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物理13.1导学案+随堂联系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上册 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新版)粤教版

13.1 从闪电谈起【学习目标】①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②知道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③会运用摩擦起电及物体带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电现象;④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大规模的放电现象;⑤了解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其工作原理.【学习重难点】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课堂探究】一、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图13-1-1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摩擦过的梳子、塑料尺能够______轻小物体,物理学中就说塑料尺、梳子____________,或者说带了电荷.问题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________________.问题3:与小组交流一下,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答案] (1)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2)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出许多细微脏物(只要答案合理即可).问题4:经过大量研究验证自然界中只存在______电荷,一种与用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另一种与用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_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图13-1-2实验1:如图13-1-2(a)所示,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玻璃棒远离,猜想同种电荷可能____________.实验2:如图(b)所示,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橡胶棒远离.进一步验证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实验3:如图(c)所示,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观察到它们相互靠近,说明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实验结论]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拓展] 结合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阐述一下闪电和尖端放电现象的原因.[答案] 闪电现象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间或带电云层和大地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当堂训练】2.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小球时,相互吸引,那么,轻质小球()。

九年级物理上册 13.1 从闪电谈起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3.1 从闪电谈起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13.1从闪电谈起一、学习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原因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的现象4、利用知识能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实验器材:塑料梳子乒乓球细线玻璃棒尼龙布和丝绸布小纸片二、自学指导(一)电是什么1、用准备好的塑料尺在自己或同学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把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你的结论是:摩擦过的物体能够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

或者说带了。

2、由此可知带电体的具有的性质。

3、摩擦起电是指:。

5、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人们把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把用_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

(二)电荷间的的相互作用1、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参照课本图11-4实验:(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他们之间发生相互于_______的现象。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发现它之间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__的现象。

4、上述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你们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

6、阅读教材P411—6图回答下列问题:(1)、闪电形成的原因是。

(2)、尖端放电是指:。

(3)、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放电现象?(4)参照教材P4信息浏览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1、观察验电器构造,对照课本P5[讨论与交流]回答:验电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自己加油:阅读课本P6面了解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1、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的原理是:。

2、避雷针的原理是。

我行我速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可使玻璃棒带电;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也会带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13.1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重点难点】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学习内容一:1.物质的构成。

2.分子热运动。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P4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人们通常用10-10_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分子。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3.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

4.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花开了,为什么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1)猜想:可能是因为构成花朵的某些物质进入了我们的鼻子,所以我们才能闻到香味。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与这种情况相似,请大家讨论后举例。

答:饭菜的香味,鞭炮燃放后的硝烟味等。

(3)上述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答:进入鼻子的物质很小很小,肉眼无法看到。

2.这些味道我们只能闻到,无法看到,但人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这些运动,观察演示实验13.1-2,(1)想一想: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把空气放在上面的瓶子中,而把二氧化氮气放在下方?如果反过来放,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把它放在上面,可能是因为它密度大于空气才降到下面的瓶子中。

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2)老师演示实验,提醒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瓶子内的气体混到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3.给学生展示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

分别展示开始时到30天后的硫酸铜溶液,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30天后的溶液界面的界线变得模糊了,这说明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彼此进入到了对方,混为一体。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3.1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导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3.1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1章“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本章主要介绍了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电流的概念以及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家庭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电线、插座等。

2. 电压、电流的概念:电压是电势差的量化表示,电流是电荷的流动。

3. 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例如电灯、电视、冰箱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知道电压、电流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电流的概念。

难点: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导学案、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电视电路等,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电路的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如电源、开关、电线、插座等。

3. 知识讲解:讲解电压、电流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电压、电流的实际意义。

4. 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并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

5.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家庭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设计相关作业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家庭电路的组成2. 电压、电流的概念3. 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家用电器,并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

2. 家庭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是什么?请用公式表示。

3. 请绘制一个简单的家庭电路图,包括电源、开关、电线、插座等。

答案:1. 答案略。

2. 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公式为:U = IR。

3.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电流的概念掌握情况如何?2. 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达到了实验目的?3.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下一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延伸:1.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家用电器的节能情况,提出节能建议。

