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荣点睛讲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肖秀荣考研 政治 冲刺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三讲
4.人类社会“是什么”和“怎么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由此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1)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没有客观规律,英雄创造历史(英雄史观)。
(2)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具有客观规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群众史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在于: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彻底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框架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辩证唯物主义分为三部分:唯物论(世界是什么)、辩证法(世界怎么样)、认识论(世界能否认识以及怎样认识)2.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与人的关系。
(一)辨证唯物论1.物质→运动/静止→时空(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首先,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其次,运动与静止是相互渗透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①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
②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内容,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时空特性随物质运动变化而变化。
③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性。
肖秀荣1000题马克思原理部分易错题集
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1000 题易错题(马克思主义基本源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对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5、邓小平说过:“我深信,世界上同意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由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A、供给了广泛合用的客观真谛B、形成了完好的理论系统C、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D、一直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7、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中,最根本的属性是()A、鲜亮的阶级性和实践性B、完全的科学性C、坚定的革命性D、自觉的实践性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1、完全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认可世界是多样的一致B、认可物质对意识的本源性C、坚持全部从本质出发D、反对全部形式的二元论16、“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拥有一致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看法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俗气唯物主义看法C、以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物主义D、夸张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物主义看法35、“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认可事物之间确实定界线为前提的”,这是指()A、事物的联系老是在必定条件下的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性的联系C、事物的联系是经过自己表现出来的联系D、联系是相互区其余详细事务、现象之间的联系55、事物内部的必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峙一致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美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往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涨或波涛式行进的过程D、是不断循环来去的循环过程58、“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应的是()A、可能和现实的关系B、原由和结果的关系C、现象和本质的关系D、必定和有时的关系A、必定性意义重要,有时性能够忽视不计B、必定性是能够预示,有时性是没法认识的C、必定性是不行选择的,有时性是能够选择的D、必定的东西是有时的,有时的东西是必定的60、做事情时要划分可能性和不行能性,二者的差异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能否有益C、现实中有无依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依据和条件能否充足64、对辩证思想而言,重要的是从抽象上涨到详细,这一过程的逻辑起点是()A、抽象B、思想详细C、各样形式的逻辑中介D、实践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93、“ 在察看事物之际,机会独爱又准备的脑筋”,从哲学上讲,这句话重申()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仔细察看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取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足发挥主观能动性95、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腾、变理论为现实,一定具备必定的条件,此中决定性的环节是()A、坚持理论和实践相联合的原则B、在看法中建构起实践改造所应达到的理想客体C、追务实现理想客体的详细门路和工作方法D、把理论内化为民众的自觉行动97、在真谛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实践是查验真谛的独一标准B、实践标准确实定性与不确定性C、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辩证一致D、实践标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一致105、人们为获取经济利益,不断毁林造田、开荒种地,结果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
肖秀荣考研命题重点
肖老师划的命题重点!以下知识点是肖老师讲真题里强调的2022 考研政治的命题重点,出题的概率都比较高,建议掌握。
第一部分:马原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2.意识的起源、本质及能动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可能性出分析题,注意把握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4.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一样,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
5.度的概念,以及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存在出选择题甚至出分析题的可能性。
6.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
7.实践观点,注意把握实践的本质,实践的基本特征、基本类型、基本结构。
8.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有可能出分析题。
9.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10.科学技术及其作用,出分析题的概率较高。
11.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建议用关键词法记忆)。
1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引起的,有三个特点,要知道。
13.超额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含义及其关系。
14.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后果。
1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注意: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超额利润不会消失。
平均利润说的是部门之间的事,超额利润说的是部门内部个别企业的事)1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7.经济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
18.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和实质。
19.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0.科学社会主义部分重点复习还没考过的重要知识点,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与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与局限性。
2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比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
肖秀荣-毛概讲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冲刺讲义肖秀荣主讲第一部分宏观把握与十二年考题分析一、宏观把握(一)从框架体系上把握(二)从宏观时间上把握1919年五四运动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又称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土地革命(1927~1937,十年内战时期),→抗战(1937~1945,第二次国共合作)→解放战争(1946~1949,三年内战)。
(三)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把握在毛概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两次结合:⑴在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建立了新中国。
⑵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四)从宏观内容上把握1.一条红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两次转变: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3.三条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土地改革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
4.四个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根本问题(领导权问题);中心问题(农民问题);基本问题(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5.五个重要概念:民族民主革命(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左”的错误或“左”倾错误;右的错误或右倾错误。
6.六个重点:国情(社会性质与基本国情-不平衡);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一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两步走革命论);路线与纲领(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方针与政策;著作。
