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
(二)产业布局的比较优势理论 斯密 李嘉图 赫克希尔-奥林 赫克希尔 奥林
(三)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1、新古典均衡区域增长理论 、 2、缪尔达尔 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缪尔达尔-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3、威廉姆森的倒 曲线 、威廉姆森的倒U曲线 4、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
(四)公平与效率的选择理论 公平与效率释义 公平与效率的兼容与选择 影响公平与效率的因素: 影响公平与效率的因素: 1、资源稀缺 、 2、聚集效益 、 3、技术创新 、 4、增长所需要的社会经济秩序 、 5、增长所必需的扩散和转移 、 6、增长所必需的生态环境 、 前三者属于内涵要求区域经济发展走非均衡道路 后三者本质上要求区域经济的均衡性
(三)产业地区合理布局是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 结果 1、产业布局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 2、产业布局又是一个主观因素作用的过程 、
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
(一)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杜能的同心农业圈层理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西方古典区位论基本特征: 西方古典区位论基本特征: 研究宗旨是为各企业或部门找到最佳生产区位 以完全竞争市场机制下的价格理论为基础
1、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加剧 、地区经济差距扩大, 2、区域经济摩擦、地区封锁日趋强化 、区域经济摩擦、 3、产业布局非区位化,引发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产业布局非区位化, 4、注重地区经济倾斜,忽视产业结构倾斜 、注重地区经济倾斜,
中国产业地区布局战略选择
一、产业布局战略选择的制约因素 经济体制的制约 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 政治和社会等因素的制约 二、产业布局战略选择的原则 效率与公平兼顾 产业政策的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 产业政策的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以产业倾 斜为重点 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结合, 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结合,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第七章 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的内涵
一、产业布局的含义 产业布局是指人们以一定的地域(一个国家或地区)为 界限,对产业进行空间分布的规划;它是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产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 分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二、产业布局的必要性 1、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促进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 2、合理的产业布局,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3、合理的产业布局,能够纠正产业的不合理分布。 4、合理的产业布局,是实现国家整体利益的重要内容。 5、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有效保证国家的国防安全。
二、产业集聚形成机制 产业集聚是产业演化发展中的一种地缘现象, 具有产业集聚特征的地区,不仅保持了巨大 的竞争优势,还推动了区域和国家的发展和 进步。 1、资源禀赋是产业集聚形成的最初诱因。 2、交易成本降低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市场决定因 素。 3、人力资源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内在需要。 4、制度环境是产业集聚形成的推动力量。 5、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必然 要求。
5、非均衡布局规律 。产业空间发展总的来说表现出不平衡特征, 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初级 阶段,区域产业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但随 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的差距将会随整体经济的增 长而趋向下降。 四、产业布局模式 1、均质模式。在工业化前期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产业 布局以分散为主,社会经济活动分散,表现为地区差异不明 显的均质模式。 2、增长极模式: 增长极模式又称为极核模式。近代工业出现以 后,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极大提高。经济发展总是选择一些条 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作为发展场所,这些发展场所就成为经济 活动的集聚地。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集聚地的发展速度也 是有快有慢,某些具有创新力的企业增长迅速,经济规模明 显超过其它地方,并对临近地区的经济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 它便逐步成为区域的“增长极”,使得产业布局以分散为主 转变为以集中为主。
第四章三大产业布局概述_经济地理学
第一节第一产业布局概述一、农业生产活动概述二、农业土地利用概述三、农业(种植业)生产布局概述四、农业区域开发第二节第二产业布局概述一、工业生产的特点与制约因素二、主要工业布局概述(以汽车工业、电子工业为例)三、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第三节第三产业布局概述一、第三产业活动概述二、现代服务业概述三、交通运输业布局四、信息产业布局五、商业布局概述课堂讨论1、谈谈你对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景?2、随着发达国家产业布局的调整,一些所谓“夕阳工业”转向发展中国家,谈谈你的应对策略?3、第三产业是一个层次庞大复杂的产业,你认为我们发展第三产业要注意些什么?第一节第一产业布局概述一、农业生产活动概述1、关于农业生产的概念理解要注意它是一个兼顾“自然环境-生物-人类社会”的复杂系统;农业生产有大农业(农、林、牧、副、渔)与小农业(种植业)之分;此外,还有传统与现代农业之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2、农业生产的特点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部门;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强烈的地域性(最大的特点)教学案例——我国冬小麦的种植:耕地(8-10月)—播种(9-11月)—越冬(11-次年2月)—生长(3-5月)—收获(4-6月);我国南方水稻种植:犁田(2-4月)—插秧(4-5月)—生长(5-8月)—收获(8-9月);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过了惊蛰,耕田不停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分别说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南方的酸性红壤适合种茶叶;而北方的感性土壤适合种小麦”说的是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3、关于农业生产影响因素的理解应注意1)自然环境(条件)影响最大,特别是传统农业;而因素中气候、地形、水文、生物与土壤是主要的。
