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恋花的诗眼
晏殊《蝶恋花》全诗原文我爱古诗词
晏殊《蝶恋花》全诗原文晏殊《蝶恋花》全诗蝶恋花宋·晏殊作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蝶恋花》注释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
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
碧树:绿树。
⑺彩笺:彩色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兼:一作“无”。
鉴赏析晏殊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
古今写离愁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
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
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
如果说词上片对愁刻画是内倾幽深,那么词下片对愁展现则是外向悲壮,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诗词。
晏殊蝶恋花诗词原文及赏析
晏殊蝶恋花诗词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 晏殊 北宋 槛菊愁烟兰泣露,[1] 罗幕轻寒,[2]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3]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4] 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1]槛:栏杆。
[2]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3]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4]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 《古诗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 温婉的格调、 谨严的章法, 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
“槛菊愁烟兰泣露”, 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 凄绝的特写镜头, 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 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
“罗暮轻寒” 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
“轻寒”, 即是作者身之所感, 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 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 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
“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 映衬。
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
如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孟郊 《古怨别》 : “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而 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 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 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 《水调歌头 》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 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
下片写登楼望远。
“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 萧瑟、 几分凛冽?西风方烈, 碧树尽凋; 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 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晏殊的蝶恋花赏析蝶恋花的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晏殊的蝶恋花赏析,欢迎来参考!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注释①槛(kǎ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翻译栏杆(槛在这里念kǎn,栏杆的意思)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象含着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
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
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
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
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
想寄一封信。
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赏析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赏析宋词《蝶恋花》
赏析宋词《蝶恋花》
《蝶恋花》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词牌名为蝶恋花,全词如下: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
这首词是晏殊写给他的侍妾张氏的。
词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他与张氏离别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首句“槛菊愁烟兰泣露”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菊花在烟雾中愁苦,兰花在露水中哭泣,用以象征词人的心情。
