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12机械能和内能教案1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2章 机械能和内能复习教案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机械能和内能
二、例题突破:
例1:一架直升机在空中匀速上升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势能减小,动能不变 B.势能增加,动能不变
C.势能增加,动能减小 D.动能和势能都在增加
提示:质量不变,速度不变,高度在增加。
例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物体内能越大,含有的热量就越多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提示:⑴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⑵在晶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吸放热,但温度不变;
⑶热量是指物体在热传递中的过程量,“物体含有热量的多少”这。
2019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2019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课程,旨在帮助孩子们理解物理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一、设计意图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面、球、跳伞员、风扇等。
学具:记录表格、画笔、彩纸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动画片,让孩子们观察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行的过程,引导孩子们思考小车滑行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
2. 实验探究(10分钟)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球在不同高度落地时的速度和声音,引导孩子们思考势能与动能的关系。
4. 实践环节(10分钟)让孩子们利用教具进行实践,如跳伞员下降、风扇吹纸等,引导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孩子们的记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境引入二、实验探究在实验环节,我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球在不同高度落地时的速度和声音。
这个实验设计是我重点关注的另一个细节。
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势能与动能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们注意观察球落地时的速度、声音以及地面的形变,从而让他们深入理解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四、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我会让孩子们利用教具进行实践,如跳伞员下降、风扇吹纸等。
这个环节是我重点关注的另一个细节。
通过实践,孩子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会关注每个孩子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孩子们的认知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我会耐心地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了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
例如,用一个滑轮组,让学生观察物体下滑时速度的变化,以及滑轮组温度的变化,从而引入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2. 讲解:通过PPT和视频,详细讲解机械能和内能的定义、相互转化关系和转化过程。
让学生在理论层面上理解和掌握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例如,用一个小车和一个斜面,让学生观察小车下滑时速度的变化,以及斜面温度的变化。
4. 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讨论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层面上理解和掌握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和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还不够到位。
九年级物理机械能与内能教案教案苏科版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引入:1、为什么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温度会升得很高?甚至爆胎?2、知道燃料是怎样使汽车发动机工作的吗?同学们刚刚各抒己见,有对的也有错的,不过没关系,等我们学完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这一课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一.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先请大家观看一段录象-----运动的砂轮。
边看边介绍过程。
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切割钢筋的时候会有火?有火花温度怎么样?大家手头有许多物品,例如铁丝、砂纸、橡皮、小尺、衣服甚至是双手。
你可以使你手头的一些物品发热吗?可以讨论、试一试,然后告诉我你采用什么方法使什么物体发热。
------对同学们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在上述活动中,这些物体温度升高,说明它的内能增加,物体增加的内能从何而来?之前我们学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刚才有热传递的例子吗?而热传递只是能量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开始是内能后来还是内能,能的形式没有变化。
其余几个例子,例如弯折后的铁丝发热,他的内能增加也通过热传递吗?如果不是,又是从哪来的内能呢?演示:手对铁丝用力,又有一段距离,手对铁丝做功了。
看来,铁丝增加的内能是通过做功得到的。
可见,一、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板书)再看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
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能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吗?棉花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因为空气温度升高了,说明内能增大了,那么为什么空气的的内能会增大呢?------手对活塞用力压缩空气,并且作用了一段距离,对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从而使其燃烧。
板书:可以说,通过1、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这下知道为什么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温度会升得很高?同学们能举出生活中其他一些通过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实例吗?a.在公路上飞奔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车轮后冒出浓烟。
b.齿轮式打火机打火。
c.擦火柴。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三 物质的比热容名师教案1 苏科版
12.3、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热量的概念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了解一些常见物质比热容的大小,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感知科学归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增强联系实际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设计思路]
1、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本节课又一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重要特征,全面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对于探究活动的过程要求。
这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探究者。
2、注重联系实际,在生活和实验中探究知识,本节创设的情境是“中午海边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沙子变凉了,海水却很暖和”,这一情境来源于生活。
在解决问题后又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解决“三峡水库建成对小气候的影响”和“海陆风的成因”,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
1、学生的生活体验(类似于“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的许多事例)。
2、实验探究的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沙子、温度计、搅棒、计时器等。
3、互联网上有关“三峡库区的气候受到影响”等资料。
4、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以及配套用书。
5、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4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1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课题:12.4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一)
例1: 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探究做功是否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图12.6.1 图12.6.2 如图,将手中的铁丝同一位置快速地弯折十余次,用手指触摸一被弯折的部位,会感觉到弯折部位的升高,表明铁丝的内能;
如图,在厚壁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压下,我们会看到:棉絮了,这表明用力压下活塞时,玻璃筒内的温度并达到棉絮的,所以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上述的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上述的两个现象,我们发现,用这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能和能之间相互转化的。
2、如图所示,在透明塑料盒的底部钻一个孔,将电子式火花发生器的放电针管紧紧地塞进孔中,打开塑料盒盖,向盒中滴入数
滴酒精,再将盒盖盖紧,然后揿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盒盖,同时听到“呯”的一声响。
在此过程中,酒精燃烧后产生的燃气对做功,燃气的能
减少,转化为的能。
教学反思:。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4节,主要讲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原理。
2. 掌握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3. 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质量、温度、状态等。
4. 掌握热量的概念,了解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描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有关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转化的过程,热量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加热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提升重物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 知识讲解:讲解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阐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3. 实验演示:演示滑轮组提升重物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 随堂练习: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重物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内能与机械能转化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小组讨论:讨论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质量、温度、状态等。
7. 热量概念讲解:讲解热量的概念,阐述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8.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作业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原理。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等。
3. 热量概念及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地面上升到高度为10m的位置,求物体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情况。
苏科版物理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教案
观察课本P39图12-18
3.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二、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1.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在热传递过程传递的究竟是何种形式的能量?
