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_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_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课标要求:一、本文是叙事性记叙文,要弄清它们的“六要素”,进而抓住文章内容要点,弄清文章中心意思,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课文的作者及其主要代表作。
三、掌握课文注解中及课后“字词积累”中词语的音形义。
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马克·吐温第一次文学尝试的经历,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自己对文学的兴趣;(教学重点)2、理清本文记叙的事例,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3、品味文中的真情实感,体味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4、理清文章结构,学习作者前后文联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伶俐( ) 差事( ) 编辑( ) 撰文( )滑稽( ) 戏谑( ) 煞费苦心( ) 猝不及防( )言简意赅( ) 乳臭未干( ) 趾高气扬( ) 诽谤(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借助课文注释或者工具书完成,写在书中的课后词语积累里)煞费苦心滑稽猝不及防六神无主俗不可耐心血来潮言简意赅刮目相看戏谑乳臭未干盛气凌人微不足道趾高气扬诽谤借助课本、工具书或其他资料或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自主学习,掌握课文注解中及课后“字词积累”中词语的音形义。
课前听写,检测,强化基础。
3、马克·吐温,原名,是国著名的,代表作4、熟读课文,本文叙述的顺序是: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这次尝试的起因,结果预习所要达成的效果决定着课堂听课效果。
课前朗读课文至少2遍,写上段序。
在整体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先找文中的关键句子、词,再加以概括,以旁批的形式写在课段落边上,最后读完后,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自己一时不能回答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质疑、讨论。
【问题探究】1、马克吐温在编报的时候,他做了哪几件事?作者详写的是哪些,略写的是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在圈点法阅读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文章写了几件事,总得来说比较容易,但学生会产生不同意见。
2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第一课时
(1)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干什么?
明确:编了一期《汉巴尼尔周报》,并在上面发表了一些习作。
(2)在编报的时候,他做了哪几件事?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明确: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详写)
A、讽刺一家报纸的编辑。——(略写)
B、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略写)
C、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增写挖苦他的注脚。——(详写)
情感与态度:
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体会、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设计
个性补充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简况。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百万英镑》、《神秘来客》等。
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及《傻瓜威尔逊》、《赤道环行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2、一读课文,积累课文语汇,并且尝试用最简短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1)读准字音:
伶俐(línglì)差(chāi)事编辑(jí)撰(zhuàn)文煞(shà)费苦心
事件写作原因想法过程内容
事件一
事件二
事件三
事件四
(2)预习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教学札记
(3)这期报纸产生了什么影响?
明确: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使这一期《汉巴尼尔周报》大大畅销,使我受到人们刮目相看,整个小镇都轰动起来。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了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要素。
3. 学习并运用写作技巧,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难点:1. 分析文学作品的要素,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
2. 运用写作技巧,创作出具有文学特点的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
2. 学生作品的范例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有关文学的知识,提问:你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哪些文学作品?你对文学有什么了解?2. 出示课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这篇作品。
二、阅读与分析(2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2. 指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帮助他们理解作品:- 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方式展现这一主题?- 文章的结构和情节如何安排?有哪些重要的情节?- 文章中主要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是什么?3. 分小组或全班讨论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作品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三、写作指导(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经历,帮助他们回忆和描述这次经历的情感和感受。
2. 分享一些学生的写作范例,讨论范例中的文学特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3. 讲解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如生动描写、对话等,帮助学生在文学创作中增加表达效果。
四、文学创作(20分钟)1.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的文学尝试经历,进行文学创作。
2. 提醒学生注意作品的结构和情节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
