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晏殊诗词鉴赏
蝶恋花晏殊诗词鉴赏蝶恋花晏殊诗词鉴赏《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原文:《蝶恋花》宋·晏殊作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鉴赏:晏殊的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
古今写离愁的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
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的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
如果说词的上片对愁的刻画是内倾的幽深的,那么词的下片对愁的展现则是外向的悲壮的,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的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的诗词。
词的上片,作者寄愁于景,通过槛菊、兰花、月光等意象渲染离愁之苦,这种情感呈现方式是含蓄的.,幽微的,非常的真切。
“槛菊愁烟兰泣露”,传神在“愁”、“泣”二字,用拟人化手法隐约透露主人公内心情感,试着将这二字改成“绕”和“滴”,就韵味全无了。
“燕子双飞去”、“月光穿朱户”,这些景象触动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隐秘处,使其内心愁绪弥漫扩散,彻夜难眠。
内心之愁实在无法装盛了,那就只好设法排解,于是很自然地有下片“独上高楼”的举动和“欲寄彩笺兼尺素”的愿望,“望尽天涯路”似乎为情感宣泄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但天涯路的尽头是什么呢?除了虚空还是虚空,这使主人公内心之愁更深更浓了。
欲寄书信,却又是山长水阔,无处可达,更使内心之愁带上一点悲凉甚至悲壮的色彩了。
“曲尽幽微,富于变化,境界宏阔,格调高远”是晏殊这首《蝶恋花》的过人之处。
附词话三则:1、词人须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荐】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翻译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又能与谁说?只有萧瑟的秋风吹拂着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曾经的一往情深有多深呢?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
注释无定据:没有一定。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几许:多少。
鉴赏词中有“牧马频来去”、“西风”及“青冢黄昏路”之语,青冢离龙泉关较近,因此可能创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龙泉关时。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
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
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
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
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
晏殊蝶恋花主题
晏殊蝶恋花主题
晏殊的《蝶恋花》是一首描绘爱情的经典词作。
主题是描述一对蝴蝶对花的痴迷和眷恋,以暗喻的方式表达了人类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深深眷恋。
这首词通过富有诗意的想象,将蝴蝶与花之间的纠缠与爱情联系起来。
词中,晏殊以蝴蝶比喻男子,以花比喻女子,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深眷恋。
同时,晏殊也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突显出爱情中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这一永恒主题。
在词中,晏殊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语言,将蝴蝶与花的相互依恋、生死与共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用“恋”这个字眼来形容蝴蝶对花的痴迷,而这种痴迷正是对爱情最深沉的表达。
同时,晏殊也通过“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进一步强调了珍惜爱情、珍惜时光的主题。
除了对爱情的描绘,晏殊在词中还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他用“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样的诗句来形容离别的痛苦,将人类情感中的无奈和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和希望,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晏殊的《蝶恋花》是一首描绘爱情和离别的经典词作。
它通过富有诗意的想象和深情的语言,将人类情感中的爱情、离别、生死等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晏殊也通过这首词传达了一种对爱情的珍惜和对生命的热爱,鼓励人们要珍惜当下、珍惜爱情、珍惜生命。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赏析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晏殊《蝶恋花》内容鉴赏
晏殊《蝶恋花》内容鉴赏《·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翻译】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屡屡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
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作品鉴赏】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赏析
