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化学作业
生物化学前三章作业题答案
第一章核酸化学(一)、问答题:1、某DNA样品含腺嘌呤15.1%(按摩尔碱基计),计算其余碱基的百分含量。
解答:A为15.1%,则T为15.1%,G为34.9%,C为34.9%。
2、DNA双螺旋结构是什么时候,由谁提出来的?试述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特点?稳定DNA双螺旋结构主要作用力是什么?它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解答:1953年,J.Watson和F.Crick 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DNA 结晶的X-衍射图谱和分子模型,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特点①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形成右手双螺旋;②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的主链在外侧,嘌呤碱和嘧啶碱在双螺旋的内侧,碱基平面垂直于中轴,糖环平面平行于中轴;③双螺旋的直径2nm,螺距3.4nm,沿中心轴每上升一周包含10个碱基对,相邻碱基间距0.34nm,之间旋转角度36°;④沿中心轴方向观察,有两条螺形凹槽,大沟(宽1.2nm,深0.85nm)和小沟(宽0.6nm,深0.75nm);⑤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两条链依靠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健和碱基堆积力而结合在一起。
意义:第一次提出了遗传信息的贮存方式以及DNA的复制机理,揭开了生物学研究的序幕,为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tRNA的结构有何特点?答:①分子量在25KD左右,由70~90个核苷酸组成,沉降系数在4S左右;②碱基组成中有较多的稀有碱基;③3’一末端是一CCA结构;④5’末端多是PG…也有PC…;⑤呈三叶草形。
包括氨基酸臂,二氢尿嘧啶环、反密码环、额外环,TψC环。
4、DNA和RNA的结构有何异同?答:1、RNA分子中所含的戊糖是核糖,而DNA中的是2’-脱氧核糖。
二者形成的核苷与核苷酸有别。
2.RNA分子中所含的嘧啶碱与DNA分子中有区别。
(U换T)3.天然RNA是以单链的形式存在,DNA分子常以双股螺旋的形式存在。
第四-七章作业生物化学(2)
第四-七章作业⽣物化学(2)第四章蛋⽩质⽣化⼀、填空题1.氨基酸的等电点(pI)是指________________。
2.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离⼦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部分以________________离⼦形式存在,在pH3.在⽣理条件下(pH7.0左右),蛋⽩质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侧链和________________侧链⼏乎完全带正电荷,但是________________侧链则带部分正电荷。
4.近年来的研究指出,肽也有构象。
如脑啡肽是⼀个五肽,它有________________构象。
但肽的构象易变,稳定性远不如蛋⽩质。
5.在糖蛋⽩中,糖可与蛋⽩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残基以O-糖苷键相连,或与________________残基以N-糖苷键相连。
6.蛋⽩质的最低⾃由能构象,常常通过________________残基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稳定。
7.⼀般来说,球状蛋⽩质的________________性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内部,________________性氨基酸侧链位于分⼦表⾯。
8.DEAE-纤维素是⼀种________________交换剂,CM-纤维素是⼀种________________交换剂。
9.多聚L-⾕氨酸的⽐旋光度随pH改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L-⾕氨酸的⽐旋光度随pH改变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10.影响⾎红蛋⽩与氧结合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
11.许多钙结合蛋⽩都存在有________________图象,即它们的钙结合位点都由⼀个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单位构成。
作业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作业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作业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在作业活动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本文将对其进行分类,包括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在作业活动中,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空作业:高空作业可能导致坠落、摔伤等事故,特别是在没有安全设施的情况下,危险程度更高。
(2) 机械伤害:机械设备的操作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完善可能导致夹击、割伤等事故,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3) 触电:接触带电设备可能导致电击事故,特别是在没有有效绝缘的情况下,危险程度更高。
(4) 噪音和振动:长期处于噪音和振动的环境中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疲劳、听力受损等,同时也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在作业活动中,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物质泄漏:化学物质泄漏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人员中毒等事故,特别是对于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危险程度更高。
(2) 火灾:可燃物的燃烧可能导致火灾事故,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在作业活动中,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种群的交互作用:在某些作业环境中,不同生物种群的交互作用可能导致疫情传播、生态失衡等,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2) 传染病:工作人员之间的传染病传播可能导致群体性疫情的发生,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在作业活动中,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疲劳、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2) 不良的工作环境:不良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感到压抑、烦躁等,如高温、噪音等环境因素,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生物化学第十一次作业
第十一次作业1、hydrogen bond 氢键: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氟、氯、氧、氮等)共价结合的氢,如与负电性大的原子Y(与X相同的也可以)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X-H…Y形的键。
这种键称为氢键。
2、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机制酶的催化机理和一般化学催化剂基本相同,也是先和反应物(酶的底物)结合成络合物,通过降低反应的能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在恒定温度下,化学反应体系中每个反应物分子所含的能量虽然差别较大,但其平均值较低,这是反应的初态。
S(底物)→P(产物)这个反应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有相当部分的S分子已被激活成为活化(过渡态)分子,活化分子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在特定温度时,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使1摩尔物质的全部分子成为活化分子所需的能量(千卡)。
酶(E)的作用是:与S暂时结合形成一个新化合物ES,ES的活化状态(过渡态)比无催化剂的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活化分子含有的能量低得多。
ES再反应产生P,同时释放E。
E可与另外的S分子结合,再重复这个循环。
降低整个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在单位时间内有更多的分子进行反应,反应速度得以加快。
如没有催化剂存在时,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的反应(2H2O2→2H2O+O2)需要的活化能为每摩尔18千卡(1千卡=4.187焦耳),用过氧化氢酶催化此反应时,只需要活化能每摩尔2千卡,反应速度约增加10^11倍。
3、PPP途径产生的主要中间产物及其功能氧化部分第一步和糖酵解的第一步相同,在已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
后来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这也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Glucose-6-phosphat-dehydrogenase),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6-Phosphogluconolactonase)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dehydrogenase)的帮助下生成5-磷酸核酮糖。
非氧化部分其实是一系列的基团转移反应。
课时作业2:ATP和酶
第7讲ATP和酶1.(2021·广东珠海期末)下列有关A TP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a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B.图中的A代表腺苷,b、c代表特殊的化学键C.A TP中的“A”与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D.A TP与ADP的化学元素组成不同答案C解析图中的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A错误;图中的A 代表腺嘌呤,b、c代表特殊的化学键,B错误;A TP分子中的“A”表示腺苷,RNA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二者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C正确;ATP与ADP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N、P,D错误。
2.(2021·福建龙岩月考)下列有关酶的作用及本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胃蛋白酶离开胃后仍能发挥作用B.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C.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D.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答案C解析胃蛋白酶在生物体外也可以起作用,A正确;唾液淀粉酶本质上是一种蛋白质,可以被蛋白酶降解,B正确;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极少数的酶是RNA,故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C错误;酶具有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故催化效率更高,D正确。
3.(2021·华中师大附中调研)碳酸酐酶由一条卷曲的多肽链和一个锌离子构成,是红细胞内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在CO2的运输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体组织中,该酶催化CO2与水结合生成H2CO3,H2CO3解离为HCO-3,从红细胞运出。
在肺部,该酶催化反应向相反方向进行(如下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碳酸酐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受到CO2的扩散速率限制B.碳酸酐酶对维持血浆和细胞中的酸碱平衡有作用C.碳酸酐酶可催化上述反应朝不同方向进行,因此不具有高效性D.锌离子参与酶的组成,说明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A正确;据题图分析,H2CO3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HCO-3,HCO-3参与细胞外液中酸碱平衡的维持,B正确;酶的高效性是指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反应效率更高,与酶促反应的方向无关;C错误;没有锌离子,碳酸酐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说明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D正确。
生物化学作业
生物化学姓名:______班级:______学号:______授课时间:2014.9----2015.1第二章核酸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6分)1、在适宜条件下,核算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A、DNA的Tm值B、序列的重复程度C、核酸的长短D、碱基序列的互补2、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链接方式是:()A、2’ ,5’-磷酸二酯键B、氢键C、3 ‘,5’-磷酸二酯键D、糖苷键3、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A、有反密码环和3’-端有-CCA序列B、有密码环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D、5’-端有-CCA序列4、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A、C+A=G+T B、C=G C、A=T D、C+G=A+T5、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B、碱基A和G配对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测6、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A、5’-GpCpCpAp-3’B、5’-GpCpCpApUp-3’C、5’-UPApCpCpGp-3’D、5’-TpApCpCpGp-3‘7、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8、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可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9、tRNA的三级结构是()A、三叶草叶形结构B、倒L形结构C、双螺旋结构D、发夹结构10、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3‘,5’—磷酸二酯键B、碱基堆积力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11、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见于()A、DNAB、mRNAC、tRNAD、rRNA12、双链DNA的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含高量的是()A、A和GB、C和TC、A和TD、C和G13、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A、减色效应B、增色效应C、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D、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14、某双链DNA纯样品含15%的A,该样品中G的含量为()A、35%B、15%C、30%D、20%二、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24分)1、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2、Tm值(melting temperature)3、核酸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三、问答题(每题20分)1、tRNA的二级结构有何特点?