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 专题15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专题(解析版).pptx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经典实验归类高考
教材经典实验归类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必修一P26)实验原理:DNA遇甲基绿呈绿色,RNA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实验步骤步骤器材与试剂作用与原理(1)制片①将牙签刮下的口腔上皮细胞置于载玻片上0.9%的NaCl溶液滴②载玻片烘干1 0.9%的NaCl溶液防止细胞破裂,维持细胞形态。
2 烘干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2)水解8%HCl中30℃保温5分钟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3)冲洗用蒸馏水缓流冲洗10分钟(4)染色2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5分钟甲基绿使DNA染上绿色吡罗红使RNA染上红色(5)观察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注意事项】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的洋葱表皮细胞(或用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
缓水流冲洗目的:冲洗掉解离液(酸性),防止其与染色剂(碱性)作用而影响观察结果,且用缓水冲洗也防止细胞被冲走;3.实验中几种试剂的作用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改变细胞膜等的通透性;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
③蒸馏水:a.配制染色剂;b.冲洗载玻片。
④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现配现用。
4.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5.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分布,只是量的多少不同。
故结论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实验原理: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实验与探究第15讲教材基础实验课件
(2)操作流程模板
(3)归纳总结 ①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时,至少分 三 组,其中一组在最适条件下进行,且注 意不能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再控制条件。 ②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时,所设组别除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 外,还要增加一组用 蒸馏水 处理的空白对照。 ③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 要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以确保计数准确,减小误差;b.该探究不需要 设置对照,因为随着时间的延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 对照,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得 平均 值;c.对于压在小方格界 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数。
(3)归纳总结 ①在显色实验(如物质检测)中,材料最好不带颜色或颜色较浅或实验时对有色材料进 行脱色处理。 ②物质鉴定实验中,一般 不设置 对照实验,若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 已知的物质。 ③可溶性还原糖检测中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作为实验材料,因为它们所含的糖主 要是非还原糖(蔗糖)。 ④反应物颜色深浅与所检测的物质的含量有关,含量越多,颜色越深。 ⑤还原糖的检测若出现红黄色沉淀,只能说明溶液中有还原糖存在,但不能证明具 体是哪种还原糖;同理,蛋白质的鉴定若出现紫色,也不能证明具体是哪种蛋白质。 ⑥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原理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双缩脲试剂的鉴定对 象为含肽键的物质,故可检验蛋白质、多肽及变性后的蛋白质,不能鉴定氨基酸; 先加入A液(NaOH)创造碱性条件,再滴加B液(CuSO4)5滴,不能过量。
(10)“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 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
计数( √ )
高考生物解题技巧常见实验题解析与实例分析
高考生物解题技巧常见实验题解析与实例分析高考生物考试中,实验题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生物实验题进行解析,并提供实例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高考。
一、植物光合作用实验题在植物生理方面的实验题中,光合作用实验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
具体解题步骤如下:实验现象描述:例如可以描述植物在光照条件下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等。
实验目的分析:通过实验可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并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步骤简述:设置实验装置,如装有水藻的蓝色液滴管浸入水中,暴露在光照下,记录结果。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过程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量化的分析,比如计算单位时间内氧气产生量。
结论提炼: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例如某种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示例分析:某实验要求观察高光照下植物光合作用量的变化。
实验步骤如下:1. 在两个玻璃坩埚中,分别放入相同程度发芽的豌豆种子。
2. 将一个坩埚放在室内不受任何光照的地方,另一个坩埚放在强光照射下。
3. 隔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坩埚中豌豆种子的生长情况,并比较它们的高度和颜色。
4.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在强光照射下,豌豆种子生长得更好,幼苗颜色更加绿色。
这说明光合作用在充足的光照下能够更好地进行,产生更多的有机物质。
二、动物生理实验题在高考生物考试中,动物生理实验题也是常见的考点,尤其是与神经和反射有关的实验题。
下面是解题的一般步骤:实验现象描述:例如描述动物在刺激条件下做出的反应。
实验目的分析: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动物的神经传导和反射能力,并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步骤简述:设置实验装置,如记录小白鼠对光刺激的反应速度。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过程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定量的分析,比如记录小白鼠对光刺激的反射时间。
结论提炼: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例如小白鼠对光刺激的反射速度较快,说明神经传导速度较高。
高中生物高考理科综合实验专题汇编知识点分析(15)
理科综合生物实验部分(15)1.(20分)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可瓶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
为探究该分泌物的性质,即所含消化酶的种类,请根据所给材料用具的提示设计一个实验,要求先提出假设,再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用具:洁净的试管若干支,瘦肉,肥肉,马铃薯块,清水,猎笼草新鲜的分泌物,水浴锅等。
(1)你提出的假设是:(2)实验步骤:(3)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若要进一步验证温度对分泌物活性的影响,从瘦肉,肥肉,马铃薯三种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你应如何选择呢?2.(20分)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ABO血型系统是1900年奥地利兰茨泰纳发现和确定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
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O四型。
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
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
经研究发现,人的ABO血型是由3个基因决定的,它们分别是I A、I B、i。
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只可能有其中的两个基因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在这3个基因中,I A 和I B基因都对i为显性,而I A和I B之间则无显隐性关系(或者说是共显性)。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属于人体的免疫功能。
从免疫学角度看,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为;血清中的抗凝集素为。
(二)如果有一对夫妇,男性血型为A型,女性血型为B型。
则此夫妇二人的基因型可能是:男性;女性。
2014届高考生物(第01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 专题15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
