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合集下载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举措,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有些地方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即在教育改革中仍然保留了传统的一些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

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是不利于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的,因此应该引起重视。

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只是将新的知识点和教材加入到原有的教学内容中,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这样一来,学生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教育中,由于学科分化和考试导向的影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上,还是存在着比较固定和刻板的模式。

学生需要按照教材的内容划分进行学习,缺乏对不同学科之间关系的综合性思考。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能受到一定的制约,而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

我们应该突破学科边界,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个性化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育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源不足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

一些学校和教师可能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按照统一的教学和考试标准来要求学生,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挖掘。

我们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和配置,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新课程教育改革强调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前瞻性,要求教育与时俱进。

在实际教育中,由于保持教材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考虑,一些内容和知识点的更新和调整不够及时和全面。

学生学习的是过去的知识,而不是面向未来的知识。

十年课程改革之我见

十年课程改革之我见
的张力
整和 新学 科 的设立 ,使课 程 更全面 、更贴 近 学生生 活 ,强调科 学 与人文 的 统 一,把 科学 精神 、科 学理 性、科 学态 度与 人文 精神 、人性 关怀 、人 格发 展融 合起来 。 回归生活 ,力求 达到 人、 自然 、社 会 的和 谐与 统一 ,通过 选修课 程设 立 ,引 导学生 学会 思考 和规 划人 生 ,通 过领 域 一学科 一模块 ,使 学科 课程
( 1 ) 从 日出而 作 日落而 息的 农耕 经济 时代发 展到 以信 息技 术支 持的知 识经济 时代,教育 观念和 学习方式 发生迥然 的变化 。 ( 2 ) 社 会层 级化 之后 的教育 需要 已经 从机 会需 求发 展到质 量优 先 ,这 给学校教 育带来 极大 的挑 战同时 也是促进 学校发展 的一次契机 。 ( 3 ) 人 的需求 的产生和欲 望的表达 与人所处 的环境密 切相关 。 4 .大一统 的学校 教育制度 与经 济文化 发展不平 衡 的地 区差异 之间存 在
十年课程改革之我见
Hale Waihona Puke 0 4 8 0 2 1 山西 省晋城 市 泽 州县 下村教 学 区史村 小学 赵 冰娥
十年 前,我有 幸参 加 了第 一轮 课程 改革培 训 。也 正是那 一 次的培 训经 “自主 、合 作、探 究”的学 习方式 ,让 孩子们领 略到课堂 学习 的乐趣 。 历让 我 的教学 观念 有 了更为深 刻 与清 晰的认 知 。譬如 :教学 方式 的转 变 , 新 旧学习方 式相辅相 成 ,为 学生学 习方式的转 变培植 了一片肥沃 的土壤 。 师生 关系 的转 变,课 堂 角色 的定位 以及 大语 文教育 观 等。十 年期 间 ,置身 三 、课堂教 学充满 活力 于课 改 的浪潮 之 中,我在 与学 生一 次次 的实 践交流 ,与同事 一次 次的深 入 新 课改 带给课 堂无 限的 生机 师 生合 作 ,生 生合作 后带 来的 喜悦 ,极 探 讨 中,对课 改 的认知 又有 了新 的成长 与 蜕变 。十年 后的今 天 ,当我 认真 大的调动 了学生 学习的积 极性 。 人 们 常说 :兴趣是最 好 的老师 。小学 低年级 识字 教学 ,让孩 子们其 乐 回顾 小学语文 至第一 次课改 以来 的变化 ,不 由感 慨万千 。 