2)技术条件的影响,对现代农业特别大技术装备情况(拥有量、对当地的适宜度);农业技术与经验。
3)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也是现代农业,特别是城郊农业影响大工业和城市(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的满足度;原有经济基础;国家政策方针。
产业布局实施方案
产业布局实施方案一、产业布局的意义产业布局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根据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合理安排和组织各种产业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组成,以实现产业发展的合理化、优化化和集约化。
产业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布局的原则1. 产业协调发展原则:在产业布局中要注重产业的协调发展,避免同类产业过度集中,避免产业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形成合理的产业组合,实现互补互利。
2. 产业适度集聚原则:在产业布局中要注重产业的适度集聚,避免过度集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要避免产业过于分散,影响产业的规模效益。
3. 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原则:在产业布局中要注重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避免产业与城市之间的割裂,实现产业与城市的有机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 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原则:在产业布局中要注重产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避免产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产业与生态的良性互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产业布局的实施方案1. 制定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制定产业布局规划,明确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为产业布局的实施提供指导和保障。
2.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根据产业布局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和组织各种产业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组成,实现产业的合理化、优化化和集约化。
3.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组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4.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产业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5.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通过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的适度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的规模效益和集约化发展,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6. 推动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通过产业布局,推动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实现产业与城市的有机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城市的产业支撑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产业布局 实施方案
产业布局实施方案产业布局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安排不同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它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以下是一个1200字的范例:一、总体布局方案(一)明确目标:制定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产业布局方案。
着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型产业,同时重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的禀赋条件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地确定产业布局。
发展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文化旅游业等,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农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等。
(三)产业配套:在产业布局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种产业之间的关联和配套关系,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
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
二、重点领域实施方案(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完善相关政策和支持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建设研发基地和孵化器,培育新兴产业龙头企业。
(二)高端制造业:加强高铁、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提升产业链水平,强化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掌握能力。
