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陇海_兰新产业带产业布局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兰州经济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考

关于兰州经济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考

石油化工 产业集 群 。依托 兰州 石化 和 西 固地 区 优越 的交通 区位 与 基础 设 施 , 空 间 上 整 合 相 临 的 从 企业 发展 , 切企业 间 的经济技 术 联 系和 原料 供应 , 密
把 西 固区建成 我 国 石油 清 洁 燃 料 和 润 滑油 基 地 、 聚 烯 烃基地 、 合成 橡胶 基地 、 油化 工催 化 剂基 地 和科 炼
研 开发基 地 , 形成 具 有国际竞 争力 的石化 产业 群 ; 以
7 O万 吨/ 乙烯 项 目为龙 头 , 分发 挥 相 关 企 业 的 年 充
产业集 群 , 成我 国杀 菌 设 备 、 形 自毁 性 注 射 器 、 医药
中间体 、 卫生 保 健 药 生产 基 地 。以定 西 蝗 口工业 园 区和 临夏工业 园 区为依 托 , 重点 发 展 具 有 甘肃 资源 特色 的 中药材 资 源深加 工产业集 群 。 机 械 电子 产业集 群 。以兰州 经 济技术 开 发 区为
信 息化水 平相 对 较 高 。率 先 优 化 整 合 、 点 开 发 这 业 间 的经 济技 术 联 系 。 以产 权 制 度 改 革 为核 心 , 重 做

经济 区 , 有利 于 扩 大对 外 开 放 , 优化 投 资环 境 , 壮 强 电解铝 和炭 素制 品 、 大铝 产品精 深 加工 、 做 加快 资
威市 的天 祝县 , 2 共 9个 县区组 成 。 经济 区位 于 西 陇海 一 兰新 经 济 带 甘 肃 段 中段 ,
是甘 青宁三 省 区的 中心枢纽 和 大地域 经 济组 织 的 中 心, 交通 区位 优势 明显 , 础设 施 、 业 化 、 基 工 城镇 化 、
资源 、 土组合 和交 通与产 业基 础 优 良的优 势 , 水 整合 连海 一平 安 等地 的相关 企业 , 加强 分 工合 作 , 进企 促

中国国家级新区汇总(最新)

中国国家级新区汇总(最新)

中国国家级新区(最新)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属的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数十部区域性经济政策文件层次分明、定位清晰。

这些区域经济政策主要分三大类:国家级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和区域规划。

国家级新区包括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和成都天府新区,面积以千平方公里计。

这些新区是国家重点支持开发的区域。

除了正式获批的11个国家级新区,全国还有十几个城市新区明确提出打造国家级新区,其中包括长沙湘江新区、武汉光谷新区、郑州郑东新区、江西昌九新区、沈阳沈北新区、乌鲁木齐新区、福州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南宁五象新区、昆明呈贡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等。

同新区相比,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改革开放试验区及相关试验区(合作区)范围比较大,包括:成都和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武汉和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相比之下,区域规划文件更为细致,更具操作性,其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原则、战略定位、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区域合作等实实在在的内容,具有“细化”、“实化”、“差别化”的特点。

这些规划包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等。

区域政策各有侧重肖金成说,国家级新区具有改革先行先试区、新产业集聚区等特征。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这些新区交通更便捷、设施更完善、经济更繁荣、环境更美好,比老城区更有吸引力,可吸引老城区的经济要素向新区转移,从而减轻老城区的压力。

“从促进改革的角度说,这些新区实际上就是新的特区。

为促进所在区域加快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往往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

1西部大开发之------西部大开发简介

1西部大开发之------西部大开发简介

2009年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 报告(2009)》指出,十年间,西部地 区GDP年均增长率达11.42%,高于全国 水平,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8年 的14647.38亿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 58256.58亿元,年均增长率11.42%, 高于全国9.64%的年均水平,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增长最快的十年。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范围西南五省区市(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 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 )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湘西、湖北 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吉林省延边 朝鲜族自治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 济所所长、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刘 世庆认为西部大开发以来已形成两个阶段 。
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 实现了大跨越、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大幅增加、投资和创业环境 显著改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对外 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基础教育发展取得显 著成绩、西部地区贫困人口规模逐年减少,贫 困发生率不断降低
谢谢欣赏
第一阶段:“十五”规划期间。西部大开发第一阶段的 重点任务是五大标志性工程,即: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生态建设、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 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资源开发输出工 程、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第一阶段的 投资重点。区域重点上,2002年7月10日国家发改委、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发布的《“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 明确确定为三大经济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 经济带、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并对西藏、 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单独进行规划,给予特殊政策扶持。
西电东送
生态建设
青藏铁路
南水北调

