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学案----第五单元学案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学案第五单元一.词语积累wu yi shan po you jie zou tui se sao zhou shou xue shuo ba武夷山颇有节奏褪色扫帚瘦削说罢mai long kui bei ke duo kui nu zhen zhang peng zhi ya麦垄魁北克夺魁女贞帐篷枝丫二.诵读与积累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一心一意:思想、意念专一。
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形容非常感激。
百感交集: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
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匪夷所思:夷,平常。
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常理所能想象的。
时光荏苒:时间渐渐过去了。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鉴往知来:审查过去,就可以推断未来。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迷途知返:迷路后知道回来。
比喻犯了错能改正。
恍如隔世:好像隔了一世,多用来形容对时间的变迁、事物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三.课文简析《天游峰的扫路人》1.中心:本文描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2.分段第一部分1-2 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峰时的喜悦心情。
第二部分3 写“我”下山沿着小溪散步时,遇到了一位天游峰的扫路老人。
第三部分4-12 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3.分析课文的第二、第七自然段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侧面的烘托,体现了天游峰的“高”“险”,反衬出老人的自强不息、充满自信、豁达开朗。
《最大的麦穗》1.中心这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5单元备课
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单元整体概述第五单元围绕“人生感悟”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文体,不同角度讲述了三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天游峰的扫路人》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所揭示的人生哲理蕴含在老人的话语中。
《最大的麦穗》叙述了古希腊学者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山谷中的谜底》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本单元的表达特色:借助人物对话、具体事例和生活中的现象说明道理。
为充分落实单元目标,我们又增选了阅读材料《桃花心木》进行拓展延伸,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识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理解课文中关键词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题目整体感知课文容,利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朗读想象、品读关键句段感悟文章揭示的人生哲理。
3.初步学习文章借助写人、具体事例和生活中的现象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能透过语言文字,用自己的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但对于文章的表达特色,把握得还不够准确,运用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样的学情,引领学生运用“补充课题”的方法整体感知文本,采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朗读想象、品读关键句段”的方法细读文本为主要教学策略,初步学习文章借助人物对话、具体事例和生活中的现象说明道理的方法。
以“目标导向教学”为设计理念,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亚落日》优秀导学案
《三亚落日》导学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中国地图、小黑板。
2、布置预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学案(第一课时)导案自学提示:一、结对互相听写词语: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比涨溢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二、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小对子互相正音。
三、小对子交流以下生词的词义及理解方法。
赤朱丹彤收敛涨溢硕大无比摇曳四、小对子交流以下问题: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这样分段的理由是什么?3、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检测评价:A:1、读拼音,写词语。
Shou lian jian chu sao zhe1、导入: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板书:三亚落日)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2、对子互查预习情况。
3、组内交流:解决疑难----展示成果----安排汇报顺序。
4、班内大展示5、点拨(1):理解“收敛”一词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的“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火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一句来理解。
点拨(2):指导分段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落日的几个自然段,再以此为基点分段。
6、独立完成检测7、对子互判并纠错Yi zhan yao ye2、本文通过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的景象。
B:说说你对三亚落日的初步印象。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案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案
第五单元内容总课时教学内容简析教学内容:教时安排15天游峰的扫路人(3)16最大的麦穗(3)17山谷中的谜底(3)习作5(2)练习5(3)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人物语言所蕴含的道理。
5、学习名人、伟人的品格。
6、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人物语言所蕴含的道理。
习作训练:题目:成长的烦恼训练重点:内容要真实。
说出心理话,一定要说真话。
习作要求:将你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心事写下来,别人交流。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人物语言所蕴含的道理。
习作训练:题目:成长的烦恼训练重点:内容要真实。
说出心理话,一定要说真话。
习作要求:将你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心事写下来,别人交流。
课时分配序号内容课时表格,单元教学,年级语文,计划。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的优点 ①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用系统方法处理学习内容,既见树木,也见森 林。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规律,扩大他们的知识 面。 教学效率。③有利于缩短教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案例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只 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增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 识。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 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 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青山不老》中“这位普 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 地” 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 受。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案例