师生关 系的改变 无穷 。在识 字 教学 ,我利用 汉 字 的形 声字 ,象 形字 ,看 图识字 等教 学手 段 课改前 ,教师 “ 一言 堂”的授课方式主 宰着整个课堂教 学。出现课堂 上 调动 起孩 子们 学习 的积 极性和 主动 性 。从 而培 养孩 子们 独立 识字 的能 力。 教 师讲的热 火朝天 ,学生听的索然 无味 的情 况。我们 总不免将 原因归结 为 自 例如 在学 “ 冷 ”这个 生字 时 ,班 上 的一个 学生 就把 原来交 给 他的 识字方 法 己的学生是 如何 的厌 学,殊不知 正是这种缺 少活力 、缺 乏交流 的课堂形 式束 融会 贯通 , 他 告诉其他 同学:“ 冷” 是 两点水 , 说 明这个 字与 “ 寒冷 ” 有关 系, 缚 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抑制 了学生对 知识的渴求 ,也抹去 了学生的个性 。 就像 我们 前 面学过 的 “ 冰、冻 ”一样 还有个 孩 子在 学 “ 盲 ”时 ,她 告诉 课 程 改革如一 缕春风 ,解 冻 了冰 封 的课堂 。带来 的最大 改变 即师生 角 同学们她 记 这个字 的方 法是 “ 眼 睛死 了 ”就是 “ 盲 ”。 以此 类推 ,孩 子们 色 的转 变 。教师 不再 是原 来 的课堂 的 “ 主 角 ”,转而 成 为课堂 的组 织者 、 能联 系到 “ 月”字 旁的 字与肌 肉有 关 ,反犬 旁的字 与动 物有 关 。虽然 孩子 们 的语言还 很稚嫩 , 他们 的思索 尚显幼稚 , 但 我们作 为一线小语 教育工作 者 , 引领 者。课 堂气 氛活 跃 了,学 生 的个 性得 以张 扬 、得 以更 为 自由的发 展, 创造力和 想象 力也得到 了进一步 的发挥 。 教师 的角色 由“ 居 高临下 的权威者 ” 不 难从 这些 孩子们 身上 发现 他们 进发 出 的智慧 的火花 ,只 要我们 给孩 子 多 转向 “ 平等 中 的首席 ”,教师成 了学生最亲 密的合 作者 ,最忠 实的聆 听者。 点信 任、 多一 点互动 与关 注 ,勇于把 课 堂还给 孩子 们 ,他 们就 总 能不 负 这种悄然 无声 的转变 ,给课 堂教学注 入了新 的血液 ,我们 的课堂真 正 “ 活” 众 望的带给 我们奇迹 。 了起 来 ,真 正 与传统 的课 堂授 课模 式告 别 ,学 生 当之无愧 的成 了学习 的主 四、课改 中存在 的问置 人 。走进 课堂 ,映 入眼 帘的 是一 双双渴 望求 知 、渴望解 惑 的跃动 的 目光 , 1 .十年语 文课改 之路 ,语文最 根本 的 “ 少做题 ,多读 书 ”的学习方 法 正 像新课 标 中说 的那样 “ 主 动是 学习 之本 ,活跃 是课 堂之 魂 ”。课堂 教学 没有得 到广泛应用 ,大 多数学生还 在题海 战术 中苦苦 挣扎 。 异 彩纷 呈, 教与学 的活 动在 师生 互动合 作 中得到 了充 分 的展示 。学 生的一 2 .于永 正老师 曾经说过 :写字 教学没 有被广 大教师 所重视 ,我们 的孩 个 精彩回答 , 往往 会得到 老师真诚 的夸奖 , 老师们 再不吝 啬表扬 、 称赞之 词 , 子书 写实 为堪忧 。书 写规 范与 练 习的教 学重 点未突 出 ,这也 是一个 不 争的 溢 美之词不 时进发 ,课 堂气氛 出现 了前所 未有 的活跃 。教师从 “ 教会 知识 ” 事实 。 转向 “ 教 会学 习”, 这 同时体现 了以学 生为主题 的教育�

新课改带来的变化之我见

新课改带来的变化之我见

新课改带来的变化之我见摘要:所谓课程改革就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改变以往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也就是将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的过程。

关键词:课堂模式教育思想教学工具改进之处所谓课程改革就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改变以往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也就是将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的过程。

课程改革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是课程功能的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以及课程实施的改革都是专家的工作范畴,对于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如何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转变课堂教育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我今天要说的,是关于课程改革所带来的课堂变化,以及这一系列变化的两面性。

一、课堂模式的变化(1)师生互动,共同研究。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冲击,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在课堂中,学生和老师通过教学、讨论、答疑、指导、评析等进行交流,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

