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十三 粪便检验

合集下载

带你了解粪便检查以及注意事项

带你了解粪便检查以及注意事项

带你了解粪便检查以及注意事项粪便常规检查是临床三大常规检验之一,通过此项检查可较直观地了解胃肠道一些病理现象,间接地判断消化道、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

一、粪便常规检查的项目粪便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粪便的一般性状的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和显微镜检查。

(一)粪便的一般性状的检查包括粪便的量、性状、颜色、气味。

(二)粪便隐血试验是看粪便中有没有出血。

(三)显微镜检查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包括细胞和食物残渣、结晶、细菌、寄生虫和虫卵等。

在检查的过程中,粪便的显微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病原体感染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方法,它可以明确诊断相应的寄生虫感染,另外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也具有重要价值。

二、怎么采集合格的粪便做检查粪便标本的采集及送检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前,不能大吃大喝,一定要按照日常的生活习惯和正常的饮食,不能临时改变饮食习惯。

在进行采集粪便的时候,使用竹签或是木片采取粪便,取大概蚕豆大小的粪便就可以。

便盆或马桶中的粪便常混有尿液、消毒剂及污水等,可破坏粪便的有形成分,被检粪便标本不能和其他液体混在一起,必须严格加以区分;灌肠或用开塞露等油类泻剂的粪便因过稀混有油滴等,影响检验结果,不适宜做检验标本。

一般常规检查的粪便标本,应使用一次性无吸水性、无渗漏、有盖,无污染物干净容器,容器大小适宜,且应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分别使用不同的采集方法。

常规检查的标本:应采取新鲜标本中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必须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取3-5g送检。

寄生虫检查的标本:需要根据医生要求的指示留取全分新鲜粪便或者部分粪便。

取样时尽量在粪便各部分都留一点,这样可以提高检查的准确率。

查阿米巴滋养体时,需从粪便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立即送检,运送时需要保温处理,保持滋养体活力利于检出;查血吸虫孵化毛蚴:标本至少30g,必要时全份标本送检;查蛲虫卵:用浸泡生理盐水的棉签或透明薄膜拭子于晚12时或早晨排便前,自肛门皱襞处拭取粪便送检;因原虫和某些蠕虫有周期性排卵现象,如未查到寄生虫和虫卵时,应连续送检3天,以免漏诊。

2018-粪便检查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

2018-粪便检查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粪便检查实验报告篇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验实验报告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年级专业: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从脓汁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和检测病原体。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

二实验器材:试管架,酒精灯,污物盘,普通冰箱,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奥林巴斯 CX21型生物显微镜,乙醇乙醚,吸水纸,石蜡油,拭镜纸,染色架,革兰染色瓶,1500W电炉,石棉网,手套,酒精棉球,镊子,碘酒棉球,接种针、接种环、油性笔、打火机、试管架、冷藏室、蒸馏水、玻片缸、消毒液、1‰新洁而灭、天平、砝码、细菌干粉培养基、锥形瓶、量筒、试管筐、糖发酵管、灭菌平皿、试管(棉塞)、刻度吸管、洗耳球、称量纸、硫酸纸、牛皮纸、橡皮筋、尺子三方法与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 ○1. 调配→溶化→ 矫正pH →分装→灭菌→检定→保存。

2.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灭菌→检定→保存。

②细菌的分离培养: 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将取脓汁和粪便标本中混杂的多种细菌,分别在普通平板和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菌,在37℃培养18~24h ,从而分离出单个菌落。

③细菌的纯培养:脓汁标本在普通平板上有黄色、白色两种菌落;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紫黑色、淡粉红色两种菌落。

挑选这四种不同菌落分别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④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涂片制备→ 干燥→ 固定→ 革兰染色⑤细菌的生化试验等 : 糖发酵试验, 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血浆凝固酶试验, 半固体接种法, 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反应⑥结果观察、分析、总结四结果与讨论结果讨论:1. 在制备好培养基后,我们首先采用的是平板划线分离法,从脓汁标本中分离出黄色和白色两种菌落→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株细菌均为G+球菌,排列不规则,呈葡萄串状,是典型的葡萄球菌→再结合菌落或菌苔颜色,可初步断定,这两株葡萄球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再通过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致病菌。

粪便化学检查

粪便化学检查

粪便化学检查粪便化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通过分析粪便中的化学成份和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匡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如消化道出血、感染、肠道肿瘤等。

一、检查目的:粪便化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匡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二、检查方法:1. 采集样本:患者需要在特定的容器中采集新鲜、干净的粪便样本。

为了保证准确性,患者应避免使用任何药物或者补充剂,特殊是含有铁、维生素C等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干扰检查结果。

2. 样本送检:采集好的粪便样本需要尽快送到医疗机构的实验室进行检查。

在送检前,应确保样本的密封性和标识清晰,以避免交叉感染或者混淆样本。

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技术人员将对粪便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包括pH值、隐血、脂肪含量、糖含量、酶活性等。

这些检测指标可以提供有关消化系统功能和疾病状态的信息。

三、检查指标及其意义:1. pH值:正常粪便的pH值通常在5.5-7.0之间。

异常的pH值可能表明胃肠道的酸碱平衡失调,如胃酸分泌异常、肠道感染等。

2. 隐血:隐血检测是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的方法。

阳性结果可能表明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结肠肿瘤等。

阴性结果并不彻底排除出血病变,因为出血量较少时可能无法检测到。

3. 脂肪含量:粪便中脂肪的含量可以反映脂肪的吸收和代谢情况。

异常的脂肪含量可能表明胰脏功能异常、肠道吸收不良等问题。

4. 糖含量:糖在粪便中的检测可以匡助评估胃肠道对糖的吸收情况。

异常的糖含量可能与糖尿病、肠道感染等相关。

5. 酶活性:粪便中的酶活性可以反映胃肠道消化功能的状态。

常见的酶活性检测包括胰脂酶、胆汁酶等。

异常的酶活性可能与胰腺炎、胆道疾病等相关。

四、注意事项:1. 采集样本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污染。

2. 采集样本前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停用可能干扰检查结果的药物。

3. 送检前样本应密封和标识清晰,以避免交叉感染或者混淆样本。

为什么要做粪便检验

为什么要做粪便检验

为什么要做粪便检验血常规、尿常规和粪便常规作为医院检验科公认三大常规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判断病症和安排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因此无论是常规体检、就医治疗,包含粪便常规在内的粪便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粪便性状的临床意义1.粪便检验多分为三类,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反映粪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有无寄生虫感染;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可以反映被检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粪便细菌培养检查,可以反映被检者有无特殊的肠道感染,例如细菌性痢疾,霍乱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2.粪便性状、颜色、气味2.1粪便性状、颜色对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成人粪便正常为黄色、棕黄色、棕色。