第一、二课时 初读积累 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1.识记本单元生字词,掌握作者和作品
2.阅读本单元三篇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三)明确目标
(四)自我学习
1、学生大声朗读三篇课文,边读边勾画相关句子
2、学生积累相关本单元字词
3、学生积累本单元生词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案例
单元设计的方法 ①一篇带多篇。教师抓住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和疑点、教 材特点等进行精讲,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其他课文老师略讲。 ②举一反三,以讲带练。教师认真教读一篇,其他各篇给学生自学。 ③用系统论的方法处理教学,把联系紧密或有 相同之处的教材放在同一单元里去分析,把一个单元的教材放在全册 教材中去考查。 ④对照阅读,分类比较,归纳总结。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五导学案
习作五导学案主备人:郭保红研讨人:仵秀连、夏志刚、施松明、刘玉兰、陈桂真审核人:夏志刚一、学习目标:1、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2、培养说真话,抒真情的良好文风,明白只有样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
3、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4、拓展自己思维空间,培养自己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二、学习重点:要自己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三、学习难点:在课堂中让学生作真诚的交流与沟通,打开心扉,实话实说,促进课堂多元对话。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活动导入:二、畅谈讨论,尝试写作。
(一)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创始者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分掉一半忧愁。
”2、今天,让我与在座各位同学一起,真心地分担彼此的烦恼吧!至少可以分掉一半的烦恼,或许还会烟消云散呢!3、出示写作要求:认真读一读要求,边读边仔细想一想,要求告诉了我们什么?归纳:烦恼来自学习、家庭、同学、身体……。
4、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先回忆、整理一下生活中、学习上、家庭中、同学间曾经发生过哪些让自己烦恼的事情,挑一件感受最深的想一想是因为什么而感到烦恼的?(学生回忆思考。
)5、师引导命题(二)放胆习作,真情体验1、为了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赶快动笔把困扰你的最深刻的烦恼写下来吧!2、构思酝酿,自由习作。
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自己修改2、同学互评与教师点评(例文对比赏析)四、交流评比,修改完善。
五、作业:誊写习作。
反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人教部编版
豪洋双语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主备人:班级: 姓名: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2.能大胆想象木来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教学策略:1.默读教学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认清每个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可采用的方法有:从文体的角度、设计阅读层次;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搜寻关信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
3.语言运用学完课文,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有可能是什么样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学习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导学案》当堂检测作业。
2.准备资料:多解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链接:机器人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
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
机器人三定律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小说中所订立的“机器人三定律”。
阿西莫夫为机器人提出的三条“定律”(law),程序上规定所有机器人必须遵守: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受到伤害;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三、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1、听课文朗读认真听范读,圈出本课新词语,再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作者简介阿西莫夫全名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温故互查
沉甸甸颗粒饱满挑挑拣拣
导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不是良机
二、设问导读:
1、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2、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3、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
第二课时
一、温顾互查:
导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山谷中有什么谜底?揭开了吗?
二、设问导读
1、这个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
2、哪几句话具体写了雪松的这个本领?
3.引导体会写“启示”的一段话,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4、谁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这句话的道理?
三、重点探究
试说名言,学习第四节:
齐读最后一节,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们也来说两句名言:“弯曲不是……而是……”
五、布置作业:
想像说话:30年后,作者又来到了天游峰……
第三课时
(辩论会)
主题:老人扫路到底累不累。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险高
扫路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山谷中的谜底
课时
两课时
总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词“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4)指名学生说,并说出创意的来源。
(5)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苏教版六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运用了比喻、夸张、列数据、侧面衬托的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
预设:看来作者在文章中描写天游峰的高和险并不是闲来之笔,目的是什么?我们平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这样,把事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来描写。
过渡:我们来看下面一段话是怎样描写夜空的?
