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歌欣赏专题——万里长征第一步从“意象”开始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注】苜蓿:植物名。
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
天马:骏马的美称。
《史记•大宛列传》说:“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
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联中“绝域”指极远的地域,“胡烟”“塞尘”点明此去的前方是边塞,那里路途遥远,寂寞荒凉,环境恶劣。
B.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抬头偶见归雁,前方路上极少行人,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哀伤与压抑之情。
C.尾联言此去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既是对友人的希望,也寄寓诗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情。
D.全诗熔写景、说史、抒情于一炉,从写景到说史,再从说史到抒情,曲折有致,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一联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类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类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通俗的说,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包含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什么是意境?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象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意象意境的区别公式:意象+意象=意境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高考典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意象: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境:清幽、静谧意象意境在考纲中的考查要求古诗文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解读1、诗歌鉴赏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2、考查内容:把握形象的内涵特征分析意象意境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题型探究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A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B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C 这首诗用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D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意象意境类答题思路答题步骤:意象—意境特点——思想情感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基本表述形式(1)这首诗通过哪些什么样的意象,营造了(刻画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出塞作王维诗歌鉴赏
出塞作王维诗歌鉴赏王维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以叙事性和抒情性为主,其中《出塞》这首诗被认为是其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王维的《出塞》进行鉴赏。
《出塞》是王维的一首叙事短诗,通过描绘士兵出征的情景,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反思。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手法,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受。
诗的开头写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两句诗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明月和关口是中国古代战争常见的景象,它们代表着长期的战乱和边塞的不安定。
而“万里长征人未还”则表达了士兵们奔赴战场、离别亲人的艰辛和牺牲。
接着,诗人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句诗给人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
通过使用“龙城飞将”、“胡马度阴山”等铿锵有力的词语,诗人表达了他对将士们勇敢斗志和捧心忠诚的仰慕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是对家园的怀念和对战争的反思。
诗人写到:“忆昔霜重漠无垠,雁声远过潇湘去。
遥想公瑾当年舞,还似青娥未解弦。
”这里,诗人通过运用“忆昔”、“遥想”等诗句,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怀念。
诗中的“漠无垠”、“雁声”等形象描写,增强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
最后,诗人写到:“试看李白乘船破,岂不壮哉颜丹丘!”这句诗以李白为例子,暗示着诗人对自己的期待和对战争的思考。
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李白一样,奋不顾身,不畏艰险,为家园的和平而奋斗。
总体而言,王维的《出塞》通过叙事的方式,深刻地表达了对战争和家园的思考和反思。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情感的激荡。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入人心的感觉,让人不禁对战争的残酷和家园的珍贵有了更为深刻的思索。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近⼏年语⽂中⾼考都新增了⼀种新题型——诗歌鉴赏。
对古典诗歌积累不多的⾼初中学⽣⽽⾔,难度不⼩。
教学中,如何帮助学⽣⾛进古典诗歌?⾸要任务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论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采⽤的意象纷繁复杂,⼀下⼦把握不太容易,但是有些意象,在古⼈诗歌中经常出现,成为“⾼频意象”,帮助学⽣梳理掌握,对鉴赏诗歌有很⼤益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本⽂拟就⼏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解读。
⼀、“柳”的意象1、“柳”、“留”⼆字谐⾳,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上⾼楼万⾥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许,⼀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黄时⾬。
”⼏句,形象的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燕”的意象1、燕⼦因结伴飞⾏⽽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独⽴,微⾬燕双飞。
”展⽰了词⼈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既暗⽰了乌⾐巷往⽇的繁华,⼜袒露了诗⼈⾯对今昔变化的⽆限感慨。
晏殊词《浣溪沙》中“⽆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尽了物是⼈⾮的感慨和忧伤。
三、“⽔”的意象1、因⽔的柔和清冷,常⽤⽔⽐喻⽉⾊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凉如⽔,坐看牵⽜织⼥星。
”,从侧⾯反映了封建时代妇⼥的悲惨命运。
2、因⽔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喻愁。