接着,词人通过“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表达了他的孤独和寂寞,燕子双飞,而他却独自一人。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两句,词人把明月拟人化,说它不理解离别的痛苦,直到破晓还在穿透朱户,这里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深深无奈。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通过描写秋天的凄凉景象,词人表达了他对张氏的思念之情。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表明词人渴望张氏能回到他的身边。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人想要寄一封信给张氏,但是山长水阔,不知张氏在何处。
这里表达了词人对张氏的深深思念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写词人的孤独、寂寞、思念和无奈,表达了他对张氏的深深思念之情。
词人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化,使得词的意境更加深远和感人。
晏殊《蝶恋花》原文鉴赏
晏殊《蝶恋花》原文鉴赏晏殊《蝶恋花》原文鉴赏《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晏殊的一篇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蝶恋花》原文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鉴赏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全词赏析
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全词赏析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全词赏析《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是北宋词人晏殊所创作的一首词,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①晏殊六曲阑干偎碧树②。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③。
谁把钿筝移玉柱④?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⑤。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注释①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又名《桃源行》、《望长安》、《凤栖梧》、《转调蝶恋花》等。
②偎:依靠。
③黄金缕:喻柳条。
④钿筝:饰以螺钿之筝。
⑤一霎(shà):极短的时间。
⑥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暗用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译文庑廊上的栏杆曲折盘转,像是有意无意倚偎在绿树上,春风轻拂,千万条碧绿柔美的柳枝在朝阳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
远处,传来了美妙悠扬的筝乐声,是那么的赏心悦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双双穿过门帘,扑向春天温馨的怀抱。
然而,只几天时间,已是物换景迁:迎风飘扬的柳丝笼罩在漫天飞舞的落絮中;红艳艳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眨眼间便萎谢凋零。
我想在梦中排遣春愁,可浓睡中,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美丽的`梦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赏析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
上阕写惜春之情。
开头三句以闲淡之笔写春景:碧树倚靠六曲阑干,正是当时与伊人流连处,轻风细展丝丝柳条,牵动念旧情绪。
忽听传来弹筝的音乐,更让人陷入迷茫的状态;双燕穿帘离去,倍感此身之孤独。
上阕景语皆情语。
下阕写送春之意。
前三句仍是景语。
四五句写人:浓睡中,被黄莺杂乱的啼叫惊醒,讨厌它破坏了我的好梦。
醒后好梦可再也找不到了!全词浑成而隐约地表达出题旨,情入景中,音在弦外,篇终揭题。
晏殊《蝶恋花》全词赏析
晏殊《蝶恋花》全词赏析晏殊《蝶恋花》全词赏析《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写的是暮春朱楼望归人的生活小景。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蝶恋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晏殊帘幕风轻双语燕。
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
心事一春犹未见。
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
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
消息未知归早晚。
斜阳只送平波远。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赏析这是一首伤春怀远之作。
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悲愁和由此引发的纷乱心绪。
开篇三句写闺妇触目所见之景,以景起情:晚春的和风轻轻地吹动着帘幕,燕子双双在檐廊的巢上啾啾话语。
如此的良辰美景,愈加勾起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怀念,以至主人公借酒浇愁。
然而,愁而饮,饮而醉,碎而睡,一觉醒来,只见庭院的柳絮随风舞。
“双语燕”在手法上用的是反衬,即以乐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话语,对照闺妇块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
一个“醉”字,展示了主人公忧愁之深。
两句合起来,写出了主人公所处的季节(晚春)、时间(午后)、地点(闺房)和眼前的景物(燕、柳),描绘出一幅暮春时节的风物图画,明里写景,暗里抒情,写物亦人。
“心事”一句,明点出闺妇的心态。
整整一个春天,在孤单、愁寂中度过,心里想的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
“犹未见”与柳絮的“飞撩乱”相呼应,用的是陪衬,即以哀景写哀情,沸沸扬扬的`柳絮在风中飘飞与闺妇思念情人的纷乱心绪是极相吻合的。
“余花”句,进一步点染了暮春时节的浓重氛围。
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
然而,花落人不在,燕语人不归,春老红残,香消色减,青春飞逝,衬托出主人公的悲伤。
整个上片,以景语为主,景语与情语互见,物象与心绪交融,反衬与陪衬杂用。
特别是最后一句,写得情味隽永,深曲委婉,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下片通过对景的拓展来达到对情的深化,进一步从视野的被阻隔来表现相思之无极。