2.出示: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2)什么是“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3)想象一下九百多级台阶大约有多高?(大约有五十层楼那么高。)
C.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还从什么地方看出天游峰的“高”和“险”?这是什么描写?(通过游人的表现,从侧面烘托出了登天游峰时的不易,从而衬托出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
3.作者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却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爬一下天游峰认识这位老人吧。
【设计意图】回顾天游峰险、高特点的语句,再次体会比喻、夸张的表达效果,并与扫路人联系起来,为下文的学习做好准备。
导
(20~25’)
二、指导学习,感悟扫路人的性格特点。
1.快速默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扫路人?在文中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悟。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 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学习重点: 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9、被联合国誉为"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10、中国首选度假过冬及疗养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11、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国际旅游城市
12、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13、第一批全国生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范区
14、 中 国 旅 游 业 收 入 相 当 于 全 市 总 产 值 最 高 的 城 市 ( 2005 年 68.78%)
三、自学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尘埃:
磅礴:
2.朗读课文
荡涤: 灌溉:
1.组内互读 互相纠正字音与语调
2.小组展示课文朗读
四、默读课文 解决下列问题: 1.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
2.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2 掌握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 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 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 活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二、学习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 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 烟台的人勤劳、能干 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辩论》导学案(含答案)
这是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辩论,本单元人文主题为: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语文要素为:1.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2.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
口语交际:辩论导学提纲一、了解什么是辩论辩论,也叫做论辩,对于辩论,通常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辩论是指一种有明确目的,有准备的与不同观点的争论;而广义的辩论则是指双方或多方因观点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上的言语冲突,它既包括有明确目的,有准备的不同观点的辩论,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由某种分歧而引起的随意性的争执。
我们所使用的是广义的辩论概念,即辩论是一种双方或多方观点对立而产生言语冲突的交际形式。
二、什么情况需要辩论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
比如: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认真练字?班干部轮流好/竞选好?互联网增进/疏远人们的感情?不可以说谎/可以讲善意的谎言?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展开辩论。
三、辩前需要做哪些准备:1.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
既要收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收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2.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可以引用名人名言。
3.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
如果材料很多,可以把要点记在卡片上。
四、辩论时既要证明自己,又要反驳别人:1.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
3.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
五、辩论的技巧1.听出别人讲话中的矛盾和漏洞。
2.抓住漏洞进行反驳,注意用语的文明。
六、口语交际1.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那位傲慢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
”机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说:”而我却恰恰相反。
”说完闪身让路,让批评家过去。
2.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不太注意仪表。
有一次,他戴一顶破帽子外出,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嘲笑他:“喂,你脑袋上的那个东西是什么玩艺?是帽子吗?”马雅可夫斯基应声反问:“你愚蠢得连顶破帽子都不认识了?”3. 从前,有位财主,穷人见他都必须低头。
苏教版语文六下第五单元
