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黄河上游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合集下载

黄河中游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黄河中游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黄河中游径流变化趋势分析一、引言黄河是中国著名的“母亲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流域范围最大的河流之一。

黄河流域覆盖了中国15个省份和自治区,其流域总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区和经济发展区。

黄河的水资源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水源,对于这一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黄河中游径流变化趋势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原因。

二、黄河中游径流变化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中游径流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趋势。

根据气象资料的分析,近30年来黄河中游的径流总量呈现出几个不同的特点。

A. 均值水量的变化近30年来,黄河中游水量的主要特点是呈现出波动式的变化趋势。

1981年至1991年期间,黄河中游的径流总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1988年的径流总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1992年至1996年,黄河中游的径流总量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1996年的径流总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之后,黄河中游的径流总量逐年上升,但不太稳定。

2013年以来表现出下降趋势。

B. 季节性变化黄河中游的径流量在不同的季节中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

春季进入河道的雪水和春汛带来了春季径流量的增加,夏季的降雨则给黄河中游的径流量带来了增长。

从2005年起,夏季降雨出现了减少的趋势,但春季径流量的增加趋势仍然存在。

三、黄河中游径流变化的原因分析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环境因素的变化也随之而来,造成了黄河中游径流变化的原因有很多。

A. 气候变化气候是影响径流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长期气候变化和短期气候变化都对径流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气温、降水和蒸发变化等一系列问题。

据气象数据分析,很多地方的气温和降雨量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水循环变化,进而带来径流变化。

B. 大型水库的建设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导致了黄河中游径流变化的趋势。

过去几十年中,黄河流域建设了大量的水库,这些水库对黄河中游的径流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黄河上游生态水文特征变化及降水量分析

黄河上游生态水文特征变化及降水量分析

黄河上游生态水文特征变化及降水量分析作者:文文畅成喜潘祖莹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9期【摘要】:河流生态水文特征是河流生态水文响应机制的外在表现,分析河流生态水文特征变化是建立河流生态水文指标体系的基础。

黄河上游生态水文系统中改变强烈的生态水文要素主要分布在径流要素的年际和年内变化、最大最小极值的大小及出现时间、大小洪水和变化率等方面。

【关键词】:黄河上游;生态水文;;特征变化;降水量;[ Abstract ]: River eco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ecological hydrological response mechanism of the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analysis of river ecological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change is to establish the basis of index system of river ecological hydrology.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ecological hydrological system change strong ecological hydrological elemen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runoff elements of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change, maximum minimum size and occurrence time, size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the respect such as flood.[ Key words ]: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change;一、自然地理概况和降雨天气成因自然地理概况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孕育许多大河的源地。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国文化的发源地”。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黄河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黄河的流域包括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渤海湾等区域,沿途多山丘陵,水势湍急,易产生水患。

在过去的千年里,黄河已经造就了四大灾害——水患、泥沙、黄河水害和黄河改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黄河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流量和水质的变化黄河在流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等省份时,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使得其水质和水量都有所不同。

在青海省境内,黄河发源于插岗山,水质清澈、透明,水量较小,在这里就有了“鸟巢蓝”的美称;在甘肃省境内,黄河首次出山横穿中条山,水量和水质都有了一定的增强,而在陕西省境内,黄河流域进入黄土高原,水势陡增,泥沙携带量大,水质变差,而在河南省境内,则在和地方电站围绕大坝开发水电的同时,水质也因化肥和农药等断断入残,甚至有变成黑色油水的说法。

二、河床的侵蚀与改变黄河的泥沙含量极高,长年累月,对河道的侵蚀力强大,甚至改变了黄河的河床,导致黄河左、右两岸的高低和地表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改变她流向,经过几次河道的改道后,这条大河的流域也变得越来越狭窄。

目前,大量的堤防和水利设施的修建,已经有效地减少了黄河的侵蚀力,保护了黄河的河床不再改变。

三、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沿岸城市和乡村的人类活动影响了黄河的渗透和消耗。

人工开垦和招折造成了许多泉水枯竭、泥石流和地质灾害等问题,而人类活动也使得黄河流域土地的瘠薄度和水质素质人口得到明显改善。

四、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了提升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情况,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整治。

这其中,黄河治理、草原建设和河道保护是其中的重点,重要的草原系统和植被被建设,并保持了黄河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努力结果了黄河的治理和综合改善。