婴儿正常为黄色、金黄色。

便软,无粘液。

如发现黏液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粪便。

稀汁样便常见于各种感染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最多的是急性肠炎。

如粪便呈黑色柏油样,说明上消化道可能存在出血。

如粪便呈白色米泔样便,常见于霍乱、副霍乱患者。

粪便中有明显新鲜血迹,常见于直肠、结肠息肉和肿瘤、肛裂及痔疮等肛肠问题。

小儿常见的有绿色便和蛋花样变:幼儿患肠炎时肠蠕动会加快,导致粪便中的胆绿素快速通过肠道后,无法完全转变为粪胆素,引起粪便呈绿色稀糊状,多见于小儿腹泻、腹痛等症状;蛋花样便多由于奶汁中富含的脂肪乳酪蛋白消化不全所致,常发生于婴儿消化不良。

2.2气味正常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是由细菌作用而产生的,包含吲哚、粪臭素、硫醇、硫化氢等物质。

日常饮食重油重味的通常粪便臭味重,饮食清淡偏素臭味比较轻。

如粪便恶臭难闻并呈碱性反应,是由于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未消化的蛋白质引起的,常见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

如粪便呈腐败恶臭味,常见结肠或直肠癌溃烂。

粪便呈鱼腥臭味时多为阿米巴性肠炎。

粪便呈酸臭味时,说明日常饮食重油重糖,大量摄入脂肪及糖类会造成消化不良,导致脂肪酸分解及糖分在肠道中过度发酵。

2.3粪便量正常成人应保持规律排便时间,每日排便一次,每次100-300克即为正常。

粪便常规检验项目 解读

粪便常规检验项目 解读

粪便常规检验项目解读(原创版)目录1.粪便常规检验简介2.粪便常规检验项目3.粪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4.粪便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正文一、粪便常规检验简介粪便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化验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以及采用显微镜下检查粪便中有无炎性产物、血细胞、寄生虫卵等,可协助了解胃肠、肝脏、胰腺、胆道系统的功能状态和有无其他器质性疾病。

二、粪便常规检验项目粪便常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粪便颜色:正常粪便颜色为黄褐色或棕黄色,若出现异常颜色,可能与食物、药物或疾病有关。

2.粪便性状:正常粪便呈圆柱形或条状,较软且易排出。

异常的粪便性状包括稀水样便、硬便、粘液便等,可能与肠道疾病有关。

3.白细胞: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白细胞数量较少。

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肠道感染或炎症。

4.红细胞:正常粪便中红细胞数量很少。

红细胞增多可能与肠道出血、痔疮、肛裂等疾病有关。

5.寄生虫卵:检查粪便中是否有寄生虫卵,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

6.炎性产物:粪便中炎性产物的检测可协助判断肠道炎症程度。

三、粪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粪便常规检验对于诊断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肠道感染、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等。

此外,粪便常规检验还可协助了解其他系统疾病,如肝脏、胰腺、胆道等疾病。

四、粪便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1.检验前需保持空腹,以免食物影响检验结果。

2.采集粪便样本时,应尽量采集新鲜、完整的粪便,避免采集尿液、水分等杂质。

3.检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药物等,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总之,粪便常规检验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化验项目,对于了解胃肠道及肝胆胰腺等系统的功能状态和诊断相关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粪便常规检验项目 解读

粪便常规检验项目 解读

粪便常规检验项目解读粪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各种成分和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肠道功能、消化吸收能力和消化系统的病理变化。

这项检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项目:1. 外观和性状:外观和性状是评估粪便健康的重要指标。

正常粪便应具有棕色或深棕色,软质但不稀薄,形状规则,不含未消化的食物颗粒。

任何与正常粪便外观和性状不符的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2. 酸碱度(pH值):粪便样本的pH值反映了肠道内的酸碱平衡情况。

正常情况下,粪便的pH值应在5.5至7.5之间。

异常的pH值可能暗示着某些肠道功能或消化系统疾病的存在。

3. 隐血检测:隐血检测用于检测粪便中是否有不肉眼可见的隐血存在。

这可能是肠道出血的迹象,需要进一步评估。

隐血检测通常采用化学方法或免疫学方法进行。

4. 病原体检测:粪便样本还可以通过病原体检测来检查是否存在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感染。

这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肠道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常规化学检测:常规化学检测用于评估粪便中的各种成分,如脂肪、蛋白质和糖类。

异常的化学指标可能暗示肠道吸收功能异常或其他疾病存在。

通过粪便常规检验,医生可以了解肠道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消化系统问题或疾病。

然而,仅仅通过粪便常规检验结果不能做出最终诊断,医生还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请注意,以上仅为常见的粪便常规检验项目解读,具体的项目和解读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医生的指导进行。

如果您有相关问题或需要更详细的解读,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

粪便检查_精品文档

粪便检查_精品文档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版本一)粪便检查是兽医临床上了解消化系统病例变化的一种辅助方法。

除了本书在粪便检查中所论述的粪便的感观检查(第五章第五节)之外,还需进行粪便的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

一、粪便的化学检查(一)粪便酸碱度测定一般是用PH试纸测定粪便的PH。

粪便酸碱度与饲料成分及肠内容物的发酵或腐败过程有关。

草食动物的正常粪便,呈弱碱性反应,但马的粪球内部常为弱酸性。

当肠管内糖类发酵过程旺盛时,粪便的酸度增加,当蛋白质腐败分解过程旺盛时,粪便的碱度增加,见于胃肠炎等。

(二)粪便潜血检查粪便中混有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出来的少量血液叫做潜血。

整个消化系统不论那一部分出血,都可使粪便含有潜血。

所以粪便潜血检查对消化系统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粪便潜血检查的原理与胃液潜血检查相同。

青草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因此,草食动物的粪便应加热,以破坏酶的活性,防止干扰检查结果。

