实际资产的 数量会减少,人们会减少消费。反过来,价 格水平下降,人们会增加消费。因此, AD 曲 线向右下方倾斜。
国民收入的核算
4.1 总需求曲线
(二)利率效应
价格的上升会导致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减少。 反过来,价格的下降会导致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增 加,使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3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与总需求变动
(一)古典情形
如图,在古典情形中,总 需求的扩大,只能导致价格 水平上升,产出量或国民收入 不会变化。
LAS
AD1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考核要求: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了解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所带来的危害。
2.宏观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概念与区别。
(2)理解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概念与区别。
(3)注意区分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考核要求:1.国民收入的衡量(1)学会分析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2)掌握用总支出和总收入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价格指数和失业率(1)注意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
(2)掌握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3.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1)掌握公式Y=C+I+G中C、I、G的变化规律。
4.宏观经济均衡(1)识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2)识记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3)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三章经济增长考核要求:1.资本积累(1)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2)理解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2.资本积累的黄金率(1)了解资本过多或过少时对储蓄的影响。
3.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1)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2)理解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4.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1)索洛模型的缺陷。
(2)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四章失业考核要求:1.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率(1)识记失业的几种类型。
(2)自然失业率的定义。
2.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识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2)了解职业搜寻理论。
3.实际工资刚性(1)了解效率工资理论。
4.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1)理解自然失业率的上升及其原因。
(2)掌握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第五章通货膨胀考核要求:1.货币的概念(1)识记货币的职能及类型。
2.货币数量论(1)掌握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3.通货膨胀与利率(1)注意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概念。
(2)掌握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成本。
宏观经济学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IS曲线推导 曲线推导 r 1< r 2, I(r1)> (r2) ( )>I( 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 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 利率与收入成反向关系, 利率与收入成反向关系, 便是IS曲线 曲线. 便是 曲线. 不在IS曲线上的点代表 不在 曲线上的点代表 产品市场非均衡点, 产品市场非均衡点,其 中IS曲线上方的点是存 曲线上方的点是存 在超额供给, 在超额供给,下方是存 在超额需求. 在超额需求.
政府降低税率 AE 使边际支出倾 向增大, 向增大,在自 生支出不变的 情况下, 情况下,均衡 的国民收入增 加.
Y0
45° ° AE1 AE0 Y
Y1求均衡 货币供给是由公众,银行和中央银行共同决定的, 货币供给是由公众,银行和中央银行共同决定的, 但是中央银行发行基础货币并决定着法定准备率, 但是中央银行发行基础货币并决定着法定准备率, 因此假设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供给. 因此假设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有许多决定因素, 货币需求有许多决定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利 因为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率,因为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高 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成本,货币需求减少. 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成本,货币需求减少. 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实现平衡. 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实现平衡.
e为边际支出倾向,A为自生支出,eY为派生支出 为边际支出倾向, 为自生支出 为自生支出, 为派生支出 为边际支出倾向
AE
AE=A+eY = + e 1 A=a+I+G = ++ Y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计划支出和实 际支出相等时, 际支出相等时, 总支出等于产 出,在该产出 和收入水平上, 和收入水平上, 计划的支出和 总产量一致. 总产量一致.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第八章总需求理论
