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推广,初中物理教学也应该采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师生互动,尝试解决学生难以理解或接受的概念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应用于教学,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学习力学和电学等方面,可以用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弹簧的伸缩和电池的使用等。

三、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来发现物理现象和规律,从而达到深度理解的效果。

同时,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能加深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展示式教学法是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将所学的知识通过展示的方式进行呈现,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模型展示、实物展览、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进行。

互联网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电子文献、在线课程、视频教学等方式来进行。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几种方法是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它们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来进行选择和应用。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案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案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三大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掌握牛顿力学的应用方法与解题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力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2.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描述。

教学难点:1. 牛顿力学的概念和原理。

2. 牛顿力学的应用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PPT和视频资料。

2. 实验器材和示例物体。

3. 计算机和互联网连接。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与自主学习(10分钟)1. 通过引入牛顿三大定律的历史背景和概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牛顿三大定律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梳理与理解(20分钟)1. 通过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一起总结牛顿三大定律的关键概念。

2. 利用教材PPT和视频资料,辅助学生理解牛顿力学的应用方法。

第三部分:探究与实践(30分钟)1. 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牛顿力学的原理。

2.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力学计算题目,提高其解题技巧和应用能力。

第四部分:反馈与评价(10分钟)1.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

2. 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作业,检测学生对牛顿力学的掌握程度。

课堂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拓展对牛顿力学的应用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或比赛,提升其物理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牛顿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升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持续关注物理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做一个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物理学习者。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探讨,首先从教学目标设定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制定方法;接着对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安排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然后从评价方式的角度介绍了新课程所要求的初中物理课堂评价方式,以及实施策略的讨论,最后给出了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程背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实施策略、结论、展望1. 引言1.1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概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设计上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也需要重新设定。

除了传授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需要将课程目标的设定与学生的综合素养相结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2. 正文2.1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设定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设定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一方面,学生需要掌握物理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需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探究物理现象并进行实验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基于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应该通过以下方面展开: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物理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新课改高中物理教案书

新课改高中物理教案书

新课改高中物理教案书主题:力的概念与应用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与性质。

2. 掌握力的测量方法。

3. 应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力的定义与种类。

2. 力的测量方法。

3. 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力矢量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 掌握力的平衡与合力的概念。

教学准备:1. 教案、教具、实验器材。

2. PPT课件。

3.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通过实验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的大小,并介绍力的种类及性质。

3. 总结:由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运用力平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 作业:布置学生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第二课时:1. 复习与检测:通过小测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测学生对力的掌握程度。

2. 拓展:介绍力的矢量和合力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法则。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力的合成实验,加深对合力概念的理解。

4. 总结与应用:让学生结合学过的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力的问题。

5.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扩展对力的理解。

教学反馈:1. 教师定期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阅,及时给予反馈。

2.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疑惑,教师及时解答。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力的实验,探究其他力的情况,如弹力、摩擦力等。

2. 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力的实验项目,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解程度。

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中物理新课标下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新课标下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新课标下教案模板课题:xxxx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xxxx知识点,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他人,培养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xxxx难点:xxxx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xxxx知识点。

3. 实验示范: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及结果。

5. 结果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并得出结论。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拓展问题,提升思维深度,拓展知识面。

7. 小结复习: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知识点。

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直观展示知识点。

2. 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共同探究问题。

3.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意见,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1.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内容准备相应实验器材。

2. 多媒体: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验过程、知识点等。

3. 教学PPT:准备相关PPT教案,方便学生理解。

板书设计:1. 标题:xxxx2. 主要知识点:xxxx3. 重点难点:xxxx4. 实验步骤:xxxx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合作与分享。

3. 实验操作:学生自主操作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2. 本节课目标是否顺利达成?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通过课程延伸,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

2.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根据教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探究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推广与实施,高中物理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新课标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传授。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和创新。

在课程设置方面,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要更注重基础知识和与生活联系的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纯理论知识的传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趣、实用的例子和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理解物理原理。

