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的描写手法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之描写抒情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之描写抒情手法

• 正衬,是用相类似的事物作为陪衬以充分反映主 要事物。以美好的景物来衬乐,以凄苦的景物来 衬哀,或以次要的人物来衬主要人物。

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月落”、“乌啼”、“霜满天”入诗,点染一 幅凄冷悲凉的秋江夜泊图,衬托出游客悲苦的心 境和凄切的羁旅之愁。
• 反衬 • 是用与主要事物相反
或相对的事物作陪衬 以突出主要事物的手 法,
•如 • “以乐景写哀, • “以哀景写乐” • “以动衬静” • “以静衬动”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 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 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 此诗乃当时所作。
观景角度
高低
(方位顺序) 上下
描写
点面
角度 绘景角度 视、听、味、触 (感官方面) 嗅觉(形声色味) 白描
正面
细节
(直接描写) 描写
描写
渲染
手法
动静
侧面
烘托
(间接描写) 衬托
虚实
返回目录
•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二、阅读下面诗歌说说用了那几种抒情方式。 • 蜀 相 杜甫

【高考语文】专题02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诗歌鉴赏专题解读

【高考语文】专题02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诗歌鉴赏专题解读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1、正面描写定义: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

例1、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例2、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白居易《杨柳枝词》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

2、调用多种感官(视听结合等)描写要从不同角度,以增强描写的立体感。

描写大多采用视觉描写,但为了多方面地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常常辅之以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例、唐代诗人王建的《江馆》:“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他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描写出一幅清新的江馆夜市图。

“水面细风生”是触觉,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

“菱歌慢慢声”是听觉,采莲小调婉转柔美,舒缓悠扬。

“灯火夜妆明”是视觉,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有盛装女子婉丽的身影。

这首宿旅诗,透露出作者欣赏江边夜市的悠闲欣喜的感情。

3、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点面。

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例1、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例1、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特别关注】: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描写手法【虚实结合】含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作用:①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丰富诗歌内容,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增强表现力。

例句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前两联写实。

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禁不住“涕泪满衣裳”。

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

后两联写虚。

我们“放歌”、“纵酒”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

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

虚实结合,大大拓展了诗歌外延,表现了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强烈愿望,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动静结合】含义: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同时做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作用:①突出事物特征,将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②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③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使句子灵活多变,富于诗意;④烘托作者的某种心境和情绪。

例句赏析: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动静结合,相互映衬。

诗中末句对大鱼跃出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前三句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的“静”态美,一静一动,富有诗意。

抒发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正侧结合】含义:正侧结合是古代诗文中写人、写物常用的一种手法。

“正“指的是正面描写,“侧”指的是侧面描写。

晓行巴峡高考诗歌鉴赏

晓行巴峡高考诗歌鉴赏

晓行巴峡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歌,以下是关于这首诗歌的高考诗歌鉴赏:一、主题思想这首诗歌以巴峡为背景,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和行旅的情景。

诗人通过描绘山峦、江流、鸟鸣等自然景观,表现出对巴峡风土人情的热爱和赞美。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二、艺术手法1. 描写手法:诗人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山峦、江流、鸟鸣等,营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氛围。

2. 对比手法:诗人通过对比故乡和异乡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通过对比旅途中的艰辛和美景,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

3. 意象运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山峦、江流、鸟鸣等,表现出巴峡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高考考点1. 理解诗歌内容:考生需要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巴峡景色和风土人情,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分析艺术手法:考生需要分析诗歌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对比手法和意象运用等艺术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3. 鉴赏诗歌语言:考生需要鉴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用词简练、生动形象等,以及这些语言特点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4. 评价诗歌思想:考生需要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进行评价,包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等。

总之,晓行巴峡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通过对巴峡景色的描绘和风土人情的赞美,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在高考诗歌鉴赏中,考生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手法、鉴赏诗歌语言并评价诗歌思想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一、诗歌表现手法传统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诗歌的表现手法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其中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

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1.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

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

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

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

3.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

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一)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

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

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一.描写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描写手法全总结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描写手法全总结

诗词鉴赏描写手法全总结| 董腾老师独家干货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古诗词鉴赏之手法题的最后一类-----诗词的描写方法。