2013肖秀荣1000题 马哲部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目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7)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9)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2)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8)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1)二、多项选择题 (22)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2)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2)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0)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35)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0)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47)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51)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3)一、单项选择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B.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D.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体系2.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3.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
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它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B.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广博的知识C.它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锐利的思想武器D,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邓小平说过:‚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2021考研政治肖秀荣1000知识点精缩之马原
•2021考研政治|肖秀荣1000知识点精缩之马原马原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单选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有一个过程,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3.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4.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5.《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历经150多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6.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多选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 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的网络评选。
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
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在于,它是: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2.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的有:①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②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的有:①细胞学说;②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③生物进化论;4.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
肖前马哲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和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广义世界观同时包含人生观、价值观。
(2)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哲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世界(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
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作为思想原则在具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表现为方法论。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和科学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即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其基本表述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对于意识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中国哲学表达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特殊方式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是通过心物、天人、名实、理气、道器、知行以及有无、形神、本末、体用等关系来揭示和表达的。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1.哲学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对立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
肖秀荣点睛讲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9年政治点题重点问题:1.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的变化。
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取得巨大成就。
3.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
4.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5.本年度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6.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考点:矛盾及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人的价值(涉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以人为本)。
【例题】材料12008年5月23日上午温家宝来到四川绵阳,到九洲帐篷学校看望地震灾区学生。
在高三·一班,温家宝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多难兴邦”,他说,我们要记住这四个字,相信经受过灾难的同学会更加努力。
有了孩子们,教育在继续,民族就有希望。
2008年6月30日下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于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多难兴邦,多难砺党”。
2008年10月8日胡锦涛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
材料2映秀小学的教师连蓉,反复从二楼带着孩子们跑下来,当她再度进入教室带学生的时候,她自己被压住。
当挖掘队员从废墟里找到她的时候,她两手各抱着一个孩子,一个已经死了,另一个活着。
德阳市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被人们挖出时,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他的身下是4个得救的学生;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整体垮塌,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瞿万容将一名小孩抱在怀中,用后背挡住垮塌的水泥板,小孩获救了,瞿老师却再也没有醒来。
材料3在抗震救灾中,中央提出把抢救人的生命摆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肖秀荣知识点总结_马哲
单项选择题部分1.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2.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是《资本论》。
4.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5.哲学两个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谁是世界的本原,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
6.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7.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8.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实践是联系主体和客体的中介。
9.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辩证思维过程,不是实践。
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就是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2.人类社会的骨骼系统指的是经济基础,即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3.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4.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势,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势。
两者最大区别在于自然经济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
15.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矛盾,在物物交换阶段,表现为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在货币产生后,就表现为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16.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肖秀荣8套卷考点浓缩整合(马原-多选)
肖秀荣8套卷考点浓缩整合(2.马原-多选(上))注:下面是马原多选题的上半部分(卷1-4)考点浓缩整合。
/1.矛盾的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第二,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虚拟实践:∙第一,实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双向对象化的活动。
∙第二,主要活跃于网络世界,具有交互性、开放性、间接性等特点。
∙第三,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样的自由空间,极大地提升了人的活动的自主性创造性。
∙第四,是社会物质实践的派生形式,只具有相对独立性。
/3.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某种认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二者相互依存。
∙二者相互包含。
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
/5.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是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6.个人是历史参与者,但不一定都是创造者,只有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才既是历史的参与者又是历史的创造者。
/7.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8.货币的产生:∙第一,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具体商品和货币两极。
∙第二,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第三,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9.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肖秀荣考前各科知识点命题点睛及核心命题角度归纳
