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

合集下载

6.2【同步练习】《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教)

6.2【同步练习】《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教)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同步练习1.我国为了保护滩涂,从英、美等国引进了大米草。

30多年来,为我国沿海地区抵御风浪、保滩护堤、促淤造陆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近几年来,大米草在一些地区疯狂扩散,其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的改变和破坏B.掠夺式开发和利用C.环境污染D.生态入侵2.下列关于蓝藻提前现身巢湖的说法,错误的是()A.此次蓝藻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B.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C.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蓝藻大量繁殖D.在湖水中投放虾、蟹等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科学家测定了某地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化石燃料的增加、植被的破坏是大气中CO2含量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B.大气中CO2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是:夏季下降,冬季上升C.大气中CO2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与植物光合作用的CO2利用量的季节性差异有关D.在草原上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有效措施4.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

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增强。

臭氧层耗损引起的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①海洋浮游生物增多②人类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加③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④农作物减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J”型增长曲线的函数:N t=N0λt中的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经·小雅·小宛》)中“螟蛉”与“蜾蠃”的种间关系主要是捕食C.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三方面,即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6.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A.开垦草原,改牧场为农田B.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D.提倡狩猎,扩大放牧数量7.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高一化学氮的循环的知识点

高一化学氮的循环的知识点

高一化学氮的循环的知识点氮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在自然界中以气体的形式存在,占据了大气中的78%。

然而,氮气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是无法直接利用的。

为了满足生物体的需求,氮必须先被转化成可供利用的形式,进入生物体的食物链中。

这一过程被称为氮的循环。

氮的循环包括氮气固氮、氮的硝化和氮的脱氮。

在这三个过程中,氮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从而保持了地球上氮元素的平衡。

首先,我们来看氮气固氮这一过程。

氮气固氮是指将氮气转化成氨氮(NH3)或者铵盐(NH4+)的过程。

固氮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大气固氮和土壤固氮。

大气固氮是指氮气转化成氨氮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由氮气还原酶催化的。

这种酶存在于一些细菌和蓝藻中,它们能够利用氮气将其转化为氨氮。

这一过程中,固氮细菌通过吸附氮气分子并将其还原为两个氨气分子,然后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

此外,一些雷暴也可能通过闪电将氮气转化为硝酸盐,这也是大气中固氮的一种方式。

而土壤固氮是指氮气转化成铵盐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由土壤中一种叫做固氮细菌的微生物来完成。

这些细菌通常生活在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并与某些植物共生。

植物会分泌一些物质吸引这些细菌,然后细菌在植物的根附近将氮气固定为铵盐。

接下来,我们来看氮的硝化过程。

硝化是指将氨氮或铵盐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两个主要的微生物群落: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氮或铵盐氧化成亚硝酸盐,然后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

这两个步骤分别由不同的细菌完成。

亚硝酸盐在水体中相对不稳定,容易被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这种氮化细菌能够适应较低的温度和较酸性的环境。

与硝化细菌相对的是反硝化细菌。

这些细菌具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将其还原为氮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这一过程是氮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维持地球大气中氮气的含量。

最后,我们来看氮的脱氮过程。

脱氮是指将有机物中的氮转化为氨氮或氮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土壤中,涉及到一些细菌和真菌。

在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会利用有机物中的氮,将其转化为无机形式的氮。

湖北省监利县高三生物综合训练3 新人教版

湖北省监利县高三生物综合训练3 新人教版

湖北省监利县高三生物综合训练3 新人教版(2011 福建)1.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A(2010 全国卷II)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2010 天津)3.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2010 江苏)4.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

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2009 重庆)5. 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太小表示使用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进人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 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 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2008 上海)6.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7.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11 重庆)8. 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

2009年高考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理综)

2009年高考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理综)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3页,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然后再用2B铅笔将与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3.答题卡上第Ⅰ卷必须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

第Ⅱ卷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Na 23 Al 27 Si 28 P 31 S 32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2.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3.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4. 小麦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随外界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右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B.CO2浓度在100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C.CO2浓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D.C4植物比C3植物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5.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三维设计高中生物必修③ 第四单元 第四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徐州 生物杜老师)

