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晏殊)
北宋晏殊蝶恋花原文
北宋晏殊蝶恋花原文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北宋 晏殊蝶恋花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北宋晏殊蝶恋花原文: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 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 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章 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 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 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
谙:熟悉,精通。
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
碧树:绿树。
⑺彩笺: 彩色的信笺。
尺素: 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 通常长约一尺, 故称尺素,语出《古诗1/5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兼:一 作“无”。
赏析 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
上片重在写景, 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 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 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 正是抒情主 人公悲凉、 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
“罗幕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 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 感。
晏殊《蝶恋花》全诗原文我爱古诗词
晏殊《蝶恋花》全诗原文晏殊《蝶恋花》全诗蝶恋花宋·晏殊作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蝶恋花》注释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
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
碧树:绿树。
⑺彩笺:彩色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兼:一作“无”。
鉴赏析晏殊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
古今写离愁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
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
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
如果说词上片对愁刻画是内倾幽深,那么词下片对愁展现则是外向悲壮,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诗词。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晏殊)原文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晏殊)原文
六曲阑干偎碧树①
作者: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②。
杨柳轻,展尽黄金缕③。
谁把钿筝移玉柱④?穿帘海燕双飞去⑤。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⑥。
浓睡觉来莺乱语⑦,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释】
①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又名《桃源行》、《望长安》、《凤栖梧》、《转调蝶恋花》等。
②偎:依靠。
③黄金缕:喻柳条。
④钿筝:饰以螺钿之筝。
⑤海燕:燕子的别称。
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⑥一霎(sh ):极短的时间。
⑦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暗用金昌绪《春怨》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庑廊上的栏杆曲折盘转,像是有意无意倚偎在绿树上,春风轻拂,千万条碧绿柔美的柳枝在朝阳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
远处,传来了美妙悠扬的筝乐声,是那么的赏心悦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双双穿过门帘,扑向温馨的怀抱。
然而,只几天时间,已是物换迁:迎风飘扬的柳丝笼罩在漫天飞舞的落絮中;红艳艳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眨眼间便萎谢凋零。
我想在梦中排遣春愁,可浓睡中,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美丽的梦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晏殊《蝶恋花》古词鉴赏
晏殊《蝶恋花》古词鉴赏晏殊《蝶恋花》古词鉴赏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词作鉴赏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蝶恋花晏殊
蝶恋花晏殊
蝶恋花晏殊
《蝶恋花·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
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原文:
蝶恋花·菊愁烟兰泣露
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
栏杆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像有着无尽的'忧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
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
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
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
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
想寄一封信。
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晏殊《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宋] 晏殊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作品赏析这首词是拟写闺情之作,全篇以写景始而以情终,景中含情,情又衬景,因而被评为“金碧山水,一片空蒙。
”(谭献《谭评词辨》)上阕从春光写起。
“六曲阑干”三句极力描写庭院的春日明媚风景。
曲曲红阑,被绿茵扶疏的碧树所环绕;院中的杨柳随风摇摆,如丝如缕的柔条在夕阳的晚照中轻盈飞舞,好一派静谧、优美的景色。
一个“偎”字,写出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的和谐、亲昵,一个“展”字,写尽了柳条的媚态,词的意境,就在这柔和、清雅的景物中被烘托出。
而突如其来的琮琮筝声,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也惊起了双燕,穿帘而去。
由燕子的安居,可知闺中的冷清;由筝声的惊燕,可知声音之激越,弹筝者心情之郁闷也可见一斑。
尽管全部是写景,但闺中人独处的难堪之情已经隐约可见。
上阕中词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先写筝鸣声之凄婉,再写成双的海燕穿帘而去,所见所闻,勾起词人隐隐的孤独与惆怅之感,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下片抒伤春之情。
首三句写词人所见:游丝、落絮、红杏花,这些景物的描写,暗示春之将逝。
依旧由景开始,但是“满眼”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
“游丝”和“落絮”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幽思绵绵的意象,“满”和“兼”字更说明了一种无聊、无奈的心情。
这是突然降下的一阵清明雨,打得院中杏花零落。
最后一句由春光缭绕归结到春闺的愁思,一个“乱”字说明了心绪之乱,“无寻处”则点出了好梦被惊醒后的烦恼与忧愁。
经过这两句一点化,前面的景语全都变成了情语,令人回味不已。
整首词诗人由写景始,由写人终。
