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调适_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路向_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

合集下载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随着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发展,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传统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职能包括资源配置、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转变,由过去的直接干预向间接引导和监管转变。

本文将从政府的角度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主要集中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上。

政府通过五年计划和专项计划安排资源的分配,并通过价格管制和计划指令来实现宏观调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这种传统的政府职能已逐渐变得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力量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受到了挑战。

政府所面对的新问题是如何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来指导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的职能从过去的直接资源配置转变为间接引导和监管。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上,政府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直接进行资源配置,制定五年计划和专项计划来安排各种资源的分配。

这种集中式的资源配置方式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

政府不再直接进行资源配置,而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配置。

政府的职能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市场秩序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府可以制定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集中,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来调整资源配置结构。

政府也可以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促进公平竞争,使市场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和合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上,政府通过价格管制和计划指令来实现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传统的宏观调控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市场经济具有更为自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充分的竞争机制,政府不再能够通过直接的价格管制和计划指令来实现宏观调控。

浅谈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浅谈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浅谈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前言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组成部分,其承担着经济管理职能。

在过去的多年中,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也不断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进行一些浅谈。

简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可分为两大类,即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

宏观调控是指通过财政、货币和税收等手段,掌握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变动;微观管理是指对市场主体的细致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平衡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传统模式的政府一直以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是由政府部门来完成,例如国家统计局、财政部门、银行监管部门等,政府以计划经济方式进行干预和调控。

而在这个体制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独立性等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不利于经济的自由化和创新。

政府向市场化转型随着市场经济波及全球,在经济管理职能中逐渐被提出的概念是市场化。

市场化利用市场机制对经济进行有效管理,使市场能够自由发展。

政府在此时,不再扮演着以前那样干预市场的角色,转而成为市场的监管者和服务提供者。

例如,政府部门可利用竞争性招标方式来寻求服务商或产品,例如一个项目的执行机构等等。

“以人民为中心”政策的提出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市场化进行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关注人民。

政府不再采取过去那种完全依赖计划经济的方式,而是以人民为中心,更多地考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

这种方式有很多实现的方法,例如公共服务体系、医疗保健等等。

结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不断的调整和反思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政府在经济管理中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更多地关注人民的福祉,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赢。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政府的职能应侧重于管理而不是执行 这是政府管理转型与进步的体现,政府作为公共产 品的主要提供者,在进行公共管理时应当只制定政策而 不执行政策。 一方面,一项公共政策的好坏优劣,主要取 决于执行的效果,而这种执行权力的机会应该更多的为 非政府组织、私有部门以及公众所拥有,他们的行动会 比政府更有效,对公共政策的反馈也更加真实;另一方 面,政府由执行政策转向宏观管理有利于政府管理体制 的良性发展。 政府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集中在公共政策 的制定上,专注于一项工作,便于形成高效型的政府。 此 外,这种转型也大大减少了政府的工作量降低了政府的 工作强度,政府可以缩小规模,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一 定程度上会赢得更多公众的支持与认可。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政府的简政放权 也正是契合了政府职能转变这一理念,政府职能的核心 在于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 “一家掌舵”往往 不能满足快速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多家努力”才是政 府宏观管理的核心,即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管理作用而不 是执行作用。 要向社会、地方放权,鼓励社会力量在管理 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对于如何掌握好管理的尺度,应该 在简政放权、减少微观干预的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 理。 将政府的工作重心转向发展规划制定、顶层制度设计 等层面,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上多尝试一些积极的举措。
能最大程度地鼓励政府公务员对效率的追求,进而产生 和培养出一些高效的工作理念,如节省成本、强调产出、 注重经验、重视民意等。 因此,强调效率的管理理念完全 可以应用于政府,以便于带来更高的工作士气,更良好 的工作氛围以及更强烈的责任感。
五、政府应以公众为导向,实施服务至上的价值理念 这与现阶段各国都主张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观点不 谋而合。 传统的公共管理强调政府集权,多数情况下政 府是在发号施令,是封闭的机构。 新公共管理理论则认 为政府的角色倾向于一个服务者,而服务的对象就是公 众,或者政府好比一家企业,其最终生产的产品是要让 公众满意。 作为有“企业责任感”的政府显然会更有使命 感, 而有使命感的政府会比照章办事的政府积极性更 高,也更有灵活性与创新性。 同时, 服务型政府改变了固有的政府与公众的关 系, 政府真正的关注点应在于生产出的公共产品要优 质、公平,政府要合理地配置资源。 作为公众来讲,政府 给予了他们更多的选择权,让其有机会来客观地评价政 府的工作成果。 这种政府与公众的“联动机制”将是改善 政府工作的良好契机。 六、政府应着眼于信息化建设 只有建立电子化的政务处理系统,才能满足知识经 济飞速发展下公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诉求。 互联 网的兴起使公众获取知识的途径进一步拓宽,知识爆炸 性的增长导致政府原有的工作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 求,无法及时准确地完成工作甚至产生滞后。 信息化建 设是对政府工作流程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一次严峻的 考验,但是其带来的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一方面节省了 成本与精力,从大量的纸面信息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 政府也适应了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潮流。 新公共管理 理论中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共 识,也是各国争相占领的制高点。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的公共行为有着很强的指 导意义。 当今西方国家的政府部门已经将新公共管理理 论大规模地运用到了政府职能的履行当中,这些理论对 我国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的审视与分析