第3章蛋白质化学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形成稳定的肽链结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肽键结构中的四个原子以及和它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于()A.不断绕动状态B.可以相对自由旋转C.同一平面 C.随不同外界环境而变化的状态2.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A.静电作用力B. 氢键C.疏水键D.范德华作用力3.蛋白质的变性结构是由于()A.一级结构的改变B.空间结构的破坏C.辅基脱落D.蛋白质水解4.必需氨基酸是对()而言的A.植物B.动物C.动物和植物D.人和动物5.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A.全部是L—型B.全部是D型C.部分是L—型,部分是D—型6.在生理PH情况下,下列氨基酸种那个带净负电荷?( )A.Pro B.lys C.his D. Glu7.蛋白质种不存在的氨基酸是()A.半光氨酸B.瓜氨酸C.丝氨酸D.蛋氨酸8.破坏α—螺旋结构的氨基酸残基之一是()A.亮氨酸B.丙氨酸C.脯氨酸D.谷氨酸9.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可使蛋白质分子的()A.稳定性增加B.表面静电荷不变C.表面静电荷增加D.溶解度最小10.某蛋白质PI为7.5,在PH6.0的缓冲溶剂中进行自由界面电泳,其电泳方向为()A.向负极移动B.向正极移动C.不移动D.同时向正极和负极移动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6分)1.蛋白质的变性2.亚基3.等电点4.盐析5.结构域6.变构效应三、问答计算题(每题12分共24分)1、简述蛋白质的∂-螺旋结构特点及哪些不利因素不利于∂-螺旋结构形成?2、(1)计算一个含有78个氨基酸的∂螺旋的轴长。
生物化学作业
一、如何学好生物化学?解:在我看来生物化学的内容比较杂,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
首先要把章节与章节之间,每个章节内部的知识网络理清楚,理出一条或几条线来,然后进行系统地记忆。
对于理清知识体系,我们可以借助多种参考资料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加以理解。
当然预习和及时复习在生物化学的学习中是比较关键的,这样可以使繁杂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
对于生物化学学习的建议,我希望课堂上老师不止讲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可以更多地拓展一些最前沿的生化方面相关知识;就某些章节的内容能开展一些小组展示活动,加强大家的小组协作和自我表现能力。
二、转基因安全性之我见解:所谓转基因就是把一种物种中含有某种生物特性的遗传物质转移(整合)到另一物种(寄主)的基因组里,并使这样的外源基因能在寄主物种中得以表达。
对于转基因安全性的讨论,早在1999年便很火热,至今已十多年仍热度不减。
我确实不知道转基因是否安全。
首先我我不是走在科研最前端的人,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有限,就是查阅文献或者阅读最新消息也很茫然。
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无法知道谁说得更对。
其次,这本身就是一个有待考量未知的东西,未知的东西我们本不应该那么绝对地说它有害或无害。
只能说相信它有害或无害,在接下来的时间用理论加实验去证明。
就像寻找反物质一样。
世界上没有绝对有益或有害的物质,转基因在造福人类的同时肯定是存在一定危害的,我希望在进一步的科研中,科学家们能找出其不利之处并加以改善。
三、关于酶制剂和生物制剂的简介酶制剂:是指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物质,主要作用是催化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改进食品加工方法。
从1991年淀粉酶被用于烘焙行业至今,国外酶制剂公司先后开发并上市了脂肪酶、木聚糖酶及麦芽糖淀粉酶等多种酶制剂用于谷物食品加工的各个应用领域。
酶制剂的应用已经从面包烘焙拓展到面粉改良、馒头加工及其他面食制品领域,并因其天然、安全性及明显的使用效果而被更多的业内生产者使用。
生物化学作业题
《生物化学》作业题一、判断题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5、A 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激素信号传递发挥其生物()二、单选题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A、麦芽糖B、蔗糖C、乳糖D、纤维素E、香菇多糖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A、硬酯酸B、胆固醇C、胆酸D、醛固酮E、脂酰甘油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A、多肽B、二肽C、L-α氨基酸D、L-β-氨基酸E、以上都不是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6、物质脱下的氢经NADH呼吸链氧化为水时,每消耗1/2分子氧可生产A TP分子数量( ) A、1B、2C、3 D、4.E、57、糖原分子中由一个葡萄糖经糖酵解氧化分解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A、1B、2C、3D、4E、58、下列哪个过程主要在线粒体进行( )A、脂肪酸合成B、胆固醇合成C、磷脂合成D、甘油分解E、脂肪酸β-氧化9、酮体生成的限速酶是( )A、HMG-CoA还原酶B、HMG-CoA裂解酶C、HMG-CoA合成酶D、磷解酶E、β-羟丁酸脱氢酶10、有关G-蛋白的概念错误的是( )A、能结合GDP和GTPB、由α、β、γ三亚基组成C、亚基聚合时具有活性D、可被激素受体复合物激活E、有潜在的GTP活性11、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的第二个氮原子来自( )A、氨基甲酰磷酸B、NH3C、天冬氨酸D、天冬酰胺E、谷氨酰胺12、下列哪步反应障碍可致苯丙酮酸尿症( )A、多巴→黑色素B、苯丙氨酸→酪氨酸C、苯丙氨酸→苯丙酮酸D、色氨酸→5羟色胺E、酪氨酸→尿黑酸13、胆固醇合成限速酶是:( )A、HMG-CoA合成酶B、HMG-CoA还原酶C、HMG-CoA裂解酶D、甲基戊烯激酶E、鲨烯环氧酶14、关于糖、脂肪、蛋白质互变错误是:( )A、葡萄糖可转变为脂肪B、蛋白质可转变为糖C、脂肪中的甘油可转变为糖D、脂肪可转变为蛋白质E、葡萄糖可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的碳架部分15、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 )A、抑制剂与酶的结合部位B、抑制剂与酶结合的牢固程度C、抑制剂与酶结构的相似程度D、酶的结合基团E、底物与抑制剂浓度的相对比例16、红细胞中还原型谷胱苷肽不足,易引起溶血是缺乏( )A、果糖激酶B、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C、葡萄糖激酶D、葡萄糖6-磷酸酶E、己糖二磷酸酶17、三酰甘油的碘价愈高表示下列何情况( )A、其分子中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愈高B、其分子中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愈C、其分子中所含脂肪酸的碳链愈长D、其分子中所含脂肪酸的饱和程度愈高E、三酰甘油的分子量愈大18、真核基因调控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基因重排B、基因转录C、DNA的甲基化与去甲基化D、mRNA的衰减E、翻译速度19、关于酶原激活方式正确是:( )A、分子内肽键一处或多处断裂构象改变,形成活性中心B、通过变构调节C、通过化学修饰D、分子内部次级键断裂所引起的构象改变E、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20、呼吸链中氰化物抑制的部位是:( )A、Cytaa3→O2B、NADH→O2C、CoQ→CytbD、Cyt→CytC1E、Cytc→Cytaa3三、多选题1、基因诊断的特点是:( ) A、针对性强特异性高B、检测灵敏度和精确性高C、实用性强诊断范围广D、针对性强特异性低E、实用性差诊断范围窄2、下列哪些是维系DNA双螺旋的主要因素( )A、盐键B、磷酸二酯键C、疏水键D、氢键E、碱基堆砌3、核酸变性可观察到下列何现象( )A、粘度增加B、粘度降低C、紫外吸收值增加D、紫外吸收值降低E、磷酸二酯键断裂4、服用雷米封应适当补充哪种维生素( )A、维生素B2B、V—PPC、维生素B6D、维生素B12E、维生素C5、关于呼吸链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 )A、存在于线粒体B、参与呼吸链中氧化还原酶属不需氧脱氢酶C、NAD+是递氢体D、NAD+是递电子体E、细胞色素是递电子体6、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是( )A、丙酮酸羧化酶B、果糖二磷酸酶C、磷酸果糖激酶D、葡萄糖—6—磷酸酶E、已糖激酶7、甘油代谢有哪几条途径( )A、生成乳酸B、生成CO2、H2O、能量C、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D、合成脂肪的原料E、合成脂肪酸的原料8、未结合胆红素的其他名称是( )A、直接胆红素B、间接胆红素C、游离胆红素D、肝胆红素E、血胆红素9、在分子克隆中,目的基因可来自( )基因组文库B、cDNA文库C、PCR扩增D、人工合成E、DNA结合蛋白10关于DNA与RNA合成的说法哪项正确:( )A、在生物体内转录时只能以DNA有意义链为模板B、均需要DNA为模板C、复制时两条DNA链可做模板D、复制时需要引物参加转录时不需要引物参加E、复制与转录需要的酶不同四、填空题1、胞液中产生的NADH经和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
生物化学作业答案
生物化学作业答案第一章绪论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生物化学二、问答题为什么护理学专业学生要学习生物化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极其与生理功能相联系的一门学科;二、问答题答:生物化学在医学教育中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与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医学、护理各学科都有着程度不同的联系;从分子水平阐明疾病发生的机制、药理作用的原理以及体内的代谢过程等,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的知识基础;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和生化技术,为临床护理观察和护理诊断提供依据,对维持人类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章蛋白质化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肽键3、蛋白质的等电点pI9、蛋白质的呈色反应二、问答题1、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简述蛋白质的变性后的临床使用价值;2、简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种类和α-螺旋的结构特征;3、蛋白质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以肽键连接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肽键:一分子氨基酸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3、蛋白质的等电点pI:在某一pH条件下,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数量相等,静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4、蛋白质的呈色反应指蛋白质分子中,肽键及某些氨基酸残基的化学基团可与某些化学试剂反应显色,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呈色反应;二、问答题1、答:蛋白质的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严格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从而改变理化性质并失去生物活性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利用蛋白质变性原理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如1利用酒精、加热煮沸、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来消毒灭菌;2口服大量牛奶抢救重金属中毒的病人;3临床检验中在稀醋酸作用下加热促进蛋白质在pI时凝固反应检查尿液中的蛋白质;4加热煮沸蛋白质食品,有利于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促进蛋白质食品的消化吸收等;2、答: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种类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四种;α-螺旋主要特征是多肽链主链沿长轴方向旋转,一般为右手螺旋;每一螺旋圈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0.54nm;螺旋圈之间通过肽键上的CO与NH形成氢键,是维持α-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次级键;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伸向螺旋的外侧,其空间形状、大小及电荷对α-螺旋形成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3、答:蛋白质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分布广泛,主要生理功能1构成组织细胞的最基本物质;2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酶的催化作用、多肽激素的调节作用、载体蛋白的转运作用、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肌肉的收缩、机体的防御、血液的凝固等所有的生命现象均有蛋白质的参与,说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3供给能量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约为417kjkcal,在机体供能不足的情况下,蛋白质也是能量的一种来源;第三章核酸化学的练习题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核苷酸2、核酸的复性3、核苷4、核酸分子的杂交二、问答题1、核糖核酸有哪三类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2、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核苷酸是指核苷与磷酸通过磷酸酯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2、核酸的复性指核酸在热变性后如温度缓慢下降,解开的两条链又可重新缔合形成双螺旋结构,这种现象称为核酸的复性;3、核苷是任何一种含氮碱与核糖或脱氧核糖结合而构成的一种糖苷称为核苷;7、核酸分子的杂交指适宜条件下,在复性过程中,具有碱基序列互补的不同的DNA之间或DNA与RNA之间形成杂化双链的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二、问答题1、答:核糖核酸根据所起的作用和结构特点分为三大类,即转运RNAtRNA、信使RNAmRNA和核糖体RNArRNA;tRNA分子上有反密码子和氨基酸臂,能够辨认mRNA分子上的密码子及结合活性氨基酸,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转运活性的氨基酸到mRNA特定部位,每种tRNA可转运某一特定的氨基酸;mRNA从DNA上转录遗传信息,mRNA分子中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为氨基酸编码的遗传密码,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作为蛋白质多肽链合成的模板,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生物;rRNA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一类RNA,主要功能是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成核糖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着“装配机”的作用;2、答: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是两条长度相同,方向相反而互为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DNA是右手双螺旋结构,糖—磷酸骨架是螺旋的主链部分,其碱基朝内侧;双链间碱基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A-T、G-C,借氢键连接;DNA双螺旋为右手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10对碱基,螺距⒊4nm;维持DNA 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力量主要是上下层碱基对之间的堆积力,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起重要作用;第四章酶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酶2、结合酶3、酶原4、同工酶5、竞争性抑制剂二、填空题1、酶催化作用的特点是、、、;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三、问答题何谓酶原激活试述酶原激活的机理及其生理意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酶: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又称生物催化剂;2.