肖秀荣考前各科知识点命题点睛及核心命题角度归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命题人谈命题:本学科知识点命题点睛第一章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绪论,重点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二,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历史必然性;第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第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重点是第二和第四个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的认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理解,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实践中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有四大要点:第一,世界的物质性,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第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其中尤以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实践意义最为重要,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第三,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及实践的观点;第四,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章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重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发展规律,其中特别是实践 - 认识 - 实践及其无穷反复的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个特别要关注的问题是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第四章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重点有三:第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第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第三,推动社会发展的五大作用系统: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五章重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重点把握:第一,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07文登政治点题班肖秀荣老师笔记
07年沈阳文登点题班肖秀荣讲义马哲一、认识论(一)考点: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定义2.人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定义3.关系4.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考点:2.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原理: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2.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三层含义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反对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2)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二)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例题1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建设”再到科学发展观的“四位一体”的变化过程,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这种现象并指出它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答案要点:略二、辩证法(一)考点: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二)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相关材料:中国哲学家提出“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解决矛盾的辩证方式,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尚和去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致中和”“执其两端,庸其中于民”即“执两用中”(庸即用),也就是“中和”、“中庸”之道例题1.近年来,中国在国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
请分析:(1)中国提出这些主张的哲学依据。
(2)从这一依据出发,在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各举国际、国内一例说明之。
答案要点:略例题2.胡锦涛在谈到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根据材料请回答(1)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什么原理?阐述这一原理的基本内容。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
肖前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重点笔记第一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节哲学及其社会功能一、什么是哲学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哲学是从总体上概括地把握时代的内容,集中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
凡是真正的哲学都是该时代人类智慧的一种理论升华。
哲学的基本内容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时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表现出来的。
哲学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供一般的、普遍的方法,并且是关于这种一般的、普遍的方法的学问,即方法论。
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经过了理论的加工和概括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只有这样,哲学才能真正成为智慧之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二、哲学的特点1、哲学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对象方面。
哲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在对象上的区别实质上就是一般与个别或特殊、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无限与有限的区别2、哲学的特点,还表现在它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黑格尔指出:“哲学的认识方式是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实质上就是对人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所创获的成果的总结、概括。
这种总结、概括就是哲学把握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它必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三、哲学的功能总体而言,哲学是关于各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它同其他各种具体科学知识一起构成人类的知识体系;哲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起构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哲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再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乃至再整个人类精神世界中,都处于核心的地位,其者统摄一切的灵魂的作用。
2018年肖秀荣四套卷答题点
肖秀荣四套卷一.马原部分1.唯物辩证法方法论:联系: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善于分析联系,在动态中考察联系。
发展:用户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看作发展的过程矛盾:利用矛盾分析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2.人与自然关系方法论:实践是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的前提,和统一基础。
正确的实践,尊重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虽然矛盾是普遍的,但不同事物,或相同事物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通过共性而表现出来,二者相互依存,有区别有联系,只有…,才能…4.马克思没有结束真理:真理是正确的认识,是对正确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真理具有绝对性,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正确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在一定适用范围内才成立,马克思….,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认识事物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的,所以马克思真理不可能有终点5.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有创新,1)理论创新首先是继承2)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但指导更高层级的实践3)二者统一,不能偏废6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脑经过过抽象思维,对大量感性思维素材进行加工后所得到的凝本质的认识,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粗浅的,不涉及本质,无法正确指导人类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二者辩证统一,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为理性认识提供大量素材,理性认识要通过感性认识表达,帮助感性认识寻找到更多素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做到1)勇于实践;2)借助理性思维的思考。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马原:社会在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上层建筑要适应生产关系。
2021肖秀荣1000题刷题表格-1000题三刷表格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多选
题号
错误次数
错误原因
第三遍
订正
第二遍
订正
第一遍
订正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多选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单选
题号
错误次数
错误原因
第三遍
订正
第二遍
订正
第一遍
订正
1
2
1
不知道奠定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前提
D
A
3
4
5
6
多选
题号
错误次数
错误原因
第三遍
订正
第二遍
订正
第一遍
订正
1
2
3
4
三大科学发现模糊
ABC
BCD
5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单选
题号
错误次数
错误原因
第三遍
订正
第二遍
订正
第一遍
订正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考研政治肖秀荣1000知识点精缩之马克思主义