在教授力学知识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运动问题,比如汽车行驶、自行车运动等,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观察现象来理解物理规律。

在教学方法方面,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

在学习电磁感应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原理,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总结规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评价方式方面,新课标强调以能力为导向,要求不仅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开展学生的实验报告、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新课改物理高中教案模板

新课改物理高中教案模板

新课改物理高中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物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光学中的折射和反射原理;
2.掌握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3.能够应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折射和反射原理
教学难点: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教学准备:PPT、实验器材、教学文具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光学现象,引起学生对光学的兴趣,引出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教学步骤:
1.讲解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光在线上的折射和反射过程;
3.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4.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光学规律。

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生对光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拓展: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应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光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基本理念下的物理教学

新课程基本理念下的物理教学

新课程基本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增城市增城中学英华附属学校(511300)熊玖英新课程有哪些新的基本理念?这些新的理念将对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出发,在分析几种常见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以供广大同行商讨。

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由此,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从以上的五个基本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学要求和教学观念上的变化。

·在教学形式上:注重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多样的形式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拉近与当代新科技的距离,让学生关心科技发展;增加生活物理,使学生学习贴近生活;增设研究性学习,为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提供条件。

·在教学要求上:承认差异、允许差异,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观念上: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

从以上五个基本理念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新的课程理念还对教材的选取、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出现,让师生有选择教材的权力。

·研究性学习的出现,使教材的外延拓宽了。

·承认学生差异的存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提高了。

·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了。

由这四点可知:教材不能束缚学生的思想,教师不再是权威的化身,这一些变化要求一个多元化的、开放式的教学体系的出现。

二、几种常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比较现就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目的是要了解现在流行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

新教材高中物理备课教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备课教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备课教案课程名称:高中物理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引言与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 物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2. 物质的基本性质;
3.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
1. 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内容:《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准备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物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述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讲授(30分钟)
1. 探讨物质的基本性质:质量、体积、密度、硬度等;
2. 分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量、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等;
3. 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三、实验(15分钟)
1. 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如密度测量、弹簧伸长实验等;
2.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讨实验结果。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引导学生展望后续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通过引入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实验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设计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黄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历来是教师讨论的热点,随着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这一讨论又有了新的切入点,本人想就此做进一步的讨论。

应该明确,中学物理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去解释或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更要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教师除应具备教学技巧外,还应有满足上述要求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总体策略。

下面谈一谈本人的一些做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物理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一、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自学能力的策略在面对每天有大量新技术、新理论和新信息的现代化社会,自学能力和搜集、处理新信息的能力是一种最重要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真正掌握好物理知识的需要,更重要是他们终身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1、针对学生没有自学习惯的现状,可以从教材中梳理出一些比较浅易的便于自学的内容,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相当一部分知识点,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其中的知识重点,并逐步学会抓住教材的中心和思路。

本人把这称为有指导的“半独立”策略。

就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和学习手段(参考书、实验仪器等)及提出需要解决的目标(自学要求、提纲),让学生自学,遇到困难,独立地思考与讨论,从而获取知识,培养了搜集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中科技、信息瞬息万变的要求。

如《分子运动论》这章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归纳,然后师生一起抓住分子无规则运动、分子间作用力、比热容等重点知识,结合实例讨论。

这样比教师照本宣科效果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2、给学生吃"粗粮"的教学设计策略。

即在新课教学中不要一次性讲得过细,过于完整,而是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就让学生带着强烈求知欲望去自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上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质疑、解疑,并让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经过多次的反复"消化",再逐步建立对概念和规律的较为完整的认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2 O l 3 — 0 7
治学之 法
新 课 程 理 念 T 的 高 中 物 理 教 学
文/ 任 东 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高 中物理是普通高 中科学 学习领域 的一门基础课程 , 它有助 于学 生继续学 习基本 的物理知识 与技 能, 有助于提高 学生的
科学素养 。 所 以, 在新课程理念 的指导下 , 教 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 采用 多样化的教学观念,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促使 学生获得更大空