总序 28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名山风景秀丽。你能说说你曾游 览过的名山秀景吗?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 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1)谁来把第一次对话给我们读读。 (2)你觉得扫路的工作累吗?为什么呢(引到课文第 7 自然段和第二 自然段) A.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半途而返”理解(数字上 游客表现:理 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齐读 B.当引到(1、2)自然段时,出示第二段内容,我为能登上这第一险峰 而得意,而这位老人呢? 出示(可是这位老人……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这时我内心是什么样 的感觉(敬意由然而升)能把你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吗?这后面一个省略 号,此时作者又会怎么想? 谈到这儿扫路人的工作累不累?(太累了)可这位老人为什么说不累?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会读这段话吗?(通过朗读,要把老人不 累的这种感觉流淌出来。) 一个老人每天清扫一千八百多级的台阶,怎么不累,但是在老人看来却 是那样的轻松,自在悠闲。那是因为他是把艰苦的工作当成是一种享受。怎 不让人钦佩。 (三)诵读积累,学以致用。 1.下面我们继续来和这位老人聊聊,谁来读读这段话(文中第 2 处对话) A.请大家自己读读老人的话,你对老人又有怎样的认识?从哪儿感受 到的?(如:可……实在……) B.(最后一句反问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帮我们读读吗?谁再来读 读,齐读什么意思? C.为什么不舍得走呢? 引读:因为:“喝的是雪花泉的水……而且还有花鸟做伴” 仅仅舍不得这些吗?还舍不得什么? 但是作为老人的儿女,以及旅游区的领导是否同意老人继续工作呢?如 果你是老人,会怎么对他们说。小组演一演。 老人的语气仍旧是那样悠然,那样平和,没有豪言壮语,一如山中的雪 花泉自如地流淌,那澄澈甘甜献给人类,谁能真正理解老人,把他的话读好? (深情朗读) 2.我被深深感动了,紧紧…… (引读最后一自然段)有什么问题要问?(真的能活到 100 岁?) 体会老人的自信。 3.茶很香,心很热,老人如大山般的自信豁达与开朗,使我们的心意 真正相通了,让我们再次读好我与老人的对话 4.我在夜深林静的之时尽兴而归,老人爽朗,自信,豁达的笑声一直 陪伴着我, 出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处。笑声怎么 陪伴我回到驻地呢? 这笑声到了驻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你理解的把句子改一下吗?改一 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吗?(注意还可以将句号改为省略号) 小结:这也许是“我”在游武夷山时一个意外而珍贵的收获,我从内心 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我想这笑声也将永远藏在所有人的心中。
最新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导学案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1.我会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联系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学习重、难点: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堂学习流程知识链接读一读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概括天游峰的特点。
自主学习1.在文中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边读边做上相关的批注,写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2.反复品读描写老人的句子,想想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合作探究感受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在这又高又险的天游峰上,一位70多岁的老人每天还要爬上爬下,扫那一千八百多级台阶。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老人,交流自学成果,与作者、老人进行对话。
小组合作学习3—12自然段,联系具体语言材料,说一说这是位怎样的老人。
展示提升温馨提示:各学习小组成员要做到全员、全程参与,积极互动,及时补充。
达标检测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又(),游客们登山时常常(),(),甚至(),()。
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岁的老人。
他每天早晨(),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
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
学习反思1.在本节课中,我觉得自己表现()。
A、相当棒B、还行C、一般D、较差2.我相信,我经过努力一定行。
我要向我们班的()、()学习,做到()。
《最大的麦穗》导学案课题:《最大的麦穗》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三、精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评议指导。
2、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从老师的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默读这一段,找出能说明道理的重点句子,并想想其中的意思。
3、指名说句子。
出示:
追求应该战士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要抓住机遇
17. 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要求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2)说说各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魁北克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奇异景观,西坡长满多种树,东坡只有雪松。第二段:两位旅行者揭开谜底并且从中得到启示)
(3)各自默读课文思考,并在课文中画出:a写山谷中的“谜”的句子。b两位旅行者得到的启示。讨论。
1、指名读第一段,要求用简笔画表示“南北走向的山谷”及“东坡,西坡”。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导学案——声调和声调的用处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导学案——声调和声调的用处前言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我们与人交流的基础。
在语文学习中,声调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声调和声调的用处。
声调的概念声调是指语音中的音调变化。
汉语拼音中有四个声调:第一声(平声)、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入声)。
声调是音节的固有特征,是汉语与其他语言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四个声调的发音方式第一声:平声第一声是平声,发音时声音轻松自然,语调平稳,不升不降,声音保持同样的音调。
例如:“mā、bā、dā、gā、hā、jā、zā”。
第二声:上声第二声是上声,发音时声音从低音往上跳,声音像是快速向上倾斜的一个弧形。
例如:“má、dá、gá、há、zǎ”。
第三声:去声第三声是去声,发音时声音从高音往下跳,声音像是快速向下倾斜的一个弧形。
例如:“mǎ、bǎ、dǎ、gǎ、hǎ、zǎ”。
第四声:入声第四声是入声,发音时声音先上扬,再迅速下落,声音像是向上短暂的抬升之后强烈的击落。
例如:“mò、bò、dò、gò、hò、zò”。