三维设计高中生物必修③  第四单元  第四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徐州 生物杜老师)
(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 作是一个种群。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
长情况的一面。
(2)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 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 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受其他生物及非生物因素 的干扰很小。
D.图示结果说明菁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
[解析]
因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属于同一物种,故
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的是个体差异,而不
是物种多样性。同一物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个体之间可以
杂交。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 中株高的差异说明遗传的差异。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 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相同,说明 遗传差异影响株高,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不同,说明环境差
异影响株高。
[答案] C
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
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
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 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 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 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
(3)因不同季节生物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如12月~5月
植物对硝酸盐吸收量较少),故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 出现季节性变化。
(4)2号山谷溪水中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说明硝酸盐来源
增多(即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而硝酸 盐的去路(即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丧失。 (5)由题意知: 导致C—G变为U—G,只有发生碱基替换的
(3)图解
2. (2010· 镇江模拟)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水稻培育品种的产量及

【恒心逆袭】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答案】【名师李炳璋提供】

【恒心逆袭】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答案】【名师李炳璋提供】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生物试题整理校对:李炳璋1.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答案】B【解析】吲哚乙酸作为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属有机酸,不是蛋白质,C错;作为一种微量调节物质,不可能大量形成,A错;色氨酸作为一种氨基酸,符合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至少具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正确;作为合成吲哚乙酸的原料,含量增加时,应该有利于吲哚乙酸的合成,而不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D错。

2.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间的识别作用由糖被来实现,A正确;细胞膜作为一种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种类有别,功能存在差异,C正确;作为载体蛋白可以在细胞膜中移动,而不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D错。

3.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意义及特点。

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通过减数分裂实现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通过随机受精实现配子的随机结合,将会在后代中产生更多变异个体(即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的可能,D正确。

有性生殖不会增加基因突变的频率,其所生后代也不能继续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从母本卵细胞中获得的DNA更多(细胞质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于卵细胞),ABC错。

氮循环的过程

氮循环的过程

氮循环是指氮元素在生物体内外的循环过程。

氮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之一,对于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氮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无机氮循环:氮原子在无机环境中参与的一系列循环过程。

主要包括:
氨化作用:在水体中,氨在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动植物提供氮源。

硝化作用:在土壤中,氨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

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氮气返回大气中。

2.生物固氮:生物体内的固氮作用,由某些固氮微生物(如豆类根瘤菌)利用大气中的氮气形成氨,为植物提供氮源。

3.植物吸收和利用: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氨、硝酸盐等氮素,通过植物体内的一系列生化过程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等,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4.动物和微生物摄取: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中的有机氮,而微生物则通过分解动植物遗骸、粪便等有机物获取氮素。

5.有机氮循环:有机氮在生物体内参与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尿素循环、氨基酸循环等。

这些过程将氮转化为有机
化合物,供动植物细胞使用。

6.代谢产物排出:动植物组织中的有机氮在生命过程中被代谢和分解,以氨、硝酸盐、尿素等形式排出生物体外,回到无机氮循环中。

氮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以及大气、水体、土壤等多种环境因素。

这个循环过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21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共有4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总成绩=形成性考核×50%+终结性考试×50%形考任务1题目1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程度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2以农田为中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养殖业一般比较发达。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3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是()。

选择一项:a.海岸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航天器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题目4农—果模式主要是以多年生的果树和农作物如粮食、棉花、瓜果、蔬菜等间作。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5群落在演替的进程中最后到达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或顶级群落。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6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物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7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的是()。

选择一项:a.土壤b.风c.玉米d.二氧化碳题目8农业生态系统是()。

选择一项:a.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低b.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高c.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高d.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低题目9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的农业为()。

选择一项:a.石化农业b.自然农业c.生态农业d.有机农业题目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选择一项:a.生物圈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题目11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同时养殖在一个水域,容易发生竞争而导致减产。

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途径和影响

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途径和影响

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途径和影响氮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叫做氮循环。

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途径和影响是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氮的循环途径和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展开探讨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和影响。

一、氮的循环途径氮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的循环包括了大气氮、土壤氮、植物氮、动物氮和微生物氮等几个阶段。

简要介绍如下:1.大气氮:大气中有高达78%的氮气,但不是所有生物都能利用这些氮。

只有通过化学反应、闪电或放电等自然现象将氮与氢结合生成氨,再利用氨形成氧化氮或亚氮,形成硝酸或亚硝酸盐的表面水分才能利用大气中的氮。

这一过程被称为固氮作用。

2.土壤氮:土壤氮主要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废物,包括粪便、尸体、叶子、枝条和根系等。