肉食动物应禁食肉类植物3天。

所用的玻片、试管应经洗液侵泡,以防器材上所粘附的血液而产生阳性使判断失误。

阳性结果,见于出血性胃肠炎、牛创伤性网胃炎、真胃溃疡、马肠系膜动脉栓塞、犬钩虫病以及其他能引起胃肠道出血的疾病。

二、粪便的显微镜检查由粪便的不同部分采取少许粪块,置于载玻片上,加少量生理盐水,用牙签混合并涂成薄层,以透过书报字迹为宜,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如果粪便稀薄如水样,应置于试管内让其自行沉淀或是低速离心片刻,然后用吸管吸取沉渣,涂片镜检。

粪球表面或是内部肉眼可见的异物,如血凝块、浓汁、脓块、肠粘膜及伪膜等,仔细地挑选出来,置于载玻片上,加适量生理盐水,涂成薄层,加盖玻片镜检。

在检查中,应特别注意观察下列成分。

(一)寄生虫及微生物的检查见家畜寄生虫学及微生物学的有关章节。

(二)饲料残渣饲喂混合性饲料时,可见少量的植物细胞、沉淀颗粒及脂肪滴等。

植物细胞及植物组织,见有厚而光泽的细胞膜及叶绿素。

粪便中的脂肪滴多成圆形,颜色淡黄,可被苏丹III染成红色。

粪便化学检查

粪便化学检查

粪便化学检查粪便化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它通过分析粪便中的化学成分,可以提供关于消化、吸收和排泄的信息,从而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

粪便化学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外观和颜色:粪便的外观和颜色可以反映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正常情况下,粪便应呈棕色,形状柔软,不干燥或过于湿润。

2. pH值:粪便的pH值可以反映肠道的酸碱平衡。

正常情况下,粪便的pH值应在5.5-7.0之间。

3. 隐血检测:隐血检测可以用于筛查肠道出血或炎症。

常用的方法包括潜血试纸法和免疫化学法。

4. 脂肪含量:粪便中的脂肪含量可以反映胰脏和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的脂肪含量应低于6%。

5. 糖含量:粪便中的糖含量可以反映肠道对糖类的吸收能力。

常见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果糖和乳糖。

6. 蛋白质含量:粪便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反映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的蛋白质含量应低于0.2%。

7. 粪便中的微生物:粪便中的微生物可以反映肠道的菌群组成和功能。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和PCR法。

除了上述常规的化学检查项目,根据具体的临床需要,还可以进行其他特殊的检查,如粪便中的胆红素、胆盐、胆固醇、胆汁酸等的测定。

粪便化学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对于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粪便化学检查结果只是辅助诊断的一部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在进行粪便化学检查之前,患者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避免食用某些特定的食物、停止使用某些药物等。

具体的准备事项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

总之,粪便化学检查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分析粪便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消化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的信息,从而帮助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

患者在进行粪便化学检查时,应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准备,并配合医生的进一步诊疗工作。

13 粪便检查

13 粪便检查

16蛔虫绦虫钩虫(需将粪便冲洗过筛)(一)生理盐水直接制片方法盖片的问题观察顺序观察内容(低倍镜,高倍镜)大吞噬细胞(单核参考范围】:无吞噬细胞293031图三种脂类的形态1.中性脂肪;2.游离脂肪酸;3.结合脂肪酸中性脂肪(脂肪小滴)32(2)淀粉颗粒(碘液染色呈黑蓝色)【参考范围】正常粪便中较少见【临床意义】消化不良及腹泻:可大量出现,常伴较多的脂肪小滴和肌肉纤维(3)肌肉纤维(伊红染成红色)参考范围】正常情况:少量肌肉纤维(<10个/34(4)植物纤维及细胞正常粪便中可少量出磷酸盐结晶草酸钙结晶碳酸钙结晶crystal ):折光性的菱形结晶,染粪便中最易检亦常可见到。

Trichrome (三色染色法)38双凹圆盘形,弱没有(二)虫卵及原虫直接涂片法生理盐水直接涂片碘液染色法(阿米巴铁苏木素粪膜染色法厚涂片透明法-加藤浓聚法沉淀法浮聚法离心沉淀自然沉淀甲醛-乙饱和盐水硫酸锌离心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蔗糖离心44寄生虫虫卵-1A 感染性蛔虫卵B 受精型蛔虫卵C 未受精型蛔虫卵寄生虫虫卵-2A 鞭虫卵B 肺吸虫卵C 肝吸虫卵D 钩虫卵寄生虫虫卵-3A 姜片虫卵B 血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溶组内阿米巴包囊(液染色)包囊呈黄色或浅棕,糖原泡为棕红色囊壁、核仁和拟色体不着色内阿米巴未成熟包囊(苏Gv: Glycogen vacuole 糖Cb: Chromatoid body拟织内阿米巴成熟包囊(三色染N:Nucleolus核仁在人体小肠(于世界各地(感染率:1%-20%);和旅游者发病率较高,又称“性寄生虫(免疫缺陷、胃酸缺乏)614.5-5.5μm64×1000,碘液染色×1000,三色染色吸粪沉渣Parasep心管DIASYS FE -2:1 Parasep的混合再2 加入新鲜约1g)封闭混10ml的离心管,上,旋转化3 拧紧粪便盖子,以度离心合室和过滤环4 除去脂肪物沉渣上下的粪大镜检一、粪便标本采集与采集管85、粪便隐血试验的质量保证。

临床医学检验:粪便检验三

临床医学检验:粪便检验三

临床医学检验:粪便检验三1、填空题化学法检测粪便隐血的原理是Hb中的具有______________ 活性,能分解,催化色原物质氧化呈色,其呈色的深浅与Hb含量成正比。

正确答案:含铁血红素;过氧化(江南博哥)物酶;过氧化物2、单选果酱色便见于()A.出血性小肠炎B.黏液性肠炎C.阿米巴痢疾D.过敏性肠炎E.结肠炎正确答案:C3、单选隐血试验阳性见于下列疾病,但除外()A.溃疡性结肠炎B.钩虫病C.结肠息肉D.胃出血E.黏液性肠炎正确答案:E4、单选粪便中的脓细胞来自OA.上皮细胞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吞噬细胞E.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C5、多选溶组织阿米巴的特点有()A.是引起阿米巴病的病原体B.滋养体内外质分明,常伸出单一伪足C.糖原泡可被铁苏木精溶解形成空泡,可被碘染呈棕色D.包囊常有4〜16个核,拟染色体呈棒状,糖原泡呈空泡E.具有感染性的4核成熟包囊,糖原泡及拟染色体更明显正确答案:A,B,C6、名词解释隐血试验(OCCUItb100dtest,OBT)正确答案:答当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时,因消化液的作用导致红细胞溶解破坏,肉眼或显微镜检查不能发现,采用化学法或免疫法等方法方能证实出血的试验,称为隐血试验。

