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一)产业区位理论的形成——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基本思想:对离城市任何一点距离而言,不同农业生产的利润不同,对土地报价也不同,报价高者获得使用权,从而确定给农场主带来最大地租收入的农业生产布局区间。运输成本差异导致城市周边形成农业布局的圈层结构,即“杜能环”。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其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其中区位因子包括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等。该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其理论核心是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是运费造成的。

(二)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发展——近代区位理论

近代产业区位理论已经从对工业区位进行探讨发展为对贸易区位、城市区位进行探讨,将研究对象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将研究目标从追求生产成本、运输费用最低转向追求市场最优。

1.一般区位理论——俄林

工业区位的移动既与已经形成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的历史格局有关,也是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重新配置和均衡关系变动的结果。

2.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

中心地等级序列:在某一区域内,城镇作为“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中心地的规模和级别与其服务半径呈正比,与其数量呈反比。规模大、级别高的中心地还含有多个较其低级的中心地。

中心地模式:理论模式是指在—个平原地区,各处自然条件、资源都一样,人口均匀分布,人们在生产技能和经济收入上均无差别,购物以最近为原则,则这个平原上的中心地最初应是均匀地分布,每个中心地的理想服务是圆形服务面

4.市场区位理论——廖什

该理论认为,由于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大而增大(产地价格加运费),造成需求量的递减,因而单个企业的市场区最初是以产地为圆心,最大销售距离为半径的圆形。通过自由竞争,圆形市场被挤压,最后形成了六边形产业市场区,构成整个区域以六边形地域细胞为单位的市场网络。

经济景观:上述网络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会出现两种地域分异。

(三)产业区位理论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区位理论

形成了增长极理论、点轴布局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和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等为代表的新理论体系。

1.增长极理论

其理论核心内容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或城市集聚,使这一特定区域的经济比周边地区发展更快,就形成了所谓的增长极。

在区域经济运行中,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效应。

2.点轴布局理论

点轴布局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该理论将区域经济看成是由“点”和“轴”构成的网络体系。“点”是指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心地域或主导产业,“轴”指将各中心地域或产业联系起来的基础设施带。

3.梯度发展理论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业有不同的最优区位。萌芽期与成长期产业往往处于发达地区;成熟期产业开始向落后地区转移;衰退期产业往往处于相对落后地区。

4.地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这一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提出的。

在后起家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由于要素报酬率较高,投资风险较低,吸引了大量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流入,使发达地区的经济得以更快的发展,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当发达地区的产业集中超过一定限度时,规模收益递减,发达地区的人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会向不发达地区转移,从而给不发达地区带来发展机遇。

产业地区发展战略启示:由非均衡走向均衡

三、产业布局的环境与生态学理论

1.环境承载力理论

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可以理解为某一区域环境在某一特定时期维持某种环境状态条件下所能提供的对人类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

2.产业生态学理论

产业生态学的理论认为,合理的产业布局要使各产业的地域聚集在结构上有利于形成良性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形成各产业主体间相生相克的局面,使产业集聚群落里每个单位都占据一定位置,具有特定作用,各产业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协同进化的局面。

产业集群主要理论

(一)传统产业区理论

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具有外部规模经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劳动力市场优势

2.专业化服务提供优势

3.知识溢出效应

(二)新产业区理论

1.高度专业化分工,集聚企业在信赖与信任基础上形成长期稳定关系。

2.地方化网络,集群内的企业与相关机构有选择地与其他行为主体进行长期正式或非正式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具有网络特征的关系模式。

3.植根性特征,集群内企业活动深深根植于企业所在的区域和地方环境,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新经济地理理论

(四)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五)波特的竞争理论

一、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原则

1.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

产业布局要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从而在专业分工合作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以此来

促进产业竞争优势不断提升。

2.突出生态效率的原则

产业布局遵循生态效率的原则,就是在不损害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布局。

3.追求协调发展的原则

产业区位选择要根据不同产业对区位因素的要求和不同区位所具备的区位因素优势,分层次有序布局产业区位,实现非均衡协调发展。

4.培育新区位因素的原则

注重新型区位因素的培育,保持和提升区域对产业的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