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解读
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
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各区市县教育局,各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局属各相关学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的通知》(辽教发〔2016〕91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全面深化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推进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人成才,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二、主要目标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积极适应课程改革新变化,落实新要求,聚焦课程改革关键领域,着力推进和突破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进一步增强课程意识,加强课程建设,强化课程管理,改进课程实施,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评价改革。
充分发挥课程综合育人功能,强化德育和实践活动课程,增强课时安排灵活性,扩大学校课程建设、实施的自主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主要任务(一)加强课程建设 1.统筹整合三级课程。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好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
加强课程之间、学科之间、学段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提炼课程主题,促进学段衔接、学科整合和资源统筹,探索“全课程”整合教学、“主题式”学习活动等,增强课程的综合性。
2.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配足、配齐各学科教师,不随意增减学科和课时数,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鼓励根据校情、教情和学情,因地制宜,实施基于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的教材校本化处理,实现国家课程实施的最优化。
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大兴乡中心小学2017.6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辽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辽教发[2016]91号)和《锦州市教育局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锦教办[2016]108号)和《黑山县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黑教发[2017]22号)等文件精神,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强化课程整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方案二、基本目标1、积极探索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管理机制,逐步明确地方、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职能,努力提高地方、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的能力。
2、积极开发新课程资源,完善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增强课程资源对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
3、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及管理制度。
4、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5、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学科学习过程与正确价值观形成过程的有机统一,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课程,不断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努力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6、探索多样化的有效的培训方式,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新课程实施队伍。
三、主要措施1、建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为确保深化课程改革的进行,学校把课程改革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中层领导及年级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分工协调、逐层推进,确保课改深化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
《浙江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浙江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认真总结我省各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总体目标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主要任务一完善课程体系1. 完善课程结构。
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
2. 开齐开好两类课程。
各地和学校要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
二加强课程建设3. 分类建设拓展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可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类。
(1)知识拓展类课程包括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科专题教育、地方历史和文化教育等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艺特长类课程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生活技艺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3)实践活动类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技活动、调查探究、社会实践等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探究自然、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近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一、出台《实施意见》的背景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满足人民群众由“有学上”转向“上好学”的需求。
2018年,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和贵安新区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提前两年完成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在西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为全国第16个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省份。
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不断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2013年84%提升到2020年的95%。
省委、省政府印发《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我省教育整体水平进入全国教育中等行列,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力争走在西部前列,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计划。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核心就是义务教育质量的均衡,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实施优质均衡的前提和基础。
二、《实施意见》起草的基本思路一是强化政治站位。
更加重视贯彻落实党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领导,更加突出贯彻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要求。
二是强化价值引领。
着重引导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三是强化解决问题。
围绕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关键领域改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效举措。
四是强化综合保障。
强化省直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发挥各部门服务义务教育的职能职责,压实市(州)政府的统筹协调和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健全“五育”并举工作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等为改革重点,切实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服务水平。
2023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专家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聚焦核心素养理解新课标1500字
2023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专家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聚焦核心素养理解新课标1500字2023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的目标逐渐从知识传授向培养核心素养转变。
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专家解读者,在阅读完新课程标准后,我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研究,并对学习心得进行了总结。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传统的注重知识输入和智力开发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
这是与时俱进的一个举措,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新课程标准以“学什么、学怎么样”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自主学习、批判思维、创造性思考等能力。
在学科内容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同时兼顾学科的结构性知识和操作性技能。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在问题意识和实践中进行探究和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发布不仅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外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生方面,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要求。