结合酶:由酶蛋白和非蛋白辅助因子两部分组成,两者结合时才表现其催化活性的复合物,又称全酶;3、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4、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经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5、竞争性抑制剂:这种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化学结构相似,两者共同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从而妨碍了底物与酶的结合,使酶活性受到抑制;二、填空题1、高度的催效率、高度的特异性、酶活性的可调节性、酶活性的不稳定性2、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三、问答题答:无活性的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受某种因素作用后,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暴露出或形成活性中心,使无活性的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酶原激活过程实际上是在专一的蛋白酶作用下,分子内肽链的某一处或多处被切除部分肽段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过程;意义:1避免细胞产生的蛋白酶对细胞进行自身消化;2使酶原到达特定部位才发挥作用,保证代谢的正常进行;第五章维生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维生素2.水溶性维生素3、硫胺素二、填空题1、脂溶性维生素包括、、、;2、维生素缺乏的原因主要有、、和;三、问答题1、维生素A缺乏为什么会引起夜盲症2、TPP、FAD、FMN、NAD+、NADP+、HSCoA中各含有哪种维生素维生素与它们的生物化学功能有何关系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维生素:是维护人和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本质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2、水溶性维生素:指能溶解于水溶液中的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它们是的一类维护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代谢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3、硫胺素:指维生素B1硫分子由含硫的噻唑环及含氨基的嘧啶环两部分组成故又名为硫胺素;二、填空题1、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2、进食量不足、吸收障碍、需要量增加、某些药物的影响三、问答题1、答:人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中感光物质为视紫红质;视紫红质由11-顺视黄醛与不同的视蛋白构成;维生素A缺乏时,血液循环中供给视黄醇的量不足,因而杆状细胞合成视紫红质的量减少,对光敏感度降低,使暗适应时间延长,甚至造成夜盲症;2、答:TPP—含有维生素B1,为α-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参与α-酮酸的氧化脱羧;FAD—含有维生素B2,构成黄酶的辅酶成分,参与体内氧化反应中递氢和递电子的作用;FMN—含有维生素B2,同上;NAD+—含有维生素PP,构成不需氧脱氢酸的辅酶,参与氧化应中递氢和递电子作用;NADP+—含有维生素PP,同上;HSCoA—含有维生素泛酸,是CoA及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的组分,参与酰基转移作用;第六章糖代谢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糖异生作用2、磷酸戊糖途径3、糖的有氧氧化4、糖酵解5、乳酸循环二、问答题1、糖酵解的主要特点和生理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说糖异生作用是糖酵解的逆过程这句话的说法不正确;3、机体是如何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主要包括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丙酮酸生等,糖异生主要在肝脏中进行;2、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代谢途径中的一条支路,由6-磷酸葡萄糖开始,生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5-磷酸核糖和NADPH+H+,此途径称为磷酸戊糖途径;3、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生成CO2和H2O的反应过程;4、糖酵解葡萄糖在缺氧情况下分解为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5、乳酸循环在肌肉组织中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经血液运送到肝脏,肝脏将乳酸异生成葡萄糖,再释放入血被肌肉摄取利用,这种代谢循环途径称为乳酸循环;二、问答题1、答:糖酵解是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代谢反应,全过程在细胞的胞液中进行,反应的产物是乳酸;糖酵解产能少,1分子葡萄糖经酵解净生成2分子ATP,1分子来源糖原的葡萄糖残基净生成3分子ATP,但对某些组织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组织的供能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如成熟的红细胞完全依赖糖酵解提供能量;长时间或剧烈运动时,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糖酵解反应过程加强迅速提供能量;病理性缺氧,如心肺疾患,糖酵解反应是机体的重要能量来源;2、答:因为糖酵解过程中有三个酶促反应既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步骤是不可逆的,所以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必须依赖另外的酶既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二磷酸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稀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催化,绕过这三个能障以及线粒体膜的膜障才能异生成糖,所以说糖异生作用是糖酵解的逆过程这句话的说法不正确;3、答: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在—L之间;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依靠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之间的动态平衡来维持;血糖的来源:⑴食物中消化吸收入血;⑵肝糖原分解;⑶糖异生;血糖的去路:⑴氧化分解,供应能量;⑵合成糖原;⑶转变成其等非糖物质;⑸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L时,可由尿中排出;此外还有一些激素通过不同的环节影响糖代谢,在调节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第七章脂类代谢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必需脂肪酸2、脂肪动员3、脂酰基的β-氧化4、酮体二、填空题1、胆固醇主要是在中合成,在体内可转化成、和;2、三酯酰甘油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三、问答题1、酮体生成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什么2、哪些物质代谢可产生乙酰辅酶A它的主要代谢去路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必需脂肪酸: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微,必须依赖食物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2、脂肪动员:指脂库中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成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并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到其他组织氧化的过程称脂肪动员;3、脂酰基的β-氧化:主要是从脂酰基的β-碳原子上进行氧化脱氢,即称为脂酰基的β-氧化;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步反应,主要产物是乙酰辅酶A;4、酮体:是脂肪酸在肝中分解代谢而产生的一类中间化合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二、填空题1、肝脏组织、胆汁酸、7-脱氢胆固醇、类固醇激素2、氧化供能、保持体温、保护脏器免受损伤三、问答题1、答:酮体是肝脏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酮体分子量小,溶于水,易于血液运输通过血脑屏障、肌肉等组织的毛细血管,生理情况下肝脏生成的酮体是肝外组织的的一种能源物质,特别是大脑和肌肉组织的重要能源;研究证明,酮体还具有防止肌肉蛋白质过多消耗的作用;2、答:正常情况下,糖类是乙酰辅酶A的主要来源;能源不足的情况下,脂肪动员增加,分解产生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也来源于氨基酸、酮体的分解代谢;乙酰辅酶A的主要去路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供能;也是脂肪酸、胆固醇以及酮体合成的原料;第八章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与氨基酸代谢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互补作用2、联合脱氨基作用3、一碳单位二、填空题1、氮平衡有、、三种类型,;2、生成一碳单位的氨基酸有、、、;三、问答题1、简述血氨的来源与去路;2、论述高血氨和肝昏迷的发病机制;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把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2、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指转氨酶催化的转氨基作用和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进行,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3、一碳单位:指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生成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二、填空题1、总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2、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三、问答题1、答:血氨的来源:氨基酸脱氨基、肠道吸收、肾产生;血氨的去路:合成尿素、重新合成氨基酸、合成其它含氮化合物;2、答:肝功能严重损伤时,尿素在肝脏合成发生障碍,血氨浓度增高,称为高氨血症;一般认为氨进入脑组织,可与脑中的α-酮戊二酸经还原氨基化而合成谷氨酸,氨还可进一步与脑中的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这两步反应需消耗NADH+H+和ATP,并且使脑细胞中的α-酮戊二酸减少,导致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减弱,从而使脑组织中ATP生成减少,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导致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可产生昏迷;这种由肝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称为肝昏迷;第九章氧的代谢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转化2、递氢体和递电子体3、氧化磷酸化二、填空题1、肝脏生物转化方式的第一相反应包括、和;2、生物氧化是氧化还原过程,氧化方式主要有、和;三、问答题1、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氧的主要生理功能;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物转化:指非营养物质经过代谢转变,改变其极性,使之成为容易排出形式的过程;2、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在呼吸链中即可接受氢又可把氢传递给另一种物质的成分称递氢体,传递电子的物质称递电子体;递氢体通常亦传递电子;3、氧化磷酸化:指代谢物脱下的氢通过呼吸链一系列氢转移和电子传递与氧化合成水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二、填空题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2、脱氢、加氧、失电子三、问答题1、答: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有1ATP/ADP比值,此值升高,氧化磷酸化减弱,此值下降,氧化磷酸化增强;2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能诱导细胞膜上钠-钾-ATP 