3.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前面讲解的写作技巧,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可以是口头朗读或书写展示。
第二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二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的情感变化。
学习作者的观察和描写方法,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掌握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勇敢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作者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把握作者创作心理。
学以致用,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课文阅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情感变化。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第一段,让学生了解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背景和动机。
分析课文第二段,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分析课文第三段,让学生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分析课文第四段,让学生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挫折与收获。
4.课堂讨论你觉得作者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你从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得到了哪些启示?5.写作练习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尝试进行一次文学创作。
教师提供一些创作素材,如: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个故事等。
学生自由发挥,完成一篇短文,注意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7.课后作业收集和整理本节课所学的好词好句,准备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反思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课文《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2.生字词卡片3.写作素材4.课后作业模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文学创作的艰辛与快乐,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勇敢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语文版
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重点难点1.“叔父离家外出一周”,十三岁的马克•吐温独立办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他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产生了怎样的反响?课文记叙了三件事:第一件: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第二件: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第三件: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产生的反响:它们发表在《汉尼巴尔周报》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使这期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练的文笔刮目相看。
2.叙事有详有略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
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写希金斯投河和给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文章的材料详略安排恰当,能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摇曳多姿、松弛有度。
作者详写这两件事,是为了突出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体现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成功。
3.品味马克•吐温幽默的语言风格。
⑴我把这篇文章发表了,标题带有讽刺意味:“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这是一篇相当粗糙的讽刺文章。
作者以带自嘲讽刺意味的语气讽刺了希金斯投河未成半途而废的闹剧,笔调轻松幽默。
⑵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
作者用简洁明快的漫画笔法,对新来外乡人的神态、肖像进行勾勒,虽寥寥数笔,但入木三分、生动传神,突出了外乡人的阴险和趣味的低下。
⑶如果他要同汉尼巴尔的朋友们保持密切联系,那就应该选择其他办法,不要再利用本报专栏!马克•吐温用语言简而意丰,措辞辛辣而幽默,集中地讽刺了新来外乡人迷恋女色和俗不可耐的性情。
课文重点问题3问: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文语言生动,耐人寻味?答:本文语言不加雕饰,句句都显得自然平易,都是从作者内心里流淌出来的。
然而,正是这种由情而发的文字,才更生动形象,更富于表现力。
①“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这里强调了雨是“苦雨”,山是“荒山”,更显出了“温暖”的可喜可贵。
这“温暖”二字,既写环境的温暖,又写作者内心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
最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精品课件
俗恨。不”可这耐一,段一体向现使了女典人型着的迷美。国式幽默。
幽默而辛辣的语句:
• “我还有分寸地挖苦了一个新来的外乡人.”
后文中作者承认自己的文章是措辞激烈的,所以这个词暗 含的意思是:这样写对于那样一个庸俗的人还太客气了! • 对外来裁缝的外貌描写:“他是头号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 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
2、词语解释 滑稽:(语言、动作)引人发笑
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乳臭未干:奶幼腥或气年还幼没无有知去掉。指人年 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1、作者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 什么?一共做了几件事?
①对希金斯投河进行讽刺报道,并配上插图(2)。 【详写】
②用恶作剧攻击一家报纸编辑“约翰·摩尔先 生”(3)。 【 略 写 】 ③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4)。
一 次
部 分
内 容 )
④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略写)
⑤给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详写)
文 学 尝 试
(
第巨
二大
部反
分
响 )
