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湖南专用)大二轮复习限时综合规范训练:第四章 11 Word版含解析.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1
(用时:45分钟满分:38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夯.实(hānɡ)剽.悍(piāo)
软着.陆(zháo) 混.水摸鱼(hún)
B.薅.草(hāo) 龋.齿(qǔ)
窥.视镜(kuī) 揆.情度理(kuí)
C.铮.亮(zhènɡ) 谥.号(shì)
卡.脖子(kǎ) 隽.语箴言(juàn)
D.腼腆.(tiǎn) 阒.然(qù)
瞭.望塔(liào) 削.足适履(xiāo)
答案 B
解析A项“着”读zhuó。
C项“卡”读qiǎ。
D项“削”读xuē。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这个世界防犯做得太过,私心藏得太深,那么再伟大的真诚与坦荡,再热烈的正直与崇高,也只好凉拌;甚至,有时候,会看到真诚与虚伪混杂的拼盘。
B.中国人的一转身,太突然,太跌宕,太迷离,瞬息之间,澄澈成了迷蒙,简单成了复杂,人性成了一片昏黄的月色,朦胧复朦胧;人心成了无涯的荒漠,苍茫复苍茫。
C.用一炷香的时间,让我在记忆之杯中,斟上满满的甜蜜和遗憾。
刹那间,我仿佛与深藏于浩瀚宇宙中心的神秘幽冥灵息相通,犹如醍醐灌顶,天目霎时洞开。
D.康熙朝后期吏治懈怠,政务废驰,官吏沉湎于声色犬马,“征逐歌场,习俗日流于浮荡”被当作“太平盛世”的景观,因而雍正一继位即以铁腕整肃除弊,整饬吏治。
答案 B
解析A项犯—范。
C项息—犀。
D项驰—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罗丹那些充满人道精神的雕塑,通过强烈的变形展示人物心灵,成为米开朗琪罗之后西方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
B.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C.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
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灵感。
D.多年来这位芭蕾舞演员除国内各地外还到国外许多地方巡回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一时蜚声舞坛,倾倒无数观众,其艺术造诣已使其同行望尘莫及。
答案 D
解析A项主宾搭配不当,根据句子主干,原句成了“……雕塑……成为……雕塑家之一”。
B项“和”连接的对象产生歧义。
C项“茅塞顿开”指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使用对象有误。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虽然不是每到一处人生驿站,都有丰硕的收获,不是每一个希冀都有理想的答案,旅途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逆境中定会有峰回路转②心中就会有永远也欣赏不完的风景③但只要我们奋勇执着④幸福和快乐也会伴你度过每一个驿站⑤只要活得充实,哪怕清贫
A.①②⑤③④B.③①⑤④②
C.⑤④③①②D.⑤④②③①
答案 B
解析本题根据这段文字的开头“虽然”一词的提示,可以推知③跟在其后,放在最前面。
而从语意的承接上,可知②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故应放在最后。
③⑤是表条件的句子,应放在各自领起的复句前。
①④是表结果的句子,应该对应放在③或⑤后。
根据语意可知⑤④关系紧密,③①关系紧密。
二、古诗文默写(5分)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搴汀洲兮杜若,________________。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屈原《湘夫人》)
