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18

合集下载

2014高考历史 必考点精选题系列 单科试卷3(含解析)

2014高考历史 必考点精选题系列 单科试卷3(含解析)

2014高考历史必考点精选题系列单科试卷3(含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海南儋州期末测试)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产生的影响是( )A.分封制度加强 B.官僚政治确立C.宗法制度形成 D.井田制度出现2.(原创)一代商圣范蠡认为“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范蠡主张A.实行自由贸易B.政府应调节物价C.工商食官D.重农抑商3.(改编)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

材料说明了( ) A.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C.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项正确;题干主要介绍了门下省的职权变化,故D项错误。

【点评】考查对于三省六部运行的理解。

4.(原创)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从孔子思想中特别提出“礼”的部分,扩大“礼”的内涵,包含典章制度与法律。

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A.老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5.(2014江苏南通一模)“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

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6.(2014年广东深圳二模)“这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杰作,其集多功能多环节于一体的综合方略思路已臻完善,而其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更达到了颇为圆融的境界。

”该段描述可能是在评述( )A.翻车在江南开发中的作用 B.唐代筒车的自然原理与作用C.因地制宜的西域坎儿井 D.都江堰的巨大功效7.(改编)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毫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4分)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佛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3.(4分)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4.(4分)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5.(4分)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6.(4分)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7.(4分)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8.(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制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2014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A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2014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A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A单元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A1[2014·广东卷] “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12.A[解析] 本题以甲骨文“宗”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含义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与血缘密切相关,因此“”应表示祖宗牌位,B、C两项与宗法无关,故排除;商周时期尚无皇帝,直到秦朝才有皇帝制度,故D项错误。

13.A1 O1[2014·山东卷]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13.A[解析] 本题以孔子兴办私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B项与材料无关,而且说法过于绝对,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只是遭到了破坏,并没有瓦解。

C项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与材料无关。

D项和材料中的兴办私学联系不大。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故A项正确。

1.A1 A2[2014·天津卷]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1.C[解析] 本题以皇权受制这一现象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现象,可知皇帝在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可以由他人暂时掌管权力,这实际上正是皇权专制、君权至上的本质体现。

故答案选C项。

2. [2014·威海质检] 公元前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2014高考历史名师指导基础回扣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最新原创题及答案)

2014高考历史名师指导基础回扣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最新原创题及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轻工业()。

2.之所以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是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

3.“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4.1959年至1961年,我国出现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泛滥()。

5.1949~1956年底被称为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指的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6.十年建设时期,党和政府在探索经济建设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即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速度问题()。

7.1960年,党和政府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主要指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9.经济特区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10.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到21世纪初,我国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答案:1.× 2.√ 3.√ 4.√ 5.√ 6.√7.√8.√9.×10.√二、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这是某一时期的流行歌曲。

请问这首歌曲最早流行于哪一个时期?答案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

2.《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1953~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这里的“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什么?答案长期以来小农经济分散性的弊端。

3.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8课时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8课时

第18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改编题)《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罐头”“番餐之味”等关键信息,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民众已经认同西方生活方式,故选D。

A、B、C三项均与史实或材料不符。

答案 D2.(2013·苏北四市模拟)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

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穿西装礼服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服饰及婚姻礼俗的变化。

由婚礼中蒋介石的穿着可判断当时已开始穿西装礼服,由婚礼仪式可知这是西化的“文明婚礼”,①②正确。

③错在“彻底”摒弃上,④中的“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在图中得不到体现。

答案 B3.(原创题)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党人即动员群众剪辫。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令内务部:“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

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

”这从根本上说明()。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政体已经发生改变C.专制思想深入人心D.民主政治生活开始解析辫子是专制的象征,脑袋里的辫子不好剪反映的是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故C项正确。

答案 C4.(2013·盐城摸底)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

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基础强化】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新思想萌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 )。

2.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依据是指他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 )。

3.中国人由学器物向学制度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4.康梁维新思想借用孔子权威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5.康梁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

6.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7.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关键因素是蔡元培推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 )。

8.史学界把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是因为它们都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9.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 )。