凉州的变化为主题写作文

凉州的变化为主题写作文

凉州的变化为主题写作文赫租崞60年的60岁生日的笔触命令,60年来,中国的土地上的沧桑。

2021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遭受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像一条巨龙,一个伟大的国家的身份出现在东部的世界!时间,贫困,严重的经济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并没有退缩,勇敢面对,并在短短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的故事。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家经济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该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人均拥有许多工业产品是远远低于在发达国家。

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我们的政府开始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从1953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成为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极低的。

旅行用自行车,人们叫它“洋马”燃烧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子钉的东西,人们叫它“洋钉,因为当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新奇的东西,都不是,从西方世界。

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但我看过的资料片,是完全能够体会,当时的中国人仍然生活在极端贫困中。

的光阴水,时间过得真快的时间来到了。

2021年,我在电视机前,看的新闻,中国的第三个南极研究站完成。

是一项重大的成就,和我开始想象,我现在想起祖国的成功托管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游戏,我觉得鸟巢,我认为运动员是英雄,让我想起了祖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系列,6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我想的空间,我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航空航天业,令我想起一个完整的3几十年来改革开放了中国的人均总国内产品总值(GDP)保持的平均每年增长10%,我认为中国的国力,我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的第六个国家的综合国家实力的世界,很快就觉得这个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不断完善,我认为新中国的历史,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辉煌足迹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

西陇海—兰新产业带产业布局研究

西陇海—兰新产业带产业布局研究

西陇海—兰新产业带产业布局研究西陇海—兰新产业带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西陇海—兰新产业带经济发展的条件、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陇海—兰新产业带“三圈一轴”的空间布局框架及促进产业带经济发展的对策。

标签:西陇海—兰新产业带;产业空间;产业布局产业带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沿着一种或多种线状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或管道等),由密切配合协作的产业部门围绕中心城市或交通节点而凝聚,具有内在经济联系的产业密集区域。

1西陇海—兰新产业带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1.1西陇海—兰新产业带的特点西陇海—兰新线东起陕西的潼关西到新疆的阿拉山口,是欧亚大陆桥的一部分,综合运输通道包括陇海—兰新铁路及其并行的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和国道,是连接我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

重点开发地区包括:陕西关中地区、甘肃兰州白银经济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以及“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能源重化工基地、宁夏沿黄河地区、青海东部地区和格尔木地区、新疆库尔勒地区、内蒙古河套地区等。

西陇海—兰新产业带是西北地区城市相对密集的地带,集中了陕西、甘肃和新疆的大部分城市,城市的分布比较集中,城市化水平也高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

但是,产业带沿线城市的规模等级不完整,在兰州和乌鲁木齐两个特大城市之间2000km的范围内,缺少在区域经济中具有支撑和能起带动作用的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甘肃除省会兰州一个特大城市外,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只有天水和白银;新疆除乌鲁木齐外,没有50-100万人的大城市,4个中等城市克拉玛依、石河子、伊宁和库尔勒中难以承担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的作用。

这种情况使西安—兰州之间、兰州—乌鲁木齐之间、乌鲁木齐—伊宁之间缺少战略支撑点,导致西陇海—兰新产业带上形成了经济低谷。

西陇海—兰新产业带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密切的经济和社会联系和众多能够发挥组织功能的规模不等的大、中、小城市,沿西陇海—兰新线发展成为综合的地域城市经济系统,这是一种典型的点轴式城市空间布局模式。

面向大海,加快推进现代化滨海新城建设步伐

面向大海,加快推进现代化滨海新城建设步伐

面向大海,加快推进现代化滨海新城建设步伐【摘要】本文从规划角度,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背景下赣榆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赣榆县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提出了实施港口、产业、城镇三位一体联动发展策略来加快推进赣榆现代化滨海新城建设步伐。

【关键词】发展规划滨海新城赣榆规划背景赣榆濒黄海而居,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的脐部,是一座齐鲁与吴越文化兼容并蓄的千年古邑,是江苏省沿海北起第一县,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县,是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是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价值的20强县市。