这些废物会逐渐分解、腐烂和降解,产生氨和其他氮化合物,如有机肥料。

这些化合物将与土壤颗粒相吸附,形成土壤氮库。

此外,氮还可以通过空气和水的过程流入土壤。

3.植物氮:植物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因为氮是植物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植物吸收土壤中氮的形式不是氮气,而是氨或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在植物中,氮会形成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构成了植物体内氮的储存库。

4.动物氮:动物获得氮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食物摄取和吸收植物中的氮化合物,也就是蛋白质和氨基酸。

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后,氮化合物会被消化和代谢,形成大量的氨基酸和尿素等排泄物。

这些废物能被其它生物利用,如蛆,继而回归到土壤氮库。

5.微生物氮:微生物是全球氮循环中重要的一环。

许多微生物可以利用固氮作用和腐解作用将有机氮和无机氮转化成氨基酸。

同时,一些微生物,如氧化亚硝酸菌和硝化菌,将氨或亚硝酸盐等氮化合物的氧化成为硝酸盐,释放到土壤和水体中。

二、氮的影响氮是生态系统中一个关键的营养元素,但当其存在过于丰富或不足时,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氮的影响因素包括氮的形式和氮的浓度。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

然而,伴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过程,其中包括氮循环。

氮素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是蛋白质等生物体中必需的营养元素,并且常常是森林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是指氮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其中包括氮的输入、输出、变换和转化等。

氮的输入主要来自气态氮、有机氮和土壤氮;输出主要来自氮的损失和径流;而变换和转化主要包括植物吸收利用氮、氮的微生物转化和氮的吸附等过程。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大多数氮是以无机形式储存的,其中铵盐和硝酸盐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无机氮。

铵是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产生的,而硝酸则是在土壤中的氨化和硝化作用的过程中生成的。

氮固定是氮的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指的是大气中的氮通过微生物或一些植物体内的固氮菌进行固氮作用,生成无机氮,如铵盐和亚硝酸盐。

植物从土壤中主要吸收铵和硝酸盐形式的氮,然后将它们转化成有机氮,形成叶、枝等植物组织。

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氮损失是通过硝化作用而导致的。

硝化是一种微生物转化作用,将氨化产物转化为硝态氮,然后从土壤中排泄。

此外,植物的落叶、剪枝、腐烂的木材等都会释放出氮,这些过程被称为氮的输出。

径流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氮输出途径。

当降雨量超过土壤持水能力时,水将流失,去除了大量的土壤氮。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体系内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是重要的氮转化器,绝大部分的氮循环过程都是由细菌、真菌、古细菌等微生物进行催化作用来完成的。

同时,水分、温度、季节以及土壤的化学能力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氮循环过程。

此外,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砍伐森林、地表污染、施用化肥等都会对氮循环过程造成影响。

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

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7分,共56分。

)1.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A 、B 、C 、D 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气体X 是指CO 2B.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C.D 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A 、B 、C 总能量的10%~20%D.C 处在第四营养级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循环。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元素在①⑤⑥过程中转化的形式都主要是含相关元素的气体物质B.两种元素在③过程转化时都只能呈气态C.图中⑨过程在两种元素的循环过程中均可发生,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D.图中⑧过程主要发生在碳循环过程中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甲、乙、丙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 .图中b 、c 、d 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细胞呼吸C .缺少类群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 .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的同化量远大于丙的摄入量4.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 表示大气中的CO 2 库B.该图中有3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型生物,b 、c 、d 、e 一定是异养型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 传到b5.“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

下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CO 2B.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形式是CO 2C.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只包括生产者、消费者D.开发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6.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A.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 2的形式进行的7.某同学完成了“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对照实验,对照组( )C.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请回答下列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研究氮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森林生态系统中氮的来源、转化和去向,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1. 氮的来源和输入方式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氮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和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

在大气中,氮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通过闪电、工业污染和人类活动等方式,氮气可以转变成氨(NH3)和氧化亚氮(NO)等化合物,并随降雨沉降到森林土壤中。

