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全 包 围
部编历史八上第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知识点
第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本原因:“左”倾的错误指挥图1 行军路线示意图一、战略转移1.时间:1934年10月2.军队: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3.出发地点: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二、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2.地点:贵州遵义3.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过雪山草地(可参照图1理解)1.“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2.红军北上: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
四、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中共中央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到达时间:1935年10月到达地点: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2.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时间:1936年10月到达地点:甘肃会宁地区1+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结束。
3.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反对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红军长征中的困难和问题: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条件;缺少粮食供给;内部矛盾斗争。
⚫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课堂笔记2018年3月22日,我校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许多动物的笑话和有趣的故事,内容新颖、风趣幽默,吸引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在上课前,语文老师先引导同学们学习了如何赏析笑话的技巧,比如理解笑话中的巧妙运用,注意语言表达的文化差异等。
基于这些知识,老师呼吁大家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不要忘记反思其中的哲理,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素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欢笑的场景在开始阐述动物的故事之前,老师先行献上一个开场的笑话。
大家都笑了。
接着,老师依次介绍了狮子、猴子和山羊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设计有趣、引人入胜,让同学们如痴如醉,令人记忆深刻。
其中,狮子的故事是跟一只兔子打赌,谁先能抓到动物就算谁赢。
兔子很聪明,它知道狮子追它只是为了赢赌,不想伤害自己所以它非常聪明地诱导狮子去花园去抓鳄鱼,最后狮子被鳄鱼活活吞了。
猴子则在桃园里玩耍,在一件事上跟懦弱的老虎作对,结果老虎为气不过猴子的顽皮查到了一个坑里,猴子趁机逃走了。
山羊则很幸运地得到庇佑,因为农民表扬了羊,赠送了他十声谢天,“德高望重”的山羊里外都光鲜亮丽。
这三个故事虽然极具幽默感,但却寓意深刻,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通过这些笑话的欢笑,我们可以想到更多的联系。
二、真实有趣的动物品种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真实而有趣的动物品种,例如袋狮,拉瓜马,巨缩骨龙等。
同学们对这些品种的名字和特征都很感兴趣,并纷纷发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何喜欢等等。
很快,老师开始带着同学们一起讨论动物肢体语言的含义和使用方法,情景模拟了各种场景,同学们大声讨论、思考,探究肢体语言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间的联系。
三、反思人生哲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老师也没有忘记带领我们思考其中背后的人生哲理。
他们告诉我们,在故事的背后了包含着关于生活的智慧和哲理,不论你从哪一个角度看待它,你都能在其中收获好些东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教案及知识点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教案,一起来看看吧!《中国石拱桥》课文原文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第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力分析 部分学生没有合作学习的习惯。对长征路线缺乏地理概
念。仍要借助历史地图加以认知。
教学策略选
营造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提纲,让学生自觉主动地
择与设计 去探究本课的历史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标记长征开始的时间、
出发地等基础知识)
教师:(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教师:请大家结合地图,讲述长征前期的军事行动。
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气氛。合作讨论,
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
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的红
军不怕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
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本课中,学生需要与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了解
学生学习能 长征的背景,长征的过程。但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仍有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第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第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征》
称
本课学习的内容为: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
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
征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
进的主张,得到多数人的支持。1935 年 1 月,红军强
渡乌江,占领遵义,把敌人远远地抛在了湘西。
教师: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会议就在这里召开
了。(展示视频《遵义会议》)
学生:(根据视频,结合教材识记遵义会议召开的
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师:会议解决了党中央领导人的什么错误?毛泽