第三节 IS-LM模型
➢IS曲线 ➢LM曲线 ➢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IS曲线
➢(一)IS曲线的推导 ➢(二)可贷资金理论与IS曲线 ➢(三)财政政策与IS曲线
(一)IS曲线的推导
dY
• 可见,边际支出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方向变 化而与税率成反方向变化。
E
45°
E1
C
E0 B
A
0
Y0 Y1
Y
图 8.4 边际支出倾向的变动
假定政府调低税率使边际支出倾向增大,表现为计划支出线的斜率
加大,如图8.4所示。在图中,我们看到,由于税率的降低使边际支 出倾向增加,计划支出曲线由E0沿着与纵轴相交的A点向外旋转至 E1,均衡点也由B变为C,均衡的国民收入由Y0增加到Y1。这表明 在自生支出不变的情况下,税率的降低加大了边际支出倾向,从而 导致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
• 在图(a)中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水平为r1时,图(b)中由投 资函数决定的投资水平为I1=I(r1),图(c)中相应的计划支 出线为E1=C(Y-T)+I(r1)+G,由此决定的均衡的国民收入 为Y1。现在,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图(a)中货币供 给曲线由MS1向外移至MS2,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水平由 r1降至r2。在图(b)中,当利率从r1下降到r2时,投资从I1 上升到I2,I2=I(r2),上升幅度在图中用ΔI来表示。投资增 加使图(c)中的自生支出增加,计划支出线平行向上移动ΔI 的距离,我们得到新的计划支出线E2=C(Y-T)+I(r2)+G, 均衡的国民收入同时也由Y1上升到Y2。
宏观经济学第8章的答案
第八章总需求理论1、举例说明政府扩大购买支出的乘数效应。
答:政府扩大购买支出,会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假设该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e=0.5,政府增加100万元购买支出。
首先,随着这100万元的政府购买的投入,总支出直接增加了100万元,即人们的总收入也增加了100万元。
在收入水平增加的情况下,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0.5,消费也增加50万元,同时总支出和总收入也增加50万元。
在这增加的50万元中,又将有25万元投入消费,从而总支出和总收入又将增加25万元……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下去,最后⊿Y=⊿G+e⊿G +e2⊿G+…+e n⊿G即k=⊿Y/⊿G=1+e+ e2+…+e n=1/(1-e)=2则⊿Y=2×100=200万元2、在IS—LM模型中,为什么说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决定了财否政政策是有效?答:因为在IS-LM模型中,政府购买乘数为:dY/dG=f/[f(1-b)+qh],f代表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q代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代表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b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可以看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f的大小在决定财政政策效果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f趋于极大,也就是LM曲线趋向一条水平线时,dY/dG 的数值达到最大,财政政策最有效;而当f等于零时,也就是LM曲线是一条垂直的曲线时,dY/dG=0,财政政策没有任何效果。
3、什么是“挤占效应”?为什么说IS—LM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要小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答: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在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中,政府购买的乘数dY/dG=1/(1-b), 0<b<1,即此时政府购买乘数显然会大于1。
而在IS-LM模型中,政府购买乘数dY/dG=z/(1-b)=f/[f(1-b)+qh],其中z= h/[h+dk/(1-β)],很显然0<z<1,f代表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q代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代表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通过比较可以发现IS—LM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要小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
总需求的构成及相关概念
总需求的构成及相关概念总需求是指一个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对全部货物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的构成包括潜在的总需求和实现的总需求。
潜在的总需求是指在不考虑需求限制的情况下,消费者能够购买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量。
而实现的总需求则是指在实际条件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消费者真正愿意和能够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总量。
本文将深入论述总需求的构成、潜在的总需求和实现的总需求,并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一、总需求的构成总需求的构成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具体而言,它们分别是:1. 个人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是指消费者用于购买和使用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个人消费支出通常是总需求的最大组成部分,它受到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利率、信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个人消费支出的增加会促进经济增长,减少会导致经济衰退。
2. 投资:投资是指企业和个人用于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进行研发和创新等活动的支出。
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投资受到利率、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3.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