2014届高考生物(第01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专题15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4届山东省聊城市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初)下列有关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B.植物的受体细胞只能是受精卵细胞C.基因枪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中最为有效的方法D.将某种药用蛋白基因导入动物乳腺细胞中即可获得乳腺生物反应器2. (2014届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开学考试)从某海洋动物中获得一基因,其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体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
目前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首先要做的是()A.合成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B.依据P1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多条模拟肽C.构建含目的肽DNA片段的表达载体D.筛选出具有优良活性的模拟肽作为目的肽3. (2014届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开学考试)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其原因是()A.处理后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极强B.只有经过处理的大肠杆菌才能吸收质粒(外源DNA)C.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不能吸收质粒(外源DNA)D.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极弱4.(2014届广东省揭阳一中等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获得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茎尖脱毒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养5.(2014届广东省“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现代生物技术利用各种手段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导致了自然界没有的定向变异的产生B. 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C. 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D. 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6.(2014届广东省汕头四中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图是利用三倍体香蕉的茎尖培养脱毒香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过程中发生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对香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C.②阶段为脱分化过程D.X代表愈伤组织7.(2014届山东省聊城市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初)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B.用氯化钙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C.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D.该杂交瘤细胞株的增殖方式和产物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单克隆抗体8.(2014届山东省聊城市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初)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
高中高考试卷试题分项解析生物专题实验
2012 年高考试题分项版分析生物专题 20 实验专题一、考纲领求内容:1.能独立达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含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有关的操作技术,并能将这些实验波及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考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说、剖析和办理。
3.拥有对一些生物学识题进行初步研究的能力,包含运用察看、实验与检查、假说演绎、成立模型与系统剖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适合的评论和订正。
二、试题详解1.( 2012 海南卷) 4. 以下操作中,不.可能致使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A.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B.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2. ( 2012 海南卷) 9. 对于叶绿体色素的表达,错误的是..A. 叶绿素 a 和 b 主要汲取红光和蓝紫光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一样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别 4 种叶绿体色素D.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可以汲取光能3.( 2012 海南卷) 21. 某小组用样方法检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以下做法错误的选项是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旺盛处取样C.依据检查数据估量该种群密度D.依据地段的形状确立取样方法【答案】 B【分析】本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 A 正确, B 错误;依据检查数据取均匀数可估量该种群的的种群密度, C 正确;依据地段的不一样可就地取材采纳不一样的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 D 不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察植物种群密度检查所用的方法——样方法,波及到样方法的取样原则、取样方法的选择等内容,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4.( 2012 广东) 3、剖析下表,可推断溶液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甲+--乙-++-甲、乙混淆+++注:“ +”显色,“ ++”显色更深;“ - ”不显色 .A. 甲溶液含有淀粉酶B. 乙溶液含有复原糖C.混淆溶液不含淀粉D. 混淆溶液含有淀粉酶5.( 2012 广东) 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中间关系主假如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一样,土壤动物群落构造有差别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能够检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6.( 2012 天津) 4. 以下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A在“察看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统计每一期间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率,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期间的时间长短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地区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度C在“研究培养液中醇母菌种群数目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
【复习必备】三年高考()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7 课本基本和经典实验(含解析)
专题17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1.(2018海南卷,23)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答案】C【解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高倍镜下可以清楚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错误。
2.(2018北京卷,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答案】A【解析】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1/3的空间,A错误;在DNA鉴定实验中,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正确;用苏丹Ⅲ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到,D 正确。
3.(2018全国Ⅲ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B【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 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
三年高考()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含解析)
专题17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1.(2018海南卷,23)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答案】C【解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高倍镜下可以清楚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错误。
2.(2018北京卷,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答案】A【解析】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1/3的空间,A错误;在DNA鉴定实验中,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正确;用苏丹Ⅲ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到,D 正确。