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的审视与分析

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的审视与分析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的审视与分析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政府透明化的需求增加,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已成为提供政务服务和民众参与的重要渠道。

然而,当前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困境,如技术瓶颈、意识转变、信息安全等问题。

本文以服务型政府视角,对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路径选择的建议,包括加强技术支持、提升政府部门责任意识、加强监管和保障信息安全等。

第一部分:引言政务问政平台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设已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

然而,当前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存在一系列的现实困境,亟需解决。

第二部分: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的现实困境2.1 技术瓶颈首先,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的技术瓶颈是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方面,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民众对高效、便捷的问政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和推广缺乏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导致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效果不佳。

2.2 意识转变其次,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实现的是政府部门的意识转变。

传统的政府部门侧重于“管理者”角色,对于民众的意见或批评往往不够重视,导致网络问政平台变成了单纯的办事窗口,无法真正实现民众参与。

2.3 信息安全另外,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信息安全。

政务问政平台作为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平台,一旦信息泄露、被篡改或被恶意利用,将给政府和民众带来严重的损失。

第三部分:路径选择的建议3.1 加强技术支持为了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技术支持,提升网络问政平台的设计和开发水平。

可以与科研机构、互联网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运营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网络问政平台的服务能力。

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以“政府的职能”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以“政府的职能”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为此,在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应注重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落到实处。

充分认识公共服务的极端重要性完善的公共服务既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经济社会越发展,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就越突出。

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当前和未来利益密切相关。

对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社会产品的分配时指出,“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

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一开始就会显著地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长。

”《共产党宣言》也提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这意味着,兼顾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是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建设中肩负的天然职责。

在取得执政地位后的经济社会建设时期,不断加强与改善公共服务是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把人民群众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持续过程,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并没有忽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公共服务建设,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及其重要作用。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我国纳税服务问题研究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我国纳税服务问题研究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我国纳税服务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纳税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下,纳税服务不仅是税务部门的基本职责,更是构建和谐税收关系、促进纳税人积极参与税收活动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我国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提升我国纳税服务的整体水平,实现税收公平、效率与纳税人满意度的和谐统一。

本文将简要介绍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理念,阐述其在纳税服务领域的应用价值。

接着,通过对我国纳税服务现状的深入分析,揭示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手段单服务质量不高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纳税服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包括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等。

本文还将对纳税服务改进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纳税服务的持续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解,也为我国纳税服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不断优化纳税服务,我们有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高效、便捷的税收环境,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概述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管理理论,源于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与反思。

该理论强调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和公共行政的民主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实践指导原则。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在于服务公民和社区,而不仅仅是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它强调公共管理者应当致力于建立公民与社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以满足公民的共同利益为首要目标。

这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强调的层级节制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追求的效率导向有着显著的区别。

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了七个核心原则,包括服务于公民、追求公共利益、重视公民权、认识社区价值、领导责任、服务而非掌舵以及重视人而不只是生产率。

正能量,温暖工人心

正能量,温暖工人心
论与政 策。
义市场经济建设 阶段 ,不能怀念以前 的计划经济时代 。
( 二 )引入 竞 争 机 制
我国 当前 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所 以政府 的主要 职能 之一
已经表 现在其所承担的经济职能 上 ,但 是 由于我 国的具体 国 情 又导致 了政府在一些行业 中拥有 了垄断地位 ,这就导致 了
络投票等群众参与的渠道还仅限于很小的范围内和较小的
群 体 ,或者 说还 有相 当大 的一 部分 政府 管理 领域 没有 发挥
群 众 的力量 。 四、公共选择 理论 对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借鉴
依法 治国 , 在 建设 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过程
中,已经表现 的越来越重要 。逐 渐完 善社会 法律体系 ,将政 府行为纳入法制轨道 ,特别是公共决 策的法制化及公共政策 决策执行 的法制化 ,以最大 限度地减少政府行 为的主观性及 利己性导致的寻租与不公平现象 ,提 高公 共政 策制定和温 暖工人心
郑 光 辉
(中共 中央党校 图书馆 ,北京 1 0 0 0 9 1 )
【 摘 要 】中国共产党是肩负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希望的伟大的党, 是始终坚持和忠实实践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伟
大的 党 ,是带领 中国人 民信心 百倍 建设 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的伟 大的 党。 中国共产党不愧 为中华民族的脊 梁 ,不愧为领导 中国人 民的核 心力量。党的正能量 ,温暖工人心 。
的效 率。
参考文献
公共选择理论 的主要结论为资本 主义经济 问题 的根源不
在 经济领域 ,而主要体现在 政治过程 中。现代 民主制度 自身 也存 在很多问题 ,其 中也包 含很 多经济方面 的问题 ,其 中主 要包 含如 : 政府扩张 、财政赤 字和通货膨胀 。基 于公共 选择 理论 ,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应 当从 以下几方面着重准备 :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刘晓论
【期刊名称】《黑河学刊》
【年(卷),期】2015(0)8
【摘要】政府职能转变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经过了20多年的推行和实施之后,其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如今它仍然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

