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小专题复习与训练:29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九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九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二十九)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2011·广东文综改编)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4.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

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D.第三产业发达5.高碳生活可能使下列国家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①英国——国土面积缩小②埃及——泥石流多发③巴西——风沙严重④瑞士——积雪减少⑤阿根廷——雨林被毁A.①②④ B.①④C.②④⑤ D.①③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①F表示资源获取②F表示产业消费③H表示废物排放④H表示产品消费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7.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④(2013·天津联考)中国的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

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烟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来焚烧发电,废渣用来制砖,余热用来取暖,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地理 小专题复习与训练 3.8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地理 小专题复习与训练 3.8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考点回顾1.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土地资源、气候、水资源等密切相关。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这里所说的农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牧业、渔业、林业等;所以,这里所指的土地资源包括耕地、草场、水面、林地等。

不同的农业部门需要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如耕地的肥沃、贫瘠,坡度的大小),对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气候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就种植业来说,温度则决定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的高低,降水小于250mm的地区,除有灌溉水源以外,一般就很难发展种植业。

不同区域,农业的布局各不相同。

农业布局是否合理,对农业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某些地区,受当地生产和生活传统习惯的影响,农业布局不一定合理。

某些地区,由于布局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如轮荒、大水漫灌),也会产生诸如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等影响农业发展的问题。

综上所述,只有在深入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探寻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①综合考虑区位、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②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注:轮荒:轮荒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耕作类型。

没有固定的耕地,农民采用毁林毁草,到处开荒,种地不施肥,种三五年之后,表土流失了,肥力衰退便丢弃撂荒,另择土开垦的一种原始的生产方式。

这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使地表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在湿润坡地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如我国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自古以来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有密切关系。

如今,这种耕作制度主要存在在热带雨林中的低地丘陵地区。

大水漫灌:大水漫灌是指把水直接灌倒地里,粗放经营、浪费水、在干旱的情况下还容易引起次生盐碱化。

2.关于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三山夹两盆地形成了新疆特有的水汽运动区。

高中地理 8.2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复习系列 中图版

高中地理 8.2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复习系列 中图版
对人地关 系的行为
表现
环境问题 的表现
史前文明 人类适应自 然时期
以② ____________为生,水平
极低
人类被动地 适应自然环境,人对环境 是一种③______的关系
人类改造环 境的作用微乎其微
农业文明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工业文明
人地矛盾日益①______时 期
人类掌握了一定的劳动工 具,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
谋求 人地协调
机器大规模 制造和使用
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 系的不协调,但有了科学
物萌芽
人类在创造财富的同时, 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人类以④______为中心, 不但争先恐后地开发当前 的自然资源,而且还想把 未来的自然资源预支,人 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改造自 然,开发利用⑤______等 农业自然资源;耕作和灌
考点知识扫描 基础达标测试 重点难点突破
【解析】 A项没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经济持 续发展只是条件,它要以生态持续发展为基础,最终达到社会 持续发展的目的。B项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C项没有考 虑或不承认环境本身的价值,其结果将会损害环境,引发严重 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是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者,因 此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答案】 D
二.综合题 6.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读我国季风区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知识扫描 基础达标测试 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知识扫描 基础达标测试 重点难点突破
(1)依图写出人工沼气的主要原料与用途。 (2)该地农业所属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简述其主要 特点。 (3)简述图示工业的类型和工业生产的特点。 【解析】 (1)据图得知,人工沼气的主要原料是农作物秸秆、 牲畜粪便;主要用途是农民家用及发电。(2)该农业属于混合 农业,主要特点有种植业和饲养业并举,农产品多样化,改 善农村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劳动力等。(3)图示工业属 于原料导向型,特点是接近原料地,运输成本低,生产规模 小,食品加工业为主。 【答案】 (1)秸秆、畜粪等。农民家用及发电。 (2)混合农业 种植业和饲养业并举,农产品多样;实现有机 质还田,缓解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的矛盾;改善农村生态 环境;生产活动环环相扣,充分利用资源和劳动力,提高生 产效率,增加收入。 (3)原料导向型。接近原料地,运输成本低,以食品加工业为 主(生产轻工业产品为主),生产规模较小。

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29: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29: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题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A.山麓和丘陵地带B.平坦肥沃的平原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2.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读下面漫画,回答3~4题。

3.本漫画反映的主题问题是( )A.世界经济发展差距的“南北问题”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C.世界性水资源紧张问题D.以石油为主的能源紧张问题4.造成漫画所反映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资源的总量不足和时间分配上的不均匀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有过长期遭受殖民侵略的历史C.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对资源进行垄断D.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读下面“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6.图中①②③④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①生态系统②社会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据此回答7~8题。

7.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A.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8.下列问题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B.资源短缺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9.下列属于公平性原则的是( )A.国际间开展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B.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C.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D.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地理 小专题复习与训练 2.9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地理 小专题复习与训练 2.9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可持续发展一、考点回顾1.采猎文明时期,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不严重。