⑥⑦展示作者的文学才华,使报纸销 量大增,对年幼作者刮目相看,生动 地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 天性。
十三岁的马克吐温有如此
成就,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事情来的突然,来不及防备: 猝不及防 (2)形容十分惊慌或者着急,没有注意: 六神无主 (3)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趾高气扬 (4)无中生有说别人坏话,毁坏别人名誉:诽谤
返回
自主学习:
独立识字, 积累语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上《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word教案 (4)
2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1.走近作者2.主题解说本文通过写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以及挖苦一个新来的外乡人这三件事,叙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它们的发表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反映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
3.写作背景4.重点突破提示一:本文通过描写希金斯投河自杀的报道,用恶作剧讽刺一家报纸的编辑、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的所作所为,挖苦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脚注这四件事,讲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提示二:作者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四件事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向读者展示“我”的写作原因、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所以详写;第二件事则略写。
5.难点攻克提示二:那些被激怒的人来报复“我”的时候,作者写得轻松可笑,如:希金斯“看到要找的竟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他这样叫我),感到有失尊严,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那位裁缝“也看不起我,当晚动身到南方去了”。
作者讽刺他们“这两个被嘲讽的人,盛气凌人而来,又被我那微不足道的小玩笑激怒而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滑jī( ) 戏xuè( ) zhuàn( )写伶lì( ) 粗cāo( ) 乳臭.未干( )猝.不及防( ) 言简意赅.( ) 煞.费苦心(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轰动编辑撰文粗糙B.新颖奸笑锁闻苛责C.六神无主心血来朝大动肝火嘲讽D.盛气凌人微不足到趾高气扬措辞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为集体做的几件小事是微不足道....的。
B.我诽谤..小表弟,说他弄坏了我的游戏机。
C.小强最近进步很大,真令人刮目相看....。
D.有些电视剧编导水平很差,演员演技又不好,真是俗不可耐....。
4.下列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粗糙的讽刺文章。
B.然后,我又撰文狠狠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不仅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C.接着,我还有分寸地挖苦了一个新来的外乡人——此人当时小有名气……D.我这样做,是出于感激他对我的爱护——他心里应该明白这是最主要的方面……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增加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着迷(zhāo ) 乳臭(xiù)未干 煞(shà )费苦心
撰( zhuàn)文
诽( fěi)谤(bàng )
返回
▪ 2.积累下列词语。
▪ [粗糙] 不精细,不细致。 ▪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 [猝不及防] 事情来得忽然,来不及防范。猝,忽然,出乎
意料。
▪ [俗不可耐] 趣味低下,令人无法忍受。 ▪ [言简意赅] 言语简朴而意思概括。赅,完备。 ▪ [戏谑] 用有趣旳引人发笑旳话开玩笑。 ▪ [微不足道] 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 [毫不灰心] 一点也没失掉信心和勇气。灰心,失掉勇气。 ▪ [慧眼识珠] 敏锐旳眼光辨认出宝贵旳东西。慧眼,原是
马 克 .吐 温
马克·吐温一生创 作了许多长篇小说, 中、短篇小说,政论, 杂文,游记等,全集 共25卷。主要作品如 《镀金时代》、《汤 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 记》、《傻瓜威尔 逊》、《竞选州长》、 《百万英镑》、《赤 道环球游记》等。
马 克 .吐 温
马克·吐温生性幽默
马克·吐温在 一次酒会上答记者 问时说:“美国国 会中有些议员是狗 娘养旳。”
④ 尔后,我又撰 文狠狠讥笑两 位出名人士——不但因为他们旳所 作所为应该指责,而且也因为我以 为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是我旳责任。
4。撰文讥笑两位出名人士。
⑤ 接着,我还有分寸地挖苦了一种 新来旳外乡人——此人当初小有名气, 来自昆西,是个技艺高超旳雇工裁缝。 他是个头号旳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 着俗不可耐,历来使女人着迷。他每七 天都给报纸写一首新奇 旳“诗”,体 现他旳最新感受。我编旳那期,他写得 押韵诗《赠给 x x 旳玛丽》,当然, 也就是赠给汉尼巴尔旳玛丽,被登在明 显位置。
教学目的: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课件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 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 ,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 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 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 件事,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 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 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 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 。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 贝姬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 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 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 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 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 泼的心灵。
1、展示了文学才华; 2、使报纸销量大增; 3、使周围的人对作者刮目相看。
3、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在哪儿 得到了体现?