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指出了对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面临困境的对策思考,以切实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迈向一个新台阶,加快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刘晓论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开封 4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35.1
【相关文献】
1.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评估问题研究
2.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政府职能转变探析
3.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政府职能转变探析
4.府际关系视角下我国县级市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5.治理视角下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基于供求视角的分析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基于供求视角的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逐步加深,步伐加快,市场机制逐渐完善起来.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基础作用的增强,从而使行政区域为主体的区域经济的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区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竞争与合作的双重态势.竞争方面压力主要表现在现有的资源分配以及地方利益的保护,而合作方面则是基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发展条件下,区域间的分工和协作形成一定的规模,形成区域经济的规模协作效应,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地方政府因为自身的职能转变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从而出现了许多问题阻碍了区域经济的自由发展,导致经济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出现供给与需求不适应的情况.1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市场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市场经济制度逐步确立,与此同时,政府的职能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随着市场化的逐步完善,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分工的出现,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生产、消费、贸易等利益,产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向.利用区域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效益,实现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基本、技术、信息等)市场、服务市场到经济政策和管理的统一化发展的模式,在区域的空间内进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节约成本,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这一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不断的帕累托最优的改进的过程.目前,在我国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主要有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唐三角区、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区域.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这些区域经济发展地区仍未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区域内部的产业出于同质竞争状态,整个区域内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也未能建立起来,区域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统一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难以形成,区际间合理的分工体系无法形成,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企业的规模经济及市场的规模经济难以形成,这使得整个区域经济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阻碍了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1]2区域经济发展对地方政府职能的要求———需求角度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的职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政府的行政治理如果是与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话那么就有利于该地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发展.突破现有的行政区划的各种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向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要求其转变职能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1对规范市场制度的需求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需要一个健全、规范、统一的市场制度作为前提.我国从1992年提出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的几十年间,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目前的市场机制仍然存在着不规范、不健全、不统一的问题.区域经济自身的发展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市场范围中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但是,因为市场发育的不完全,同时受到各个地方政府部门限制、地方保护主义、贸易壁垒等现象的限制,无法实现在区域经济内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合理布局,各个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人为的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联系,无法充分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规范市场制度提出了发展的需求.2.2对加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需求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跨地区的区域经济,是地域上相邻的经济发展主体的联合.于是,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行政的区划、职能定位、机构设置等方面.行政的区划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是由各个地方经济组合而成的,各地方政府为了能够很好的实现自身的绩效考评,为了能够创造更多的政绩,总会追求本地区的利益最大化,为本地区创造更多的利润,“各自为政”这一现象的产生就会对区域经济总体经济的布局和规划产生不利的影响.当某一地区的资源、信息、人才、技术等优势占据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基于供求视角的分析李文秀(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摘要: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目前地方政府在职能的发挥上出现了缺位以及错位等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的供求关系上看,政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职能、政府机构改革创新以及行政人员的素质等公共产品,实现政府职能的相应供给,从而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真正的在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健康平稳发展.关键词:政府职能;区域经济;供求平衡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1-0029-02Vol.28No.1Jan.2012第28卷第1期(下)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9--主导地位的时候,实际上对于区域经济的总体协调发展而言具有优势互补、节约成本的有力因素,可以优化组合,从而形成经济发展的合力,实现区域内发展的效益最大化.但是,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将各种可以互通有无的资源优势片区化,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协调的机制,从而使得这些资源优势等重复利用,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减少了整体的竞争优势,就无法充分的发挥区域经济的整合作用.因此,行政的区划如果不能适应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状况,那么区域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2.3对完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需求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政府行政职能的实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行政机构的设置,才能保证其功能和职能的有效实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基本上与中央政府的机构设置是相互对应的,而且以管理本辖区内的各种公共事务相一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缺乏一个统一的对于本区域内发展的一些特殊性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的机构,在职能的履行上仍是基于各自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沟通,而缺乏一个从宏观上对区域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控的职能的部门或者机构.[2]这样的机构缺失阻碍了区域间经济的一体化发展.3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供给角度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当地方政府的职能能够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时,就是实现了供求平衡;反之,就是供求失衡.在分析职能实现与发展要求这一供求过程中,发现供与求的偏差,就会寻找出二者出现的问题,对于更好的实现供求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3.1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改变目前的地方政府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趋向于地方利益的实现这一基础的,为了本地方自己的利益发展,地方政府就会从本地区的短期利益出发从而破坏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效利益.比如常见的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普遍采取地方保护政策.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地区内的经济效益,地方政府就会出现一些短期的经济行为,比如说盲目的拉投资、上项目、规模求大.于是,一些周期短、收益快的项目成为投资的主体,而一些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工程却得不到重视,发展相对滞后.这一经济职能的发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说是错位的,地方政府短期化的经济职能的发挥与区域经济的总体、统一性相脱节.3.2地方政府行政职能的改变行政法律法规、政策的调控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行政作用,当政府的行政法规、规章制度的制定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这些政策规章的推动,发展的过程中减少各种不必要的限制,为区域经济的长效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各地方政府行政部门之间加强协调的同时,会在合作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地方政府行政职能的发挥程度取决于机构的设置、组织的规模、资源和信息的掌握、人员的素质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3.3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改变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过程是社会各方面复杂因素的综合体,而不仅仅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同时,在经济的发展中也需要社会各种公共服务的相互配合和影响,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各方面的功能是相互协调发展的.因此,在地方政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驱使下,地方政府还要充分的发挥好自身的社会管理职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包括政府要加强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做好经济发展的配套服务,还要充分的支持教育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后备支持.4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供求平衡的地方职能模式对于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实中存在着的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地方政府职能供给方面的供求不平衡的问题,要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从而保证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相一致,一方面使地方政府的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一方面使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寻求利益的结合点:4.1建立区域协作组织,加快区域利益主体的形成就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存在着相关的区域协作组织,但是城市区域间的协作组织并未对跨区域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区域的合作组织应当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利益主体,而且也应当成为区域内政府或者是跨区域的合作机构.区域性的协作组织的建立既有利于实现地方政府相关职能的向区域合作组织的转移,同时也有利于对地方政府行为的一个有效监督.跨区域的协作组织实际上是从区域发展自身来看的一个自我管理发展、而又与地方政府相互协调的组织模式.4.2加强政府的执政效能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直接影响职能的发挥,在充分明确地方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要加强执政的有效性和效率.要充分的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动状况,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同时要充分的考虑这些变化,并通过各种途径充分的利用资源、信息、技术、人才来激发行政体制的活力,提升政府的效能增强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3]加强政府的执政效能与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是互相促进的.执政效能的提高也是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的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政府执政效能和政府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有着较高的要求,政府只有充分的发挥经济职能、行政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才会充分的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发展的需求和职能供给的平衡.综上所看,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从政府职能结构组织的完善、法律法规的协调,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范政府自身的行为,都需要地方政府积极的协调和配合,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职能,提供更多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共物品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安筱鹏,冉晓丹.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与区域经济一体化[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5(6):49.〔2〕王玉珍.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政府职能的挑战及有效转变政府职能的对策思考[J].管理论坛,2007,(10):34.〔3〕阎立.地方政府职能有效性的建构逻辑[J].江海学刊,2010,(3):118.30----31。