写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变化,在变化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人先写人物的行动,把细筝移玉柱,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
晏殊:《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 天涯路
望: 凄凉的秋风,萧索的长林,没有尽 头的天涯路。
独、尽:孤独寂寞,孤寂中的坚韧情操, 与坚定的守候。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山长水阔: 与“望尽天涯路”照应,使全 词意境悠远辽阔。
知何处: 欲寄音书诉衷肠,却无处可寄, 更添一份新愁。词也就在这茫然无所寄 托的惆怅中结束。语尽而意不尽,意尽 而情不尽。
槛菊愁烟兰泣露——移情入景
• 王国维: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 之色彩”。
• 杜甫《望春》: “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秋天清晨, 罗幕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轻寒 身之所感
心之所感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晏几道《临江仙》: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李白《双燕离》: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槛: jiàn栏杆。罗幕: 丝罗的帷幕, 富贵人家所用。朱户: 朱门,指大户人家。尺素: 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 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
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三、鉴赏全词
四、小结
晏殊对主人公那种复杂曲折的这个心 理刻画是极其成功的。离别的愁苦一直从 分手那一刻绵延到昨夜今晨。思念、孤寂 也携上高楼, 洒向山川, 悠悠荡荡不知何 时结束, 又在哪里结束。晏殊笔锋之舒展, 笔力之纵横, 使这风流闲雅的词有了一份 疏朗真挚的情怀。
五、合作探究
1.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 赏析 “凋”字的妙处。(5分)
一、词的特点
晏殊的词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被称 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他的词语言温 婉清丽,典雅雍容,充盈着富贵气息,渗 透着淡淡的闲愁别绪,展现出疏朗且真挚 的情怀。《宋史》称他的词: “文章赡丽, 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赏析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赏析引言:《》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或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后主李煜、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成为经久不衰的绝唱。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篇关于晏殊的蝶恋花的赏析。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晏殊《蝶恋花》内容鉴赏
晏殊《蝶恋花》内容鉴赏《·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翻译】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屡屡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
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作品鉴赏】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蝶恋花》晏-殊-赏析
晏 殊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 谈立志。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辛弃疾的 《青玉案》,谈欣喜 。
本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 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
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 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 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蝶 恋 花
晏 殊
词牌来历
《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被改名 为《蝶恋花》。另名《凤栖梧》、 《一箩金》、《黄金缕》、《卷珠 帘》等。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 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 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 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 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 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 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 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 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 丽,为当时词坛耆宿。作品集 有《珠玉词》。
太平宰相,朱玉人生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远知何处?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 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 露法,将“愁烟”、“泣露”人格化,移情于 景,寄予了作者的哀愁。
“昨夜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 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蝶恋花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 《蝶恋花》 晏殊·北宋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释】: ①蝶恋花: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本名鹊踏枝,晏殊始改今名。
双调60字。
②黄金缕:指嫩柳条。
③钿筝:用罗钿装饰的筝。
④海燕:燕子的别称。
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⑤浓睡两句:暗用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译文】: 栏杆依靠着绿树,春风在轻轻飘拂柳丝。
是谁在拨弄弹奏着伤心的乐曲!一对燕子穿过珠帘双双飞去。
满眼看去,满天飘拂着飘落的柳絮。
红杏正在开放,霎时,清明时又下起阵阵急雨。
浓睡醒来,只听见黄莺乱啼,惊破了我的好梦,再也无法寻觅。
【赏析】: 本词抒写春日闲愁。
上片写迎春之情,下片抒送春之意。
词在画面的连接和时间的'跨度上均有较大的跳跃性。
上片写早春三月,格调清丽,色彩明快,“细筝移玉柱”,则使读者听到了画外之音。
下片伤春归去,“游丝”、“落絮”等暮春之景与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暗寓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结语“好梦无寻处”,即是生活哲理,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词的上片五句写阑外杨柳如丝,令人想起别离光景。
幽思难遣,故弹筝以寄,谁料双燕穿帘,更显示出闺中独居的寂寞。
词的下片五句由景及情,游丝落絮,春雨中杏花开,令人伤春自怜。
情思绵绵,方期梦中一晌贪欢,却被莺语惊醒残梦,怅惘无限。
全词词意含蓄蕴藉,抒发伤春的意绪,这首词暮春之景与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艺术风格上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创作背景】: 此词很难确切系年,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在有的版本中,题作”离情“或”春怀“。