“过片”三句,写闺妇为相思所折磨,禁不住登楼望远,以从“天际识归舟”中求得一丝半缕精神上的安慰。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晏殊的《蝶恋花》赏析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殊的《蝶恋花》赏析,欢迎阅读参考!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代: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离恨苦,一作: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字词解释: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
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
碧树:绿树。
⑺彩笺:彩色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兼:一作“无”。
《蝶恋花》翻译: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蝶恋花》赏析: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诗意鉴赏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朝代:宋代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鉴赏一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
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那么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鉴赏二此作品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2]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晏殊《蝶恋花》的赏析
晏殊《蝶恋花》的赏析晏殊《蝶恋花》的赏析《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殊《蝶恋花》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注释:①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初期婉约词的重要作家。
七岁能写文章,十五岁时,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逝世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
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
风格与形式同南唐冯延巳相近。
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炼,意境清新。
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
也能诗,诗意活泼轻快,但多已散佚。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一卷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②槛:栏杆;罗幕:丝罗的帷幕;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离恨相思之苦旳词作。
上阕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槛菊愁烟兰泣露。
”清晨栏杆外旳菊花,笼罩着一层惨淡旳烟雾,兰花沾有晨露,似乎是饮泣旳泪珠。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暮秋清晨,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也因忍受不住这秋天旳寒意,双双向南方飞去。
“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词人一夜辗转难眠,皎洁旳月亮不明白离别相思之苦,银辉洒向人间,一直到了拂晓,还斜照着红红旳门户。
下阕登楼望远,更是情不能自已:“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西风冽冽,凋零了绿树。
秋风萧瑟,落叶飘飘。
蝶恋花晏殊的词眼
蝶恋花晏殊的词眼蝶恋花晏殊的词眼《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关于蝶恋花晏殊的词眼的内容,欢迎阅读!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晏殊的词眼蝶字为本词的词眼,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译文栏杆依靠着绿树,春风在轻轻飘拂柳丝。
是谁在拨弄弹奏着伤心的乐曲!一对燕子穿过珠帘双双飞去。
满眼看去,满天飘拂着飘落的柳絮。
红杏正在开放,霎时,清明时又下起阵阵急雨。
浓睡醒来,只听见黄莺乱啼,惊破了我的好梦,再也无法寻觅。
赏析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晏殊《蝶恋花》注释及赏析
晏殊《蝶恋花》注释及赏析《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上片描写苑中景物,采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投入主人公的感情,得出离恨;下片承接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的意象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字词间蕴含着愁苦之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晏殊《蝶恋花》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代: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注释①槛: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旧时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蝶恋花》翻译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蝶恋花》原文赏析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蝶恋花晏殊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晏殊原文及赏析蝶恋花晏殊原文及赏析著名词人晏殊所著的蝶恋花描绘的又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晏殊原文及赏析,欢迎参考阅读!蝶恋花宋代:晏殊梨叶疏红蝉韵歇。
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