东的地位有何变化?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五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概述及教学要点《五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是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材的第17课,本课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学生将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到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会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结合教学要点,对本课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了解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学生将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主题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情感表达则是作品通过语言、形象等方式表达出来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学生将学习并了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2.讨论法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理解,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3.写作法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表达。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写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能力。
1下语文课文17笔记
1下语文课文17笔记
第17课:《操场上》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认识一个偏旁“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一些体育比赛的知识。
二、学习内容:
1.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体育比赛项目。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一些体育比赛的知识。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体育比赛项目。
2.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一些体育比赛的知识。
四、学习步骤:
1.导入新课:出示操场上的一些体育比赛项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这些比赛项目的
名称和规则。
2.学习新课:
a. 初读课文,圈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b. 学习生字,利用偏旁规律记忆生字。
c. 再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句子。
3.课堂练习:
a. 比一比,再组词。
飘( ) 裙( ) 蓝( ) 球( ) 操( )
票( ) 群( ) 篮( ) 救( ) 澡( )
b. 照样子说句子。
如:你姓什么?我姓林。
你姓什么?我姓胡。
4.课外延伸: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一些体育比赛项目的规则和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讲解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游览路线是:沿途——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是“逆”的线索。
作者多次写到水。
在途中是“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时,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
以上两条线索十分清晰。
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我会写:浙:浙江浙水两浙浙本浙河罗:网罗搜罗罗列门可罗雀星罗棋布杜:杜鹃杜绝杜撰防微杜渐鹃:山鹃鹃啼杜鹃杜鹃花杜鹃啼血窄:窄小狭窄宽窄冤家路窄心胸狭窄郁:森郁葱郁忧郁郁郁葱葱郁郁不乐肩:肩膀耸肩披肩肩负身肩重任臀:臀部臀鳍臀杖臀围移:移动迁移愚公移山坚定不移额:额头前额定额名额超额额外陆:登陆陆地陆军陆续光怪陆离乳:豆乳母乳乳牙乳燕乳鸭石钟乳笋:石笋竹笋春笋冬笋芦笋笋鸡端:两端末端开端端坐端正端详源:泉源河源来源货源源源不断形近字:浙(浙江)渐(逐渐)(罗列)萝(萝卜)杜(杜绝)社(社会)鹃(杜鹃)捐(捐献)端(端正)瑞(瑞雪)源(源头)原(原来)多音字:曲qū曲折qǔ歌曲似sì似乎shì似的调diào调查tiáo调整系jì系鞋带xì关系近义词:仿佛——似乎宽广——宽敞蜿蜒——曲折明艳——明丽观赏一一欣赏依据——根据大约——大概明艳——明丽稍微——略微等候——等待变化多端——变化万千反义词:蜿蜒——笔直明艳——暗淡聚集——分散拥挤——松散宽广——狭窄昏暗——明亮理解词语:盘曲:盘旋曲折。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紫藤萝瀑布》课文原文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紫藤萝瀑布》课文原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紫藤萝瀑布》课文原文17 紫藤萝瀑布宗璞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一、生字词1.多音字曲qū曲折qǔ乐曲转zhuàn 转圈zhuǎn转弯2.近义词仿佛——似乎宽广——宽敞蜿蜒——曲折明艳——明丽观赏一一欣赏依据——根据3.反义词蜿蜒——笔直明艳——暗淡聚集——分散拥挤——松散宽广——狭窄昏暗——明亮4.词语解释盘曲:盘旋曲折。
明艳:明亮鲜艳。
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时而:有时候。
突兀:(山)高高耸立。
森郁: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蜿蜒:弯弯曲曲。
名目:事物的名称。
颜色各异:颜色很多,各不相同。
观赏:观看欣赏。
十来进: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
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变化多端:端,项目。
变化多样。
二、句子理解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
“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
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
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这一段有两句话。
作者抓住溪流进行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
因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从双龙洞里流出来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
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三上语文十七课笔记
三上语文十七课笔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是一篇名为《找骆驼》的课文。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笔记:
一、生字
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包括:骆、驼、踪、迹、驮、稳、准、确。
二、词语
需要掌握的词语包括:骆驼、商人、走失、大概、牙齿、脚印、年纪、商人、老人、一阵风。
三、句子
1.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很着急,他向老者说了情况。
2. 老者很自信地告诉商人,他可以根据骆驼的脚印找到它。
3. 商人按照老者的指示,找到了骆驼的脚印,发现了一个规律:骆驼的左脚印比右脚印深,而右脚印比左脚印浅。
4. 商人根据这个规律,找到了骆驼的方向,顺利地找到了失物。
5. 老者很高兴,商人也很感激老者的帮助。
四、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老者的帮助下找到了骆驼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同时,也要学会尊重老人,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
五、问题思考
1. 商人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找到骆驼?
2. 老者是如何帮助商人找到骆驼的?