黄河上游主要支流径流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势分析

黄河上游主要支流径流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势分析

2 21”流域 面积2 25 l m 。唐 乃亥站 断面 以上 流 05 . , 0 2 5 k 域是 黄河上 游 的主要产 流 区 。 以下 干 、 流大部分地 其 支
区属 黄土 沟壑 区 , 黄土覆 盖深厚 、 地形破 碎 、 土质 疏松 、
胶 结力 弱 、 被差 , 植 表面极 易 随水 流失 , 降雨量 少 而集
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 势 , 对指导黄河上游乃 至整个
黄 河 流 域 各 省 的水 资 源 配 置 有 着 非 常重 要 的 意义
以上 。本 区属 于寒 湿类 高 山气候 ,年平 均气 温在一 ~ 4 11 q左 右 ; . C 0 降水量 在 3 0 7 0 m 之 间 。年平 均 降水 0 — 5m 量、 年平 均相对 湿度均 呈 自东 南 向西北 递减 的趋势 ; 降
期 变化趋 势主要 表现 为 汛期径 流量减 少的 幅度较 大 , 非汛期 减 少的幅度 相 对较 小 。鉴 于源 区各 区 间径 流持 续减 少的原 因, 导致 兰 州站 自 1 8 9 6年 以来径 流 变化 过程 有显 著减 少的趋势 . 这种 变化 趋 势还在 且 持 续 。 河上 游径 流的持 续减 少给流 域各省 的 经济与社 会 、 态与环境 的和谐 发展 带 来不利 影响 。 当 黄 生 应
水 的年 际 变化较 小 ,变 差 系数 多在 01 02 .~ . 5之 间 , 是 我 国降水 相对 变率最小 地 区。 由于地 势高寒 , 寒冻 风化
1 研 究 区域 概 况
兰州 站 以上 流域地 处青藏 高原 的东北部 ,位于 东
收 稿 日期 : O o 0 — 1 2 l- 7 2
空分布规律及 演 变趋势进行 了分析 。结果 表 明, 究 区域 内径 流的补给 来源 主要 是 大气 降水 汛期 (~ 0 研 5 1 月) 水量 占年 总量 的 5 .%~ 8 % , 汛期地 下水补给 量 占年 总量 的 3 . 4 .%. 2 4 6. 非 0 51 %一 31 冰雪 融水量 占年 总

黄河中游干旱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黄河中游干旱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黄河中游干旱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的开题报告引言: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而著名的河流之一。

黄河中游是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份。

黄河中游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雨量低,严重缺水是该地区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黄河中游地区的干旱现象将会更加严峻。

本文将探讨黄河中游地区的干旱现象以及它对径流量的影响,包括干旱的成因、干旱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一些缓解干旱的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不过,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面临着水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

干旱现象加剧,河流流量减少,水质变差,环境退化,给水资源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黄河中游干旱现象研究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二、干旱成因黄河中游地区的干旱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导致地区干旱的重要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湿润气流向北偏移,使黄河中游地区的降水量减少,越来越多的地区进入干旱状态。

(2)人类活动。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黄河中游地区的土地不断扩张,农民们开垦了大片的荒地以发展农业生产,这导致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使得地区的水资源日益紧缺。

(3)自然灾害。

干旱灾害是黄河中游地区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不时发生的干旱和水灾事件,给当地的人民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干旱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水资源减少。

黄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在干旱时期大幅度减少,这会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2)土地退化。

水资源减少导致地区的土壤质量下降,土地退化的现象逐渐加剧。

这会对地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压力。

(3)生态系统退化。

干旱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威胁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随着生态系统退化的进一步加剧,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将愈加糟糕。

四、缓解干旱的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

近50年黄河入海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50年黄河入海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50年黄河入海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丁艳峰;潘少明【期刊名称】《第四纪研究》【年(卷),期】2007(27)5【摘要】以黄河口利津站实测、天然径流资料为依据,采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随机水文学的方法,对黄河入海径流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流域气候和人类活动资料,定量探讨了近50多年来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海径流的影响.采用费希尔最优分割法检测出黄河实测入海径流出现1968年、1985年和1996年3个跳跃点,依据3个跳跃点,将入海径流分为4个阶段:即Ⅰ(1950~1968年)和Ⅱ(1969~1985年),Ⅲ(1986~1996年)和Ⅳ(1997~2004年),4个阶段径流量逐阶段递减.根据降雨与径流的相关分析计算出各阶段取水量占入海天然径流量的比重,第Ⅰ阶段为24%,Ⅱ,Ⅲ和Ⅳ阶段分别升至44%,65%和79%,说明流域取水量的增加是造成入海径流量逐阶段减少和断流严重性增强的主要原因,也反映了黄河入海径流由第Ⅰ阶段受自然变化影响为主逐渐过渡至第Ⅲ阶段后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主.1985年以后流域暖干化、大水库的调节和水土保持等则是促使径流量减少和断流的辅助因素.【总页数】9页(P709-717)【作者】丁艳峰;潘少明【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9【相关文献】1.近50年来黄河入海径流量变化的初步分析 [J], 丁艳峰;潘少明;许祝华2.近50年黄河上游径流量与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J], 蒋元春;李栋梁3.近50年黄河上游径流量与气候变化特征 [J], 王永杰;杜媛;高梦瑶;4.黄河下游近50年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J], 潘彬;韩美;倪娟5.近50年来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入海径流通量的影响 [J], 许炯心;孙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60年来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及河川径流演变与响应

