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恋花》名句
晏殊《蝶恋花》名句
晏殊《蝶恋花》名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点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
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
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1、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
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2、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3、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4、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
离恨:一作“离别”。
5、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6、凋:衰落。
碧树:绿树。
7、彩笺:彩色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
素书”。
兼:一作“无”。
晏殊《蝶恋花》全诗原文我爱古诗词
晏殊《蝶恋花》全诗原文晏殊《蝶恋花》全诗蝶恋花宋·晏殊作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蝶恋花》注释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
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
碧树:绿树。
⑺彩笺:彩色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兼:一作“无”。
鉴赏析晏殊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
古今写离愁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
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
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
如果说词上片对愁刻画是内倾幽深,那么词下片对愁展现则是外向悲壮,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诗词。
晏殊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高考诗歌精读
晏殊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古诗鉴赏1222 0926槛(jiàn)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栏杆依靠着绿树,春风在轻轻飘拂柳丝。
是谁在拨弄弹奏着伤心的乐曲!一对燕子穿过珠帘双双飞去。
满眼看去,满天飘拂着飘落的柳絮。
红杏正在开放,霎时,清明时又下起阵阵急雨。
浓睡醒来,只听见黄莺乱啼,惊破了我的好梦,再也无法寻觅。
赏析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晏殊)原文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晏殊)原文
六曲阑干偎碧树①
作者: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②。
杨柳轻,展尽黄金缕③。
谁把钿筝移玉柱④?穿帘海燕双飞去⑤。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⑥。
浓睡觉来莺乱语⑦,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释】
①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又名《桃源行》、《望长安》、《凤栖梧》、《转调蝶恋花》等。
②偎:依靠。
③黄金缕:喻柳条。
④钿筝:饰以螺钿之筝。
⑤海燕:燕子的别称。
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⑥一霎(sh ):极短的时间。
⑦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暗用金昌绪《春怨》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庑廊上的栏杆曲折盘转,像是有意无意倚偎在绿树上,春风轻拂,千万条碧绿柔美的柳枝在朝阳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
远处,传来了美妙悠扬的筝乐声,是那么的赏心悦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双双穿过门帘,扑向温馨的怀抱。
然而,只几天时间,已是物换迁:迎风飘扬的柳丝笼罩在漫天飞舞的落絮中;红艳艳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眨眼间便萎谢凋零。
我想在梦中排遣春愁,可浓睡中,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美丽的梦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蝶恋花》晏殊原文注释和赏析
《蝶恋花》晏殊原文注释和赏析《·槛菊愁烟兰泣露》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全文注释和赏析。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注释①槛(kǎ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翻译栏杆(槛在这里念kǎn,栏杆的意思)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象含着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
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
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
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
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
想寄一封信。
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赏析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蝶恋花》晏殊 用
拓展阅读
端正好 杜安世
槛菊愁烟沾秋露。天微冷、双燕辞去。
月明空照别离苦。透素光、穿朱户。
夜来西风凋寒树。凭阑望、迢迢长路。
花笺写就此情绪。特寄传、知何处?
如何理解词中的“凋”字?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主人 公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 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 情。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 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 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 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 是,她“便独上高楼”。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译文: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
思考: “双飞”有什么意味?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李白《双燕离》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译文: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 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
研读下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译文: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独自 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
思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为何能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 1.“西风凋碧树 ” ,不仅是登楼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 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凋”,既表现了秋风 的肃杀,又暗示出主人公由此引发的强烈感受,故 “凋” 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2.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远眺。“独上”对应 上片“离别苦”,而“望尽天涯路”正由一夜无眠生出, 脉理细密。 3. 登楼望远往往催化出人蕴积于胸的意绪情态,词中主 人公因经受不住愁苦煎熬方登楼散心,不想更催发了心 中对远方亲人的怀念。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 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 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 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 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 风格近乎悲壮。
蝶恋花名句
蝶恋花名句大全【1】: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蝶恋花》【2】: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晏几道《蝶恋花》【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柳永《蝶恋花》【4】: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5】: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蝶恋花》【6】: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7】:画阁归来春又晚。
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细雨满天风满院。
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
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
风月无情人暗换。
旧游如梦空肠断。
——欧阳修《蝶恋花》【8】: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缘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容若《蝶恋花》【9】: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10】: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庭院深深深几许。
萧瑟寒烟,梧桐协细雨。
楼前芳草自凝绿,行人更在天涯处。
远山漠漠不见树。
花落潇湘,寂寞终黄土。
皆道留春春不住,烂柯归来秋已暮。
——欧阳修《蝶恋花》【1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1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1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晏殊《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宋] 晏殊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作品赏析这首词是拟写闺情之作,全篇以写景始而以情终,景中含情,情又衬景,因而被评为“金碧山水,一片空蒙。
”(谭献《谭评词辨》)上阕从春光写起。
“六曲阑干”三句极力描写庭院的春日明媚风景。
曲曲红阑,被绿茵扶疏的碧树所环绕;院中的杨柳随风摇摆,如丝如缕的柔条在夕阳的晚照中轻盈飞舞,好一派静谧、优美的景色。
