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传奇教化功能研究
《中国戏剧史》教案 第五章 明清传奇
(一)李渔生平与创作
李渔,字笠翁,生于江苏如皋,流寓杭州,金陵等地,主要从事戏曲编写和演出。曾带以妻妾为主的戏班游荡江湖,足迹几遍全国。晚年回杭州“买山而隐”。
李渔是我国第一个喜剧创作专家,喜剧集有《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代表作。
(二)《风筝误》
《风筝误》取材于“家常事”。即韩世勋、戚友先与詹淑娟、詹爱娟姊妹的婚姻故事。通过他们之间荒唐可笑的婚姻故事,揭露和讽刺当时普遍存在的以假乱真,以丑充美的社会现象。
(二)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
(三)“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剧主旨。
【黄钟过曲·永团圆】神仙本是多情种,蓬山远,有情通。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相共。尘缘倥偬,忉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跳出痴迷洞,割断相思鞚;金枷脱,玉锁松。笑骑双飞凤,潇洒到天宫。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二是对曲律的看法不同。吴江派是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三是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吴江派主张本色,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临川派注重文采。
焦点:“律”与“意”关系
沈“强调音律”,不惜“因律害意”:“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二郎神·论曲》)
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明治乱系焉”。
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
(外怒介)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
(三)在曲词艺术上,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6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6.1 复习笔记一、明初传奇概述1.传奇的渊源及体制(1)传奇的渊源“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元杂剧也曾被称为“传奇”,因为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由南戏所升格的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曲作品的总称。
(2)传奇的体制经过元末明初的四大南戏之后,尤其是经过《琵琶记》的创作之后,南戏才开始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也渐渐严密起来,传奇多系有名有姓的文人雅士所创作,文词自然也朝着典雅甚至骈俪的方向发展。
【名师点拨】明传奇既带有传统南戏的面貌,又拥有自己独特的风韵,与唐传奇也是名同实异。
因此,将其与南戏、唐传奇以及杂剧相对比,自然也成为考研试题中的应有之义,在这方面,考生应多加练习。
2.明初传奇的道学气和八股化(1)明初统治集团大力推行程朱理学,此时的传奇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
如邱濬的《五伦全备记》,剧中情节全系图解伦理概念,毫无生活气息;邵璨的《香囊记》,也是一部宣讲封建礼教之作,它开辟了明代传奇骈俪化、道学化和八股化的源头。
(2)明初百馀种传奇中,较少受道学气和八股味污染的有《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知名剧作,这些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了英雄与历史本身的魅力,具有道学传奇与八股传奇无论如何也比拟不了的美感。
二、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
1.李开先的《宝剑记》《宝剑记》是李开先及其友人的集体创作,共52出,取材于小说《水浒传》,写的是林冲落草的故事。
其充满战斗激情的烈烈雄风,强悍地掠过明代开国后近两个世纪的沉闷剧苑。
其《夜奔》一场戏,至今还作为武生的看家戏而风靡场上,激荡人心。
2.四大声腔与昆腔的发展从明初到嘉靖约两个世纪内,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中,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脱颖而出,流播广远。
第六章 明代传奇
3、爱情悲剧中周朝俊的《红梅
记》写得较好。
四、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 影响下的剧作家
1、沈璟与吴江派 沈璟改编、创作了17本昆剧, 合称为《属玉堂传奇》。流传至今 的有《红蕖记》、《埋剑记》等。 沈璟的曲学主张比他的戏剧创作 影响大。
他的思想保守,倡导封建伦理
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
本色论,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
《浣纱记》,原名《吴越春秋》。 写范蠡与西施的故事。 以范蠡、西施之间悲欢离合的爱 情为线索,将男女爱情与国事兴亡 结合在一起,将爱情主题与政治主 题融为一体。在戏曲史上具有开创 意义。
3、《鸣凤记》
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 它堪称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 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悲剧现代戏。
《鸣凤记》,写嘉靖年间夏言、 杨继盛等忠臣义士与严嵩及其党羽 殊死斗争的当朝实事。 “前后同心八谏臣,朝阳丹凤一 时鸣。”剧名即取此意。 它的最大贡献是第一次将当代的 重大政治斗争搬到舞台上,这对后世 的传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清代的 《清忠谱》就是受其影响的结果。