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将逐渐退出舞台,学生需要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探究。
虽然这样的学习模式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机会。
通过主动参与学习,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2023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发布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
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义务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全面深化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坚持全面发展。
注重“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坚持面向全体。
保障每一位学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坚持知行合一。
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改革目标到_____年,建立健全具有辽宁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水平显著提升,课程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课程评价制度科学合理,教师课程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二、主要任务(一)优化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和课时。
加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等课程的有机衔接,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二)加强课程整合鼓励学校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推进课程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丰富课程资源。
(三)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完善课程评价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加强课程管理落实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职责,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主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解读
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和方向
1
过程
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从标准修订的方向和目标,以及对学科结构和内容的调整。
3
结果
总结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成果和取得的成效。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和亮点
1 多元化
介绍新课程标准兼顾素质教育和学科知识的特点。
教师 学生 学校
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改善课程管理和资源分配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的新挑战
课程压力
讨论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教育 资源和时间压力。
教师培训
探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 质的培训挑战。
学生适应
分享学生适应新课程标准的 困惑和挑战,并提供解决方 法。
总结与展望
1 成效总结
2 未来展望
总结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和改 革带来的影响。
展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改革的未来发展和 可能的改进。
2 社会适应性
探讨新课程标准强调社会实践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亮点。
3 创新性
讨论新课程标准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的特点。
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思考与探索
合作学习
详细说明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推 行合作学习的意义和措施。
技术应用
探讨教育教学改革中科技应用 的优势和挑战。
激发学生兴趣
分享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 的方法。
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 及解读
通过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解读,我们将探讨其背景、意义以及改革 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并提供适应新标准的实施的建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和意义
背景
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动机和背景, 为后续内容的理解打下基础。
河南省出台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出台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近日,河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到2022年,全省要培育创建不少于100个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有效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整体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让更多人享受更好教育”的目标。
《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为重要抓手,扩优质教育,人民日的优质教育不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努力办好一门的学校,让每一学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指导意见》,要实际,教育,学校不特色,“校+校”“校+乡村校”“校+建校”等多种形式实施集团化办学,学校、乡学校、建学校的办学教育质量。
要不,,、合推进集团化办学,扩集团化办学量,合理集团化办学,集团化办学质量。
要创新集团化办学发展、育人,特色发展。
《指导意见》指出,创集团化办学,进多集团化办学改革。
(一)创新集团办学模式1.教育集团。
教育集团集团校下的人、、理的集团化办学。
集团实一:、一体化理、集体、享、一。
校等创建中,集团校校实建享。
2. 联教育集团。
联盟型教育集团由牵头学校学校组,学校保持学校法人、费运行、隶属关系不变。
牵头学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采用多促进成员校之间的教育教学交流,对教育教学工作实行捆绑核。
3.项目型教育集团。
项目教育集团办学理念、办学等相近的原则由若干同学段学校组成,学校保持学校法人、经费运行、隶属关系不变的前下,由牵头学校定期召集联席会议,教学管理、课程开发、教 、教师培训等方进项目合作,实行项目核。
4.合作教育集团。
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与全国享有办学声誉的校进行合作,签订合作协议。
保持学校法人、隶属 关系教职工人事关系不变,接受校理,由当教育政部门进核。
合作期满后,交由其属教育政部门管理。
(二)优化集团办学机制1. 优化集团治理。
程序核定集团名称,完善集团化办学的项理;赋予集团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部理权。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作者:姚俊孟志宏苏焕平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17年第06期为了贯彻落实《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6年修订)》等文件精神,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现在关键在于落实推进。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全面落实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一、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02年以来,在我省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积极研究和探索校本课程建设,开发与实施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凸显区域或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彰显了时代鲜明特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我省承担了“十五”国家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校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2013年,省教育厅在全省开展了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征集评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
同时,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许多学校没有全面落实课程设置方案,没有开发校本课程;二是校本课程概念模糊,开发过程盲目随意;三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或匮乏,学生自主选择机会少;四是校本课程管理与教学研究不到位,校本课程评价没有建立起来等。
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而加以认真解决。
为此,省教育厅在印发的《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校本课程的性质,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义务教育课程有机的整体,是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说明,没有校本课程就不是完整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就不是课程三级管理的体制。
浙江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多元化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书面考试、实践评价、自我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差异性评价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03
记录评价结果
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中,作为学生升学和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