10.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答案1.√ 2.√ 3.√4.×正确答案:康梁维新思想借用孔子权威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5.√6.×正确答案: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深远影响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7.√8.√9.√10.√【易错、易混、误区盘点】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一材料反映的观点是什么?答案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2.“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可见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重点是什么?答案军事科技。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体用之争”,它的焦点是什么?答案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4.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材料分别是什么?答案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空坐标知识纵横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差异规范答题类——材料信息与教材结论冲突时怎么办,洞察命题意图是关键[增分策略指导]备考练习中会遇到试题材料信息与所学教材结论相冲突的情况,此时应怎样做,正确的方法是:(1)阅读并正确理解材料。

首先,粗读材料,大致了解一下材料的主旨,确认属于教材中哪一方面的知识;其次,依据材料认真分析设问,这是关键之处。

第三,在完成前两步基础上带着问题再仔细研读材料,应根据问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2)体会命题意图。

我们应尽力去体会命题者的意图。

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具体回答问题时,有的设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此时就要根据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作答,而不要想当然,用书本上的内容来“硬套”答案。

(3)根据要求组织答案。

作答时要注意按问作答,简明扼要,还要做到史论结合。

[典型案例展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

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

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

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

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

”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敕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劳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偿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

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8分)[阅卷话得失][点评] (1)该卷形式上做到了答案要点化、提示化、序号化等规范要求。

(2)内容上有较大偏差,尤其是回答第(1)问不看材料信息要求,纯凭经验主义误答为“重农抑商”。

2014高考历史 必考点精选题系列 综合试卷2(含解析)

2014高考历史 必考点精选题系列 综合试卷2(含解析)

2014高考历史必考点精选题系列综合试卷2(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原创)“百姓百官也;官有世功,受氏姓也”。

从材料可以看出A.百姓原指贵族官僚B.有一百家为官C.百家姓都是官职名D.有军功者可以做官25. (原创)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写下一段话: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

要之,祗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这里“新儒学”是指A.建构起天人一体的系统图式B.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C.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26.(2014广东江门一模)“中国文明,这个唯一在任何时候都未产生过祭司阶级的伟大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

固然,皇帝也是祭土,他为了所有臣民的利益而向苍天献祭,但是,他履行的宗教职责比起他的统治职责来,始终居于次要地位。

”与中国的“现世主义”关系最小的是( )A.儒家 B.道家C.法家 D.墨家【答案】B。

27.(2014年广东汕头一模)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28.(2014年云南省一模)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十九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

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

”该学者认为( ) 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画不仅形于山水……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科学之理……立体派之思想”即可知A、D项错误,B项正29.(原创)《字林西报》报道:1927年5月14日,上海最著名的买办世家席宝顺的儿子以反革命罪被捕,五天后,以认捐20万元的国家事业费被释放;5月16日,上海最大的酒业商人赵继镛被以同样罪名逮捕,交20万元后释放;棉纺织厂主许宝箴的儿子以共产党罪名被捕,交67万元后释放……。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和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和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和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时空坐标知识纵横中西绘画艺术比较阅卷归来话高考——非选择题获取高分方案高考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这里的综合能力不仅是指知识上综合能力,也体现在掌控把握题的技巧上。

拥有同样的知识储备,有的同学能用恰当的形式使其清晰完整的展示在阅卷老师眼前,让自己的所学充分发挥作用,这就是答题技巧。

相反,有的同学却不能实现这种效果,造成自己所学知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结合这两年高考阅卷中考生出现的问题,和我参加高考评卷工作的经验,给高三考生提出以下建议:1.卷面要整洁,字体要整齐,层次要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评卷工作是一项任务很重的工作,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外,评卷速度对评卷任务的完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笔者每天的阅卷工作量是1200-1500份,根本没有时间一字一句地斟酌每一份学生的答案,几乎是几秒钟一份试卷。

在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只找答案中的关键词,有关键词的就给分,没有关键词答得再多也是零分。

一些考生答得啰啰唆唆,拉拉杂杂,自然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认为你可能不太懂,阅卷老师再从中找不到关键得分点,这份试卷的得分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除了做到卷面要整洁,字迹工整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答案要点化。