二、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1、李开先《宝剑记》
抒发心内愤意、化解胸中垒块,
以其充满战斗激情的烈烈雄风, 强悍地掠过明代开国后近两个世纪 的沉闷剧苑。
《宝剑记》全剧一共五十二出, 是第一部根据小说《水浒传》改编 成的戏曲。 情节作了较大的改动 :主导 思想是忠君爱国,剪除权奸,写 忠与奸的矛盾 这种改动,可能与嘉靖时的 黑暗政治有关。
声律论,强调戏曲创作要讲究
音律。
2、玉茗堂风格的剧作家
戏曲史上将宗汤、学汤较为
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们称为
“临川派”,或者称以汤显祖室名 为题的“玉茗堂派”。
强调男女至情,重视个人的感
第二十一章 明传奇创作的发展与繁荣
第二十一章明代传奇创作的发展与繁荣传奇是明代戏曲创作的主体,代表着明代戏曲艺术的最高成就,它开创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新天地:第一节明传奇创作流变一、“传奇”一词内涵的发展演化:“传奇”一词的最初含义,约略同于“志怪”。
“传”者,志也、记也;“奇”者,怪也。
所以,“传奇”即记述奇人奇事。
“传奇”之名,最初见于中唐元稹的自传体小说《莺莺传》,该小说曾被题名为《传奇》。
唐末人裴鉶创作的小说集亦题名为《传奇》。
由此出发,“传奇”最先成为唐代文言小说的专名,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
因元代杂剧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是由改编唐传奇而来,所以在元末明初,“传奇”又往往指的元杂剧。
在明嘉靖之后,一方面由于杂剧创作成就的总体衰退,一方面由于传奇类戏曲创作的兴盛,特别是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名称就专指明代戏曲创作中以南曲为主谱成的中长篇戏曲。
二、明传奇的形成及体制特点:明传奇直接发源于宋元南戏。
宋元南戏本是在村坊小曲、里巷歌谣和宋词等诸多艺术门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在格律上不甚讲究,在宫调组织上也不严密,音乐及表演都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关于此,徐渭在《南词叙录》中有说明:“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叶宫调,故士大夫罕有留意者。
……顺帝朝,忽又亲南而疏北,作者猥兴,语多鄙下,不若北之有名人题咏也。
”高明《琵琶记》“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进与古法相参,卓乎不可及已”。
经历四大南戏,尤其是《琵琶记》之后,南戏才开始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也逐渐严密起来。
《琵琶记》作为南戏与传奇之间承前启后的作品,其“也不寻宫数调”之表述,恰显示出南戏向传奇转型期间关于音乐规格化的普遍追求。
也是从《琵琶记》开始,传奇多系用名有姓的文人雅士所创作,文词自然也朝着典雅甚至骈俪的方向发展。
明代又充分利用了南方“四大声腔”的音乐资源,终于自明代发展成一种成熟的表演形式。
所谓“四大声腔”,指的是在当时南方地区流行的四种地方声腔,分别为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明传奇的名词解释
明传奇的名词解释一、明传奇的界说对于明传奇的概念和特征应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有的研究者将明代小说分为“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两大类,这种划分固然比较简单明了,但它毕竟是就某一作品内容而言,而对于明传奇的本质却无法作出全面而深入的揭示。
一般来说,明代小说大体可以被划分为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两大类。
历史演义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英雄传奇如《西游记》、《金瓶梅》等。
明传奇属于英雄传奇的范畴。
明传奇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
二、明传奇的艺术成就明传奇的题材丰富多彩,许多故事的叙述起伏跌宕,语言生动流畅,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重要发展阶段。
其创作倾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继承了宋元话本的精神,并且进一步加强,但又没有像宋元话本那样摆脱“讲史”的框架,人物性格还受到封建正统观念的制约,不能随意开拓,而是由于作者将思想感情倾注到所写的人物身上,从而使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命力,这与清代《红楼梦》的创作倾向极为相似。
第二,既继承了宋元话本用北曲写唱的形式,又创造了以南曲演唱的方式,形成“南北合套”的特点,显得新颖别致。
第三,在题材上既写农民起义,又写市井生活,更写爱情婚姻。
它以包罗万象的宽阔视野,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真实地表现了晚明时期复杂的社会面貌。
《张文进告官》,这是一篇优秀的短篇白话小说,以素描手法刻画了武弁王伦的形象。
故事梗概为:张文进家贫赴京赶考,途中被王伦霸占,走投无路,后遇张母来书,知情后愤而投诉,官司打赢,除了污吏,教育了张文进,使之成为“穷且益坚”的读书人。
小说以人物心理的外部表现为线索,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细腻描绘,使人物形象丰满逼真。
不过,明传奇最突出的成就,则是发展了以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为主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艺术技巧。
作家能够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将多种多样的戏剧冲突组织到一个完整的故事里去,做到叙述生动、结构严谨、悬念丛生、高潮迭起,并且采用适当的艺术表现手段,运用众多的典型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因而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使作品洋溢着健康的情调和高尚的格调。