《13.1弹力_弹簧测力计》导学案(1)

《13.1弹力_弹簧测力计》导学案(1)

第十三章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导学案主备人:张志华审核人:时间:2012-10-10【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重点、难点)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重点)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温故知新】1、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也可以改变2、力的、和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请写出此现象中包含的两个相关的物理知识。

(1)(2)【学习过程】一、试一试: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变形,体验手感,撤去压力,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二、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弹性和塑性结合自己的体会,对以上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1、弹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2、塑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2)弹力:1、弹力:2、弹力的产生条件:。

3、弹力的大小与有关。

【点拨】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3)弹簧测力计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2、观察其结构,并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弹簧测力计,你能说出它的测力原理吗?下面进行实验探究。

弹簧测力计由三部分组成:弹簧、秤钩和刻度盘【达标测评】1、橡皮泥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____,当弹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会使物体发生_____形变。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

2、测力计是根据这一特性制成的,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就是其中的一种。

3、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1)测量前要观察量程和,指针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最新导学案--分子热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最新导学案--分子热运动

学科:物理(九上)编写:严军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一、示标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学习重点:分子动理论内容。

学习难点:会解释分子热运动现象。

二、导学(一)、知识回顾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

2、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1、扩散现象[生活实例剖析]:打开一盒香皂或风油精,很快就会闻到气味。

为什么?[现象1]课本P124图16.1-2演示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2]向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3]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

说明:_________________。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____________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发生范围:可以在_______________间进行。

2、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探究]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猜想: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向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入红墨水,观察扩散现象,得出结论。

(2)、扩散的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

________越高,扩散越快。

(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我们把这种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___。

且温度越高,____________越剧烈。

实例剖析:1、能说明分子不停运动的现象是()A、花香四溢B、漫天沙尘C、落叶纷分D、细雨绵绵2、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3、分子间的作用力(1)、引力: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3.1 从闪电谈起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从闪电谈起》。

本节主要介绍了雷电的产生、雷电与云层的关系以及静电现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雷电的形成过程,理解雷电与云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电的产生原因及其与云层的关系。

2. 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雷电的产生过程,静电现象的解释。

2. 教学重点:雷电与云层的关系,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闪电演示仪、静电发生器。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雷电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雷电的产生原因及其与云层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雷电现象。

3. 例题讲解:利用闪电演示仪和静电发生器,展示静电现象,讲解静电产生的原因及静电的消失方式。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3.1 从闪电谈起一、雷电的产生1. 雷电的形成原因2. 雷电与云层的关系二、静电现象1. 静电的产生原因2. 静电的消失方式七、作业设计1. 描述雷电的产生过程。

2.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闪电演示仪和静电发生器等教具,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调查自然界中的其他静电现象,了解静电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一、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静电现象是指物体在摩擦或接触后,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带电的现象。

九年级物理 第13章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 第13章导学案

§13.1怎样才叫做功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难点)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

能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重点)3、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和能的含义,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规律的方法。

(难点)学法指导: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同学们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弄清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知道什么情况才叫做功,并牢牢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课前学习:1、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片2、课前预习:(1)请你谈一谈对日常生活中的工作、物理学中的做功的看法;(2)根据你的理解,做功必须具备什么条件?(3)功应该怎么测算,写出它的计算公式并记住它的单位。

(4)机械功原理有些什么内容,请写出来。

课堂学习:(一)、怎样才叫“做功”根据课本的两幅图片可知,两个人用了力,很累,做了工,但从物理学角度说这两个人没有做功。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进行探究。

活动1:找找共同点“活动1”目的是通过观察两种情况做功时的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施力的方向如何)(2)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它的方向如何?)(3)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4)综上所述,怎样才叫做功?由此得出机械功的初步定义并说出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2:力对物体做了功吗根据做功的必要条件分析以下三个事例,看一看力对物体做功了吗?(a)小鸟将虫子从地里叼起来(b)人将油桶沿斜面向上推,(c)杠铃被举在高处静止不动,再结合其他一些实例,小组分析讨论,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加深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靠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F=0);(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s=0);(3)物体受力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F与s的方向垂直)。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13.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课堂导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猜想假设:在电阻一定时,电压越高,电路中的电流越_____。