而, 在 以往 的教学 中, 我们经常忽 视实验的价值 , 经常将物理课 当 作 文科一样简单 教授 , 进而 , 使学 生看不到物理 的应用价 值, 找 不 注重 自主学习 。 凸显课堂主体 到学 习探究 的兴趣点 , 因此 , 在新课程改革下 。 教 师要 充分 发挥物 “ 以人 为本 ” 是新 课程理念 的核心 内容 , 而且 , 《 普通高 中物理 理实验的作 用 , 以展示物理实验的魅 力。 课程标 准》 指出 : “ 高中物理课 程应促进学生 自主学 习 , 让学生 积极 例如 , 在教学有关“ 电磁感应现象” 的知识点 时 , 我首先给学生
关的动量 、 冲量和动量定律等知识 , 所 以, 在讲授 这节课的时候 , 我 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 的运动 时, 电路 中有 了电流 。 ……在实
首先借 助多媒体让学生 明白本节课的知识点及重点 、 难点 内容 , 之 验的形象直观的展示 中 , 学生理解了相关 的知识 点 , 逐步转变学生 后, 让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自主学习。 为了避免一些小组一些学 物理难 、 物理抽象 的观念 , 从而,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率 。 三、 完善评价体 系, 重 拾学习信心 生出现鱼 目混珠 的现象 , 在 自学结束之后 , 我 还设计 了当堂检 测的 《 普通高 中物理课程标准》 指 出: “ 高 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 的 环节 ,引导学 生对本节课 的基本知识进行练习 。已达到巩 固的效 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关 注过程性评价 ,注意学生 的个体差 果。检测 题如下 。 也就是说 . . 作 为物理教师 , 我们要建立 完善 的评价体系 , 将 以往 只 注重结果 和分数 的评价 模式 转变成对学生 的学习过程进行评 价 , 车为一 系统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准确的评价 中重新找到学习的信心 , 进而, B . 运动员将铅球从肩窝开始加速推 出, 运动员和球为一系统 促使学生 以一个积极的心态走进物理 , 探究物理 。 c . 从 高空 自由落 下的重物落在 静止 与地 面上 的车厢 中 , 重 物 总之 。 在新课 程改革的推动下 , 教师要更新 教育教学观念 , 立 和车厢 为一 系统 足于物理教 材 , 采 用多样化 的教 学方法 , 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 , 进而 例2 . 一个静止在质量为 肘 的原 子核 , 放射 出一个质 量为 m的 使物理课堂实现高效 , 也促使学生的素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粒子 , 粒子速度为 , 则该剩余部分 的速度 。 参考: 史献 : 胡海涛- 如何构建高效高中物理课 堂[ J ] . 学园: 教育科研 , 2 0 1 2 ( 1 7 ) . 简单的几个试题检测, 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得 了较 为满 意 的成 绩 。

标准 , 表达能力不强 , 所 以无论什 么他都 自己少说 , 想 办法借学
生 的 口说 出来 , 结论 、 总结也 是如 此 , 学生 来下 , 而他 只是引 导

下, 纠正一下错了的 ; 由于他 的粉笔 字写得不好 , 他 总是让 学
生 自己出去写 。学生 自己下 的结 论 , 又是 自己记下来 的, 又 经 过 自己的一次次修改 , 怎会不 特别深刻 呢?这样 即促 进 了学 生 的积极性 , 又加深 了学生 大脑 中 的印象 , 他教 的班 物理 成绩 自
忽视这个作用 , 那就等同学生 自学 , 那学 校就不需 要存 在 , 学 生 都在家里 自学得 了, 老师也就 回家种地 去。如何发挥 教师 的主
导作用 呢?我认为要做到 以下六点 :
( 1 ) 教 师要深入研究 教材 , 合理处理教材 ; 详 略要得当 , 主次 要分明 , 重点要 突出 , 难点 要突 破 ; 主要 问题要 单 刀直 入 , 防止
拖 泥 带水 , 充 分 展 示 学 习 内容 的实 用 意 义 。 ( 2 ) 教学思路 要清 晰 , 层 次要 清 楚 , 过程要流畅, 过 渡要 自
物 的本质 。这样就使学生 自学 、 主动地进入了知识 获取的过程。 2 . 多给学生课 堂的时 间和 空 间 要 在课 堂上充 分发 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 , 就得让学生参 与到知识 的获取 过程 中去。这必 然遇到一个 时间和 空 间问题 。在 空 间上教 师要 主动 让 出 自己 长期以来 一直 牢牢 控 制 的位 置 , 给 学生 去 提 出 、 思考、 讨论 问
学课 稚辅 导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初 中 物理 教 学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设计(精选范文)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设计(精选范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设计过去中学物理教师在上物理课前,一般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进行备课和撰写教案,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备课和课堂临场教学经验。

