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辨诗词中的虚写
古典诗词中的虚实
古典诗词中的虚实
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你想想啊,那一首首诗词
就像是一幅幅神奇的画卷,有虚有实,那叫一个妙啊!
比如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月光那可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可诗人却把它和地上的霜联系起来,这就是虚啊,多有意思!这
不就跟咱做梦似的,有时候梦里的东西感觉那么真实,可醒来才发现
是一场空。
诗词里的虚实也是这样,让你一会儿在现实里,一会儿又
仿佛进入了一个虚幻的世界。
再看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明明是冬天的雪景,
却用春天的意象来描述,这虚得太有创意啦!就好像本来是冰天雪地,一下子就变得生机勃勃了。
哎呀呀,这诗人的脑子咋就这么好使呢!
还有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是真的,可把它
想象成银河那就是虚呀!这多有想象力,就好像那瀑布真的是从天上
掉下来的银河一样。
你说古典诗词里的这些虚实结合,不就跟变魔术似的,一会儿变出
个这,一会儿变出个那。
这可不是随便变的哦,那都是诗人精心设计
的呢!咱读这些诗词的时候,不就像是在跟着诗人一起玩这个神奇的
魔术嘛。
我觉得啊,古典诗词中的虚实结合真的是太绝了!它让诗词变得更
加丰富多彩,更加有魅力。
它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能让我们
沉浸在那个美妙的世界里。
咱可得好好欣赏这些诗词,去感受那虚实之间的奇妙之处啊!。
例析古诗词的虚与实
例析古诗词的虚与实唐代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
〔境生于象外〕见《董氏式陵·集记》”,指出艺术意境所具有的“象”(实)与“境”(虚)的两个不同层次,通过“象”这一直接呈现在欣赏者面前的外部形象去传达“境”这一象外之旨,从而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想像力,由实入虚、由虚悟实,从而形成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如何区分虚与实呢?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在虚与实之间有一座桥梁,那就是欣赏者的想象。
刘禹锡有一首《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可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我们读李商隐的《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就要想象女主人公对镜梳妆打扮,面对自己日渐消瘦的面庞,顾影自怜的形象,从而体会男主人公对她因相思而衣带渐宽的疼爱;想象男主人公因思念而不能入睡,对月抒怀的形象,体会女主人公对他的牵挂之情。
没有这种虚的想象,就不能体会出抒情主人公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九死不悔的执着。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
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这也是诗歌鉴赏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因文识象,由象悟道。
比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等诗句都是化情思为景物的例子。
我们在欣赏时就要从意象出发,抓住景物特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上面谈到的景物和情思的关系,也是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但抽象的东西不只有情感,一切难写之景、之事均为抽象。
声音是抽象的,可高明的画家偏偏能用几只蝌蚪表现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境界;香味是抽象的,可高明的画家偏偏能用几只蜜蜂或蝴蝶表现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情景;宋祁人称红杏尚书,因为他有一首《玉楼春·春景》,其中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认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古诗词写作中的“辩证法”
古诗词写作中的“辩证法”古典诗词是内容与形式完美融合、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在艺术处理上,往往贯穿着“虚”与“实”、“大”与“小”、“抑”与“扬”、“正”与“反”等艺术的辩证法。
我们在鉴赏古诗词这些“辩证”技巧的同时,还应当学会借鉴,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运用。
一、“虚”与“实”的辩证法“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显者为“实”,无者、隐者为“虚”。
表现在诗词中,“实”多为咏物、写景、叙事等,“虚”多为抒情、议论、联想或想象等。
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善于运用“以实带虚、以虚传实”的“虚实相生”之法,从而使诗作奏奇功、获佳趣。
“虚”与“实”的辩证法在写作中可这样运用:或由实景、实事展开联想,或在写实的基础上抒情、议论,或把抽象的情、理寓于形象化的描写之中等。
例如,以“有风吹过”为题写作时,“风”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
实写,可以写自然界的四季风、微风、狂风、山风、海风等;虚写,可以写关爱似春风,嘲讽似秋风,挫败似寒风等。
有一篇习作这样写道:微风又起,湖面荡起层层涟漪,浪花争先恐后地跳跃着。