如李⽩的“抽⼑断⽔⽔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盾不可调和⽽产⽣的烦忧和愁苦。
四、“⽉”的意象1、明⽉蕴涵边⼈的悲愁。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学习要点】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3 了解考查模式,弄清景物形象命题指向4掌握答题步骤,归纳答题的思维流程及答题模式,取得答题的最佳效益。
【知识铺垫】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一一薛道衡《人日思归》: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一一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一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一柳永《雨霖铃》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一一卢纶《送李端》(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
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X情思意境=意象+氛围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范例剖析】赏析意象与意境:【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意象:小楼深巷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意象:春雨杏花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例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一、(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间。
并非“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答案 C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解析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
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诗人的评价: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二、(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辅助提纲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辅助提纲一、解读诗句的基本常识1.知晓“活用”,理解词句。
①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②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2.留意“互文”,参互理解。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齡《出塞》)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3.识别“倒装”,还原语序。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注意“省略”,添补字词。
①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二、解读古典诗歌的要领1、捕捉关键词句领悟主旨诗有诗眼,句有句眼,诗眼、句眼即诗歌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2、抓住诗歌意象领悟意境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作者借以抒怀的凭借物。
诗歌的意境是指作者在诗作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包括作者的主观情态和客观风物两个方面。
3、借助风格流派把握思想感情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王维的诗画一体、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等。
通常论风格或说格调,常用的术语有:典雅、壮丽、新奇、雄浑、冲淡、纤秾、秾丽、柔靡、绮丽、豪放、自然等等。
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合在一起又形成不同流派。
如诗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词有婉约派、豪放派等等。
4.读其诗,知其人——知人论世①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背景。
②诗人自身经历遭遇。
③同一作家的多样风格。
三、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一)表达技巧的鉴赏知识1.修辞手法角度: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双关、对比、互文、化用、叠词、衬托、反语等。
2.表达方式角度重点注意描写、抒情。
⑴描写:①描写角度②描写顺序③描写方法⑵抒情①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即作者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直接倾吐在作品中,以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高考默写填空专练:古代诗词“意象类情境默写”题型(附参考答案)
高考默写填空专练:古代诗词“意象类情境默写”题型(附参考答案)1.古代很多节日记录着先民们的农事劳动生活,如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
“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示例: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示例: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示例:柘柳阴浓春社罢,牛羊日夕牧童来2.“桑”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它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古老农作物,也可借指农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示例: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3.在古典诗词中,中国文人多用“扁舟”或“舟”的意象来承载自己向往自由、渴望回归自然、淡泊世事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示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4.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
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也是俯拾即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示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示例:水不在深,有龙则灵5.“清风”拂面,撩动古人的心弦,又化作佳句融入古代的诗文,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示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示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示例: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6.古诗词中,“雁”这一意象常与季节更替、时间流逝、羁旅游子、凭栏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联,因而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比如唐诗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眸长征诗歌