在这么多光环的照耀下,赣榆却始终未能实现大跨越的发展,眼见仅一河之隔的临省岚山声名越来越响,面对前面标兵越来越多、后面追兵越来越少的尴尬局面,赣榆不得不加快发展的步伐。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把连云港发展摆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作为连云港市“一心三极”城市格局的重要组团、“一体两翼”港口规划的战略北翼,赣榆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一、基本情况分析赣榆所处的区域位置、自身绵长的海岸线资源和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布局赋予的交通资源都给赣榆的发展增强了竞争力。

(一)、海岸线资源赣榆海岸线总长达62.5公里,其中,兴庄河以北为侵蚀型海岸,水深、建港条件较好;以南为淤积型海岸,不利于建港,但在海头附近拥有长达10公里的沙滩,被誉为——“江苏北戴河”。

(二)、区位交通优势赣榆地处中国沿海产业带和沿陇海兰新线产业带交汇区域,受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辐射,北倚青岛,南望上海,东临黄海,西接临沂,区位优势独特,战略地位重要。

另外,赣榆境内交通发达,沿海高速、204国道形成了南北向快速通道。

沿海铁路和临连高速的建设为赣榆的发展将注入新的活力。

特别是在建的242省道,将赣榆和连云港市滨海新城快速连接,为赣榆融入连云港大市区添加了催化剂。

242省道通车后,赣榆新城距连云港市滨海新城仅15公里、距连云港市开发区仅22公里、距连云港港口仅30公里。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参照城市群的一般标准和特征,我国广大西部地区条件欠佳,那么,西部城市群会发展壮大吗?它们与沿海地区城市群有什么不同?又如何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一、发展条件的优劣势分析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条件难以与沿海相比,大部分处于劣势地位,即使优势往往与其他资源和环境的组合效益也不高。

当然,西部不是均质的,少量盆地、河谷地带具有相对优势。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一些基础条件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改变。

川渝城市群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①(一)交通区位条件西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深居内陆,加之自然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与外界联系不便,基本处于全球化经济格局边缘。

而近年来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观。

1、战略地位重要西部地区具有国防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重要战略地位,关乎着国家大局。

西部独特的地形地貌、跨境的民族聚居、复杂的国际政局使其巩固国防、军事安全的地位极为突出。

它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有利于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西部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基地,能矿资源开发对现阶段和未来发展都有宝贵的价值。

西部是我国多数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森林、草原、湿地和湖泊的集中分布区,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西部地区在保持国家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上还具有基础性地位,三亿多人口的潜在市场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内部需求。

2、交通区位相对闭塞3、基础设施条件改观(二)自然环境与资源禀赋1、自然资源丰富西部是我国的资源宝库,开发潜力可观。

一是能矿产资源。

许多省区都分布有镍、铁、铝、铬等金属富矿,稀土和锡等非金属资源远景储量居全国之首;塔里木、准噶尔、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陇东高原、四川盆地均探明出整装油田和气田。

二是水力资源。

特别是西南地区水力资源占全国一半左右。

三是生物资源。

比如川渝城市群位于平原丘陵生态系统向高山高原生态系统急剧转化地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富集区域和世界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我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动植物种类最多、最齐全。

