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黄浦区二模试卷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80分)
(一)(16分)
1.(2分)B
2.(2分)卖桔子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研究经济理论。
3.(3分)C
4.(2分)强调顾客相信自己买到了足够便宜的商品。
5.(3分)照应标题,用卖桔贯穿全文;(1分)与首段呼应,突出实证研究的重要性;(1分)肯定自己的研究结论,委婉批评史德拉的观点。
(1分)
6.(4分)可以同时同地将顾客分开来获取利润;顾客付价的高低有时与顾客所掌握的讯息有关;特定情况下,只有价格分歧才能赚到钱。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3点给4分)
(二)(20分)
7.(2分)增强语势;(1分)表明二郎镇先民未必是隐居者,进而猜测他们定居此地的各种缘由。
(1分)
8.(3分)从程度上,对形容的事物起到强调的作用;突出了“二郎镇”与“大山之外”的不同。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9.(3分)照应第②段的“静谧”,(1分)进一步表现了街巷古老、神秘和幽深的特点,(1分)体现了作者对街巷由浅入深的认识体验。
(1分)
10.(2分)酒中有悠长的民族文化历史,有丰富的百姓生活。
11.(6分)A E
12.(4分)全文以游踪(或赤水)为线索,文章浑然一体;(1分)文章先写边地的“寂寞”,与后文写“不再是寂寞边地了”形成鲜明对照;(2分)突出了边地经济的繁华和文化的丰富。
(1分)
(三)(6分)
13.(1)失之东隅(2)惠风和畅(3)迷花倚石忽已暝(4)香雾云鬟湿
(5)刘郎才气(6)更那堪冷落清秋节(7)樯倾楫摧(8)登东皋以舒啸
(四)(9分)
14.(2分)D
15.(4分)千年的慢与流逝的速对比、一日的短与难熬的长对比;(1分)千年与一日的对比,千年犹速与一日为长对比;(1分)突出心理感觉上的反差(或矛盾),(1分)表达了盛世遗恨和现实悲愁的伤感。
(1分)
16.(3分)登楼所见,感慨汉、魏气象,已为陈迹;(1分)故乡沦落、辗转漂泊、征战思归;(1分)将个人的坎坷命运和国家的衰败动荡结合起来,丰富了“自伤”内涵。
(1分)
(五)(17分)
17.(4分)(1)被举荐(或推荐)(2)免除(或削除、离开)(3)或许(或差不多、几乎、大概)(4)鼓励
18.(2分)B
19.(5分)(1)朝廷因为刘虞的威信一向显著,第二年,又任命他为幽州牧。
(以、素各1分)
(2)张纯被他的门客王政杀死,(王政)把头送到刘虞处。
(被动、省略、诣各1分)
20.(2分)朝廷拜虞甘陵相 / 绥抚荒余 / 以疏俭率下
21.(2分)宽待从者;(1分)赏购首领。
(1分)
22.(2分)边民及少数民族百姓;青、徐流民;豪俊之人。
(共3点,答对任意2点给2分)
(六)(12分)
23.(1分)屈原
24.(2分)拙易(1分)枯槁(1分)
25.(2分)D
26.(3分)甲文认为“平淡”是脱尽绚烂华美之后的境界;是浑然天成,无须雕琢的。
乙文认为“平淡”是易于别人理解的;是需要反复修改的。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27.(4分)甲文:引证,强调达到“平淡”很难;(2分)乙文:例证,突出用意要精深,增强说服力。
(2分)
二写作(70分)
28.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
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参考译文】(五)刘虞,字伯安。
刘虞最初被举荐为孝廉,逐渐升任幽州刺史,百姓与蛮夷被他的仁德所感动,鲜卑、乌桓、夫余这些部族,都按时朝贡,不敢骚扰边境,受到百姓歌颂。
后来刘虞因公事免除官职。