3. 你认为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六、知识点解析
1. 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2. 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 尊重老人的重要性:老人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
七、拓展阅读
可以阅读一些类似的寓言故事,如《狐狸与葡萄》、《乌鸦与水罐》等,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认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17课 古诗三首 【名校课件】
课文讲解
从公元420年至589年,在我国长江以南先后 存在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南 朝历代皇帝和大官都崇信佛教,修建了许多寺院, 祈求神明保佑。京城健康(今南京市)尤多,据 说有500余座。这里所说的“四百八十寺”可能就是 当时存留下来的概数而言。
课文讲解
想一想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课余请大家收集有关刘禹锡的古诗读一读,去领 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总结他的诗歌特点:
1.取境优美。 2.精炼含蓄。 3.默写这首诗。 4.积累刘禹锡的诗。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晓》(唐孟浩然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唐 杜牧)
课文讲解 总结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已呈现出衰败的 趋势,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统治者 却依然醉生梦死,效仿南朝,不惜代价大建 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江南 春》既描写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无 限风光,同时也有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
课文讲解
书湖阴先生壁
课文讲解
书湖阴先生壁
书,书写。
课文讲解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主人家庭的清幽与 洁净,以及对山水的深情,来衬托主人的 生活情趣的高雅。
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以 及田园山水、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的无穷 乐趣。
课文讲解
“护田”“送青”把山水拟人化,传 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 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 活情趣的高雅。
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又表达了 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百 姓的交往中领略到无穷乐趣。
七上语文17课批注
七上语文17课批注
一、背景介绍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的第十七课,属于记叙文单元。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一段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批注内容
1.标题:本文标题为“童年趣事”,这个标题非常贴切地概括了文章的主题。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期的一些趣事,表达了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段落划分:本文共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是介绍童年时期的一些趣事,第
二段是描述作者与家人一起度过春节的情景,第三段是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语言运用:本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运用了许多描写手法,如细节描
写、心理描写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作者所描述的场景之中。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4.情感表达: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通过
回忆童年时期的一些趣事,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童年的怀念之情,认为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
5.写作技巧:本文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如对比、衬托等,使得文章更加生
动有趣。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批注总结
本课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记叙文,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情感真挚的表达,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作者所描述的场景之中。
同时,本文还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可以了解到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记》
走向成熟
——《中国红军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转
新中国成 立(1949 14年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利
折 由胜利走向胜利, 点 建立新中国
二、过雪山草地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第十七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战略转移 背景
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 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 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 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 “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 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 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
敌人的围追堵截
长征里震撼人心的数
1. 1934年10月长征出发:约30万人;1936年10月长征结束:约2.5万 人;抵达终点者为出发人数1/12。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 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2. 红军牺牲营级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长征途中年 龄最小的女红军名为王新兰,年仅11岁。3. 共进行600余次重要战役战 斗;中央红军平均每天一个遭遇战。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15 天用于打大的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 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天4. 经过11个省,分 别为: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 陕西。翻越大山40座,其中5座大山终年积雪。跨过近百条河流,其中大 河24条。5. 总行程6.5万余里;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二万 余里,红四方面军一万余里,红二十六军近万余里。
九年级上历史第十七课知识点
九年级上历史第十七课知识点九年级上历史第十七课主要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变革最深刻的时期之一,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发展过程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可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以及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国内外压力和困境。
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对外侵略等一系列动荡,中国逐渐走向了衰落。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这些事件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封建君主制度的终结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全国各地的爱国志士看到了希望,这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一次伟大胜利。
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辛亥革命并没有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化。
为了解决民族危机和社会问题,五四运动兴起了。
这一运动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高潮,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开端。
五四运动反对封建传统、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提出了“民主”和“科学”是救国之道的口号。
这一时期,很多学生和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运动,呼吁社会进步和科学精神的传播。
北伐战争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又一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它的历史使命。
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契机,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取得重大胜利的标志。
在这一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联合作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为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
从受封建社会束缚到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从试图仿效西方模式到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历经了无数的血与火的洗礼。
历史告诉我们,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进程,需要经历很多的考验和磨难。
对于我们来说,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的现状和未来走向都具有重要的帮助。
免费·第17课_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央革命根据地最 大的一块农村革命 根据地(朱毛)
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第十七课 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迅速 发展 ,蒋介石国民党统治集团会做 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围剿 面对蒋介石集结重兵对中央革命 革命据地实行的重点“围剿” ,中 央苏区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呢?