运用“双核”理论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

运用“双核”理论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

生产 力布 局 实践 产生 了深远 影 响 。而 双核结 构 模式 是 著 名
区域经 济学 家陆玉 麒提 出 的一 种新 型 的空 间结 构模 式 , 广 是 其理 论支 撑之一 。 它 泛存在 于我 国的沿 江沿海 城市 , 以及 其他 国家 和地 区 中。沿
东 陇海 线产业 带建设 是 “ 点——轴 系统 ” 理论 的灵 活应用 , 也
带 。点 轴开 发模式 是地域 开 发有效 的方 式之 一 , 尚未充 分 在
双 核结 构模 式 是 徐州 , 云港 两 市发 挥 自身优 势 , 成 连 形 区域合 力 的必然 选择 。 徐州 由于位 居 内陆难 以融人 沿海经 济
开发 的 区域 , 作用 更 为 明显 , 其 在规 划 实践 中有 重 要 的指 导
向 网络 系统 发展 。
必 将成 为苏北地 区 双核城 市 区域 合作 的典 范 。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轴 系统 ” 理论
“ —— 轴 系统 ” 点 理论 的核心是 , 社会 经济 客体 大都在 点 上 集 聚 ,通 过 扩散 通 道 而 联 成一 个 有 机 的 空 间结 构 体 系 。 “ 点—— 轴 系统 ” 中的 “ ”是 指 区域 中的各 级 中心 城 市 , 点 “ ” 轴 即扩散 通 道 , 实质 是 依 托 沿轴 各 级 城 镇 形成 产 业 开 发
动 相关 经济带 的发 展 。在经济 带发 展过程 中, 两个 核心城 市 应 在 良性竞 争 的基 础 上合 作 ,合 作 中竞 争 ,使 区域 经济 和
连 等 ,这 种双 核型 空间结 构 的共 同点就是 ,一方 是政治 、 经
统 济南— —青 岛 、 阳—— 大 沈 江 苏通过 了《 苏省沿 东陇海 线产 业带 建设 总体规 划 》 2 0 谐 、 一发 展 。如北 京—— 天津 、 江 ,0 6 年初 , 将沿 东 陇海 线 产 业带 写 进 了 江 苏省 的“ 十一 五 ” 划 规 纲 要 , 为 江苏 “ 成 四沿 ” 略 ( 江 、 沪 宁 线 、 东 陇海 线 、 战 沿 沿 沿

西陇海—兰新产业带产业布局研究

西陇海—兰新产业带产业布局研究

接 我 国东 西 的 交 通 大 动 脉 。重 点 开 发 地 区 包 括 : 西 关 中 陕 2 1 西 陇 海 一 兰 新产 业 带 产 业 布 局 存 在 的 问题 .
地 区 、 肃 兰 州 白银 经 济 区 、 疆 天 山 北 坡 经 济 区 , 及 “ 甘 新 以 三 ( ) 业 带 内 的 区 域 产 业 结 构 和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不 相 适 1产 西 ” 山 西 、 西 、 蒙 古西 部 ) 源 重 化 工 基 地 、 夏 沿 黄 河 应 。产 业 带 内产 业 结 构 具 有 超 前 性 , 工 业 的 发 展 不 是 按 ( 陕 内 能 宁 即
维普资讯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第 1 9卷 第 1 O期
M o en Bu iesTrd n u ty d r s s a eI d s n r 20 0 7年 1 O月
西陇海一 兰新产业 带产业布 局研 究
王 雪
( 宁 师 范 大 学 城 市与 环 境 学 院 , 宁 大 连 1 6 2 ) 辽 辽 10 9 摘 要 : 陇 海一 兰 新 产 业 带是 我 国 西 部 大 开发 战 略 重 点 区域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通 过 分 析 西 陇 海一 兰 新 产 业 带 经 济 西
1 1 西 陇 海一 兰 新 产 业 带 的 特 点 .
在 产业带 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不仅能 够带 动传 统产业 的优 化 升 级 , 高 产 品 的科 技 含 量 和 传 统 产 业 的 竞 争 力 , 可 以 提 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使 西 部 地 区 摆 脱 传 统 生 产 要 素 对 产 业 发 展 的地 理 限 制 , 实
在 合 协 作 的产 业 部 门 围 绕 中 心 城 市 或 交 通 节 点 而 凝 聚 , 有 力 和 较 好 的 技 术 创 新 基 础 , 全 国 具 有 一 定 的 比 较 优 势 。 具 内在 经 济 联 系 的 产 业 密 集 区 域 。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提 高资源 的空 间 配置效 益 。获取较 大 的投资边 际效 益 ;同时通过 扩散 效应 ,带 动更 多地 区的发展 ,快 速提 高 西部整 体 的经济 发展水 平 。 然 而西部 大 开发近 五年来 。西陇海 一兰新 经济 带 经济一 体化 的进 程和 珠三 角 、长三角 地 区经 济 一 体化 相 比,发 展非 常缓 慢 ,许 多 建议和 措施仅 仅是 停 留在 口头上 ,无 法落 实 。究 其根 源 ,最根本 的是 缺 乏有效 的组 织制 度来 推动 。
国道 。是 连接 我 国东西 交通 的 大动脉 。带 内 主要城
市 有兰州 、 掖 、酒 泉 、嘉 峪关 、哈密 、吐鲁 番 、昌吉 、奎 屯
和 石河子 等 。2 0 0 0年 ,这些 城 市 市 区的 GD P合计
超 过 l6 0亿 元 ,占陕 西 、甘 肃 和新 疆 GDP总 和 0 的 z 5 。将这 一 经济 带延 伸 到阿拉 山 口主要 是 为 /强 了促 进西 北地 区与 中亚 五 国经 贸的发 展 。该带 的重 点 段是陕 西关 中地 区 、甘肃 兰州 段和 新疆 的 天 山北 麓段。 西 陇海一 兰新 经济 带的 主要 城市 具有 一些 相 近
关键 词 :西 陇 海一 兰 新 经 济 带 ;一体 化 ;制 度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17 4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19 2 0 ) 20 2 4 6 10 6 (0 6 0 —0 卜o
我 国西部地 区面积 辽阔 ,经 济发展 迟缓 ,人 口
包 括陇海 兰新 铁路及 其 并行 的连 云港 —— 霍尔 果斯 高 速公路 ( 分 已建 ,部分 在建 ,部 分规 划 中) 和 部
的 特 点 ,城 市 均 沿 陇 海 兰 新 线 和 黄 河 、渭 河 流 域 分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酒泉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酒泉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酒泉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3.13•【字号】•【施行日期】2017.03.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酒泉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驻酒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和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相关要求,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市政府研究制定了《酒泉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3月13日酒泉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动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国家、省、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甘肃省《关于深入推进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甘办发〔2016〕58号)和全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和省上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通道为重点,以建设活力小康生态魅力幸福酒泉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绿色环保,重点围绕优化城镇布局形态、完善城镇治理体系、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增强城镇功能和承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发展目标,遵循规律,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酒泉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建设活力小康生态魅力幸福酒泉提供重要支撑。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科学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甘肃实际,中共甘肃省十一届十次全委会研究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1、“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难得历史机遇,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确定并认真组织实施“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经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战胜各种重大风险和挑战,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许多新的重大突破。