在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为了提高速度,一般只注重“关键词”的筛选。

对学生所答文字只是“看”或“瞅”,而不是“读”或“念”。

一般情况下,阅卷老师在将考生答案中的关键词筛选出来的同时,一只手就已经写出了考生该题的得分,下一份试卷接着又呈现在阅卷老师眼前了。

所以,你的答案决不能像写作文那样,大段大段的一气呵成,下笔千言,不切要点。

你的答案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

如果某一问答案有几个要点,你应该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的要点,并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如(1)(2)(3)……①②③……或者abc……如试卷空间允许,最好能将这些序号上下排列,沿左侧对齐,让评卷老师一目了然。

2014年高考浙江杭州命题比赛高三文综历史试题18 有答案

2014年高考浙江杭州命题比赛高三文综历史试题18  有答案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共48分)一、本卷共12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据元史记载:“1351年,蒙古大汗蒙哥遣其六弟旭烈兀率军携‘铁孚图’西征大食(阿拉伯帝国),攻其都城,城墙俱碎,人马直飞上天。

”由此可知“铁孚图”是A.使用火药的大炮B.航海用的指南针C.写字用的纸D.活字印刷术【答案】A【解析】因为“铁孚图”是什么我们并不了解,只能根据题干的材料猜测,由“铁孚图”西征之用,攻城时“城墙俱碎,人马直飞上天”可知是火药武器,故选A项;其余B、C、D三项都不是武器。

13、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下列在浙江所作或出土的古代作品有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答案】C【解析】采用排除法解题,②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④是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的代表作,楚国在今湖北境内。

14、“鬼子”顾名思义“鬼的儿子”,由于英、法等西洋人“肤白、金发、蓝眼、高鼻子”,与中国人的外貌明显不同,故称他们为“鬼子”。

后来“鬼子”却成为日本人的“专利”,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人们所说的“鬼子”就是指日本人,中国人普遍称他们为“鬼子”大概是()A.鸦片战争时期B.九一八事变后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B【解析】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再加上他们长相与中国人不同,所以称他们为“西洋鬼子”,后来日本成为主要侵略中国的国家,且他们犯罪恶行比西方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故中国老百姓称他们为“东洋鬼子”,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这个名称也传遍了全中国,简称“鬼子”,故选项B项正确。

15、下表是明朝万历(1573—1620)年间湖州所属一州六县的商业市镇分布情况。

下列各项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湖州所属州县基本上都出现了商业市镇,自然经济日趋瓦解B.商业市镇的出现是湖州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从表格中看,湖州所属州县的市镇在地区分布上较为平衡D.湖州的市镇经济比其它地区发达,【答案】B【解析】考察对古代商业发展的理解。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时空坐标一、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识纵横 中俄(苏)两国革命、建设道路的异同2.建设道路(1)相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重点发展重工业,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不同:①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我们虽然走俄国人的道路,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创新。

如优先发展重工业中注重协调农业与轻工业的比例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②改革开放后,中国借鉴苏联等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上的体现,而苏联虽然有改革,但始终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模板应用类——开放探究型非选择题的答题原则[典型案例展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1年9月,周恩来在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作《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讲话,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造自己,“当然,改造需要时间,一下子要求很高、很快,这是急躁的,不合乎实际”。

“只要决心改造自己,不论是怎样从旧社会过来的,都可以改造好”。

材料二1956年1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

六年来,中国知识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80%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积极拥护或能够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拥护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伟大的力量。

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问题:指出材料一、二的基本观点,并说明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一致性。

(12分)[阅卷话得失][点评] 开放探究型试题表面看难度很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实际上,只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

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从材料中提取观点进行归纳,说明自己的看法,照样拿高分。

2014年高考历史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4年高考历史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1914年战争爆发约6周之时,俄国社会主义者波特采夫致信英国《泰晤士报》: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政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两者都在德国皇帝领导下——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

……毫无疑义的是,胜利,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我个人预计这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将属于协约国……。

德国的威胁——长久以来悬在世界头上的诅咒——将被打碎,被打碎的到它永远不再成为世界和平的威胁,世界各族人民渴望和平。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1)根据材料,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指出波特采夫预计的战争结果。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预见是否正确。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1条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相互关系上,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2条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材料二《非战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

——美国国务卿凯洛格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

——王立柱《<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简评《非战公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特勒并没有制定征服世界或关于别的任何事情的计划。

他认为,别人会提供机会,并且他会抓住它们。

……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别处寻找那个提供机会的人,这个机会希特勒会利用的,而那个人也就这样给走向战争以第一推动。