此外,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氨离子(NH4+)和硝酸盐(NO3-),并将其转化成有机氮化合物。

2. 氮的转化和循环过程一旦进入森林生态系统,氮会经历一系列的转化和循环过程。

首先,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NO2-),然后亚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

硝酸盐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形式,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硝酸盐,并将其还原成氨基酸等有机氮化合物,从而参与到蛋白质的合成中。

在森林生态系统内,氮还通过生物固氮的过程得以循环。

一些特定的细菌和植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氨或其它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被称为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是森林生态系统内氮循环的重要来源之一。

3. 氮的去向和损失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氮的去向主要包括植物生长、土壤储存和氮损失三个方面。

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氮,将其转化成有机氮化合物并用于生长和发育。

一部分氮会储存在植物的叶片、茎和根系中,而另一部分则通过枯萎、落叶和死亡的植物释放回土壤。

土壤对氮的储存和释放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土壤中的有机物可以将氮固定在土壤中,从而减少氮的流失。

另一方面,氮还可以通过淋溶和硝化作用流失到地下水和水体中,从而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4.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具有明显的影响。

农业施肥、工业废气排放以及城市化进程都导致了氮的输入增加。

环境微生物学中的氮循环过程

环境微生物学中的氮循环过程

环境微生物学中的氮循环过程氮循环是环境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过程。

它可以促进生态系统中氮元素的转化和利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调节着环境中的氮含量。

本文将介绍氮循环的各个环节以及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氮的来源和类型氮在大气中占据了78%,但它却不易被生物利用。

因此,在环境中,氮的主要来源为土壤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以及在水中溶解的氨态氮和硝酸盐。

氮分为氨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氮气和有机氮等多种形式,它们的转化过程就构成了氮循环。

氮的输入和输出生态系统中的氮输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大气中的氮化合物通过氮沉降进入土壤,另一种是污染源中的氮化合物进入水体中。

而氮的输出主要是氨气通过挥发进入大气中,以及氮氧化物和氮酸盐通过河流等方式从生态系统中排出。

氮固定和氮矿化氮固定是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氨,从而成为生态系统中可利用的氮的过程。

氮固定既可以在非生物条件下发生,也可以在生物条件下发生。

比如,闪电、合成氨工厂等非生物条件下的氮固定,以及植物和一些细菌中的生物氮固定。

其中,植物中的生物氮固定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过程,它是将大气氮转化为生态系统中有机氮的主要途径。

氮矿化是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过程。

有机氮可以来源于动植物尸体、粪便、枯萎植物等,也可以来源于土壤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化合物。

而有机氮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后,可以转化为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等无机氮。

氨化和亚硝化氨化是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它是由产氨细菌完成的。

当有机氮矿化为氨之后,就会有产氨细菌将其进行氧化,产生亚硝酸盐。

产氨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和水中,它们是利用氢离子和电子向氧化的氨添加氧的氧化细菌。

因此,在环境微生物学中,它们也被称为氧化氨细菌。

亚硝化是指氨一氧化为亚硝酸盐的过程。

它是由氨氧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共同完成的。

其中氨氧化细菌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而亚硝化细菌则进一步形成了硝酸盐。

亚硝化细菌主要分为硝化细菌1和硝化细菌2。

硝化硝化是氨氧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生成硝酸盐的过程。

论述氮循环途径及其特点

论述氮循环途径及其特点

论述氮循环途径及其特点《氮循环那些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氮循环途径及其特点,这可真是个有趣又重要的话题呢!氮循环啊,就好比一场氮元素这个小分子的奇妙冒险之旅。

氮元素它就像是个调皮的小精灵,在自然界的各个角落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

首先呢,氮气可是占了大气的大部分,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氮元素仓库。

不过呢,这些氮气大部分植物可没办法直接利用,这可把植物们急坏啦。

好在有一些微生物,比如固氮菌,挺身而出,它们就像一群神奇的魔法师,能把氮气变成植物可以吸收的铵盐等,这下植物们可开心啦,有了充足的“粮食”。

植物吸收了氮元素后,就开始茁壮成长啦。

动物们呢,又通过吃植物把氮元素装进了自己的身体里。

你看,氮元素这一路玩得多欢快呀!如果动物们不幸“挂了”,或者植物凋落了,那这些氮元素又会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重新变回铵盐等物质。