在教学中,避免教师“满堂灌”和“满堂问”,要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开放多变,学案与教案完美结合。

学案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学生自学、教师导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策略体系,选用学案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程改革个人总结范文

课程改革个人总结范文

课程改革个人总结范文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有幸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到了改革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通过参与课堂实践、阅读相关文献和与同事进行交流,不仅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也总结出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将教师视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而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突破这种单向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我的实践中,我尝试使用互动式讲解、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导向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这样的改变,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其次,课程改革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传统的课程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而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情感素养等。

在我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我尝试加入了更多的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各种能力。

同时,我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交流和关心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再次,课程改革要与教学资源的开发相结合。

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只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忽视了其他有效的教学资源。

而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与教学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在我的实践中,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和教学软件等教学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最后,课程改革要注重评价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而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的评价。

在我的实践中,我鼓励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和作品创作,通过跟踪记录和评估表进行评价,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标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课堂教学之我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挑战.“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任何一堂课,当我们课后反思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

而我们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加强以下几方面:1.“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这是优质课堂教学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

教师要把课堂变成“传道授业”的主阵地,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这个“导演”的编导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思、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使每一个学生在知、情、意、行等各方面都得到生动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2.教师要能创造出一种活跃的、合情合理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人格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把握好施教的度:要能及时地把相关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通过适当的例析、练习,巩固好新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那么,教师就应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主体意识,尽力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分享彼此间的知识见解,交流彼此间的情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须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语说得好:“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兴趣是行动的动力。

”因此,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者。

新课标语文教材,每章节编排的内容较多,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除了基础知识的内容外,还增编了如“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感受到枯燥的语文知识的学习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直观性、启发性、可接受性。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多动”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内心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让新学到的知识不再机械、呆板,真正做到教学后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时,不再茫然不知所措,能够得心应手,最终顺利地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课改之我见

课改之我见

课改之我见史高飞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在这一个月的课改工作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积极把课改精神贯彻于课堂教学,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体会:1.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建立一种充满宽松、和谐、平等、开放、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重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信地想、大胆地说,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实现教师主导型课堂向学生自主学习型课堂转变。

2.课改的成功实施,取得真正的实效,源于教师的敬业和技艺。

上好一堂课不容易,上一堂好课且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乐学语文更不容易。

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教师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更新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扎实教学基本功,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要求教师更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具有更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更高超的课堂教学机智。

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相关的资料,认真备课,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这样上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实现教师主导型课堂向学生自主学习型课堂转变的前提。

教师要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自我建构过程。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其中新课程教育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新课程教育改革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学科整合和跨学科学习,强调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

一些人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模式上“穿新鞋走老路”,带有传统教育的痕迹,甚至有人质疑其实质上是否有着重大突破。

在我看来,新课程教育改革固然秉持着传统教育的一些优良传统,但其在实质上依然有很大的变革,是朝着更加开放、多元、个性化的教育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新课程教育改革与传统教育相比,在教学内容上更加贴合社会需求,体现教育的时代性。

传统教育中,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过分注重的是学生能否熟练记忆书本上的知识点。

这种教学方法无疑是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而新课程教育改革则充分顾及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技能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是向多元化、开放化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体现出了与传统教育的较大区别。

新课程教育改革倡导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传统教育中,老师是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获得了更大的重视。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像是指导者和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问问题、自主探索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这也是新课程教育改革与传统教育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

新课程教育改革推崇综合素质教育和跨学科学习,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在传统教育中,学科之间的划分非常明显,学生被要求死记硬背各自学科下的知识点,而这种学科划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学习。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在探索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道路,试图通过改革使教育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需求。

有人认为这种改革只是“穿新鞋走老路”,即依然沿袭了过去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未能根本改变教育的本质。

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谈我对于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看法以及对于“穿新鞋走老路”这一说法的理解。

我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确实在某些方面“穿新鞋走老路”。

比如说,在教学方式上,依然存在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亲身实践和体验。

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也未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评价体系上,依然存在着偏重成绩和升学率的倾向,学生被过多地压力所困扰,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这些现象表明,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还停留在了过去的教育模式和体系中,并未真正跳出“老路”的框框。