在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_____。

2.设计实验:(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压和电阻都会影响电流的大小,要分别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用到物理上常用的一种探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

即:保持_______不变,探究电流与_________的关系;保持_______不变,探究电流与_________的关系;(2)实验中电路必须能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需要在电路中串联一个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

(3)电路图:画在右边虚线框内并将实物按电路图连成电路(重要知识):此处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3.进行实验:(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_______。

(2)在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调到_______。

(3)为了便于我们分析规律,电压最好是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避免单个电阻的偶然性,最好是多用几个电阻反复实验。

电压U/VR1=5Ω电流I1/AR2=10Ω电流I1/AR3=15Ω电流I1/A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结论:在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在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双基达标】1.根据下列一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4 V5 Ω0.8 A4 V 10 Ω0.4 A4 V 20 Ω0.2 AA.导体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 B.导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C.电压一定时,电阻跟电流成反比 D.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2.做“研究电阻R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时,所给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1)请你按实验要求用线将实物连接起来.(2)某同学测出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作出通过电阻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图线(横轴为I,纵轴为U).(3)该同学经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电流成正比.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正确吗?你的结论是什么?3.小强和小华分别研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分别记录了以下数据表一(小强记录的数据)电阻/Ω 5 10 15 20 25电流/Α0.60 0.28 0.20 0.14 0.12表二(小华记录的数据)电阻/Ω 5 10 15 20 25电流/Α0.18 0.45 0.30 0.23 0.18(1)两个同学的电阻相同,但是测出的电流值却不同,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两个同学记录的数据表中都少记录了什么?(3)小华在与小强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小强发现小华有一个数据有明显的错误,你看出了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课后作业】1、某电路两端电压一定,电路两端接入10Ω的电阻时,通过这导体的电流是0.2A,若改接20Ω电阻时,则通过电路的电流是 A。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13.1 弹力、弹簧测力计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13.1 弹力、弹簧测力计

13.1、弹力弹簧测力计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重点难点】1.重点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难点是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导学指导】1.自学课本P52页“弹力”部分的内容,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后小组交流答案。

(1)什么叫弹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2)什么叫做塑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塑性?(3)什么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弹力的大小与有关。

(5)一根弹簧能无限制拉伸吗?2.自学课本P52页弹簧测力计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测力计?(2)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观察其结构,并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弹簧测力计,你能说出它的测力原理吗?(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注意哪些问题?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你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待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______N。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

测量前应先校零。

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到1N、2N、3N,感受一下1N、2N、3N的力有多大。

(3)测量头发能够承受的拉力大小为_____N。

【课堂练习】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是因为()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所以感到费力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力D.弹簧的伸长越长,所需拉力越大2.测一个约6N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的规格是()A.量程10N,分度值0.2NB.量程5N,分度值0.1NC.量程30N,分度值3N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3.在一定范围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______,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这一性质制成的。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从闪电谈起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教材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从闪电谈起”,该部分内容涉及静电现象的成因、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电荷的存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丝绸、毛皮、玻璃棒、橡胶棒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闪电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静电现象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电荷的产生。

3. 知识讲解:讲解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

5. 练习巩固: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十三章第一节从闪电谈起一、静电现象的成因1. 两种电荷2. 电荷的产生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自然界中只存在一种电荷。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2. 题目:选择题(1)下列哪种物质摩擦后容易带电?A. 丝绸B. 毛皮C. 玻璃棒D. 橡胶棒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案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说】:1、物质是由组成的,若把分子设想成球体,它的直径大约为 m;2、分子的体积很小,肉眼看不见,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怎么样才能知道?3、打开一盒香皂,你会闻到香味,这说明了什么?【测】1、研究课本上的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物质放在底部,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2、向平静的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黑色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