鼓励企业进行质量改进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物流、商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扩大开放程度,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培育大型物流园区,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产品质量。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推动产学研合作,建设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
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布局规划一、引言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产业布局规划成为了各地区、各企业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
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探讨产业布局规划的重要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实施产业布局规划的建议。
二、产业布局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增长: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可以在区域内均衡发展各个产业,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2.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产业布局规划,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 促进就业和外部支出:产业布局规划有助于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布局规划的影响因素1. 自然资源条件: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各异,合理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是产业布局规划的重要依据。
2. 人力资源和技术条件: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对于产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产业布局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力资源情况和技术条件。
3.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产业布局规划需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整,避免产能过剩或产能不足的问题。
4.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产业布局规划需要与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相协调,确保顺利实施。
四、实施产业布局规划的建议1. 深入调研分析:在制定产业布局规划之前,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情况,为产业布局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合理配置产业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合理配置各类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3. 强化创新驱动: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产业布局规划需要重点培育和支持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4.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产业布局规划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产业布局
1.市场机制 2.计划机制
5.2 产业布局调整
一、产业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产业布局调整的原因 1.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2.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
二、产业布局调整的主要原则 1.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国家干预为补充 2.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3.政府必须实行适当的倾斜政策 4.适时调整
2.地理区位学派 (1)代表人物: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的中心 地》(1933) (2)“中心区位”理论内容: 第一、中心地模式假定条件:
第二、中心地不同等级划分的依据及其排列规律
第三、中心地模式体现了六边形销售服务区的经济 合理性。
第四、中心地体系不同形成机制下的结构形态。
(三)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多样化发展
5.3 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
一、区域分工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分工与贸易理论
1.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二)现代经济学派的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 1.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2. 现代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的发展
• 技术差距理论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一阶段:创新产品阶段,产品是技术密集型的; 第二阶段:定型产品生产阶段,产品由技术密集 型转为资本密集型; 第三阶段:定型产品发展阶段,产品由资本密集 型转向劳动密集型; 第四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 3.”中心——外围”理论
城市规划中的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是指基于对城市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的过程。
在城市规划中,产业布局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
一、产业布局的重要性产业布局是指在城市中合理配置不同产业的空间分布。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鼓励不同类型的企业相互合作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新技术的发展。
2.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通过产业布局的优化,可以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合理,减少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促进城市就业和人口流动: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就业机会,促进人口流动和城市的经济繁荣。
二、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来确定产业布局。