3.(2018全国Ⅲ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B【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 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
三年高考2019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5 生物技术实践(含解析)
学习资料专题专题15 生物技术实践1.(2018北京卷,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答案】A【解析】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1/3的空间,A错误;在DNA鉴定实验中,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正确;用苏丹Ⅲ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到,D 正确。
2.(2018江苏卷,8)花药离体培养是重要的育种手段。
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花药育种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了防止微生物污染,过程①所用的花药需在70%乙醇中浸泡30minB.过程②的培养基中需添加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以利于根的分化C.过程③逐步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D.过程④应将炼苗后的植株移栽到含有蔗糖和多种植物激素的基质上【答案】C3.(2018江苏卷,14)下列关于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温水使海藻酸钠迅速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B.进行包埋时,用于悬浮细胞的CaCl2溶液浓度要适宜C.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尽量贴近液面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D.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答案】D【解析】在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中,应该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式使海藻酸钠缓慢溶解,A错误;将混合液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到CaCl2溶液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CaCl2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B错误;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与液面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C错误;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D正确。
4.(2018江苏卷,16)某高校采用如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主发酵过程的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B.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C.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答案】B5.(2018江苏卷,17)关于还原糖、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温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B.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液体由蓝色变成紫色C.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适量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并弃去滤液D.将DNA粗提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后液体由无色变成蓝色【答案】D【解析】甘蔗茎的组织样液富含蔗糖,而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且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A错误;大豆种子中富含蛋白质,先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摇匀后,液体由蓝色变为紫色,B错误;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适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并弃去滤纸上的粘稠物,留下滤液,C错误;将DNA粗提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D正确。
三年高考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含解析)
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1.(2016上海卷.16)从种植于室内普通光照和室外强光光照下的同种植物分别提取叶片的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图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室内植物叶片偏黄B.室外植物叶片偏绿C.室外植物叶片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D.室内植物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色素层析结果的分析。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层析后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的位置和名称的对应。
2.(2016海南卷.14)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A.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C.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D.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答案】B【解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其余属于光镜下可以看到的显微结构。
【考点定位】显微镜【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题干中要求的“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只能呈现显微结构,而对于更加精细的亚显微结构,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如生物膜上各种分子的排布特点。
3.(2016海南卷.15)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B.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答案】B【考点定位】颜色反应【名师点睛】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检测方法(1)淀粉:碘液;(2)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3)CO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4)乳酸:pH试纸;(5)有O2:余烬木条复燃;无O2:火焰熄灭;(6)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7)蛋白质:双缩脲试剂;(8)染色体: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9)DNA:甲基绿;RNA:吡罗红;(10)线粒体:健那绿。
高考生物解题技巧常见实验题解析与实例分析
高考生物解题技巧常见实验题解析与实例分析高考生物科目一直以来都是考生们关注和备考的重点之一。
在生物试卷中,实验题往往是考察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考生物实验题的解题技巧,并以常见实验题为例进行解析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生物实验题。
一、常见实验题解析与实例分析1. 光合作用实验题光合作用实验题是高考生物实验题中常见的一类题型。
光合作用实验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例如,某高考题目如下:实验室供应的光照仪光强调至 500 张/㎡s,以便进行以下试验。
试验一:将含有光合蓝藻的培养液放入光照室,通过减小培养液体积或减少藻液的浓度,观察和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氧气的产生量。
试验二:将光合蓝藻均匀分布在培养皿的表面,进行光照,观察藻液中蓝藻数量的变化。
结论:光照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此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一观察和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氧气的产生量,确认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同时,在实验二中观察蓝藻数量的变化,进一步佐证光照对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从而得出结论:光照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2. 酶活性实验题酶活性实验题是另一类常见的高考生物实验题。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或对酶活性变化的分析。
例如,某高考题目如下:某同学通过酶学实验,研究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
他设计了以下一组实验:实验一:在不同pH条件下,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实验二:将过氧化氢酶与一定浓度的酶抑制剂A一起反应,测定活性变化。