它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有重要价值。

7、单选粪便中最多见的结石为()A.类石B.肠石C.胆石D.胰石E.肠砂正确答案:C8、单选粪便出现菱形血晶见于()A.阿米巴痢疾B.伪膜性肠炎C.细菌性痢疾D.胃肠道出血E.黏液性肠炎正确答案:D9、问答题隐血试验有何临床意义?正确答案: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

⑴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①消化性溃疡、药物所致胃粘膜损伤、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等,隐血试验常呈间断性阳性;②消化道恶性肿瘤时,呈持续阳性。

(2)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O10、单选?粪便镜检见图所示,最可能是()A.牛带绦虫孕节B.猪带绦虫孕节C.肌纤维D.植物细胞E.淀粉颗粒正确答案:A11、填空题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的原理是与抗人Hb或抗人红细胞基质的结合后,再与人Hb或人红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呈色。

粪便检测各项目临床意义

粪便检测各项目临床意义

粪便检测各项目临床意义1.便常规: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 以及查虫卵等。

便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检查项目。

1.1临床意义:便秘者粪便呈球状硬块;粥状或水样稀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及副霍乱患者;血色黑暗或呈柏油状为远血,多属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出血;大便下血,色鲜红为近血,为病在大肠或痔疮出血;大便溏泄,纳少腹胀者为脾阳虚;1.2适宜人群:大便异常,排便异常症状者1.3检查时要求:1.3.1因肠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多所致。

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肠炎时。

大量黄绿色稀汁样便(3000ml或更多)并含有膜状物时应考虑到伪膜性肠炎。

艾滋病患者伴发肠道隐孢子虫感染时也可排大量稀水样粪便。

1.3.2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了解消化状况,借以粗略判断胰腺外分泌功能。

1.3.3正常粪便中的少量粘液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查见,一旦有肉眼可见的粘液说明其量增多。

1.4 检查前准备:1.4.1本检查不需要限制饮食种类。

1.4.2检测前禁止服用止泻药或润肠排便药,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幽门螺旋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由于定居在胃上皮细胞表面的幽门螺杆菌,随着胃粘膜上皮的快速更新脱落,幽门螺杆菌也随之脱落,并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试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双抗体夹心法,能够特异性诊断人体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该方法操简便、省时、不需昂贵仪器,适用于婴幼儿、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幽门螺杆菌根治疗效评价,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等。

2.1适宜人群:怀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2.2检查前准备:同便常规检查。

2.3检查前准备:同便常规检查。

3.粪便腹泻病毒检测:3.1轮状病毒检测: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

兽医实验室检查—粪便检验

兽医实验室检查—粪便检验

二、粪便化学检验
(一)粪便酸碱度测定 一般是用pH试纸测定粪便的pH。粪便酸碱度
与饲料成分及肠内容物的发酵或腐败过程有关。 当肠管内糖类发酵过程旺盛时,粪便的酸度增加, 当蛋白质腐败分解过程旺盛时,粪便的碱度增加, 见于胃肠炎等。
(二)粪便潜血检验
1.取少量粪便涂于干净载玻片上(约二分硬币大)
2.将玻片在酒精灯上缓慢通过数次,以破坏粪中的酶类
(二)粪便的颜色和气味
在排除由于饲料成分等因素影响外,应注意 犊牛和仔猪下痢时,粪便呈灰白色或黄白色;便 秘时粪便色深;机械性黄疽的病畜粪便可呈淡粘 土色;肠道出血时,粪便呈红色(后部肠管出血) 乃至黑色(胃及前部肠管出血)。
肠卡他、胃肠炎时,由于内容物的发酵和腐 败,粪便呈酸臭味。
(三)粪便的异常混有物
— + ++ +++ ++++
(三)诊断意义 检验呈现阳性,表明尿中或粪中有肉眼看不出的少量血 液,见于泌尿器管或消化道有出血性病变。
项目九 粪便检查
一、粪便的感观检查
(一)粪便的数量、形状和硬度 不同种属动物,其粪便的正常形状各异。在观
察粪便的数量和形状、硬度时,应注意排除动物 采食饲料的数量、种类、质量和含水量等因素的 影响。一般在腹泻时(尤其是初期)粪便量多而稀 薄,且不呈固有的形状;便秘时,由于水分为肠 壁吸收,粪便少而干硬。病程经过较长的便秘, 粪便可呈算盘珠子状。
粪便中混有物和性状的变化,对于区别胃肠炎的种类 和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卡他性胃肠炎时二,、粪粪便便稀化软学,检并验有黏液;急性、重度 的肠炎,粪便呈粥样或水样;粪便中混有血液或呈黑色, 则为出血性炎症(如犬的细小病毒性肠炎时)。如血液只附 于粪球外部表面,并呈鲜红色时,是后部肠管出血的特征, 而均匀混于粪便中,并呈黑色时,说明出血部位在胃及前 段肠道。粪便中混有脓液是化脓性炎症的标志;如粪便中 混有脱落的肠黏膜,则为伪膜性与坏死性炎症的特征

粪便检验

粪便检验

粪便检验一、粪便常规检验(一)外观检验粪便颜色检验1.标本采集:干净竹签挑取一小块粪便即可。

2.正常参考值:正常粪便多近似棕黄色。

3.临床意义:灰白色:见于阻塞性黄疸、胆汁减少或缺乏、钡餐后、服硅酸铝等。

绿色:见于含胆绿素时及食用含叶绿素的蔬菜后。

红色:见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下消化道出血。

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或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等。

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米泔样:见于霍乱。

4.注意事项:粪便标本要新鲜,盛器要洁净干燥,勿混入尿液及其他杂物,取标本时应挑取黏液或脓血部分。

粪便性状检验1.标本采集:干净竹签挑取一小块粪便即可。

2.正常参考值:正常为有形软便。

3.临床意义:稀汁样便:可见于急性胃肠炎,大量时见于伪膜型肠炎及隐孢子虫感染。

米泔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

黏液稀便:见于痢疾、肠炎和急性血吸虫等使肠壁受刺激或发炎时。

黏液脓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

酱色粘液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扁平带状便:可能因直肠或肛门狭窄可所致。

球形软便:便秘时多见。

4.注意事项:粪便标本要新鲜,盛器要洁净干燥,勿混入尿液及其他杂物,取标本时应挑取黏液或脓血部分。

(二)显微镜检验粪便细胞检验1.标本采集:干净竹签挑取一小块粪便即可。

2.正常参考值:正常粪便在显微镜下偶尔见到白细胞(多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3.临床意义: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没有红细胞。