我暗想:何必呢?你只不过是涟漪,风过了,你就会逝去。
风渐渐停了。
湖面又宁静如初。
……风又来了。
伴着风的节奏,水波摇动着轻柔的舞姿,像刚才一样的轻柔微小,一样的执着。
我又想:涟漪能抓住每一个有风的时刻,哪怕只是一丝――将潜藏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又一阵风吹过,对着满湖的涟漪,我若有所思: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有梦就有未来……文章的行文思路是由实而虚,由“风吹湖水泛起涟漪”的实景生发层层感悟,深刻的人生哲理最终在“虚与实”中凸显:人也应该如此,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有风”的时刻努力展现自我。
像2012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一文,对“虚”与“实”辩证法的运用也颇为成功。
该文先写自己独处斗室,花香送鼻,拨弄小虫(实写);接着感叹小虫放弃目标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人在灾难面前一次次地迷失的生存状态岂不更令人担忧(虚写)?又写再看小虫,小家伙藏到浓绿中(实写);随之赞叹“花、蝶、我融为一体,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怀之美”(虚写)!继而感悟到:“仿佛是为了感谢我对虫子的爱,‘平等’在心空放彩――人类要学会抱以爱的哲学平等相待万物(虚写)。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一、虚实结合的概念。
在古诗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概念。
所谓“实”呢,就是诗人描写的那些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像眼前看到的景色、人物的行为动作之类的。
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都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东西,这就是实写。
而“虚”就比较有趣啦,它可以是想象出来的东西,像对未来的憧憬、对过去的回忆,或者是梦幻中的情景。
就像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个“梦”就是虚的,是一种幻想中的情景。
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情感、概念等,把它们当作一种“虚”的存在来描写。
二、虚实结合的作用。
1. 丰富内容。
虚实结合就像给古诗加了个“扩充包”。
只写实的话,内容有时候会显得比较单调。
比如说写送别,要是光写眼前的长亭、古道、友人的背影这些实景,虽然也能表达送别之情,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要是加上虚写,像想象友人此去的路途艰辛,或者回忆两人曾经的美好时光,那诗的内容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
就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前面可能是实写喝酒送别,这后面想象自己酒醒后的情景,就把那种离别后的孤独、凄凉的感觉更深刻地表现出来了,而且让整首词的内容更饱满。
2. 营造意境。
3. 深化主题。
三、虚实结合的例子赏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首诗里,“旅馆寒灯独不眠”是实写,诗人在旅馆里,对着寒灯睡不着觉,这是眼前真实的场景。
而“故乡今夜思千里”就是虚写啦,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是说故乡在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这种从对方角度来写思念的虚写手法很巧妙。
通过这种虚实结合,把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
如果没有这虚写的一笔,诗就只是一个孤独旅客的自怨自艾,有了这虚写,就好像把故乡和自己的思念连接起来了,让思乡之情弥漫在两地之间,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巧辨诗词中的虚写
巧辨诗词中的虚写
和 红 艳
梳 理 近 几 年 高 考 语 文 真 题 , 可 以 发 现 2017 2015 年 2014 年 年 、 、 江 苏 卷 的 古 诗 词 鉴 赏 都 对 虚 写 、 虚 实 结 合 进 行 了 考 查 , 可 见 虚 写 及 相 关 手 法 是 江 苏 省 高 考 语 文 的 考 查 热 点 。帮 助 学 生 准 确 掌 握 这 一 手 法 是 高 三 语 文 教 学 中 诗 歌 复 习 的 重 要 内 容 之 一 。何 为 虚 写 ?虚 写 是 想 象 之 景 , 存 在 于 诗 人 主 观 意 识 中 , 通 过 诗 人 主 观 想 象 得 到 的 部 分 。一 般 而 言 , 常 见 的 虚 写 类 别 有 : 想 的 未 来 之 境 。② 已 逝 之 景 , 已 逝 ①设 之 境 。③由 此 及 彼 , 从 对 方 的 角 度 写 。④ 神 仙 鬼 怪 世 界 或 梦 境 。那 么 在 考 场 上 , 如 何 快 速 判 断 出 虚 写 手 法 呢 ? 语 , 波 浪 线 表 示 宾 语 , 圆 括 号 表 示 定 语 , 中 括 号 表 示 状 语 ) 。 1 )而 1 《荆 ( (燕 国 见 陵 )之 耻 除 矣 。(必 修 轲 刺 秦 王 》) ( 此 非 ( 孟 德 之 困 于 周 郎 )者 乎 ?(必 2) 修 2 《赤 壁 赋 》) ( 臣 [诚 ]恐 见 欺 于 王 而 负 赵 。(必 3) 4 修 《廉 颇 蔺 相 如 列 传 》) ( 武 留 匈 奴 凡 十 九 岁 。(必 4) 4 《苏 修 武 转 》) ( 臣 (无 罪 夷 灭 者 )数 十 家 。(必 5 )大 4 修 《苏 武 转 》) 通 过 以 上 符 号 分 析 出 来 的 句 子 成 分 , 我 们 不 难 发 现 句 ( , “见 陵 ”这 一 被 字 结 构 的 短 1 )中 语 在 句 中 做 的 是 定 语 , 主 语 “ 耻 ” 和 谓 语 “ 除 ”存 在 被 动 关 系 。我 以 为 该 句 作 为 意 念 被 动 句 分 析 则 更 合 适 。句 ( 分 析 的 主 干 , 该 句 无 疑 2 )看 是 一 个 带 有 反 问 语 气 的 判 断 句 , “ ‘非 ’ , 不 是 , 表 否 定 判 断 ” 。此 句 中 “ 孟 德 之 困 于 周 郎 ”作 的 的 主 语 是 宾 语 “者 (地 方 ) ”的 定 语 。句 ( 3 )中 是 “ 臣 ” , 谓 语 是 “恐 ” ,“见 欺 于 王 而 负 赵 ”是 “ 恐 ” 的 宾 语 。此 句 不 作 为 特 殊 句 式 来 讲 即 可 。