酶的生成,导致氧化磷酸化增强和ATP水解加速,由此使得耗氧和产热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3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包括呼吸链抑制剂和解偶联剂;可阻断呼吸链的不同环节,使氧化受阻,也可通过解偶联使氧化正常进行而磷酸化受阻;2、答:1参与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供能;2参与代谢物、毒物和药物等非营养物质的生物转化;3生成代谢水,参与水、电解质代谢;4生成少量活性氧,可有效杀灭细菌;第十章核苷酸代谢及遗传信息的贮存与表达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痛风症2、半保留复制3、翻译二、填空题1、体内核苷酸的合成有和两条途径;2、在DNA复制中,连续复制的子链称;不连续复制的子链称,该子链中出现的DNA片段称为;出现这种复制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和方向不同;3、参与翻译过程的RNA有、、;其中是合成多肽链的模板;运载各种氨基酸的工具是;而和多种蛋白质构成核蛋白体,作为氨基酸次序缩合成多肽链的场所;三、问答题1、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及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生理意义;2、简述mRNA转录后的加工方式包括;3、遗传密码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痛风症:因为尿酸的水溶性较差,当患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时,尿酸盐晶体便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而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病,临床上称为痛风症;2、半保留复制:以亲代DNA双链中每股单链作为模板指导合成DNA互补链,新合成的两个子代DNA 分子与亲代DNA分子碱基序列完全一样,且其中的一股单链来自亲代DNA,另一股单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3、翻译:是将mR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组成的遗传信息,破译为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翻译;1、从头合成、补救合成2、前导链、后随链、冈崎片段、复制、解链3、mRNA、tRNA、rRNA、mRNA、tRNA、rRNA三、问答题1、答: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是细胞利用已有的嘌呤碱或嘌呤核苷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其意义在于利用现成的嘌呤或嘌呤核苷可以减少能量和一些氨基酸前体的消耗;另外由于机体脑组织、红细胞、多形核白细胞等的某种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酶缺陷,只能利用补救途径来合成嘌呤核苷酸;2、答:1在hnRNA的5’-末端加上“帽子结构”2转录后在3’-末端加上“尾”结构3编码序列的部分甲基化4hnRNA链的剪接3、答:遗传密码的特点,即连续性、简并性、摆动性和通用性;编码区内的密码子是连续的不间断是密码子的连续性,如果插入或删除某个碱基就会引起框移突变,使下列翻译出的氨基酸完全错误;密码的简并性是指多种密码子编码一种氨基酸的现象;摆动性是指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时,有时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如A、C、U与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如I不严格互补也能互相辨认,称为密码子的摆动性;从最简单的生物病毒到人类,在蛋白质合成中都使用一套通用的密码的特性是遗传密码的通用性;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联系及其调节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变构调节2、共价修饰调节3、物质代谢调节二、填空题1、机体内物质调节的方式主要、三种方式;2、根据靶细胞中受体存在的部位不同,一般把受体分为和两大类;3、已知的激素第二信使物质主要有、、、和;三、问答题简述共价修饰调节的特点及意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变构调节:有些酶可与底物、代谢中间物或终产物经非共价键结合,使酶的构象发生改变,进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称为变构调节;2、共价修饰调节:有些酶分子可在其它酶的催化下,通过共价键可逆地结合某种化学基团,从而改变酶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称为酶的共价修饰调节或化学修饰调节;3、物质代谢调节是指机体对代谢途径反应速度的调节控制能力;1、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2、细胞膜受体、细胞内受体3、cAMP、cGMP、Ca2+、IP3代谢、DG三、问答题答:共价修饰调节是细胞水平调节的之一方式;主要是通过共价键可逆地结合某种化学基团而达到改变酶的催化活性;特点:1被修饰的酶有无活性和有活性两种形式互变;正逆两个方向由不同酶催化;2属于酶促共价反应;3是连续的酶促反应,具有连续的放大效应;4虽消耗ATP,但作用快,效率强,是快速调节的重要方式;意义:耗能少,作用快速,只需简单的修饰,酶的活性即能改变,并有放大效应,是既经济节约又迅速有效的调节方式;第十二章血液生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非蛋白氮NPN2、结合胆红素3、胆色素二、问答题1、血浆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2、简述血红蛋白组成及血红素合成的调节因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非蛋白氮NPN:血液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它们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最终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氨、多肽、胆红素、核苷酸嘌呤、谷胱甘肽等多种含氮有机物;通过尿液由肾脏排出体外;2、结合胆红素:胆红素在肝细胞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催化下与葡萄糖醛酸以酯键结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酯,称为结合胆红素;这种胆红素因能与重氮试剂直接迅速起颜色反应,所以又称为直接胆红素;3、胆色素:是指血红素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胆色素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胆素;其中以胆红素为主,而胆红素约80%是来自血红蛋白;二、问答题1、答: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2维持血浆正常pH值对3运输作用血浆4营养和免疫防御功能5催化作用6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2、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最主要的蛋白质,含量占细胞蛋白总量的95%以上;血红蛋白是由2条a-亚基、2条β-亚基组成的四聚体,每个亚基中有1分子血红素;血红素是血红蛋白的辅基,在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阶段,在细胞的线粒体及胞液中合成;合成血红素的原料是琥珀酰CoA、甘氨酸和Fe2+;δ-氨基γ-酮戊酸ALA合成酶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血红素的合成受多种因素的调节;ALA合成酶的活性可被血红素反馈调节,还受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某些类固醇激素的影响;第十三章肝胆生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二、填空题1、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特点是和,同时还具有双重性;2、肝脏有及双重血液供应,并有和两条输出通路;3、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第一相反应包括、、;第二相反应是;三、论述题为什么严重的肝脏疾病时,病人容易出现餐后高血糖、饥饿时易出现低血糖、脂肪泻、水肿及血氨升高、肝昏迷、夜盲症、出血倾向、蜘蛛痣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非营养性物质在肝脏酶的催化下,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等化学变化,使其极性或水溶性增加,有利于从尿或胆汁排出,同时也改变了它们的毒性或药理作用,这一过程称为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二、填空题1、连续性、多样性、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2、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胆道与肠道相通3、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结合反应二、论述题答、肝脏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器官,参与人体内的分泌、排泄、解毒和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等;进食后,食物经消化吸收,血糖浓度有升高的趋势,机体通过合成肝糖原、肌糖原来维持血糖浓度恒定;由于肝脏中含有葡萄糖-6-磷酸酶,肝糖原能直接分解补充血糖;体内肝糖原就被耗尽情况下,机体通过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严重肝脏疾病时肝脏不能及时进行糖原合成、分解及糖异生,病人。
生物化学课程作业
绪论查找并了解5-8件与生物化学课程相关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工作及意义。
第一章核酸8/10/3[课后小结]熟悉核酸的分类和生物学功能、分子组成、化学结构特点。
掌握DNA一级结构、高级结构、核小体、核酸的变性、复性、分子杂交。
理解核酸(DNA与RN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熟悉核酸重要的理化性质、变性和复性及其应用。
了解核酸酶的概念分类名词解释(英语解释)单核苷酸(mononucleotide) 3′,5′-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s)碱基互补规律(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 核酸的变性与复性(denaturation、renaturation)退火(annealing)增色效应(hyper chromic effect)发夹结构(hairpin structure)DNA的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 m)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环化核苷酸(cyclic nucleotide)DNA复性(退火)一般在低于其T m值约20℃的温度下进行的。
填空题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___于___年提出的。
2.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
3.脱氧核糖核酸在糖环___位置不带羟基。
4.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___中,RNA主要位于___中。
5.核酸分子中糖环与碱基之间的连键为___键。
核苷与核苷之间通过___键连接成多聚体。
6.核酸的特征元素___。
7.B型DNA双螺旋的两条多核苷酸连为___、___方向的螺旋,螺距为___,每匝螺旋有___对碱基,每对碱基的转角是___。
8.在DNA分子中,一般来说G-C含量高时,比重___,T m(熔解温度)则___,分子比较稳定。
9.在___条件下,互补的单股核苷酸序列将缔结成双链分子。
10.___RNA分子指导蛋白质合成,___RNA分子用作蛋白质合成中活化氨基酸的载体。
生物化学-练习卷作业答案
作业题一、填空题1、组成蛋白质分子的碱性氨基酸有赖氨酸、精氨酸与组氨酸。
酸性氨基酸有天冬氨酸与谷氨酸。
2、在生理条件下(pH7、0左右),蛋白质分子中的精氨酸侧链与赖氨酸侧链几乎完全带正电荷,但就是组氨酸侧链则带部分正电荷3、脯氨酸与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的物质,而其她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紫色的物质4、常用的拆开蛋白质分子中二硫键的方法有氧化法,常用的试剂为过甲酸;还原法,常用的试剂为β-巯基乙醇或巯基乙酸5、维持蛋白质构像的化学键有肽键、二硫键、氢键、疏水键、离子键与范德华力。
6、当溶液中盐离子强度低时,可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这种现象称盐溶。
当溶液中盐离子强度高时,可使蛋白质沉淀,这种现象称盐析。
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就是指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等几种类型8、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主要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Lowry法、紫外吸收法。
9、天冬氨酸与赖氨酸就是尿素合成途径中重要的氨基酸10、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16%,如测得1g样品含氮量为10mg,则蛋白质含量为6、25%1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的有酪氨酸,丝氨酸 ,苏氨酸12、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含有咪唑环的氨基酸就是组氨酸,含硫的氨基酸就是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13、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酪氨酸 ,与色氨酸3种氨基酸具有特性,因而使蛋白质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
14、鉴定蛋白质多肽链氨基末端常用的方法有肼解法与羧肽酶法15、肽键实际上就是一个共振杂化体,因此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16、最早提出蛋白质变性理论的科学家就是吴宪二、判断题1、天然氨基酸都具有一个不对称α-碳原子答:错。
因为甘氨酸并没有不对称的α-碳原子。
2、双缩脲反应就是肽与蛋白质特有的反应,二肽也有双缩脲反应答:错。
双缩脲只能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蛋白质或多肽反应,二肽只有一个肽键,无法发生双缩脲反应。
3、组氨酸就是人体的一种半必须氨基酸答:对。
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2
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第一章植物的生物大分子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
2.简单蛋白:水解时只有氨基酸的蛋白质。
3.结合蛋白:水解时不仅产生氨基酸还产生其他化合物,即结合蛋白质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非蛋白质部分成为附因子。
4.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
5.天然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使其分子内部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时,生物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但并未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该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
二、填空题1.氨基酸在等电点(pI)时,其所带电荷为(零),在pH>pI时以(负)离子存在,在pH<pI时,以(正)离子形式存在。
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聚合而成特定构象的蛋白质分子。
3.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式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
4.核苷酸是由(碱基磷酸戊糖)三种成分组成。