我认为“穿新鞋走老路”并不是完全贬义的说法,因为毕竟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去调整和完善。

新课程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过去教育体制中的种种问题,为此,需要保留一些传统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

这种“穿新鞋走老路”其实是在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将其运用到当下的教育实践中,使得新课程教育改革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重要的是要看到改革的努力和成果,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诟病。

针对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教学方式要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评价体系要更加多元化,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给予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

教师队伍要更加专业化,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家校合作要更加密切,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是一个既有积极意义又存在不足的现象。

我们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并努力在新的教育改革中实现真正的突破和飞跃,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理念和形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中学班主任更应该转变思想,紧跟时代的要求,管理好班级,培养更多有素质有能力的人才。

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呢?下面结合我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一、建设一个美好别致的班级文化环境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

所以每个学年我都把班级文化建设摆在第一位。

师生齐动手动脑实施布置美化。

为学生提供一个激励的、快乐的、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规范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自治管理班级管理应该是民主与法制的结合。

我在努力培养班级民主氛围的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班级操行评分细则,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规可守,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

我们班公平选举了班委和支委。

另外选举了各学科代表,学习小组组长,每天有值日生、每周有值周班干部。

另外学生还志愿申请管理班级某一方面的事务,对同学在各科学习、纪律、卫生、生活、待人、好人好事等方面的表现均有专人负责加减分的记录,每周评比一次操行分并上墙公布。

班上基本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

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良好的学生自我管理氛围,班级管理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班主任只在适当的时候对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加以引导。

三、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老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

在班级管理中,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如果班主任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就会更加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

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之我见正确的理论和观念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础,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合理的激励机制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保障,高效的课堂模式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不断进取,取得了一些成效。

结合自己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的经验,谈谈对初中语文新课改的几点粗略看法.一、正确的理论和观念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建设数字校园,使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实现有机整合,为校园网络文化构建创设条件。

网络相连,信息相通,打开师生眼界,丰富语文教育环境;及时发掘电子图书信息,把老师、家长、学生推荐的好书第一时间传递;利用教室电视机播放电视或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开辟课获取语文知识的渠道。

“硬环境”虽然重要但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却是“软环境"——教学评估评价机制。

新课程改革能不能顺利开展,新课程改革能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关键就在于教学评估评价机制。

可见,教学评估评价机制这“软环境"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语文新课改不可或缺的条件。

三、合理的激励机制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保障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多种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高效的课堂模式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途径不断研究和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寻求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构和形成新的高效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改革,是教法更新的改革。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与学之间“学”的重要性,突出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传统教学是不能体现这些的。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自主提问题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自主提问题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自主提问题之我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问题解决的课题是数学改革的主题之一,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问题并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水平,是我们教育者当前的重要工作。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题、乐于提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在这方面所作的尝试谈谈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题。

一、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经历少,但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却广泛地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等许多熟悉的而又模糊不清的数学问题。

因此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充分地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借助同学们熟悉的钟面、汽车轮胎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怎样画圆?”“能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吗?”“圆有什么特征?”“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等等,这样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的数学,加深教材所学的内容。

同时新教材中大量的情境图也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有了情境图的启发,加上教师的精心编排和合理运用,也能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又如,在教学《上下》时,我通过讲故事:老松树爷爷过生日了,今天,它打扮一新,开心地等小动物来为他庆祝生日!小兔最早来,它跳到松树的脚边。

小鸟也来了,它在树上,这时小松鼠也哼着歌来了,它在小兔和小鸟的中间,并依次出示课件,此时,全班学生立刻群情激昂,拭目以待,学生情绪由课堂初期的严肃、紧张变得放松、主动、投入。

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促使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就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二、在教学中,愉悦地开展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提出数学问题。