全省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传统支柱产业在改造提升中迅速扩张,新兴特色产业迅猛崛起,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取得重大成果;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力度空前,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是全省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明显的五年,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最具开创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五年,是全省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全省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态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发展战略的比较与思考

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发展战略的比较与思考

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发展战略的比较与思考摘要:与“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战略不同,“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没有将未来两地区在全国的地位进行明确,也没有阐释出地区发展的战略重点。

因此,有必要剖析中部与西部地区在全国未来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揭示出其由于基础条件的差异引起的不同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地区发展战略,并通过比较两大战略引出全国地区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中部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地区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大战略,不仅是为了振兴西部,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使东、中、西三大区域连成一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是我国的腹心地带和国脉所系。

就生产力与资源分布而论,中部地区兼有东西部之长,而且环境、资源、市场、区位和经济技术基础等各方面的条件配合较好。

相对西部来说,中部更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础和条件。

东部的人流、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向西推进的过程中,会有相当部分要流经中部,甚至在西进的过程中扎根于中部。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客观上也需要在我国东、西部之间有一个过渡带和传接带,这就使中部处于“承东启西”、“一肩挑两头”的战略位置。

一、中西部发展战略重点的比较(一)中部崛起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中部六省农村人口高达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1.2%,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8.9%,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依托中部的两湖平原(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黄淮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抵御气象灾害能力差,中部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已成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薄弱区域。

气象灾害严重威胁中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着眼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并将其纳入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加大农村地区气象灾害监测能力的投入,加快重点农业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乡村自动气象(雨量)站以及土壤墒情监测站的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结合,对原有农业气象观测站任务进行适度调整,适当增加特色农业作物的观测。