明代传奇
•
《无伦全备记》的作者丘浚,进士出身,官职 吏部尚书,曾任过文渊阁大学士,号称理学名臣。 他的这部剧,开篇就是“备他时世曲,寓我圣贤 言”,“若于伦理无关系,纵是新奇不足传”。 如此开宗明义,完全是高明《琵琶记》第一出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翻版。在这种创 意之下,剧中虚构了一对异母兄弟五伦全、无伦 备的一生遭际,表现了他们处理君臣、父子、夫 妇、兄弟、朋友五伦关系的模范行为,全剧充斥 着儒家语录和伦理说教,几乎把《论语》中的重 要教义复述一遍,令人不能卒读。被明人斥为 “纯是措大书袋子语,陈腐臭烂,令人呕秽。” (徐复祚《曲论》)
•
从剧作精神看,明后期传奇最突出的倾 向是张扬个性解放,批判封建礼教。它通 常以婚恋自由作为具体演绎。于是出现了 远远超出一般才子佳人恋爱俗套的不朽作 品,如《牡丹亭》《娇红记》。 • 从声腔发展看,昆腔创作一枝独秀,大 部分传奇都是比较典雅的昆腔作品,同时 具备较高的文学品位。另外,民间的弋阳 腔与各地方戏的结合,也上演了不少丰富 多彩的传奇剧目,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
•
不过,《宝剑记》艺术上并不十分成功, 全剧结构松散,情节重复,只注意了以生 旦为主,重要人物鲁智深形象模糊;反面 人物陆谦、富安用墨过少;语言也偏于文 雅雕琢;并且不完全合律。其中较好的是 第37出《夜奔》,写林冲夜奔梁山时“专 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的复杂心理,写他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的 英雄失意,感慨苍凉,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现在仍是昆曲中的优秀剧目。
• 、沈璟的昆腔创作 • 沈璟(1553—1610),江苏吴江人。 进士出身,历任兵部、礼部、吏部主事、 员外郎。曾因事被贬,37岁时告病归隐。 晚年专意于戏剧理论研究和剧本创作近20 年,共改编创作17本昆剧,明为《属玉堂 传奇》,现存7种。 •
简要论述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简要论述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1)明初传奇发展概述①传奇渊源及体制从明初到清乾隆初,这一时期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高峰。
这一时期的主要戏曲形式是传奇,它是以南戏为基础,吸取北杂剧的优长,形成的一个不受地域限制的,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的新的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传奇在剧本创作和表演上的积累,以及相应的理论总结,都达到戏曲艺术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说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乃至高峰期。
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约出现了1800~2800部作品,作家430人。
作家作品的数量都相当可观。
②明初传奇的基本特点a.明初传奇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这与程朱理学的大力推行有关朱元璋对标榜“子孝共妻贤”的《琵琶记》一类戏曲的推崇也起了师范作用。
所以明初传奇被认为有“道学风”、八股味。
其代表作有邱睿的《五伦全备记》、邵璨的《香囊记》。
b.反映历史与民族本身的魅力,有永恒的美感姚茂良的《精忠记》讴歌岳飞父子的爱国精神,揭露奸贼秦桧夫妇的阴谋与罪过;苏复之的《金印记》描写战国时代苏秦通过“合纵”政策联合东方六国对付日益强大的秦国,这前后苏秦所遭遇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沈采的《千金记》描写楚汉相争,项羽与虞姬的戏很感人;王济的《连环记》写王允托貂禅离间董卓与吕布获得成功。
(2)明中期三大传奇①李开先的《宝剑记》嘉靖年间李开先写成的《宝剑记》初步开辟了明代中期传奇的新局。
该剧在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增添了林冲主动出击、上本参奏把持朝政、祸国殃民的童贯、高俅的经过,然后再写权奸的迫害、高衙内对林冲妻子的调戏,这就大大增添了戏剧的政治意味,使戏剧的内涵更加丰富了。
艺术上则充满了战斗的激情,令沉闷的剧坛为之风气一新,给传奇的创作注了新的活力。
②四大声腔与梁辰鱼的《浣沙记》传奇早期有四大声腔:弋阳腔起自民间,形成于江西弋阳一带,流传很广,华东、华南、华中,甚至西南、北京都有其足迹,它风格粗犷豪放,为下层人所欢迎;海盐腔是士大夫创造和喜爱的声腔,较为高雅,《金瓶梅》中将听海盐腔视为享受;余姚腔形成于浙江余姚,后为其他诸腔压倒而消逝;四大声腔中的昆山腔最为兴盛。
第二十一章明传奇创作的发展与繁荣
第二十一章明传奇创作的发展与繁荣第二十一章明代传奇创作的发展与繁荣传奇是明代戏曲创作的主体,代表着明代戏曲艺术的最高成就,它开创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新天地:第一节明传奇创作流变一、“传奇”一词内涵的发展演化:“传奇”一词的最初含义,约略同于“志怪”。
“传”者,志也、记也;“奇”者,怪也。
所以,“传奇”即记述奇人奇事。
“传奇”之名,最初见于中唐元稹的自传体小说《莺莺传》,该小说曾被题名为《传奇》。
唐末人裴鉶创作的小说集亦题名为《传奇》。
由此出发,“传奇”最先成为唐代文言小说的专名,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
因元代杂剧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是由改编唐传奇而来,所以在元末明初,“传奇”又往往指的元杂剧。
在明嘉靖之后,一方面由于杂剧创作成就的总体衰退,一方面由于传奇类戏曲创作的兴盛,特别是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名称就专指明代戏曲创作中以南曲为主谱成的中长篇戏曲。
二、明传奇的形成及体制特点:明传奇直接发源于宋元南戏。
宋元南戏本是在村坊小曲、里巷歌谣和宋词等诸多艺术门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在格律上不甚讲究,在宫调组织上也不严密,音乐及表演都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关于此,徐渭在《南词叙录》中有说明:“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叶宫调,故士大夫罕有留意者。