声调的用处在汉语中,声调对于区分意义非常重要。
在不同的场合下,声调的不同使用可以表达不同的沟通意图。
下面来具体介绍声调的用处。
辨别词义有些汉语词语的发音相同,但声调不同却有不同的词义。
例如:“mā(妈)、má(麻)、mǎ(马)、mà(骂)”,四个音均为“ma”,但是声调不同,分别对应不同的词义。
表示感情语气声调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语气,如歌唱、怀念、道貌岸然、表扬、惊慌失措等,这都需要不同的声调。
例如:“你好!”如果用平声,则通常是表示平常的问候语气;而如果用第二声或第三声,则通常是表示惊讶或诧异的语气。
区别同音字同音字很容易混淆,但是声调可以区别这些单词。
例如:“gèi(给)”和“jǐ(几)”,发音虽然相同,但第一个字是第四声,而第二个是第二声,所以可以轻松分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能了解文中所想象的未来上学方式与现在的不同。
2.能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
3.能初步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学习准备】
准备好语文书、签字笔。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了解科幻,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分析人物,体会写法→推荐好书,延伸阅读。
【作业设计】
1.和班上同学分享你读过的科幻小说。
2.大胆想象:未来的学校还可能是什么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下语文五单元导学案课题15、天游峰的扫路人第1课时使用人学习目标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我能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初步感受天游峰的高而险。
3、梳理文章脉络,概括课文大意。
重点难点1、梳理文章脉络,概括课文大意。
2、感受天游峰的高而险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1、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波澜壮阔的长江,有风景秀丽的庐山,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
(板书:天游峰)还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个人。
(板书:扫路人)2、齐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围题质疑)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先读一下学习目标,想一想本节课要学习些什么内容。
三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会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要求:1、请各组将探究的结果做好记录,汇报声音要洪嘹。
2、展示合作成果)四、合作探究1、我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2、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求:1、请各组将探究的结果做好记录,汇报声音要洪嘹。
2、展示合作成果。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懂得了六、当堂检测1、我能给生字描红。
2、辨字组词。
咦()颇()褪()夷()破()腿(展示:小组内推荐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15天游峰的扫路人(第1课时)峰:高险教学反思:课题15天游峰的扫路人第2课时使用人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理解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悟老人的形象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先读一下学习目标,想一想本节课要学习些什么内容。
三自主学习1、天游峰是什么样的峰?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描写段落,读一读。
2、合作填空: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又,游客们登山时常常,,甚至,,而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却是一位岁的老人。
四、合作探究默读3---12节,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老人外貌、动作、语言的词句。
用心体会这些词句,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要求:1、请各组将探究的结果做好记录,汇报声音要洪嘹。
2、展示合作成果。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懂得了:()六、当堂检测㈠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高龄,他每天早晨,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
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
㈡阅读。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1、文中破折号所起的作用是()。
A、表示语意的转折。
B、表示强调,说明前文。
C、表示语意递进。
D、表示语气的延长。
2、从、、等词语,可以看出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
3、望着险峻的天游峰,游客会有三种表现,请用四个成语写出他们的不同表现。
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
其中、写出了游人爬山很吃力的样子;、写出了游人畏难的情绪。
4、登上了顶峰,你一定会想到代诗人写的《》,诗句。
(展示:小组内推荐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15、天游峰的扫路人(第2课时)天游峰险峰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废扫路人不累扫上去扫下来开朗自信时间紧张教学反思:课题16最大的麦穗第1课时使用人学习目标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我能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最大的麦穗》(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先读一下学习目标,想一想本节课要学习些什么内容。
三自主学习1、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会画出文中生词,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我会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要求:1、请各组将探究的结果做好记录,汇报声音要洪嘹。
2、展示合作成果)四、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小组边读边议。
(一):(二):(三):2、学习第一自然段。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一是:二是:3、“只许进不许退”的意思是———————————————(要求:1、请各组将探究的结果做好记录,汇报声音要洪嘹。