政府支出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政府支出受到财政状况、需求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4. 净出口: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出口是一国经济的增长引擎,增加出口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净出口受到国际贸易形势、汇率和关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二、潜在的总需求潜在的总需求是指在不考虑需求的限制条件下,消费者可以购买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量。
潜在的总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 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潜在的总需求。
人口增长和结构变化会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
2.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消费者购买力的重要决定因素。
收入水平的增加会提高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3. 价格水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课件:第8章 总需求(1)
均衡收入的形成
若产出大于支出,非意愿(非计划)存货投资 就大于零,企业就要削减生产,直至总收 支相等,即达到均衡收入。反之,若产出 小于支出,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小于零,企 业就要扩大生产,直至总收支相等,即达 到均衡收入。
总需求,总支出 E 存货<0
第八章 总需求(1)
一、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消费理论和投资理论 三、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IS-LM 模型 四、总需求
一、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产出的决定)
(一)凯恩斯均衡国民收入理论的背景和假设
1.背景:1929-1933年“大萧条” (1)资源闲置; ( 2)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2.假设 (1)两部门经济的假设:
Y
G1 G0
1
G
1
Y G
kG
1
1
• KG为正值。
(2)税收乘数 kT
其他条件不变,只有T发生变动,T0 T1
Y0
0
I0 G0
1
T0
Y1
0
I0 G0
1
T1
Y1
Y0
Y
T1 T0 1
T 1
Y T
kT
1
• KT为负值。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TR
Yd Y T TR
消费
3400 4200 5000 5800 6600 7400 8200 9000
储蓄
-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投资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均衡条件: S=I
C+I
经济学原理课件-第8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S
Yf
Y
古典总供给曲线
8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取决于充分 就业的产出水平。
任何改变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因素 都会引起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 人均资本 ➢ 劳动人口 ➢ 技术进步 ➢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不断 向右移动的过程。
P
Y
长期总供给LAS的移动
9
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5
二、总供给(AS)曲线
1.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一定时期内,在各个价格水平上整个社会提供的 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通常情况下,总供给=总收入=GDP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 社会拥有的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企业家等生 产要素;资源越多,各个价格水平上总供给量就越大;
➢ 要素所有者是否愿意将这些要素投入经济,如工人多参 加劳动(延长劳动时间)、多储蓄——这主要由要素的 价格决定,比如工资水平(劳动的价格)、利率(资本 的价格)、租金(土地的价格);
AS2 AS1
E2 E1 AD1
Y2 Yf
Y
18
思考
1.简述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2.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形状及其成因。 3.运用AD-AS模型分析“滞涨” 现象。
13
总供给曲线的三阶段
P AS
阶段3 :资源已经充分利用, 不管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 产出不能增加(古典区间)
阶段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产出增加使要素价格上升 (中间区间)
Y0
Yf
Y
阶段1:资源未充分利用,产出
增加要素的价格不变(凯恩斯区
间)
14
影响总供给变动的因素
[经济学]总需求理论
货币存量 M
实际货币供给:
MS
( M )S M . PP
M/P
h
10
三、利率的决定
h
11
四、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传导机制: 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下降; 利率下降导致投资上升; 投资上升,导致实际收入提高。 E=c(Y-T)+I(r)+G.
h
12
第三节 IS-LM模型
一、IS曲线 r
(一)推导IS曲线
h
21
一、财政政策的影响
挤出效应:
减税
r
相当
于增
加政
府购
买
在货币供 给不变的 情况下, 增加政府 购买会引 起货币需 求增加,
从而利率
提高,减
少私人投
O
资Y,削弱
IS-LM模型中的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 政策的效
增加政府购买对h 扩大内需的作用 果。 22
图 8.18 财政政策的效果
h
23
财政政策的效果:政府购买乘数
I=S,即在产品市
场上国民经济达到 均衡时,利率和实
IS
际均衡收入呈现反
方向变动:利率下降,
投资需求增加;投
资需求增加,实际
产出增加。
O
Y
h
13
二、可贷资金理论和IS曲线
r
r
I(r)
O
I,S
图 8.2 可贷资金理论和IS曲线
h
IS Y
14
(三)财政政策和IS曲线
E
图 8.13
扩张性
财政政
Y 策和IS
dY
f
=
1
.