一个“偎”字,写出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的和谐、亲昵,一个“展”字,写尽了柳条的媚态,词的意境,就在这柔和、清雅的景物中被烘托出。
而突如其来的琮琮筝声,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也惊起了双燕,穿帘而去。
由燕子的安居,可知闺中的冷清;由筝声的惊燕,可知声音之激越,弹筝者心情之郁闷也可见一斑。
尽管全部是写景,但闺中人独处的难堪之情已经隐约可见。
上阕中词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先写筝鸣声之凄婉,再写成双的海燕穿帘而去,所见所闻,勾起词人隐隐的孤独与惆怅之感,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下片抒伤春之情。
首三句写词人所见:游丝、落絮、红杏花,这些景物的描写,暗示春之将逝。
依旧由景开始,但是“满眼”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
“游丝”和“落絮”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幽思绵绵的意象,“满”和“兼”字更说明了一种无聊、无奈的心情。
这是突然降下的一阵清明雨,打得院中杏花零落。
最后一句由春光缭绕归结到春闺的愁思,一个“乱”字说明了心绪之乱,“无寻处”则点出了好梦被惊醒后的烦恼与忧愁。
经过这两句一点化,前面的景语全都变成了情语,令人回味不已。
整首词诗人由写景始,由写人终。
写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变化,在变化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人先写人物的行动,把细筝移玉柱,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
晏殊《蝶恋花》翻译及赏析
晏殊《蝶恋花》翻译及赏析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双飞去一作:双来去)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注释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
碧树:绿树。
赏析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晏殊最经典的诗词名句
晏殊最经典的诗词名句1、《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廉海燕双飞去。
满恨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千古名句: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千古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千古名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4、《寓意》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千古名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5、《玉楼春·春恨》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千古名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千古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7、《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千古名句: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8、《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燕鸿过后莺归去。
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千古名句: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晏殊:《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 天涯路
望: 凄凉的秋风,萧索的长林,没有尽 头的天涯路。
独、尽:孤独寂寞,孤寂中的坚韧情操, 与坚定的守候。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山长水阔: 与“望尽天涯路”照应,使全 词意境悠远辽阔。
知何处: 欲寄音书诉衷肠,却无处可寄, 更添一份新愁。词也就在这茫然无所寄 托的惆怅中结束。语尽而意不尽,意尽 而情不尽。
槛菊愁烟兰泣露——移情入景
• 王国维: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 之色彩”。
• 杜甫《望春》: “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秋天清晨, 罗幕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轻寒 身之所感
心之所感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晏几道《临江仙》: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李白《双燕离》: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槛: jiàn栏杆。罗幕: 丝罗的帷幕, 富贵人家所用。朱户: 朱门,指大户人家。尺素: 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 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
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三、鉴赏全词
四、小结
晏殊对主人公那种复杂曲折的这个心 理刻画是极其成功的。离别的愁苦一直从 分手那一刻绵延到昨夜今晨。思念、孤寂 也携上高楼, 洒向山川, 悠悠荡荡不知何 时结束, 又在哪里结束。晏殊笔锋之舒展, 笔力之纵横, 使这风流闲雅的词有了一份 疏朗真挚的情怀。
五、合作探究
1.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 赏析 “凋”字的妙处。(5分)
一、词的特点
晏殊的词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被称 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他的词语言温 婉清丽,典雅雍容,充盈着富贵气息,渗 透着淡淡的闲愁别绪,展现出疏朗且真挚 的情怀。《宋史》称他的词: “文章赡丽, 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意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意思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蝶恋花①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②罗幕轻寒,③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⑤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疑难点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②槛:栏杆.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⑤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赏析点拨: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是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双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作者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乃是情理中.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中之第一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即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那么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此阶段,飞觞杯交,颐指气使,最来“感觉”的时候,嘴上豪言壮语:“干了!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倒个嘛,睡个嘛,干!”,“人生难得几回醉”,“人生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语迭出,唾飞沫溅,一付一醉方休之气势.灌水到这个阶段,“雏鸟”羽翼渐丰,铁喙坚硬,已进化成“鹰隼”级别了,打字飞快,论坛、聊天室也论“混”了个“脸熟”了,静时也还如处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模样;动时则如脱兔,呀、哈、呵、吗、拉、吓,招式齐出,胡搅乱打,三峡决堤,水漫金山,一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架势.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那么,喝酒的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在是酒,而在一种“精神”了,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些精华,都出自这一境界.原文: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个人生观的问题,其实是宋代一位词人将三首词的名句和在一起,这里只有两句,其实字面意思很容易懂,而其深刻的含义则表示人在一生中对自己所经历的坎坷的重新认识:当你功成名就时,再回过头看你走过的路程,你会发现一路的辛酸,都只为你坚定的目标!。
晏殊——《蝶恋花》
晏殊——《蝶恋花》篇一:晏殊《蝶恋花》赏析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作品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取景注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足见此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移情于景,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赏析【晏殊《蝶恋花》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注释】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晏殊《蝶恋花》赏析】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
“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如何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
“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
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
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不?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下片写登楼望远。
“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
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如此,“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一种必要的铺垫、“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
《蝶恋花》 晏殊
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 (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 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 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 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 上了主观的色彩。
赏析首句