5.DNA的三级结构是(超螺旋)结构。
三、单项选择题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D)A、氢键B、疏水键C、二硫键D、肽键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的变化是(D)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B.构型发生改变C.分子量变小D.构象发生改变3.DNA二级结构模型是(B)A.α-螺旋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C.三股螺旋D.β-折叠4.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A.溶液pH值大于pIB.溶液pH值小于pIC.溶液pH值等于pID.溶液pH值等于7.4四、多项选择题1.电泳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ABCD)A.分离B.纯化C.鉴定D.氨基酸测序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D)A.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B.所有蛋白质的等电点相同C.变性蛋白质不可恢复D.蛋白质溶液是稳定的亲水胶体五、简答题:1.简述核酸的种类及功能。
答:RNA:包括mRNA:信使RNA,蛋白质合成的模版。
tRNA:转运RNA,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运转氨基酸的。
12年修订生化作业
《生物化学》作业绪论和蛋白质章作业一、名词解释1、生物化学2、等电点(pI)3、变性作用4、盐析作用5、结合蛋白质二、填空题1、pH=6时,将Gly、Ala、Glu、lys、Arg、Ser的混合物进行电泳,___向阳极移动;_向阴极移动;_停留在原点或接近原点。
2、蛋白质分子表面的和是蛋白质亲水胶体稳定的两个因素。
3、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接近,并且在生物体内的含氮物质以为主。
4、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举出一种可用于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中性盐;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
三、是非题1、一般认为,蛋白质不管是变性初期还是变性过度,都不可逆转。
()2、具有适当的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没有生物活性。
()3、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决定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
()4、天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有旋光性。
()5、溶液中蛋白质的变性都将导致该蛋白质沉淀。
()四、选择题1、蛋白质变性是由于()A.一级结构的改变;B.辅基的脱落;C.蛋白质分解D.空间结构的改变。
2、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A.溶液pH等于pI;B.溶液pH小pI;C.溶液pH大于pI;D.溶液pH等于7.40。
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
A) 氨基酸排列顺序B) 肽链局部的原子排布C) 整条肽链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 D) 各亚基之间的空间关系4、每个蛋白质分子必定具有的结构是()。
A) α-螺旋B) β-折叠C) 三级结构D) 四级结构5、静态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是()A)细胞内大分子的存在形式B) 生物体的物质组成C) 细胞结构的物质组成D)各种物质6、指出以下正确表述:()A.20种蛋白质氨基酸在可见光区均无光吸收。
B.20种蛋白质氨基酸在远紫外光区(﹤220nm)均有光吸收。
C.R基团含有芳香环共轭双键系统的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在近紫外区(220-300nm)有光吸收。
生物的化学课后作业详解
(7)1. 在细胞内加入少量的丙二酸,会有哪些影响2. 你认为哪些物质可以解除巴斯德效应,为什么?3. 乙酰COA, 在动物体内是不能参与糖异生的,但用14C标记动物细胞的乙酰COA的甲基碳,却发现标记会出现在葡萄糖分子内。
这是为什么?4. 氨基酸代谢与糖代谢、脂代谢的关系是怎样的5. 脂肪代谢和糖代谢之间有哪些联系,如何促进机体消耗脂肪?1、糖代谢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 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催化,辅基是FAD,丙二酸是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含铁硫中心,参入线粒体内膜,因而加入少量丙二酸会减慢三羧酸循环的速率由丙二酸构成的丙二酰辅酶A是脂肪酸合成的活性形式。
脂肪合成时丙二酸单酰CoA的生成:脂肪合成时,乙酰CoA是脂肪酸的起始物质,只有一个乙酰CoA参与,其余的都以丙二酸单酰CoA的形式参与合成。
加入丙二酸会促进脂肪的合成。
2、巴斯德效应: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培养基中通入氧气,则葡萄糖消耗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即呼吸抑制发酵的作用。
解除巴斯德效应,只要促进糖酵解效应即可,可以糖酵解三种主要控制酶入手。
a果糖磷酸激酶。
ATP/AMP比值对该酶活性调节意义重大。
AMP积累,酶活性恢复。
还原氢含量高会一直其酶活性。
柠檬酸亦会促进ATP对酶的一直作用。
果糖6-磷酸能够消除ATP对酶的抑制作用,使酶活化。
b 己糖激酶G-6-p是该酶的别构抑制剂,其如果积累,会使酵解作用减弱。
c丙酮酸激酶果糖-1,6-二磷酸是该酶的激活剂,加速糖酵解速度。
丙氨酸是该酶的别构抑制剂,抑制酶活性。
ATP,乙酰CoA也抑制该酶活性,减弱糖酵解。
3、乙酰CoA在动物体内不能转变为丙酮酸,所以不能参与糖异生,但在植物、微生物体内可通过乙醛酸循环生成草酰乙酸。
但是乙酰CoA参与三羧酸循环,形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参与糖异生过程。
也就是说,乙酰CoA间接参与了糖异生过程41)糖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a大部分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相应的α-酮酸,可转变为糖。
植物生理作业
一、名词解释1、逆境:是指对植物生长发育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2、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
3、逆境逃避:是指植物通过各种方式摒拒逆境的影响,不利因素并未影响组织,故组织本身通常不会产生相应的反应。
4、逆境忍耐:指植物虽经受逆境影响,但它通过反应来抵抗逆境,在可忍耐的范围内,逆境所造成的损伤时可逆的,即植物可以恢复其正常生长;如果超过植物可忍耐范围,其损伤会变成不可逆的,超出植物自身修复能力,植物将受伤害甚至死亡。
5、渗透调节:水分胁迫时,植物体内积累各种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其渗透势,保持一定的压力势,这样植物就可保持其体内水分,适应水分胁迫环境,这种现象就是渗透调节。
6、种子萌发: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度过休眠的种子吸水膨胀,代谢活性加强,胚开始生长,胚根突破种皮的现象。
7、种子的生活力:种子能够萌发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
8、绝对生长速率:单位时间内植物材料生长的绝对增加量。
9、相对生长速率:单位时间内植物材料绝对增加量占原来生长量的相对比例.10、生长的昼夜周期性:自然条件下,温度的变化表现出日温较高夜温较低的周期性。
11、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植物的生长在一年四季中也会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
12、生理钟:植物的一些生理活动具有近似昼夜周期的节奏(22h~28h)自由运行的过程。
13、顶端优势:植物的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14、植物的再生作用:植物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植物体其它部分的能力。
15、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6、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过程,是纯物理化学反应。
17、作用中心色素:具有光化学活性的色素,既能捕获光能,又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18、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性,只有吸收传递光能的作用。
19、光合单位: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完整光反应的最小单位。
20、爱默生效应:两种波长的光同时照射时,光合效率增加时的现象。
生理作业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ppt课件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
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
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
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
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
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
可见O2的运输和CO2的运输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 互影响的。CO2通过Bohr 效应影响O2的结合和释放, O2又通过Haldane 效应影响CO2的结合和释放。两个 效应都是与Hb的理化特性有关
18
课外连接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
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
2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
二、氧的运输
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HbO2) 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形式存在的O2量,约占
血液总O2含量的1.5%,化学结合是O2的主 要的运输形式,绝大部分(98.5%)O2进入 红细胞,通过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 红蛋白的形式运输。
4
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低,P50增大,曲线右移;pH升高或PCO2 降低,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P50减小, 曲线左移。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 称为波尔效应。
《医用基础化学》平时作业(含新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平时作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分校、工作站:教学班: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制医用基础化学第1次平时作业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掌握第一、二和三章的有关概念及一些常见计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配制300ml 0.10mol L-1NaOH(M r=40)需称取固体NaOH的质量为(A)(A)1.2g (B)1.2mg(C)4.0g (D)4.0mg(E)12 .00g2.人体血液中平均每100 ml中含有19mg K+(M=39),则血液中K+的浓度是(D)(A)0.49 mol • L-1(B)4.9 mol • L-1(C)4.9×10-2 mol • L-1(D)4.9×10-3 mol • L-1(E)4.9×10-3 mmol •ml-13.中和50ml 0.20mol• L-1HCl溶液,需要某NaOH溶液25ml,该NaOH溶液的浓度是(C)(A)0.1mol /L(B)0.2mol /L(C)0.4mol /L(D)0.8mol /L(E)2.0 mol /L4.血红细胞置在下列哪个溶液中,将会引起溶血(细胞破裂)现象(D)(A)9.0g •L-1 NaCl (B)90.0g •L-1NaCl (C)50.0g •L-1葡萄糖(D)生理盐水的10倍稀释液(E) 100.0g •L-1葡萄糖溶液5.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E)(A)1.0g·L-1NaCl(Mr=58.5) (B)10.0g·L-1CaCl2·2H2O(Mr=147)(C)12.5g·L-1NaHCO3(Mr=84.0) (D)9.0g·L-1NaCl(Mr=58.5)(E)112g·L-1C3H5ONa(Mr=80)6.在室温下把青蛙的筋肉细胞放在0.2mol/LNaCl水溶液中,观察到细胞皱缩,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C)(A)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大于NaCl水溶液的渗透浓度(B)NaCl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液的浓度(C)NaCl水溶液的渗透浓度大于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D)两者的浓度相等7.当AgNO3的稀溶液与KI的稀溶液混合时,若AgNO3溶液过量,所形成溶胶的胶团和胶粒分别带(C)(A)正电荷负电荷(B)负电荷正电荷(C)电中性正电荷(D)电中性负电荷8.溶胶可暂时稳定存在的主要因素有(B)(A)布朗运动(B)胶粒带电(C)胶粒扩散(D)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9.对于胶团[(AgI)m ·nAg+·(n-x)NO3-]x+·xN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 )(AgI )m 是胶核 (B ) Ag +为吸附离子 (C ) NO 3-为反离子(D ) m = n + x (E )[(AgI )m ·nAg + · (n-x)NO 3-]x+为胶粒10.将0.01mol/LAgNO 3溶液与0.10mol/LKI 溶液等体积混合制备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中对该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B )(A )K 2SO 4 (B )Al(NO 3)3 (C )MgCl 2 (D )K 3[Fe(CN)6] (E )NaCl11.关于活化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活化能越大,反应速度越大 (B )反应速度相同的反应,活化能一定相同(C )活化能越小,一般反应速度越快 (D )正、逆反应的活化能相同(E) 活化能是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12.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在于( A )(A )降低了活化能 (B )增加了分子间碰撞 (C )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D )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E )增大了活化分子的分数13.某温度下,下列反应已达平衡:CO(g)+H 2O(g) === CO 2(g) +H 2(g) (放热反应),为提高CO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方法是( A )(A )通入更多的水蒸气 (B )增加体系的总压力 (C )加入催化剂(D )降低体系的总压力 (E )升高体系的温度14.