2.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
3.热量Q: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的多少
①物理学中做功的含义?
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
②如何理解能够做功的意义?
物体有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就做功。
2.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③那些物体具有能量?
二、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观察课本P30图12-1
①由图可得到哪些信息?
5.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其大小的因素,分析解释有关能量及能量转化的实例。
教材分析
教材从“公路限速”和“滑板下滑”两个实例出发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本节研究的内容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
结论: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2.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条件: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一斜面由静止下滑。
现象:质量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距离远,对木块做功多,小车具有的能量大。
结论: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分析日常生活中具有能量的实例,讨论什么是物理学中所说的能量。
分析讨论日常生活中做功的实例,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 机械能和内能教案1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课题:机械能和内能(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通过实例分析能的相互转化。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能的存在方式和影响因素教学难点: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一、复习要点:1.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__________,其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__________,其大小与______,________有关;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__________,其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_____和分子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__。
物体的内能与_________和_______有关;_________越高,________越多,物体的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是能量发生了转移,发生的条件是温差,而___________是能量发生了转化,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发生了转化。
二、典型例题:1.动能、势能、机械能:小明去商场购物,自动扶梯将他从一楼匀速送上二楼,在这个过程中,他的()A、势能不变,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B、势能不变,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C、势能增大,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大D、势能增大,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2.内能: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__________;轮胎停在水中,通过__________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3.改变内能的方式:图甲说明: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乙说明: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4.能量的相互转化:如图所示,小明从滑梯上下滑.在这一过程中,他的()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C.机械能保持不变 D.机械能一定减少三、当堂检测:1.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 B.用热水泡脚.脚感觉暖和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D.水沸腾时水蒸气顶起水壶盖2.子弹能够轻易射穿靶子,是因为子弹具有较大的A.内能B.动能C.重力势能 D.弹性势能3.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NP固定在竖直平面内,NP段水平.一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P点的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是A.M到N的过程,势能不变B.M到N的过程,动能减小C.N到P的过程,势能增大D.N到P的过程,动能不变4.关于滚摆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过程中动能不变 B.最低点动能为零C.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5.(2012某某市)10.下列现象中,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6.新型防空导弹“红旗 - 9”试射,导弹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 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而其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 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内能改变是通过 _______ 的方式实现的。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 机械能和内能教案 苏科版(2021-2022学年)
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转化过程中,若不考虑其它量损耗,则总机械能不变. 机械能=+。
(三)内能: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和__________的总和。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热运动:物体内所有分子的运动称为热运动.温度是物体所有分子的热运动整体剧烈程度的宏观表现。
(四)热传递:是指能量从物体传到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部分传到部分的过程;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____________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物体温度升高,内能;物体温度降低,内能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温度可能 ,可能;物体放出热量,内能,温度可能 ,可能。
(五)比热容: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表示。
水的比热容为 ,它表示: 。
(六)热量公式Q放= ;Q吸= .(七)做功—-—改变物体的另一种方式,其本质是机械能和能的转化。
热机就是利用能和能的转化的原理制成的。
它有(1)冲程(2)冲程 (3) 冲程(4)冲程,其中对外做功的是冲程.(八)热值q:1kg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
每种燃料的热值只与有关.烟煤的热值q=2.9×107J / kg表示。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 = 。
二、典型例题【例题1】1。
图8—4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中你通过观察________知道动能的大小;(2)实验中采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使得铜球和钢球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3)图甲和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例题2】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
(1)这盆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例题3】小明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
同样,太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小明想:是不是沙子和海水吸热升温快慢不同呢?于是他从海边取一些沙子和海水带回家进行探究.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装上了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同样用100W的白炽灯同时照射它们,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不同时刻的温度值。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单元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单元教案1[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1)本节内容不多,与实际联系较多,复习过程从实例入手,让学生回忆概念,巩固差不多概念,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2)内容较简单,要紧由学生在最后将知识框架搭建起来,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和联系,从能量问题得到更深入的了解。
2、过程设计:(1)由学生举例明白得概念。