近60年来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及河川径流演变与响应

近60年来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及河川径流演变与响应赵建华;刘翠善;王国庆;金君良;刘艳丽;鲍振鑫【摘要】气候变化是区域水文变化最直接和重要的驱动因素。

采用Mann-Kendall方法,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近60 a来气温、降水、径流的演变特征,探讨了不同阶段的降水-径流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近60 a来,黄河流域气温显著性升高;降水量总体减少,但呈非显著性变化趋势;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实测径流量呈显著性减少趋势。

黄河干支流4个重点水文站的实测径流与响应区间降水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不同年代的降水-径流关系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21世纪以来,相同降水下的产流量明显偏少,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区域水文情势的显著影响。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6页(P1-5)【关键词】黄河;气温;降水;径流;演变趋势;响应关系【作者】赵建华;刘翠善;王国庆;金君良;刘艳丽;鲍振鑫【作者单位】[1]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江苏南京210008;;[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3]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3]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3]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3]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3]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区域水循环过程的扰动影响越来越显著。

近50年黄河上游径流量与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近50年黄河上游径流量与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地表状况和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 其径流量对气候变
化 十分 敏 感 。黄河 是 中华 民族 的母 亲 河 , 流 域 内 对 的经 济 社会 发 展 、 农业 生 产 和人 民生 产 生 活影 响 工 巨 大 。唐 乃亥 水 文站 是 黄河 上 游 的重要 控 制 站 , 研
出, 源区径流量存在 显著的年代际变化且与气候变
学者采用不 同方法对黄河上游径流的长期演变趋 势、 变化 周 期进 行 了诊 断 分析 。 柱 国 研 究 指 出 , 马
唐 乃亥 径 流 量存 在 74a 1. a的显 著周 期 。李 . 和 85 栋 梁 等 E利 用 黄 河 上 游 唐 乃 亥 水 文 站 15- 19 2 ] 96 9 4
Hale Waihona Puke 第3 4卷第 2期 2 1 年 6月 01
气 象 与 减 灾 研 究
MET 01OL E 9 OGY AN D DI AS E RE S T R DUC I T ON RE E S ARCH
Vo .4 1 No 2 3 .
Jn 2 1 u . 01
蒋元春 , 李栋梁 . 5 近 0年黄河上游径 流量 与气候变化特 征研 究 [] 气象 与减灾研究 ,0 1 3 ( )5 - 7 J. 2 1 ,4 2 : 15
化 的关 系 , 黄河 上 游水 电站调 度 运行 以及 流域 的 对 防汛 抗 旱 、 工农 业 生 产用 水具 有 重要 的意 义 。许 多
加, 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少。 杨建平等 发现 , 水文气
象 序 列 的 变 化 周 期 基 本 在 2 、6 1 、1a 2a 1— 7a 1 、 7 8a5 6a 2 3a的时 间尺 度上 。 — 、— 和 — 时兴 合 等 研究 表 明 ,0世 纪 5 一 8 代 黄 河 上 游年 平 均 流 2 O O年 量 呈 波 动 性 上 升 趋 势 ,0年代 至 2 9 l世 纪 的前 5a 呈下 降趋 势 。梁 四海 等 _研 究 表 明 , 区枯 季 基 流 9 _ 源 量存 在 7 8a和 3 4a两个 显 著 周 期 , 个 显 著 — — 两

黄河上游水文特征

黄河上游水文特征

黄河上游水文特征1、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化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冬季结冰;初冬、初春季节宁夏段有凌汛。

2、黄河中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夏季是河流的汛期;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区河流含沙量最大;河流冬季结冰。

3、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少;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冬季结冰;初冬、初春季节山东段有凌汛。

扩展资料:一、历史变迁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

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 1 -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

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

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二、年径流特性黄河流域年径流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因受大气环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少,而蒸发能力很强,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降水总量的16.3%,产水系数很低。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但天然年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1%.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从流域年径流深等值线来看,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

大致西起吉迈,过积石山,到大夏河、洮河,沿渭河干流至汾河与沁河的分水岭一线以南,主要是山地,植被较好,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毫米,年径流深100~200毫米以上,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

流域北部,经皋兰、海原、同心、定边到包头一线以北,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年径流深在10毫米以下,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东亚第二大河流。

黄河流域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黄河的水文特征对于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黄河的水文特征,包括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的保护措施。

一、黄河的水量特征黄河是中国唯一自西向东流经的大河,流域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

黄河水文特征之一就是水量变化大。

黄河水量在不同季节和年份间波动较大,旱季水量明显减少,丰水期水位剧增。

这种水量变化对沿岸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黄河的悬沙特征黄河是世界上悬沙含量最高的河流之一,黄河水流湍急,冲刷力强。

悬沙特征使得黄河水质偏浑浊,这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土壤肥沃度提供了保障。

三、黄河的径流特征黄河的径流特征受到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浅秋到深秋是黄河径流的高峰期,而冬季和早春则为低谷期。