治理现代化中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取向与途径-行政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治理现代化中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取向与途径-行政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治理现代化中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取向与途径-行政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国家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现代化取决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与治理主体能力的提升,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主体,其职能转变与现代化直接关乎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地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不仅是对六十多年来执政经验的总结,而且是在新时期面临新的执政风险,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对如何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民及一切社会力量进行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的国家治理经历了从全能主义的高度集权制向市场化的分权制的转变,领导下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角色的变迁与政府职能转变也始终贯穿于中国治理体系的发展变化之中,尽管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政府与市场、及公众都参与到治理之中,逐步建立起多元共治的协作治理体系。

但政府仍将是起主导作用并处于轴心位置的治理主体,而且市场与等其他治理力量的生长也取决于政府及其派生的公共权力机构的规范,因此新形势下的政府体制改革需要以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性思维为指导,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战略目标和现实路径。

综观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所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议题,无论是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与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制度与法治建设,还是加强文化体制机制与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国家治理中的政府职能及其变迁国家治理中的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增进之中,一个经济体只有在制度完备的体制中才能有效运行。

卢梭认为,国家之所以需要政府,是因为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为代理人,在公意的指导下发挥作用;它将充当国家和主权者之间的联系;它对公共人格发挥的作用,就有点像把灵魂和身体联合起来对人发挥作用一样。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创新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创新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创新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不断变化,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服务的创新成为了必然选择。

本文将围绕着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创新展开论述。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对政府的期望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监管、公共安全维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多元化的趋势加强,政府的职能也面临着转变的压力。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从过去的“做多”转向“管好”。

政府不再是直接参与生产和分配的主体,而是通过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等来保障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其次,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要求政府更加注重公民权、社会公平和法治建设。

政府需要加强公共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府需要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公开和在线服务的水平。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明确的路径,包括理念上的转变、职能上的转变和机制上的创新。

首先,政府理念的转变是关键。

政府需要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人民的需求置于首位,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民生保障和社会公平。

其次,政府职能需要转变为公共服务者。

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监管,保障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公共服务的提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政府机制需要创新。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和约束政府官员,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高效、便利的公共服务。