明确:‚我认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明 孩子。‛ (听到希金斯事件,就想到‚这可是一个好机 会‛;外乡人的诗发表时,‚心血来潮‛,登入 了一段言简意赅、措辞辛辣的脚注,等。) ‚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
马克·吐温(美国)
‚我喜欢马克•吐温—— 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 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 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 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美 国作家,马克·吐温 是他的笔名。他是美 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奠基人和世界著名 的短篇小说大师,被 誉为‚美国文学中的 林肯‛,并被称为 ‚美国文坛巨子‛。
《百万英镑》
《百万英镑》是马克· 吐温的一篇有名的小说,描 绘了美国的一个小办事员出海游玩,迷失方向后, 幸遇救,随船来到英国伦敦。他身无分文,举目无 亲,两个富有的兄弟给了他一张一百万镑的钞票, 并以他在三十天内凭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能否活下 去而打赌。在小说的结尾,小人物不仅活过了三十 天,并且利用这张百万英镑发了一笔财,还获得了 一位小姐的芳心。小说通过小办事员的种种“历险 ”嘲弄了金钱在资产阶级社会叱咤风云、呼风唤雨 的作用。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上《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一)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课文精讲〖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伶俐..()()..()()的.确()抛.弃()粗糙穿着.()嘲.讽()奸.笑()2.根据课文补充完整词语。
言___意赅心血来___ ____不足道措___严厉___首阔步欣喜若___ 六神无___ ___气凌人 ___不及防___高气扬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制胜:撰文:奸笑:戏虐:苛责:诽谤:煞费苦心:乳臭未干:俗不可耐:刮目相看:4.文学常识填空。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作者是_______, ___国作家, 主要作品有《镀金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作者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点击思维〗1.“糙”不要误读为“zào”;“的”“着”都是多音字, 分别有三个读音, 查字典整理一下, 看看在这里分别读什么。
2.注意“措辞严厉”不要写成“措词严厉”;“昂首阔步”不要写为“昂手阔步”;“盛气凌人”不要误写为“生气凌人”。
3.“戏虐”一词不好理解, 可以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推测;“乳臭未干”的本意是“还没有去掉奶味”, 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4、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他写于早期的短篇小说《竞选州长》最能代表他创作语言的幽默、诙谐风格, 你读过吗?5、在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记叙的三件事。
【规律方法】〖理清结构〗写希金斯投河报道具体内容写嘲笑两位知名人士文章给外乡人诗增写挖苦注脚巨大反响〖语言特色〗马克·吐温的作品让人捧腹, 让人深思, 这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风格。
而他语言风格的形成, 来源于其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 来源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
鲁迅说, 马克·吐温“成了幽默家, 是为了生活, 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 含着讽刺, 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生活的缘故了。
”本文的语言生动幽默、妙趣横生, 让我们结合几个句子细细品味。
2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第二课时
“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
(很认真的去办那一期报纸,“我认为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是我的责任”等。)
(2)你认为,除了这些之外,作者还有哪些品质?(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正直,有正义感——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嘲笑的都是些“我”认为应该受到嘲笑的人。
(3)作者的语言是幽默诙谐而带有讽刺性,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参考例子:
例子一:作者在详写希金斯投河半途而废这一富有闹剧色彩的报道后,为之配上一组讽刺性极强的插图,作者用简洁明快的漫画笔法对其讽刺对象的神态、肖像勾勒,仅寥寥数笔,但入木三分,十分传神。例子二:讽刺希金斯的文章标题是带有讽刺意味的“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还有标题后轻松幽默地抛下一句带自嘲的话“这是一篇相当粗糙的讽刺文章”:
(4)编这一期周报时,作者还是一个小孩,你能从课文中看到作者当时的气味吗?(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
讽刺希金斯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这是因为作者年小而不能考虑周全。
写叔叔生气时,心里发牢骚:“我想,如果他考虑到我对报纸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考虑到,我这样做,是出于感激他对我的爱护——他心里应该明白这是最主要的方面——他就不该如此大动肝火。由于他离家出走,他碰巧避免了查究、苛责与诽谤,逃脱了对他的攻击。”
(5)叔叔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后来变得温和了?
明确:怕损及他的声誉,使报纸的销量受到影响。
看到了新登记的三十三个新订户,还有摆在那里的成捆的木柴、卷心菜、豆子以及卖不出去的萝卜——这些东西足够一家人食用两年!