当作于赵明诚闲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独自留居青州时。
赵明诚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
晏殊《蝶恋花》原⽂及译⽂晏殊《蝶恋花》原⽂及译⽂ 有这样⼀位词⼈,他擅长⼩令,多表现诗酒⽣活和悠闲情致,语⾔婉丽。
他的《浣溪沙》中有“⽆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知道这位词⼈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
接下来⼩编为你带来晏殊《蝶恋花》原⽂及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双飞去。
明⽉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长⽔阔知何处。
译⽂: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双飞⽽去。
皎洁的⽉亮不明⽩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登上⾼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上⼈寄封信,可是⾼⼭连绵,碧⽔⽆尽,⼜不知道我的⼼上⼈在何处。
蝶恋花 晏殊 写闺中⼥⼦的情思在宋词中并不少见,晏殊这⾸词在内容上也⽆新颖之处,但是作者在艺术的表现上却颇具匠⼼。
他借闺中⼈的`主观感受和内⼼世界的活动,深婉⽽含蓄地表现了⾃⼰临秋怀⼈那种执着⽽真挚的感情。
秋晨本来黄花亭亭,兰草青青,但在她眼⾥却是“槛菊愁烟兰泣露”,秋菊笼罩在⼀⽚烟雾之中,仿佛在忧愁;兰草上沾满了露⽔,好象在哭泣。
这些秋菊和兰草都还在栅栏之中,显然,闺中这位⼥⼦是⽤拟⼈⼿法在⾃⽐,她为什么会有这种触景之情呢?“罗幕轻寒”是说秋天轻微的寒意已透过丝绸的帘幕传⼊闺房之中,她睡不着了,我们仿佛看到了她孤独地站在房间⾥看着庭院中栅栏⾥的秋菊和兰草在愁苦哭泣,可偏在这时,连平时朝⼣相伴的燕⼦也成双作对地翩然飞去了,这就更显得闺房的凄清和姑娘的孤寂愁苦。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明⽉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姑娘望着西天的明⽉,不禁迁怪于它:明⽉呀,你太不懂得离恨之苦了,竟然将清冷的⽉光彻夜地斜照在我朱红的窗户上,是那样的⽆情,致使不能成眠。
读到这⾥,我们⽅才明⽩,原来姑娘在思念着远⽅的情⼈。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赏析【晏殊《蝶恋花》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注释】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晏殊《蝶恋花》赏析】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
“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如何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
“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
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
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不?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下片写登楼望远。
“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
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如此,“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一种必要的铺垫、“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含赏析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含赏析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赏析: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赏析晏殊《蝶恋花》
赏析晏殊《蝶恋花》晏殊的《蝶恋花》是影响深远的名篇,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赏析一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高中语文文言文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含赏析)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含赏析】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赏析: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晏殊《蝶恋花》全词赏析
晏殊《蝶恋花》全词赏析晏殊《蝶恋花》全词赏析《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写的是暮春朱楼望归人的生活小景。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蝶恋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晏殊帘幕风轻双语燕。
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
心事一春犹未见。
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
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
消息未知归早晚。
斜阳只送平波远。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赏析这是一首伤春怀远之作。
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悲愁和由此引发的纷乱心绪。
开篇三句写闺妇触目所见之景,以景起情:晚春的和风轻轻地吹动着帘幕,燕子双双在檐廊的巢上啾啾话语。
如此的良辰美景,愈加勾起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怀念,以至主人公借酒浇愁。
然而,愁而饮,饮而醉,碎而睡,一觉醒来,只见庭院的柳絮随风舞。
“双语燕”在手法上用的是反衬,即以乐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话语,对照闺妇块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
一个“醉”字,展示了主人公忧愁之深。
两句合起来,写出了主人公所处的季节(晚春)、时间(午后)、地点(闺房)和眼前的景物(燕、柳),描绘出一幅暮春时节的风物图画,明里写景,暗里抒情,写物亦人。
“心事”一句,明点出闺妇的心态。
整整一个春天,在孤单、愁寂中度过,心里想的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
“犹未见”与柳絮的“飞撩乱”相呼应,用的是陪衬,即以哀景写哀情,沸沸扬扬的`柳絮在风中飘飞与闺妇思念情人的纷乱心绪是极相吻合的。
“余花”句,进一步点染了暮春时节的浓重氛围。
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
然而,花落人不在,燕语人不归,春老红残,香消色减,青春飞逝,衬托出主人公的悲伤。
整个上片,以景语为主,景语与情语互见,物象与心绪交融,反衬与陪衬杂用。
特别是最后一句,写得情味隽永,深曲委婉,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下片通过对景的拓展来达到对情的深化,进一步从视野的被阻隔来表现相思之无极。
“过片”三句,写闺妇为相思所折磨,禁不住登楼望远,以从“天际识归舟”中求得一丝半缕精神上的安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晏殊)
晏殊的槛菊愁烟兰泣露原文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槛(kǎ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翻译
栏杆(槛在这里念kǎn,栏杆的意思)外,菊被轻烟笼罩,好象含着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
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
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
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
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
在天涯。
想寄一封信。
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