可是氮循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呀,偶尔也会遇到些“小麻烦”。

比如,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含氮的污染物,这可把氮循环给搅得乱七八糟的。

就像一锅好汤里不小心掉进了一块坏肉,味道就变了。

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让藻类疯狂生长,把水里的氧气都抢光,其他水生生物可就遭殃啦。

氮循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全球性。

氮元素可不管什么国界不国界的,它在全球范围内溜达,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呢。

咱可得好好保护氮循环呀,不能让这个小精灵的冒险之旅变得一团糟。

我们要减少污染排放,保护好那些可爱的微生物,让它们继续为氮循环服务。

这样,我们的大自然才能一直保持健康、美丽呀!总之呢,氮循环就像是一场不停歇的狂欢派对,氮元素是主角,微生物、植物、动物都是参与者。

它们一起在大自然这个大舞台上,演绎着精彩的故事,而我们人类也是这场故事中的重要角色,可不能搞砸了哟!让我们一起努力,守护好氮循环这个奇妙的生态过程吧!哈哈,大家觉得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呀?。

氮循环途径及其特点

氮循环途径及其特点

氮循环途径及其特点
1. 氮循环第一站那当然就是大气啦!大气中有着超多的氮气,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氮仓库呢!比如说,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时刻都在和这个大氮库亲密接触呀!
2. 然后呀,氮气会被一些特别厉害的微生物固定下来,这就像是它们把氮从大仓库里“搬”出来一样,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合作不就是这样嘛!
3. 接下来,这些被固定的氮就会在生物体内流转,就好像我们上班工作,会接触不同的任务和人一样。

动物吃植物,氮就跟着在生物链中传递呢,想想那些吃草的羊啊牛啊。

4. 动植物死后,氮又会通过分解者返回环境中,这不就跟人下班回家了一样嘛!比如土壤中的细菌分解动植物遗体,让氮再次回到“循环之路”。

5. 哎呀,还有一部分氮会在土壤中经过一系列变化,这过程就好比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复杂又有趣呢!像氮肥在土地里的转化。

6. 然后呢,有些氮会通过反硝化作用又回到大气中,这多神奇呀!就像是外出旅行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一样,那些从土壤中跑出来回到大气的氮就是这样。

7. 还有呀,人类的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可大了呢!像使用化肥,这不就是人为地给氮循环“加了把劲”嘛?
8. 氮循环就是这么神奇又重要,它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呢!我们必须要好好保护它呀,不然生态系统可就要乱套啦,大家说是不是呢!。

植物中氮的转运形式

植物中氮的转运形式

植物中氮的转运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的无机氮——硝酸根离子(NO3-)和铵离子(NH4+)来进行的。

1. 硝酸根离子(NO3-)的转运:
植物根部通过硝酸盐转运蛋白(NO3-transporters)吸收土壤中的硝酸盐。

硝酸根离子一旦被吸收,一部分可以直接通过木质部借助蒸腾流(transpiration stream)的拉动,由根部向上运输到茎、叶等地上部组织。

另一部分在根部可以被同化为氨基酸,例如经过硝酸还原酶催化还原为亚硝酸盐,随后进一步还原为氨,然后合成氨基酸,再通过木质部以有机氮的形式(如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等)运输至植物全身。

2. 铵离子(NH4+)的转运:
植物根部通过铵离子转运蛋白(NH4+ transporters)吸收铵离子。

铵离子在根部几乎立即被迅速同化为氨基酸和酰胺等有机氮化合物,这是因为铵离子在较高浓度下对植物有毒害作用,所以植物倾向于快速将其转化为有机态。

这些有机氮化合物随后通过木质部输送到植物的地上部分。

此外,豆科植物还能通过共生固氮作用,其根瘤菌将
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铵态氮,然后以有机氮的形式(如酰胺)输入植物体中。

总的来说,植物体内氮的运输既包括无机氮(NO3-和NH4+)的直接吸收和运输,也包括有机氮(氨基酸、酰胺等)的合成和运输,这些过程都依赖于植物的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以及相关的同化代谢途径。

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过程

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过程

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过程氮呀,这可是个在生态系统里超级重要的元素呢!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和空气一样,生态系统也离不开氮的循环。