(2)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
(3)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__。
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1)将以遗兮远者(2)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3)绕船月明江水寒梦啼妆泪红阑干
三、散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冬日漫步(节选)
[美国]亨利·大卫·梭罗
大自然在冬天是一架旧橱柜,各种干枯了的标本按照它们生长的次序,摆得井然有序。
草原和树林成了一座“植物标本馆”。
树叶和野草保持着完美的形态,在空气的压力下,不需要用螺丝钉或胶水来固定。
巢不用挂在假树上,虽然树已经枯萎了,可那毕竟是真树,鸟儿在哪里建的,还保留在哪里。
我们到草木干枯的沼泽地里去看看夏天残留的足迹,看看赤杨、柳树和枫树吸收了多少温暖的阳光,淋浴了多少雨露,现在有多高。
看看它们的枝丫在经历酷夏后,是否长得又粗又长。
过不了多久,这些沉睡的枝丫就要茁壮成长,总有一天,它们会“欲与天公试比高”。
有时我们穿越雪地,雪太深了,我们便无法找到河的踪迹。
走了几十码远,才又看见河。
可是它似乎改了道,忽左忽右,让人难以猜测。
河水在冰雪的覆盖下仍然生生不息地流动着,发出模糊不清的声音,像在打鼾。
大概河流也会像熊和土拨鼠一样冬眠。
夏天气势磅礴的山川,如今难寻其迹,我们试着探寻过去,却见不到河,只有一片冻硬了的冰雪。
我们原来以为,到了深冬时候,河水就会断流,连底部都会被冻住,直到春天来临。
实际上,水流并没有减弱,只是上面结了一层冰罢了。
流入湖泊的上千条溪流,在冬季里仍然生机勃勃。
只有少数的水流,由于太贴近地面,源头才会被冻住。
但是它们浸入了地下,充溢了大地深处的水库,自然界的源泉埋伏在冰霜下面。
夏天溪水上涨,并非只靠融雪填充,割草的人渴了,也并不是只能喝融化了的雪水。
春天泉水解冻,小溪涨水了,这是因为自然界的工作被拖延了,水变成不太光滑圆润的冰和雪,来不及找到它们的水平状态。
冰的那一边,在松林和雪掩盖下的小山里,站着一个钓梭鱼的渔夫,他把鱼线垂在一个静止不动的河湾里,像一个芬兰人那样,把胳膊插在厚大衣的口袋中。
他的思想静谧,充溢着雪和鱼腥味,他自己就是一只无鳍鱼,之所以说他是一只“异类的鱼”,是因为他在冰上,而他的朋友在冰下,他们之间的距离可以用英寸来计算。
这个人伫立在那里,一声不吭,云和雪包围了他,使他看起来和岸上的树没有什么区别。
人呆在这荒凉的地方,即使有所举动,也是迟缓而简单的,寂静和沉稳是自然界的本性,人身处其中,自然就剔除了城市中浮躁多动的秉性。
不要认为这里有了人,就不再荒凉,实际上人就和蓝樱鸟和麝鼠一样,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正如早期的航海家提出的那样,生活在努特卡海湾和美洲西北海岸一带的土著居民,全身裹着厚厚的毛皮衣服,从不和陌生人多讲话,除非你用铁撬开他的嘴,他才会变得健谈。
这里的人,沉默得就和那些土著人差不多,他们和自然界水乳相融,已经扎根于自然,根基比城市里的人牢固得多。
走到他面前,问他今天运气怎么样,你会发现他也崇拜着某些无形的东西。
你听,他无比虔诚地用手势比划着,论说湖里的梭鱼。
他与湖岸相连,钓鱼的线把他们连为一体,而且他还记得,在他在湖面的冰洞上钓鱼的这个季节,他家菜园子里的豌豆正在茁壮成长。
就在我们四处游荡的这会儿,天空又有阴云密布,雪花纷然而落。
雪越下越大,远处的景物渐渐地脱离了我们的视线。
雪花光顾了每一棵树和田野,无孔不入,痕迹遍布河边、湖畔、小山和低谷。
四足动物都躲藏起来了,小鸟在这平和的时刻里也休息了,周围几乎听不
到任何声音,比好天气的日子更加宁静。
渐渐地,山坡、灰墙和篱笆、光亮的冰还有枯叶,所有原来没有被白雪覆盖的,现在都被埋住了,人和动物的足迹也消失了。
大自然轻而易举地就实施了它的法规,把人类行为的痕迹抹擦得干干净净。
听听荷马的诗:“冬天里,雪花降落,又多又快。
风停了,雪下个不停,覆盖了山顶和丘陵,覆盖了长着酸枣树的平原和耕地;在波澜壮阔的海湾海岸边,雪也纷纷地下着,只是雪花落到海里,就被海水悄无声息地融化了。