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关系。

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对抗性,环境趋于恶化,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3.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矛盾迅速激化。

4.新技术革命以来,寻求人地的道路,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

5.人地关系出现了科学的萌芽的时期是文明时期;人地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文明时期。

6.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发生演变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人地矛盾(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7.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对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可持续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持续发展、持续发展和持续发展。

其中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率、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9.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代际间、同代人间、国家地区间、人与其他物种间要公平。

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等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性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8.2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和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图版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8.2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和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图版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5-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 求的能力。 (2)主要内容。 ①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 ②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③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即代际公平。 ④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即代内公平。 (3)原则:可持续发展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1-
图 1 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 图1中字母的含义: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 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提供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 给人类消费,为消费活动;d表示废弃物排放。
-32-
图 2 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图2中符合该循环系统的①②③④⑤的含义分别是水窖集雨、 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该农业科技园的核心是乳畜业, 商品率高是其突出特点。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人类文明 发展阶段
生产力发展状况
史前文 明阶段
以渔猎和采集为
主,生产力水平极 低
农业文 明阶段
人口增多,发明了 越来越多的劳动
工具,学会了耕作
和灌溉技术
科技水平迅速提
工业文 明阶段
高,人口数量急剧
膨胀,经济实力空 前提高,各种机 器、设备竞相发 展
人地关系特点
依赖自然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提高,对 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 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
3.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5-
-1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 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 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 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地理 小专题复习与训练 3.9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地理 小专题复习与训练 3.9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考点回顾1.在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不同区域的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构成各不相同。

因此,在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时,首先应分析该区域的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结构;同时,还要明确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特点。

能源资源包括水能等可更新资源和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更新资源两大类,而矿产资源则都是不可更新资源。

因为,对于可更新和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措施也是各不相同的。

(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例如,长江三峡地区,主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主要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及晋西、晋中和晋东南的铝土矿等;新疆塔里木盆地主要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等等。

其中,除长江三峡地区的水能资源为可更新资源外,其余都为不可更新资源。

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工期场,兴建水库要淹没大量土地,要移民;建成后,运转成本低,输送比较方便,同时,兴建的水库还具有防洪、灌溉、水产养殖、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等;但要防止水库的泥沙淤积等。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矿物燃料),其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属不可更新资源,并且,这些化石燃料除了可作为能源外,还可作为化工原料。

因此,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更应注意提高利用效益。

2.在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对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

所以,在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时,还应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通过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说明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区域可持续的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

例如,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该地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交通运输能力不足,这些都制约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以要发展坑口电站,把煤炭转换成电能输出;同时,也应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地理 小专题复习与训练 3.3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地理 小专题复习与训练 3.3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考点回顾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在不断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之而改变。

同样的自然条件,在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低下阶段,可能是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阶段,有可能逐渐转变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

随着人类改造地理环境能力的增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小。

2.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传统农业占有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型工业和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分布。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生产活动,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此时,区域内的因子数较少,空间结构关系简单,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这个阶段,往往是由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的交通位置,或人文资源(技术)等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了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3.工业化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业和业大规模转移。

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基地。

此时,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

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在区域的中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大幅度地增加,人地关系随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区域生态关系也随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在这个阶段,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4.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型和型全面升级。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九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鲁教版-鲁教版高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九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鲁教版-鲁教版高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九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选B,2选A。

第1题,图中是农业社会的农田劳作的情景,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改造自然。

第2题,图示人类活动是农业耕作,耕地面积增加会导致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

某某某某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称为“黑三角”。

据此回答3、4题。

3.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新技术工业4.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中对于废弃物的处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解析】3选B,4选C。

第3题,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地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在资源开发初期最适合发展高耗能工业。

第4题,该模式实施清洁生产,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经济过程,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体现了环境的观念。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研究各种问题。

下表是“苏北某乡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该表将该区域划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1980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其中数字“1”“2”“3”“4”分别表示湖泊、居民点用地、耕地、经营用地(如农家乐等)。

读表完成5、6题。

3➝2 2➝2 3➝3 3➝3 3➝32➝2 3➝2 1➝1 1➝3 2➝23➝3 3➝3 1➝1 1➝1 2➝21➝3 3➝3 1➝4 1➝3 3➝31➝1 1➝2 1➝2 3➝2 1➝35.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①年降水量会增多②气温年较差变大③PM2.5下降④湖泊的水质变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下列措施中,能够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 )A.开发湿地,积极发展种植业B.全面恢复原有湖泊,发展淡水养殖业C.以农家乐为平台,适度发展旅游业D.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解析】5选D,6选C。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2课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2课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课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下面图一为我国及周边地区局部区域示意图,为加快能源开发、保证能源安全,目前,我国正在乙所在地区启动“煤变油”工程。

