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春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题五实用文阅读复习鄂教版
鄂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下册全套PPT课件
培根随笔
“论真理”、“论死亡”、
“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 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
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 师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 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 长大的!”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 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 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23
鲁迅笔下的迂腐文人孔乙己曾经狡辩说: “窃书不算偷”,我们也来讨论一下,“窃 读”算“偷”吗?
“但我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 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皆 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 ——林海音 充满乐趣; 饱含辛酸。
24
论读书
26
简介
弗兰西斯· 培根
(Francis Bacon , 1561—1626))英国 哲学家、作家,出生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 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 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 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 著述。
贪婪:原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13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 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 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
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15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 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
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1、受到驱逐; 2、隐藏、伪装; 3、渴望下雨读书;4、饥肠辘辘。
③有怎样心理感受?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读书的滋味!
6
以“窃读”为线索,作者按事情 发展顺序记叙。课文开头先写“我” 放学后( )赶往( ),在那里 ( )地阅读书籍的情景的记叙是 课文重点段落。作者用( )作为 文章的结束。
初三语文(下册)_中考说明性文章阅读复习(3)_教案
初三语文(下册)_中考说明性文章阅读复习(3)_教案二、精准的词语表达为宗旨、为核心,然后再去“说”。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性文章的生命,离开了准确性就离开了真实,没有了真实的魅力,文章就失去了生命力。
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含义确切,判断严密。
说明性文章的基本职能:向人们介绍清楚某些事物的基本特征,或解说科学道理,介绍科学知识等。
因此语言表达要有分寸,做到严谨准确。
所以,说明性文章阅读的复习要特别关注对语言的理解,我们要明确:说明性文章强调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借助这些准确的语言,文章要说明什么,我们从中能够读出什么。
今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及其意义。
精准的词语表达、严密的句子逻辑、生动的语段说明。
通过理解语言:获取主要信息、领悟科学精神思想方法、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下面我们来理解精准的词语表达。
首先,我们读懂精准的词语表达中的数字表达。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在语言方面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如作者在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时用了许多精确数字。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现在,我们把这些数字去掉体会一下表达效果的不同。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鄂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鄂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鄂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我们写好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要通过教案链接这个两方面。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鄂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鄂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2.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捕捉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4.品味修辞的妙用,感受诗歌的韵律,领略诗歌和悦流畅的音乐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通过多重意象的捕捉,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诗人抒发的独特感情。
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境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营造与诗歌情感相吻合的浓厚氛围。
2.诵读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感。
3.讲授法:对诗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引领学生分析诗歌。
4.点拨法: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拓宽思路。
学法:1.朗读法:朗读是理解诗歌的钥匙,通过朗读,感受这首诗中喜悦的跳动和浓浓的爱意,感受这首诗的音美、形美、意美。
2.合作探究法:借助合作探究,更好地理解本课的重难点,达到对这首词意境的全面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资料介绍、幻灯片、视频、图片及文字材料等。
学生:搜集有关林徽因的生平资料,了解新月派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林徽因及新月派诗歌的相关资料。
2.感受诗歌的韵律,理解诗歌的含义,捕捉诗歌的意象。
3.体会作者倾注于诗中的丰富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情境导入。
设计一: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
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文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
鄂教版九年级下语文重点课文授课教案模板五篇
鄂教版九年级下语文重点课文授课教案模板五篇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九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小学九年级语文教案1《香菱学诗》教学目标: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
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
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5课发展性阅读教学案 鄂教版
语文九年级(下)发展性阅读教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一、阅读目标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
2、了解说明文语言多样性的特点。
二、目标链接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归纳为: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句子的的多样性;用词的精练、准确、周密和生动;多种修辞的使用。
具体说来如下: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
在说明文中,除了说明这一主要表达方式可以使说明的事理更透彻,其它表达方式的运用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比如: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可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可以既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又能够对说明对象作画龙点睛的评价;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手法首先要明确:说明文中“说明”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描写、记叙的目的是为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做准备的。
无论是记叙,还是描写,都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或生动形象地阐明事理,从而使说明文形式上多姿多彩,内容上妙趣横生。
2、句子的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句子的运用。
说明文中描述性语句的使用往往能够起到点染说明对象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而概括性的语句往往有能够让读者更准确、全面、直观的感受说明的对象。
3、用词的精练、准确、周密和生动。
所谓用词的精练指的是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用词的准确则是指说明文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
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用词周密是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其生动性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5课发展性阅读教学案 鄂教版
语文九年级(下)发展性阅读教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一、阅读目标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
2、了解说明文语言多样性的特点。
二、目标链接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归纳为: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句子的的多样性;用词的精练、准确、周密和生动;多种修辞的使用。
具体说来如下: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
在说明文中,除了说明这一主要表达方式可以使说明的事理更透彻,其它表达方式的运用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比如: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可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可以既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又能够对说明对象作画龙点睛的评价;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手法首先要明确:说明文中“说明”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描写、记叙的目的是为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做准备的。
无论是记叙,还是描写,都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或生动形象地阐明事理,从而使说明文形式上多姿多彩,内容上妙趣横生。
2、句子的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句子的运用。
说明文中描述性语句的使用往往能够起到点染说明对象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而概括性的语句往往有能够让读者更准确、全面、直观的感受说明的对象。
3、用词的精练、准确、周密和生动。
所谓用词的精练指的是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用词的准确则是指说明文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
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用词周密是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其生动性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