1. 地理条件: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等因素会影响到不同产业的适宜性,例如海洋城市更适合发展海洋产业,而内陆城市则更适合发展制造业等。
2. 资源条件:城市所拥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等,会影响到不同产业的发展潜力。
3.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可以确定相应的产业布局。
4. 政策支持: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支持措施会对产业布局产生直接影响,例如给予税收优惠、提供土地和资金支持等。
三、产业布局的优化策略为了实现城市规划中的良好产业布局,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1. 多元化布局:城市应该鼓励多元化的产业布局,避免单一产业过度集中,以减少经济风险。
2. 产业链协同发展: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通过产业链的形成和优化,提高整体效益。
3. 强化绿色产业:在城市规划中,应该优先考虑发展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4. 促进创新创业:城市应该鼓励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支持措施,吸引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结论在城市规划中,合理的产业布局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
具体的措施可以概括为统筹兼顾,协调各产业间的矛盾,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远近结合、综合发展。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
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产业布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结构,其合理与否影响到该国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经济的发展速度。
详细介绍基本定义宏观调控上的产业布局指政府采取的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应用。
综合影响的产物产业布局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
其中决定区域竞争力与产业布局的先天条件及核心要素为区位因素,后天可以弥补的居于第二位的是区域政策因素。
现代区位理论对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市场份额最大和聚集效益。
现代产业布局既是一个市场均衡问题,又是一个区域均衡问题,实质上是成本均衡问题。
无论是古典的区位理论还是现代区位理论,距离以及由距离所造成的运输费用,始终是布局问题的关注与关键所在。
现实中具体区位的选择是将上述三个方面标准与区域总体发展的要求结合,综合考虑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作出产业布局的最终选择。
美国学者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凡有竞争力的产业、产品都是以产业集群方式存在。
贯彻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正在成为当今各地区与企业发展的一种客观的区位选择准则。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组织的一种高级组织形式。
具体表现为专业化分工程度高,众多企业都有严格而精细的分工,短途运费下降,采购、生产与销售成本降得很低,大大提高了集群企业竞争力。
产业布局
(6)
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 )
核心内容: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 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者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 ,增长迅速并且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机制,由于其对邻近地区经 济发展同时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因此被称为“增长极”。
(7)点轴理论 点轴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过程看,产业、 特别是工业先集中于少数点,即增长极。
(3)成本学派理论
核心: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 优区位 。 主要代表人物:韦伯; 胡佛 (美 )于1931年、1948 年分别写了《区位理论与皮革制鞋工业》和《经济活动的区位》
(4)市场学派理论
核心内容: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把 企业安排在利润最大的区位。在市场激烈竞争中, 商品销售问题日益突出,这时在考虑生产成本与运 费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 合理结构的安排 研究市场划分——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谢费尔 ):任何两地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两 地市场间市场分界点为两地均衡点。
1、集中度分析
(1)集中指数及其变化: 集中指数是表明某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集中程度的指标,其计算 公式为: C=(l-H/T)× lOO 式中: C : 集中程度指数, T :全国或全区总人口或总面积, H :占全国或全区经济总量半数的地区人口或面 积, 集中度指数在0-100之间波动。 一般说来: C≤50为相当分散; 50 < C≤70为分布比较平衡; 70 < C≤90为相当集中; C≤90为高度集中。 利用这一指数来揭示区域经济布局集中程度,可分别计算区域 开发前的集中度指数C0,和区域布局后的集中度指数C1。如果 C0<C1,则说明集中度降低;反之,则说明集中度升高。
第11章 产业空间布局
比重,Pj为区域第2要素(如人口)占全国或全区的比重。
作用
利用这一指标评价区域产业布局集中程度时,可分别计算区域 布局前后的地理联系率。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说明集中度降 低;反之,则说明集中度升高。
(3)区域集中度及其变化
含义
区域集中度也是反映经济现象在全国或地区集中程度的指标, 用全国或地区构成中比重居前3位或前5位的区域的比重之和来 表示 。
2. 产业区域分工理论2
产品生命 周期理论
它是技术差距论之一。该论主要研究了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 状态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而可以用来解释部分工业品的 国际贸易格局,解释世界性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某些趋势。 构成了后来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核心内容。P252
中心外围 理论
普雷维什理论的重要特点是从区际收支角度,而不仅仅是从 资源禀赋差异角度来考察产业区际分工、贸易与经济发展的 关系。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广泛采用非初级产品出口和进口替 代战略。为发展中国家改善贸易条件、制定产业布局战略提 供了思路和理论基础。