……顺帝朝,忽又亲南而疏北,作者猥兴,语多鄙下,不若北之有名人题咏也。
”高明《琵琶记》“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进与古法相参,卓乎不可及已”。
经历四大南戏,尤其是《琵琶记》之后,南戏才开始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也逐渐严密起来。
《琵琶记》作为南戏与传奇之间承前启后的作品,其“也不寻宫数调”之表述,恰显示出南戏向传奇转型期间关于音乐规格化的普遍追求。
也是从《琵琶记》开始,传奇多系用名有姓的文人雅士所创作,文词自然也朝着典雅甚至骈俪的方向发展。
明代又充分利用了南方“四大声腔”的音乐资源,终于自明代发展成一种成熟的表演形式。
宋元南戏和明传奇文化研究
21101021029 11新闻刘巧敏宋元南戏和明传奇文化在元代,曲坛上除了《窦娥冤》、《赵氏孤儿》杂剧的熠熠生辉,南方戏剧圈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两种题材互相辉映。
南戏的产生时间,实际上早于北曲杂剧。
明祝允明在《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南戏是在宋杂剧角色体系完备之后,在叙事性说唱文学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
南戏用南方方音演唱,分平上去入四声,不像北曲的入派平上去三声,用韵也比较宽松,体制上与北曲杂剧有所不同。
器乐伴奏,北杂剧以弦乐为主,南戏则以管乐为主,以鼓、板为节。
在结构方面,他以“出”为单位,人物上下场,出而复入,叫做一“出”。
杂剧一般只能一人主唱,南戏则场上任何角色都可以唱。
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里,得以保存。
《张协状元》是南宋时期温州九山书会的才人创作的,这是一本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戏文。
作者既要谴责负心汉,又想保证贫女有个完满结局,只能采取调和的做法,悲剧意识未能贯穿到底。
这为元代后期一些作家将早期南戏悲剧作品的结尾改为大团圆开了先例。
元灭南宋后,北杂剧的影响也迅速扩展到长江以南,“语多尘下”的南戏,较之具有高度文学性的杂剧,显然相形见绌。
南戏便一度衰落了。
但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太久。
植根于南方人民群众之中的南戏,依然拥有广泛的观众。
同时,杂剧作家如萧德祥等开始关注和涉足南戏的创作,沈和甫则创造了“南北和套”的方式,使北曲的刚劲与南曲的柔媚能兼容并济,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另外,南曲形式上比较自由灵活,因而易于改编移植杂剧作品,借鉴杂剧的文学手法。
随着南戏在艺术上得到提高,分唱形式的优越性逐渐显露,人们的兴趣也从杂剧转移到南戏。
元代后期,转而“亲南而疏北,作者猬兴”,像高明、施惠等知名文人作家也参与了南戏的创作与改编,产生了《琵琶记》、《拜月亭》等一批著名作品,标志着元代南戏继杂剧之后走向兴盛时期。
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
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的分析研究
中文摘要劝善书是劝人向善不要为恶的书籍,故又称作“善书”。
它主要是由乡绅士人撰写,用以透过通俗化的儒家观念来完善民众的道德意识及行为。
第一批善书在宋代出现,是中国悠久的道德传统应用于民众日常生活的最具体表现。
明清时期,善书极为盛行,流通量几乎与四书五经相埒,其教化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明清善书的教化对象以民众为主,但又不乏对官长和乡绅的劝戒,教化思想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实践性。
它通过劝善文、劝善诗歌、量化善书、图说善书和注释善书等图文并茂的书面形式,与宣讲、说唱等民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在明清社会广泛流行。
因此,通过对明清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进行分析、总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对当今正在进行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一定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支持。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引言,简述古代社会教化,概说劝善书,回顾劝善书研究成果。
第一章,分析明清时期善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简介其发展状况、梳理其发展线索;第二章,分析明清善书社会教化思想的理论基础,阐述其教化思想的内容及特点,总结明清善书教化的方式、方法及其特点;第三章,揭示明清善书的教化思想对当今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及对新时期完善社会教化理论的可资借鉴之处。
关键词:劝善书明清教化思想AbstraetMoralitybooksweretourgeUSdothingsthatwerebenefitbutnotharmfultopersons,SOtheywerealsocalledshan-shu,TheywerewrittenbylocalscholarstoimprovethemoralawarenessandbehaviorofthepeoplebypopularizingConfucianteachings.TheywerejustintheSongDynastythatthefistmoralitybooksorshan—shuappeared,asthelastandmostdetailedmanifestationofChina’Sancientmoraltradition,appliedtotheeverydaylifeofordinarypeople+ThesocialcivilizingrolecouldbeshownthroughthemoralitybooksinMingDynastyandQingDynastybecauseinwhichtheywerethemostpopular,andthedistributionoftheperiodWasalmostqualitytotheSisht}Wujing.Analyzingandcriticizingthesocialcivilizingideainthemoralitybooks,asupportwillbegivenonthinkingtheoryandmethodologytothesocialismspiritcivilization,especiallytotheconstructionofthecitizenmorality.Thispaperelaboratedfromfourparts:Thefwstpartdiscussestheancientsocialcivilizinganddefinesthemoralitybook,andthenitwillgiveasurveyoftheearlystudies.ThesecondpartistointroducethedevelopingsituationafteranalyzingthesocialandhistoricalbackgroundofmoralitybookinMingdynastyandQingdynastywhichwereitsmostpopularperiods.ThemaincontentsofthenlirdpartincludeananalysisaboutthetheorybaseofmoralitybookinMingdynastyandQingdynasty,astatementaboutthemainideaanditspeculiarities,andasummarizingonthemethodswhatwereeverusedinit.ThesignificanceofthesocialcivilizingideawhatthemoralitybookinMingdynastyandQingdynastycomprisedtothemodemmoral【ityconstruction,andthereferencesthatitprovidedtothesocialcivilizingtheoryinthenewperiod,alltheabovealethemaincontentsofthefourthpart.Keywords:moralitybookMingDynastyandQingDynastysocialcivilizingidea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与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 明代传奇以嘉靖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 ①前期: • 邱濬《五伦全备记》: • 邵璨《香囊记》: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 2、体制特征: • ①元杂剧一本四折;明传奇不称“折”,
而称“出”,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 长篇。 • ②元杂剧不标折目,明传奇每一出有 一个题目,叫“出目”,一般两个字,多 是文言,如“贿权”、“定情”、“春睡”。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 ③元杂剧有楔子;明传奇没有楔子,第一 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末说明创作 意图,介绍故事剧情。它不是剧情的组成 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
• ⑦杂剧角色有旦、末、净、杂;传 奇有生、旦、净、末、丑等。传奇 角色增多,分工更细。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 ⑧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用曲牌联套的 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 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一个宫调, 可以换韵。
• ⑨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 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北曲豪 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杂剧与传奇 的音乐风格各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明代传奇体制特征和要求
• 2、思想:个性鲜明,具有平等意识,民主 思想,接受明中期王阳明的叛逆思想,对 李贽思想有深刻理解,重视世俗生活,对 封建礼教批判、抵制。
明传奇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明传奇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明传奇是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源于元代的传奇戏剧。
明传奇是明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元代的传奇戏剧注重戏剧化的表现,注重音乐、舞蹈和舞台效果,但在剧情和人物刻画方面相对较弱。
明传奇则更加注重情节和人物的塑造,强调情感的张扬和角色的内心世界。
明传奇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明传奇的剧情丰富多变,常常采用多线索的叙事结构,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来吸引观众。
其次,明传奇注重人物的形象塑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充满个性魅力的角色,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
再次,明传奇注重情感的表达,以浓烈的爱情、悲剧的遭遇和激烈的冲突为特点,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观赏性。
此外,明传奇还注重语言的优美和抒情的表达,运用诗歌和韵文的形式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明传奇在明代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既是文人雅士的文学创作对象,也是民间戏曲演出的重要内容。