01
制定评价标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03
CHAPTER
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
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多元化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验。
个性化教学
加强跨学科教学,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跨学科教学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具体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内容和要求。
02
开展评价活动
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艺术比赛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反馈与指导
过程性评价
采用综合性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合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发展性评价
04
CHAPTER
学生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
过程性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与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课程研发、教师培训等活动,提高改革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浙江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一、背景与目的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义务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素质,浙江省决定制定本指导意见,以引领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1.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的培养;3.坚持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4.坚持素质教育导向,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5.坚持科学研究支撑,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
三、教学模式改革1.推进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2.引入实践性教学,注重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3.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4.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程内容优化1.优化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2.优化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优化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4.优化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5.优化体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6.优化美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五、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待遇,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2.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3.加强教研合作,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共同成长;4.支持教师创新,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六、学生评价机制改革1.探索多元评价方式,不只依赖传统的考试评价;2.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3.培养学生自评、互评、师生评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认知。
七、课程改革实施方案1.制定课程改革实施的时间表和行动计划;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课程改革工作组;3.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课程改革提供保障;4.落实课程改革的经费支持和设施保障。
浙江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和适性的教育
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日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 积增极强推作进业基的于针现对代性教、育多技样术性和和网有络效教性育。资推源广的分新层型作 教境业形学,、式模促改现个,式进学革性及,信传科化时创息统本作反设技低质业馈有术效、和学利和的促实生于课课进践 作个堂堂学性 业性 教教生作 情化 学学自业 况学 的模主。 。习 深式学合的 度,习理开 融推的使放 合进教用性 。体学各学种习批环改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
一图了解五大改革任务
近日,省教育厅下发了《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要求全省各设区 市、县(市、区)在2015学年选择部分学校启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本次深化课改的着眼点就是在落实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 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和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 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是我省基础教育到达一定水准后,省教育厅提出的义务 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要求。
《意见》列出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五大主要任务:
一、完善课 程体系
二、加强课 程建设
三、改进课 程实施
四、变革教 学方法
五、深化评 价改革
旨在引旨导在学拓生展探学究自然、 着体科重验学培生激生探养的活究发学、、知学生了团识生动解结面的手社协,实会作践,、、
服务学社习会兴的趣能力。
旨在帮助学生 培养兴趣爱好, 养成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高雅 的生活情趣。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 教育,突出强调个人修养、 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着重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
浙江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一、背景与意义自中国实施义务教育以来,义务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二、总体要求1、强化素质教育导向:坚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2、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个性化发展保障: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发展支持。
4、融入实践与创新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育目标与任务1、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健康心理、良好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公民。
2、任务清单:(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核心价值观。
(2) 建设科学文化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和运动技能。
(5)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6) 注重学生社会实践和实践能力培养。
(7) 强化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设置与内容1、课程设置:(1) 语文(2) 数学(3) 英语(4) 政治与思品(5) 历史与地理(6) 物理与化学(7) 生物与科技(8) 体育与健康(9) 美术与音乐(10) 信息技术2、课程内容:(1)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个学科的课程内容。
(2) 注重跨学科与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融合。
(3) 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1、教学方法:(1) 多元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2) 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2、评价机制:(1) 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要求。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二、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3.突出德育实效。
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
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
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
健全创作激励与宣传推介机制,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
《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
(三)优化区域支持系统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说明三类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学规范及具体策略,课程建设和实施质量的评估标准及步骤,以及学生综合素质 及学业水平的评价方案。
四、保障措施与管理机制
呈现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说明课程管理机制(含课程实施方案的修订与完善、校本课 程审议与实施评估、走班选修管理等制度),对师资培训、资源建设、资金使用作出规划。
(六)提高课程育人水平
学校要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培养目标,结合思政教育要求,以学年为单位整体规划学校德育活动, 创新实践载体和育人方式,合理利用晨会、机动周等时间组织实施。统筹课内外学习安排,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 ,有组织有计划地提供多样态的拓展活动、探究活动和高质量的学习指导、作业辅导,广泛开展体育锻炼、艺术活 动、科学探究、劳动与社会实践,增加课后服务的选择性、开放性,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鼓励学校依据课程实 施方案、课程标准要求,对课后服务的时段和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提升课后服务课程化、系统化水平。