近10年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经济对比与发展方向研究

近10年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经济对比与发展方向研究

构 4 :43 , 4 2 : 2 从经 济 的持续 发展 考虑 , 西市 增 加工业 定 比重 刻不 容缓 。
资 料 来 源 : 肃 年 鉴 (9 8,0 7) 甘 19 20
1 2经济 带甘 肃段 节点城 市 的经 济增 长速 度 比较 . 从 节 点 城 市 G P年 均 增 长 速 度 分 析 ,9 7年 至 D 19
8 . %。人均 G P 9 1 . , 全省 平均 水平 的 21 13 7 D 10 58元 是 .8
基础 设施 落 后 , 自然条 件 严酷 和 劳 动者 技能 低 下等 因
素 的制 约 。 从节 点城 市 人均 G P年均 增长 速 度分 析 , 座城 D 1 1
倍。 此段城 市 化水平 达 3 . %, 41 高于 全省 城市 化平 均水 4 平 3个百 分 点 ,但相 对 于全 国及 西部 其 它 水平 。城市 内部产 业 结构 对 比
明显 : 峪关 、 昌 、 门 、 嘉 金 玉 白银 第二 产 业 的 比重超 过 了 7 %; 0 兰州 、 天水 、 武威、 张掖、 酒泉 、 敦煌 6 市经济以 城
第 二 、 产业 带 动增 长 , 三 而其 中 以敦 煌 的第 三 产业 增长 最 为 明显 ; 西 市 第一 产 业 比例 较 大 ,0 6年 , 产结 定 20 三
11经 济带在 全省 的地 位 . 西 陇海 兰新 经济 带 在甘 肃 省 穿越 了天水 、 西 、 定 白 银、 兰州 、 威 、 昌 、 掖 、 泉 、 武 金 张 酒 嘉峪 关 9个地 级 市 和 敦煌 、 门 2个 县级 市 。 1 间 , 玉 0年 其经 济 总量及 其 它经 济指标 在 甘肃省 占有 非 常重要 的地 位 ( 见表 1 。 )

西陇海—兰新产业带产业布局研究

西陇海—兰新产业带产业布局研究

西陇海—兰新产业带产业布局研究1. 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成果,以西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带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西陇海—兰新产业带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代表,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潜力。

本文将对西陇海—兰新产业带的产业布局进行研究,分析其优势、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2. 西陇海—兰新产业带的概况西陇海—兰新产业带位于中国西部,横跨陇南、天水、白银、兰州等地,总面积广阔。

产业带以农业、矿产资源开发、制造业等产业为主,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同时,该地区交通发达,交通枢纽众多,交通优势明显。

3. 西陇海—兰新产业带的产业布局优势西陇海—兰新产业带的产业布局具有以下优势:3.1 丰富的自然资源西陇海—兰新产业带地处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农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这些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2 人力资源丰富西陇海—兰新产业带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人口多、素质高。

这为各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持。

3.3 交通优势明显西陇海—兰新产业带地区交通路网发达,有多个交通枢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港等。

这些交通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物流和运输环境。

3.4 产业链条完整在西陇海—兰新产业带地区,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包括农业、制造业等。

这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4. 西陇海—兰新产业带的产业布局问题虽然西陇海—兰新产业带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4.1 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西陇海—兰新产业带主要以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为主,而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产业带的发展潜力。

4.2 创新能力不足西陇海—兰新产业带缺乏创新能力,科研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产业带的创新发展。

4.3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西陇海—兰新产业带相对落后的发展水平,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许多人才选择到其他地区发展,导致本地区的人才储备不足。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开发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开发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开发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6.30•【字号】甘政发[2003]60号•【施行日期】2003.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开发规划》的通知(甘政发[2003]60号2003年6月30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地行政公署,省政府各部门:现将《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开发规划》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开发规划(二00三年三月)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以下简称“甘肃段”)是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以下简称“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育和建设甘肃段,有利于促进全省经济加快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为了培育和建设甘肃段,按照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本着战略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的要求,在国家《“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西部大开发甘肃省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开发规划》。

按照“节点城市一轴线开发模式”,以联接省会城市铁路线上市场化进程较快、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天水、兰州、定西、白银、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市区为节点城市,非市区范围为带动区。

节点城市以城市规划区为核心区,以市区其他区域为辐射区。

节点城市和带动区组成甘肃段,直接辐射平凉市、临夏州和礼县、西和、成县、徽县、两当,间接辐射庆阳市、甘南州和宕昌、武都、康县、文县。

一、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和开发目标(一)基本思路培育和建设甘肃段的基本思路是;以节点城市为支点,以交通轴线为纽带,以兰州—白银为核心经济区,坚持体制、制度和科技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建设绿色生态长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构筑产业发展平台、特色经济高地和生产要素聚集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兰州新区区域计划

兰州新区区域计划

兰州新区区域划区域概况:兰州新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

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计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距兰州市区千米,距西宁198千米,距银川420千米。