这种传统的经验型做法,对于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物理原理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却有一定的欠缺。

在整个社会普遍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今天,中学物理教师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准备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是无法适应时代需要的.一、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是一项按照明确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明确的目的”可以是教育目的和教学目的,也可以是教学思想或者是教师的教学理念。

不管是哪种目的,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必须要对整个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对师生双方的活动有全面的思考和细致的设计.1、设计设计是指在一项活动或工作开展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事先对该活动或工作进行的一种计划或安排。

因此,设计必然具有超前性、预演性、动态性等特点. ①超前性:设计必定是在活动或工作之前进行的,它是整个活动或工作的蓝图,因此设计一定要有超前性。

②预演性:由于设计是在工作或活动开展之前进行,因此设计只能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想象,设计的过程是该活动在设计者头脑中的预演过程,这一过程如同文艺演出中的彩排一样,带有较强的预演性。

③动态性:设计是在某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及现实情况会有一定的距离,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设计者要根据实际反馈的信息不断地调整设计方案,所以设计是动态生成的.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instruction design 简称id),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系统方法,既是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又是教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最早萌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军队和工业化培训领域,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究 式教学 , 对轻重 物体 下落快慢进行探究 。 一般只注 意重 的物体 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或者两者下落得一 样快 , 很少提到轻的物体对重 的物体下落得快 , 但就
我们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 ,必需增强学生的物 理 思 维 能 力 以及 创 新 能 力 。物 理 创 新 思 维 是 在基 于 现有 的物理知识 、 经验的基础上. 从某些典型 的物 理 过程 、 物理现象及物理事实中建立新概念 、 发现新 规 律、 完成新理 论的思维 过程 。从 学生的角度而言, 物 理创新思维主要是指学生从未有过的 、不涉及社会 和科学价值的创新思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 现出 的新思想 、 新 观念 、 新方法 、 新设计 等都 属于创新思 维。在实际的高 中物理教学中 培养学生创新 思维 能 力并非不可企及 的任务。 而是切实可行的。 为此 . 需要 在高 中物理教 学 中对学生 进行创 新思 维能 力 的培 养。 发 散理解 物理规 律有利于学生创新 思维能力 的 培养。由于知识是有 限的, 但想象却是无 限的。学 生 的思维里充满着各种想象,丰富的想象力是其创 造 的源泉。 在 当前 的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物理教材 内容 翔实, 能为学生提供丰富 的想象材料。教师应 充分挖 掘这些材料 的丰 富内涵, 尽 量发散理解物理规律. 鼓 励 学生进行知识创新。 从而顺利解答 物理 问题 。 物理 模型就是通过对问题现象的分解,利用 人们考察所 得的原理, 吸取所有主要 因素, 略去一切次要 因素所 创造出来 的一 幅图画 。 模 型的建立要 以观察 、 实验 为 基础, 通过丰富 的想 象力, 大胆地推 断 、 猜 测. 根 据人 们所熟悉 的事物 构建一幅物质或思想 的图画。 在近 年的高考试题中, 着 重强 调了对考 生应 用能力及创 新 能力 的考 查, 出现 了大量的实践应用型 、 信 息给予 型、 估算型命题 。因此, 如何在 实际情景 中构 建物理 模 型, 并有效借 助物理规律解决实 际问题 成了高考 的一个重要考核点。 创新解答, 破除常规. 将有利于学 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任务不仅 仅 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生成知识 。 在实际教学过 程中 教师 不应 过多地限制学生 的思维, 应鼓励 学生 勇于突破常规. 深入思考. 创新解答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新课标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新课标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新课标教案以下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新课标教案的示例,供您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力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单位。