(1)区位熵(产业地区集中度)
含义
是反映各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指标,也可以用来分析产业的地区 集中程度和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因此也称产业地区集中度。
公式
LQij
eij eit
Enj Ent
LQ是i地区j产业的区位商,eij是i地区j部门的就业人数(或产
值),eit是i地区就业总数(或总产值),Enj是全国j产业就业
作用
C越大,说明均衡度越低;反之则反之。此指标只能用于两个 地区间的对比,不能从总体上反应区域内经济分布的均衡度。 当然,为了说明均衡度的变化,也必须计算区域布局前后的静 态不平衡差,如果C0<C1,说明均衡度降低;反之则反之。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布局
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变革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产业布局、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布局。
二、产业布局1. 优化产业结构(1)巩固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
如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2)延伸优势产业:发挥我国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优势,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如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半导体、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
(3)培育新兴产业: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区域协调发展(1)东部地区:发挥东部地区经济、技术、人才等优势,加快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2)中部地区: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发展优势产业。
(3)西部地区:发挥西部地区资源、生态等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三、技术创新1.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突破“卡脖子”技术: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2.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1)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2)培育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四、人才培养1. 加强高等教育改革(1)优化专业设置: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
(2)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强化职业教育(1)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鼓励技能人才成长: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待遇。
产业布局
3)地域内基础设施因素
人类生产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的人工物质载体,是在自然条 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改善。 生产性基础设施 非生产性基础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都是人类直接生存环境的一部分 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辅助设施对生产有直接影响
1.1.3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两国交换两种产品时,在由比较成本决定 的幅度内,其交换比率取决于两国对比彼 此产品的相互需求,交换比率将根据两国 消费者的消费倾向的变化而变化
1.1.4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H--O理论)
(1)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各不相同,各个国家 和地区应该在区域分工贸易体系中专门利用自己相对丰富 的要素进行生产,充分发挥自己的生产要素优势 (2)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是地域分工和贸易发展的直接原 因,它决定了生产要素价格差异。 (3)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最重要的结果是各国能够更有效 地利用生产要素。如果各生产要素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那么生产要素就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
(1) 地域间的发展不平衡程度愈来愈大,集 聚现象显著 (2) 社会经济空间组织构架基本形成,社会 及产业发展主要集聚于高等级的城镇和轴 线上,形成“点一轴”网络系统。 (3) 城市发展迅速,不同等级城镇之间的规 模差异达到最大。
4)高水平的均衡阶段
城镇体系的特征:均衡化、网络化和多中心。 社会经济空间结构基本特征 :
影响产业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 社会因素,它们共同对产业的地域分布发生作用, 其作用的基础是比较利益和因素的流动性。 产业的空间发展过程中,集聚作用和扩散作用同 时存在。集聚作用会扩大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农业圈层是:(1)自由农作圈 (提供鲜菜、牛奶等);(2)林业 圈(提供薪炭);(3)轮作农业圈 (主要提供谷物,谷物与饲料作物轮 作);(4)谷草轮作圈(提供谷物 为主、谷物、牧草和休闲地轮作。是 圈层中面积最大的一个);(5)三 圃式轮作圈(提供畜产品为主,1/3 土地种燕麦,1/3种稞麦,1/3土地休 闲);(6)畜牧圈(大量土地牧放 或种植牧草)。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三、产业布局的环境与生态学理论
如何在产业布局与优化过程中,充分满足和适应 环境承载力的基础性需求,促进产业布局生态化,实现 和谐发展,成为许多产业布局理论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1.环境承载力理论 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 acity)可以理解为某一区域环境在某一特定时期维 持某种环境状态条件下所能提供的对人类活动支持 能力的阈值。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二)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发展——近代区位理论 近代产业区位理论已经从对工业区位进行探讨