计划面积806平方千米,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现有总人口10万人。

年均气温度,年降水量220毫米,年均蒸发量达到2000多毫米。

无霜期约在150天左右。

核心区平均海拔约2000米。

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座中四联,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土地和水利资源丰硕,地形开阔,适宜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横穿新区,水资源完全能知足新区以后进展需求;交通便利,连霍高速、京藏高速和中川机场组成了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国家石油战略储蓄库、等一批产业项目入驻,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良好态势。

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举全省、全市之力支持新区进展,打算通过5-10年的尽力,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效劳业的扩展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目前已经有包括国家战略石油储蓄库、汽车、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落户新区。

计划建设石化、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五大片区。

通过5—10年的建设,兰州新区将进展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域跨越式进展的重要经济增加极,成为西部地域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聚集、效劳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

:兰州新区的进展目标是产业强城、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

整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振兴的重要增加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1.经济 2030年GDP达2700亿。

《整体计划》确信了兰州新区的进展目标,即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

〖2021年整理〗《西部大开发简介》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西部大开发简介》优秀教案

西部大开发简介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2021年末人口亿人,占全国的%。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

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由于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以及国内成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2021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

2021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202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

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我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成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王雪(1982-)女,辽宁省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经济研究。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产业布局研究王 雪(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 要: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经济发展的条件、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 三圈一轴 的空间布局框架及促进产业带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产业空间;产业布局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198(2007)10 0039 02 产业带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沿着一种或多种线状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或管道等),由密切配合协作的产业部门围绕中心城市或交通节点而凝聚,具有内在经济联系的产业密集区域。

1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1.1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的特点西陇海 兰新线东起陕西的潼关西到新疆的阿拉山口,是欧亚大陆桥的一部分,综合运输通道包括陇海 兰新铁路及其并行的连云港 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和国道,是连接我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

重点开发地区包括:陕西关中地区、甘肃兰州白银经济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以及 三西 (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能源重化工基地、宁夏沿黄河地区、青海东部地区和格尔木地区、新疆库尔勒地区、内蒙古河套地区等。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是西北地区城市相对密集的地带,集中了陕西、甘肃和新疆的大部分城市,城市的分布比较集中,城市化水平也高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

但是,产业带沿线城市的规模等级不完整,在兰州和乌鲁木齐两个特大城市之间2000km 的范围内,缺少在区域经济中具有支撑和能起带动作用的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甘肃除省会兰州一个特大城市外,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只有天水和白银;新疆除乌鲁木齐外,没有50-100万人的大城市,4个中等城市克拉玛依、石河子、伊宁和库尔勒中难以承担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的作用。

这种情况使西安 兰州之间、兰州 乌鲁木齐之间、乌鲁木齐 伊宁之间缺少战略支撑点,导致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上形成了经济低谷。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密切的经济和社会联系和众多能够发挥组织功能的规模不等的大、中、小城市,沿西陇海 兰新线发展成为综合的地域城市经济系统,这是一种典型的点轴式城市空间布局模式。

1.2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首先,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较,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资源优势突出。

产业带内土地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且品种多、储量大,人均占有量大。

其次,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具有市场发展的潜力优势。

能够带动产业带经济的迅速发展;再次,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较好的技术创新基础,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在产业带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能够带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使西部地区摆脱传统生产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地理限制,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2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2.1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1)产业带内的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产业带内产业结构具有超前性,即工业的发展不是按照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产业演化规律,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以甘肃省为例,甘肃工业化是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开始的,启动原因不是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工业发展不是农业发展支撑的结果,而是外部力量的嵌入。

因而在甘肃省农业发展水平落后的前提下,所建立的甘肃工业体系显得过于超前。

这种经济空间结构的情况与区域产业结构是不相适应的。

(2)产业带内产业布局的不合理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由于产业带内多以传统产业和资源性产业为主,导致产业布局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严重。

产业布局的不合理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这与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相违背的。

(3)产业要素运转不畅,浪费情况严重。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内部各产业部门有一定的协作性,如建材、机械、机电制造之间,石油、石化产业之间等等,但是产业带内部区域资源要素流动机制不完善,应加强区域协作,提高现有内部产业基础的利用水平。

同时由于带内还主要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经济的发展还主要是以消耗大量的生产要素为主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进而生产要素浪费严重。

2.2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面临的新形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39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大范围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必须选择若干重点地区有步骤地推进。

国务院在 西部开发 十五 总体规划 中明确提出要依托亚欧大陆桥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施重点开发,促进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的形成,带动周围地区和农村发展。