这种径流特征也导致了黄河的季节性洪水和旱灾,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洪和水资源利用措施。

四、黄河的水质特征黄河的水质受到悬浮物、营养盐和有机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于沿岸农业、城市化进程等引起的人为因素,黄河水质逐渐恶化。

保护黄河水质,净化河道环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黄河的生态特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既有水土流失等问题,也受到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保护黄河河道、恢复湿地生态、限制农业面源污染等措施势在必行,以维护黄河流域的健康生态系统。

总的来说,黄河的水文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

保护黄河水资源,维护黄河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黄河水文特征更加和谐美好。

近50年黄河上游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_王云璋

近50年黄河上游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_王云璋

上区
466. 3 - 0. 8 487. 8 3. 8 467. 3 - 0. 6 500. 1 6. 4 439. 8 - 6. 4 375. 3 - 20. 1
下区
345. 5 - 0. 3 356. 2 2. 8 362. 9 4. 7 346. 2 - 0. 1 333. 1 - 3. 9 310. 0 - 10. 6
图 2 年降水量及其较前期变化率等值线
2. 2 不同时段降水量的变化
表 4 列出了各区近期全年 、汛期降水量及其距平和较前期 的变化率 。可以看出 : ①流域平均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少5. 4 % , 较前期减少 7. 1 % ,其中以上 、下区减少最甚 ,尤其上区近期年 降水量不足 425 mm ,较前期减少了 11. 7 % ,成为近 50 年降水量 最少的时段 ;而湟水不仅比前期有所增多 ,而且较常年均值偏 多 ,与其趋势相反 。 ②汛期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基本一 致 ,但其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年降水量 ,即流域平均比常年偏少 6. 6 % ,而较前期减少 8. 7 % ;特别是上区 ,其距平和变化率分别 达 - 9. 6 %和 - 11. 7 % ,说明汛期降水强度明显减弱 。
湟水
365. 3 3. 5 341. 5 - 3. 3 354. 5 0. 4 347. 0 - 1. 7 357. 0 1. 1 363. 9 3. 1
全区
412. 5 0. 8 421. 0 2. 9 415. 9 1. 6 423. 6 3. 5 392. 2 - 4. 2 349. 9 - 14. 5
2. 3 降水量年内分配及月降水量的变化
表 5 列出了近期各月降水量及其占全年的百分率和较前期 变化率 。结合资料分析 ,对于近期月降水量及其变化特点 ,分述 如下 :

近50年来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及水文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近50年来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及水文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生态环境 2004, 13(4): 520-523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1010,40371026)作者简介:谢昌卫(1973-),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寒旱区水文与水资源研究。

E-mail: xiecw@ 收稿日期:2004-06-24近50年来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及水文环境变化趋势分析谢昌卫,丁永建,刘时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对长江、黄河源区12个台站近50年来的温度、降水资料分析表明,近50年来长江源区平均升温0.61 ℃,黄河源区平均升温0.88 ℃;长江-黄河源区降水量在经过上世纪80年代高峰期后90年代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东部地区降水量减幅大于西部地区;在总体气候向暖干变化的同时,区域内春末夏初和冬季部分月份近50年来气候朝暖湿化方向发展。

径流量在上世纪90年代呈现出较强的枯水期,然而由于气候变暖加剧了冰雪的消融,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在温度升高的气候背景下径流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水量的波动变化,近50年来区域内呈现出冰川、冻土加速消融,湖泊、沼泽疏干退化加剧的趋势。

关键词:气候;水文环境;长江-黄河源区中图分类号:X14;X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4-0520-04举世闻名的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心与纽带。

过去几十年来,长江、黄河源区水文与生态环境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是冰川后退、冻土退化、湿地干化、湖泊萎缩,这些与水文条件密切相关的环境要素的变化,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土地沙化范围扩大,土壤严重裸土化,草地明显退化[1]。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已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位于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区域之一。

深入分析长江、黄河源区近50年来气候和水文环境的变化,是明确区域内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关键。