明传奇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传说等各个领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明传奇的流传广泛,不仅在明代得到了极高的赞誉和认可,而且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戏剧和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而言之,明传奇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它以其独特的剧情和人物塑造,丰富多样的内容,以及优美抒情的语言形式,成为了明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不仅在当时得到了极高的赞誉,而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传奇
3、明后期杂剧 徐复祚,江苏常熟人,著有《一文 钱》;孟称舜,浙江绍兴人,著有《桃花人 面》;叶宪祖,浙江余姚人,著有《易水寒》 等。 吕天成(1580-?)和王骥德(?1623),吕天成是浙江余姚人,王骥德是浙 江绍兴人。前者著有《曲品》,是戏曲史上 第一部体系完整德戏曲批评专著;后者著有 《曲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南北曲的 论著,二人在中国戏曲理论著作方面贡献极 大。
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
2、明中叶杂剧 王九思(1468-1551)和康海 (1475-1540),二人是同时代两位剧作家, 也都是“前七子”人物。二人根据明代马中 锡文言小说《中山狼传》创作同名杂剧:前 者《中山狼》,后者《东郭先生误救中山 狼》。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山阴以嫉 妒,杀其继室张氏,系狱七年,归乡后以诗文书画糊口。 “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徐文长传》)。作有杂剧 《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醉乡一梦》、《雌木兰 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种,合称“四声 猿”,被誉为“明曲第一”。
第七章 明代戏剧
一、明代杂剧
1、明前期杂剧 朱权(1378-1448),是明太祖第十七子,所著《太和正音谱》是研究元 明杂剧要籍,另著有杂剧十二种,代表作品《私奔相如》。 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安徽凤阳人,他是明太祖之孙,留心翰 墨,作有杂剧三十余种,其中有关水浒故事如《豹子和尚》、《仗义疏财》等, 分别描写鲁智深和李逵德故事。其在体制上打破了元杂剧的传统模式;改变了 每本四折的惯例,创立了单折剧;隔出了一本剧由一人独唱到底的定制,创造 了各角色均可演唱的新形式,从而促成了明中叶后短杂剧、南杂剧创作的繁荣。
第二节、明代传奇的繁荣 1、明初教化传奇戏剧
丘濬(Jun去声)(1418-1495),《五伦 全备记》宣扬忠君、孝亲、夫妇、兄弟、朋友 等思想,成为封建伦理道德得图解。强调“发 乎情,止乎义理”,认为“若于伦理无关紧要, 似是新奇不足传”。
明清时期的宗教思想与信仰体系
明清时期的宗教思想与信仰体系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宗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的宗教思想和信仰体系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和转变。
这篇文章将从宗教思想的变迁、信仰体系的变化以及宗教文化的传承几个方面来探讨明清时期的宗教思想和信仰体系。
一、宗教思想的变迁明清时期的宗教思想,主要是佛教、道教和儒教三个大的宗教体系。
这三个宗教体系在明清时期都经历了不同的变迁和演化。
1. 佛教在明代,佛教的地位并不太高,被一些学者视为“外来宗教”。
而在清代,佛教的地位得到提升,成为“三教之一”。
这是因为在清朝初年,皇帝顺治曾对佛教进行了倡扬和推崇,这种推崇在后来的雍正、乾隆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明清时期,佛教的一些新的宗派也开始兴起。
比如说,五台派就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五台山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五台派以五台山为据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
五台派提倡密宗和禅宗的结合,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道教明代是中国道教发展的黄金时期。
徐霞客、李时中等著名的道士,都是在明代的中后期活跃的人物。
明代的道教不仅仅在中国本土发展,还传播到了日本和韩国等邻近国家。
道教在明代的地位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佛教。
但是,在清代,道教的地位却受到了一些挑战。
这是因为清朝强调理学,而道教的观念和理论与儒学有较大不同。
此外,唐伯虎等一些文人雅士,对道教作了猛烈的攻击,从文化上动摇了道教的地位。
3. 儒教明清时期的儒教经历了更为深刻的转变。
在明代,儒家传统观念比较保守,严格遵从经典,却缺乏对实际社会问题的研究。
这使得一些道教和佛教的思想比较流行。
到了清代,儒教逐渐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这是因为清朝政府大力倡导儒学,并赋予儒学影响力及儒家学者以高官厚禄。
同时,清代的一些儒家学者,如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提出了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理论和思想,比如说“天下为公”、“民本之论”等,使得儒教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从“幻梦”探究中国戏曲中的审美志趣——以东北二人转单出头《红月娥做梦》、明传奇《邯郸记》、京剧《春闺
艺林漫话 ┃ The art circles一、从中国美学的本质浅析中国审美志趣追求中的“志”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琼楼中,中国美学讲述的是中国人蔚为大观的民族哲思,历朝历代对于美的不同概念和追求。
具有深厚源流的中华美学,无疑是华夏民族美的结晶。