枕簟乍凉铜漏咽。
谁教社燕轻离别。
草际蛩吟珠露结。
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
多少衷肠犹未说。
朱帘一夜朦胧月。
解释: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
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
碧树:绿树。
⑺彩笺:彩色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兼:一作“无”。
翻译: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赏析: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诗句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晏殊的蝶恋花赏析蝶恋花的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晏殊的蝶恋花赏析,欢迎来参考!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注释①槛(kǎ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翻译栏杆(槛在这里念kǎn,栏杆的意思)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象含着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
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
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
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
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
想寄一封信。
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赏析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晏殊《蝶恋花》原文赏析
晏殊《蝶恋花》原文赏析晏殊《蝶恋花》原文赏析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下面是课件网我收集整理的晏殊的《蝶恋花》原文赏析以供大家学习。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的《蝶恋花》赏析1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晏殊《蝶恋花》诗句
晏殊《蝶恋花》诗句晏殊《蝶恋花》诗句导语:《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晏殊《蝶恋花》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殊——《蝶恋花》【年代】:宋【作者】:晏殊——《蝶恋花》【内容】: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注释】: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
“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
“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
“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
“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
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
带拼音版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古诗
带拼音版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古诗带拼音版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古诗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带拼音版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带拼音版dié liàn huā ·kǎn jú chóu yān lán qì lù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yàn shū晏殊kǎn jú chóu yān lán qì lù 。
luó mù qīng hán ,yàn zǐ shuāng fēi qù 。
míng yuè bú ān lí hèn kǔ 。
xié guāng dào xiǎo chuān zhū hù 。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zuó yè xī fēng diāo bì shù 。
dú shàng gāo lóu ,wàng jìn tiān yá lù 。
yù jì cǎi jiān jiān chǐ sù 。
shān zhǎng shuǐ kuò zhī hé chù 。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古诗赏析《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蝶恋花晏殊六曲赏析
蝶恋花晏殊六曲赏析晏殊,宋代前期的著名政治家和词人。
七岁就能赋诗作文,14岁上朝面君,被赐进士出身,一生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堪称名副其实的宰相词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引得古往今来人们多少感叹。
今天我们一起赏析晏殊的另一名篇《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蝶恋花 [晏殊]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蝶恋花晏殊六曲赏析:诗词开篇就描写了一副春日景象:阑干环绕,绿树掩映,在阵阵和煦的春风中,杨柳舞动,展尽风姿。
黄金缕,特指杨柳刚刚绽放时,嫩黄的树枝。
此处有几个词特需留意。
阑干六曲,言阑干之曲折回绕,树碧,言春天树木之茂盛。
而一“偎”字,即写出阑干碧树的相互掩映,我们又隐隐看到漫步于其中的主人公,一会儿拍拍阑干,一会儿又依偎在碧树旁,她在干什么呢?她又在想些什么呢?此句似是写景,但人物却又无处不在。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二句写景,但风而轻,似乎也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展尽二字,则道尽春日之风景,似乎杨柳在尽情展示自己的风姿,一个展字,赋予了杨柳人的情感,如同人一样在尽情展示个人的姿态优雅。