显而易见,尼维尔·张伯伦是这一地位的候选人。

材料二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着坐位上仅剩下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时空坐标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知识纵横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模板应用类——解答比较类非选择题的答题规范[增分策略指导][典型案例展评]材料一18世纪英国某政治家这样描述英国政体:立法机构中的代表权是合法政府的基础……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在立法机构中,人民牵制贵族,贵族牵制人民。

两院则防止行政机构越权。

这样,正如机械中的三个分力,共同代表公众的自由和幸福之路线的方向。

材料二路威在《文明与野蛮》一书中提出了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两难:“人类老是在两个交替办法之间翻来覆去。

有时候他要想建立秩序,有时候他渴望自由……”而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世纪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美国是如何做到“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的。

(6分)(3)英美两国政体有何差异?两国政体又有何相同之处?(8分)[阅卷话得失][点评] 优点:考生甲答题较规范,第(1)问能够紧扣主要特征作答。

第(2)问也能围绕1787年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说明美国是如何“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的。

缺点:第(3)问比较英美两国政体的差异,对美国政体的把握有误,美国政体是总统共和制,而在比较相同之处时则又回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方面。

解答比较类设问一定要注意明确比较对象,比较角度,依据设问条理作答。

[点评] 第(1)问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考生乙一是没有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二是没有把握住“18世纪”这一时间限制。

第(2)问能够结合1787年宪法,紧扣设问作答。

第(3)问的比较差异和相同之处,比较对象找到了,但未能把握比较角度,尤其是对“政体”这一历史概念理解不清,所以失分较多。

2014年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 试卷及解析(全国卷)

2014年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 试卷及解析(全国卷)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2.(3分)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3.(3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4.(3分)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1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5.(3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6.(3分)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7.(3分)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1935292447193630244619373726371938382735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2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8.(3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空坐标一、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模板应用类——解答历史特点类非选择题的答题规范材料一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的格局。

此种格局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出现了新倾向,美国抛弃了孤立主义,全面干预欧洲国家及国际事务,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基本上被纳入美国的外交战略之中。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固有矛盾虽未消除,但也没有发展到军事对抗的程度,因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没有战争,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平衡。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

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

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

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

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阅卷话得失][点评] 考生甲能条理清楚地归纳特点及原因。

第(1)问“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对设问涉及主体是什么没有理解好,结果答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意识形态方面的特点,所以不能得分;原因则从材料中获取3个有效信息,回答较准确。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学案部分:第十八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学案部分:第十八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A.人类成功登陆月球 C.培养克隆羊“多莉”成功
教师备课、备考伴 侣 6.阅读下列材料: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 材料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资源建设 材料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二、非选择题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
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 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 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 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 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 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图18-3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材料一侧重于政治;材料二侧重于经济。材料一:国内方面,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方面,处于“冷战” 时期。材料二:国内方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际方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 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和分析历史材料、正确阐释历史发展变化的能 力。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找出该时期的空间技术强国即可,然后据 此推导出当时的国际格局。第(2)问的第一小问要对材料进行高度概括,
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
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
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新华社电
(1)据材料一 指出,“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 教师备课、备考伴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侣 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 资源建设 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 (2)材料一 、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空坐标规范答题类——解答非选择题的“一个前提,两个原则”[增分策略指导]大家都知道高考阅卷是“网上阅卷”,所谓网上阅卷是指试卷扫描后利用网络技术评阅试卷,通常是指在网络上评阅非选择题。

从评卷的操作角度来讲,有两个方面考生尤其要注意。

第一:字迹一定要清楚,答案要规范,书写要工整。

如果模糊不清,扫描之后很难保证阅卷人能够从中找到得分点。

第二:一定要注意答题区域,有的考生答题时粗心大意,如把26题的答案写在27题的答题框内,这样造成了失分就太可惜了。

为了有效应对高考网上阅卷,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

[典型案例展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

八股又叫制义,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八股取士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既要考知识,更要考智力和悟性。

……考试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提调官和监试官立即封锁内外门户,不得擅自出入。

……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

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矩,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以防夹带。