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赏析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赏析篇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是: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凤而尽凋,独自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苍茫空虚及怅惘感觉,抬眼远眺,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让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蝶恋花①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②罗幕轻寒,③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⑤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②槛:栏杆。
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⑤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晏殊——《蝶恋花》
晏殊——《蝶恋花》篇一:晏殊《蝶恋花》赏析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作品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取景注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足见此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移情于景,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含赏析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含赏析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赏析: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赏析
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鉴赏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还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描写了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
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
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
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含赏析)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含赏析】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赏析: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晏殊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晏殊宋词注
释翻译赏析
词的上阕描绘了庭院中春天的景色。
“六曲阑干偎碧树”,描绘了阑干曲折、绿树环抱的庭院景象,表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通过描写春风吹拂着柔柳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两句通过描写弹筝女子和海燕的动作,增添了庭院中的动态感,同时也透露出女子的孤独和寂寞。
整上阕通过对庭院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为下阕女子的孤独做了铺垫。
词的下阕主要抒发了闺中女子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满眼游丝兼落絮”,描绘了满眼飞舞的游丝和飘落的柳絮,表现出春天的纷繁和缭乱。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通过描写杏花开放和清明时节的降雨,进一步烘托出春天的气息和女子的寂寞。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描写了女子在浓睡中被莺声惊醒,好梦难寻的情景,表现出女子内心的孤独和空虚。
整下阕通过对女子情感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词的主题,表达了女子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孤独寂寞的感慨。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景情交融的手法。
上阕通过对庭院景色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美好,同时也透露出女子内心的孤独。
下阕通过对女子情感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
此外,这首词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中的“展”字,生动地描绘了柳条随风飘舞的姿态,使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赏析哎哟喂,咱们今儿个来聊聊晏殊那首《蝶恋花》,那可是首能唱进人心坎儿里的好词儿。
你想象一下,春日里,花儿开得正艳,蝴蝶儿翩翩起舞,多美的一幅画儿,晏殊大才子就用这景儿,给我们编了个细腻又缠绵的故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一开头,晏殊就用上了那些个让人心里头一紧的词儿。
你瞅瞅,那栏杆外的菊花,像是被愁云笼罩似的,兰花上的露珠儿,也好像在偷偷抹眼泪。
屋里头,轻纱窗帘随风轻摆,带着一丝丝凉意,这时候,连燕子都受不了这冷清,成双成对地飞走了。
这画面,美得让人心疼,是不是?“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瞧瞧,月亮它哪懂啥离别的滋味儿啊,整晚整晚地照着,那光线还直愣愣地穿过了红色的窗棂。