现象是:此现象说明了:3、将煤堆在墙角处,过一段时间墙皮深处也变黑了,这一现象说明了【导】一.扩散现象1、是扩散现象?大量事实说明、、之间都有扩散现象。

2、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黑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了扩撒现象快慢跟有关。

3、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引入:分子既然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没有飞散开,而是聚合在一起呢?请根据下面的现象请做出合理的推测。

(1)、现象:铁丝很难拉伸;推测:(2)、现象:用手很难将铁块压缩;推测:分子之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同时存在的。

(3)、“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了。

【练】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______ _________;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 ___和___ ____.而且它们是同时存在的。

2.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 。

3.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快慢跟___ 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也叫做_______ 。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一)科学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搞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模拟实验并使学生推断出来: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频繁;通过模拟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投影,并使学生介绍分子之间既存有排斥力又存有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能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子颤抖理论的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用分子结构来说明扩散现象和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物质就是由________共同组成的,其直径大约为_________。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序十分密切,分子间有强悍的___________。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

2、叫做扩散。

3、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主要因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频繁。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课堂导学:一、扩散现象1、为什么关上一盒香皂,很快就可以刺鼻香味,就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够刺鼻香味的原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在课本图16.1―2的气体蔓延实验中,为什么使密度小的二氧化氮放到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好像过来行吗?这里面存有什么科学道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课本图16.1―3的液体蔓延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孩子们的学习应该以兴趣为导向,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设计的一次幼儿园科学活动——《认识闪电》。

一、设计意图这次活动的设计,我采用了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模拟自然现象的过程中,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让孩子们认识闪电,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教学难点: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闪电演示仪、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播放闪电的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闪电的壮观。

然后,我展示了一张闪电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闪电。

3. 实践: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我让他们分组进行实践。

每组孩子们需要用彩纸剪出云层和闪电的形状,然后用胶水将它们粘贴在一起,形成一个闪电的形成过程。

4. 分享:在实践结束后,每组孩子们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了他们对闪电形成原理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孩子们认识闪电,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活动难点: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闪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展示出了很高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鼓励孩子们在家里观察闪电,并记录下来。

我还向他们推荐了一些关于科学的书籍和网站,希望他们在家里也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活动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是如何让孩子们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这是一个涉及到科学知识点的教学,我需要找到一个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13.1《分子热运动》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知道什么是扩散现象,会解释一些简单的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分子热运动1.、(1)观察教材图13.1-2、13.1-3现象如何?说明了什么?图13.1-2现象如何?,说明。

图13.1-3现象如何?,说明。

上述现象说明,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称为。

(2)在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一滴红墨水,它们的扩散有什么不同现象:,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

2. 叫分子的热运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

任务(二)分子间的作用力分析图13.1-5实验,阅读课本“分子间的作用力”部分,思考回答:(1)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什么而变化?怎样变化?三.预习诊断:1、细棉线一拉就断,而细铁丝不易拉断,这是因为()A、棉线分子之间没有引力细铁丝之间有引力B、棉线分子间有斥力,细铁丝之间没有斥力C、棉线比铁丝软的缘故D、棉线、细铁丝分子之间都有引力和斥力,但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小于细铁丝分子间的引力。

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空气流动形成风。

B、打扫室内卫生时,可以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C、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

D、将几粒粗盐放入盛有水的杯子中,过一段时间杯子水变咸了。

3.“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的作用。

13.2《内能》一.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重点: 内能的概念, 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难点: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等效的理解二.预习过程:预习任务一: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2、物体都有内能。