下段肠道黏膜炎症、糜烂或出血时(如痢疾、结肠炎等)可见到。

患阿米巴痢疾时粪便则以红细胞为主,常呈散在。

白细胞:正常粪便中偶尔见到白细胞。

肠道炎症时白细胞数量增多,结肠炎、菌痢时,白细胞大量出现,重者甚至布满视野,可见退化的白细胞。

(1)吞噬细胞:在患直肠炎、细菌性痢疾时可见到。

(2)上皮细胞:正常粪便中见不到。

结肠炎、伪膜性肠炎可见到数量较多的上皮细胞。

4.注意事项:粪便标本要新鲜,盛器要洁净干燥,勿混入尿液及其他杂物,取标本时应挑取黏液或脓血部分,留取标本时勿用物品(特别是卫生纸)包裹,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粪便常规检验操作

粪便常规检验操作

粪便常规检验操作1.采样准备2.采集样本患者在排便后使用一次性手套,使用取样勺将新鲜的粪便样本取出约2-3克,放入塑料收集盒中。

注意避免外界污染,尽量只取粪便的一小部分,避免混入尿液、纸巾等。

3.样本标识4.送样到实验室将采集好的粪便样本放入密封袋中,并将样本袋和相关资料一起送到医院实验室。

注意在送样之前,避免样本的外观发生变化,如干燥或液化。

5.实验室操作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接收到样本后,首先进行外观检查。

他们会观察样本的颜色、形状、气味等,以了解样本的特征。

然后,将样本放在实验台上,准备进行进一步的常规检验。

6.常规检验项目常规检验项目通常包括外观检查、pH值测定、潜血试验、隐血试验等。

这些项目有助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并检测相关疾病。

外观检查可以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来评估患者的排便情况。

健康人的粪便一般为棕色,形状软硬适中,没有明显的异味。

pH值测定是用来检测粪便的酸碱度,通过将粪便样本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来判断。

正常粪便的pH值一般在5-8之间。

潜血试验是用来检测粪便中是否有隐血存在,是早期发现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大肠癌等)的重要指标。

常用试剂有潜血试纸、酮胆红素试纸等。

隐血试验是一种比较敏感的检测手段,通过使用特定试剂将潜血与试剂反应,观察是否产生颜色变化。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消化系统出血的存在。

7.结果判读检测完成后,实验室技术人员根据不同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判读。

根据试验结果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数据,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8.结果记录与报告实验室人员将检测结果记录在病历中,并根据需要生成相应的报告。

报告应准确、清晰地呈现患者的检测结果,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诊断建议。

总结而言,粪便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粪便样本进行外观观察和不同项目的检测,可以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检测相关疾病。

操作流程包括采集样本、送样到实验室、实验室操作、常规检验项目、结果判读以及结果记录与报告等步骤。

粪便检测实验报告

粪便检测实验报告

粪便检测实验报告1. 研究背景粪便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实验方法,通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成分和特定指标,可以对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粪便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如微生物组成、消化酶活性、排泄物中的细胞和颗粒物等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评估肠道菌群的平衡、排泄物的形态和颜色等信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粪便样本的检测,了解肠道健康和功能情况,通过对粪便样本中的微生物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分析,评估肠道菌群的平衡和消化功能的健康状况。

3. 实验方法3.1 样本采集从实验对象自然排便中采集粪便样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和外界污染。

同时,应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样本,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3.2 样本处理将收集到的粪便样本放入无菌容器中,并进行适当的混匀,以保证样本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3.3 微生物组成分析使用微生物培养技术,将粪便样本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并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通过培养出的菌落形态、计数和分类,分析肠道内微生物的组成情况。

可以使用革兰氏染色法、免疫荧光法等方法进行菌群检测。

3.4 消化酶活性分析通过酶学试剂盒等方法,测定粪便样本中的消化酶活性,如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通过消化酶活性的检测,可以评估消化功能的健康状况。

3.5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肠道健康和功能的评估。

比如,菌群丰度的比较、消化酶活性的定量分析等。

4. 实验结果经过粪便样本的检测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的实验结果:•肠道微生物组成方面,检测结果显示主要由厌氧菌和乳酸菌组成,相关的菌群丰度分布如下:–厌氧菌:占总菌群的50±5%–乳酸菌:占总菌群的30±5%–其他细菌:占总菌群的20±5%•消化酶活性方面,检测结果显示主要消化酶的活性如下:–淀粉酶活性:50±5 U/g–脂肪酶活性:30±5 U/g–蛋白酶活性:20±5 U/g5. 结论通过对粪便样本的粪便检测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实验对象的肠道菌群组成以厌氧菌和乳酸菌为主,菌群分布相对较平衡。

兽医基础 模块5畜禽疾病诊疗技术 项目5实验室诊断技术

兽医基础 模块5畜禽疾病诊疗技术 项目5实验室诊断技术

项目五实验室诊断技术任务一血液检验任务二尿液检验任务三粪便检验知识点一:血液涂片制备和细胞染色1.血液涂片制备:选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作推片,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夹持一张洁净载玻片的两端,取被检血液一滴,置于载玻片右端,右手持推片,置于血滴前方,并轻轻向后移动推片,使之与血液接触,待血液扩散开后,再以30°—45°角度向前均速推进,即形成一血膜。

推片时,血滴越大,角度越大,推片速度越快,则血膜越厚;反之则血膜越薄。

2.血涂片染色:(1)瑞氏染色法:先用玻璃铅笔在血膜两端各画一竖线,以防染液外溢,将血片平置于水平染色架上;于血片上滴加瑞氏染液,以将血膜盖满为宜;待染色1—2min后,再加等量pH6.8磷酸盐缓冲液,并轻轻摇动或用洗耳球轻轻吹动,以使染色液与缓冲液混合均匀,继续染色3—5min;最后用蒸馏水或清水冲洗涂片,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待检。