• 运用移情于景(渲染烘托,以哀景写哀) 的手法,栏杆边的菊花笼罩着一层青烟薄雾, 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着露珠,看 起来又象饮泣。这些景物渲染了凄楚、悲凉 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哀愁。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 句),尤擅小令。风格婉约,历有“此宗令词之 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名作有《浣溪沙》 等。 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 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 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 感慨,另外,还有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 品。
明确:
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提示:抓关键词:“离别 苦”)
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 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
菊、兰、燕子、明月。
3、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 感?又是怎么体现的?
明确:
菊愁兰泣 和词人一样痛苦 以哀景写哀情 烘托 燕子双飞 月明到晓 不能体会我的愁绪 以乐景写哀愁 反衬 一夜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燕子
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 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 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 事物所引起的触动。
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 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晏殊《蝶恋花》
炼字析文,感悟意象
上片描绘了哪些的景物?
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离别苦的 特点?
拟人、烘托:赋予菊、兰人的情感,它们似与词中主人 公同病相怜,以悲景写愁,烘托出一个凄清的氛围。 对比、反衬:“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皆是令人悲愁 恼恨之物,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
古诗词中的明月
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月亮是挂在天空的一首诗。 月亮是思念的代名词。
古诗词中的燕子
李白《双燕离》诗:“双燕复双燕, 双飞令人羡。” 晏几道· 《临江仙》:“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古诗词中的高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晚唐诗人温庭筠的《望江南》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 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 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 欧阳修
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
“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
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 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 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 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 ――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 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独凄清而引 起的寒意。
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 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 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 “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 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 “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 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 “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 不解人意。
晏殊《蝶恋花》全诗鉴赏
[晏殊蝶恋花]晏殊《蝶恋花》全诗鉴赏蝶恋花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疑难点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②槛:栏杆。
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⑤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点拨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
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是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
“罗幕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燕子双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
作者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乃是情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殊《蝶恋花》名句 晏殊的此首《蝶恋花 》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晏殊《蝶 恋花》名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殊《蝶恋花》名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点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晏同叔之“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 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注释 1、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 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 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 韵。
2、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 阶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3、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4、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
谙:熟悉,精通。
离恨:一作“离别”。
5、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6、凋:衰落。
碧树:绿树。
7、彩笺:彩色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
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 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兼:一 作“无”。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 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 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 在何处。
赏析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 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 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 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 写出了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 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 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 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 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 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 但充满哀愁、 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 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 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 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 而且心理上也荡 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 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 物, 它不了解离恨之苦, 而只顾光照朱户, 原很自然; 既如此, 似乎不应怨恨它, 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 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 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 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 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 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 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
“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 人又 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 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 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这是从“望尽”一词中 可以体味出来的。
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 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这一首词中流传千古的 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 何处!”彩笺,这里是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
这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 公的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 更加突出了“满目 山河空念远”的悲慨, 词的情感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 和“望尽天涯”互相呼应, 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 而“知何处”的慨叹 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