”白雪充塞了所有的事物,使万物平等,把它们深深地裹在自然的怀抱里;就像漫漫夏季里的植被,爬上庙宇的柱顶,爬上堡垒的角楼,覆盖人类的艺术品。
6.从本文中看,作者冬日漫步,从冬日中感受到了哪些美好?(4分)
答:
答案(1)树木在冬日里展示了历经盛夏后获得的成长,也在沉睡中蓄积成长的力量。
(2)河水虽不再气势磅礴,但在冰雪覆盖下仍生生不息流动,发出模糊的声音,如在酣眠。
(3)冬日充分昭示了自然界静穆、沉稳的本性,为人们剔除了在城市中浮躁多动的秉性。
(4)冬雪把人类行为的痕迹抹擦干净,使世界纯洁宁静,使万物平等,都得以深深地裹在自然的怀抱里。
7.请解释画线句在文中的深层含意。
(6分)
(1)他自己就是一只无鳍鱼,之所以说他是一只“异类的鱼”,是因为他在冰上,而他的朋友在冰下,他们之间的距离可以用英寸来计算。
(3分)
答:
(2)白雪充塞了所有的事物,使万物平等,把它们深深地裹在自然的怀抱里。
(3分)
答:
答案(1)自然界中的万物平等且相互依存,人只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渔夫与他所要捕捉的鱼是朋友关系而非敌对关系。
(2)世界本该纯净,万物本该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然母亲的赤子,而冬日白雪为我们重现并昭示了这一切。
8.在文中找出两种写景状物的手法,并分别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5分)
答:
答案(1)拟人化写法。
如“雪花光顾了每一棵树和田野,无孔不入……”,生动形象地写出白雪覆盖一切、给世界带来纯洁和宁静的情景,表现作者对白雪的赞美。
(2)比拟(拟物)写法。
如“他的思想静谧,充溢着雪和鱼腥味,他自己就是一只无鳍鱼……”,以物的特征拟写人(渔夫)的思想,表现了“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自然界中的万物平等”的意旨。
(3)对比写法。
如“这里的人……他们和自然界水乳相融,已经扎根于自然,根基比城市里的人牢固得多”,将旷野中的人与城市里的人的生存状态作对比,表现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才是人类最好的生存状态”的意旨。
(4)以自然景物烘托人物形象。
如“这个人伫立在那里,一声不吭,云和雪包围了他,使他看起来和岸上的树没有什么区别”,以云、雪、岸、树等景物烘托渔夫的形象,突出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意旨。
(5)比喻写法。
如“大自然在冬天是一架旧橱柜……草原和树林成了一座‘植物标本馆’”,将冬日的大自然喻为“旧橱柜”,把草原和树林喻为“植物标本馆”,生动地描写出各种植物在冬日里得以充分展现其生长次序的情状。
(6)类比写法。
如“……正如早期的航海家提出的那样,生活在努特卡海湾和美洲西北海岸一带的土著居民,全身裹着厚厚的毛皮衣服,从不和陌生人多讲话”,用土著居民类比渔夫,突出他们共同的特征——与大自然融合,性情沉默,体现“寂静和沉稳是自然界的本性”的意旨。
(任选其二,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9.读了本文,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你获得哪些感悟?(6分)
答:
答案(1)自然界中的万物平等且相互依存,人只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2)大自然自有其法则,人类不可凌驾于自然法则之上,不可狂妄,不该狭隘。
(3)大自然是寂静、沉稳的,人类也不该浮躁和喧嚣。
(4)大自然是美丽的,即使在看似萧条的冬季也莫不如此,人类应当学会欣赏自然,敬畏自然。
(5)大自然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也可以抚慰人类的灵魂,为人类提供精神营养,使人的内心平和、豁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