开考后有巡绰官负责巡逻监督。

考生交卷时由受卷所登记收缴,转送弥封所编号密封,再送誊录所朱笔誊抄,对读朱墨二卷核对无误,将朱卷交同考官分房阅卷。

同考再向主考荐卷,均要写出评语。

名次确定后在公堂上调入考生原作墨卷对照字号,确定名单发榜。

殿试则较为简单,只有一场,收卷后同样弥封编号,交读卷官评定高下,报皇帝钦定名次,送内阁填写黄榜公布。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做“元末殉难者多进士”。

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

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

……有一个元代的汉族人在著作中说,他发现:金代《登科记》里的这些进士,在金朝快被蒙古灭掉的时候,很多都成为死难烈士,为金效劳的都是汉族人。

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说法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2.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3.凤凰网载文《谁才是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幕后黑手?》中指出:“另外还有社会的发展,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等等,也被认为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但是,许多人忽视了自然经济解体的真正黑手——厘金(商业税)。

”作者认为()A.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传统经济解体的主因B.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冲击了传统经济C.重农抑商传统是传统经济解体的主因D.传统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4.下列三幅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5.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一一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一一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C.毛泽东模式一一具有全面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性D.邓小平模式一一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6.下列图片反映了古代东西方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局面。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空坐标审题技巧类——细审设问,明确答案来源,扼住答案的“信马由缰”[增分策略指导]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高度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非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细审设问,明确答案来源,才能提高答题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圈定知识范围,锁定重点准确捕捉答案要点,具体操作如下:(1)细审设问: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四看分值:试题每一设问后均有分值,实际上是为考生规定答题重点和详略程度而设定的,一般分值高的设问详答,分值低的则简答。

(2)关注设问提示,确定答案来源:①教材:设问一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一般依据教材中的知识和观点。

②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解答时要从材料中归纳,提取有效信息。

③教材和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时既要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又要迁移教材中的知识。

[典型案例展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

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

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关于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

……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2014年高考历史必备_史学常识强化训练100题

2014年高考历史必备_史学常识强化训练100题

2012年高考历史史学常识强化训练100题C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8小题,共276分)1.学者罗志田在《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中说:“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据的再创造,却不是创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聘……就像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所表述的那样,雪岭千秋浩浩茫茫,却依然需要一扇窗户以为其范围,否则便不成图景;反过来说,随尺寸之窗,而千仞之心,四时之雪尽纳其间,可供挥洒的天地,也不可谓不大。

”其主要观点是A.历史想象必须依托历史事实B.历史过程离不开历史想象C.历史事实必须经由历史想象展现D.历史想象和历史事实可纵横联系2.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3.历史学家波普尔说:“总之,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对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都有权作出自己的解释”。

作者试图强调()A.对历史的解释可以随心所欲B.研究统一的历史规律没有意义C.历史不能复原,故无法证伪D.历史研究应体现鲜明时代特色4.卢奇安在《论撰史》中提出:“历史家务使自己的头脑有如一面明镜,清光如洗,纤毫不染,照见人脸,丝毫不爽。

这样,他才能如实反映出生活的现实,既不会歪曲真相,又不会使之失色。

”他的这一史学理论缺失的主要是( )A.史家的创作激情B.作者的主体意识C.流畅的叙述笔法D.对史料的批判精神5.古人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季),后来又按夏历将一年十二个月每一季分为孟、仲、季作为相应月份的代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20练18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后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提倡学术自由,反对文化专制B.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C.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运动D.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2.(2011·淄博市高三调研检测)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A.封建传统文化B.君主专制制度C.传统的小农经济D.反动政府的统治3.(2011·北京西城区调研)1922年胡适开具了他心目中“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其中将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列为一组。

这些人物具有共同的特征是() A.要求实行变法救亡图存B.其思想对知识界影响重大C.倡导实行民主与科学D.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4.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这里的“新”主要是指()A.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B.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有了变化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D.新文化运动进入新的时期5.(2011·山东日照调研)青岛的五四广场以纪念五四运动而得名,其标志性雕塑被称为“五月的风”。

这是因为()A.青岛是当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地B.青岛是当年五四运动的中心地C.和青岛有关的问题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D.青岛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而命名的6.胡锦涛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其“推动”主要体现在()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的传播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7.(2011·北京西城抽样测试)某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

