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归纳最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辅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一)概念:(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专题06:诗词赏析(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专题06 诗词赏析1.(2022·江苏·中考真题)阅读上面诗歌,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的前两联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家园荒芜、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雁”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九秋蓬”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
(3)这首诗的尾联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骨肉分离战乱频年(2)离别漂泊(3)这首诗的尾联是借月抒情,表达了作者的骨肉相思之情。
苏诗尾联是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意思是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
“世业空”“田园寥落”写出家园荒芜之景;“弟兄羁旅各西东”“骨肉流离道路中”写出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的骨肉分离之景;“时难年荒”“干戈”写出那个时代战乱频年的社会现实。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概括。
“千里雁”,诗人以“雁”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
写出了诗人的离别之苦。
“九秋蓬”,诗人以“蓬”作比,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就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
(3)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意思是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诗人借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
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表达了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阐释】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四大方面: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知识链接】见《高考经典》121页1、要点解说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一般而言,对修辞手法的考察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表达效果。
2、解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1)比喻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叫拟物。
比拟的表达效果: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描写的物更形象、生动。
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
表达效果: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可使语言含蓄、简练,引发读者联想。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专题06:诗词鉴赏(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专题06诗词鉴赏(2022春•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⑴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铃⑵,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⑴浩初:作者的朋友,此时到柳州看望柳宗元。
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⑵海畔:海边。
柳州在南方,距海较近,故称海畔。
剑错(niGng):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
⑶若:如果。
1.这首诗第一句有什么作用?2.同样表现离愁别绪,下列哪一项中的诗句与本诗三、四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A.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一一《诗经•王风•黍离》B.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一一(南唐)李璟《山花子》C.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一一《古诗十九首》D.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一一(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答案】1.环境描写(比喻),将尖山比喻成剑锋;时时触动作者内心,让他感受痛苦。
引发了下面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交代了地点、时间。
2. D【解析】1.考查诗句的鉴赏。
“海畔尖山似剑错”的意思是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
据此可知,这句诗把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比作利剑锋芒,由此可知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结合下一句“秋来处处割愁肠”可知,诗人认为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突出作者愁苦之深;诗的第一句是写登览所见的景色,广西独特的风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引起下句奇特的联想的巧妙的设喻。
剑芒似的尖山,这一惊心动魄的形象,对荒远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肠的感觉。
三、四句则由“尖山”进一步生出一个离奇的想象。
在诗人眼中,这每一个山峰都是他自己的化身。
又使他感到自己只有一双眼睛眺望京国与故乡,是不能表达内心渴望于万一,而这成千的山峰,山山都可远望故乡,于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得到一个分身法,将一身化作万万千千身,每个峰头站上一个,庶几可以表达出强烈的心愿。
据此分析可知,这首诗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尖山比喻成剑锋,时时触动作者内心,让他感受痛苦,引发了下面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交代了地点、时间。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六: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写作手法)分析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第三句景物的“静”。
高考语文
五、结构技巧 1、开门见山: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点明情感。 2、点面结合:既从宏观上作大笔勾勒,给人以整体印象,即作面得铺排;又从微观上作 细节点染,给人以具体感受,即作点的开掘,点面结合,从而使读者对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 获得全面而又深刻的领悟。 3、铺垫:用前面一系列非主要内容为后面主要内容做准备 。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 叙事为议论抒情做铺垫。 4、照应:指文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更加突 出主题。分照应标题、首尾照应、前后照应三种。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示与之相似或者相近特点的概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
念、思想和感情。
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前三句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特 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出新的观念和思维过程。
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包括以 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
苏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 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地 位。
3、拟人: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表达异乎寻常的情感。 5、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 一种修辞方式。
高考语文
6、用典: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 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第一课时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1、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一、考点解读: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几个角度:A、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B、从修辞的角度: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这样一些: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双关、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等。
C、从表现手法入手: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或对比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比喻象征等。
D、从表达方式入手: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E、从音韵的角度入手:如长短句间杂的,读起来错落有致,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多用叠词的,讲究押韵的,则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3、命题方式: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命题,往往命题为: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二、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三、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专题06 古诗词表达方式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原卷版)
专题06 古诗词表达方式鉴赏(原卷版)【考点穿透】【考向阐释】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
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其中抒情和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方法探究】一、整赏诗歌表达方式三要点1.辨析表达方式热邮愿越务整和多,我们要通过平时的训练,做自配题高正熟新保各种方式的能力和技巧,以达到能够迅速选择正确答案的目的。