叶朗老师纵览中国美学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古典美学的展开——魏晋南北朝至明代;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清代前期[1]。
叶朗老师认为,生活在先秦时期的老子所主张的一系列理论,是整个中国美学的起点与发端。
“道”是老子哲学的一个贯串理念。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2]老子认为,道先天地而生,是万物的起始,也是繁衍万物的根本。
这种蕴含着巨大智慧的求“道”的哲思,成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一条核心原则,也是中国美学区别于西方及世界各国美学的重要分水岭。
中国的画作是线条与空白之间的玄妙协同,是虚实结合的典型体现;中国戏曲艺术更是如此,一方舞台上简单的砌末便能将王侯将相、闺阁情愫、太平盛世通通表现出来。
到了孔子时期,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将美育加注在审美范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是孔子对于艺术应与道德、与教化联系起来的生动表达。
自此,中国人在美的方面,有了对于普度和教化的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老子这种追问“道”的高级追求和孔子将教育意义融入到艺术中的思想,最终使中国人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追求中包含了“志”。
二、从中国美学的本质浅析中国审美志趣追求中的“趣”老子美学中“道”的概念在指导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艺术发源和生长的同时,中国美学也在时间的长河中形成了“趣”的概念,成为了中华民族审美中独特的对志趣的追求。
明朝时期,美学思想不断完善。
汤显祖在《玉茗堂尺牍之四•答吕姜山》中对其做了独到的阐述:“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着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4]说明了汤显祖认为撰文需要意、趣、神、色,需要恣意挥洒的灵感与神趣的境界。
明朝的宗教改革与信仰明代佛教道教和儒学的变革
明朝的宗教改革与信仰明代佛教道教和儒学的变革明朝的宗教改革与信仰明代佛教、道教和儒学的变革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发展,也在宗教信仰和教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明朝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学的变革,以及这些宗教信仰如何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
一、佛教的变革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受到了明朝开始的宗教改革的影响。
明初的皇帝对佛教持有较为宽容的态度,并且许多皇帝自己本身也是佛教信徒,比如明太祖朱棣和他的重臣都非常尊重佛教。
然而,随着明太祖去世后,皇室对佛教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开始推行儒学,并将佛教视为一种不符合儒学价值观的信仰。
成祖下令关闭了一些佛教寺庙,并对佛教进行了限制。
然而,明成祖并没有全面消除佛教,而是采取了一种较为温和的政策,保持佛教的存在,但是限制其影响力。
明朝后期,佛教开始回归,得到了皇室的支持。
万历帝时期,佛教重新得到发展和普及,国内兴起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和宗教活动。
这期间的佛教改革主要表现在对佛教的官方化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行规和教规,同时推动佛教文化艺术的繁荣。
二、道教的变革明朝时期,道教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明太祖时期,对道教没有进行明确的政策制定,保持相对宽容的态度。
太宗时期,对于道教的态度也较为宽容,但是开始对其发展进行规范管理。
随着明成祖时期的儒学复兴,明朝开始对道教进行限制。
成祖下令关闭了一些道教庙宇,并且限制了道教的传播和影响力。
然而,明成祖并没有完全取缔道教,而是允许其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存在。
明朝后期,道教重新得到皇室的支持和重视。
万历帝时期,道教逐渐复苏,并受到了官方的保护和扶持。
道教组织得到重新规范和管理,成为官方认可的一种信仰。
三、儒学的变革儒学作为中国传统的学问和思想体系,在明朝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明太祖朱棣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将其作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广和弘扬儒学。
忠孝仁义理智信,情而已
忠孝仁义礼智信,情而已——浅析明清传奇中伦理教化背后的情理冲突与元杂剧相比,明清传奇少了分以“乐人”为目的的浅易通俗,多了分端庄文雅,更注重在剧中显现能“动人”的学问、风教和风情。
明清传奇家喜炫耀博学,故剧中通篇皆可见有对前朝诗词文赋中典故化用之痕迹,亦可见对元杂剧和南戏的吸收借鉴。
明清传奇剧,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的科白,都极喜掉书袋,以类比排比的表现手法来抒情渲染,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内容的可信度。
其中的某些出目,甚至直接是从某一诗词意境中脱胎而来。
如在《鸣凤记》第二十六出《二妻思归》中邹妻林妻两人的对话:〔相见介贴〕伯母。
孤蒲弱柳。
久寓他乡。
红杏碧桃。
喜攀上苑。
但妇顺虽供乃职。
夫荣未测其心。
名缰利锁。
常留远塞孤臣。
楚馆秦楼。
易动少年司马。
情或迁于少艾慕君。
信必负乎死生契阔。
我等虽庆春闱之捷。
难逢昼锦之游。
不免愈添愁思。
〔旦〕婶婶。
良人同贵。
薄命有依。
奴辈旣非买臣之妻。
二郞谅无王魁之行。
玉音在迩。
海誓难忘。
但身旣列于缙绅。
情难恋乎衾枕。
古人四月取涂山。
未免八年治洪水。
窃恐他洒泣登舟。
征帆远托。
澄淸揽辔。
合剑无期。
只得忍耐而已。