(2)通过实验过程的再现,引导学生摸索、回忆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3)由学生将知识点联系起来,构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4)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明白得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含义,并能列举实例说明物体具有何种形式机械能以及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情形。
2、引导学生注重实验设计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教具、学具、实验器材]教具:斜面、小球、木块、单摆、滚摆[教学重、难点]1、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运用。
2、实验过程如何体验实验方法。
3、联系实际判定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明白得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
[课前复习的问题]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定义明白得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定义8’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板书:1、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教师归纳:同学们所说的这些物体都具有一种或几种形式的机械能。
学生回答:具有动能:运动的汽车;湍流不息的江水;射出的子弹,飞向地面的流星等。
具有重力势能:高空中的热气球;工地打桩的重锤;阳台上的花盆等。
具有弹性势能: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和衣服夹子;闹钟发条;射大雕的弯弓;压弯的钢尺等。
学生回答:子弹、流星同时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阳台上的花盆只具有重力势能;使用中的夹子只具有弹性势能。
引导学生联系实例来明白得差不多概念,从而使概念明白得得更透彻。
阻碍动能大小的因素10’能量大小不同,每种能量都有阻碍它的因素。
九年级物理上册12.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1苏科版
四、机械能和内能的互相转变(1)讲课目标:1.经过研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认识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变4.认识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史上的意义5.经过研究性实验,提升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剖析、概括的能力,培育和脚扎实地的科学态度。
讲课要点难点:1.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余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变过程;2. 经过观察、剖析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讲课器械:铁丝、空气压缩引火仪、电子式火花发生器、汽油机模型讲课过程:一、新课引入发问:经过前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什么?二、新课讲课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演示:(1)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用手触摸一下摩擦的地方,有何感觉?图钉的内能变化了吗?( 2)空气压缩引火仪,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发问:在方才的活动中,物体增添的内能从何而来的?能量是如何转变的?(在战胜摩擦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减少,内能增添,即机械能转变为内能。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做功发问:( 1)采纳哪些方法可以使铁丝温度高升内能增大?这些方法中,哪些是采纳热传达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哪些是经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学生举例,如:放在太阳下晒;在石头上摩擦;放在热水中烫;放在火上烧;用锤子敲;用力频频弯折等。
( 2)仅凭铁丝温度高升内能增大这一现象,能否判断是经过热传达方式还是做功方式来实现的?(做功与热传达的等效性)( 3)你能再举一些经过做过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吗?(钻木取火;飞船自由着落时温度高升;)差别:热传达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能的形式没有变;而做功方式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变过程,能的形式已经发生改变。
2、热机(1)热机中的能量转变状况演示:演示点火爆炸实验。
剖析能量转变状况: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结论: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外做功,燃气的内能减少,转变为机械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机械能和内能(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通过实例分析能的相互转化。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能的存在方式和影响因素教学难点: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一、复习要点:1.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__________,其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__________,其大小与______,________有关;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__________,其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_____和分子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__。
物体的内能与_________和_______有关;_________越高,________越多,物体的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是能量发生了转移,发生的条件是温差,而___________是能量发生了转化,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发生了转化。
二、典型例题:1.动能、势能、机械能:小明去商场购物,自动扶梯将他从一楼匀速送上二楼,在这个过程中,他的()A、势能不变,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B、势能不变,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C、势能增大,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大D、势能增大,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2.内能: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__________;轮胎停在水中,通过__________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3.改变内能的方式:图甲说明: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乙说明: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4.能量的相互转化:如图所示,小明从滑梯上下滑.在这一过程中,他的()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C.机械能保持不变 D.机械能一定减少三、当堂检测:1.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 B.用热水泡脚.脚感觉暖和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D.水沸腾时水蒸气顶起水壶盖2.子弹能够轻易射穿靶子,是因为子弹具有较大的A.内能B.动能C.重力势能 D.弹性势能3.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NP固定在竖直平面内,NP段水平.一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P点的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是A.M到N的过程,势能不变B.M到N的过程,动能减小C.N到P的过程,势能增大D.N到P的过程,动能不变4.关于滚摆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降过程中动能不变 B.最低点动能为零C.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D.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5.(2012苏州市)10.下列现象中,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6.新型防空导弹“红旗 - 9”试射,导弹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 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而其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 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内能改变是通过 _______ 的方式实现的。
7.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好。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
E.傍晚她们双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1)属于体验的有 ___________ ;(2)属于提出问题的有 ___________ ;(3)属于假设的有 ________________ ;(4)属于描述实验过程的有 ________________ ;(5)属于结论的有 __________ 。
16.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教学反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