实验三:将过氧化氢酶与一定浓度的抑制剂A和辅助剂B一起反应,测定活性变化。
实验四:将过氧化氢酶与一定浓度的辅助剂B反应,测定活性变化。
结论:酶抑制剂A和辅助剂B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不同的影响。
在此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一测定不同pH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便更好地理解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同时,在实验二、实验三和实验四中观察不同条件下酶活性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酶抑制剂A和辅助剂B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不同的影响。
专题17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 三年(2015-2017)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专题17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1.(2017•江苏卷.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答案】C【考点定位】显微镜使用,质壁分离,脂肪的鉴定,叶绿体观察。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以及相关实验,要求学生理解显微镜使用的步骤,理解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求。
2.(2017•江苏卷.2)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答案】C【解析】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正确; 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32P标记,有的不带有32P标记,D错误。
【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要求学生理解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3.(2017•新课标Ⅱ卷.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答案】C【考点定位】病毒的遗传物质、生活方式、增殖过程以及其分类【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并掌握赫尔希和蔡斯获得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方法。
专题15 实验与探究-十年(2013-2022)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详解】
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杂合子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发现了遗传规律,A正确;
B、摩尔根等基于果蝇眼色与性别的关联,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A.由实验结果推知,甲图细胞是有活性的
B.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C.丙图细胞的体积将持续增大,最终胀破
D.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到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乙到丙的过程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能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应为活的植物细胞,据图分析,从甲到乙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说明甲细胞是活细胞,A正确;
【详解】
A、由题“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自溶)失活”可知,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自溶失活,A正确;
B、由图可知,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由天然状态变为部分解折叠,部分解折叠的碱性蛋白酶降温后可恢复到天然状态,因此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构象改变是可逆的,B错误;
C、碱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而改变构象,而且加热也能使碱性蛋白酶失活,会降低碱性蛋白酶的洗涤剂去污效果,添加酶稳定剂可提高加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的去污效果,C正确;
【高中生物】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专题15-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专题(解析版)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专题15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专题一、选择题1.(2013海南卷·8)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B.加入少许C a CO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2.(2013海南卷·10)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
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
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A.a、b和dB.a、c和eC.c、d和eD.b、c和e3.(2013福建卷·4)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选项实验内容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多次计数取平均值B 探索 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C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D 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4. (2013江苏卷·2)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 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C.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 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5.(2013江苏卷·5)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 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B.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C.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 次D. 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6.(2013江苏卷·9)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A. 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B. 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D. 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 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 个细胞【答案】A【解析】高倍镜镜头较长,换用时应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A 正确;本实验要用高倍镜观察,视野应适当调暗,但原因不是材料少,性母细胞少,B 错误;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时,使用的是高倍镜,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C 错误;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少,D 错误。
山东专用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点冲关练15实验研究方法和材料使用课件.ppt
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下列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或技术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时,温度、pH、使用试剂的量等都可以作自变量进
行探究
B.通过建立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型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
【解析】选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用无色的洋葱内表皮作为 实验材料,为方便观察可以调暗视野或者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红墨水,A正确;验证 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用淀粉酶分别处理淀粉和蔗糖时,蔗糖溶液中加入碘液无颜 色变化,无法说明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B错误;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 化”实验中,需要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所以采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酵母菌,C正 确;用32P、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 质,D正确。