三、公共服务创新的路径公共服务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条件。

创新可以体现在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等方面。

首先,公共服务的创新需要注重个性化需求。

政府应该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和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导语: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如何发挥政府职能的最优效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引导经济发展,成为了当今时代热议话题。

本文主要探讨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调整与转变政府职能的一种过程。

在过去,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者,拥有很大的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权力。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政府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政府不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领导者,而是转变为市场调节者和服务提供者。

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力量的向市场转移。

政府在过去往往直接干预市场,如修建公路、铁路、公共场所等。

现在,政府逐渐弱化了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而更多地通过建立市场规则和扶持措施等方式影响市场。

2.政府的职能转向提供公共服务。

在过去,政府是负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而现在,政府的职能日益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转移,如教育、医疗、环保等。

3.政府职能向绩效管理转向。

政府职能的转变之后,政府的要求也逐渐增加,转变为更加注重绩效管理,这样就需要政府部门对自身的工作进行绩效评价,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服务。

4.政府职能向规划、调控、监管转向。

为了保证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转,政府不得不加强市场的规划、调控、监管等职能。

政府要制定出有效的政策,调节市场行为,使市场行为合法合规。

二、对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政府职能转变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1.理念转变与实践需求的平衡问题。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种深刻的理念转变,这需要不断地观念更新。

但是,政府实践转变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要形成完善如市场、行业、企业、政府等各方面互动带动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要结合具体的国情和时代背景进行调整,不能脱离现实的需求而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

2.政府与市场的协同问题。

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战略目标: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加强宏观调控部门,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部门间的职责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政府职能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职能运行的法制化。

社会环境变迁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公共行政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

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引职能重心的转变1.由注重政治统治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2.由注重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变职能方式的转变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间接管理3.由注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变为把计划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职能关系的转变1.外部关系2.内部关系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下的政府审计职责重构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建设具有竞争力、高效率的政府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职能应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它以市场为中心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具有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平等性及系统性等诸多特征。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摘要时至今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仍然严重滞后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我国政府在履行其职能方面存在严重的“错位”现象。

而地方政府作为承接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直接联系企业与市场的中观层面的特殊角色,其角色“错位”是转轨时期经济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

要促进经济有序发展,需要对地方政府角色错位进行矫正,重朔地方政府职能。

各级地方政府应依照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作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理性诉求,突出服务导向,职能的“退位”与“补位”相结合,明确职责,科学定位,切实规范政府与企业、社会、公民、市场4个方面的关系,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的宗旨。

关键词地方政府; 职能转变; 公共服务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已走过了210几年的历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还没有从根本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制约,甚至成为进1步深化改革的障碍。

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我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1系列问题,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政府自身的改革。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及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改革成败从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最终确立的关键。

尤其在当今我国已经加入WTO,明确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的意义。

1 地方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承接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直接联系企业与市场的中观层面的特殊角色,要扮演好这1角色,首先要对地方政府职能进行科学合理定位。

1.1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中间传递层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不应再作为中观经济决策层主导资源配置,而应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基础性作用。

地方政府的中观经济决策职能应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

首先,承接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任务。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地方政府经济职能浅析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地方政府经济职能浅析

在新公共服务理论 视角下 , 地方政府 的经济职能应强调 以提供公共 服务为使命 ,在追求公共利益 的同时,对公 民的公共服务需求 ,应及时 作出回应。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行使其经济职能时存在 的问题 主要体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 一) 地方政 府权 责模糊 ,有效制 约机制缺 乏。首先 ,中央和地方


理 论 背 景 及 基 础
( 一) 背景 简介。十八届三种全会 《 决定》 中提 出,加 快转变政 府 职 能、科学有效 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的内在要 求 。必须切实转变政府 职能 ,深化行 政体制改革 , 创 新行政 管理方 式 ,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从 目前看 ,企 业改革 、市场建设和政府管理体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 比之下 ,政 府 的经济 职能和市场体 系建设 ,存在着 明显的不足。 在社会 主义建设 的过程 中,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以 及各种 主客观条件 的限制 。使得地方政府在行使其经济职能过程 中存 在 着许多不足 ,这都直接或间接 的涉及到政府经济职能。因此 ,地方政府 角色的定位 和作用 的发挥 ,是地方政 府经济职 能有效实 施的重要体 现。 在 我国已经成功加 入 WT O的社 会背 景下 ,地 方政 府有 效的经 济职 能 , 对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务而非掌舵 ;第七 ,重视人而不只是效率 。地方政府在行使其经 济职能
的过程中 ,对 政府角色和经济 职能 的发挥 ,在理论和实践 中都存 在很 多 缺陷 ,在借鉴和发挥新公共服务理论 的理念或模式时 ,都要与 当地实际 情况结 合起来 ,切忌一 味的照抄 照搬 。 二 、地方政府在行使经 济职能时存在 的问题