反围剿
脑筋转起来
转折性事件—遵义会议
你如何理解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 是因为( ) A、确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 C、取得了对蒋介石军事上的胜利 D、停止了 “左”倾错误领导
会宁会师 过雪山草地
吴起镇会师
部分红军 留在南方 继续进行 游击战争。
粉碎了---,保存了----,使中国
开始 经过 转折 ①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 重要战役 政策。②中共能够依靠自身的力 结束
原因-----目的
长征精神 启示
1.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D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A ) 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 D.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
【温故知新】 学习目标
国 民 党 屠 杀 政 策
南昌起义
1927.8.1
南下受挫 转战湘南
1928.4
反
抗
秋收起义
1927.9
会 师 敌强我弱 城市 井冈山根据地
农村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鄂豫皖
湘鄂西
3、星火燎原
一年级体育上册第十七课换物赛跑教案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这节一年级的体育课,我主要是想让学生掌握换物赛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从他们的表现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要领,而且在实践中表现得很出色。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我采用了示范法、分组练习法和比赛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换物赛跑。我发现,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他们在比赛中能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2)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换物赛跑是一项团队运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分组练习和比赛,使学生学会配合、互相支持,培养团队精神。
(3)运动规则的遵守:教育学生在换物赛跑过程中遵守运动规则,包括换物顺序、跑道规则等。培养学生自觉遵循规则,公平竞争的良好习惯。
2.教学难点
(1)换物瞬间的协调性:学生在换物过程中容易发生摔倒、掉物等情况,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换物瞬间保持协调,顺利交接物品。
当堂检测:
1.换物赛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起跑、换物、接力和终点冲刺等环节。
2.团队合作:请学生谈谈自己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以及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和协调动作。
3.运动规则:请学生列举换物赛跑的运动规则,并说明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
4.自主学习能力:请学生谈谈自己在预习和课后拓展学习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利用资源进行有效学习。
六年级下册第十七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十七课课堂笔记
一、学习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
二、学习内容
生字词:掌握本课生字词,包括读音、释义等。
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包括人物、事件、情节等。
人物描写: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
环境描写:学习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
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写作技巧: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包括结构、修辞手法等。
三、学习方法
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熟悉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小组讨论: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笔记整理:整理课堂笔记,加深记忆,方便复习。
写作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笔记整理
生字词:列出本课生字词,包括读音、释义等。
课文内容概括: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包括人物、事件、情节等。
人物描写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
环境描写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
文章主旨概括:简要概括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写作技巧总结: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包括结构、修辞手法等。
五、课后作业
复习本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扩展知识面。
【学霸笔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盼》课堂笔记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 盼 课前预习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课文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3.拼读并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
袖xi ù 篷p én ɡ 缩su ō 疯f ēn ɡ 瓦w ǎ 柜ɡu ì 喧xu ān 甩shu ǎi 嚷r ān ɡ 酱ji àn ɡ 梯t ī 蹦b èn ɡ 唇ch ún注意:“袖”的部首是“衤”;“疯”是半包围结构。
4.在文中画出下列词语,并抄写一遍。
斗篷 情况 袖子 瓦蓝 衣柜 预报 喧闹 遮盖 讲座 酱油 逗引 嘴唇 楼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认真读课文,我会填词语。
(1)我只好打开电视,______(不出声)地听英语讲座。
(2)我挺着脖子,______(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跑下了楼梯。
(3)我几步跑回家,______(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
6.通过认真阅读,我会填一填。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我”想的是()。
7.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事情经过,围绕一个“____”字,描述“我”有了雨衣,盼____;下起了雨,盼____;没法出门,盼____;盼来雨天,如愿穿上新雨衣等小事件。
8.朗读课文,选一选。
“我”特别喜欢妈妈送给“我”的新雨衣,原因是()。
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盼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盼课堂笔记
1、本课的第二个学习目标为: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本课属于习作策略单元,重点要注意学习围绕一个中心组织材料,选择素材。
2、结合课后第一题的笔记进行理解。
本课第三个学习目标为: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盼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活动,但盼的本身比较抽象,而这篇课文就通过许多事例把盼诠释得淋漓尽致。
结合课后第二题完成此学习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瑟教育教师教案8月08日学生姓名:年级:小班
科目硬笔
书法
任课教师沙课型新授授课时段1:00--3:00
教学内容全包围的书写
教学目标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全包围结构的字。
重点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全包围结构的字。
难点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全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包围结构全包围
2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全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 全包围的字可依据字框两竖下端内斜和两竖垂直的不同分为两类。
2 字框两竖下端内斜的有小方型和扁方型两种。
(1)讲解小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回”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讲解扁方型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皿”字,分析它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