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E )(A )升高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B )降低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C )温度改变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D )改变浓度可引起平衡的移动,故K 也随之发生改变(E )改变浓度可引起平衡的移动,但不会改变K15.已知HCN 的Ka = 5.0×10-10 mol/L ,则CN -的碱常数Kb 为( D )(A )5.0×10-14 (B )5.0×10-10 (C ) 2.0×10-6 (D )2.0×10-5 (E )2.0×10-416.往氨水溶液中加入一些固体NH 4Cl ,会使( B )(A )溶液PH 增大 (B )溶液PH 减小 (C )溶液PH 不变(D )NH 3的Kb 增大 (E )NH 3的Kb 减小17.由等体积的HX 和NaX 组成的缓冲体系,如果HX 的电离常数Ka=10-5,则此缓冲溶液的PH 值为( B )(A ) 7 (B )5 (C )8 (D )9 (E )1418.将0.10mol/L 的HAc 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二倍时,其[ H +]和PH 值的变化趋势各为( B )(A )增加和减小 (B )减小和增大 (C )减小和减小(D )为原来的一半和增大 (E )为原来的一倍和减小19.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化学反应NH 3+H 2O =NH 4++OH -中,属于酸的物质是( B )(A ) NH 3和H 2O (B )NH 4+和H 2O (C )NH 4+和OH- (B ) (D )NH 3和OH - (E )NH 3和NH 4+20.若要制备PH=7的缓冲溶液,较为合适的缓冲对是( D )(A )甲酸钠和甲酸 (Ka=1.8×10-4) (B )醋酸钠和醋酸 (Ka=1.8×10-5 )(C )氯化铵和氨水 (Kb=1.8×10-5 ) (D )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 (Ka=6.3×10-8)21.有一难溶强电解质M 2X ,其溶度积Ksp 和其在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S 的关系式为( E )(A )S =Ksp (B )S=SP K (C )S=3Ksp (D )S=32/Ksp (E )S=34/Ksp22.有一难溶强电解质Fe 2S 3,其溶度积Ksp 表达式是( D )(A )Ksp =[Fe 3+] [S 2-] (B )Ksp =[Fe 23+] [S 32-](C )Ksp =[2Fe 3+]2 [3S 2-]3 (D )Ksp =[Fe 3+]2[S 2-]3 (E )Ksp =2[Fe 3+]2 •3[S 2-]323.250C 时CaCO 3饱和溶解度为9.3 ⨯ 10-5mol/L ,则CaCO 3的溶度积Ksp 为( A )(A)8.6×10-9(B)9.3×10-5(C)1.9×10-5(D)9.6×10-2(E)1.9×10-4 24.25℃时PbI2的Ksp为8.49×10-9则其饱和溶液I-浓度约为(C)(A)2.04×10-3 mol/L(B)4.08×10-3 mol/L(C)2.57×10-3 mol/L(D)1.28×10-3 mol/L(E)3.03×10-3 mol/L25.250C时Ag2CrO4饱和溶液中,[CrO42-]=6.0×10-5mol/L,则Ag2CrO4的溶度积Ksp为(C)(A)6.6×10-9(B)2.2 ×10-13(C)8.64×10-13 (D)5.4×10-14(E)1.9×10-10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100ml 0.1mol/LH2SO4(Mr=98)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是_0.01_mol,质量浓度是_9.8g/L_。
《生理学Z》作业1-4次答案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生理学Z》作业1答案A型题:* 1. 激素和递质的分泌属于:D.胞吐* 2. 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 TP,钠-•钾泵运转可使:E.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 3. 物质在膜结构中某些特殊的蛋白帮助下顺浓度差和电位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是属于:B.易化扩散* 4. 在神经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中,下列哪期膜电位处于正后电位的时期?:B.低常期* 5. 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而兴奋时,•膜外Na+迅速大量内流,属于:D.以通道为介导的易化扩散* 6. 下列关于血小板生理特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C.吞噬作用* 7.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是:B.肌小节* 8. 人体的血浆约占体重的:C.5%* 9. 血浆的比重主要取决于:E.血浆蛋白含量* 10.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白细胞是:E.淋巴细胞* 11. 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2.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C.运输O2和CO2* 13. 某人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抗体)而无抗B凝集素(抗体),其血型是:B.B型* 14.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白细胞总数低于下列哪值,即为白细胞减少?C.4×109 /L * 15. 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C.NaHCO3/H2CO3* 16. 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前负荷* 17.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区别在于:A.因子Xa形成的过程不同* 18.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白细胞总数高于下列哪值,即为白细胞增多?:D.10×109 /L* 19. 可兴奋组织细胞兴奋的标志是:C.产生动作电位* 20. 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中O2和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 21. 肌肉收缩时,后负荷越小则:E.克服后负荷开始肌肉出现缩短的时间越早* 22. 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是指:E.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23. 钠-钾泵的本质是:E.Na+-K+依赖式ATP酶* 24. 下列有关刺激有效量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在基强度条件下的最小有效作用时间称为时值* 25. 柠檬酸钠抗凝作用的原理是:A.去除因子Ⅳ(Ca2+)* 26. 可兴奋组织的强度-时间曲线上任何一点代表一个:E.具有一定强度和时间的阈刺激* 27. 血(红)细胞比容是指:E.血(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8. 小肠腔内葡萄糖被吸收入肠上皮细胞是属于:C.主动转运* 29. 下列关于神经反射的论述错误的有:D.其中枢部分分布很局限* 30. 神经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是:C.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31. 下列各项中属于负反馈的是:E.降压反射* 32. 骨骼肌在体内处于最适初长时,其肌小节的长度约为:B.2.0--2.2μm* 33.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最主要体液因素是:E.促红细胞生成素* 34. 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份是:A.NaCl* 35. 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A.红细胞数量* 36. 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D.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37. 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B.Fe2+和蛋白质* 38. 最主要抗凝物质是:C.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39. 下列有关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少* 40.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机制中,最重要的是:C.神经调节B型题:* 41. 血液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A.红细胞数量* 42. 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D.血浆蛋白含量* 43. 急性细菌性感染时,显著增多的是:C.中性粒细胞* 44. 能释放组胺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白细胞是:E.嗜碱性粒细胞* 45. 神经纤维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A.零* 46. 神经纤维兴奋后处于相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B.低于正常* 47. 微生物、大分子蛋白等从细胞外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E.胞纳* 48.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属于:D.胞吐* 49. 降压反射属于:A.神经调节* 50. 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脑血流量维持稳定水平是依赖于:E.自身调节* 51. 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A.肌球蛋白* 52. 细肌丝中聚合成双股螺旋主干的是:B.肌动蛋白* 53. K+通道的阻断剂是:D.四乙铵* 54. Na+通道的阻断剂是:B.河鲀毒素* 55. 细胞静息电位形成主要与哪种离子有关?A.K+* 56.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与哪种离子有关?C.Ca2+* 57.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58.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D.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59. Na+通道失活于:A.绝对不应期* 60. 阈值最低的时相是:C.超常期* 61. 神经纤维兴奋性最低的时相是:A.绝对不应期* 62. 神经纤维兴奋性最高的时相是:C.超常期* 63. 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调节搏出量属于:E.自身调节* 64. 组织代谢产物舒张血管作用属于:B.体液调节* 65. 启动内源性凝血的最主要物质是:A.因子Ⅲ* 66. 启动外源性凝血的最主要物质是:A.因子Ⅲ* 67. 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形成的最主要物质是:E.白蛋白* 68. 参与血浆晶体渗透压形成的最主要物质是:B.NaCl* 69. 正常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E.50%--70%* 70. 正常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D.20%--40%* 71. 排尿反射属于:C.正反馈调节* 72. 分娩过程属于:C.正反馈调节* 73. 降压反射属于:B.负反馈调节* 74. 血液凝固过程属于:C.正反馈调节* 75. 存在于肌质(浆)网上的是:C.Ca2+泵* 76. 存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是:D.I-泵* 77.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与哪种离子有关?B.Na+* 78.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主要与哪种离子有关?A.K+* 79. Ca2+通道的阻断剂是:C.维拉帕米* 80. 胆碱能M受体阻断剂是:E.阿托品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生理学Z》作业2答案A型题:* 1. 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2. 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B.心肌收缩能力* 3. 下列关于大动脉管壁硬化所导致的结果,哪项是错误的?C.脉(搏)压减小* 4. 心交感神经的生理作用是:E.心率加快,心肌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5. 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6. 激活糜蛋白酶原的主要物质是:D.胰蛋白酶* 7. 肺通气的动力来自:B.呼吸肌的舒缩运动* 8. 气体扩散速率与下列各因素的关系是:C.与气体分压差呈正变关系* 9. 人体PCO2最高的区域是在:A.细胞内液* 10. 引起缩胆囊素释放的物质最主要的是:E.蛋白分解产物* 11. 胆汁中参与消化作用的主要成份是:A.胆盐* 12. 在平静呼吸时,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C.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 13. 吸收胆盐和VitB12的部位是:C.回肠* 14. 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是:B.脂肪* 15. 能缓冲肺泡气中PO2和PCO2急剧变化的肺容量是:E.功能残气量* 16. 肺总容量等于:E.肺活量加残气量* 17. 胆汁的主要作用是:E.促进脂肪的消化的吸收* 18. 下列关于胃运动的神经、体液调节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胃的容受性舒张* 19. 下列哪一项可引起中心静脉压升高?D.心脏射血功能减弱* 20. 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期左心室内压达最高值?D.快速射血期* 21. 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加到24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时则:C.肺泡通气量减少* 22. 平静呼吸时,肺内压在下述哪一时相中高于大气压?C.呼气初* 23. 舒张压相当于心动周期中何时动脉内的压力?E.心房收缩期* 24. 心迷走神经的生理作用是(参考答案:C.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 25. 营养物质被吸收的主要部位是:C.十二指肠和空肠* 26. 心肌缺氧引起冠状动脉舒张,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种因素的作用?:C.腺苷* 27. 在人体CO2分压由高到低分布的顺序是:E.组织,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 28. 收缩压相当于心动周期中何时动脉内的压力?B.快速射血期* 29. 心室发生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E.窦房结的兴奋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 30. 下列因素中哪一项与组织液生成无直接关系?C.血浆晶体渗透压* 31. 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E.心肌细胞在兴奋一次后有效不应期很长* 32. 在下列哪一时项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B.吸气末和呼气末* 33. 呕吐中枢位于:B.延髓* 34. 决定呼吸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E.