所得血片呈樱桃红色者为佳。

(2)吉姆萨氏染色法:先将涂片用甲醇固定3—5min,然后置于新配吉姆萨染色液(于0.5—1.0 mL原液中加入pH6.8磷酸盐缓冲液10.0mL即得)中染色30—60min;取出血片,用蒸馏水冲洗,吸干,待检。

染色良好的涂片应呈玫瑰紫色。

知识点二:红细胞沉降速率的测定血液加入抗凝剂后,吸入特制的测定管中,在一定时间内红细胞向下沉降的毫米数,称为红细胞沉降速率,简称血沉。

1.操作步骤:魏氏法:向试管中加入3.8%柠檬酸钠溶液1mL,再加入静脉血液4mL,轻轻混匀,备用。

用血沉管吸取上述抗凝被检血液至刻度“0”处,并用干棉球拭去管外壁血液,垂直固定于血沉架上,在室温条件下静置,分别经15min、30min、45min及60min各观察一次红细胞下降(上层出现血浆)的毫米数,分别记录,即为血沉值。

2.正常参考值:略。

3.临床意义:血沉加快见于各种贫血,血沉减慢见于脱水、高热病、心力衰竭,血沉减慢见于某些引起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的肝疾患及心力衰竭等。

粪便检验课件 PPT

粪便检验课件 PPT

反应原理
催化
Fe2+
2[H]Βιβλιοθήκη H2O2色原氧化 变色
2H2O
2、干化学试带法
原理同化学法,方便,但缺乏特异性与准确
性。
影响因素: 外源性动物性食品-假阳性 某些生食蔬菜-假阳性 某些药物-假阳性 血液在胃肠道停留过久-假阴性 维生素C-假阴性
3、免疫学方法
方法: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层析 原理:抗人Hb抗体
脂肪小滴
脂肪泻 镜检脂肪小滴大于6/HP,为脂肪排泄 增多,若大量出现称为脂肪泻,见于胰 腺功能减退、胆汁分泌失调与腹泻患 者。
肌纤维—肠蠕动亢进、腹泻或蛋白 质消化不良。
结缔组织—胃蛋白酶缺乏 植物纤维及植物细胞—肠蠕动亢进、 腹泻患者
植物纤维
肌纤维
粪便化学及免疫学检查
一、隐血试验 概念:隐血就是指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
时(每日出血量少于5ml),而且红细胞因被 消化分解,肉眼不见粪便改变颜色,并且粪 便涂片显微检查未能检出红细胞。而需用 其她间接方法才能证实得出血。
1、化学法隐血试验(OBT) ➢试验原理:血红蛋白中含铁血红素具有过 氧化物酶得活性,能分解过氧化物,催化色原 物质而呈色,呈色得深浅反映了血红蛋白得 含量,即出血量得多少。 ➢常用方法:主要有邻联甲苯胺法,联苯胺法。
6、稀糊状或稀汁样便 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得腹泻,尤 其就是急性胃肠炎。 小儿肠炎时,胆绿素来不及转变为粪胆 素而呈绿色稀糊样便。若遇大量黄绿色 稀汁样便并含有膜状物时应考虑到假膜 性肠炎。
7、米泔样便 多见于霍乱、副霍乱 呈乳白色淘米水样
8、白陶土样便 由于胆道阻塞,进入肠道得胆汁减少, 粪胆素生成减少,使粪便呈灰白色。 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

揭开粪便检验的神秘面纱

揭开粪便检验的神秘面纱

揭开粪便检验的神秘面纱发布时间:2021-10-08T09:20:57.13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4期作者:胡高镜[导读] 提到便检,很多人的感受都是尴尬和羞愧,但其实粪便检验是检验科的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也是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会涉及到的检验项目。

胡高镜泸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 646100提到便检,很多人的感受都是尴尬和羞愧,但其实粪便检验是检验科的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也是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会涉及到的检验项目。

近期,有同事发现了一名“逃避”便检的患者,在沟通无果后两人发生了争执,然后差点闹到了医务处。

其实很多人都对便检存在认识层面的“歧视”,认为它恶心、脏,而且没有必要。

工作中,也经常会出现偷用其他人粪便样本的现象。

鉴于这类现状,笔者参照实际工作经验从粪便检查的基本概念着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朋友对便检建立起系统全面的认识。

一、什么是粪便检验?粪便检验是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的检验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检验观察患者粪便的状态来了解其消化系统的功能状况和病理情况。

在明确患者消化系统功能状况与病理情况之后,可以间接判断出患者的消化道、肝胆和胰腺状态。

所以大可不必对粪便检验抱以过度的焦虑或抵触情绪,积极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各个环节的检查与治疗工作才能够早日康复。