景是如此,人呢?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把,就是握,是谁拿出了自己装饰精美的铮,拨弄它的弦柱,逗弄的海燕穿过珠帘,双双飞去了呢?上边写景,此句就开始写人了,但人又在虚无缥缈中。
一个“谁”,便点出只能听到,却没有看到。
但筝是细筝,柱为玉柱,人说晏殊是富贵人写富贵词,便可从此看出词人的富贵气象。
但是谁在弹,她又在弹些什么呢?作者没说,留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他只告诉我们穿帘海燕双飞去,听到了阵阵的筝声,海燕穿过珠帘,双双飞去了。
燕子在古代诗词中,从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在晏殊的诗词中体现的也更为突出的。
“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燕子是人生有限时光永恒的体现,而燕子双飞,在晏殊词中更是频频出现。
晏殊蝶恋花的诗眼
《》是北宋仁宗朝丞相晏殊的一首名词,本文为大家介绍晏殊蝶恋花的诗眼,欢迎阅读了解。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的诗眼昨夜西风凋碧树中的凋字。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
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赏析仁宗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
"晏殊高才硕学,识见过人,知人善任。
1027年,他留守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时,鉴于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于是"大兴学校,以教诸生。
"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吸引贤才,当是时,四方求学者咸集,其后显身于场屋与朝廷的,大多出于此。
除范仲淹外,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历史名臣,都出自他的门下。
一时间把五代以来荒废已久的教育事业很快地振兴起来,一方面为国兴学,并且另一方面也为国养才和储才。
除了在教育上有所改革外,《宋史》也提到两件事显示出他的高超识见。
本传说:"仁宗即位,章献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垂帘听之。
皆毋得见。
议遂定。
"另一事是:"陜西方用兵(指西夏寇边),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
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
悉为施行。
"足见他真是识见超群,文武全才。
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
能诗善词,文章瞻丽,四六文、书法无不工。
《宋史》本传说他"晚岁笃学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殊蝶恋花的诗眼 《蝶恋花 》是北宋仁宗朝丞相晏殊的一首名词,本文为大家介绍晏殊蝶恋花的诗眼, 欢迎阅读了解。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的诗眼 昨夜西风凋碧树中的凋字。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
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
”诗 眼是诗歌 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 抓 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 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赏析 在解释这首词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 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
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帝 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深获真宗的赏识而赐同进士出身。
后复 试,擢秘书省正字,尽阅秘阁藏书,学问益博。
迁翰林学士,深为真宗所倚重, 《宋史》 本传载曰: "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槁(应 高上木下)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继位后,更加信任他,历居要职。
庆历 中,更晋官至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文武二职的宰相)。
一年后罢相,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出任颖州、陈州、许州等地的地方官,后升任 兵部尚书。
六十四岁病逝,仁宗虽亲临丧事,但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死 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
仁宗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
" 晏殊高才硕学,识见过人,知人善任。
1027 年,他留守南京应天府(今河南 商丘)时,鉴于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于是"大兴学校,以教诸生。
" 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吸引贤才,当是时,四方求学者咸集,其后显身于场屋与朝 廷的,大多出于此。
除范仲淹外,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历史名臣,都出 自他的门下。
一时间把五代以来荒废已久的教育事业很快地振兴起来,一方面为 国兴学,并且另一方面也为国养才和储才。
除了在教育上有所改革外,《宋史》也提到两件事显示出他的高超识见。
本 传说:"仁宗即位,章献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 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垂帘听之。
皆毋得见。
议遂定。
" 另一事是:"陜西方用兵(指西夏寇边),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 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
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 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
悉为施行。
"足见他真是识见超群,文武全才。
他在文学 方面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
能诗善词,文章瞻丽,四六文、书法无不工。