确定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这一重点建设区域,能使分散的生产要素集中使用,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益,获取较大的投资边际效益,有利于快速提高西部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产业带建设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因而又要防止面面俱到,广而不深。

3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产业总体布局的构想3.1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产业空间布局的总体框架西陇海 兰新铁路穿过陕西、甘肃、新疆三个省,经过这三个省的相对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即陕西省的关中经济核心区、甘肃省的兰州经济核心区和新疆自治区的天山北麓经济核心区。

在这种产业布局态势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 三圈一轴 的空间布局框架: 三圈 是指陕西段产业圈、甘肃段产业圈和新疆段产业圈。

陕西段产业圈以西安、咸阳为核心,包括宝鸡、石河子、铜川、渭南、韩城、华阴;甘肃段产业圈以兰州、白银为核心,包括嘉峪关、酒泉、天水、武威、金昌、张掖、敦煌、玉门;新疆段产业圈以乌鲁木齐、昌吉、米泉和阜康为核心,包括克拉玛依、哈密、库尔勒、奎屯、吐鲁番、塔城、伊宁、乌苏、博乐、兴平。

一轴是指西陇海 兰新铁路线,还包括其他的交通通讯线。

每一产业圈都有一、二、三级产业发展轴心,其中一级产业发展轴心是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依托和科技教育发展的技术创新高地。

二级和三级产业发展轴心也是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经济发展比较重要的城市,但是对其的投资和建设要略低于一级产业发展轴心。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三大产业圈的各级发展轴心如表1所示。

表1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三大产业圈的产业发展轴心轴心产业圈一级产业发展轴心二级产业发展轴心三级产业发展轴心陕西段产业圈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韩城、华阴甘肃段产业圈兰州、白银天水、酒泉、嘉峪关、玉门武威、金昌新疆段产业圈乌鲁木齐、昌吉、米泉、阜康哈密、奎屯、乌苏、克拉玛依、库尔勒吐鲁番、伊宁、塔城3.2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三大产业圈产业布局的重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已经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应发挥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产业带内的物质基础,在注重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从国家总体布局考虑,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重点布局的产业主要包括:钢铁和建材工业、机械制造业、能源化工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三大产业圈的战略布局如表2所示。

表2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三大产业圈战略布局重点产业布局三大产业圈工、农业布局重点高技术产业布局重点其他方面布局重点陕西段产业圈装备工业、轻工业、建材工业、机械、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现代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机电一体化和光电子、高效节能环保产业历史名城、旅游胜地,建设西安 咸阳都市区甘肃段产业圈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冶炼与深加工、综合性石化、轻纺、钢铁工业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核工业、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商贸业、旅游服务业,建设兰州 白银都市区新疆段产业圈农副食品生产、卷烟工业、粮棉油工业、石油化工、机电制造、建材、轻纺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商贸业、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国际旅游业,建设乌鲁木齐 昌吉 米泉 阜康都市区4 促进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是西部地区的经济核心区,宁夏、内蒙古、青海各省应共同致力于本区的经济发展。

西陇海 兰新产业带内部各市更应该立足于全局,抛却局部利益,从全局考虑,本着互惠互利、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参与联合与协作。

具体内容包括: 加强企业间的联合。

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经济合作,加强上下游产业间的联合。

建设统一的市场体系,创建西北地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格局。

加强交通、通讯网络的建设,联合打通出区、出境的运输通道,发挥各种运输通道的联合作用。

注意区域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促进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三大产业圈与附近地区的良性互动的合作协调机制。

政府应该成立协调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协调产业带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区域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以突出的资源禀赋优势为基础,联合东部进行共同投资和开发,将带内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还能有效地解决东部地区的原材料和能源短缺的问题,以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1]费洪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0 42.[2]汪海.产业带形成与划分[J].经济研究,2005,(11):72 73.[3]苟三勇,张优智.西陇海一兰新经济带区域经济整合条件及其发展战略研究[J].区域经济,2006,(6):280 282.[4]宁吉哲.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和政策[J].中国投资,2001,(9):10 11.[5]方创琳.区域发展战略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3 30.[6]聂华林,赵超.甘肃经济空间结构的现状、问题与战略选择[J].人文地理,2003,18,(4):32 36.[7]王士君,高群,王丹.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一近域城市整合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6):558 563.[8]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98 185.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