2.洞悉表达效果表达方式是为主旨服务的。
因此,在分析表达时,必须结合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
3.规范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指出诗歌表达方式的显著特点;(2)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如何运用;(3)简析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不同考查形式解题例析1.赏析描写手法:怎样描写(叙)+描写(叙)什么十抒什么情2.赏析抒情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十主旨情感)【典例在线】【1-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 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2-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选文《爱莲说》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曲池荷卢照邻①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
②浮香:荷花的香气。
③曲岸:曲折的堤岸。
④圆影:圆圆的荷叶。
⑤华池:美丽的池子。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篇教学内容
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篇(一)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明,最重要的是抒情和描写)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乐景乐情借景抒情 哀景哀情间接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i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 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2 :杜甫《倦夜》竹凉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 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问: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诗歌中没有说抒情方式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 )|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因事抒情:例3: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4: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一一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例5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06诗歌鉴赏(解析版)
诗歌鉴赏(2022·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简要分析“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的表达效果。
2.有人认为,本诗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也展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1.运用“烂柯人”的典故,暗示诗人被贬谪的时间之长,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无限感叹。
2.同意。
诗人以“凄凉地”“弃置身”写痛苦经历,以“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发深沉慨叹,又以“沉舟”“病树”自喻,写出了内心的惆怅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又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仕宦升沉的乐观豁达的襟怀,同时,“长精神”也体现了诗人并不消极气馁,将会抖擞振奋,重新投人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解析】1.考查对诗句表达效果的分析。
“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烂柯人”是运用典故,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
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诗人借这个典故,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回到家乡后恍如隔世的心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久,又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2.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作答本题,观点要明确,理由阐释要结合诗歌内容作答。
同意这种观点。
首联,一个“凄凉”,一个“弃”,将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寂寞虚度年华的那份苦水委婉地倒了出来,对自己被贬適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
颔联,用典。
前一句借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已逝的伤感之情,后一句借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久,又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 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 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 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 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 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 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 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 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 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二、抒情方式
• 《南园》、《马诗》
• 《南园》是直抒胸臆,“男儿何不 带吴钩”等语言直白,痛快淋漓;
• 《马诗》是托物言志,借骏马的志 向含蓄地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 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二、抒情方式
• 咏怀(七十九)阮籍
•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以凤凰自喻, 写立身高洁、志向远大的凤凰只能身处 非位,实际上借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 苦闷。
3.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的设置和安 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 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 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
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
鉴赏诗歌描写方式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鉴赏需要关注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1.象征手法:通过使用具象或抽象的符号、形象、意象等来代
表或暗示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用春天来象征希望和新生。
2.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来突显它
们的共同之处或特点。
例如,将心比作苍穹,形容心情广阔。
3.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
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用“秋风”“呼啸”来描述风的声音。
4.排比手法:通过使用并列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同等重要的事
物或概念。
例如,"冰冷的风,寒冷的雨,无情的黑夜"。
5.对仗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词语、句子进行音、韵、意义上
的对应,以增强韵律和美感。
例如,“山隅隐隐”中的“隐隐”与“山隅”产生对仗。
6.修辞手法:包括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倒装等,以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7.节奏感和韵律感: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
过对诗句的音调、音节、重复等进行处理,使得整篇诗歌具有一种鲜明的韵律感。
8.意象和意境的营造:通过运用具体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得
诗歌中的意象更加鲜活,以及透过意象的串联和延展,使得整篇诗歌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这些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常常与主题、情感、氛围等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首优秀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需要根据诗歌的风格、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鉴赏。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整理)
诗歌鉴赏一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一一情与景的关系(2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T情):②以景结情(情T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②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3、借事抒情(用典故)(附《常用典故》资料)(目的:咏古抒怀,借古讽今)包括用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诗文句两种,一般侧重指前者。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4、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专题06情感、主旨类题型(解析版)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中考答题得分技巧
专题06情感、主旨类题型常见常考题型如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范例】(2020·遂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晚次乐乡县唐·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
噭噭夜猿呜。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
②野成:指野外驻防之处。
③断:断绝,消散。