气体的分压差* 35. 下列哪种情况使氧解离曲线右移:D.CO2分压升高* 36. 平静呼吸时,肺内压在哪一时相中低于大气压?A.吸气初* 37. 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是:B.组胺* 38. 下列哪种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促进作用,但不含有消化酶?D.胆汁* 39. 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D.增多时使肺泡回缩力增加* 40. 心肌细胞超常期内兴奋性高于正常,所以:D.刺激阈值低于正常B型题:* 41. 平静呼吸,吸气初时:B.胸膜腔内压和肺内压都低于大气压* 42. 平静呼吸,呼气初时:C.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肺内压高于大气压* 43. 促胰液素促使胰液分泌的特点是:A. 大量的水份和碳酸氢盐,酶含量少* 44. 缩胆囊素促使胰液分泌的特点是:D.少量的水份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丰富* 45. 等容收缩期时: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46. 快速射血期时: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47. 等容舒张期时: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48. 快速充盈期时: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49. 心室肌细胞的超常期相当于:E.从动作电位复极达-80mv到复极达-90mv的时间* 50. 心室肌细胞的绝对不应期相当于:A.从动作电位0期去极到复极达-55mv的时间* 51. 心肌细胞中自律性最高的是:A.窦房结* 52. 心肌细胞中自律性最低的是:D.心肌传导细胞(浦肯野纤维)* 53. 用力吸气时:B.胸膜腔内压和肺内压都低于大气压* 54. 声门紧闭作用力呼气时:A.胸膜腔内压和肺内压都高于大气压* 55. 心电图的QRS波群代表:E.兴奋在心室内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 56. 心电图的T波代表:D.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57. 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E.去甲肾上腺素* 58. 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D.乙酰胆碱* 59.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3期属于:C.复极化* 60.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4期属于:B.自动去极化* 61. 左心室压力最低的时期是:D.快速充盈期末* 62. 左心室容积最小的时期是:C.减慢射血期末* 63. 左心室压力最高的时期是:A.快速射血期* 64. 左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E.房缩期末* 65. 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D.心肌传导细胞(浦肯野纤维)* 66. 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B.房室交界* 67. 铁和钙的吸收主要在:C.十二指肠和空肠* 68. VitB12和胆盐的吸收部位在:D.回肠* 69. 血中PCO2升高时,使呼吸加强,主要是通过: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70. 血中H+浓度升高时,使呼吸加强,主要是通过:C.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71. 激活胃蛋白酶原的最主要物质是:A.盐酸* 72. 激活胰蛋白酶原的最主要物质是:B.肠激酶* 73. 心室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相当于:C.从动作电位0期去极到复极达-60mv的时间* 74. 心室肌细胞的相对不应期相当于:D.从动作电位复极达-60mv到复极达-80mv的时间* 75.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时,可出现:A.心率加快,动脉血压升高* 76.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时,可出现:C.心率减慢,动脉血压升高* 77.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是:E.去甲肾上腺素* 78.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是:C.乙酰胆碱* 79. 心电图的ST段代表:C.两心室全部去极化完毕* 80. 心电图的P波代表:A.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生理学Z》作业3答案A型题:1. 在肾小管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仅限于:A.近端小管2. 婴幼儿时期对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极为重要的激素是:C.甲状腺激素3. 下述糖皮质激素对血细胞影响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促进血小板数量减少4. 下列激素中哪一种不是由肾脏分泌的?B.抗利尿激素5. 下列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B.女性排卵后体温降低6. 甲状腺素是指:E.四碘甲腺原氨酸7. 下列食物中,哪种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大?C.蛋白质8. 水利尿的机制主要是由于E.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9. 肾脏的球旁细胞是:D.内分泌细胞10. 下列胰岛素作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促进糖原异生11. 含氮激素与细胞膜受体形成复合物后,激活细胞膜上的哪种酶?C.腺苷酸环化酶12. 下列激素中哪种不是腺垂体分泌的?B.催产素13. 醛固酮的生理作用是:B.排钾保钠14. 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E.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15. 既可促进,又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激素是:A.胰岛素16. 下列关于基础代谢率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E.不必排除食物的影响17. 在肾小管K+绝大部分被重吸收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18. 下列哪一种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分解?E.糖皮质激素19.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NH3主要来自:B.谷氨酰胺20. 在下列各种物质中,与肾外髓部组织间液高渗梯度形成有密切关系的物质是:B.NaCl21. 在维持肾髓质组织间液高渗梯度中起主要作用的是:D.肾小叶间动脉22. 下列哪一项因素不影响醛固酮分泌:A.血H+浓度升高23. 下列哪种激素不是性腺分泌的?E.黄体生成素24. 神经垂体贮存和释放的激素是:D.催产素与血管升压素25.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C.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26. 下列有关甲状旁腺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抑制破骨细胞活动27. 下列各项激素中促进血糖水平降低的激素是:A.胰岛素28. 肾脏的致密斑是:A.化学感受器29. 下列关于肾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C.肾素可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Ⅰ30. 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的激素是:D.甲状腺激素31. 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是:C.血糖浓度32. 肾小球滤过分数是指:E.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33. 下列物质中哪一种是第二信使?C.Ca2+34. 醛固酮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是促进:E.Na+重吸收和K+分泌35. 下列激素中属于类固醇激素的是:D.肾上腺皮质激素36. 下列有关甲状旁腺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Ca2+的重吸收37. 下列激素中哪一种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生长抑素38. 下列有关孕酮生理作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促使子宫内膜产生增殖期改变39. 下列有关甲状旁腺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增强近端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40. 构成肾内髓组织液高渗梯度的主要溶质是:B.NaCl和尿素B型题:41. 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激素是:D.血管升压素42. 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B.醛固酮43. 在肾脏K+重吸收的部位主要位于:A.近曲小管44. 在肾脏Na+重吸收同时伴有K+分泌的部位是: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45. 青春期乳腺发育主要是由于:A.雌激素作用46. 妊娠期乳腺发育是由于:D.雌激素、孕激素与催乳素的作用47. 在肾小管氨基酸重吸收的部位主要位于:A.近端小管48. 在肾脏尿液浓缩的主要部位是:E.集合管49. 血管升压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C.视上核50. 催产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D.室旁核51. 婴儿时期缺乏哪种激素引起呆小症:E.甲状腺激素52. 幼年时期缺乏哪种激素引起侏儒症:D.生长激素53. 给高热病人用酒精擦身是为了增加:D.蒸发散热54. 给高热病人用冰袋是为了增加:B.传导散热55. 下丘脑视上核主要分泌:E.血管升压素56. 下丘脑室旁核主要分泌:B.催产素57. 体温调节的整合中枢位于: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58. 精神性发汗的中枢可能位于:E.大脑皮层59. 胰岛A细胞分泌:E.胰高血糖素60. 胰岛B细胞分泌:A.胰岛素61. 参与应激反应的主要激素是:D.糖皮质激素和ACTH62. 参与应急反应的主要激素是:B.Ad和NA63. 在肾脏水分容易通透而Na+不易通透的部位是:B.髓袢降支细段64. 在肾脏Na+容易通透而水分不易通透的部位是:C.髓袢升支65. 促使子宫内膜产生增殖期改变的激素是:C.雌激素66. 促使子宫内膜产生分泌期改变的激素是:D.孕激素67. 在肾小管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仅限于:A.近端小管68. 肾小管Cl-继发性主动重吸收的部位是:D.髓袢升支粗段69. 促进合成代谢最主要的激素是: A.胰岛素70. 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是:D.胰高血糖素71. 甲状腺素是指:D.T472. 甲状腺激素中生物活性最强的是:C.T3:73. 在肾小管既可被重吸收又可分泌的物质是:B.K+74. 在髓袢升支粗段,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而被重吸收的物质是:C.Cl-75. 调节甲状旁腺分泌的主要因素是:D.血Ca2+浓度76. 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A.血糖浓度77. 在肾内髓部组织间液高渗梯度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髓袢升支细段NaCl重吸收78. 在肾外髓部组织间液高渗梯度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C.髓袢升支粗段NaCl重吸收79. 促使血钙升高的激素是:E.甲状旁腺激素80. 促使蛋白质分解的激素是:C.糖皮质激素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生理学Z》作业4答案A型题:1. 副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B.ACh2. 下述关于交感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刺激节前纤维时反应比较局限3. 参与应急反应的主要系统是: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4. 下列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E.产生特定感觉5. 下列神经纤维类别中,皮肤触压觉的传入纤维属于:B.Aβ纤维6. 脊休克的产生原因是:E.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节7. 在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去极化可促使:E.Ca2+内流8. 下列关于神经中枢兴奋传递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D.不易疲劳9. 下述关于EPSP•产生过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Na+极化产生EPSP10. 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使: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11. 在传导皮肤痛觉的神经纤维中,传导快痛的主要是:C.Aδ纤维12. 下述有关肌牵张反射感受装置及反射途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肌紧张的传入纤维为Ib类传入纤维13. 下列神经纤维中,哪一项不属于胆碱能纤维:B.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14. 下列关于神经中枢内兴奋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双向传递15. 在安静状态下活动水平较高的系统是:A.迷走—胰岛素系统16. 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B.减衰性传导17. 自主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D.ACh和NA18. 下述有关下丘脑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是躯体感觉的重要中枢19. 下述关于神经末梢释放外周神经递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所有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NA20. 下述神经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兴奋节律不变21. 下列各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可产生反馈调节的是:D.环路式联系22. 快波睡眠时生理功能改变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生长激素释放增加23. 慢波睡眠时生理功能改变及意义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作梦多发生在该时相24. 下述关于肌牵张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腱反射的感受器是腱器官25.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D.ACh和NA26. 下述关于小脑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维持或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27. 