dG f (1 b ) qh (1 b ) q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8.9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利率的传导机制
•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 移动,使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投资的增加, 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这被称作为“利率 的传导机制”。 • 我们在计划总支出E中再配上投资函数,即: E=C(Y-T)+I(r)+G (8.12) • 这样,计划总支出不仅是收入的函数I=I(r) , 而且也是利率的函数。于是,我们就可考 察利率的货币传导机制。
r2 0
图8.11 IS曲线的推导
• 图8.11(a)表示投资函数,图(b)表示计划支出线。 当图(a)的利率水平从r1下降到r2时,投资从I1上 升到I2。投资增加使图(b)中自生支出增加,计划 支出线由E1平行上移至E2,收入也由Y1上升到 Y2。这种关系反映在图(c)中就是横轴为收入Y, 纵轴为利率r的IS曲线。IS曲线是通过描点法从(a) 图和(b)图中推导出来的。我们把计划支出线E1的 均衡点A和当利率为r1时的投资曲线上的A点连接 在(c)图,就有了(c)图的A点。同样的办法我们也 可以得到B点,把A和B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 一条向下倾斜的IS曲线 • IS曲线在图中向下倾斜表明,在产品市场上,随 着利率的下降,均衡的收入会不断上升;而随着 利率的上升,均衡的收入则会不断下降,利率和 收入呈反向变动。
r r1 r2
MS1
MS2
r r1 r2
MD 0 M/P (a) 货币市场 E ∆I 0 0 I1
∆I I2
I(r) I
(b)投资函数 45° E2 E1
Y1 Y2 (c)计划支出线 图8.10 利率的传导机制
Y
• 图8.10显示了利率的传导机制的作用过程,图(a)代表货币 市场的均衡,图(b)为投资函数,图(c)代表国民收入的决 定。 • 在图(a)中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水平为r1时,图(b)中由投 资函数决定的投资水平为I1=I(r1),图(c)中相应的计划支 出线为E1=C(Y-T)+I(r1)+G,由此决定的均衡的国民收入 为Y1。现在,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图(a)中货币供 给曲线由MS1向外移至MS2,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水平由 r1降至r2。在图(b)中,当利率从r1下降到r2时,投资从I1 上升到I2,I2=I(r2),上升幅度在图中用∆I来表示。投资增 加使图(c)中的自生支出增加,计划支出线平行向上移动∆I 的距离,我们得到新的计划支出线E2=C(Y-T)+I(r2)+G, 均衡的国民收入同时也由Y1上升到Y2。 • 这样,整个经济就完成了利率传导机制的一个过程,通过 利率的传导,我们看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带来了均衡国 民收入的增加。
货需求函数
• 从流动性偏好理论出发,货币的需求函数可表达为:
M = L(r , Y ) P
d
(8.10)
• 假定收入不变Y= Y,那么对货币的需求受利率的影响,如 图8.5所示。图中横轴表示实际货币数量,纵轴表示实际 利率水平,货币需求曲线MD向右下倾斜,显示了货币需 求和实际利率r之间的反向关系:当利率上升时,货币需 求下降;当利率降低时,货币需求则上升。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计划支出线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和支出的变动
计划支出线
• 我们把一个社会(假设只有三个部门)中家庭、企 业和政府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定义为 意愿或计划总支出(Aggregate planned expenditure),并且用E来表示,那么E由三个部 分构成:E=C+I+G (8.1) • 其中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购买。 • 消费函数可以用如下的线性方程表示: • C=a+bY ,其中a为自生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 • 这样,计划支出E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 E=a+bY+I+G (8.2)
r
MD01 MD0 0 图8.6 收入增加 M/P
货币的供给
• 货币供给量M是外生决定的,它是由中央银行所独立控制 的政策变量,因此,货币供给函数(M/P)s如下:
M M = P P
s
(8.11)
• 其中表示由中央银行控制的现存货币数量。中央银行主要 通过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还可以 采取改变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的方法来调节货币的供给量。 • 用几何图形来表示,货币的供给曲线MS就是一条与横轴 垂直的直线,如图8.7所示,表示货币供给的数量与利率 的高低无关。 MS
E
45°
E B
0
Y1
Y0
Y2பைடு நூலகம்
Y
图8.2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和支出的变动