回眸长征诗歌关于长征的诗歌七律长征篇一:回眸长征诗歌江都市双沟中学教学案备课纸江都市双沟中学教学案备课纸纪念红军长征篇二:回眸长征诗歌“饥寒中的中国革命/竟只用一把炒面一捧雪/就爬过了位于宝兴西北/懋功正南/海拔近五千米的这个/历史性坎坷”——詹永祥《雪山》小时候见过的“雪山”,在邀请到学校来作报告的老红军头上:苍苍白发象形的雪山,我怀疑就跟他所历经的长征有着因果。
那时候,老红军嘴里的长征因为苍老的方言而含混不清;那时候,老红军被老师介绍成为“爬过雪山的老同志”;那时候,以为长征仅仅就是爬雪山,以为雪山是一枚不朽的勋章,珍藏在老红军心窝里,随岁月的堆积慢慢提升,变成红领巾眼前一头耸立的白发。
微型的“雪山”,跟二万五千里烽烟失去关联。
后来,通过课堂上一首著名的诗歌,知道雪山是放在尾联的一句浪漫主义,岷山千里的积雪与三军过后的笑颜,成了牢固的历史逻辑。
那时候心目中的雪山,仅仅是一种海拔,仅仅是一个路标,它指向红军的豪迈,指向革命的胜利。
然而,雪山终究是一个政党和一支军队的历史坎坷。
当长征渐渐沉淀成后来创业者心中的一种鞭策和激励,雪山是一个坐标,标志着民族精神的高度,革命意志的高度。
在岁月的回眸中,长征中的万水千山渐渐地低下去,而雪山,成为一首磅礴史诗中的词眼,渐渐在怀念和追忆中高大起来。
当更多的功绩镀亮中华民族腾飞的翅膀,无数胜利前的坎坷,都在重温一幅历史图景中找到了譬喻——“1935年的雪不断落在横放背包上的枪支上,金黄色的军号和猎猎作响的方面军旗帜上。
布制的五星和八角帽下,这群反穿着羊皮的南方籍农民,像一群战争年代的食草动物,他们的饥饿是一把从喉咙里长出的锄头,渐渐挖出了埋藏在六月深处的草根与野菜……”南飞雁“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
八十年后的小学课本,依然这样描写一个季节。
如果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的那个秋天,如果让一群迁徙的候鸟来描写人间的景象,肯定会有这样对应的句子——“秋天到了,一支队伍往北飞。
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必经之路
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必经之路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见到一首好诗,也知道好,甚至拍案叫绝,但如果问他好在哪里,却说不清楚。
正所谓“妙”不可言。
但是,今年的语文高考,不仅要求考生了解其妙,还要探析其妙,并且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可信。
要克服这个困难,笔者以为应从意象人手。
首先,什么是意象?意象——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达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
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风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品味这两组诗句,我们会发现,虽然第一组诗句中都有“雨”“燕”,但味道却截然不同,“细雨”句洋溢着欢乐,而“落花”句却饱含着孤独与落寞。
第二组中,虽然都有“树”和“灯”,但“风中”句给人的感觉是壮志未酬人先老的伤痛,而“落叶”句给人的感觉却是久居他乡,无人相伴的孤独和伤感。
这两组诗句中的“雨”“燕”“树”“灯”就是意象,由此看来,/同样的意象在不同的意境中意蕴是不一样的。
那么,同样的意蕴是否需要同样的意象呢?我们再来看几句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予黄时雨。
——贺铸三句诗都写愁,但选择的意象却截然不同,而且同样的“愁”却带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
“一江春水向东流”,使我们感受到愁思汹涌,难以阻抑,深广而又无尽;这是一种因遭逢巨大变故而伴随终生的哀怨,是一种家国之痛,决不是花草闲愁。
李清照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搬到船上,小船载不动之愁,既见愁之多,又有沉重压抑苦闷之感。
贺铸迭下三个意象——遍地滋生的春草,满城飘飞的柳絮,,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没完没了的江南梅雨,渲染出的是“闲愁”,撩人心绪,让人心乱如麻,无法排遣。
上述三种不同的“愁”,虽然没有直说愁的内容,我们却从不同的意象中,感知到了它们的情感性质、程度、情味,乃至产生的环境氛围。
例谈古典诗歌的意象
例谈古典诗歌的意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可以品其句,味其境,动其心。
品读词句是对诗歌局部的把握,体会意境和理解主题是对诗歌整体的把握。
鉴赏诗歌需有一个整体意识,因此,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尤为重要。
而要体会意境和理解主题,不可不知意象。
意象、意境和主题三者之间的关系:意象是意境的组成部分,服务于主题;意境取决于主题,决定选择的意象;主题需要意象和意境去表现。
在这三者中,意象是基础。
意象是指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象,是形象和感情的结合体。
意象包括人和物。
有人认为景也是意象,然景不是意象。
景是人或物的聚合,主观景物是意境的存在形态。
在古典诗歌中,悲象(表达悲伤情感的意象)多而喜象(表达喜悦情感的意象)少。
悲象如乌鸦、孤鸿;喜象如黄鹂、喜鹊。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古典诗歌里有众多的意象。
这些意象实际上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事物。
阅读古典诗歌作品,我们能看到一些经常出现的意象。
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有:晴空,冷月,落日,沉星,流云,微风,残雨,飘雪,轻霜,迷雾,清露,淡烟,晚霞;寒雁,暮鸦,飞燕,黄鹂,喜鹊,杜鹃,鹦鹉,鸳鸯,彩蝶,哀蝉,促织,瘦马,蹇驴,啼猿;舞絮,落花,浮萍,修竹,幽兰,衰叶,芳草,金菊,冬梅,碧水,绿荷,白莲,青松,翠柏,红枫,疏桐,垂柳,雪梨,艳杏,海棠,芭蕉,蔷薇,芍药;飞泉,狂涛,细浪,明溪,大江,长河,苍山,广漠,平林;老僧,钓翁,稚童,村姑,少女,思妇,书生,寒士,健儿,游子,征人,宦客;红烛,孤灯,浊酒,离亭,板桥,驿馆,荒园,危楼,山寺,津渡,茅舍,扁舟。
古典诗歌的常见意象还有一些,不再一一列举。
在千年的诗歌创作中,诗人们经常使用这些意象,而这些意象也被赋予了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
如明月,会使人想到故乡,想到家中的亲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如玉关,会使人想到边塞,边塞的将士。
将士们征战沙场的慷慨豪放或思念故乡的哀怨忧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象·意境·意蕴
意象·意境·意蕴摘要:诗歌主要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来传达思想感情,因此要捕捉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意蕴。
本文结合陈淑端老师讲《出塞》谈谈古诗教学“捕捉意象、互文学习”从而抓意象、品意境、探意蕴。
关键词:意象意境意蕴《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一、抓意中之象:一轮轮“明月”——满腔思乡意象就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抓意象就是要发掘“象”中之“意”,这是教学诗歌、赏析诗歌的基础。
一个个意象组合成一幅或绚丽或凝重的图画,从而传达出一种动人心魄的感情。
1.“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汉”二字,足见诗人“思接千载”的艺术功力。
陈老师捕捉“明月”这一“意象”,一轮轮明月——思乡味儿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月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陈老师捕捉“杨柳”这一“意象”,杨柳依依——离愁情丝重。
3.变与不变——读出了思乡,读出了离愁,读进了历史。
一个“关”想到了战争,这上千年,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呢?千年的历史,朝代变了,战争却没变。
那“千年”时间距离的“变迁”,那“万里”空间距离的“视通”,又把天地的变迁、山河的易主一同摄入笔端,交织成一幅浓重的画面,从而传达出一种思乡离愁之情感。
老师巧借意象酝酿情感,赋予古诗“情”的诠释。
读中想象,读出“诗情”。
《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神思”即心之思,吟咏中放飞想象。
学生身在课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看到了那一轮轮的明月寄相思,看见了上千年的战争征人在征途上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的情形,在想象中舒展所思所想。