日常工作中,具体使用的粪便检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目视。

具体需要通过目视观察的方式根据患者的粪便颜色、粪便性状来了解患者的病理状态,进而为医生对于患者病情的诊以及治疗方案的优化制定提供强有力的参考。

原因在于如果患者患上某些疾病,那么它们的粪便颜色或性状都会发生改变。

例如,如果患者出现了胆道梗阻的症状,那么其粪便便会呈现出白陶土色。

如果患者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那么他们排出的粪便就会带有黑色光泽。

第二,显微镜检查。

除了目视检查之外,医护人员还可以借助于显微镜来对粪便样本中的寄生虫、脂肪小滴情况进行量化检验。

诊断学-粪便检查

诊断学-粪便检查

3. 显微镜检查(细胞)
大吞噬细胞:菌痢及溃疡性结肠炎。 肠粘膜上皮细胞:肠道炎症。 肿瘤细胞:乙状结肠癌、直肠癌。
3. 显微镜检查(寄生虫)
寄生虫:镜检找虫卵、原虫滋养体 及包囊
3. 显微镜检查(结晶)
夏科-莱登结晶 无色透明菱形,两端尖长,大小不等,折 光性强黄棕色斜方形,主要见于阿米巴痢疾、 钩虫病及过敏性肠炎
1)直接涂片检查 ①G染色 G-(杆菌):G+ (球菌)= 10 :1 比值显著养、鉴定、药敏试验 ①副溶血弧菌 (水样便和血便) 夏秋季沿海地区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的主要 病原菌。 ②志贺菌属 主要的肠道病原菌之一,引起细菌性痢疾 ③沙门菌 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感染,最常见引起轻型 或爆发型腹泻
有色化合物 (蓝褐色)
结果分析: (1)消化道恶性肿瘤, OBT持续阳性 (2)消化性溃疡, OBT呈间断阳性。 (3)钩虫病、溃结、肠结核以及克隆病可呈 阳性。 (4)应考虑肉类与含动物血的食物,铁剂及 含VitC的药物的影响。
5.细菌学检查
粪便中细菌较多,占到干重的1/3,为正常菌群。 粪便中细菌较多,占到干重的1/3,为正常菌群。 1/3
5.细菌学检查
根据疾病的类型、病情和病程的不同 分别采集不同的标本。分离培养原则上于 发病第一周采血,第二周取粪便,全程均 可作骨髓培养。
小结
一般性状:颜色与性状 镜检:细胞、寄生虫、结晶、食物残渣 化学检查:隐血试验 细菌学的检查
WBC
无或偶见,与血液中 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 的无差别 位有关,常成堆出现 脓细胞 无 少见 胞体大,常含有吞噬 物 增多,结构模糊
大吞噬细胞 (巨噬细胞) 上皮细胞
3. 显微镜检查(细胞)
红细胞: ①下消化道出血 ②痢疾 ③结肠炎、直肠/结肠癌 白细胞: ①菌痢 ②其他病原体感染的炎症及溃疡性结肠炎 ③寄生虫感染与过敏性肠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十三粪便检验第一节标本采集本节考点:(1)概述(2)标本容器(3)标本采集(一)概述正常粪便中水分约占3/4,固体成分约占1/4,后者包括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无机盐及大量的细菌等。

粪便检验的主要目的为:了解消化道以及肝脏、胆道、胰腺等器官有无炎症、出血、溃疡、肿瘤及寄生虫感染等;根据粪便的性状与组成,判断肝、胆、胰腺等器官的功能;分析有无肠道致病菌或肠道菌群失调,以防治肠道传染病;粪便隐血试验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过筛试验。

(二)标本容器盛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水和渗漏。

细菌学检查,粪便标本应采集于灭菌、有盖的容器内。

(三)标本采集1.采集标本的量:一般采集指头大小(约3~5g)的新鲜粪便,盛于清洁、干燥、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

细菌学检验时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无菌容器内。

2.送检时间:标本采集后一般应于1h内检验完毕,否则可因pH改变及消化酶的作用等,使有形成分分解破坏及病原菌死亡而导致结果不准确。

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检验,冬季还需对标本进行保温处理。

3.采集标本的性质:应尽可能挑取含有粘液、脓血等异常成分的粪便。

外观无明显异常时,应于粪便内外多点取样。

4.隐血试验标本: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素食3d后留取标本,禁服VitC及铁剂等药品。

5.特殊情况的标本:无粪便排出而又必须检验时,可采用肛门指诊或采便管采集标本。

6.寄生虫检验标本:检查蛲虫时需要用透明薄膜拭子或棉拭子于清晨排便前拭取肛门四周,并立即镜检。

7.24h标本检查胆石、胰石、寄生虫体及虫卵计数时,应收集24h内粪便送检。

第二节理学检查本节考点:(1)量(2)外观(3)寄生虫与结石(一)量粪便量的多少与进食量、食物的种类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有直接关系。

进食粗糙粮食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粪便量相对较多。

反之,则相对较少。

(二)外观1.性状正常成人粪便为成形的、黄褐色软便,婴儿粪便多为黄色、金黄色糊状便。

(1)粘液便:正常粪便中含有少量粘液,但因与粪便均匀混合而不易被发现。

粘液增多提示肠道受刺激或有炎症,常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

小肠炎症时,增多的粘液均匀混合于粪便之中;而来自大肠病变的粘液则一般附着于粪便表面。

(2)鲜血便:提示下消化道有出血,常见于肛裂、痔疮、直肠息肉及结肠癌等。

(3)脓便及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或直肠癌等。

其中细菌性痢疾以脓及粘液为主,脓中带血;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稀果酱样。

(4)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呈黑色或褐色、质软且富有光泽,故称柏油样便。

上消化道出血量超过50ml时,可见到柏油样便。

服用铁剂、活性炭之后也可排出黑色便,但无光泽,隐血试验为阴性。

(5)胨状便:呈粘胨状、膜状或纽带状物,多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部绞痛之后。

某些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也可排出类似的粪便,痉挛性便秘时粪便表面亦可有少量的粘胨。

(6)稀糊状或稀汁样便:见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腹泻,尤其是急性胃肠炎,为肠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多所致。

(7)白陶土样便:胆道梗阻时,进入肠道的胆汁减少或缺如,粪胆素生成减少甚至缺如,使粪便呈灰白色。

主要见于梗阻性黄疽等。

钡餐造影后也可使粪便呈现灰白色,但有明显的节段性。

(8)米泔样便:呈乳白色淘米水样,多见于霍乱、副霍乱。

(9)球形硬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所致。

常见于习惯性便秘患者,亦可见于老年人排便无力时。

(10)乳凝块状便:婴儿粪便中可见白色、黄色或绿色的乳凝块,提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完全,常见于婴儿消化不良等。

2.颜色正常人的粪便因含粪胆素而呈黄色或褐色。

婴儿的粪便因含胆绿素故呈黄绿色。

粪便的颜色易受食物及药物因素的影响。

在病理情况下,粪便也可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表1—11—1)。

表1-11-1 粪便颜色改变及可能的原因(三)寄生虫与结石粪便中的较大虫体(如蛔虫、蛲虫、绦虫节片等)肉眼即可以发现。

而将粪便过筛冲洗后可发现钩虫、鞭虫等细小虫体。

粪便中排出的结石,最重要的是胆结石。

另外,还有胰石、肠石等。

较大者肉眼可见,较小者需用铜筛淘洗粪便后才能发现。

第三节化学检验本节考点:(1)隐血试验(2)脂肪(3)胆色素(一)隐血试验胃肠道少量出血时,粪便外观的颜色可无明显变化,因红细胞被溶解破坏,故显微镜也观察不到红细胞,这种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证明的出血称为隐血。

隐血可以通过隐血试验来证实,用化学法或免疫法等方法来证实隐血的试验,称为隐血试验。

1.检测原理(1)化学法:利用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其可催化分解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新生态氧因氧化能力较强,可氧化色原物而使之呈色。