行政管理学自考题-16

行政管理学自考题-16

行政管理学自考题-16(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从政府的职责范围来看,行政职能涉及政府内部行政管理的职责,包括______(分数:2.00)A.经济行政管理B.人事行政管理√C.财务行政管理√D.后勤行政管理√E.机关行政管理√解析:[解析] 从政府的职责范围来看,行政职能既涉及政府内部行政管理的职责,包括政府人事、财务、后勤及机关行政管理等;还涉及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职责,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行政管理等。

2.行政职能主要涉及的问题有______(分数:2.00)A.政府的职责范围√B.政府履行职责的方式√C.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起的作用√D.政府在国家的法律地位E.政府与立法机关关系解析:[解析] 行政职能主要涉及的问题有:政府的职责范围、履行职责方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等。

3.行政职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__(分数:2.00)A.执行性√B.整体性√C.稳定性D.多样性√E.动态性√解析:[解析] 行政职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执行性;(2)整体性;(3)多样性;(4)动态性。

4.从范围上看,行政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具体包括______(分数:2.00)A.国民经济√B.文化教育√C.国防军事√D.公安司法√E.民政外交√解析:[解析] 从范围上看,行政职能可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具体包括国民经济、文化教育、国防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外交等各方面的管理职能。

5.行政职能的内容、范围及活动方式源于______(分数:2.00)A.国家的性质√B.国家元首的意志C.社会的需求√D.历史的经验E.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解析:[解析] 行政职能的内容、范围及活动方式源于国家的性质和社会的需求,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改变,行政职能也应做相应的调整。

6.斯密以“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基础,认为自由经济制度的要素包括______(分数:2.00)A.重商主义B.自私的动机√C.私有的企业√D.有限的政府E.竞争的市场√解析:[解析] 亚当·斯密以“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基础,提出自由经济制度的三要素是“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

探究政府职能转变——以新公共服务为视角

探究政府职能转变——以新公共服务为视角

探究政府职能转变——以新公共服务为视角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近年来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新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主线之一,针对公共服务的“效能”、“公正”、“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探索和尝试。

本文从新公共服务的视角,探讨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现状分析及其发展趋势,并就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做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新公共服务、效能、公正、服务意识、政策、制度体系一、引言政府职能转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现象。

在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愈发引人关注,其目的在于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新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主线之一,对于优化政府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新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就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做了探讨和分析。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政府服务的品质和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要求政府在处理事务上更高效、更有公正性。

然而,在历史上,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一直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尽管国家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加大对于公共服务的投入,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政府职能转变势在必行。

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就是将政府职能从强制性权力向公共服务方向转变,从政府权力过度干预转向推动市场活力、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供应商的作用。

这不但有利于改善社会状况,更能够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助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新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新公共服务是指针对公共服务的“效能”、“公正”、“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的改革。

在新公共服务的推动下,我国政府不断推进公共领域服务改革,加强民众参与,同时逐步完善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建设。

具体来讲,涉及教育、医疗、环境、社保、财政等公共服务领域。

1. 教育:在“新公共服务”的理念下,教育公共服务的固有模式已经得到很好的改良和升级。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共3篇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共3篇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共3篇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环境变化,政府职能逐渐向公共服务转变。

自此,“新公共服务”的概念被提出,这种服务思路更倾向于市场化、公私合作及效能导向。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成为当前政府及学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新公共服务的概念新公共服务被定义为“一种以市场化手段合作为基础提供高质量服务、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并以效能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形式”,这种服务方式突破了过去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局限性,加强了社会市场力量对服务的规范与监督,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能。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传统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民众需求,影响其满意度和信任度。

而新公共服务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满足民众不同的服务需求。

同时,“政府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提高效率和效益,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挑战1.政府部门与市场机制的协同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与市场机制协同配合。

市场化的服务模式对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需要提高市场素养,领先市场,加强对市场服务机构的调控和规范,确保服务质量。

2.管理结构与信息化建设的矛盾随着政府服务的市场化,市场化机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管理结构也面临着更大挑战。

政府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向市场机制过渡,并与市场机制协调配合合作,提高服务品质和效率。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建议1.加强政府与市场机制之间的沟通与协同政府应该在市场机制参与时,加强与市场机制的接触并了解其市场需求,及时反馈,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同时,政府机构的询问和市场机制的反馈应具有双向性和平衡性,避免出现单方面信息和比重,确保政府服务的高效性和效能性。

2.完善政府服务体系政府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并建立企业化的组织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浅论新时期公共需求变化与政府职能转变

浅论新时期公共需求变化与政府职能转变

浅论新时期公共需求变化与政府职能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涉及到人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还包括对政府服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需求。

在新时期,公共需求的变化给政府职能转变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政府需要适应变化,转变职能,提供更加有效的公共服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以前,人们更关注基本的生存需求,如饮食、住房和医疗等。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政府需要调整公共资源配置,加大对教育、文化和环保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复杂化也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在不断变化。

这就需要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监管与引导,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有效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发生。

新型犯罪、网络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政府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水平,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政府服务需求也得到了全面升级。