孩子们沉浸于氤氲的情素之中,这情意,是乡情,是亲情,更是诗情!二、品意中之境:一个“未”字——万种情思“万里长征人______还”。
高考必备高频古诗词意象
高考必备高频古诗词意象1.月——思乡,怀人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关山月——月照关塞,显出边地之荒凉,征人之辛苦,亦有征夫思家,思妇怀远之意。
例: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悉。
3.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4.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5.丁香,指愁思或情结例:“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6.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7.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气节,积极向上,“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
8.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9.梧桐——凄凉悲伤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10.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11.“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3.秋蝉——高洁,悲凉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高考古典诗歌欣赏专题——万里长征第一步从“意象”开始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2D)讲义编号:11suz3yw000091学员编号xxx 年级高三课时数 6 学员姓名xxx 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丁延召课题高考古典诗歌欣赏专题——万里长征第一步从“意象”开始授课时间: 2011年9月24日教学目标1、意象的概念。
2、用“意象”打开通向诗歌情感的大门。
教学内容明确考纲要求(难度属于D级):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意象之美一、意象之意(一)“意yì”之意思1、“意”,会意。
从心从音。
本义:心志;心意。
2、又有:意,志也。
——《说文》(志:形声。
从心,士声。
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
意为心愿所往。
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小篆金文楷体我说之“意”,是指诗人的志向、思想、情感、意念、等。
例如:陶渊明《饮酒》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意:隐逸之志。
(二)包罗万象xiàng象甲骨文小篆楷书1、“象”,象形。
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
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是指物象、形象。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
像鼻牙四足尾之形。
——《说文》特征:巨大2、2、注释:包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
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3、▲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它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如: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二、意象之用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课内下面举例说明:1、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出塞(其一)》王昌龄唐诗鉴赏
《出塞其一》王昌龄唐诗鉴赏《出塞(其一)》王昌龄唐诗鉴赏出塞(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唐诗鉴赏:“出塞”是汉乐府《横吹曲》的曲调名,唐人乐府中的《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都从这一乐曲演变而来,都用以吟咏边塞征战生活。
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怀古伤今的感时之篇,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它通过月照边关时戍边士卒思慕良将的强烈感情和报国建功愿望的抒发,抨击了唐玄宗开元年间边将无能,致使边衅四起的现实,表现了诗人诚挚的爱国热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大意是一轮明月挂在边关上空,令人不禁想起国力强盛、边防巩固的秦汉时代。
然而,现在明月如故,雄关依旧,边塞的形势却今非昔比,只看见部队不断开往塞外,却不见他们凯旋归来。
这两句诗想象雄奇,给人以纵横开阔的时空感。
“秦”、“汉”二字,足见诗人“思接千载” 的艺术功力;家乡、边关那“万里”空间距离的“视通”,又把天地的变迁、山河的易主,一同摄入笔端,交织成一幅现实与历史、现实与愿望和谐融合的阔大悠远的境界。
这里的“明月”、“雄关”都是历史的见证。
“秦时明月”曾见过秦将的雄威;“汉时”的雄关也曾见过汉将的壮举。
但是,今天的“明月”、“雄关”所见到的又是些什么呢?是穷兵武的开边战争,是“万里长征人未还”。
今昔相较,诗人的讽刺、谴责之意溢于言表。
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 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接着,诗人触景生情,写出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一句既叙事又抒情。
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
而这一句,又从空间的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这样,诗人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体验、思考。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讲解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讲解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讲解《出塞二首·其一》讲解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讲解】本诗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
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王昌龄是这个流派中的重要成员。
诗从写景入手。
“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
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
“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
“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
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三、四两句就是诗人的`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
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
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从意象视角解读诗歌情感
从意象视角解读诗歌情感作者:刘素琼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20年第04期意象是古典诗歌的灵魂。