2. 能力目标:学会如何进行力的测量和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和性质2. 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3. 实验操作: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4.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掌握力的测量方法,理解力的单位和测量精度。

重点:力的性质和单位,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教具:弹簧测力计、砝码、实验板、细绳等。

2.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初中物理中力的基本概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并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性质。

2. 讲授新课:讲解力的定义、性质、单位和测量方法,示范实验操作过程。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分析,评估学生对力的理解程度。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指出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八、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2. 思考题: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力的知识?。

初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2023新教材 初中物理 教案

初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2023新教材 初中物理 教案

初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2023新教材初中物理教案一、教材特点初中物理材必修第一册针对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突出思维品质培养和能力养成。

将知识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完美结合,体现了在学科知识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建立和完善物理概念结构,了解物理学科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重要的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学会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培养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通过观察、想象、实验、推理、判断、实施和评价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探究和创新能力,发展科学兴趣。

4.培养对物理科学的热爱和兴趣,促进学生改进研究方法和惯,将物理学科研究贯穿于日常生活和研究中,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更高层次的物理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1.任务驱动,激发兴趣:将知识的教学与任务设计紧密结合,通过有针对性的任务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兴趣,提升研究效果。

2.概念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创新:将物理学概念的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启发式教学,开发潜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研究、自主创新,激发学生研究热情,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

四、教学建议1.加强实践操作环节: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物理学科实践操作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有关实践操作的讲解和操作。

2.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维品质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注意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挖掘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的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设计过去中学物理教师在上物理课前,一般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进行备课和撰写教案,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备课和课堂临场教学经验。

这种传统的经验型做法,对于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物理原理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却有一定的欠缺。

在整个社会普遍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今天,中学物理教师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准备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是无法适应时代需要的。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是一项按照明确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明确的目的”可以是教育目的和教学目的,也可以是教学思想或者是教师的教学理念。

不管是哪种目的,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必须要对整个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对师生双方的活动有全面的思考和细致的设计。

1、设计设计是指在一项活动或工作开展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事先对该活动或工作进行的一种计划或安排。

因此,设计必然具有超前性、预演性、动态性等特点。

①超前性:设计必定是在活动或工作之前进行的,它是整个活动或工作的蓝图,因此设计一定要有超前性。

②预演性:由于设计是在工作或活动开展之前进行,因此设计只能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想象,设计的过程是该活动在设计者头脑中的预演过程,这一过程如同文艺演出中的彩排一样,带有较强的预演性。

③动态性:设计是在某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与现实情况会有一定的距离,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设计者要根据实际反馈的信息不断地调整设计方案,所以设计是动态生成的。

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Instruction Design 简称ID),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系统方法,既是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又是教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最早萌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军队和工业化培训领域,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

目前,教学设计在许多领域都都有广泛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从宏观角度看,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可应用于全民社会教育、继续教育、工农业、金融等各行业、各部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以及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甚至对一个学校的教学系统重新设置,开展全面的教学改革。

微观的教学设计是对一门具体的课、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是各级各类教学机构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今天所讲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是指微观的、具体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它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研究教学过程,落实素质教育,特别是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参考。

由于教学活动的独特性,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设计有不同的理解。

布里格斯认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绢的全过程。

”王辉等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田慧生等则认为,“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的定义不同,反映了学者们侧重点的不同。