怎样区别诗词中的虚实
怎样区别诗词中的虚实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虚包括想象、梦境、幻想、与所写之景相对应的情、有形无形。
比如: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成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欧阳修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绛纱囊里水晶丸。
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
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凉州词张籍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qi,沙漠),应驮白练到安西。
梦:想象、虚实结合。
主客观结合:一蓑烟雨任平生。
怀古诗对过去景象的描绘为虚景,眼前所见为实景。
诗歌理论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虛,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3、实,指具体描绘;虛,指抽象的议论。
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
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
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诗词虚实结合中“虚”的判断标志
古诗词虚实结合中“虚”的判断标志中国古诗词的艺术规律却是一门纵贯数千年,横涉千万家的博大精深的学问。
诗词中重要的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尤其使用得广泛且不易被学诗者把握,这里就浅谈一下“虚实结合”手法中“虚”的判断标志。
一、表示假设----纵使、纵有、应、须、遥知等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把现实和梦幻混合起来。
“纵使相逢”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应不识”的“应”把其中的无奈、悲痛表现了出来,而这种设想的标志“纵使”和“应”就是下面梦境(虚)开始的标志。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中通过“想得”和“应”两词描绘了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讨论着自己这个远行的人,以此来表现“思家”。
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写我和家人听闻蜀中大地收复蓟北后,想象着要“放歌”“纵酒”来共庆失土的收复,还要与年少的儿女作伴一起回故乡,结束自己流离失所的生活。
所有这些都是诗人回家的畅想,事实还没发生,或者还没来得及发生,而所有这些景象都是从“须”这个字引发出来的。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实写“山舞银蛇,远驰蜡型”,后面用“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一个“须”字引发了下面的联想,是虚写的标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奇登高,插茱萸是作者遥想之事,此处的“遥知”便是下面“虚”景的标志。
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借助假设设想,寄托绵绵情思的有很多篇,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表示比喻------如、似、像等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提到“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认为有比兴实句可以变为虚句或活句,无比兴虚句则变为死句。
略谈古典诗歌中的虚与实
了托 物 言 志 的 手法 ,实 写 了雄 伟 壮 观 、冲 决 一 切 、气 势 磅 礴
的瀑 布 形象 ,表 现 了作者 弃 燕 雀 之 小 志 ,慕 鸿 鹄 以高 翔 的 豪
情 , 这 是虚 写 ,作 者 主观 上 的情 志 ,都 依 托 在 了客观 的景 物
界 ,丰 富 了诗 中 的意 象 ,开 拓 了 诗 中 的 意境 。
“ 军 夜 战 ”只 从 侧 面 带 出 , 避 开 了对 战 争 过 程 的 正 面 描 前
写 ,从 侧 面 烘 托 ,让 读者 从 “ 大漠 风 尘 日色 昏”和 “ 战洮 夜 河北 ”去 想 象 前 锋 的仗 打 得 多 么艰 苦 ,多 么 出色 。从 “ 已报
钓 图》 只 画 了漂 浮 于江 面 的 I 扁舟 和 个 在 船 上独 坐 垂 钓 …I r 的渔 翁 , 阴周 除 了 寥寥 儿 笔 的 微波 之 外 ,几 乎全 为空 白 。然 而 ,就是 这 样 的 空 白表 现 出 了烟波 浩 淼 的江 水和 广 阔 的空 间 感 , 衬托 了江 寒 意萧 瑟 的 气 氛 , 从而 更 加 集 中地 刻 画 了渔 例 如 白居 易在 《 琶 行 》 中三 次写 到 江 中 的 月亮 ,其 目 琵 的 都 是 为 了烘 托 人 的情 感 。 “ 时 茫茫 江 浸 月 ”烘托 出主 客 别 相 对 无 言 、黯 然 神 伤 的心 情 ,反 映 了当 时诗 人 与 友人 凄 凉 的 心境; “ 东船 西 肪 悄 无 言 ,唯 见 江 心秋 月 白 ”是 对 琵 琶卢 的