这月光啊,就像是那不懂事儿的孩子,偏要往人伤口上撒盐,让人想躲都躲不开。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哎呀,这风一来,绿叶子都吹得稀巴烂,咱们的主人公呢,一个人爬上高楼,眼巴巴地望着远方,那路啊,一眼望不到头,心里头的思念也是无边无际。
这感觉,就像是你在茫茫人海中找那个人的影儿,怎么找也找不到,心里头那个急啊,那个慌啊。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想写封信吧,告诉对方自己有多想他,多念他,可看看这山长水阔的,信儿往哪儿寄呢?这心情,就像是你手里攥着个宝贝,却不知道该往哪儿送,急得你直转圈儿。
晏殊这词儿啊,真是把个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他没用啥高大上的词儿,也没整啥复杂的句子,就是那么平平淡淡地一说,你就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情感。
就像是你在跟老朋友聊天儿,他轻轻地告诉你他昨晚做了个啥梦,梦里头有多难过,多孤单。
你听着听着,心里头也跟着不是滋味儿了。
而且啊,这词儿里的景儿和人儿,都是那么地贴近生活,就像是你我他,都可能遇到的事儿。
你失恋了,心里头难受,看看这词儿,是不是觉得有个人在懂你?你孤单了,想找人说话,这词儿就像是你的知心朋友,在静静地听你倾诉。
所以啊,这《蝶恋花》啊,不仅仅是一首词儿那么简单,它是咱们心里的那份柔软,是咱们情感的一个寄托。
晏殊《蝶恋花》原文赏析
晏殊《蝶恋花》原文赏析晏殊《蝶恋花》原文赏析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晏殊的《蝶恋花》原文赏析以供大家学习。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的《蝶恋花》赏析1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晏殊词《蝶恋花
晏殊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展纸研墨,水长山远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原词: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赏析:徐邦继】这一首词叫做《蝶恋花》,是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晏殊的名作。
晏殊在当时词坛上被称为“大晏”,他的儿子晏几道(小山)则被称为“小晏”,父子词人,各擅胜场,为中华文学史增光添彩。
这首词中下阕的前三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更被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家王国维称赏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种境界。
下面,我们来具体赏析此词。
先来看这第一句,看他如何写法,道是:“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音jiàn,“阑干”是也;“槛菊”者,言为有围栏的菊圃是也。
轻烟漠漠,秋露漙漙。
花隐薄雾,一如纱笼美人,理应更美才是,然作者言菊言兰,其状若何?——曰愁曰泣。
于是,这菊花兰草,立时便被“人格化”,要替作者去传达心中的漫漫情义了。
什么情义?作者说得明白,便是这一个“愁”字。
历来许多诗情词韵,便都由这一“愁”字而来。
写菊而愁者,佳作不少,比如《红楼梦》中“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一回,林黛玉在她的《问菊》中这样写道:问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鴻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这首诗的颔联两句,最有精神,也最能写出林黛玉的满腔心事,这且不谈。
如今只来看这颈联两句:“圃露庭霜”,写出身周的环境清冷;“鴻归蛩病”,写出朋侣的归去凋零;“何寂寞、可相思”,则直接写出了彼时心境的愁苦。
所谓“兰泣露”,当是典出唐朝著名诗人李贺的《苏小小墓》一诗。
苏小小是钱塘名妓,貌美而才情雅卓,可惜寿夭不永,引起后来诗人悲感,逼出悼诗如下: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原文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此词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女子春日里见春燕双飞而自悲独居、油然怀远的情怀。
全词感情曲折多变而又深婉不露,极尽婉约之美。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原文:豆蔻梢头春色浅。
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红日三竿帘幕卷。
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青玉碾。
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
独倚阑干凝望远。
一川烟草平如剪。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注释①豆蔻:植物名,春日开花。
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②步摇:古代妇女首饰。
以下三句皆写妇女的首饰。
③烟草:形容草色如烟。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赏析此词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女子春日里见春燕双飞而自悲独居、油然怀远的情怀。
全词感情曲折多变而又深婉不露,极尽婉约之美。
开篇“豆蔻梢头春色浅”,巧妙地隐括了杜牧《赠别》诗中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既明写春色尚浅的初春时节,又暗指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
这句是笔意双关,合写初春和少女。
下两句则分写。
第二句,写春天到来,天气和暖,闺中少女起床后换上新做好的薄薄的纱衣。
第三句写和缓的春风徐徐拂动着薄薄纱衣的长袖,从服饰的描写中,使人想见少女楚楚动人的身姿。
“红日”句开始微微透出春闺中孤寂无聊的气息。
此句写红日高照的时刻,少女才春睡醒来,穿好衣服,慵懒地卷起帘幕。
