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长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代墓室壁画(永泰公主墓)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代墓室壁画(永泰公主墓)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代墓室壁画(永泰公主墓)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代壁画
章怀太子墓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朝的社会背景
文化 唐代书法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是初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颜真 卿和柳公权是唐朝中后期的书法家;世人称颜柳二人书法为“颜筋柳 骨”。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4、唐长安城的规划建设 (3)唐长安城的建设历程 隋朝的初建: 隋朝时建成宫城、 皇城及外郭城(局部); 开凿永安渠、清明渠、 龙首渠等引水入城;开 辟道路、划分里坊,城 市布局与结构初显。
宫城
皇城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3)唐长安城的建设历程
永安渠
清明渠
龙首渠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朝宗教建筑——佛塔 法门寺老塔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二、隋唐时期的城市建设概况 (1)城市分布与发展重心南移 南北朝后,由于北方关 中地区战乱频繁,大量人口 南移,城市分布及发展重心 由中原转向江淮流域,引起 了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 离。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朝的社会背景
疆域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朝的社会背景
疆域
唐朝,是继隋 朝之后的大一统王 朝,也是版图最大 的中原王朝。唐朝 的国土在西部以及 北部超出了现代中 国的疆域。唐朝与 当时的阿拉伯帝国 并称世界上最强盛 的国家。唐盛时期 的疆域北至贝加尔 湖以北和外兴安岭, 西至中亚威海,东 至库页岛,南至越 南北部。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四、唐长安城的规划建设 (1)唐长安城的选址思想 形胜思想 形胜,即“地形险固,故能胜人也”。地形险固,是 都城选择最重要的条件,军事攻守条件是稳固国都、长治 久安的首要条件。 “形胜”体现为: • 地域辽阔、土地肥沃; • 水源充沛、物产丰富; • 交通便利、便于运输; • 有山河等作为自然屏障。
佛教与道教为唐代时期 最主要的两大宗教。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朝宗教建筑——佛塔 西安大雁塔 楼阁式,由楼阁式木塔演变 而来,可登高远眺。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朝宗教建筑——佛塔 西安小雁塔 密檐式,各层之间间距 小而底层高,越往上收缩越 急。砖檐多用叠涩法砌成。 多为实心塔。
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兵部、礼部、刑部、工部、户部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隋朝的社会背景 城市建设 为巩固隋朝发展,加 强南北的交通往来。隋文 帝与隋炀帝开始修建举世 闻名的隋朝大运河(京杭 大运河的前身)以及驰道, 建立京师大兴城与东都洛 阳城。还兴建长城保护疆 域,提升了位于关中的隋 廷对于北方地区、关东地 区、江南地区的掌控力, 并诞生了经济重镇(扬 州)。
中国城市建设史—古代部分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中国城市建设史—古代部分
知识点回顾 三国——两朝(南北朝)时期,我 国城市的分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北方关中地区的战乱引起人口向南方迁 移,城市的分布与发展重心“南移”: 黄河流域城市发展滞后,数量减少,而 江淮流域城市发展迅速,数量增加。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隋朝大运河 为了掌握江南的财富和加 强对南方的控制,并且实现南 粮北运,隋统治者利用天然河 流和旧有渠道,开凿了以洛阳 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 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后 由于黄河几次改道,使得隋朝 大运河被掩埋。京杭大运河是 在隋朝的运河基础上修建的。 隋朝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 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其长 度、通航能力等都在世界上首 屈一指。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 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 个世界遗产。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朝的社会背景
宗教
佛教在唐代得以进一 步传承与发展,加之唐 代国际交通的发达,一 些西方宗教也开始传入 中国,如伊斯兰教、景 教、摩尼教。并且对城 市的建筑形式产生了影 响,寺院等宗教建筑大 量出现。此外,统治阶 级一直提倡的道教也备 受推崇。唐代的宗教与 道教达到了鼎盛时期。
宫城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4)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皇城
皇城
皇城在宫城之南,平面 亦成规则的长方形,面积 5.2平方公里; 皇城北面无墙,与宫城 以横街相隔。横街宽三百 步(实测为220米),是 当时在承天门前举行重大 庆典的广场。 皇城内分布着中央衙署、 官办手工作坊、军营和太 庙、社稷等。祖庙与社稷 坛的布置符合“左祖右社” 的规划制度。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1)唐长安城的选址思想 地理上的“形胜”
关中地区南有秦 岭山脉,西、北两面 为北山山脉、再向北、 西北方向有黄河天堑 作为屏障。此外,关 中地区地域辽阔、物 资丰富、土地肥沃, 河流纵横(八水绕长 安)。
“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险带河,四塞以为固。”
“天下形势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南京)又次之” ——南宋大臣李纲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隋朝的社会背景 隋朝(581-618 年),隋文帝杨坚在 中国战乱了280多年之 后重新统一了中国。 在旧长安城东南龙首 原南侧建新都,名为 大兴城。建东都洛阳 为陪都。该时期,国 家强盛、政治清明, 史称“开皇之治”。
大兴城 洛阳
但隋炀帝杨广在位 期间,多次发动战争, 对人民统治残暴,最 终使得隋朝在农民起 义中灭亡。
二、隋唐时期的城市建设概况 (3)东南沿海港市的兴起
唐中叶后期,由于国力强盛,声誉远及海外。但该时 期通往西亚的陆路交通受阻,而海上丝路发达。