它 可 以 通 过 视 觉 、 听 觉 、触 觉 等 感 知 到 ,是 真 实 具 体 的 描 处 高 。溪 涧 岂能 留 得 住 , 终归 大 海 作波 涛 。 ”作 者在 此 使 用 绘 。所 谓 “ ”则 是想 象 之 景 , 存 在 于人 的思 想 意识 之 中 , 虚 引 发 人 的 联 想 。 具 体 说 来 : 有 限 为 实 , 无 限 为 虚 ; 景 物 为 实 , 情 感 为 虚 ; 1 面 为 实 ,侧 面 为 虚 ; 眼 前 之 景 为 实 , 已 F
古诗歌手法赏析虚实结合难点讲解
古诗歌手法赏析虚实结合难点讲解古诗歌手法赏析虚实结合难点讲解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手法分析题。
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缺乏手法知识储备,鉴于此,笔者有了细讲诗歌手法的念头。
本篇主要讲讲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虚实相生。
一、什么是“虚”与“实”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二、古诗中的“虚”“实”运用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
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这是化实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
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三、虚实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古诗词中的“虚写”
龙源期刊网 古诗词中的“虚写”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7年第39期“虚”和“实”,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技法:“实”指的是客观地反映绘畫对象,“虚”指的是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部分。
在古代诗歌中,“虚”与“实”也是相对而言的,包括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四种类型:1.虚幻世界。
如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写“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诗人用神奇的彩笔,描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2.梦境。
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这是以繁华的梦境来反衬现实处境的悲哀。
又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梦中图景。
3.设想之境。
如李煜的《虞美人》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雕栏玉砌”依然存在,只是这番景象并不在眼前,所以是虚象。
诗人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又如柳永的《雨霖铃》,词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设想中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诗人虚写别后的生活,着意抒发孤独寂寞之情。
4.从对面写——这是一种特殊的设想之境。
如高适的《除夜作》:“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通过写千里之外的亲人对自己的思念,衬托出客心悲愁,思乡情切。
从对面写来,多写双方中的对方以己度人,虚写人实写己,两地相思,一样愁绪,读来诗味无穷。
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
小结3:虚词结合题的答题步骤:
• 一、明手法(准确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 二、阐运用(结合诗句分析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 三、析效果
A.烘托渲染某种氛围, 表达作者某种情感
B.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牛刀小试:
• 《送魏二》王昌龄 • 答案: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 风骤雨。 • 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 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之情。 • 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 ,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扬州慢 姜夔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 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参考答案:
• 本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景是“春风十 里”,写往日扬州城里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 ;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 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 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实
)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 ⑥ 飞流直下三千尺(
虚)
实
)
疑是银河落九天(Βιβλιοθήκη 虚 )小结1:诗中的虚有哪几种类型?
