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文言文阅读第2节考点2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本见本专题考点 1“真题示法”例 1), 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 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 继承制。
2.联想法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 原: 屈原 → 《离骚》 →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 李白、李贺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3.积累法 文学文化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因 此,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 称谓常识”“文集命名常识”“科举常识”“地理常识”“古籍常识”等,可 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 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 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就不怕记不住可能考查到的文化常识。
韵文类: 诗经 → 楚辞 → 乐府民歌 → 唐诗 → 宋词 → 元曲 散 文 类 : 尚书 → 先秦散文 → 六朝陶渊明散文 → 唐宋八大家 → 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 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
→ 明末公安派(“三袁”) → 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 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化常识,就先拉一条长线,将针一根一根地穿过去,哪 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该补 的补上,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
【参考译文】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亲沈侭,做邠州知州。沈束考上嘉靖二十三年 的进士,被授予徽州推官,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 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沈束请求给予丧葬善 后仪式,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沈束说:“周尚文为大将,以忠义称许自己。曹 家庄那一场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如 董旸、江瀚,极力抗击强敌,随后为国而死。
文化常识推断“2 法” 1.联系课内。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拓展过 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就能 轻易解答此类题目。 2.语境推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高考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所有考 题,均与语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推断。
C. “杖”是中国古代用大竹板、大荆条等拷打犯人脊背、臀或腿部的刑罚, 与笞、徒、流、死一起被定为五刑。 D. “刑部”是中国古代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明清两 代,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B [“除”应解释为“任命、授职”的意思,可见 B 项中“‘除’是免除 犯了错的官员的职务”错误。]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76082039】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 徽 . 州推官,擢 礼科给事中。 .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 ,严嵩格不予。束言: .. “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 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 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 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第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 下束诏狱。已,刑部 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 于廷,仍锢诏狱。时束 .. . 入谏垣 未半岁也。逾年,俺答 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 言者。 (选自《明史· 列传第九十七》 ,有删改)
① ②
【注】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 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 “恤典”是指朝廷对去世官吏分别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 赠谥、树碑、立坊、建祠、恤赏、恤荫等的典例。 B.“除”和“擢”都属于中国官职任免制度。“除”是免除犯了错的官员 的职务, “擢”是对官员的提拔。
考点 2 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定考向 从 2015 年起高考试题新增了对古代文化常识考查的题型,更加注重对传统 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此考点属于识记类试题,Baidu Nhomakorabea生答题失误无非是识记不牢、 不全。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应注重积累传统文化中的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 代官职、科举知识、地理常识、礼俗、服饰、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 关知识。
常见设问方式: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熟技巧 文化常识识记“3 法” 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因此,复习时识记、积累大 量的文化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常 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穿针引线法 零散的文化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用一根线将它们穿起来, 这些文化常识就会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 象这些针,具体如下: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 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 生争端。
【尝试解答】 __C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文意,锁定选项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位置。 第二步:剖析词语的内涵。本题加点词语涉及古代官职、君主制度、古国 情况等。如 A 项“首相”, “相”指“丞相、宰相、相国”,而“首”则是指其 中居于首位的人。B 项, “建储”, “建”指“确定”, “储”指“储君、皇位继 承人”。D 项, “契丹”指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建立的契丹国。 第三步:解析具体语境。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具体的语境相联系, 其内涵比词典中丰富,故需结合语境才能具体理解。如 C 项“有司”在文中指 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而不是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