近50年中国不同气候区典型流域降雨径流变化趋势

近50年中国不同气候区典型流域降雨径流变化趋势
关 键 词 :气 候 区 ;气 候变 化 ;降 雨 量 ;典 型 流 域
V a i in e S 0 rato Tr nd fRai ala nf l nd RunoT f r Di e i at t 0 m r ntC]m e Zon s i C量i e he Pa t5 e r e n l n8 ov r t s 0 Y a s
Ab ta t B s d o h b e v t n d t f o r k y h d o o ia o to tt n r m o r tp c lb sn n f u i e e t s r c : a e n t e o s r ai aa o u e y r l gc lc n rl s i s fo fu y ia a i s i o r df r n o f ao f c i t o e v r te p s 0 y a s t e t n s o n u lr i fl a d r n f a e a ay e y te l e r rg e s n meh d l ma e z n so e h a t e r , h r d fa n a a n al n u o r n lz d b i a e r s i t o . 5 e h n o
分 布 不 均 ,年 际 变 化 较 大 。 选 取 息 县 站 以 上 淮 河 流 域 为 研 究 对 象 。 息 县 以 上 淮 河 上 游 区 流 域 水 系 见 图 1。 b 雅 砻 江 位 于 四 川 省 西 部 ,青 藏 高 原 东 南 部 。 干 流 总 长 约 15 0 k , 流 域 面 积 约 1 0 m 3万 k , 是 长 江 m
N ni 10 9 J n s, hn; . eerhC ne r l aeC a g, aj g2 0 2 ,i gu C i 2 R sac e t f i t hn e MWR N nig20 2 ,i gu C ia n a a ro C m , aj 10 9 J n s, hn) n a

黄河上游近60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黄河上游近60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黄河上游近60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张曦泽;杨丽虎;宋献方【期刊名称】《湖泊科学》【年(卷),期】2024(36)2【摘要】由于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影响,黄河上游干流水沙特征发生显著变化。

为探究黄河上游水沙变化情况,基于黄河上游5个水文站19642019年水沙、遥感影像等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累积距平曲线和双累积曲线等突变检验方法和小波分析法,对黄河上游水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

利用水沙关系曲线及线性回归法等方法估算人类活动和气候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并着重讨论梯级水库建设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的影响。

结果表明:1)黄河上游玛曲-小川段流域内降雨量和径流量变化幅度不明显,贵德站、循化站、小川站19862019年年均输沙量分别减至19641985年的9.8%、24.6%、38.8%,输沙量大大减少。

黄河上游玛曲-小川段径流量突变多在1986年,输沙量突变多在1969、1986、2004年,径流量存在8、16、22 a周期,输沙量存在4~8、18~21、27 a周期。

2)1969年后,河流输沙能力增强,水沙关系显著改变。

在不同时段内,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在19872019年贡献率为66.3%,对输沙量变化在19701986、19872004、20052019年的贡献率为72.96%、70.73%、69.7%。

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干流水沙影响占据主导因素。

3)刘家峡水库淤积最为严重,单库运行期水库淤积量为2.39亿t,排沙比变化范围为1.39%~10.7%。

梯级水库联调使得径流量在19642004年间减少47.8%,19642019年间梯级水库减沙94.8%,梯级水库对输沙量影响远大于对径流量的影响。

4)19802020年间,草地面积增加了1880.03 km 2,增幅3.1%,有利于减少输沙量,草地拦沙效益大于截流效益。

【总页数】18页(P602-619)【作者】张曦泽;杨丽虎;宋献方【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相关文献】1.近60年黄河上游干流水沙变化及其关系2.黄河上游近60年水沙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3.近60 a渭干河上游与黑孜河交汇处水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4.黄河中游典型流域近60年水沙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5.近60年黄河中游水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上游地区径流量的转折性变化及其成因

黄河上游地区径流量的转折性变化及其成因

2023黄河上游地区径流量的转折性变化及其成因马有绚1 张调风2 温婷婷1 马占良1 来晓玲1 段丽君1(1 青海省气候中心,西宁 810001;2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产教融合研究院/甘肃省气候资源利用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21)摘要:利用1961—2021年唐乃亥水文站61 a 的径流量资料和流域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观测资料以及高原季风、西风环流等气候指数,分析黄河上游径流量的基本特征,揭示影响径流量变化的气候成因。

研究表明:1991年前后,黄河上游径流量出现由降到升的突变,自2001年以来显著增长;径流量具有8 a 的显著性变化周期,气候暖湿化是引起1991年以来黄河上游地区径流量显著增大的主要原因,大气环流及其影响的转变,是黄河上游地区造成径流量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1991年以来在干燥的西风环流减弱和暖湿的高原季风增强的共同作用下,黄河上游地区径流量增加。

关键词:径流量,气候变化,大气环流,黄河上游DOI:10.3969/j.issn.2095-1973.2023.04.012The Transitional Change of Runoff in the Upper Reachesof Yellow River and Its Causal AnalysisMa Youxuan 1, Zhang Tiaofeng 2, Wen Tingting 1, Ma Zhanliang 1, Lai Xiaoling 1, Duan Lijun 1(1 Qinghai Climate Centre, Xining 810001; 2 Lanzhou Resources & Environment Voc-Tech University/Y ellow River Basin Ecotop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Key Laboratory of Climate ResourcesUtiliza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21)Abstract: Using runoff data of Tangnaihai Hydrometric Statio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al data including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and climate indexes such as plateau monsoon and westerly circulation from 1961 to 202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were analyzed to uncover the climatic causes that affect the runoff chan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noff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had a sudden change from descending to rising around 1991, and it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2001. The runoff has a significant change period of 8 years. Climate warming and wetting is the main reason of the abrupt runoff increas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its influence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runoff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Runoff has increas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since 1991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the weakening of dry westerly circulation and the enhancement of warm and humid plateau monsoon.Keywords: runoff, climate chang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收稿日期:2022年5月13日;修回日期:2023年5月5日第一作者:马有绚(1990—),Email :通信作者:张调风(1985—),Email :资助信息: 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QFZ-2021-Z14);青海省气象局重点项目(QXZD2022-07);中国气象局复盘总结专项(FPZJ2023-143)0 引言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游流域面积广大,地貌复杂,气候差异甚大。