上片结尾一句,写生机勃勃的春燕楼阴中比翼双飞,轻盈自,这情景不由得触动了少女的情怀。
春风中燕双飞,而春闺中人独居,人不如燕,虽然不明说“恨”字,而意中怨恨之情格外深沉。
闺中人不及空中燕,这一反衬,悲慨之感顿出。
下片写少女由双燕齐飞触发的怀人情思。
过片三句写少女梳妆之精心和首饰之精美。
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
“青玉碾”,指步摇上的饰物用青玉细细磨成的。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赏析晏殊蝶恋花【简析】庭园中秋菊蒙着淡淡的烟霭似在脉脉含愁。
香兰沾着晶莹的露珠似在轻轻啜泣。
兰、菊皆著愁之色彩则主人公是愁中观物不言而喻。
室内罗幕不御轻寒双燕早已飞去则主人公单寒落寞可以体会。
偏是那明月不解离人正苦彻夜到晓把清辉投进朱户惹得主人公彻夜失眠离愁别恨更加深重。
上片用比兴之笑层层写出主人公用情之忠实深厚。
下片另拓词境。
主人公登楼望远但见西风过后碧树凋零这情景正象喻爱情横遭摧残。
主人公心中的无限悲凉遍布于天地之间。
他把无尽的情思怨慕写进了彩笺尺素欲寄与离散远方的佳人可是望尽天涯山长水阔却不知佳人何处主人公之希冀求索亦伸延于天地这间矣。
这是晏殊一首以幕拟女性声口来写伤离怀人的情词。
古代诗词中男性作家常代女性立言墓拟女性的心理和语气来写离情、闺怨、爱情等。
揣摩、代言自魏晋以来沿习已久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学习惯。
在宋代由于词的题材的缘故这种文学习惯更为进一步扩大和延伸。
此词先写思妇眼中的景物视线山外至内。
门槛外的庭院中秋菊在清晓时蒙罩着一圈圈淡淡的烟霭仿佛含愁低垂兰叶上沾着一粒粒晶莹透亮的露珠仿佛含怨低泣。
室内悬挂的罗幕也无法抵御这秋凉寒意连寄宿在屋檐下的燕子也双双飞将而去将主人孤零零地撇在屋内。
偏有那残月不懂离人之苦从夜到晓将斜光投射到屋内来害得主人公彻夜难眠。
词的下片继写思妇的行为与愿望视线山近及远。
思妇独上高楼怀远只见昨晚西风骤起一夜之间将楼前的碧树吹得凋零残败思妇的怀人之心也随着远行道路延伸至天之尽头。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将抽象的思念之情化为远行的道路、行人的脚步、天涯的云彩绵绵千里漫至天涯揭示出思妇对远行人的笃情深意。
这种化抽象为具象的表现手法在宋词中常有体现晏殊此词虽以女性声口抒怀但无意之中却透露出男性的口气表现出士大夫的忧生叹世的苍凉感“凋碧树”和“望尽天涯路”体现出一种骨力和阔大的气象"山长水阔知何处”还进一步扩展了这种气象将怀人的愿望托付于远方和未来并非形成无助的悲哀。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赏析蝶恋花晏殊写闺中女子的情思在宋词中并许多见,晏殊这首词在内容上也无新颖之处,然而作者在艺术的表现上却颇具匠心。
他借闺中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活动,深婉而含蓄地表现了自己临秋怀人那种执着而真挚的感情。
秋晨本来黄花亭亭,兰草青青,但在她眼里却是“槛菊愁烟兰泣露”,秋菊覆盖在一片烟雾之中,看起来在忧愁;兰草上沾满了露水,仿佛在哭泣。
这些秋菊和兰草都还在栅栏之中,明显,闺中这位女子是用拟人手法在自比,她什么缘故会有这种触景之情呢?“罗幕轻寒”是说秋天轻微的寒意已透过丝绸的帘幕传入闺房之中,她睡不着了,我们看起来看到了她孤独地站在房间里看着庭院中栅栏里的秋菊和兰草在愁苦哭泣,可偏在这时,连平常天天相伴的燕子也成双作对地翩然飞去了,这就更显得闺房的凄清和小姐的孤寂愁苦。
怎么说是什么缘故呢?“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小姐望着西天的明月,不禁迁怪于它:明月呀,你太不明白得离恨之苦了,难道将清冷的月光彻夜地斜照在我朱红的窗户上,是那样的无情,致使不能成眠。
读到那个地点,我们方才明白,原先小姐在想念着远方的情人。
内心世界表露得那么深婉而含蓄。
小姐孤寂难耐,她要看一看心上的人,哪怕是一眼,哪怕是身影。
“独上高楼”,她要上楼去看。
一个“独”字,既见其孤寂,更见其羞涩;而一个“高”字却又多么真实地表达了小姐急切地希望能见到日夜想念的情人的感情。
但是上楼看到的是“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夜功夫,一排排绿树已被西风刮得枯凋谢,一个“凋”字,烘托了小姐的孤寂凄苦之情,可谓情形交融。
尽管凭栏极目眺望,甚至差不多“望尽天际路”,(一个“尽”字,又一次感受到她相思情深,真是含而不露)但是“过尽千帆皆不是”,仍不见他的踪影,真是望眼欲穿啊!望不到如何办?小姐要把心中的想念之情向他倾诉,如何去了这么久,竟连一封书信也见不到,我要写信给他,要让他明白我的相思之情。
“欲寄彩笺兼尺素”,那个地点的“彩笺”和“尺素”差不多上书信,重复使用,小姐反复“欲寄”,是要把她对情人执着而真挚的恋情推向顶峰。
晏殊《蝶恋花》全词赏析
晏殊《蝶恋花》全词赏析晏殊《蝶恋花》全词赏析《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写的是暮春朱楼望归人的生活小景。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蝶恋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晏殊帘幕风轻双语燕。
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
心事一春犹未见。
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
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
消息未知归早晚。
斜阳只送平波远。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赏析这是一首伤春怀远之作。
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悲愁和由此引发的纷乱心绪。
开篇三句写闺妇触目所见之景,以景起情:晚春的和风轻轻地吹动着帘幕,燕子双双在檐廊的巢上啾啾话语。
如此的良辰美景,愈加勾起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怀念,以至主人公借酒浇愁。
然而,愁而饮,饮而醉,碎而睡,一觉醒来,只见庭院的柳絮随风舞。
“双语燕”在手法上用的是反衬,即以乐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话语,对照闺妇块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
一个“醉”字,展示了主人公忧愁之深。
两句合起来,写出了主人公所处的季节(晚春)、时间(午后)、地点(闺房)和眼前的景物(燕、柳),描绘出一幅暮春时节的风物图画,明里写景,暗里抒情,写物亦人。
“心事”一句,明点出闺妇的心态。