• 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 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 回忆:已逝之景 已逝之境 • 联想: 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
二、链接课本,总结规律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词。
诗(词)中如何运用虚实结 合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的规范格式:
①指出手法; ②点明虚实; ③分析关系; ④明确效果。 (⑤分条作答!)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既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也是高考古诗鉴赏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之一。
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
一、虚写与实写的类型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主要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从表现手法上看,“虚”就是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包括人物的心理、抽象议论、景中之情等。
从描写内容上看,“虚”就是指亲历的场景、历史场景、梦中场景和设想的未来场景。
1.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已逝之景主要指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
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上片中“春花秋月”、春风(东风)拂槛、明月照楼等都是词人眼前所见之美好景色。
下片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宫中的红粉佳人也已迟暮。
这些都是虚写之景。
诗人竭力将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进行对比,在虚实对比中突出国亡家破、物是人非的无限悲愁悔恨。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上片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具体景物描写是实写。
下片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描绘了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形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火烧赤壁这一史实,这都是对赤壁之战中人物、事件和场景的想象还原,是对历史事件的虚写。
词人怀古伤己,借对英雄人物周瑜的仰慕,抒发了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
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虚和实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在它的影响下,美学领域的虚实理论得以形成。
在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中,虚实理论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
仔细分析,文学中的虚实与其他作用于视觉听觉的艺术形式中的虚实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虚实究竟有何不同?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之间又有何种关系?笔者想就这些问题作个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虚实与情景的关系二、古典诗词中的虚与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的关系三、虚实与烘托手法的关系四、虚实与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
诗人用这种方法对具体景物作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
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
又如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想像女子生活的情景:大概她是在桥上踏月,深院赏花,或者生活在有着雕花窗子的朱阁里面吧。
“月桥花院”写室外环境幽美,“琐窗朱户”写居室富丽清雅。
虽然这八个字写的是虚境,但璀璨绚烂,给人以恬适惬意的感觉。
但接着以“只有春知处”,显出了词人的思念和落寞。
什么是虚写与实写?请举几个例子.
什么是虚写与实写?请举几个例子.
虚写和实写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实写,恰好与之相反。
如齐已《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
“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
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试想,若不用虚写,怎能展现如此阔大的景象?这种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为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实写,不言而自明......。
古典诗词中的虚写形式探究 PPT
谢谢观看!
古典诗词中的虚写形式探究
一、什么是虚写
虚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重要的艺 术表现手法。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 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等,是通过诗人 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写得好可以使诗 意含蓄蕴藉,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 拓展诗的意境,给读者以广阔的审美空间 和充盈的审美趣味。
二、虚写常见的形式
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写仙境、 梦境和想象之景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
•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 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 汉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 绝!”
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
间、强虏灰飞烟灭。”
(二)写未来之景
诗人把未来之景与当前之景进行对比或 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 •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写梦境、仙境、想象之景
(一)写已逝之景
作者把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 景象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 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 李煜的《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
• 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 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古诗词表达手法鉴赏之虚写-8689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鉴赏专题之虚实结合教学目标:1.了解表达技巧中虚实结合的类型2.鉴赏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并掌握答题方法教学重点:领悟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掌握虚实结合的答题方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霜禽:冷天的鸟。
《山园小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案:①对比(反衬)(首联)②正面描写(颔联)与侧面衬托(颈联)相结合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表现了霜禽对梅花既爱且敬的心理;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但无缘相见也一定会伤痛欲绝。
这样,梅花的美就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她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
(实:正面直接描写、视觉的姿态;虚:侧面烘托映衬、嗅觉的气味)③视觉、嗅觉相结合: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绘其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
④虚实结合:颈联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
(现实与想象)⑤直抒胸臆(尾联)⑥托物言志(全诗)师结:技巧手法多样,一首诗中有时候是一句诗往往用到多种手法,要细加识别。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集中使用了多种手法,但换个角度看,也包含着虚与实的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温习一下虚与实的概念(提问或生自由做答)实从内容和表现形态看,指客观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从表达方式看,正面直接描写为实。
虚是指与实相对的虚象、虚景、虚境,是诗人通过对梦境、回忆的描摹和再现,以及联想和想象而虚拟出来的境界。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情感。
虚实结合可以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要拿高分,你必须弄懂诗歌中的“虚”与“实”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要拿高分,你必须弄懂诗歌中的“虚”与“实”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只有真正弄清了什么是“虚”,什么是“实”,才能准确用到诗歌的鉴赏活动中。
今天,我们就详细解析一下这种艺术手法。
一、诗歌中的“虚”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二、诗歌中的“实”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三、“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2020例题高考诗歌鉴赏易混淆的表达技巧
例题高考诗歌鉴赏易混淆的表达技巧易混淆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语文命题者关注的热点,考生往往因辨别不清而误判。
易混淆的表达技巧有虚写和实写,烘托、渲染、衬托、对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
1.虚写与实写所谓“虚”,是指诗歌中表现出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如神仙鬼怪的世界、梦境、已逝之景、未来之境等)。
所谓“实”,是指诗歌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到的部分,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歌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2.渲染与烘托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进行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突出形象。
烘托是指从侧面进行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3.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特点,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一般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特点来突出主体。
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或相异,用衬体衬托主体。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鲜明的对比,可以揭示矛盾,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4.五个易混淆表达技巧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缘情布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①触景生情:指作者看见眼前景象就引起了其心中长期郁积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方式。
②以景结情:指诗文创作中用在结尾的一种表达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或文章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收束诗文,达到言尽而意不尽的效果。
③缘情布景:指因情选景,以情染景。
景物一旦有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从而达到情中出景,景中寓情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辨诗词中的虚写
作者:和红艳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年第11期
梳理近几年高考语文真题,可以发现2017年、2015年、2014年江苏卷的古诗词鉴赏都对虚写、虚实结合进行了考查,可见虚写及相关手法是江苏省高考语文的考查热点。
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这一手法是高三语文教学中诗歌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何为虚写?虚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诗人主观意识中,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一般而言,常见的虚写类别有:①设想的未来之境。
②已逝之景,已逝之境。
③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
④神仙鬼怪世界或梦境。
那么在考场上,如何快速判断出虛写手法呢?