下述关于副交感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在应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28. 下列关于IPSP产生过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突触前膜超极化29. 下述关于乙酰胆碱与M型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回盲括约肌收缩30. 下列神经纤维类别中,肌梭的传入纤维属于:A.Aα纤维31.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使:C.膀胱逼尿肌收缩32. 下述关于兴奋突触传递过程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突触后膜产生IPSP经总和产生动作电位33. 下列关于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C.维持或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34. 正常人清醒安静闭目不思考问题时的脑电图波形主要是:A.α波35. 在传导皮肤痛觉的神经纤维中,传导慢痛的主要是:E.C类纤维36. 下述关于锥体系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37. 下述关于肌牵张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腱反射是姿势反射的基础38. 与睡眠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神经递质是:B.NA和5-HT39. 下述关于锥体外系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由皮质脊髓束构成40.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错误的是:C.接头后膜的受体是N1 受体B型题:41. 六烃季胺可阻断:D.N1受体42. 十烃季胺可阻断:E.N2受体43.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末梢释放:B.乙酰胆碱44. 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E.去甲肾上腺素45. 躯体感觉代表区(第一体感区)位于:B.中央后回46. 躯体运动代表区位于:A.中央前回47. 骨骼肌终板膜上的受体是:E.N2受体48. 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是:D.N1受体49. 肾上腺素α型受体阻断剂是:E.酚妥拉明50. 肾上腺素β型受体阻断剂是:C.普萘洛尔51. 总和的结构基础是:C.会聚式联系52. 反馈的结构基础是:D.环路式联系53. 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属于:D.B类纤维54. 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属于:E.C类纤维55. 胆碱M型受体阻断剂是:A.阿托品56. 胆碱N型受体阻断剂是:D.氯筒箭毒碱57. 皮肤触压觉的传入纤维属于:B.Aβ纤维58. 皮肤痛温觉的传入纤维属于:D.Aδ纤维59. 消化中枢位于:B.延髓60. 饮水中枢位于:D.下丘脑61. 呼吸调整中枢位于:C.脑桥62. 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D.中脑63. E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C.Na+、K+、Cl-,尤其是Na+64. I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A.K+、Cl-,尤其是Cl-65. 产生特定感觉主要依赖于:A.特异性投射系统66. 维持大脑皮层兴奋状态主要依赖于:B.非特异投射系统67. 支配梭内肌的传出纤维是:C.Aγ纤维68. 支配梭外肌的传出纤维是:A.Aα纤维69. 生命的基本中枢位于:B.延髓70. 摄食中枢位于:D.下丘脑71. 阑尾炎时牵涉痛部位主要在:C.上腹部72. 肾结石时牵涉痛部位主要在:D.腹股沟73. 酚妥拉明可阻断:A.α受体74. 普萘洛尔可阻断:B.β受体75. 心肌缺血时牵涉痛部位主要在:A.左上肢尺侧76. 胆结石时牵涉痛部位主要在:B.右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2010310564 10设施王兴成
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它的发现史可追溯到1872年波兰园艺学家西斯勒克对根尖的伸长与向地弯曲的研究。
研究生长素的作用机制对深入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生理过程有重要意义。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有关生长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就已经开始,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两派学说,即基因表达学说和酸生长学说。
之后,随着生物化学和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两种学说都有了新的发展,但同时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暴露。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实验手段的广泛应用,在分子水平上的生长素作用机制研究日益深入,尤其是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
植物生长素应用极为广泛, 在促进植物生长和扦插枝条生根, 化学整株、调控花期和提高植物经济产量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市场上的植物生长素主要包括吲哚乙酸( IAA)、吲哚丁酸( IBA )、萘乙酸(NAA )和2,4-D等。
我国植物生长素的研发和推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
1、生长素与膜上的激素受体蛋白(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结合
近20年来,生长素受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离、鉴定与生长素结合的蛋白,已经鉴定到一些生长素结合蛋白,其中研究最深入的事ABP1。
ABP1是最初在玉米胚芽鞘中分离到的一种22KD的糖蛋白,它和生长素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性。
作为受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当信号分子和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相应的生理生化反应,免疫学和转基因研究为ABP1发挥受体功能提供了一些证据。
外源施加不能进入细胞内的ABP1抗体,会干扰生长素诱导的某些反应,如原生质体的超级化,细胞的扩大和分裂,气孔的关闭等,在表达ABP1的转基因烟草植物中,叶肉细胞增大,而反应抑制ABP1则能消除生长素诱导的细胞伸长和抑制细胞分裂。
在一些植物激素中,直接的遗传筛选时鉴定受体和其它信号转导祖坟的好方法,但这种方法并没有鉴定到生长素的受体。
最近反向遗传学的运用使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Chen等在拟南芥中分离得到ABP1基因,其纯合突变体abpl 的表型为在胚胎发育的早期(球形胚时期)致死,这说明ABP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因此要对ABP1在胚后期的功能进行研究,需进一步鉴定一些条件型突变体来进行相关研究。
2、激活第二信使,将信使转导至细胞核内
生长素所产生的各种生理作用是生长素与细胞中的生长素受体结合后实现的, 这也是生长素在细胞中作用的开始。
生长素受体是激素受体的一种。
所谓激
素受体是指能与激素特异结合的、并能引发特殊生理生化反应的蛋白质。
作为生长素的受体, 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4 ]。
(1) 与生长素之间有很强的接合力; (2) 与生长素结合后被活化, 并引起相应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
据此说明许多能与生长素紧密结合的物质并非均是受体, 只可称其为某激素的结合蛋白。
学术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生长素的活化作用不是直接的, 它作为“第一信使”在细胞中某一专一的部位激活别的分子, 后者被认为是腺苷酸环化酶。
被激活的腺苷酸环化酶作用AIP导致了5-环式腺苷酸磷酸(CAMP) 的形成。
CAMP作为“第2信使”激活蛋白质激酶或别的无活性的前体,于是诱发许多生理效应
生长素被膜上的受体感知后,会激活G蛋白,进而诱导生长素胞内信号的转导,已经鉴定到了多个第二信使,并已确定生长素在胞内的传导包括不依赖于磷酸酯酶A2的途径和依赖于磷酸酯酶A2的途径。
异三聚体G蛋白定位于细胞膜的内侧,并与质膜紧密相连,一些证据表明,异三聚体G蛋白参与生长素的信号转导。
当生长素在膜上被ABP1和跨膜蛋白构成的受体复合物感知后,会激活G蛋白,被激活的G蛋白进而诱导生长素的胞内信号转导。
G蛋白的α亚基在几个信号转导中发挥不同作用,在脱落酸信号转导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而在生长素诱导的细胞分裂中和赤霉素信号转导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由于G-α突变体研究中对生长素信号转导中的确切作用机理还不清楚,反向遗传学研究和拟南芥的基因组学的发展渴望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一领域取得较大进展。
胞质中PH的调节可能是生长素信号在细胞质中传导的第二信使,胞质中的PH的调节主要通过膜上的离子通道或H+-APTase质子泵的作用来实现。
因而,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一个分枝就是不通过基因调节反应直接引起蛋白质的活化。
3、活化特定的基因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但在一般情况下, 绝大部分基因是处于抑制状态的, 生长素的作用就是解除这种抑制, 使某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基因活化, 从而转录并翻译出新的蛋白质。
当IAA与质膜上的激素受体蛋白(可能就是质膜上的质子泵) 结合后, 激活细胞内的第2信使, 并将信息转导至细胞核内, 使处于抑制状态的基因解阻遏, 基因开始转录和翻译, 合成新的mRNA和蛋白质, 为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合成提供原料, 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3 ]。
由于生长素所诱导的生长既有快速反应, 又有长期效应, 因此提出了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方式的基因活化学说[ 2 ]。
4、基因转录和翻译
许多实验证明,激素的受体是蛋白质。
至于激素的的位置,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激素受体是在细胞质或细胞核内,它与激素结合后,调节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也调节酶的合成,最终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有促进作用。
里一种看法认为,激素受体是在质膜上,受体与激素结合后,引起膜的透性核电荷的改变,释放出一些酶来,从而引起生理生化的改变。
快速反应是质膜受体说法的重要证据。
试验证明,大豆下胚轴质膜对生长素的反应是迅速的,几分钟后就产生反应。
另外有人在洋葱鳞茎的质膜碎片制剂中加入2,4-D,它便与质膜结合的B-1,3-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增大10·30%,这就说明质膜是激素受体的所在地。
然而,近年来有把两种看法统一起来的趋势,也就是:当外加生长素后,质膜上的受体与生长素结合,后来受体把转录因子即促进RNA聚合酶活性提高的物质(可能是一种糖脂)释放出来,通过细胞质进入细胞膜,活化聚合酶,再将RNA聚合酶释放到细胞质,影响基因组的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酶等,并进行生长活动。
5、合成新的mRNA与蛋白质
我们知道染色质的主要成分为DNA和组蛋白。
而组蛋白又对染色质上的基因表达起限制作用,即遮盖染色质,是基因不活化,DNA不能形成mRNA(信使RNA)。
若加入放线菌素D等RNA合成抑制剂,则抑制了细胞中α—淀粉酶的积累,说明α—淀粉酶的产生和分泌需要连续合成RNA。
另一方面,加入rRNA 和tRNA(转移核糖核酸)合成的选择性抑制剂5-氟尿嘧啶,则不达影响α—淀粉酶的产生。
因而认定,α—淀粉酶α—淀粉酶的产生是依赖于mRNA的。
生长素在翻译水平上促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用生长素处理豌豆上胚轴,不只增加mRNA水平,还能促进氨基酸参加到蛋白质中去,形成纤维素酶。
看来,生长素之所以刺激芽鞘延长,与生长素在翻译水平上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密切关系。
由于与生长素合成的蛋白质很多,其中可能有ABPs,尽管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
但通过对植物激素的研究,人们认为细胞对激素信号的识别是由激素受体完成的,激素与其受体间特异性结合,引起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变化,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参考文献
[ 1 ] 毛丽君, 林位夫. 植物生长素在农业中的应用. 河北农业科学, 2008, 12 (2) : 80 - 81, 84.
[ 2 ] 吴国辉.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J ] . 农机化研究,2004, (6) : 288.
[ 3 ] 王忠. 植物生理学[M ]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 4 ] 吕剑, 喻景权.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J ].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 40 (5) : 624 -
628.
[ 5 ] 周索, 庞振凌, 庞发虎, 等. 不同生长素诱导对拟南芥根生长发育的影响[ J ] . 安徽农业科学,2006, 34 (9) : 1816, 1818.
[ 6 ] 石尧清, 彭成绩. 南方果树生长发育与调控技术[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 7 ] 潘瑞炽. 植物生理学[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8 ] 王倩. 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的探究[ J ]. 生物学通报,2004, 39 (10) : 49 – 51. [ 9 ] 丁燕芬, 王岩, 龙春林. 中国兰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J ] . 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 ( 8 ) : 2247 - 2248,2250.
[ 10 ] 何生根, 刘伟, 许恩光, 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观赏植物和林木中的应用[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 11 ] 毛龙生. 观赏树木栽培大全[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 12 ] 张国强, 翟秋喜. 我国植物组培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J ]. 安徽农业科学,2006, 34 (16) : 3893 – 3895.
[ 13 ] 梁莉,李刚. 名花栽培技艺与欣赏丛书: 百合、郁金香[M ].吉林: 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
[ 14 ] 张传来, 张艳, 刘遵春,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美人酥梨采前落果的影响[ J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 : 29,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