中平初年,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任刘虞为甘陵相,安抚灾荒后的百姓,刘虞用粗糙俭朴的生活做下属的榜样。
后来车骑将军张温讨伐贼寇边章等人,征调幽州乌桓三千骑兵,因军粮供应不上,都逃回本国。
前中山相张纯私下对前太山太守张举说:“如今乌桓已经背叛,都想作乱。
凉州贼人起事,朝廷不能禁止。
又有洛阳人的妻子生下有两个头的孩子,这是汉朝气数衰败殆尽,天下有两主的征兆啊。
你如果和我一起率领乌桓的部众来起兵,或许可以成就大事业。
”张举于是认为他讲得对。
中平四年,张纯等就和乌桓首领共同结盟,攻打蓟地,焚烧城郭,掳掠百姓。
张举称“天子”,张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
向各州郡传送文书,说张举要取代汉朝,让天子退位,命公卿来迎接。
张纯又派乌桓峭王等人步骑兵五万,进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官吏百姓。
朝廷因为刘虞的威信一向显著,第二年,又任命他为幽州牧。
刘虞到蓟,裁减驻军,广布恩德。
派人向峭王等人转达朝廷的宽宏恩德,为他们开辟光明正道。
又悬赏捉拿张举、张纯。
张举、张纯逃出塞外,其余的人都投降或四散。
张纯被他的门客王政杀死,(王政)把头送给刘虞。
灵帝派使者去就地任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
等到董卓执政,派遣使者授刘虞为大司马,进封襄贲侯。
过去因为幽州地处偏远,耗费钱粮很多,每年常要割取青、冀二州的赋税两亿多,来给它供应补足。
当时道路不通,运送不到,而刘虞实行宽大政策。
刘虞鼓励农业生产,与上谷富裕的胡人开放贸易,与渔阳富饶的盐铁进行流通,民众欢喜,粮食丰收。
青州、徐州士绅百姓躲避黄巾之难跑到刘虞这里来的有百余万,他都收留慰问,为他们安排生计,流民都忘了自己是流民。
刘虞虽然位居上公,但天性节俭,破衣草鞋,饭食没有两个肉菜,远处和近处过于奢侈的有钱有势者,没有不改善操守归附他的。
(六) 陶潜、谢朓的诗平淡而富有意趣,不像后来的诗人那样进行了惊心刺目的雕琢,杜甫说“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
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来说,想达到平淡的境界,就要去掉华丽的文采。
华丽流芬的文采去掉了,便有可能达到平淡的境界,这样看来,陶、谢的境界不是后来那些雕琢的诗人可以达到的。
现在的人作诗,把拙劣
简易当成了平淡,读了这样的诗,有见识的人没有不讥笑的。
梅尧臣在《和晏相》这首诗中说:“我按我的性情作诗,力求平淡,但又苦于不够圆熟,像菱芡一样刺口、有涩味。
”可见诗写到平淡这一步是很难的。
所以他在《赠杜挺之诗》中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
”李白也说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平淡到了自然天成的程度,那就真是好诗了。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漫斋语录》说:“诗歌的用意要精深,语言要平淡。
”我很欣赏这句话,每写一首诗,往往要改三五天,有时过一段时间又拿出来改。
为什么呢?就因为追求用意精深要一半工夫,追求语言平淡又要一半工夫。
用意欠精深不能超出别人而领先,语言欠平淡则不能让大家读懂。
朱子说:“梅尧臣(圣俞)的诗,不是平淡,而是枯槁。
”这是为什么?即因为用意欠精深之故。
郭公甫说:“黄庭坚(山谷)的诗,费了不少力气,也不知说的什么?”这是为何?即因为语言欠平淡之故。
有孝廉汪某投诗给我,我看不懂这诗好在什么地方。
汪某说:“我的诗要等五百年后,才有人知道其价值。
”我笑道:“一般人读不懂,五天都难得传下去,哪里谈得上传到五百年呢?”(清·袁枚《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