你看啊,氮循环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程。

首先呢,大气中的氮气,那可是氮的大仓库。

不过呀,大多数生物可没办法直接利用这些氮气,这就好比你面前有一座金山,但是你却没办法直接把金子拿过来用。

这时候,一些特殊的微生物就登场啦!就像勇敢的开拓者一样,它们能把氮气转化为可以被生物利用的形式,这就是所谓的固氮作用。

这些微生物可真是厉害呀,它们就像是变魔术一样,把不能用的氮气变成了宝贝。

然后呢,这些被固定的氮就会在生物体内流转啦。

植物吸收了这些氮,长得绿油油的。

动物吃了植物,氮也就进入了动物的身体。

这就好像是一个传递的链条,一环扣一环。

但是呢,生物也会死亡呀。

当它们死亡后,身体里的氮又会通过分解者的作用,重新回到土壤或者水中。

这就像是一个轮回,氮在其中不断地循环着。

这其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呢,叫做硝化作用。

就像是给氮进行了一次加工,让它变得更加适合生物利用。

还有反硝化作用,能把氮又送回大气中。

氮循环的过程是不是很神奇呀?它就像是一个无声的舞者,在生态系统的舞台上默默地跳着自己的舞步,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如果氮循环出了问题,那可不得了啦!就好像一部机器的某个零件坏了,整个机器都可能运转不顺畅。

想想看,如果没有氮循环,植物怎么能长得好呢?动物又靠什么来生存呢?我们的地球不就会变得很糟糕吗?所以啊,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个神奇的氮循环过程,就像保护我们自己的家一样。

氮循环可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哦,它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都在发挥着作用呢!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脚下的土地,周围的花草树木,都和氮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应该对大自然的这种奇妙安排感到惊叹和敬畏呀!我们不能随意去破坏它,而是要和它和谐相处。

总之呀,氮循环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让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保护它吧,这样我们才能一直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呀!。

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

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

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神奇的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

你知道不,氮在咱们这个大自然里那可是相当重要啊!就好像人得吃饭一样,植物也得有氮才能茁壮成长呢。

氮循环啊,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行。

氮从大气中出发,就像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开启了它的征程。

大气中的氮气,那可是占了好大一部分呢,但大多数生物没办法直接利用它呀。

这时候,一些特别的微生物就出现啦,就像一群神奇的魔法师,它们通过固氮作用,把氮气变成了其他生物能利用的形式。

然后呢,这些被固定的氮就会在生态系统里流转啦。

植物吸收了这些氮,长得绿油油的。

动物们吃了植物,氮就到了动物身体里。

这就好比是接力赛,一棒接一棒的传递着。

等动物们排泄或者死亡后,氮又会回到土壤里。

土壤里的微生物又开始工作啦,它们分解这些含氮的物质,让氮再次回到大气中,或者继续在土壤里等待下一轮的循环。

你想想啊,要是没有这个氮循环,那植物怎么能长得好呢?没有植物,动物们吃啥呀?这整个生态系统不就乱套了嘛!这不就像是盖房子,氮就是那一块块砖头,少了它可不行。

而且啊,这个氮循环可复杂着呢,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就像一个巨大的谜题,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想要把它完全搞明白。

这其中的奥秘,真是让人着迷啊!咱们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呢。

有时候,我们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影响到氮循环。

比如说过度使用化肥,这可能会让氮在环境里积累过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好的影响。

所以啊,我们得好好保护这个氮循环,就像保护我们自己的宝贝一样。

别去破坏它,要让它一直顺畅地运行下去。

不然,最后遭殃的不还是我们自己嘛!你说是不是?总之呢,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真的是太重要啦!它就像一个无声的伙伴,默默地为我们的大自然服务着。

我们可得好好珍惜它,爱护它,让它一直为我们的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呀!。

氮平衡的名词解释

氮平衡的名词解释

氮平衡的名词解释氮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的氮输入和氮输出之间的平衡状态。

在自然环境中,氮是生物体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有机物的关键元素。

然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导致了氮的大量输入,破坏了氮的平衡状态,这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氮的输入方式主要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施肥、化学肥料使用和生物固氮等。

其中,工业排放和化学肥料使用是氮输入的主要来源。

这些活动释放了大量的氮氧化物和氮肥,这些物质会向大气中释放,然后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和降水进入土壤、河流和海洋等水体。