【北师大版精品】九年级物理导学案:13.1+电能和电功

【北师大版精品】九年级物理导学案:13.1+电能和电功

13、1 电能和电功【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电功的公式W=UIt及应用;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激情投入,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并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初步具有“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的思想.【学习重点】1、电功的概念和公式2、实验探究,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时间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电能和电功(阅读课本P67观察与思考)①电饭煲、电风扇、白炽灯工作时都消耗了能.消耗能的多少用电功量度.我们把电流所做的功就叫做电功,用“W”表示.②电流通过电饭煲,食物被加热是电能转化为能;电流通过电风扇,扇叶转动是电能转化为能;电流通过白炽灯,白炽灯发热发光是电能转化为能和能.综上所述可知: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探究电功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①猜想: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②进行探究实验:(课本P67实验探究)③实验结论:电压越 ,电流越 ,做功时间越 ,电流做功就越多.大量事实表明: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电功等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公式:电功 = 电压×电流×通电时间即④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 1 J = 1 V·A·S常用单位:千瓦时(度) 1度=1kW·h = 3、6×106 J强调:(1)公式W=UIt中,W、U、I及t四个量都是对同一段电路而言,即“同一导体,同一时间”;(2)四个量的单位必须用国际单位.探究点2:电功的测量①测量工具:计量单位是:②使用方法:连接在用户所有用电器之前(如图)③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就是这段时间结束和开始时电能表计数器所显示的数字 .④针对训练:月初、月末小华家电能表计数器所显示的数字如图所示.小华家的用电器这个月消耗了多少电能?如果民用电的价格是0、50元/度,小华家这个月应交多少电费?三、达标测评A 1、以下各用电器中,工作时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A 、 电风扇B 、 电炉C 、 电烙铁D 、 电水壶A 2、现有两个电阻R1和R2,且R1>R2,将它们串联接在某一电路中,相等时间内,R1 消耗的电能W1与R2消耗的电能W2的大小关系:W1 W2 .A 3、 一盏电灯连在电压是220V 的电路中,灯泡中的电流是68mA ,通电1h,电流做了多少焦耳的功?消耗了多少焦耳的电能.B 4、有一只灯泡接在电压是220V 的电路中,点亮10h,用了1度电,问这只灯泡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大?B 5.一只电度表的表盘——标有3000R / KWh,其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一盏灯单独使用,表盘转动30转,用时3分钟,电流通过电灯所做得功是多少?四、学习收获1、这节课,我知道了2、掌握了电功公式的应用0 1 2 6 8 4 月初 0 1 3 5 2 9 月末。

九年级物理上册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新版)粤教版

13.1 从闪电谈起【学习目标】①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②知道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③会运用摩擦起电及物体带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电现象;④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大规模的放电现象;⑤了解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其工作原理.【学习重难点】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课堂探究】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图13-1-1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摩擦过的梳子、塑料尺能够______轻小物体,物理学中就说塑料尺、梳子____________,或者说带了电荷.问题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________________.问题3:与小组交流一下,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答案] (1)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2)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出许多细微脏物(只要答案合理即可).问题4:经过大量研究验证自然界中只存在______电荷,一种与用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另一种与用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_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图13-1-2实验1:如图13-1-2(a)所示,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玻璃棒远离,猜想同种电荷可能____________.实验2:如图(b)所示,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橡胶棒远离.进一步验证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实验3:如图(c)所示,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观察到它们相互靠近,说明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实验结论]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拓展] 结合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阐述一下闪电和尖端放电现象的原因.[答案] 闪电现象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间或带电云层和大地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当堂训练】2.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小球时,相互吸引,那么,轻质小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1 分子热运动(学案)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知 新 必 备
1、外观相同的酒精和清水,你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分辨出来吗?
2、固体_________一定形状,_________一定体积;液体_________一定形状,_________一定体积;气体_________一定形状,_________一定体积。

(选填“有”或“没有”)
3、物质是由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情 境 联 想 导 入
初春的早上,空气中依然凝聚着厚重的寒意,但是你或许会不经意间发现梅树的枝
头上已露出一丝春意,有诗赞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王安石《咏梅》。


你知道诗中的“暗香”是如何“来”的吗?
情景激疑:
1、你对如下结构框架有何认识?
2、图甲、乙是原子结构的示意图,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 学点归纳: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有些物质由_______构成,而有些物质直接由__________构成。