发展为对贸易区位、城市区位进行探讨,将研究对 象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将研究 目标从追求生产成本、运输费用最低转向追求市场 最优。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1.贸易边界区位理论(费特)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第一种,在各种市场区的集结点,随着总需求 的滚动增大,逐步成长为一个大城市,而且所有市 场网又都交织在大城市周围(见图11-3)。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图11-3 三层市场网络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第二种,大城市形成后,交通线将发挥重要作 用。距离交通线近的扇面条件有利,距离交通线远 的扇面不利,工商业配置大为减少,这就形成了近 郊经济密度的稠密区和稀疏区,从而构成一个广阔 的地域范围内经济景观(见图11-4)。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二)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发展(近代区位理论)
1、市场区位学派
核心内容:主张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子,并 尽量将企业安排在利润最大的市场区位。 德国,奥古斯特·廖施,1939年,《经济的空间分析》 , 认为:工业布局的根本原则是寻求最大利润。
11
2、地理区位学派
德国,克里斯塔勒,1933年,《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系统地阐述了中心地的数量、规模和分布模式,首次建 立了中心地理论(中心地方论或中心地学说)。
1
产业布局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置,是指产业在一定 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狭义的产业布局:仅指工业布局 广义的产业布局:指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在内 的所有产业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2
二、区位分工协作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分工和贸易理论
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19
二、经济因素:
1、区域分工 – 区域分工:技术分工和社会分工在地域空间的表现 形式。 – 根据区域之间存在产业梯度和经济交换关系的不同, 可分为三种类型:垂直型分工、水平型分工、混合 型分工
2、经济发展水平 3、生产要素禀赋
– 劳动力因素、能源、资本等 4、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
– 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竞争 5、基础设施条件 6、集聚(集中与分散)
20
三、技术因素:
– 技术决定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 技术影响着产业结构 – 技术影响交通运输
四、社会因素:
– 人口、政治、产业主体的行为、特定的社会文化环 境和法制环境、历史传统
五、地理位置因素:
– 经济区位、特殊地理环境
21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7.1 521.7.1 5Thursd ay, July 15,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 6:20:45 06:20:4 506:20 7/15/20 21 6:20:45 A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7.1506:20: 4506:2 0Jul-211 5-Jul-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06:20:4506 :20:450 6:20Th ursday, July 15,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 7.1521. 7.1506: 20:4506 :20:45July 15, 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7 月15日 星期四 上午6 时20分4 5秒06: 20:4521 .7.15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7月 上午6 时20分2 1.7.150 6:20July 15,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7 月15日 星期四 6时20 分45秒0 6:20:45 15 July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6时20 分45秒 上午6 时20分0 6:20:45 21.7.15
第九章 产业布局理论
五、科学技术因素
(一)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对产业布 局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第三节 产业布局的实践
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 二、全国性产业布局 三、地区性产业布局
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
(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关系 (二)产业革命以来国际分工格局和产业转 移的演变 (三)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发展 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地理位置因素 二、自然因素 三、人口因素 四、社会经济因素 五、科学技术因素
一、地理位置因素
(一)地理位置对第一产业布局的重要影响 (二)地理位置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直 接影响
二、自然因素
(一)自然资源对第一产业的决定性影响 (二)自然资源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影 响 (三)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到产业布局的大格 局
第九章
产业布局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产业布局的实践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产业布局 的形成期 1、杜能的《孤立国》及其对产业布局理论 的贡献。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思考题
1、简述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2、简述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3、分析我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中 的战略和策略。 4、分析我区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的应用。
三、人口因素
(一)作为生产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1、人口数量对市场规模和资源开发程度有 较大影响。 2、人口质量或人口素质也对产业布局产生 重大影响。 (二)作为消费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产业布局》课件