在上面这个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其他因素的变动, 都会对收入和产出影响。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又可以分为 自生支出的变动和边际支出倾向的变动。 1、自生支出的变动 • 在封闭经济下,构成自生支出的因素有自生消费a、投资I 和政府购买G,在这里,我们假定政府购买增加使自生支 出增加。 • 在图8.3中,当政府购买增加∆G以后,计划支出线由E0向 上平行移动∆G单位至E1,在新的均衡点B点处,均衡国 民收入也随之增加,从Y0增加到Y1,显示了增加政府购 买对于总需求的扩大效应。从图中也可以进一步发现,总 收入的增量∆Y要明显大于政府购买的增量∆G。自生支出 的增加对于总收入的扩张具有成倍的放大效应,我们把这 种放大效应叫做自生支出乘数(Autonomous expenditure multiplier),用k来表示,即:
国民收入的决定
•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上述的国民收入决定的 情况,我们可在图8.1中引入一条45°线, 如图8.2所示。 • 在图8.2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45°线上每 一点都代表计划支出E和实际支出Y相等, 计划支出线与45°线在B点相交,因此在B 点上整个社会的计划支出正好等于实际支 出,此时宏观经济达到了均衡,由此决定 的均衡国民收入为Y0。
∆Y k= ∆A
(8.4) )
自生支出变动影响国民收入变动
E 45° B E1 E0 ∆G A ∆Y
0
Y0
Y1
Y
图8.3 自生支出的变动
•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把政府购买增加对 于国民收入的放大效应称之为“乘数效应” (Multiplier effect)。 1 k= (8.6) ,就是1减去边际 • 政府购买乘数 1− e 支出倾向的倒数,因此,边际支出倾向越 大,乘数也就越大,两者正相关。 • 乘数效应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重要 理论基础。乘数效应表明,在总需求不足 的情况下,政府只需启动微小的政策变量, 就可以对总需求的扩张产生较大的影响。
r0 A MD 0 M/P M0/P 图8.8 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需求不变时, 货币需求不变时,利率水平的变动
• 假定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市场上的债券 会减少,货币会相应地增多,在利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货币的供给量就会大于货币的需求量,因此利率水平必然 下降使两趋于一致。这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利率 水平下降,如图8.9所示。当货币供给量由M0/P增加到 M1/P时,货币供给曲线由MS0向右移至MS1,均衡点由A 变为B,均衡的利率水平也由r0下降到r1。
• • • •
2、边际支出倾向的变动 在我们的模型中引进税收T,那么计划总支出为: E=C(Y-T)+I+G (8.7) 假定政府统一征收比例税,即T=t·Y,其中t为边 际税率,即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税收,显 然0<t<1,因此(8.7)式可写成:E=C(Y-t·Y)+I+G 再假定线性消费函数,则有: E=a+bY(1-t)+I+G (8.8) 对(8.8)式求导可得:
第三节 IS-LM模型 模型
IS曲线 LM曲线 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IS曲线 曲线
(一)IS曲线的推导 (二)可贷资金理论与IS曲线 (三)财政政策与IS曲线
(一)IS曲线的推导 曲线的推导
E 45° B E2 A 0 r r1
B
E1
r A r1 r2 I I I2 (a)投资函数 I1 0
Y1 Y2 Y (b)计划支出线 A B IS Y1 Y2 (C)IS曲线 Y
1 A
Y 图8.1 计划支出线
在图8.1中,我们用横轴表示收入Y,用纵轴表示计划支出,自生 支出线A与横轴平行,其与横轴的垂直距离代表固定不变的自生支 出。计划支出线与自生支出线交于纵轴,表示收入为零时,计划 支出等于自生支出。计划支出线由此交点出发向右上倾斜,表示 随着收入的增加,计划支出不断地增加,其斜率dE/dY就是边际支 出倾向e。
r
MD=L(r, Y )
0
M/P 图8.5 货币的需求曲线
• 如果收入发生了变动,会引起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我们 假定人们的收入提高,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 都会提高,表现为图8.6中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由 MD0变为MD1。在图中,我们看到,由于人们收入的提高, 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
e=
• 在我们这个简单的模型里,派生支出实际上就是派生消费, e也就等于边际消费倾向b。因此,(8.2)式又可表达成: E=(a+I+G)+bY • 或者: E=A+eY (8.3) • 这表明计划总支出由自生支出A和派生支出eY两个部分构 成。
dY
E E=A+eY
e
计划支出模型
A=a+I+G 0
计划支出模型
• 从第二章的分析中可知,自生消费a、投资I和政府购买G 都与收入变动无关,它们属于自生支出(Autonomous expenditure),用A来表示,即:A=a+I+G • bY是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支出,因此属于派生支出 (Induced expenditure),用eY来表示,e代表边际支出倾 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pend),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 入所增加的支出,即: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