【解析】(1)在A组实验中,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 沉淀;B组实验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2)在C组 实验中,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低渗溶液如清水中,细胞可以吸水发生 质壁分离复原。(3)在D组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呼吸作用产生的 二氧化碳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溶液的颜色变化为蓝→绿→黄;该实 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有氧条件与无氧条件下溶液变色的速率。 (4)在E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层析液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 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
4.下列生物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的叙述中,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 A.利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可用健那绿直接对活细胞染色 B.将新鲜芹菜叶片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叶片会因失水而萎蔫 C.蚯蚓虽是动物但因其活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D.为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状态,可选用高度成熟的花药为实验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学海无 涯
13.(2013 北京卷·5)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B.提取组织 DNA 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D.PCR 呈指数扩增 DNA 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模板
学海无 涯
10.(2013 广东卷·6)以下为某兴趣小组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学海无 涯
11.(2013 江苏卷·23)为了探究温度、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试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①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②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的差异是 。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
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
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学海无涯
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 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 KNO3 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D 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
4. (2013 江苏卷·2)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 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C.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D. 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
学海无 涯
8.(2013 新课标全国Ⅰ卷·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 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9.(2013 重庆卷·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 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 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在 95%乙醇中加入无水 Na2 CO3 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二、非选择题 (2013 江苏卷·27)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漏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
致。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 ,此时 S1 和 S2 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2 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 ,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
2.(2013 海南卷·10)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 48h 后,用锡 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 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A.a、b 和 d
B.a、c 和 e
C.c、d 和 e
D.b、c 和 e
学海无 涯
3.(2013 福建卷·4)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
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 探索 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C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
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 X 和 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 和
Y 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 KNO3 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
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
(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
,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
,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高倍镜观察,视野应适当调暗,但原因不是材料少,性母细胞少,B 错误;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 精细结构时,使用的是高倍镜,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C 错误;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数目
越少,D 错误。 【学科网高考考点定位】此题重点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难度不大。 7.(2013 山东卷·2)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B. 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 DNA 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C. 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D. 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 B)对线粒体染色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 KNO3 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
变 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
(4 )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
。
学海无 涯
2013 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 专题 15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专题
一、选择题 1.(2013 海南卷·8)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 B.加入少许 CaCO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 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 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③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④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12.(2013 新课标全国Ⅱ卷·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 的 X 光衍射实验
5.(2013 江苏卷·5)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学海无 涯
B.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 2-3 次
D. 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 70%的乙醇溶解色素
6.(2013 江苏卷·9) 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用 10×物镜看到 8 个细胞,用 40×物镜则可看到 32 个细胞 【答案】A 【解析】高倍镜镜头较长,换用时应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A 正确;本实验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