黄河上游可利用降水量及其变化特点

黄河上游可利用降水量及其变化特点

黄河上游可利用降水量及其变化特点摘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状况日趋恶化,下游频繁发生断流,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很大威胁。

降水是黄河流域水资源主要来源,其时空分布与变化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也是进一步研究水循环基础。

本文首先分析黄河上游降水、气温变化,然后详细分析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特点。

关键词:黄河上游;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特点;一、黄河上游降水与气温变化采用黄河上游兰州以上的玛多、达日、久治、玛沁、若尔盖、红原、玛曲、泽库、临洮、岷县、临夏、西宁、兰州等22个均匀分布代表站。

选取各站1951~2007年逐年1~12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为基本资料。

对其中部分缺测或者无观测数据序列,据周边测站资料,采用比值法插补降水量,利用差值法插补平均气温,获得插补延长数据序列。

近60年降水量变化呈现出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大体分3个阶段,即1951~1967年偏多、1968~1985年正常和1986年以来偏少。

近60年气温变化特点是除1951~1953年较常年均值偏高外,其余时段总体上呈现出逐步升高趋势。

特别是1987年以来的21年,时段平均值高达3.1℃(较多年均值偏高0.5℃),较前期(平均2.3℃)平均升高0.8℃。

在这21年里,除1992年偏低和1989、1993、1995、1996、1997年正常外,其余年份都较多年均值偏高。

尤其是2006年和2007年,年平均气温高达4.1℃和3.9℃,创历史最高记录,分别较常年均值偏高1.5℃和1.3℃。

综上可见近60年黄河上游气候,总体上呈现出降水渐趋减少,气温明显升高趋势。

二、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特点(一)空间分布图1显示是黄河流域30年平均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可看出黄河流域降水总体呈现西北低、东南高态势,界限很明显。

内蒙古河套地区到宁夏银川一线西北部分降水不足200mm,属干旱地区。

呼和浩特—兰州一线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200mm~400mm,但宁夏北部地区较复杂,部分地区降水400~600mm,这些地区属半干旱气候区。

黄河上游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的影响

黄河上游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的影响

黄河上游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的影响摘要: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缓和上游气候和水文概况,然后分析黄河上流地表水变化特征,最后探讨黄河上游气候变化对地表水影响。

关键词:黄河上游;气候变化;地表水;年际变化一、黄河上游气候及水文概况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高原,南界巴颜喀拉山脉,北临柴达木盆地,西界昆仑山脉,东依黄土高原,属高寒草原地貌;兰州站以上全长2119km,集水面积约22 万km2,不到黄河流域面积30%;平均海拔高度4000m 以上,多年平均气温-2.5℃。

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因此流域内积雪时间较长,且部分地区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

二、黄河上游地表水变化特征(一)地表水资源年际变化从1961~2002 年黄河上游年平均流量变化曲线可见(图1a),黄河上游流量丰枯交替较频繁,1961~2002 年42 年间出现5 次丰枯水循环,功率谱分析得出年流量存在14 年的显著性周期。

若以流量距平百分率绝对值20%为正常年,距平百分率>20%和<-20%分别为丰水年和枯水年,则42 年中正常年份有22 年,丰水年和枯水年分别为8年和12 年,尽管在38 年中正常年份居多,但枯水年份较丰水年份多1/3,且丰水年份主要集中80 年代,出现年份占整个丰水年份的近50% ,而枯水年份则主要集中在90 年代以后,出现年份占枯水年份的2/3,且九十年代以来12 年中有10 年出现负距平。

年平均流量差积曲线(图1b)说明自60 年开始至80 年代,流量总体上呈增多趋势,80 年代末期达到极值后开始呈现出减少趋势,进入90年代后减少趋势更明显。

通过计算黄河上游流量气候倾向率得出,流量以每十年45.3 m3/s 速率减少,42 年累计减少径流量60 亿m3,较平均值减少29%。

图1 1961-2002 年黄河上游年平均流量变化曲线(a)及差积曲线(b)(二)地表水资源年内变化1、流量年变化特征黄河上游1961~2002 年42 年中流量年内变化可看出(图2),黄河上游流黄河上游流量年内分配呈“双峰型”分布。

黄河水量先减小后增大的原因

黄河水量先减小后增大的原因

黄河水量先减小后增大的原因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它源于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经过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沿途流经的地区多为干旱地区,而且地势高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因此,黄河的水量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黄河水量的变化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黄河水量经历了一个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气候变化是黄河水量减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益严重,而黄河流域也不例外。