氮的输出方式主要包括农业排泄物和化学污染物的流失、大气沉降和水体排放等。

农田中的动物粪便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氮,当这些物质通过下雨或灌溉进入河流或地下水中时,会导致水体富集氮元素。

此外,大气沉降也是氮输出的重要途径,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氨会通过降雨或干湿沉积的方式进入水体和土壤。

氮平衡的破坏会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

首先,氮过剩会导致蓝藻等水生植物的大规模生长,形成水体富营养化,俗称“水华”。

蓝藻会占据水体的光能和氧气,导致其它水生生物的死亡,破坏水生生物多样性。

其次,氮会通过土壤中的流失和排泄物的渗漏进入地下水和河流,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时可能造成蓝藻产生的毒素进入饮用水源,危害公众健康。

另外,氮的过多排放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氮氧化物会与大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形成酸性沉降,加剧酸雨的程度,破坏森林和建筑物。

为了恢复氮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减少工业和农业排放是关键,可以通过减少燃煤和工业废气的排放,以及优化农业施肥方式和农田管理来实现。

其次,鼓励循环利用和再生肥料的使用,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可有效减少氮的输入。

此外,加强水质治理和废水处理,减少氮排放对水体的污染。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共同保护和恢复氮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氮素循环过程

氮素循环过程

氮素循环过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氮素循环这档子事儿。

氮素啊,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魔术,在大自然里变来变去,可神奇啦!你想想看,空气中那么多氮气,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氮素宝库。

植物们可喜欢氮素啦,就跟咱喜欢好吃的一样。

但是氮气不能直接被植物利用呀,这时候就有一些“小魔法师”来帮忙啦。

比如说固氮菌,它们就像是勤劳的小工匠,把氮气加工成植物能吸收的形式。

这就好比把一块大木头变成了精致的小玩具,让植物们能开心地“玩耍”。

植物吸收了氮素后,就开始茁壮成长。

它们长出漂亮的叶子,开出鲜艳的花朵。

动物们来了,吃了这些植物,氮素就进入了动物的身体里。

这就好像是氮素坐了一趟“动物列车”,在不同的地方旅行。

可是动物也会有生老病死啊,它们死后,身体里的氮素又回到了土壤里。

土壤里的微生物又开始工作啦,把氮素分解,让它继续在大自然里循环。

还有啊,打雷的时候也会发生奇妙的事情呢!雷电就像是一个厉害的魔法师,能把氮气变成氮氧化物,然后随着雨水落到地面,这也是氮素循环的一部分呢。

氮素循环就像是一场永不停息的舞会,大家都在里面跳着自己的舞步。

如果这个舞会出了问题,那可不得了。

比如说,如果固氮菌变少了,植物就没那么多氮素可以吸收了,那植物就长不好,动物也会受影响呀。

我们人类可不能随便去打乱这场舞会哦!我们要保护好大自然,让氮素循环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不然,就好像舞会没有了音乐,那多没意思呀!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给我们的这份礼物,让氮素循环一直保持下去。