附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参考框架
附件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参考框架
(年月一年月)
一、背景分析与育人目标
分析学校课程建设的基础、资源、问题和现实需求,明确学校课程建设愿景及学校育人目标。
二、课程体系与内容
呈现学校课程体系架构,明确各年级开设的科目内容与课时安排,提供《劳动学期计划与实施方案》《综合实 践活动学期计划与实施方案》《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明晰校本课程的开设内容及学期安排,说明衔接 教育、机动周、学校德育活动、课后服务等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法。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认真总结我省各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总体目标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主要任务(一)完善课程体系1. 完善课程结构。
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
2. 开齐开好两类课程。
各地和学校要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
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心得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心得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内容解读22年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真总结了课程改革以来的实践成就和经验,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不断完善着我国课程改革的相关建设,推进我国课程改革有序有效进行。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较旧版课标更为重视课程的整合性和综合性,提出情境化学习和任务群学习,促进课程内容的整体建构,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优化教学和评价体系,把握了世界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具有中国特色。
一、强调“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新版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建构整体框架。
核心素养一共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新版课标中更强调文化自信,在每个学段后都有对三种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要求,突出“文化育人”的核心地位。
这是在旧版课标中没有明确呈现出来的部分。
基础教育阶段共分为四个学段,对“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也在学段的衔接中不断深化。
第一学段强调对三种文化的初步认识,体会文化价值和情感;第二学段要求开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体会文化内涵,要求学生能够学习模范人物的品质行动;第三学段第四学段中不断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以文化人”不仅强调对文化的学习和认同,更加强调自觉实践。
新版课标更加重视语文学科素养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逻辑、认知逻辑和生活逻辑,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强化对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强调课程目标的整合新版课标更重视课程目标的整合。
旧版课标以三维目标为基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界定。
新版课标整合双基目标和三维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提出了更为完善、更为全面的课程目标。
学习解读2023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讲稿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学习解读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讲义)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第一部分:《行动方案》的出台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有关文件精神为出发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突出育人方式改革,加强统筹指导,强化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实验教学、培训研修等支撑,立足处理好统一规范管理与激发改革活力的关系,引导各地各校将育人蓝图转化为自觉的改革行动,引导校长、教师将育人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第二部分:《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包括指导思想、行动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四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主要包括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遵循和方向指引;第二部分行动目标,针对当前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行动,2023年启动改革,至2027年形成配套性的常态长效实施工作机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形成新气象;第三部分重点任务,从课程方案落地规划、教学方式变革、科学素养提升、教学评价牵引、专业支撑与数字赋能五方面提出了14项举措,紧紧抓住制订课程实施规划、实施教学改革重难点攻坚、加强科学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学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推动课程教学改革落到实处;第四部分组织实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条件保障、宣传推广,为课程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教育部将加强工作指导、提供专业支撑,推动各地各校细化落实措施,及时总结并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典型经验、优秀成果,持续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第三部分:《行动方案》的全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2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决定推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制定本行动方案。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召开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视频会议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召开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视频会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4.03•【字号】浙教电传〔2015〕21号•【施行日期】2015.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召开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视频会议的通知浙教电传〔2015〕21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有关高校:经研究,定于2015年4月10日召开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视频会议。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内容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动员部署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二、会议时间和地点会议时间:2015年4月10日(星期五)下午2:30开始(预计开会时间70分钟)。
会议地点:主会场设在浙江教育综合大楼10楼视频会议室(杭州市学院路35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设立分会场。
三、参加对象主会场:省教育厅领导,省教育厅办公室、人事处、计财处、基教处、师范处、体卫艺处、督导处、教研室负责人;杭州师范大学领导。
分会场: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中小学学科教研员;当地设有师范专业的高校领导;各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校长。
四、其他事项1.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根据本通知要求负责本地分会场组织工作,并于2015年4月9日前将本地分会场与会领导名单及参会人数(见附件)报送省教育厅基教处;在主会场参会的人员名单也请按上述时间要求报送。
联系人:马骏,联系电话:0571—88008829(传真),电子邮箱:*****************。
2.为保障视频会议顺利召开,定于2015年4月10日上午9:30—10:30进行会前技术调试。
请各地务必安排好人员,配合做好调试工作。
技术联系人:于渊,联系电话:139****0023。
3.请与会人员于会前10分钟入场就座完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解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柯孔标新课改是继承中发展,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重在经历学习,以促进实践学习为突破; 是以改变教育质量管理评价为保障,、为什么要深化(一)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 1 .纠正以应试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教育观社会责任感:自信自律、服务社会创新精神:适应变化、善于创造实践能力:实验、操作、实践、应用2.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各行各业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二)总结反思前期课改、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1.总结和弘扬新世纪课改的主要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 我省新世纪课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3. 引导和形成中小学育人的正确导向 理想的义务教育是全面性和差异性、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真正的教育公平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 (三)呼应高中课改、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1. 学会选择:了解自己的特点,在自主选择中体验学习的乐趣2. 培育特长:发现自己的长处,在有兴趣的学习中找到成长的动力和方向(四)本次深化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1. 指导思想:从教好一群学生到教好每一个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 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 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 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 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 福成长。