目前,临床应用中有以四甲基联苯胺和愈创木酯为显色基质的隐血试带,使用非常方便,患者可自行留取标本进行检测,其可用于大规模胃肠道肿瘤的普查。

其化学法隐血试验的比较见表1-11-2。

表1-11-2 几种化学法隐血试验的比较(2)免疫法:为了避免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临床上逐渐推广了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免疫斑点法、胶乳凝聚法及反向间接血凝法等。

免疫学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一般血红蛋白为0.2mg/L或0.03mg/g粪便可得到阳性结果。

2.方法学评价(1)化学法:操作简单易行,但缺乏特异性和准确性。

虽然检测的基本原理相同,但实际应用中受试剂类型、粪便中血红蛋白的多少、过氧化氢的浓度、观察时间、血液在肠道中滞留时间、标本量的多少以及食物、药物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使结果差异较大。

①动物性食品可使隐血试验出现假阳性;大量生食蔬菜也可使结果出现假阳性。

②如服用大量Vit C可出现假阴性。

血液在肠道中停留过久,血红蛋白被细菌降解也会导致假阴性等。

因此,采用此类方法检验隐血前,要求患者素食3d,并且不要服用VitC等还原性的药物。

(2)免疫学:具有快速、方便、特异、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众多优点,但在临床使用中也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

①假阳性:因灵敏度过高而引起,一些胃肠道生理性失血(<2ml/24h),或服用刺激胃肠道的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出血(2~5ml/24h)可为阳性。

②假阴性:消化道出血后,血红蛋白在胃肠道中被消化酶及细菌作用后分解而使免疫原性减弱、消失或改变,而出现假阴性。

故免疫学法主要用于下消化道出血检验,而40%—50%上消化道出血不能检出;大量出血时。

血红蛋白(抗原)浓度过高造成的与单克隆抗体不匹配(即后带现象),亦可出现假阴性。

3.参考值:阴性。

4.临床意义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溃疡,药物(如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吲哚美辛等)对胃黏膜的损伤、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结肠息肉以及消化道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等),粪便隐血试验常为阳性。

消化道溃疡经治疗后粪便颜色已趋正常,但隐血试验阳性仍可持续5~7d,隐血试验转为阴性可作为判断出血完全停止的可靠指标。

隐血试验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普查的一个筛选指标,其连续检测对早期发现结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有重要的价值。

(二)脂肪粪便脂肪检查常采用称量法、滴定法,在普通膳食情况下,脂肪约占粪便干重的10%~20%。

正常成人24h粪便中的脂肪总量约为2~5g,如果超过6g,则称为脂肪泻。

常见于梗阻性黄疸、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纤维囊性病以及小肠病变等。

(三)胆色素1.粪便胆红素:正常人粪胆红素阴性。

婴幼儿因正常肠道菌群尚未建立,粪便胆红素常为阳性,粪便可呈金黄色。

成年人可因大量应用抗生素、严重腹泻、肠蠕动加速等使胆红素也为阳性。

2.粪胆原:正常人lO0g粪便中粪胆原含量为75~350mg。

粪便中粪胆原含量在梗阻性黄疸时明显减少,并与梗阻程度密切相关;而各种溶血性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疟疾等可表现为强阳性。

3.粪胆素:正常人胆汁中的胆红素在肠道经细菌作用后转变成尿(粪)胆原。

尿胆原除部分被肠道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外,大部分在结肠被氧化为粪胆素,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胆道梗阻时,粪便中无粪胆素而呈白陶土色,氯化高汞试验为阴性反应。

第四节显微镜检查本节要点:(1)操作方法(2)细胞(3)食物残渣(4)结晶(5)病原微生物(6)粪便分析工作站(一)操作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粪便生理盐水涂片检验。

滴加1~2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上,以竹签挑取含有粘液或血液等可疑部分的少量粪便,若外观无异常则需粪便内外多点取材,混悬于生理盐水中制成涂片,厚度以通过悬液能看清纸上的字迹为宜。

加上盖玻片,镜检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观察有无寄生虫卵、原虫及其包囊等,再用高倍镜仔细寻找和观察病理性成分的形态结构。

进行显微镜检验时,原则上要观察10个以上的高倍视野,并按表1-11-3方式报告结果。

表1-11-3粪便中镜检细胞报告方式(二)细胞1.白细胞:正常粪便中偶可见到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肠道炎症时其数量增多,一般肠炎少于15个/HPF,大量白细胞、成堆脓细胞或小吞噬细胞见于细菌性痢疾,嗜酸性粒细胞见于过敏性肠炎、寄生虫病和阿米巴痢疾。

并且与炎症轻重程度及部位相关。

在肠道寄生虫感染(尤其是钩虫病及阿米巴痢疾时)和过敏性肠炎时,粪便中可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

2.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上消化道出血时红细胞在胃及肠道中被消化液破坏,必须通过隐血试验来证实。

而下消化道的病变,如炎症、痔疮、直肠息肉、肿瘤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时可见到多少不等的红细胞。

出现见于细菌性痢疾(RBC<WBC,多分散分布、形态正常)、阿米巴痢疾(RBC>WBC、多成堆分布、有残碎现象)、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

3.大吞噬细胞:在细菌性痢疾时,常可见到较多的吞噬细胞。

因此,吞噬细胞可作为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依据;吞噬细胞也可见于急性出血性肠炎或偶见于溃疡性结肠炎。

4.上皮细胞:在生理条件下,少量脱落的肠道上皮细胞大多被破坏,故正常粪便中很难发现。

在结肠炎症,如坏死性肠炎、霍乱、副霍乱、伪膜性肠炎等时上皮细胞数量增多。

其中以伪膜性肠炎的肠黏膜柱状上皮细胞增多最明显。

(三)食物残渣1.脂肪:粪便中有中性脂肪(脂肪小滴)、游离脂肪酸和结合脂肪酸3种形式。

正常情况下,食入的脂肪经胰脂肪酶消化分解后大多被吸收,故粪便中很少见到。

镜检脂肪小滴>6个/HPF,为脂肪排泄增多,多见于腹泻、梗阻性黄疸及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等。

粪便量多、泡沫状、灰白色、有光泽、恶臭是慢性胰腺炎的粪便特征,镜检时可见较多的脂肪小滴。

2.淀粉颗粒:正常粪便中较少见。

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可大量出现。

3.肌肉纤维:正常人大量食肉后,粪便中可看到少量黄色、柱状、两端圆形、有不清楚横纹的肌肉纤维,但在一张标准盖玻片(18mm×18mm)范围内不应多于10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