当时前来贸易的国家有:西方有罗马;东方有波斯、 印度、南洋、朝鲜、日本等,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 部沿海港口城市的崛起。其中交州、广州、泉州、扬州 并称为四大港口城市。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3)东南沿海港市的兴起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3)东南沿海港市的兴起
扬州
泉州
交州
广州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三、隋大兴城
周代:丰京、镐京; 秦朝:咸阳城;
汉朝:长安城;
隋朝:大兴城;
唐朝:长安城。
大兴城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三、隋大兴城 隋大兴城的修建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建立隋朝,始建都于汉长安城, 但最终弃汉长安,在其东南方向另建新城(隋大兴城), 隋大兴城为唐长安城的前身。 隋文帝放弃汉长安城的原因: • 汉长安城饱经战乱,难以修复; • 汉长安城的宫殿与一般建筑相互混杂,分区不明确,管 理不方便。 隋大兴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由隋朝时期的建 筑师、规划师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大兴城在隋炀帝期 间、唐初又历经数次修建。隋灭亡后,唐朝仍建都于此, 屡有修建,但城市轮廓仍和隋朝相同。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隋朝大运河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朝的社会背景 公元618年,李渊取代了隋末农民起义的成果,建立 唐朝,在隋大兴城与洛阳的基础上,发展建成了东西都城 长安与洛阳。建都长安(西京),陪都洛阳(东京),两 京并重。至武则天继位(武周)后,建都洛阳15年,改东 都(洛阳)为神都。唐玄宗时期,又迁回长安。 从唐太宗(贞观)到唐玄宗(开元)百余年间,唐朝 经济空前繁荣、文化高度发展、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局 面。至黄巢起义爆发后,朱温篡唐,唐朝覆灭,中国进入 五代十国。 长安—洛阳之间的变迁 隋:都城大兴城(西京)、陪都洛阳(东京); 唐:(唐初)都城长安城、陪都洛阳; (武周)东都洛阳(建都15年); (玄宗)迁都回长安。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朝的社会背景
文化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 可谓唐诗,著名的诗人层出不 穷。如李白、杜甫、王维、白 居易、李贺、韩愈、李商隐、 杜牧等,诗风各异,铸就了我 国古诗中不可逾越的巅峰。 唐朝的美术也与之前朝代迥 然不同,受外来国度影响,唐 代绘画也体现了西域特征。此 外,唐代的壁画特别发达。莫 高窟与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 比如敦煌、龙门石窟都是在唐 代步入全盛。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隋朝的社会背景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隋朝的社会背景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隋朝的社会背景
为了巩固政治,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 等都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政治方面,确立了对后世影 响深远的“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并正式 推行科举制度;外交方面,周边国家及少数民族深受隋朝 文化的影响。
泗州
淮安
扬州
汴州(开封)、宋洲(商邱)、 睢扬、泗州等也渐次成为重要的 商镇,且在唐中叶后,这些城市 也成为重要的军事据点。
苏州
杭州
随着运河沿线城镇的崛起, 我国第一条南北向的城市发展轴 线开始形成。源自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二、隋唐时期的城市建设概况 (2)初步形成了沿大运河的城市发展轴线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4、唐长安城的规划建设 (3)唐长安城的建设历程 唐朝的初建: 唐高宗五年:外郭城 修建完成; 唐太宗:太极宫 唐高宗二年,李治复 建大明宫,后成为主要 宫廷; 唐玄宗开元二年开始 兴建兴庆宫。
大明宫
太极宫
兴庆宫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4)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宫城 • 宫城位于都城北部的正 中,主要宫殿坐北朝南。 平面成规则的长方形,面 积约4.2平方公里。 • 宫城内有太极宫、掖庭 宫和东宫三大宫。其中太 极宫为唐初的政治中枢; 掖庭宫为宫女的居所;东 宫为太子的居所。掖庭宫 北部为太仓所在地。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4、唐长安城的规划建设 (2)唐长安城的规模 据1957年考古发现,城 址东西长9721米,南北 8651米,算大明宫,则达 8700公顷左右。 唐长安城是古代全世 界最大的城市。不计大明 宫,城区面积已达约84平 方公里,比后世北宋开封、 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大。 比同时期的拜占庭都城大7 倍。是公元6-7世界东亚乃 至世界第一大城市。
2、隋唐时期的城市建设概况
(1)城市分布与发展重心南移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开封 商邱
二、隋唐时期的城市建设概况 (2)初步形成了沿大运河的城市 发展轴线 由于运河沿线腹地经济较发 达,加之运河开通后为沿线城市 的商贸往来提供了条件,故运河 沿线形成了一些商业性都市,比 如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崛起, 并称为四大都市。
中国城市建设史—古代部分
知识点回顾 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有什么特点?
中国城市建设史—古代部分
第二部分 隋唐时期的城市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一、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 两晋、两朝时期,中国经历了大约400年间长期的战 乱,导致农村、城市发展滞后,工、农、商业均受到了较 大的打击,渴望国家的安定统一成为各民族共同的愿望, 这为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是中国经历了五胡乱华、南北朝两个漫长分 裂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该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 强盛的时期。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1)唐长安城的选址思想 风水思想 “长安落在垣宿中,盖中干之尊也。”——杨筠松 古代天文学以北极星为天之枢纽,圜北极之外为紫微 垣,北极如帝座,紫微垣如帝都.所谓“关中原是微垣”、 “长安落在垣宿中”也就是说长安的地理位置正好对应 着天国的紫微垣,从风水理论看,最适合建帝王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