福建省泉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语文版汇总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马克吐温。
本单元所选全是记叙性文章,主要掌握记叙六要素和把握课文脉络及写作思路,从而把握中心。
本文通过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嘲笑两名知名人士及挖苦一个新来的外乡人这三件事,叙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它们发表在《汉尼周报》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且使这一期的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作者刮目相看。
文章语言诙谐讽刺,笔调轻松幽默。
二、学生分析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的学生在生理方面表现为活泼、好动、参与欲、表现欲非常强烈,但也有小部分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卑内向、胆小相当多的学生懒惰,对学习不积极、主动,抱着求趣的心里,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不学;在认知方面表现为认知能力在不段提高,思维能力逐渐成熟,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已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七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一开始有一个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向、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并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学生升入中学第一次接触马克吐温的作品,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缺少实际的体验,但对于他那幽默讽刺的语言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教为了不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三、教学策略“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这是一篇自学课文,前面已学过如何来学习记叙性课文。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根据素质教育和和新课程理念,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缺少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并结合学生的基础,采用预习、朗读、讨论、做游戏、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和发挥双方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材全解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材全解我十三岁时,聪明伶俐①。
我认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明孩子。
那时,我在报上发表了一篇习作,非常出乎我的意料,这件事竟②成了我们那地方轰动③一时的新闻。
【句解】与文章结尾呼应。
的确,我也为此感到十分骄傲。
我当时在一家印刷所当学徒档④,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
我的叔父让我也在他的报社干点差事⑤(该报叫《汉尼巴尔周报》,凡征得五百个订户,一年可预付两美元,还付给成捆的木柴、卷心菜以及卖不出去的萝卜)。
【字词全解】①[伶俐( línglì)]聪明;灵活。
竟(jìng)竟然②竞(jìng)竞赛③[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
]被派遣去做的事。
chāi)差事chā)差别(chà)差不多(cī)参差【句解】发表一篇习作就“轰动一时”,佐证了“我”很有文学才华,为下文写一次文学尝试作铺垫。
【段解】概述“我”第一次文学尝试取得成功的原因:聪明伶俐,求上进,有志气,叔父给了“我”尝试的机会。
夏天的一个吉日⑥,叔父离家外出一周。
行前他对我说,如果我愿意,可以好好编一期周报。
天哪!我实在不想干这类事。
希金斯是一家和我们对立的报纸的编辑⑦,最近被情人抛弃。
一天晚上,一位朋友在这个可怜⑧人的床上,发现一张便条⑨,上面写道,他再也不能忍受这种生活,只有去跳贝尔河自杀。
这位朋友急忙跑去,看见希金斯正涉⑩水返回岸边。
他决定不投河了。
一连几天,镇里人对这事议论纷纷,而希金斯却未觉察到。
我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便煞费苦心○11地写了一篇关于这事的详细报道,还画了一组粗糙○12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用折刀刻在木制活字版的下方——其中有一幅画的是希金斯身穿衬衫,涉水过河,一手提灯笼,一手拿一根手杖,试探水的深度。
我认为这事非常滑稽○13可笑,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
【字词全解】⑥[吉日]吉利的日子。
⑦[编辑j í)]做编排整理工作的人。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课文全解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课文全解二、相关背景:关于作者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
马克·吐温是其笔名。
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
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
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
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说课教案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学习他们的教学技巧 和方法,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 水平。
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培训
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和教育培训,与同行交流经 验和心得,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反思教学实践并不断改进
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发现 问题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 学效果和质量。
运用学科教学软件,如阅读理解训练 软件、写作辅助软件等,帮助学生针 对性地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网络教学平台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如Moodle、 Canvas等,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参与度。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设置及目的
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 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目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 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突破策略
重点突破
通过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 重点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
难点突破