闻知夫婿科举成名的喜悦,盼望夫婿归来的急切,盼夫不归恐遭见弃的隐忧,期待团聚有期的共勉,无一处用日常直白语,但道“虽庆春闱之捷,难逢昼锦之游”,化用“远塞孤臣”、“少年司马”、“买臣之妻”、“王魁之行”、“涂山治水”等典故委婉道出,文辞华美而不见斧斤雕琢之痕。
写历史实事,却不因时代相距太近,而落平淡无奇记流水账之旧套,《鸣凤记》虽不如《桃花扇》年代分明结构紧凑,但却有开启一代历史时事剧创作的发轫之功。
又如《长生殿》中《窥浴》、《密誓》、《惊变》、《觅魂》、《寄情》等出几乎是从杜甫《丽人行》、《哀江头》、白居易《长恨歌》、杜牧《过华清宫》等的诗句意境中脱胎而来的:妃子,看你似柳含风,花怯露。
软难支,娇无力,倩人扶起。
生上香揖同旦福介)双星在上,我李隆基与杨玉环,(旦合)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传奇教化功能研究
明传奇作为明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了中国文学"讽喻劝世"的文学传统,存在着颇为明显的说教色彩,体现出传奇创作的功利
目的。
明传奇作品众多道德说教剧情的出现,有着极为复杂的历史渊源。
明传奇产生之初,其地位于诗文比较低下,被视为"小道"、"末技",明传奇作家在肯定其地位和价值的同时,向传统的文学观念靠拢,
将传奇提高到"文章一体"的地位,所谓"小说传奇,虽云游戏,亦有文章。
"(清张坚《怀沙记》卷首)传奇借助于其教化内容,具备了与诗文同等地位进而登于大雅之堂的资本。
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时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将维护国家社稷稳定和护佑百姓安泰视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然而,并非每个胸怀家
国的文人士子都能蟾宫折桂以遂平生抱负,而明代社会政治的渐趋混
乱与黑暗亦在客观上让这些文士投身于传奇创作,藉此寄托人生志向、宣扬道德教化。
明代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合流,对明传奇的创作亦产生
了重要影响,使明传奇的思想内容变得复杂。
明传奇创作中所体现出
来的教化内容,不仅局限于儒家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观念,还囊括了
道家、释家的思想内容,神道设教亦成为教化的方式之一。
明传奇作
品的教化目的,使其在语言上呈现出通俗趣味兼具说理性的特质,然
而过多的说教成分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传奇的审美性。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其艺术价值,一些在教化与审美之间找到恰当结合点
的传奇作品,便能够实现传奇寓教于乐的教化功能,这不仅引导了民
众的内在身心,而且对明社会的政治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论文采
用宏观涵盖与微观剖析相结合的方法,既有对明代宏观文化背景、文学观念、意识形态等的考察,亦涉及到个人心理、情感及审美等方面的分析。
与此同时,又有对具体剧目的内容、思想、流传、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全文分为如下八部分:绪论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缘起进行阐释,并对近年来明传奇教化功能及《六十种曲》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回顾与述评,同时对文中较为关键的概念:明传奇、教化加以厘清,从而明确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及范围。
第一章,介绍了明传奇风行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刊刻情况,对毛晋及其传奇选集《六十种曲》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六十种曲》的选本原则和文学价值进行深入论述。
第二章,论述了明代教化思想的历史建构。
自先秦至明清,儒道两家的教化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揉合的过程,这势必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创作。
明代是一个多元化思想流派大碰撞的时代,在风情类传奇作品大行天下的态势中,明传奇作家群体的文学
观念虽因时代、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产生了嬗变,但一直秉承着"文以载道"的创作观念,在创作过程中呈现出"情"的高扬与"礼"的回归的态势。
第三章,梳理分析了《六十种曲》中所呈现的忠、孝、节、义教化思想。
最后一节,对明传奇中出现的"以妓女形象说教"这一特殊现象进行案例分析。
明传奇剧作家将《六十种曲》中诸多妓女形象以闺阁女子的规范来塑造和描写,表现出"身堕风尘,志悬霄汉"的独特性格特征。
这种相对一致性的刻画是,传奇创作尚"奇"审美取向的结果,更是明社会贞节观念强化作用下的产物。
第四章,论述了明传奇的另一种教化方式:神道设教。
这主要表现为明传奇作品中出
现的因果报应观念和宿命论以及一些特殊神异情节,虽然这些剧情有其思想的局限性,但对明传奇教化功能的实现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第五章,深入研究分析了明传奇的教化功能。
明传奇不仅揭示了明代社会中君主荒淫、官场腐败的黑暗现实,展现了明社会中真实而具体的人性冲突,更传达出百姓追求圆满和谐的心理需求。
本章最后一节,对高濂所创作的《玉簪记》进行了个案分析。
高濂虽在作品中高扬了潘必正、陈妙常二人"情"的合理性,但又将其行为纳入传统伦理道德的轨道之中,这与其时代精神下士人心态的嬗变及戏曲创作理论对"诗言志"教化传统的承袭密切相关。
第六章,分析了明传奇对教化功能的反拨,对明传奇剧本在流通和舞台搬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反向价值观进行探析。
这些剧作或者情节,不但没有实现传奇的预期教化功能,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反教化"的色彩。
本章最后一节将以《六十种曲》中出现的佳人、侠女与离魂的私奔行为,作为明传奇反教化功能的个案进行系统分析。
余论部分,首先对明传奇寓教于情的审美追求和"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对明传奇教化功能的文学与社会价值加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