白描一、白描: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

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是不是很直白的描述,将画面不加任何修饰的描绘出来,这就是白描啦!)【例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析】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细描二、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工笔细描的方法就是将人(作者)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感觉等所感知的事物的形体、情态、声音、色彩、气味以及感受等细致地描写出来的一种方法。

描写时常采用形容、修饰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等细腻的笔法对描写对象从正面做充分且具体的描绘刻画)【例】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析】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描写的角度——正面、侧面】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对象。

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常考的表现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常考的表现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常考的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表现手法一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2、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二.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通感、比拟、夸张、对偶、用典、化用、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以声衬静、化静态为动态、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用的特殊表现手法。

从近年的考查题型看,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从以下四大角度命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下面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做一个梳理,以便考生有系统直观的了解。

一、表达方式诗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其中以描写和抒情为主。

1.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

具体有:(1)动静结合,即景物、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相互映衬,构成一种特殊的情趣,如“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2)虚实结合,指用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3)白描,即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4)細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加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指作者对自己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托物言志,也叫借物抒怀,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例如“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在诗歌鉴赏时考描写,主要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命题。

(一)基本概念:1、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例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析】此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2、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例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析】此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例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二)考试重心高考主要在正面描写的几个角度上命题。

(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高考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经典通用版本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经典通用版本PPT课件)
工笔
工笔画
精 雕 细 刻 , 纤 毫 毕 现
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描写。 相对于白描,工笔也可以称为细描。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试对第四句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敲”
是“敲打、敲击”的意思,诗人是在约客客不 至时的反复玩弄棋子的轻轻敲击,反映寂寞、 无聊、幽怨。此处的“闲”是“闲极无聊”。 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既写了诗人 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 种怅惘寂寞的心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
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三、四两句写想家,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
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
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
念之情加倍突出。
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具 体的言行举止、神情意态、心理活动、 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典型情节的描写。一 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细节之于诗, 如秋波之于佳人,其审美意义全在于含 情脉脉的暗示。
阅读本诗,试分析怎样表现主题的。 从军行七首(其五)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像(燃烧着一样)或是显得花朵象火一样红
艳。 )等修辞,表达了作者看到如 此美丽的景色,勾起了对故乡的怀 念,感慨何时才能重回故里,思乡
情切。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句用了对偶:“江”对“山”, “碧”对“青”,这“鸟”对“花”
等。
这首诗抒发了

高考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知识总结

高考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知识总结

(1)侧面描写———衬托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突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比照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

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2)各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比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再比方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假设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 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 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 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 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是指虚与实二者 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 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的境界。
【练习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表达得越充分。
3、动静关系
概念: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 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 达情感。
分类:
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 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
涧的幽静。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
《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 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
后四句表达有什么特点? 通过渲染。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 活动为中心,显得活泼、自然、有趣。采用复沓句 式而略有变化,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 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 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使有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联想到采莲 人内心的欢乐。
动衬静。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 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 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 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 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 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 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4、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描写手法
1、渲染 概念:指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 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
例:“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通过写出风、天、猿、渚、沙、 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 渲染苍凉的秋江景象,抒发了诗 人的羁旅愁思与迟暮之感。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如聂 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 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 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 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 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 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 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 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 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2、衬托
概念: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 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 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 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分类:
正衬 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 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 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 ,这是正 衬。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 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 风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 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 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
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篇不对当时的处境作 正面描写,而是写梦境,写梦中游 上苑的热闹景象和“花月正春风” 的美好景色。为什么这样写?是用 梦境来反衬现实。梦境写得越是繁 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 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 今日处境的凄凉,“恨”的含意便
【参考答案】由眼前 情景转送为魏设想二对方抵 达后的孤王寂昌与龄愁苦, 醉别江通楼过橘想柚象香拓,江展风意引境雨,入船凉。 忆君遥虚在实潇相湘生上,,愁使听主清客猿双梦里长。
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 关于三﹑为四深两远句。,明人陆时雍《诗
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 远。”请作具体分析。
课堂 练习
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例: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 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 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 出牧民的生活。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 易的《卖炭翁》: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
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 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 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 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 老。
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第三句采用虚写的写法 (步骤一) 。 诗句不直接 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 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 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 。 这样写,把深
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步骤三) 。
5、白描 概念: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 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 写方法。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 致பைடு நூலகம்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 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 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 暮景中尽露无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