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如复杂的句子结构、深奥的词汇等,采用分 解、类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互动环节安排与引导
互动环节
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互 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习和交流。
学生群体特点
年龄与认知特点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认 知能力和思维水平逐渐提高,开始对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 兴趣。
已有知识与经验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对文学 的基本概念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学习风格与需求
七年级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 学习也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他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了 解文学作品,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初一语文《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说课稿
初一语文《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说课稿初一语文《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说课稿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
3.了解马克吐温作品,体会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4.理清本文结构,提高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5.体会并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分析、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
2.体会、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以课后“马克吐温出版第一本书的故事”引出作者,认识作者。
2.课前热身:教师启发学生:马克吐温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的力量何以让一位出版商成为19世纪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傻瓜?简介作者(课件展示作者画像):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小说和其他作品,如他写的著名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受到全世界读者特别是少年读者的欢迎。
他还创作了反映美国社会的著名小说,如《百万英镑》、《镀金时代》等,鲁迅曾经称他为“幽默作家”。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位幽默大师的文章。
(这一部分可以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材料,课上介绍。
)二、初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师生互动(一)—学生小组内互动,师生全班内互动:自学生字词,并针对自读中对课文不懂的地方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加以整理。
提交全班共同读议,予以明确。
1)生字词(加点字):煞费苦心滑稽猝不及防撰文俗不可耐言简意赅戏谑乳臭未干盛气凌人趾高气扬诽谤涉水过河2)新词语(课下注解有的除外):粗糙花花公子琐闻苛责教师检查学生字词的自学情况后,组织学生就文章中不懂或有疑问的词句进行全班讨论,全班群策群力帮助解答,教师也参与到其中去。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掌握下列成语
1、煞费苦心:费尽心机。煞,极,很。 2、出奇制胜: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 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3、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猝, 突然,出乎意料。 4、六神无主:形容十分惊慌或着急,没有主意。 5、俗不可耐:趣味低下,令人无法忍受。 6、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俐( lì )差( chāi )事 聪明伶( líng ) 费苦心 煞( shà ) 猝( cù ) 不及防 刮目相看( guā ) 言简意赅( gāi ) 乳臭(xiù ) 未干
滑稽( jī )
捆( kǔn ) 撰( zhuàn) 文 戏谑( xuè ) 揪( jiū ) bàng )
盛气凌( líng ) 人
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 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
2、马克·吐温第一次文学尝试后的结果是什么? 1、展示了文学才华; 2、使报纸销量大增; 3、使周围的人对作者刮目相看。Fra bibliotek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第一次文学尝试的 时间、背景。 •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第一次文学尝试 的具体内容。 •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第一次文学尝试 的巨大反响。
马克·吐温(美国)
马
克 .吐 温
马克·吐温在一 次酒会上答记者问 时说:“美国国会 中有些议员是狗娘 养的。” 记者将他的话公 诸于众,华盛顿的 议员们一定要马克 ·吐温在报上登个 启示,赔礼道歉。
马
克 .吐 温
马克〃吐温写 了这样一张启事: 以前鄙人在酒 席上发言,说有些 国会议员是狗娘养 的,我再三考虑, 觉得此言不妥当, 而且不合事实。特 登报声明,把我的 话修改如下: 美国国会中有 些议员不是狗娘养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学习作者对详略的处理;体味学习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作者前后文联系的方法;
3、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对详略的处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生性幽默,有一次应邀去一个地方演讲。
到了那个地方的时候,他先去理了一下发,热心的理发师问他:“先生,您是外地人吧?”“是的。
”他回答说,“我是头一次到这里来。
”理发师又问:“请问,您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说:“马克•吐温。
”理发师很高兴地告诉他:“你真幸运,可以和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同名。
你很幸运,今天马克•吐温今天要我们这儿来演讲,我想你会去的,是吗?”“噢,我也是这样想。
”“你搞到票了吗?”“还没有。
”“票全卖光了,你只有站着了。
”“真讨厌。
”马克•吐温说,“这家伙好像不大礼貌。
”理发师感到有些奇怪:“他怎么不礼貌了?”马克•吐温叹着气说:“每次他讲话的时候,我都不得不站着!”
马克•吐温就是这样幽默的一个人,他写的文章也幽默动人,很受人们喜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二、正授
1、自读
A、读准字音:
伶俐(líng’lì)差事(chāi)编辑(jí)撰文(zhuàn)
滑稽(jī)戏谑(xuè)煞费苦心(shà)猝不及防(cù)
言简意赅(gāi)乳臭未干(rǔ)趾高气扬(zhǐ)诽谤(fěi)
B、理解词语
煞费苦心滑稽猝不及防六神无主俗不可耐心血来潮言简意赅
刮目相看戏谑乳臭未干盛气凌人微不足道趾高气扬诽谤
(解释见课文注释)
C、尝试用最简短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2、教师范读,学生概括:
A、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干什么?