新课程改革之我见——让课堂活起来

新课程改革之我见——让课堂活起来

学任务重而感到压力 ,因教学质 量排名 重而感到紧张。在这种漫长的教学生涯 中,我们的教师还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吗? 出于对现状 的忧思 ,我们 倍感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 的重要 }学生是稚 嫩的 小树苗 ,需要根植 于促进 生命 成长的土壤;而我们 的教师,盼望既能体现 自身
课标 , 用好新教材, 工作教育的核心是转变 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当我们用 新课程 的理念重新 审视传统 的课 堂教学,不难 发现:我们 因单 纯 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 了学 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 ;因过于 强调学 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 的真 实价值: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 的教学 目标而 忽视 了学 生丰富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课堂上,儿童最可珍贵的好奇心、想像力 、 独特性 、创造力在受教育的过程 中 日 渐流 失,生命也由此失去 了应有 的光彩 。 这些 ,无 不是教育的遗憾和悲哀。 而新课程 呼唤充满生命 活力的课 堂,倡导让我们 的课堂 回归生活 ,属 于 生活 。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 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 的教学成 为以 学生个性 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 为,使课堂充满 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 的阳 光雨 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 的绿洲 。那 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 的活 力 呢 ?经过 一年多来的课改实践 ,我们紧紧 围绕课 堂教学,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 的对接 ,在 探索 中有了一些初 步的感受。 回归教 掌常态 。尊重实际膏 求 自从课堂教 学的育人 目的被功利性 目的所取代 ,如 以单一传授 双基为 目 的 ,为获取 考试 好成绩,我们的课堂教学就逐渐 远离了常态。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享 受不到生活的乐趣 , “ 像训兽场 上的动物,因不能 自主体验喜 、怒 、哀 、 乐而感 到孤 独”,甚至在 “ 头悬梁 ,锥刺股 ”古训韵 教诲下,形成 自虐性 的上 进心理 。生活,对这部份学生来说 ,是学 习以外的事情,而学 习,则是为 了未 来的生活 。 另一 方面 ,为将 教师价值展 示给人看 ,和对功利性 目的的过份 追求 ,我 们的不少研 究课 ,竞赛课更是远离常态 。倾力做课 ,努力演课 ,以课堂的完善、 精致和体现所谓 的 “ 素质教育”获得评委好评 。 这种过 多地关注 形式上的花 哨, 预定教学环 节的推进,及其对精彩过程展示 的课 堂,漠视 了教师与学生的 自然 需要与心理 需求 ,还 具有常态的特征吗 ?这种对素质教育 肤浅的理解,对教学 失去导 向意义的评价,使一些虽具有责任心 ,而不 具有主 见的教师不断地 、努 力地、且不情愿地追 求这种缺乏常态 的 “ 好课 ”。追求 的结果带给他们的又是 什么呢 ?因课堂 失去教师 自我而感到 困惑 ,因师 生无法勾 通而感到焦虑,因教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之我见新课程改革正在普遍地进行,许多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斗胆尝试新方式,不断颠覆传统的教学观念、手腕和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不断取得更新,开创了新的教学局面。

结合个人的几年的工作经历和体会,我感觉到许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的理解有所误差,所以致使教学上的失误,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的做法,这改变了新课程改革的性质和初衷,引发了一系列不好的影响,因此咱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一、一些教师仍然受到旧教材的影响,随意扩充知识,加深教学的难度。

新教材的内容做出了许多大幅度地调整和删减。

一些教师因为害怕一些知识点涉及到高考,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大量补充一些旧教材上的知识点。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这些知识点在新教材中已明确不作要求,有些知识点在旧教材中是重点,但在新教材中它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变成了选修内容。

盲目地、过量地补充知识点必然带来不好的后果。

它不仅造成课时不够,还使学生学习内容太难太杂,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然要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知道哪些知识该讲,哪些不该讲,和讲到何种程度,万万不能为所欲为地加减教学内容,加深教学的难度。

这对学生是不利的。

二、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轻忽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的是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培育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可是有的教师把此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尽可能少讲。

有的学校还机械性规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时间,例如,教师只允许讲二十分钟,剩下全数时间学生或自学或练习或活动。

可是每节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不同,特别是一些较难的理论,靠学生自己学习根本不能理解,而教师讲得又太少,有的知识只是点一下,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根本讲不透,弄得学生一头雾水。

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并非是让教师少讲,而是要教师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能过度追求课堂形式本身,忽略了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出现了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

2024年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范本2024年,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全面铺开,以深化教育改革为目标,重塑教育理念、调整课程结构。