产业布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和 影响
1 经济发展
有效的产业布局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 业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社会进步
产业布局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 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布局的批判和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和建议
企业
根据产业布局策略,调整产业 结构、提升竞争力、推动创新 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投资融资和人才培养的作用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产业布局的重要驱动 力,通过研发和技术创新,提升 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
投资和融资
有效的投资和融资可以支持产业 布局,提供资金和资源,推动产 业发展和创新。
人才培养和引进
产业布局的目标和优势
有效的产业布局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布局的模式和分类
产业布局有区域布局、产业链布局、技术布局等多种模式和分类。
产业布局的策略和方法
制定明确的产业布局策略,包括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合作伙伴选择等。
1
产业布局的成功案例
苹果公司的垂直一体化产业布局是一个成功案例,通过整合供应链和软件生态系 统,构建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1
批判
产业布局应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2
建议
加强政府和企业合作,制定综合性的产业布局策略,鼓励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布局的国际比较和借鉴
• 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中借鉴和学习,优化国内的产业 布局。
• 加强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
产业布局的未来展望和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1
7
二、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经济因素 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二)市场因子 1.市场位置。以最短路线、最少时间、最低成本进入 1.市场位置。 市场位置 市场,可增强市场竞争力。 2.市场规模。 2.市场规模。即商品或服务的容量。产业发展与市场 市场规模 规模密切相关,规模大则利销,反之则商品滞销。 3.市场结构。 3.市场结构。不同市场结构有不同竞争环境,需针对 市场结构 其特征采取不同经营策略,对布局有重要影响。 4.市场成熟度。发达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4.市场成熟度。发达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对产业 市场成熟度 布局有重要影响。 布局有重要影响。
2011-1-1
16
四、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研究背景 克里斯泰勒1933年出版《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区》。书 中试图说明城镇为什么存在?决定城镇发展的因素等问题。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有一匀质平原,资源、人口密度均匀,运 输费用不变,消费者偏好相同。厂商定位原则仅考虑需求 界限、市场范围(市场的地理限制,超出该限制,消费者 宁愿光顾其它较近市场)。 依商品市场地理分布范围,形成若干大小不同“中心 地”。
2011-1-1
9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
一、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1、研究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仍是一个封建割据农业 研究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国,英、法等国却已走上工业化道路。 法等国却已走上工业化道路。 德国农场主通过与英法贸易,发现土地在工业化中的价值, 德国农场主通过与英法贸易,发现土地在工业化中的价值,大量购 买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德国农业开始向商品化过渡。 买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德国农业开始向商品化过渡。 为研究德国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化问题,杜能潜心经营农庄十载, 为研究德国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化问题,杜能潜心经营农庄十载, 收集详细资料,1826年撰写《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收集详细资料,1826年撰写《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 年撰写 《孤立国》)。 孤立国》
2011-1-1
22
四、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
(二)主要观点 1、杜能模型只有城市和乡村两部门,而且环境是假定 的,克鲁格曼引入了国际贸易,并将其与现实靠拢。 2、使用交易成本而不是运输成本反映经济活动成本。 随着现代交通发展,运费在商品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小, 与运费相关的空间距离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也大大下降 (运费仅是交易成本一部分)。 3、对城市的形成及其区位演变机制的研究,是克鲁格 曼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2011-1-1
17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2011-1-1
18
城市的经济 地租及其土 地利用分化
2011-1-1
19
五、奥林的区际贸易和生产布局理论
(一)理论特点 把贸易与布局结合起来的贡献,开拓了贸易与生产布局 开拓了贸易与生产布局 关系的新研究领域,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关系的新研究领域 认为,把运输条件和大规模生产的优点结合起来看国际 贸易,与只考虑生产要素稀缺性(外贸源于互通有无)得出 的结论有很大不同,国际贸易是生产布局差异而形成的一个 必然结果,生产布局差异与资源禀赋及对其的利用程度相关。
2011-1-1
10
一、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2、主要思想 、 孤立国的中心是城市,它是孤立国制造品唯一供给者, 而城市食品完全由四周土地供给。 从中心城市向外围延伸,随着与市场距离不断增大,可 耕地地租不断下降,形成一个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同心圆环, 半径距离小的环上土地昂贵, 半径距离小的环上土地昂贵,宜种植运输成本大或单位面积 产值高作物,而半径距离大的环上则种植运输成本小的作物。
6