一、巧寻关键词
巧寻关键词,如“梦”“想”“遥想”“忆”“念”“应”等。
名词“梦”,它常是虚写的标志。
如《商山早行》中“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的“梦”字就点明了下句诗的内容为一个梦境,是虚写。
该诗句写了诗人在旅途早行时,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
诗人通过虚写梦境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表示对对方行为推断的动词“想”“忆”“念”,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是对历史事件的想象,也是一种虚写,表达对英雄的缅怀。
“忆”字,如《送魏二》中的“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念”字,如《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这些字眼的出现,是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场景的推断,属于虚写,考生应该敏锐地捕捉这些关键词,正确鉴赏诗词。
表推断的副词“应”,如“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的“应”字表明是作者的一种推断、猜测,不是实写,而是一种想象、虚写。
二、关注时间词
关注表示过去或者未来的时间词,如“去年”“当年”“往昔”“今宵”“今夜”……这些时间词是一种提示,提示我们诗句中描写的场景不是当下发生的,而是过去或者未来的情景,这就涉及到了虚写手法。
如《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暗示描写的是将要发生的未来之景。
《满江红》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中“当年”与“而今”对比出现,中原“当年”繁华景象属于虚写,“如今”残破的场景属于实写,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总之,一些表时间的词,也是我们辨别虚写手法的一个标志,可以作为推断诗句使用虚写手法的依据。
三、关注地名
关注地名,思考诗人创作诗歌时本人所处的位置与诗中所描写的场景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有可能使用了虚写手法。
如《送魏万之京》中“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诗中的关城、御苑是指潼关和皇家庭苑。
潼关是魏万从洛阳西去长安的必经之地,皇家庭院是魏万的目的地,而诗人和魏万当时处在洛阳,诗中出现的地名与诗人所处的位置不一致,可合理推断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想象,不是眼前实景,是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使用了虚写手法。
再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诗句中出现了“渭北”和“江东”两个地名。
“渭北”是杜甫所在地,“江东”是李白所在地,两个地名不一致,可推测“江东日暮云”是杜甫的想象,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此处也使用了虚写手法。
总之,地名是否和作者当前所处位置一致是辨别虚写手法的一个依据。
四、关注写作对象
关注写作对象,思考写作对象是诗人本人还是其他。
如果写作对象是对方,那么诗句用到了虚写手法,如《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从诗句中的“镜”“云鬓”等字眼,我们大致可推断,诗句描写对象为女子,而非李商隐本人。
他猜想女子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想象对方受相思折磨而痛苦,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
这是典型的虚写手法,表情达意更含蓄委婉深沉。
《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从“佳人”等字眼,可推断写作对象为女子,身在异乡的词人设想妻子此时也和自己一样正在楼头凝望从天边驶来的每一只船,她都巴望着是丈夫的归舟,然而每一回她都看错了,她一次次地失望,一次次地伤心,含蓄地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
这是典型的虚写。
杜甫脍炙人口的《月夜》也是这种写法。
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写作对象不是本人,而是神仙鬼怪世界了,这也属于虚写。
总之,如果写作对象是对方,或者神仙鬼怪世界,那么诗人可能使用了虚写手法。
上述四种方法侧重从诗词的语言形式上总结一些窍门、一些规律,而最终判断是否使用虚写手法,还要从诗句内容来整体把握。
考生要努力读懂诗歌,吃透概念,牢记虚写常见的四个类别,综合考虑进行辨别,才能确认无误。
南宋诗人陆游有诗云: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考生如果想练就考场的火眼金睛,我们也不妨说:功夫在诗外。
作者单位:江苏省邗江中学(22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