通过新课程改革,我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过去,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应试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发现新课程让我们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有大量的实践课程,比如实验课、实训课等,能够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感受,并且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对我们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新课程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过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知识的容器,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新课程推出了多种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改革能够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三,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过去,教育过于注重功利,教师们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

我发现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最后,新课程改革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过去,教育注重教给学生一些规定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发现在新课程中,学校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这样的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改革一直是各国学术界和政府层面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新课程教育改革凭借着其强调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等特点,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有人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并未真正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在我看来,新课程教育改革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其所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教育目标对教育变革的推动仍具有积极意义。

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习能力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追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这无疑是对以往应试教育模式的一种改变。

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实际教学中,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

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并不十分彻底。

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的内容仍延续着以往的应试教育内容。

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也并不是全面深入的。

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下,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跳进河里,往往将错综复杂的知识点和难度大的课程在混沌中把孩子们搞得晕头转向。

这也导致了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新问题反而往往成为教育教学负担的增加。

新课程教育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暴露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其实,要真正实现新课程教育改革,需要全面解决以上问题,让新课程教育改革真正落地生根,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我仍然认为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提出本身就对过去应试教育模式进行了一定的颠覆,为教育变革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和理念。

新课程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截然不同。

通过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望培养出更多拥有综合素养和核心竞争力的人才。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教育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的改革也为教育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契机。

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我认为应该积极回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号召,不仅要坚持新课程教育改革所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教育目标,更需要着力解决新课程教育改革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新课程教育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之我见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之我见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之我见课程教材改革与教学改革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学改革不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附属品,课程教材变了并不意味着教学就会自动跟着变,但是,没有教学改革的课程改革,最终的结果充其量只能限于教科书的更替。

所以,课程改革需要教学改革的积极呼应。

师生应该主动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并在其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否则,课程改革必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一)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本次教学改革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对课程改革的呼应。

所以,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

在这对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是主导因素。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

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这样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

(二)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模板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模板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模板标题: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推动教育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挑战。

通过实践和探索,我逐渐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这对我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认识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呼唤。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优秀人才。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将其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主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倾听学生的观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我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激发,并且在思考和创新能力上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引入了游戏元素,设置了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结果,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创新能力,而且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学生的实践经验引入教学过程。

通过实验、活动和实地考察等形式,我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了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五、推动课程整合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整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我的教学中,我积极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学习观念。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其中新课程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主题之一,它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新课程主要是以“因材施教、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综合目标。

但是,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部分教育从业者对新课程理念和教育目标的认识还比较浅薄,不能真正深入实施新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更多地是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等放到了老的教学模式中,仍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要,未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另一个问题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实施面临的重重困境,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教育教学设施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不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补位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实施新课程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三、第三个问题是学生本身,包括学习习惯、自身素质的差异等方面,这些因素也会影响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习惯了被“灌输”式的教育,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自信心,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新课程教育中来,从而影响教育改革的效果。

四、最后一个问题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念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矛盾,一些家长和社会公众仍然关注学生的学分和分数,而不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这种“应试教育”倾向成为困扰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针对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具体而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于从业者角度而言,它方面需要加强对新课程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学习和理解,同时积极掌握科技手段,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格局和模式,尝试多样性,创新性的教育方式。