二、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经济因素 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一)基础设施 1.什么是基础设施。指人类生产和发展所需要的基本 指人类生产和发展所需要的基本 人工物质载体, 人工物质载体,如,交通运输、信息、能源、给排水、环 境保护、生活服务实施等。 2.基础设施如何影响产业布局:交通运输、信息条件 对产业布局影响很大。如,交通线路、交通工具的设施条 件、运输能力大小、运费高低、运达速度、中转环节等, 都同产业布局有关。
2011-1-1
15
三、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二)理论贡献 1、扩展了厂商最优定位理论 提出衡量最优定位的两个新标准:一是单位产品成本最 提出 低,二是企业总利润最大。 2、扩展了厂商地区定位决策的原料因素 将原料分为地方原料和广布原料。二者又分为“纯原料” 二者又分为“纯原料” 二者又分为 和“失重原料”(前者经加工后全部重量完全转移于产品中 失重原料 的原料,后者在生产过程中必然损失部分重量的原料),厂 商地区定位决策,须考虑这些因素。
2011-1-1
12
一、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3、杜能理论的意义 、 传统理论:根据自然禀赋, 传统理论:根据自然禀赋, 种植最适合本地生长的作物。 种植最适合本地生长的作物。 杜能否定传统集约经济观点。 杜能否定传统集约经济观点。 认为,农业经营并非集约程度 认为,农业经营并非集约程度 越高越好,离中心城市越近, 越高越好,离中心城市越近, 集约化程度越高,反之,经营 集约化程度越高,反之, 越粗放。 越粗放。
2011-1-1
2
二、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地理位置 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一)自然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和位置对某些产业有明显影响。例如,距离 国际主航道的距离,对港口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潜力具有重 要影响(比较:上海港和青岛港:大连和天津港)。 (比较:上海港和青岛港:大连和天津港)。 (二)经济地理位置 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在国际、国内生产分工中的 位置。它决定市场范围大小、影响产业集聚和分布状况。 *随着科技进步,地理位置的影响有弱化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地理位置的影响有弱化趋势。
2011-1-1
20
五、奥林的区际贸易和生产布局理论
(二)奥林的贡献 奥林的贡献 1、突破静态资源禀赋局限,把国际贸易与生产力和 突破静态资源禀赋局限, 市场作用结合起来了。 市场作用结合起来了。 2、国际贸易与资源禀赋有关,并非仅仅出自互通有 国际贸易与资源禀赋有关, 无的需求。 无的需求。 3、论证了运输条件和大规模生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论证了 以及国际贸易与产业布局的关系。
2011-1-1
11
一、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孤立国六个农作物圈层: 孤立国六个农作物圈层: 1、自由农作圈(产鲜菜、牛奶) 自由农作圈(产鲜菜、牛奶) 2、林业圈(主要产木材) 林业圈(主要产木材) 3、轮作物圈(主要产谷物) 轮作物圈(主要产谷物) 4、谷草农作圈(产谷物、畜产 谷草农作圈(产谷物、 品,以谷物为重点) 以谷物为重点) 5、农作圈(产谷物、牧产品, 农作圈(产谷物、牧产品, 以畜牧为重点) 以畜牧为重点) 6、荒野。 荒野。
并不是哪个地方适合种 什么就种什么, 什么就种什么,与距离 有关的地租、 有关的地租、运费将影 响农产品生产布局。 响农产品生产布局。
2011-1-1
13
二、劳恩哈特的工业区位理论
1、劳恩哈特:(建筑工程师)德国已完成第一次产业 、劳恩哈特: 革命,并成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策源地之一。对产业迁徙和布 局高度重视。 2、厂商最优定位:将网络分析用于工厂布局,提出在 、厂商最优定位: 资源和销售约束下,使运输成本最小化的厂商最优定位命题 使运输成本最小化的厂商最优定位命题。 使运输成本最小化的厂商最优定位命题 3、区位三角形命题:为解决厂商最优定位,运用最优 、区位三角形命题: 化原理,构造了使里程运费在生产区位中保持平衡的区位三 使里程运费在生产区位中保持平衡的区位三 角形理论。 角形理论。
2011-1-1
14
三、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一)提出命题 为什么某个工业从一个区位移至另一个区位? 为什么某个工业从一个区位移至另一个区位? 决定迁徙的一般经济规律是什么? 决定迁徙的一般经济规律是什么? 他认为, 他认为,厂商之所以集中于此地而非彼处,是因为存 在集聚经济的影响。 他指出:聚集经济增加能给企业带来外部经济,以及 指出:聚集经济增加能给企业带来外部经济, 指出 外部依存条件;但聚集过度和不足,会造成外部不经济。 外部依存条件;但聚集过度和不足,会造成外部不经济。
2011-1-1
5
二、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社会因素 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二)社会历史因素 历史上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常成为新产业布局出发点。 例如,景德镇瓷器… 社会基础、管理体制和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等社会因 素对产业布局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深圳实验区的新 体制带来的一个新城市的诞生。
2011-1-1
2011-1-1
8
二、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技术因素 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一)技术因素指的是什么 指相关产业达到的技术水平和该技术进步的速度,以 及相关技术的更新和替代等。 (二)技术因素如何影响产业布局 1.科技进步,可促进资源开发和提高资源利用深度…… 2.新技术,可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3.技术,可改变交通运输条件,变不利地理位置为有利 地理位置,并影响产业布局。
2011-1-1
3
二、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 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包括哪些 1.自然环境—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 2.自然资源—指自然条件中被人类利用的部分。 (二)对产业布局有什么影响 1.普遍性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产业发展初期,要素 1.普遍性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普遍性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供给宽裕,发展程度提高后,限制性突出,如,土地…… 2.区域性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区域性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如,地理纬度、海陆 区域性的 分布格局、陆地表面垂直高度等)。影响特色产业的分布和 资源性产业的布局。
2011-1-1
21
六、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