但是,他们都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目前国内比较统一的、权威的教学设计概念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该定义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等。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教学设计除了具有设计的一般特点外,与其他活动的设计相比还具有独特性:①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教学活动涉及各种各样的因素,如果没有全面系统地统整,肯定搞不好教学设计;②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来进行,以灵活性和针对性为设计原则;③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又明确地指向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操作规范,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

二、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随着21世纪的到来,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现代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现代教学媒体能得以广泛地应用,这些都要求中学物理教师的备课由传统的经验型备课向现代化的科学型教学设计转变。

只有弄清楚传统的经验型备课和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才能真正地做到“转变”。

以下所说的教学设计均指1、传统备课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相同点传统的物理备课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在以下三个方面是相同的:①教学的目的性相同,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都是依据教学对象和物理教学内容来确定的;②教学的计划性相同,两者都是对整个物理教学活动有周密的计划;③教学的一般程序相同,两者都遵循:目的(目标)→内容→形式(策略)→小结(评价)的教学程序。

2、传统备课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相异点传统的物理备课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相比,在教学活动的中心、具体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系统性、教学媒体、教学时间、教学要素的表现、教学系统的性质、测试评价和效果预测等9个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见下表传统的物理备课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相异点对照表三、教学设计的意义教学设计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

学习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

这种教学设计活动的局限是,教学上许多决策都是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做出的。

例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往往根据本人认为某内容是否重要,对有关内容是否熟悉和现成的教学大纲等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它是从教学规律出发,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客观地分析了教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从教学工作的问题和需要入手来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等。

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2、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长期以来,教学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脱离教学实际,使教学理论成为纸上谈兵,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为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起到了桥梁作用。

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合作是推进“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

然而,教育理论不是空泛概念的“文字游戏”,而是指引教育实践的参考原则;教育实践也不是尝试错误的技术性活动,而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

因此,既要消除“理论优位”“理论第一”的偏执,也要消除“反理论”的心态。

当然,我们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对话”,并不是“取消”这两种角色,不是把两者“等同”起来。

亦即,并不是要求每个教育理论工作者都直接走上中小学讲台,也不是要求每个教育实践工作者都撰写理论著作,而是两者从各自角色的角度,共同为解决直面的教育问题提供思路。

所谓“教师研修”,不是指单纯地灌输现成的理论教条,而是指激活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或是“实践性知识”。

所谓“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也不是指中小学教师一味听命于大学教师的“理论”,而是指提供专业支持,平等对话,共同求得教学的智慧。

3、有利于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

首先,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由过去“教师对教材的忠实取向”向“教师与教材的互适”转变,即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法,不关心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对教材的运用只有全部地接受、执行,不存在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增添的权力。

因此,仅仅是教材就极大地束缚着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

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一定的教材运用灵活性,强调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师生展开活动的中介与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删减、增补教材,从而达到教师与教材的互相适应。

这种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转变自然涉及到教师专业知识的延伸问题,即教师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教材的知识视野、满足于教学参考材料的知识范围来完成教学,相应地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教育环境的许可与限制等因素,恰当地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展知识视野。

因此,《纲要》中很重视教师专业知识的问题,特别是对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提出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方向性的专业知识要求。

主要包括通过继承、批判,宏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当代教育所需要的“科学人文主义”观念;确立环境意识,以天人合一的博大胸怀来寻求人类与环境的和谐,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具体性的专业知识要求。

主要是新的课程理论,诸如课改中涉及的课程种类(如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或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和课程层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知识都需要教师重新学习;课改中涉及的新教法(如体验式教学、探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实践、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也是在过去教师工作提及较少的,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目前在教师的培训中注重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毫无疑问,这些理论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但它们没有直接回答在教学中应如何具体操作的问题。

同样,素质教育的观念也只为教育教学规定了方向,并不能解决在实践中具体贯彻的问题。

因而教育改革是“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得到彻底的改革。

而教学设计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学习可以迅速掌握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熟练和提高,这将对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四、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所谓物理教学设计,就是物理教师在新课程理念和物理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物理教学活动进行全面通盘考虑、系统规划与预先策划,并根据实际反馈的信息不断地调整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