新课程实施之我见

新课程实施之我见
养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学 生 提 供 各 种 便 利 , 学 生 的 学 习 服 务 ; 为 为
“ 实在 ” 了些 , 却值得细心品味。 三、 转变课程观 , 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课前精心“ 备课 ”预设教学 ,
各环节 , 然后 形成 标准 的“ 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教 案 ” 为 整 教 , “ 成 个施教活动的唯一依据和至上准则 , 全然 不 顾 学 生 的 实 际 需 求 和 课 堂 情 境 的 变 化 。这 种 教 学 过 程 , 教 师 将 预 定 的“ 学 目 是 教 标 ” 注 给 学 生 的 过 程 , 学 生 对 教 学“目标 ” “ 务 ” 灌 是 和 任 的认 同 和 顺 应 过 程 , 丝 毫 体 现 不 出对 学 生 学 习 需 要 和 情 境 变 化 的 关 注 , 现 不 出 对 教 学 有 利 时 机 的积 极 “ 捉 ” 发 掘 , 无 法 实 体 捕 和 也 现 和 促 进 教 学 的“ 生成 ”压 抑 了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新 课 , 程 倡 导“自主 、 作 、 究 ” 学 习 方 式 , 为 “ 生 是 学 习 和 发 合 探 的 认 学 展 的主 体 ”要 求 我 们 教 师“ 护 学 生 的好 奇 心 、 知 欲 , 分 激 , 爱 求 充 发 学 生 的主 动 意 识 和 进取 精 神 ” 。这 就 要求 我 们 在 教 学 中要“ 一
来 就 是 :学 高 为 师 , “ 身正 乃 范 ”就 是“ 道 尊 严 ” , 师 。在 认 定 了 教 师 是 授 业 者 , 人 类 文 明的 传 播 者 的 同 时 , 确 立 了 教 师 的尊 是 也 严 地位 。在 这 种 观 念 的指 导 下 , 易产 生 一 种现 象 : 生求 学 , 容 学 教 师施 教 , 学 者 唯 唯诺 诺 , 教 者 大 恩 大 德 , 师 成 了知 识 的 求 施 教 化身 , 有着 至 高 的 尊严 , 生 普遍 产 生 害 怕 教师 的心 理 。平 时 教 学 师 往往 只 关 照 学 生 的 学业 成 绩 , 心 于 一 部 分 学 生 , 淡 另 一 热 冷

如何实施新课改之我见

如何实施新课改之我见
如何实施新课改之我见
河】 c 省馆 胃县 房寨 中学 李庆 玲
新 课程 倡 导 自主探 索 ,从 “ 做 ”中 “ 学 ” ,从 探 索 中 发现 知识 ,有 利 于充 分发 挥学 生 主体 性 ,调 动 学生 自主探 索知 识 、发 现 知识 的 能力 ,从 而提高 学 生 的创 新 能力 ,同 时也 满 足 了不 同学 生 的需 求 ,调 动学 生 学 习 的主 动性 ,是 顺 应 教 学发 展 的必 然 结果 。我 们 体会 到 :只有 改 变我们 传 统 的教 学方 式 ,才能 提高 学生 的能力 ,也 只有 改革 ,才 能 改变 我 校 目前 的被 动 局面 。因此 学校 要 求 我们 每个 教 师 必 须进行 课改 ,以进 一步 提 高教 学质 量 ,提高 学生 的能力 。 1 教 师教 育 理念 的转变 是新 课程 改革成 功 的前提 什 么是 理 念 ?理 念 就 是一 个 人所 具 有 的准 备付 诸 行 动 的信 念 。理 念 是 人们 对某 一 事 物的 现实 的 深刻 分 析和 对 未 来 的展 望作 出的 理性 思考 与 获得 的理 性 认识 ,且 具有 时 代 性 、前 瞻性 和 指 导性 的理 论 。 理念是 行 动 的先 导 ,创 新 是 课程 的 灵魂 。新课 程 改革 成 功 的前 提是 教 师 的教 育理 念 的 转变 。新课 程 是 以 “ 一切 为 了 学生 的发 展 ”为 核 心理 念 , 把学 生 看成 是 发 展 的人 、独 特 的人 、独 立 的人 。我们 面 对 这样 一 些发 展 中的人 、独 特 的人 、独 立 的 人 ,我 们应 该 改 变 以往 的教 学 观 ,应 充分 体 现 以学 生 为主 体 ,教 师为 主 导 这 一基 本 理 念 ,应 该 把 传 统 的 教 师 “ 教 ” 转 变 为 学 生 的 “ 学 ” ,教 师 在 教学 过程 中仅 充 当引导 着 、组 织 者 、促 进 者 ,应 充分 为 学 生 营造 “ 自主 一 合 作一 探究 ” 的学 习氛 围 , 组织 学 生按 不 同 形式 进行 分组 合 作 学 习 ,同 时培 养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进 行 问题 教学 , 从 而使 我们 的教学 达 到真 正 的 有效 学 习。 2 教师 角色 的转 变是新 课程 改革 成功 的关 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课改之我见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英语作为高等学校升学考试的主要科目
以来,英语的重要性就与日俱增,受到家长的不断重视。