《宋 史》 本传说他"晚岁笃学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 集,选一百卷。
"现尚存世为《珠玉词》及清人所辑的《晏元献遗文》。
又 编有类书《类要》,仅存残本。
他的词风继承五代,深受冯延己的影响,工于造语,写景言情均属上乘。
一般 评论认为他的词作内容贫乏, 这是很不公允的。
因为词在当时仍以写景抒情为主 调,一直到了范仲淹才开始将边愁融入词作中,但也未能蔚以成风。
冯煦《蒿庵 论词》说得比较平实。
"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 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要而言之,他在宋词的地位是处 于一个承前启后的位置上,并对欧阳修、晏几道有一定的影响。
他一方面吸收了 《阳春集》的清丽蕴藉,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花间集》的浓艳纤巧,足见他在取 舍之间从而形成自己特定的词风,论者誉其"导宋词之先路",诚为恰 当的评论! 对作者晏殊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后,我们便可以进一步去探究他这首词的确切 意旨了。
这首词的主题是写离别以及离别后的伤痛。
明显地,跟他离别的人是一 位女性,而且是一去无回,也未曾留下地址。
整首词所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就在昨 天黄昏到今天的清晨, 并且事件的直接结果是让晏殊澈夜无眠与悲痛无已。
"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给人带来的苦 楚, 它的光辉斜斜地照射入诗人红红的门内, 直照到破晓时分。
诗人晏殊失恋了, 对方离他而去,他连月亮也怪罪起来了。
是不是正因为他深深爱着对方,但对方 却离他而去, 才引发出这深深的伤痛?"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这是稍后一点儿另一位词人欧阳永叔的名句。
诚然,假如你在情感上没 有深陷进去的话,离愁也只不过是淡淡的一种无可奈何而已!当前真实的悲痛,不正因为是无法自拔的一往情深所引致的吗? 那又干风月何事?也正因为是澈夜无眠, 他见证了清晨门外栏杆旁笼罩在一 片惨雾愁烟中的菊花, 见证了哭泣的兰花叶尖上的泪珠(露珠), 见证了横梁帷幕 上双双的燕子竟因为才刚刚有点儿初凉却不辞而别。
这一系列清晨的秋景居然是 这般的令人神伤! 但是, 还不止如此而已, 下面才是诗人晏殊要真切表白的。
"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门前原先是绿意盎然的一棵树, 现在经秋日的西风在昨夜一吹之后,竟然开始凋谢了。
树经受不起西风的轻寒, 开始凋残萎谢, 而人呢?他在词里真的只是说那棵树吗?不是的, 他客观地说的 是树而主观地说的却是人-他自己。
原先跟她在一起时是快乐的、幸福的,充满 着人生希望的,现在她却离他远去,对他来说,正好像秋日的西风对一棵碧绿的 树所造成的摧残一样,一下子便生意尽失!失去了她,人生还有什么乐趣?这便 是古今中外所有的失恋的人共同的实感。
借树喻人, 在晏殊稍早一点的五代词中 李后主便用过, 他在亡国之后被禁闭起来, 在他的词中说: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注)那棵寂寞的梧桐树不就是李后主本人 吗?孤孤单单地在深院里而与外界清朗的秋天隔成两个世界。
在这儿,晏殊显然 继承了李后主相同的手法,并且同样是登楼,同样是秋日就更明显不过了。
然而 他仍不完全死心,独自登上高楼眺望远处,天涯望断,盼望她会回头,盼望她会 回心转意! 这里用了个"独"字真是高妙, 首先是响应前面双燕而形成 对比, 显示出当前的他是如何的形只影单, 进一步更刻划出他那了无生意的形躯 攀上高楼的企盼与企盼的失落而产生的内心孤寂凄苦。
答案是清楚不过的, 对方 昨天离他而去后并没有再回头。
诗人晏殊很想把内心对她的思念 和苦楚写在信上告诉她, 这儿彩笺和尺素指的都是信,重复地说出,用现代的 话来说就是:我想写信给她啊!我想写信给她啊!但是,她已下定决心不再理晏殊 了,并没有留下地址,离开了这伤心地而远适他方。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向她剖白 呢?她又会去什么地方呢?"山长水阔知何处?"-这是晏殊内心中兴 起的另一个疑问。
独自站在高楼上, 天涯望断,然而只眺望到山河远隔, 而人呢?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她已远去,不曾留下地址,这就是他们 的悲哀!事件发生在约九百多年前北宋初期,我仍可读出晏殊当时的悲痛! 那个女孩子是谁?她叫什么名字?他们为什么会分手?这发生在晏殊当宰 相之前还是当了宰相之后?他在哪儿认识她的?她干什么的?我细读了 《宋史晏 殊传》和查核了许多书籍,但完全找不出任何线索!然而这很重要吗?重要的恐 怕是晏殊曾为这一件事深深地痛苦过, 并且在他的其它词作里也表达出同样的失 落与后悔,我觉得,这已足够。
所谓的足够,我的意思是我们距离他所处的时代 已九百余年,仍能感受到他那份苦楚、无奈与后悔!读晏殊的这首词,我真切地 验证了他当时澈夜无眠和伤心流泪的情景。
他既然那么爱她, 为什么不娶她为妻? 我也曾兴起过这样的疑问。
然而,人生似乎总有一些非个人所能掌控的东西,又 似乎不是, 而是双方的特殊性格铸塑了这特殊的悲哀, 谁又能说得清楚?我相信 他们再也没有重逢,这憾恨便变成了他们心灵深处的永恒!通过以上的分析, 可见出晏殊当时内心的悲痛。
西风之凋碧树正充尽地道出 那离别对他生命的冲击。
有趣的是叶嘉莹女士却有完全不同的了解。
叶女士在她 的《嘉陵谈词》书里《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境界》一文中说: " 在台湾,四季无鲜明之变化,此三句词所表现之境界颇不易体会得到,而在大陆 的北方, 每当玉露凋伤金风乍起之时, 草木的黄落变衰是一种极其急促而明显的 现象。
长林落叶,四野风飘,转眼间便显示出天地的高迥。
新寒似水,不仅侵入 肌骨,更且沁人心脾。
偶尔登高望远,一种苍茫寥廓之感,会使人觉得爽然若所 失。
"显然叶女士未读懂此处以树喻人之词旨!我出生于广州,成长于南中 国的香港,在台湾读大学。
大学时期对她的说法信以为真,后来长期居住在纬度 极高的北欧始知其不然!每年的观察,都没有发现西风一夜之间凋碧树的现象, 而是渐进式的。
显然晏殊只是透过文学的手笔借树以喻人, 说出自己内心的冲击 而已! 叶女士花了这么多华丽的辞藻去解说, 正显示出她未正视晏殊内心之真实 感受! 在她同一书中,有《大晏词的欣赏》一文,见解则更是新奇,她把晏殊归类 为"大晏乃是一个理性的诗人"。
在该文里,她说:"一般说来, 诗人的性格可大别为两种: 一种是属于成功的类型, 而另一种则是属于失败的类 型。
属于成功的一型, 就性格而言, 可以目之为理性的诗人, 而属于失败的一型, 则可目之为纯情的诗人。
"这种说法显然犯了两重错误。
第一是哲学术语的 滥用。
第二是用成功型与失败型去区分诗人的"性格"为两种类别显然 不合常理。
假如以这观点再跟诗人的事业成功或失败产生一个必然的关连则更牵强。
因 为事业成功的诗人并不能保证其它方面就无挫折, 尤其像感情一类的波折! 这就 会引致悲伤。
而事业失败的诗人, 也可能会在其它方面有所获, 这就会引致快乐。
并且, 我们只能说某种某种的性格较易导致成功, 或某种某种的性格较易导致失 败等。
而相反地用成功型或失败型去说一个人或诗人的"性格"则未之 或闻!再由此进一步去推演出 " 理性的诗人 " 与 " 纯情的诗人 "就更缺乏说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