气候变暖导致了黄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从而导致了黄河水量的减小。

降水量的减少使得黄河的水源变得更加稀缺,河水的供应量减少,导致了黄河水量的下降。

人类活动也是导致黄河水量减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黄河流域的人口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大量的水被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导致黄河的水量减少。

此外,过度的河道开发、水库建设和河道淤积也导致了黄河水量的减小。

然而,近年来黄河水量出现了逐渐增大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黄河的水资源。

政府在黄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如修建水库、建设输水渠道等,以增加水源的供应量。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控,减少了非法取水行为。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黄河的水量逐渐增大,恢复了一部分水源。

总的来说,黄河水量先减小后增大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了降水量的减少,而人类活动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然而,政府的积极措施使得黄河水量逐渐恢复。

保护黄河的水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这条伟大的母亲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 列出了近期各月降水量及其占全年的百分率和较前期 变化率。结合资料分析, 对于近期月降水量及其变化特点, 分述 如下: (! ) ! $ ’ 月, 尽管降水量不大, 但其距平或较前期的变化率 都呈现出正值, 说明隆冬和后冬的雨、 雪较前期有较大幅度增
万方数据 水的上游、 下游各存在一小面积正距平区外, 其余均为负距平,
图 !" 兰州以上地区年降水量演变过程 表 %" 各区汛期降水量的年代特征值统计
时& 段 !-)’ $ !-)- 年 *" 年代 +" 年代 ," 年代 -" 年代 %""" $ %""% 年 项& 目 降水量 . // 距& 平 . # 降水量 . // 距& 平 . # 降水量 . // 距& 平 . # 降水量 . // 距& 平 . # 降水量 . // 距& 平 . # 降水量 . // 距& 平 . # 上区 (**0 ’ 1 "0 , (,+0 , ’0 , (*+0 ’ 1 "0 * )""0 ! *0 ( (’-0 , 1 *0 ( ’+)0 ’ 1 %"0 ! 下区 ’()0 ) 1 "0 ’ ’)*0 % %0 , ’*%0 (0 + ’(*0 % 1 "0 ! ’’’0 ! 1 ’0 ’!"0 " 1 !"0 * 湟水 ’*)0 ’ ’0 ) ’(!0 ) 1 ’0 ’ ’)(0 ) "0 ( ’(+0 " 1 !0 + ’)+0 " !0 ! ’*’0 ’0 ! 全区 (!%0 ) "0 , (%!0 " %0 (!)0 !0 * (%’0 * ’0 ) ’-%0 % 1 (0 % ’(-0 1 !(0 )
- 第 ) 期- - - - - - - - - - - - 王云璋等: 近 ,/ 年黄河上游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加。如这 ! 个月总降水量的历史最大值 ( "##! 年 !!$ % && ) 和 次大值 ( "##’ 年和 "##( 年的 )%$ ! &&) 均出现在近期。
上- - 区 全- 年 ,’($ ! ,%/$ % )$ * ,)#$ / 1 ’$ % 1 %$ # 汛- 期 *(/$ / *%"$ , )$ * *)*$ # 1 #$ ’ 1 ""$ (
万方数据 候的影响, 秋、 春季的降水量也较黄河流域其他地区明显偏多,
・ *・
人& 民& 黄& 河& & & & & & & & & & & & & & & & & & & & %""( 年& 基本相反。说明上游降水的年代变化具有南、 北部呈相反趋势 的特点。
其中近年偏少显著, 尤其上区和下区偏少 !"# $ %"# , 为历史 之最。!湟水降水的年代似与其他区不同步, 尤其与上区趋势
。该区中南部降水丰
沛, 成为黄河水量的主要来源区。据统计, 兰州站多年平均天 然来水量 .!. 亿 3. , 占全河总水量的 1"+ 以上。 $" 世纪 ’" 年代以来, 黄河下游断流频繁, 并且断流时间延 长, 断流河段上延, 尤其进入 *" 年代情况更为严重。这不仅引 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而且给沿黄经 济造成很大损失。目前, 有关上游径流量变化的研究已有许
’" #( 年代以来降水及其变化的主要特点
’ 0 !" 降水的地理分布及其变化
图 % 为年降水量及其较前期变化率的等值线。可见, 近期 ( !--" $ %""% 年) 降水量分布依然呈现出南北多, 中部唐乃亥— 兰州干流区间少的特点; 但全区除上游玛多—扎陵湖一带和湟
’ 0 %" 降水量年内分配及月降水量的变化
表明流域绝大部分降水较前期减少。 结合资料不难看出, 唐乃亥以上降水量较前期减少最为显 著, 大部分地区减少 )# 以上, 其中降水充沛的 ()" // 以上地 区减少幅度超过 !"# , 尤其干流外斯—玛曲段与洮河上游减少 幅度最大, 分别达 !)0 ,# 和 !%0 ,# 。