在过去,政府的服务主要集中在行政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而现在,人们更加注重政府的便民服务、公共参与和信息公开等方面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政府需要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政府还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和沟通,更好地了解社会民意,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新时期公共需求的变化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转变:政府需要更加注重民生,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政府需要不断完善法制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水平,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政府需要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和公信力,满足人民对政府服务的全面需求。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政府职能转变探析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政府职能转变探析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政府职能转变探析作者:冯梧桐来源:《财讯》2016年第13期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职能的完善与健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仍然存在众多阻碍。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建议通过提高公共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创造良好制度环境以推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构建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加以解决。

新公共服务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政府纷纷进行多方面的战略性调整,以争取一个有利地位。

就目前的形势与挑战而言,最为突出和紧迫的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如何进行职能转变,以更好地巩固改革成果,实现政府转型,提升政府绩效,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公共服务理论及我国政府职能现状(1)新公共服务——现代管理新范式。

“新公共服务”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最初由美国行政学家罗伯特·登哈特和珍妮特·登哈特提出。

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使我们能够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视角去理解公共行政的真正内涵。

新公共服务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新范式。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在思想上要有战略性,在行动上具有民主性;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责任并不简单;重视人,而不是重视生产率;公民权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2)我国政府职能现状。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定位和适应性改革的目标取向是从传统行政走向公共行政、服务行政,为经济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组织动力和制度保障。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职能的完善与健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政府职能还存在管理内容和职能过于广泛、管理职责和职能较为模糊、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的情况依然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12期/总第218期摘要: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不是一次性而应当是连续性的,政府的经济职能的合理性、有效性存在于政府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使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调适过程当中。

本文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分析了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动态调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经济职能的动态调适机制,籍此来确保经济职能的合理性、有效性,并将其作为地方政府变革的突破口。

关键词: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动态调适一、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动态调适(一)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变革理念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权力下移到市场,政府不再是社会资源的配置者。

政府角色的变化要求其担负的经济职能也应该有所变化。

政府能否适应这种变化,促进经济发展,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政府既然已经不处于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就不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而应该从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市场为中心,来确定其担负的经济职能。

其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要素禀赋不同、市场发育程度不同决定了各地政府所担负的职责也不相同。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区政府的经济职能是有一些共性,但各级政府在组织、管理和调节地区经济的手段、方式、范围方面的差异性也很明显。

在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中心地位的丧失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性都要求地方政府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社会多元主体的理性、自律以及诉求,推动公共行政向职能有限化、行政开明化的方向发展,而政府的开放性和理性,就集中体现在政府的公共性上,体现在政府应代表全体国民利益。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协商和对话的“交互理性”的制度框架和政府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结构是我国政府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变革的基本目标。

(二)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变革路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发育和完善的过程。

这种发展变化要求政府建立一个动态的不断调适的机制,对经济工作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创新。

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经济职能的过程中,政府应时刻把握地区经济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不断调节各个环节以实现整体目标,而且这种目标应该是不断响应公民需求的结果。

不断发展变化的公民需求决定了政府经济职能在本质上也应当是不断调整和革新的。

对政府的经济职能的改革不是一次性而应当是连续性的,任何一个时点、基于任何一种直接目的而设计的政府经济职能,都不可能是永远合理和有效的。

此外,这种改革是从环境、对象到主体的改革,是政府主动对环境、对象的调适,而不是一个相反方向的过程。

政府的经济职能的合理性、有效性存在于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调适过程中。

二、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动态调适的因素(一)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环境因素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政府往往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直接发动者和初始阶段的主要支持者,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量。

在规划和实施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政府应该通过横向比较来考查地区的要素优势,通过纵向比较来考查地区要素结构的变化,进而制定本地区的产业政策,使优势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就甘肃省而言,各地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地区经济发展起点低、经济资源贫乏、劳动力过剩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

政府通过积极拓展劳务基地、加强劳务培训等举措来增加劳务收入,推动劳务经济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当不断地认识和评估地区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指导政策和发展战略并不断对其进行调适以适应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政府经济职能调适的目标是通过公共权威的力量,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规范市场行为,既要弥补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发育而存在的缺陷,又不能妨碍市场功能的形成。

首先,维护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

其次,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二)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内部因素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不断提高其行政能力,政府能力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政府要管得更多,而是其职能在动态调适的基础上,管得更好,更有效率,更加科学。

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是有效发挥经济职能的先决条件,也是其进行经济职能调适的结果。

首先,应加强地方政府机关、职能部门、垂直部门间关系的整合协调。

政府机关间关系包括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

这些关系的整合协调是政策有效执行的保障,也是政府作为一个系统发挥“扩大”功能的必要条件。

经济情况的日益复杂化也要求政府的各相关部门协调行动。

为了避免部门间的冲突和推诿,应该把部门间相互配合和协调的效果作为考核和评价部门绩效的一个标准。

其次,地方政府必须通过内部管理来增强自身能力,进而有效地推进政府各项职能的发挥和政府角色的实现。

一是机构管理。

在政府机构中,政府要根据其经济发展状况和职能发挥实绩,管理其机构规模和分配行政资源。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本质上是由地方政府运用其掌握的行政资源,通过行政机构的设置与运作来实现的。

