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摘要: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即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地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习方式学生多样化主动参与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
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能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的头脑反应灵活,思维敏捷,能发挥学生的潜能。

反之,在沉闷、紧张的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会受到压抑,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焦虑情绪,引起思维障碍,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其次,教师要创设敢想、敢说、敢问的学习氛围,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异想天开的问题,也应该给予鼓励,肯定他们敢说的一面,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孩子有创新。

最后,
教师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爱心献给学生,把自信送给学生。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敢于提出新奇的问题。

应该用他们能理解、感兴趣的话告诉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

其次,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要善于提出一些既使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问题的答案;再次,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例如,“你的想法真妙!”“你真棒!”“谁还有更妙的方法?”等等,这些充满激情的语言,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地主动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难倒老师和同学的问题。

只有“思”,才能激发探究的欲望。

二、实施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确保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需要一定的探究空间和时间作保证,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属于学生的探究空间。

1.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合理安排时间
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按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可以自主探究的活动。

2.开放数学课堂,拓展教学时空
(1)课前开放,了解信息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不只是把教科书看作唯一的教学资源,还要求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的条件开发各种有用的教学资源。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学新知之前,我让学生课前先了解学习内容,搜集相关信息,让学生带着收获进课堂,带着经验进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主动状态。

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2)课上开放,交流信息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

有时,可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师生双方共同成为信息的输出者和接受者。

有时,可进行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这时信息的输出和接受是多向的。

有时,教师以学生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全体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实现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

同时,在组内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让学会的同学帮助不会的同学,通过同学
间的交流,实现信息的多元化。

三、在课堂中采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在教学中,可以让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操作、尝试、观察、想象、交流、讨论、质疑等探索活动,让它们相互贯通地体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们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1.加强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开放学生的双手。

”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

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

(1)加强感知性操作,训练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如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计算器的使用和从不同的方向看等,说百句不如动一动,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如在一个几何体一节课中,一个正方体可以截出不同形状的截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对初一学生来说,一个正方体能截出五边形、六边形是无法想象的。

上课时,我用萝卜切出了五边形,让学生观察,当时部分同学表示理解,过了一段时间学生有忘了。

我只好借用了科学实验室,买来了萝卜,让每位学生亲自动手切一切,后来的测验表明效果很好。

(2)加强探究性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探究性操作,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再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

教师不是把现有的结论灌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创新性学习,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形成科学认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然,指导学主进行探究性操作,教师首先应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展开探索的兴趣;其次,还应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发现过程;更要注意避免使课堂操作活动成为少数尖子学生的表演场所,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主探究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点拨引导作用。

只要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自主探索一定要带有目的性地去开展,不可漫无目的地进行。

在自主学习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导学生看书自学,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是最后,可让学生提出疑问,再合作交流。

一系列的自学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让自学成为他们的一种好习惯。

在引导学生自主中,倡导学生自己亲手做,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发现、自己操作、自己体验,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
发展。

3.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学习,并参与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或互相帮助去共同解决问题,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它是现代学习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把问的权利留给了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了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了学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发挥得到了最佳的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得到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