2023考研政治肖秀荣1000知识点精缩之马克思主义作为考研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于考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1000个知识点中精选出一些关键内容,用以帮助考生快速梳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1. 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区别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础和历史作用-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消灭剥削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4.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和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和价值规律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理论5.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学说的对话和交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性请注意,以上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知识点的精简总结,每个知识点都存在更加详细和深入的内容和解释。
考生应该结合教材和复资料进行全面研究和理解,从而在考试中做到扎实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注意:以上内容为根据考研政治肖秀荣老师所提供的1000个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如有错误或引用不当之处,请来电告知。
肖秀荣考研政治点题班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力量不平衡性原理与“两点论”、“重点论”材料1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家,灾难不仅带来挑战,也历练国家能力;对于一个坚强的民族,灾难不仅意味风险,也砥砺民族精神。
——2010年12月8日《人民日报》社论:风雨见证伟大的精神材料2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的复信材料3与希腊民族一样,中华民族也屡经曲折磨难,但多难兴邦,我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所征服,而是愈挫愈奋,五千年来绵延不绝,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苏格拉底说过:“逆境是磨炼人的高等学府。
”中国也有句古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各种坎坷和灾难,没有能够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而是铸就了两个民族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和品格。
——温家宝2010年10月3日在希腊议会的演讲材料4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
——胡锦涛2009年9月23日在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请回答:(1)指出材料1、2、3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并加以阐述。
(2)从哲学角度阐述在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实现合作、共赢和包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它在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是什么?、【答案要点】(1)材料1、2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的思想,蕴含着历史的辩证法。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
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2)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指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
政治考研肖秀荣知识点浓缩背诵版(单选)马原03【84-95】
肖秀荣知识点浓缩背诵版(单选)马原03【84-95】第三章:实践与认识极其发展规律(单选84-95)单选题84.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背诵点: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符合,都包含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因此,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
它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客观世界的整体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就特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对象一定方面、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
也就是说,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85.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一句名言:“实验上的失败,可能成为发现的开端。
”失败的实验可能成为发现的开端是因为:背诵点:成功与失败——真理与谬误是从认识的角度区分的,成功与失败是从实践的角度看的。
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的情况。
“吃一堑,长一智”,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
只要正视错误,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变失败为成功。
86.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背诵点: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唯一检验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年政治点题
重点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的变化。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取得巨大成就。
.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
.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本年度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考点:矛盾及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人的价值(涉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以人为本)。
【例题】
材料
年月日上午温家宝来到四川绵阳,到九洲帐篷学校看望地震灾区学生。
在高三·一班,温家宝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多难兴邦”,他说,我们要记住这四个字,相信经受过灾难的同学会更加努力。
有了孩子们,教育在继续,民族就有希望。
年月日下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于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多难兴邦,多难砺党”。
年月日胡锦涛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
材料
映秀小学的教师连蓉,反复从二楼带着孩子们跑下来,当她再度进入教室带学生的时候,她自己被压住。
当挖掘队员从废墟里找到她的时候,她两手各抱着一个孩子,一个已经死了,另一个活着。
德阳市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被人们挖出时,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他的身下是个得救的学生;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整体垮塌,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瞿万容将一名小孩抱在怀中,用后背挡住垮塌的水泥板,小孩获救了,瞿老师却再也没有醒来。
材料
在抗震救灾中,中央提出把抢救人的生命摆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年月日至日为全国哀悼日。
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月日时分起,全国人民默哀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请回答:
()运用有关哲学原理说明应如何正确理解材料中“多难兴邦”的观点。
【答疑编号】
()结合材料说明人的价值。
【答疑编号】
()分析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答疑编号】
【参考答案】
()“多难兴邦”是指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它体现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的思想,也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一个科学总结,蕴涵着历史的辩证法。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或者说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总会遭遇一些灾难。
中华民族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在一场场灾难面前,历来具有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
这就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在灾难中不断前进。
矛盾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
“多难兴邦”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规律,而是有人参于其中的社会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在抗震救灾中,我们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我们不仅一定能够战胜特大地震灾难,重建被毁损的家园,而且能够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人的价值即人对自身的意义,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人的价值不同于人以外一般事物的价值,人的价值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的价值,是一切价值中最高的价值。
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
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的满足,也就是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人的个人价值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由于个人需要的满足,既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又要依靠他人和社会,所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的个人价值不可缺少的方面。
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作为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人的价值的主导方面,个人价值从属于社会价值。
在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这两个方面关系的问题上,应将后者放在首位,因为个人的贡献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
材料汶川大地震中英雄人物的表现体现了个人价值从属于社会价值的价值观。
()材料反映了对生命的关爱、对死者的尊重,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的。
以人为本,作为历史观,它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作为价值观,它强调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也要确立和运用人的尺度,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以及国际上的“共赢”等的哲学依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危中见机、危中寻机、转危为机;中国哲学家提出“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解决矛盾的辩证方式,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尚和去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致中和”“执其两端,庸其中于民”即“执两用中”(庸即用),也就是“中和”、“中庸”之道)。
二、考点: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例题】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