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
⑤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抒情方式上,与他的《登幽州台歌》有何不同?【答案】(1)诗人放眼四周:入城前见到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2)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与浓重的乡愁。
《登幽州台歌》素淡的笔墨抒写真情实感,质朴明朗,苍凉激越。
而这首五律,笔法细腻,结构完整,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
【解析】【分析】⑴这两句诗描写的时间是夜晚,夜晚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清楚了。
描写的景物有:野戍荒烟和深山古木,这些景物在夜晚会呈现出什么画面呢,结合“断”“平”两个字进行想象,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
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⑵①根据“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如何此时恨”可以看出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与浓重的乡愁。
②《晚次乐乡县》首联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乡愁伤感情调。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
接着,诗人又放眼四围,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方法详解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方法详解诗歌是一种富有艺术性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式结构来传达情感、思想和意象。
在创作诗歌时,掌握一些表达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诗人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诗歌更加生动、深刻。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与方法。
一、形象化的语言形象是诗歌的灵魂,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而具体。
诗人可以通过选择具有强烈视觉感的词语和比喻,来创造出丰富的形象。
例如,用“燃烧的太阳”来形容炽热的爱情,用“迷雾弥漫的森林”来描绘神秘的氛围。
形象化的语言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象。
二、节奏和韵律节奏和韵律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感。
通过合理的句子长度、音节的安排和重音的运用,诗人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例如,使用押韵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律美,而使用重复和变奏可以增加节奏的变化和层次感。
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选择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形式,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三、隐喻和象征隐喻和象征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可以使诗歌更富有深度和多义性。
隐喻通过将一个事物比喻为另一个事物来传达特定的意义和情感。
例如,用“飞翔的鸟”来比喻自由和追求梦想,用“枯叶飘落”来象征岁月的流逝。
象征则是通过某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或概念,以表达某种含义。
例如,用“玫瑰花”来象征爱情,用“黑夜”来象征孤独。
隐喻和象征可以使诗歌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意味深长。
四、对比和矛盾对比和矛盾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通过对比和矛盾可以产生冲突和张力,使诗歌更加生动和有趣。
对比可以通过对相似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来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
例如,通过对比“白雪皑皑的山巅”和“黑暗的深渊”,可以产生鲜明的视觉对比和情感冲击。
矛盾则是通过将矛盾的事物或情感放在一起,来表达复杂的思考和情感。
例如,将“欢乐”和“忧伤”放在一起,可以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思考。
对比和矛盾可以使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
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般来说,“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特色”“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
【通用解题思路】①明手法:准确地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②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分析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③析效果: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手法自身作用术语+ 形象、意境、情感、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常见表达技巧总览】❖表达方式:描写、抒情(重点,下文单独列举)、叙述、议论❖描写手法:动静、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不同角度、多种感官、细节描写、白描❖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咏史抒怀)、用典抒情❖表现手法:以小见大、点染、赋比兴、对比、衬托、渲染、烘托、比兴、联想、想象,广义的表现手法还包括描写手法和抒情手法❖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叠词、互文、对比(也是表现手法)❖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承上启下、触景生情、先景后情,以景结情、卒章显志、铺垫、照应、以小见大(也是表现手法)★表达方式★1.描写手法(1)侧面描写手法说明及作用教材示例赏析侧面描写(烘托)通过其他事物或环境描写对主要对象加以烘托,使之突出、鲜明,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二、三两句从客体落笔侧面描写乐曲之美妙。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山旷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江娥素女,也被乐声触动愁怀,潸然泪下。
极力烘托了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2)正面描写手法说明及作用教材示例赏析白描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不事雕饰,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的手法。
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语言简洁洗练,真切自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解析】9.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
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二、【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8分)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答案】20.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20.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
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
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三、【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20.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
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
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
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四、【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分)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分)【答案】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
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五、【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答案】20.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解析】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本诗题为“采地黄者”,正文是采地黄者对当时年景、生活窘迫、采地黄的艰辛、卖地黄的悲戚遭遇的讲述,诗歌通篇都是自述,这种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采地黄者对自己辛酸遭遇的叙述也就更能给读者深刻的感受。
从叙述的顺序来看,诗歌先写采地黄,再写卖地黄,属于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这种叙述顺序的好处是使所叙述事件逐层深入,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汇,属于纯客观叙述,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
诗中对比手法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迫切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在“朱门”的白面郎,买地黄来喂马,还要讨价还价;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受饥挨饿,而“朱门”的马却以地黄为食,通过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批判的主题。
★★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解析】审题干,可知是问描写手法,所以思考时要从描写手法入手。
解题时可知,这首诗没有对梅花的正面描写,而是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作者的感受。
所以是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2.阅读下面这诗,完成试题。
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第一步)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
(第二步)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第三步)【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
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
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他还在凝想入神。
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