明代诗评家胡应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诗薮》)“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或文化内涵。
“象”,就是物象、形象。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高度凝聚。
情感是抽象的,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将心中所感寄托给一个特定物象。
这种积淀着深厚文化内涵或作家个人感情的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学会从意象入手,走进诗歌意境,对理解诗歌情感必不可少。
以意象“月”为例,本文将结合历年高考题探析意象解读法在古诗词鉴赏中的具体运用。
一、把握常见“象”的特定寓意能进入诗歌中的“象”,都是经过诗人情感的过滤的。
比如“明月”是“思乡”的同义语,往往寄托乡愁。
无论时间的流转还是空间的转换,在诗人笔下“月”都永恒地辉照大地,悬在诗人心头生发出挥不去的故园情丝。
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记住这一轮明月相思之意,我们来看试题:(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②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诗歌解读:此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六幅画面。
天上月,门上波光闪动,江上月,室内月,月下幽深的山林,群星稀廖的夜空。
最后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跨越时空,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2D)讲义编号:11suz3yw000091学员编号xxx 年级高三课时数 6 学员姓名xxx 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丁延召课题高考古典诗歌欣赏专题——万里长征第一步从“意象”开始授课时间: 2011年9月24日教学目标1、意象的概念。
2、用“意象”打开通向诗歌情感的大门。
教学内容明确考纲要求(难度属于D级):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意象之美一、意象之意(一)“意yì”之意思1、“意”,会意。
从心从音。
本义:心志;心意。
2、又有:意,志也。
——《说文》(志:形声。
从心,士声。
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
意为心愿所往。
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小篆金文楷体我说之“意”,是指诗人的志向、思想、情感、意念、等。
例如:陶渊明《饮酒》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意:隐逸之志。
(二)包罗万象xiàng象甲骨文小篆楷书1、“象”,象形。
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
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是指物象、形象。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
像鼻牙四足尾之形。
——《说文》特征:巨大2、注释:包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
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它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如: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二、意象之用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课内下面举例说明:1、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3、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4、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隐士象征。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5、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莲——表达爱情。
《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7、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1、元人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2、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经典举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题解]:全诗用轻快流利的语言,表达了淡淡的思乡哀愁。
从意象入手答题步骤:第一步抓景物:找出诗中所描述的景物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第二步析情感:结合原诗分析作者借景物表达的情感。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前、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等。
注意,切记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要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三、高考回放江苏省2006-2011高考诗歌鉴赏【06高考】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07高考】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抒发:离情别绪。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案】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08高考】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凤台山。
相传刘宋元嘉年间因异鸟集于山而建。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09高考】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解析今年江苏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考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这一首不是那广为流传的“怒发冲冠”,而是比较陌生。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方法?【答案】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2、词中有哪些“风尘恶”的景象?【答案】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却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变化?【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10高考】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11高考】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参考答案】(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四、滴水穿石诗歌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所谓“意象就是名词”并非绝对,人物动作也是意象。
不过因为诗歌往往以写景来达到抒情的目的,所以有景物的诗歌多成为意象分析的重点。
一、鸿雁①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这就容易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忧思。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闻雁》韦应物)②“鸿雁传书”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李清照)③孤雁(断雁,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