2. 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 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完善课程结构,增加课程的选择性 1.把义务教育课程分为两类: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指学生统一学习的课程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拓展性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2.正确理解两类课程和三级课程的关系三级课程是从课程的管理权所作的分类。
顾名思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分别指向国家、地方、学校开发好管理的课程,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是从课程的教育功能所作的分类,两者的关系是: 国家课程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基础性课程,少量是拓展性课程 地方课程中的内容,一部分是基础性课程,一部分是拓展性课程 校本课程中的内容,小部分是基础性课程,大部分是拓展性课程 关于拓展性课程的理解误区,下列三个等式成立吗?选择性不够: 统一学习内容过多,选择性学习内容太少整合性不够: 部分内容重复交叉,纵向和横向联系不够灵活性不够: 学校缺少课程开发开设和课时安排自主权多元化不够: 以统考和抽测成家代替全面教育质量评价生命价值拓展性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X)拓展性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X)拓展性课程=社团课程+兴趣小组活动(X)3.开齐开好两类课程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积极开发开设拓展性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
折合周课时:一二年级3-4课时,三至六年级4-5课时,七至九年级6-7课时。
(二)加强课程建设,全面开设拓展性课程 1.制定学校课程规划2.建设拓展性课程如何建设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基本原则: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做好规划分类开发: 从内容上分:拓展性课程有“体艺特长” “实践活动” “知识拓展”等三类把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把德育目标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3.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该课程 建立实施机制。
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
确保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三四年级每学年不少于 5天、五至九年级每学年不少于 整合实践内容和要求。
把各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以主题模块的形式,组织多种多从水平上分:拓展性课程有“普及型”和“提高性”两类从学习方式上分:拓展性课程有“活动体验型”、“主题学习型”、“项目研究型”“技能训练型”、“阅读练 习型”等学段特点:满足不同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要求一至六年级:主要开设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原则上 不开设知识拓展型课程七至九年级:全面开设三类拓展性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笔记不得超过30% (三)改进课程实施,增强课程的整体性和实效性1.统筹课程实施学段衔接。
加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目标要求。
学科整合。
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
加强与高中、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 资源统筹。
与实施拓展性课程,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和路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因校制宜、逐步推进整合路径:完善课程体系一一明确整合主线: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一一灵活安排课时一一创新教学方法一一改 进教学评价2.强化德育课程明确主线。
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突出强调个人修 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突出重点。
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内容整合。
学科渗透。
10天。
样的科普活动、拓展训练和公益性劳动。
(四)建立课时底线,给学校更多的教学安排自主权 1.学校拥有更多的教学安排自主权自主安排权。
在国家规定的课时范围内,学校可自主安排各门课程的课时,适当增加拓展性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
统筹安排权。
音乐、美术可分开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整合实施,课时由学校根据实际统一安排。
多形式安排权。
鼓励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学期等课时安排方式,允许不用学校可以有自己特色的“学期课程安排表”,甚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现“月课程表”,甚至“周课程表”。
2.不能突破的两条底线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不减少品德、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和活动的平均课时数(五)推进教学变革,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学习 1.改进课堂教学(1)模式:改革传统较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多样化教学改革变革传统模式实现六个转变从单纯的学科知识点教学,到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从学科割裂、各自为政的教学,到重视课程整合的综合学习从关注此题解答、关注考点的接受学习,到关注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策略和高认真能力的探究学习从单一的知识讲授,到到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自主阅读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深度思维学习玩中学(游戏学习)做中学(实验、实践、劳动学习)(2)文化: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3)联系生活:强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而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改革教学组织方式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创造条件广泛实施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在初中阶段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和的分层走班教学。
但要警惕以“分层走班”的名义分“快慢班” 分层走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家长知情、学生自愿、教师走教、动态分层。
3.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推广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环境: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环境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4.作业布置与批改精选内容。
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日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有效性。
推广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
及时反馈。
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
(六)深化评价改革,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松绑” 1.实施五项措施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建立和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推进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严格控制区域性“统测”规范校内考试评价2.达到两个目的改变教育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分类、比较功能的状况,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功能(诊断、改进、激励)保障学校课程实施的自主权,创造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深化课程改革,教研员和学校要做哪些事?教研工作必须实现三个转变A从单一学科教学,转向研究整个学科课程建设一一指导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B从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向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一一以学定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C从研究提高考试升学成绩,转向研究如何发挥育人功能一一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学、评价研究。
深化课程改革,学校必做五件事A建立学校课程体系B建设拓展性课程C制定有特色的课程表D建立选课走班制度E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三、结束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眼光,更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让我们以“严”的精神,“实”的态度,深入开展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为全面提升我省义务教育质量, 全面实现我省教育现代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