而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起始阶段,对孩子英语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小学英语老师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因为在小学语数外这三门必修科目中,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时时刻刻我们都在利用它去接受、分析和表达信息。

数学则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和应用,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则在现实生活中脱离了环境,失去了实用性,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再加上哑巴英语这一针对英语教育的名词,更使我们小学英语教师面临巨大的压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成为英语教师迫在眉睫的事情。

为了解决在小学英语中面临的问题,小学英语教育新课程改革就成了小学英语教育的金钥匙。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提出“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强调情境化教学和现实情境,让课堂的语言操练形式尽可能的和生活现实情境相联系,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为此我在设计英语教学环节中尽可能多的采用英语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情景教学和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上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在小学英语课改方面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

在设计课堂上我都把兴趣引导、任务的设计和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堂课的核心,围绕这三个核心展开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改革更是明确提出了“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教学理念”。

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异常重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在课堂的兴趣引导上是这样来做的:
我经常根据与文本有关的重点句型,和学生进行互动对话;或者唱一首与课文有关的歌曲;有时也自己编一些歌曲。

在设计课文内容时,有时把课文内容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和联系,较好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在导入课文前务必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尽快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学习本节课的热情,从而保证整堂课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在任务设计方面,我经常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文本,这些任务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文本中去,从而避免漫无目的的学习。

当然我在设计任务时尽可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展开,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围绕在教师设计的任务上,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教学任务。

并且我在设计任务时根据学生的年级和他们的程度进行设计,一次出示两到三个问题,且有针对性,以便保证学生能准确有效的完成任务。

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题作用,要求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观,科学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主题性方面的要求,我深刻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引导者。

我积极转变思想,甩去满堂灌的错误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尽可能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题作用,开展小组之间合作与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的一切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以上三方面展开,在课堂教学环节上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指引,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具体是这样来进行的。

第一,热身和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开始的五分钟内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整堂课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在课堂导入上做足精心的准备。

在课堂刚开始的几分钟采取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采取复习前面内容进行互动或者抓住文本主要内容与学生互动。

例如在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1 Unit2中,这节课是Lingling写给Daming的一封信为主要内容,我利用Unit1中的主要句型Did you come back yesterday?来复习和导入,设计现场场景和学生互动。

并且我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动作让学生来说表示的动词,也就是通常说的I Do,You Say.我通过打篮球,唱歌,跑步,吃等学生学过的动词来做动作,让学生来猜,例如我做打篮球
的动作play basketball,学生说出动词后,我就问学生Did you play basketball yesterday?然后学生回答。

我感觉通过肢体语言使表达生动直观,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并承上启下,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而且为Unit2中过去式的表示奠定了基础,当然有时我还通过书中的歌曲导入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文本的学习过程导入之后进入文本前,我就开始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

通常我让学生先通过听力来回答一个或两个问题,然后让他们带着剩下的问题进入到文本中去,让他们自己在课文中分析和发现问题最终找到答案.任务完成后,就带领学生进行机械式操练,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带读,学习标准的语音语调,并逐渐过渡到意义式操练上来,创造一定的对话框架让学生来进行操练。

第三,联系巩固在学生进行完机械操练和意义式操练后,我带领学生进行任务型操练,在设计任务上我以生活场景和现实场景为基础来实现任务型教学的设计,使对话不受某种固定结构的束缚,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与巩固。

第四,情感目标英语学科和汉语学科虽属于不同的语言学科,但他们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学生在文本中得到了什么样的道理,这一点在英语课中也同样至关重要,所以我除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有效地做到“点拨”、“启发”、“引导”,还应让学生从素材中“理解”、“领会”、
“体味”、“品味”、“感悟”,从素材中感悟出某种道理,达到情感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It will be cold tomorrow这一课中,我最终要让学生领会到环境污染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危害,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在最后用英语出示情感目标:Loving environment is loving our own home.
以上是我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浅谈了一些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自己在课堂上做的一些暂不成熟的教学活动和设计,亟需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学习身边每一位英语教师的成功经验,并积极总结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