整整一个春天,在孤单、愁寂中度过,心里想的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
“犹未见”与柳絮的“飞撩乱”相呼应,用的是陪衬,即以哀景写哀情,沸沸扬扬的`柳絮在风中飘飞与闺妇思念情人的纷乱心绪是极相吻合的。
“余花”句,进一步点染了暮春时节的浓重氛围。
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
然而,花落人不在,燕语人不归,春老红残,香消色减,青春飞逝,衬托出主人公的悲伤。
整个上片,以景语为主,景语与情语互见,物象与心绪交融,反衬与陪衬杂用。
特别是最后一句,写得情味隽永,深曲委婉,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下片通过对景的拓展来达到对情的深化,进一步从视野的被阻隔来表现相思之无极。
“过片”三句,写闺妇为相思所折磨,禁不住登楼望远,以从“天际识归舟”中求得一丝半缕精神上的安慰。
晏殊——《蝶恋花》
晏殊——《蝶恋花》篇一:晏殊《蝶恋花》赏析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作品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取景注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地,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足见此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委婉,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覆盖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大概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象喻品行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移情于景,透露女主人公本人的哀愁。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络,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大概是由于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受,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单。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抱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明显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人又孤单,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因此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地的骋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注释】
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晏殊《蝶恋花》赏析】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
“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
“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
“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
“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
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
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
下片写登楼望远。
“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
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
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
一种必要的铺垫。
“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
“望颈,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
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笺” 二句。
“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
二词重叠使用,一则是表示寄书意愿之热切,二则表示欲书内容之繁富。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作者另词有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另诗亦有句:“鱼书欲寄何由达,山远水长处处同。
”(《无题》)措辞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长。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善于将主观感情熔于景物描写之中。
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远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从词的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以空间转移为纬线,层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蝶恋花》写出了闺中人秋日怀人的气氛,而没有堆金垛玉,铺排锦绣。
是他深婉含蓄、“风流蕴藉”(王灼《碧鸡漫志》)词风的一首代表作。
王国维《人间词话》: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
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境”。
(按:这是用来作比喻,说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