”这段材料表明()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③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等阶层共同努力的结果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8.(2011·湖南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中国青年报》在题为“‘五四’不是历史的回声”的文章中指出,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90年前的“五四”,我们可以说,“五四”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

这主要是指五四运动()[来源:学。

科。

网]A.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B.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文化运动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胜利D.是激励中华民族腾飞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9.(2011·厦门质检)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后在台湾政界任职,他在回忆和评议“五四”的文章中说:“大陆赤祸蔓延,政府播迁台湾,五四运动为其种因,应负绝大责任。

”这从反面说明了五四运动的影响是()A.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10.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创排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第一篇章《山河祭》起自公元1840年的鸦片战争,迄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

其中不会出现的情景是()A.华夏儿女艰辛拉犁的身影出现在遥远的地平线上B.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炮声摧毁了大清王朝的沉梦C.中国人民在痛苦和屈辱中苦苦寻找的救国的真理D.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撕碎了中国的美丽山河11.(2011·石家庄统考)中共“一大”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主要是指“一大”() A.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B.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C.把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D.确定共产党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2.(2011·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检测)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写道:“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二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三近二三十年来,多数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这是对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新概括。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的表现。

(6分)(2)依据材料一,回答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6分)[来源:学科网ZΞΞK](3)依据材料二,回答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6分)(4)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会对近代前期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任选一件从中华民国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事件进行评价。

(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来源:学科网ZXXK](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个口号,具体分析五四运动的导因和特点。

(6分)材料二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和“起点”的含义?(8分)[来源:学科网ZΞΞK]材料三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

在近一个世纪中,“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将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推向前进。

杜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及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4分)[来源:学#科#网]答案与解析1.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是理解题目材料的含义。

陈独秀的意思是我国当时的革命都是政府与在野党的斗争,人民对此漠不关心,因此导致革命不会成功,所以要想使革命成功,必须解放人民的思想,提高人民的觉悟。

答案:D[来源:学科网]2.解析: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尽管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砍掉了树的“枝干”,但由于“树墩”还在,树还会发芽,这里的“树墩”显然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为了挖掉“树墩”,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胡适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 A3.解析:康有为、梁启超要求实行变法救亡图存,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蔡元培、陈独秀倡导实行民主与科学。

而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代表,还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对知识界的影响都很大。

答案: B4.解析:俄国十月革命后,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曙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 C5.解析: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山东问题”未得到解决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而青岛的主权问题是山东问题的主要内容,C项正确。

五四运动的爆发地在北京,运动的中心先在北京后转到上海,A、B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显然错误。

答案: C6.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推动中国历史进步,主要体现在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的传播,显示了无产阶级这一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答案:B[来源:Z|xx|]7.解析:题干材料揭示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另一方面揭示了五四运动群众基础的多元化。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故①对两者关系的揭示是正确的;②说法错误,新文化运动缺乏多元力量参与;③揭示了五四运动群众基础的广泛性,也符合史实;④的说法错误,因为五四运动的目的是反帝反封建,因此它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非无产阶级革命。

答案: A8.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A、B、C没有全面准确地反映材料的含义。

答案: D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认为国民党政权被中国共产党赶出大陆,与五四运动密切相关。

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传播,A错误;B、D与材料内容无关。

答案: C10.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起自公元1840年的鸦片战争,迄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这一关键信息。

这8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儿女艰苦抗争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B、C、D都体现了这一主题,而A则是华夏儿女在古代农耕时期的生活场景。

[来源:] 答案: A11.解析:C、D两项不属于中共“一大”的内容,A、B两项比较,B项更符合题意。

答案: B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共“一大”提出要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这实际上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所以才有“悬在半空”之说。

“二大”对中国的国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终制定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这样就解决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明确了方向,从而“脚踏实地”了。

故C为正确答案。

A项是在“一大”上制定的;B项是在“二大”上作出的决定,但是不符合题意,D项是“三大”作出的决定。

答案: C13.解析:第(1)问要注意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剪断了一些树枝”的表现。

第(2)问应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分析。

第(3)问应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方面分析。

第(4)问要注意理解材料三,并要从“近代前期”选出评价较高的事件,再列举从“中华民国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事件,又要写出评价。

[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

(6分)[来源:学科网](2)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破坏中国革命;革命纲领不彻底。

萌发的表现: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