政府经济职能最终要靠政府机构来实现,而经济职能一旦发生变化,地方政府机构也要随之而变动态调适: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路向———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肖立民学术纵横FAZHAN ·XUESHUZONGHENG95化。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

在政府机构中,公务员是政府机构最重要的资产。

政府需要在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方面下功夫。

三、构建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动态调适机制基于新公共服务的视角,通过对社区文化发展中公民权利、公民价值和公民社会内涵的重新理解和强调。

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行政能力的不断提高都要求地方政府建立起一个动态调适的机制,来不断调整其经济工作的内容、重心和方式,有效发挥其经济职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实时的调查分析实时的调查分析是对经济数据、指标、现有的及潜在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做出及时、准确、有效的调查分析。

这种调查分析是对经济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过程。

对信息的充分占有和科学分析是政府经济职能动态调适的基础。

地方政府要致力于建立多主体、多渠道的信息收集机制。

在一些地区,因为地广人稀,信息网络的发展相对落后,使得高效率、低成本的信息传递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政府应重视现有的正式渠道的规范和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来加强职能部门间的信息汇总和共享,尤其是应该加强地方政府机关和垂直部门的信息传递。

另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定期的政府机关与利益主体的联系机制,通过与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利益主体进行座谈、通报,来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的潜在问题。

此外,地方政府要经常组织一些工作组,对当前经济工作中重大决策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科学的分析整理出详细的调查报告,为将问题进入决策议程提供依据。

(二)科学民主的经济决策地方政府在发挥经济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应当促进公民、私有部门以及非营利组织等的广泛参与及其与政府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

政府决策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决策应该是多主体广泛参与的过程。

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能更好的满足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及时性和可靠性的期望,也能满足他们影响公共服务及其质量的期望。

政府决策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决策应该是多主体广泛参与的过程。

同时,这也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

首先,政府部门掌握其他主体不太容易掌握的信息和资源,合理划分决策权,努力发挥现有部门的积极性既可以避免机构扩大的倾向,也可以建立更有效、稳定的决策机制;其次,要在决策中充分重视各种社会利益主体主张的表达。

社会中各种利益主体是地方政府政策的直接受众,其主张表达有利于政府准确衡量经济政策的社会成本和效益。

地方政府应该致力于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平台,采取召开会议、个别征询等形式,以利于社会主体表达对经济问题的看法。

政府尤其应重视一些力量相对薄弱的主体,如:企业工会、个体户组织、农户组织等社会团体的意见。

政府在制定重大决策前,可通过不同范围和程度的民意调查或听证机制来提高决策的民主化。

应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行政决策的对象和环境都不断复杂化。

这就要求行政决策要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技术、规范的程序为依托,而这必须借助专家、学者的理论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才能有效地弥补政府在理论知识等方面的不足,使得行政决策更加合理、有效。

(三)切实有效的政策执行和评价评价的目标是有效促使政府及其行政人员承担起公共责任,评价首先基于对责任的认识。

在追求公共利益满足的过程中,作为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的执行者,地方政府必须承担起公共责任。

在经济发展中,评价政府是否有效地承担起公共责任的标准是社会需求和公民诉求的实现程度。

首先,要营造一个执行政策的良好环境,加强政府经济政策的宣传与指导。

在执行中,政府要经常倾听来自公民的声音,通过官方和媒体,正式和非正式的手段来关注公民的满意程度,要让公众清楚地了解政策制定的意图和预期的效果。

其次,对于不同性质的政策,其执行要有不同的制度安排。

对于非程序性的、政策性的经济决策,在提上议事日程之后,就要由相应机构的公务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组来负责与一项决策相关的所有问题,并使决策有效实施,达成预期目标。

对于程序性的经济工作,则要求不断发现实际存在的、妨碍目标实现的不利问题,不断创新以提高其效率和效果。

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首先,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一个长效机制,不仅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之后有效,而且在政策制定之前就起作用。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无论长期发展战略还是短期的具体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应遵循科学的评价标准。

政府应该以增加本地区人民的福祉为依皈,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评价政府政策的标准。

其次,科学的评价机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和执行后,都有利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不断地调整政策实施的具体时间、方式、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达成经济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公共服务是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理论。

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昭示下,在地区经济发展和政府革新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

在定位和发挥其经济职能时,要始终正视其管理对象的发展变化和自身执政能力的变化,并建立起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动态调适机制,这不仅是其经济职能合理性、有效性的要求,也是公民社会形成和公共行政变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1]游勇祖.中国县域经济与政府行为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7).[2]毛寿龙.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3).[3]余敏江.我国县级政府管理机制创新析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4,(1):91-97.[4](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3).[5]姜晓萍,范逢春.地方政府建立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5,(2):86-90.(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学术纵横FAZHAN·XUESHUZONGHENG96发展·月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