分子又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很_______。

(1)直径、体积很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___m ,肉眼不可能观察到单个分子。

因此一个物体是由数量巨大的分子组成的。

(2)质量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3g 。

● 典例剖析:
【例1】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使用放大镜可以看见单个分子
B 、将一块糖进行若干次对分,但要保持其甜味,可分为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 、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它的大小大约有几十微米
D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例2】 如果把质量为1g 的蔗糖(含1.8×1021个分子)放入一个蓄水量为30亿立方米的湖中,混合均匀之后,取1cm 3湖水,其中仍含有蔗糖分子约_______万个。

1、在装着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玻璃板后,发现上面瓶子里空气颜色逐渐变红。

如图(1)所示。

2、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与水界限分明。

过了几天后,发现两者之间的界面已模糊不清,如图(2)所示。

3、在墙角堆一堆煤,过一段时间再去看,发现地面和墙角都有厚厚的一层变黑了。

1、在一个烧杯中装入半杯热水,另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
装入质量相同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

发现装热水的杯中水变黑的速度更快,如图所示。

2、在一个茶杯中装入半杯热水,另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装
入质量相同的冷水,用汤匙分别在两个杯底放入质量相同的糖。

过一段时间用小勺取表面的水品尝,发现装热水的杯中水更甜一些。

吗?
●学点归纳:
1、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___________物质在互相___________时,彼此___________对方的现象。

(2)扩散发生的条件:①________物质(气体、液体、固体);
②互相___________。

(3)扩散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运动;且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

(5)影响扩散现象快慢的因素:________。

________越高,扩散越________。

2、分子热运动:________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地做________的________。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_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________越高,热运动越________。

3、单个分子的运动是看不见的,但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扩散现象是可以观察到的。

4
●典例剖析:
【例3】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
B、阳光下灰尘在飞舞
C、蔬菜内放入盐,蔬菜变成腌菜
D、闻到从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
【例4】下列各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写字时,可以看到沿着书写的地方有字迹
C、洒水车向马路上喷水,形成雾蒙蒙的
D、将食盐放入盛水的杯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例5】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液体的分子不会飞散开呢?
●学点归纳:
1、分子之间存在_____力。

分子间的______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致散开。

2、分子之间存在_____力。

由于____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3、分子之间既有____力又有____力。

相当于压缩弹簧
相当于拉伸弹簧
分子间距离很大时相当于弹簧断开
4、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地做________________。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

典例剖析:
【例6】下列现象利用了分子间的引力的是()
A、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B、将透明胶带按在写错的字上,用力把错字“揭”下来
C、钉子钉在墙上,钉子掉不下来
D、靠得很近的两滴水银自动结合成一滴
【例7】细棉线一拉就断,细铁丝不易拉断,这是因为()
A、棉线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分子间有引力
B、棉线分子间有斥力,铁丝分子间没有斥力
C、棉线比铁丝软
D、棉线、铁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和斥力,但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小铁丝分子间的引力
巩固检测
1、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2、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雷雨阵阵
C、秋天,丹桂飘香
D、冬天,雪花漫天
3、物体在0℃时,分子将()
A、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一部分开始停止运动
C、可能运动也可能不运动,要看是哪种物质
D、不运动
4、将杯中水倒不干净,杯壁上沾有水珠,这是由于()
A、水有流动性
B、杯子有摩擦力
C、水有附着力
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5、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的()
A、盐分子减少了,很容易进入萝卜里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6、观察图中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
7、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是()
A、吸盘式挂衣钩可吸附在瓷砖表面
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折断铁丝
C、用胶水把纸粘在墙上
D、磁铁容易吸引大头针
8、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污水排入池塘后不久,整个池塘水被污染了,说明分子做无运动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吸烟有害健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儿房间里就充满烟味,这是分子的________现象。

10、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为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防疫人员将消毒液喷洒在可能发生疫情的地方,过一会儿,没有喷洒药水的地方也能闻到药味,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说明药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2年5月,日本科学家开发出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
技术,如图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
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层从而形成
单层硅分子薄膜.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