2、展示合作成果。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懂得了六、当堂检测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dìnɡ duó cānɡ lǎo yáo huànɡ zhuī qiú mài lǒnɡ cháo xiào ( ) ( ) ( ) ( ) ( ) ( )2、在括号里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麦子(mài mèi) 嘲笑(cáo cháo) 垄断(lǒng lóng) 似乎(sì shì)侍奉(sì shì) 即使(jí jì) 判断(pàn pàng) 沉甸甸(diān diàn)3、比一比,组词。
垄()潮()颗()穗()摘()笼()嘲()棵()惠()商()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的麦穗()的判断()的理想()的机会()的脑袋()的收获5、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挑挑拣拣:、、6、在括号里填上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⑴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⑵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的定夺。
()7、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⑴弟子们去摘麦穗时()甩了这穗,()扔了那穗。
⑵()碰到了最大的麦穗,学生们()未必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⑶弟子们()随手扔掉摘到的麦穗,()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
板书设计16最大的麦穗(第1课时)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教学反思:课题16最大的麦穗第2课时使用人学习目标1、我会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会通过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我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重点难点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先读一下学习目标,想一想本节课要学习些什么内容。
三自主学习反复默读课文,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
四、合作探究活动一:1、思考:摘麦穗前苏格拉底对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用“——”画出来,想一想,这暗示着什么?2、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陆续走进麦地,他们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用“——”标出弟子们摘麦穗时动作的句子,用“﹏”标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时心理活动的句子,用“()”标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神态的句子。
边读边写你的感悟。
(提示:从动作描写中的“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我体会到了弟子们摘麦穗时“”,从“用心地挑挑拣拣”,我体会到了弟子们摘麦穗“”,从心理活动中描写的“总认为、总以为”我体会到了弟子们“”,从神态描写中的“两手空空”我体会到了弟子们“”。
)活动二:感悟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麦穗”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它指机遇。
“最大的一穗”指(),“眼前的一穗”指()。
2、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怎样的道理?用横线画出来。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例举生活实例)答:(要求:1、请各组将探究的结果做好记录,汇报声音要洪嘹。
2、展示合作成果。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懂得了:()六、当堂检测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苏格拉底是(国家)的一位大学者。
课文《最大的麦穗》讲得是他让弟子们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的道理。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练习。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你们未必能碰见它;()碰见了,()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⑴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⑵在文中横线上填上一组反义词。
⑶选文中苏格拉底说的话仅仅是教导弟子们摘麦穗吗?如果不是,请找出最能体现他用心的一个句子,用“”画出来。
⑷文中“最大的一穗”是指;“颗粒饱满的麦穗”是指;“眼前的一穗”是指;“最大的追求”是指。
⑸写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⑹写一句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
(展示:小组内推荐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16最大的麦穗(第2课时)最大的麦穗追求眼前的一穗眼前机遇抓住机遇把握当前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初读课文,我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重点难点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山谷中的谜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对课题质疑。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先读一下学习目标,想一想本节课要学习些什么内容。
三自主学习1、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遍。
2、我会画出文中生词,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我会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要求:1、请各组将探究的结果做好记录,汇报声音要洪嘹。
2、展示合作成果)四、合作探究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成哪几部分?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
第三段(4——6):写了两个旅行者的对话,揭示人生哲理。
2、学习第一段指名读,思考:题目中的山谷是哪个山谷?这个山谷有什么特点?这个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要求:1、请各组将探究的结果做好记录,汇报声音要洪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