这样,我们的地球才能一直充满生机和活力呀!所以呀,大家都要行动起来,保护好我们的氮素循环,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
的报复。 [答案] B
23
【互动探究1-2】 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回答:
24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 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乙可知,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 ________ 。 减少了一半 (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2
[解析] 本题以生态系统为核心,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稳态以及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点,综合考查识图和图文转换能力、 从新信息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 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Ⅱ、Ⅲ),最终还是 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 能力是一定的,不但不会扩大,在遭到破坏时反而会缩小;所以,
17
(1)图中①~④4条曲线各表示哪项数值变化; 自然资源 ②________, 工业污染 ④________ 人口 粮食 ①________, ③________, 。 (2)预测认为,如果世界各地的各种物理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治
理没有重大改变,那么,2002年以后,人口、资源、工业生产污染
将发生 人口迅速增加后又迅速出现下降,资源下降,工业产量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趋缓后出现下降,污染日趋严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 控制人口增长 ,保护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15]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16]生
态系统多样性。
5
1.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 别是什么?从进化的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
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从进化角度考虑,生物多
18
[解析] (1)4条曲线中最易判断的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这是因 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增长而被开采利用, 将逐渐下降,即对应曲线①,随着工业产量增加,环境污染逐渐 增强,所以工业污染对应曲线③;“民以食为天”,人口的增长, 依赖于粮食的增长,所以粮食先增加,人口再随粮食的增加而 增加,粮食对应曲线②,人口数值对应曲线④。
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14
3.我国由人口引发的问题及措施 (1)引发的问题 ①我国在114个国家有关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6项自
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中位于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却明显居后;
②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且有继续减少的趋势; ③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12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13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人类生存的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 利用使资源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
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 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
3
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7]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8]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9]荒漠
化,海洋[10]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4
2.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11]植物、动物和[12]微生物,它 们所拥有的全部[13]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14]生态系统,共同
重金属污染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
重金属、农药进 入食物链
大气中CO2过多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 内浓度高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 升
有毒气体
海洋污染 富营养化
大气中SO2过多
生活污水、工业 污水、石油泄露 等污染物
污染可引起酸雨,危 害植物生长
海洋中表现为赤潮, 湖泊等淡水流域表 现为水华
34
【互动探究2-1】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湾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物种 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
的发展。
9
考点迁移互动 考点1 人口增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
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10
(2)人为政策对人口数量消长影响很大 ①快速增长的原因: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缺少 天敌,并且人受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主观能动性等各方面的影
(2)表现:富营养化等。
(3)结果:富营养化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 水流域称为水华。
29
4.土地荒漠化 (1)原因:植物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 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
化。
(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25
[解析] (1)水资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所以水是宝 贵的。 (2)由图乙可知,从1950~2000年,随着人口增加,人均土地、人均
耕地逐渐减少。建国初期人均耕地0.2hm2,到2000年人均耕地
只有0.1hm2左右,二者相差一半。 (3)随着人口增加,淡水利用量增多,住房增多,科技文化设施增多,
36
【互动探究2-2】 如果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会发生以下变化,那 么其变化的顺序是( ①水中溶氧量下降 )
②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
③水中溶解氧增加 ④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产生的有害气体增加 ⑤浮游藻类等迅速繁殖 ⑥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37
A.①②③④⑤⑥ C.⑤①②④③⑥
B.⑤③②①④⑥ D.①③④②⑤⑥
响,受其他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干扰很小,所以由于外界环境
条件适宜,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接近“J”型增长曲线。 ②人为政策的必要性,由于目前全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我国
已达到13亿,要防止人口增长过快,就需要人为政策控制人口
增长。
11
③措施及效果:我国已在1982年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 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在农村地区,确有困难的夫 妇间隔几年以后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 平国家的行列。
30
【例析2】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 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光化学污染 ④潮汐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
俣病 ⑦酸雨 ⑧大脖子病
A.①⑥ C.②③⑦ B.①⑤⑧ D.④⑧
31
[解析] 潮汐是因地球、月球的位置及吸引力而产生的海水规律 性的涨落现象,属正常自然现象;大脖子病则是由于缺乏碘元 素,而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水俣病是因为环境中汞 这一重金属含量过高导致;赤潮是大量N、P等元素进入江、河、 湖、海等水域,引起浮游生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 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而导致水体缺氧,鱼虾等生物死亡;光化
(3)措施
①[20]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21]易地保护:将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利用生物 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关键)。
8
③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④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 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22]持久而协调
[解析] 海水富营养化是造成赤潮的根本原因。在赤潮的起始阶
段,由于海水中的N、P等元素大量增加,导致浮游藻类迅速繁
殖,同时海水中溶氧量不断增加,引起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结 果又使水中溶氧量下降,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有害气体增加,
致使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答案] B
38
考点3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1.生物多样性 (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
抑制等。
27
2.酸雨 (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 使雨水的pH<5.6。
(2)来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火灾等。
(3)危害: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熟率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 鱼卵不能正常孵化;危害建筑物及工业设备;引起人的呼吸道 疾病。
28
3.海洋污染 (1)来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露和倾 倒污染物。
15
(2)采取的措施 ①控制人口增长; ②保护基本农田;
③启动南水北调工程;
④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⑤推进生态农业。
16
【例析1】 1992年出版的《增长的限制》一书,报导了某些科 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模型以 1900年至2100年世界人口、粮食、自然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 变化数值为依据,预测曲线变化如图,分析回答:
学烟雾是指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
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 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