编了一期《汉巴尼尔周报》,并在上面发表了一篇习作。
B、在编报的时候,他做了哪几件事?
三件: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增写挖苦他的注脚。
C、作者详写的是哪些,略写的是哪些?
希金斯投河的报道,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增写挖苦的注脚详写,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略写。
D、这期报纸产生了什么影响?
(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使这一期《汉巴尼尔周报》大大畅销,使我受到人们刮目相看,整个小镇都轰动起来。
3、速读,试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课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5自然段)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内容;
第一层:(1~3自然段)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第二层:(4自然段)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第三层:(5自然段)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第二部分:(6~7自然段)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三、自读课文,体会。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布置作业并进行校正:
(上节教案第二步第4小步)
二、再读课文,分析:
1、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在哪儿得到了体现?
“我认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明孩子。
”
(听到希金斯事件,就想到“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外乡人的诗发表时,“心血来潮”,登入了一段言简意赅、措辞辛辣的脚注,等。
)
“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
(很认真的去办那一期报纸,“我认为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是我的责任”等。
)
2、你认为,除了这些之外,作者还有哪些品质?
(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正直,有正义感——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
嘲笑的都是些“我”认为应该受到嘲笑的人。
能干——“这一期的报纸大大畅销”,“登记了从未有过的三十三个新订户,还有摆在那里的成捆的木柴、卷心菜、豆子及卖不出去的萝卜……这些东西足够一家人食用两年。
”
胆大——年少却敢敢于嘲笑对立报纸的编辑,于嘲笑那些知名人士,敢于挖苦那个外乡人;敢于面对那些被激怒的人。
有文学天赋——第一次文学尝试就编出了那样的报纸,而且语言“言简意赅,措辞辛辣”,能极富灵感地用漫画来讽刺嘲笑希金斯。
3、作者的语言是幽默诙谐而带有讽刺性,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讽刺希金斯的文章标题是带有讽刺意味的“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还有标题后轻松幽默地抛下一句带自嘲的话“这是一篇相当粗糙的讽刺文章”:
那些被激怒的人来报复我的时候,作者写得轻松可笑,如:希金斯“看到要找的竟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他这样叫我),感到有失尊严,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那位裁缝“也看不起我,当晚就动身到南方去了”。
作者讽刺他们“这两个被嘲讽的人,盛气凌人而来,又被我那微不足道的小玩笑激怒而去。
”
形容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高声喊叫,趾高气扬,欣喜若狂”,褒义贬义混用,起到了很明显的嘲笑的意味。
作者被攻击而需要治疗,却说是“邀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
”并故意解释道:“这是他开的小小玩笑。
”正话反说,幽默中充满讽刺的味道。
4、编这一期周报时,作者还是一个小孩,你能从课文中看到作者当时的气味吗?
接到编到的任务时,有一句:“天哪!我真的不想干这类事”,这当然有第一次干这事而胆层的味道,但同时也是作者儿童的故意夸张的味道;
讽刺希金斯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这是因为作者年小而不能考虑周全。
写叔叔生气时,心里发牢骚:“我想,如果他考虑到我对报纸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考虑到,我这样做,是出于感激他对我的爱护——他心里应该明白这是最主要的方面——他就不该如此大动肝火。
由于他离家出走,他碰巧避免了查究、苛责与诽谤,逃脱了对他的攻击。
”
5、叔叔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后来变得温和了?
(怕损及他的声誉,使报纸的销量受到影响)
(看到了新登记的三十三个新订户,还有摆在那里的成捆的木柴、卷心菜、豆子以及卖不出去的萝卜——这些东西足够一家人食用两年!)
三、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经历,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展示了作者热
爱生活,热爱文学,勇于尝试的特点。
叙事有详有略,语言幽默诙谐,很具有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