区& 域 上& 区 下& 区 湟& 水 全& 区
图 ’" 年降水量及其较前期变化率等值线
’ 0 ’" 不同时段降水量的变化
表 ( 列出了各区近期全年、 汛期降水量及其距平和较前期 的变化率。可以看出: " 流域平均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少)0 (# , 较前期减少 +0 !# , 其中以上、 下区减少最甚, 尤其上区近期年 降水量不足 (%) //, 较前期减少了 !!0 +# , 成为近 )" 年降水量 最少的时段; 而湟水不仅比前期有所增多, 而且较常年均值偏 多, 与其趋势相反。#汛期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基本一 致, 但其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年降水量, 即流域平均比常年偏少 *0 *# , 而较前期减少 ,0 +# ; 特别是上区, 其距平和变化率分别 达 1 -0 *# 和 1 !!0 +# , 说明汛期降水强度明显减弱。
【 水文・泥沙】
近 !" 年黄河上游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 王云璋# , , 康玲玲$ , 王国庆$
( #%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 杨凌& ’#$#"" ; $%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河南 郑州& (!"""" )
利用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地区降水量资料, 在统计分析近 !" 年降水时空分布和变化基本特征, 以及各站降水量与 摘& 要: 兰州站天然年径流量关系的基础上, 选取代表站, 计算区域平均降水量, 并建立天然年径流量计算公式, 计算分析了降水 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 世纪 ’" 、 )" 年代降水变化对天然年径流量的影响不甚明显, 而 *" 年代以来影响十 分显著, 其影响幅度达 #"+ , $"+ 。 关& 键& 词:影响;径流量;降水;兰州站;黄河上游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0 #.’* ( $""( ) "$ 0 """! 0 ".
表 ’" 汛期起讫月份及特征值统计
多年平均 月降水量 . // (+0 + ’)0 % ’(0 ) (!0 * 汛& & & 期 起始 月份 ) ) ) ) 结束 月份 降水量 . // (+!0 ’ ’(,0 ! ’)%0 " (!%0 ! 占全年 .# ,%0 ’ ,%0 ) ,)0 " ,%0 * 平均月 降水量 . // -(0 ’ *-0 * +"0 ( ,%0 (
对 *" 年代以来的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进行讨论。
!" 近 #$ 年降水及其变化的基本特征
! % !" 降水资料与分区
根据上游降水资料的实际情况,共选取 .. 个雨量站,并 利用比值法对部分站年、月缺测资料进行插补延长。最后统 一取 #*!. , $""$ 年 逐 月 降 水 量 作 为 本 文 统 计 分 析 的 基 本 资料。 根据流域水系特点, 将该地区划分为唐乃亥以上地区 (上 区) 、 唐乃亥以下地区 ( 下区) 、 湟水流域 ( 湟水) 以及兰州以上 地区 ( 全区) ( 个区, 作为本文统计分析的基本区域。
& & 黄河上游兰州以上 地 区 ( 简 称 上 游 或 流 域) , 集水面积
$$% $1 万 23 。该区主要受高原季风影响, 除北部属半干旱气候 区外, 中南部处于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
[#] $
季降水量分别占到年降水量的 $.% #+ 和 #*% .+ , 尤其 * 月和 ! 月, 都占到全年的 #$+ 以上。#冬季降水最少。平均在 #" 33 左右, 只占到全年的 $+ 左右。
[$ , (] 多 。本文将在统计分析上游降水及其变化特点的基础上,
! % &" 汛期降水的主要特点
定义月降水量大于平均月降水量为进入汛期, 而第一个小 于平均月降水量的月份为汛期结束月。经统计, 汛期降水均开 始于 ! 月, 结束在 #" 月, 主要集中在 ! , * 月, 见表 $ 。 由图 # 和表 $ 不难看出, 尽管该区降水量地理分布不均的 程度远不及黄河流域的其他地区, 而且各区汛期的起讫时间和 长度相同, 但各区汛期降水特征还存在一定差异。如上区汛期 降水量达 (’#% . 33, 而下区和湟水只有 .!" 33 左右, 不足前 者的 . 4 ( , 相应显示出上区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最低、 平均月降水强度最大; 而其他两个区的特点则与其相反。
! % %"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表 # 列出了全区和各分区月降水量及其占年降水量的比 例。不难看出, 该区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降水主 要 集 中 于 夏 季。夏 季 流 域 平 均 降 水 量 达 到 $’’% . 33, 占年降水量的 !!% 1+ , 其中以 ’ 月降水量最大, 占年降水 量的 $"+ 以上; 就地区而言, 湟水夏季降水的集中程度最高; 而 上区夏季的降水集中程度较低。盛夏 ’ 月和 ) 月降水量占年 降水量的比例十分接近。"秋、 春季降水较多。该区受高原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