图二为“煤变油”工艺流程图,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一中甲、乙、丙、丁阴影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A.丁地区过度放牧和耕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B.甲地区大量使用煤炭导致酸雨危害严重C.丙地区开垦后的土壤受雨水冲刷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D.乙地区为出口木材而大量砍伐森林导致环境恶化2.在乙地区启动“煤变油”工程的主要理由是(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C.区域内科技力量雄厚D.区域内交通运输便利3.从图二可以看出,乙地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读下图,回答4~5题。

4.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A.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B.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服务5.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B.大力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C.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D.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6~7题。

6.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A.空间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D.草场资源丰富7.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A.① B.②C.③ D.④(2014·嘉兴市第一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

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200~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 为荒漠。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8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8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学案28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考点与能力要求】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及特点。

2.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表现:掌握环境问题的类型,学会分析某种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3.可持续发展思想: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

【基础知识讲解】[预备知识]1.列举常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说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知识析理]知识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采集渔猎时代:崇拜自然采集和狩猎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

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出现各种环境问题,出现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的思想、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

(3)工业社会时期:征服自然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日趋尖锐,部分环境问题由局部走向全球,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4)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人类认识到应主动谋求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知识拓展:人地关系模式解读①指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③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④指环境把它所受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知识应用1分析下图所示的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回答(1)~(2)题。

(1)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2)下列做法符合③模式的是( )A.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知识点二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类型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便会产生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

高中地理总复习2-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时作业中图版

高中地理总复习2-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时作业中图版

一、选择题“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当作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赖太阳供应外,人类的全部物质需要靠完美的循环来获取知足。

生命就是在这车水马龙的物质循环中得以表现。

“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依据生态学原理建筑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系统,它将是一种关闭的经济系统,其内部拥有极完美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

据此回答1~2题。

1.以下对于“宇宙飞船经济”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表现了史前文明期间的人地关系思想B.表现了人类能够控制自然环境的思想C.是一种人地协调、可连续发展的思想D.工业文明期间就能实现2.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A.人类崇敬自然,地理环境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峙,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阻滞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分析:由题干可知,“宇宙飞船经济”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建筑的一个自给自足、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系统,所以表现了人类主动谋求与自然环境的和睦发展。

在该思想指引下,社会经济发展将与人口、资源、环境诸多要素相协调,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 1.C 2.D3.片面追求单调的经济增加的看法,违反了可连续发展的哪一种看法() A.资源观B.环境观C.发展观 D .花费观分析:传统发展观以为发展就是经济增加,而可连续发展观以为经济增加不过发展的一部分,而非所有。

答案: C4.以下活动中,可能致使人地关系紧张的是()A.斩伐养长、循环往复B.毁林垦荒、围湖造田C.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D.内蒙古高原的退耕还林还草分析: A、C、D 三项均为人们在充足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趋利避害的行为,均能达到人地和睦发展的目标,协调了人地关系。

答案: B(2012年深圳二模)以下图是某工业生态园的荒弃物或副产品流动图,该图区以火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墙板厂为中心,公司经过贸易的方式把另一家公司的荒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企业的投入或原资料,成立工业生态链关系。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跟踪检测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选择题森林被大片砍伐,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荒漠化威胁人类。

于是“植树造林”活动蓬勃发展起来了,各地的防护林建起来了,“绿色长城”筑起来了.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大自然便赋予人类一方乐土。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A.人定胜天论的思想B.人地伙伴论的思想C.人类中心论的思想D.环境决定论的思想2.下列活动对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有利的是( )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解析:第1题,判断人地关系思想要根据最后一句话“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大自然便赋予人类一方乐土”,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第2题,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答案:1。

B 2。

C中共十八大报告论述了“生态文明",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点回顾1.采猎文明时期,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不严重。

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关系。

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对抗性,环境趋于恶化,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3.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矛盾迅速激化。

4.新技术革命以来,寻求人地的道路,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

5.人地关系出现了科学的萌芽的时期是文明时期;人地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文明时期。

6.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发生演变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人地矛盾(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7.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对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可持续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持续发展、持续发展和持续发展。

其中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率、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①控制人口规模:当前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大多从控制人口规模这项根本措施着手的。

②转变发展模式: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以扩大、增加产品和提高为目的。

人类的社会生产多以牺牲、为代价,使人类陷入严重的、危机。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力和、、、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高、高、高”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以实现和,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和。

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④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11.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发展。

12.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推行。

13.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臭氧层被破坏等);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状态;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关系协调的必由之路。

1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用量增长过快;③深刻的环境危机(自然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曼延;生态破坏范围的扩大,程度在加剧。

二、专题训练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甲B.乙C.丙D.丁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读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地关系协调发展B.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C.环境污染指数逐年上升D.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5.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A.1985~1990年B.1990~1995年C.1995~2000年D.2000~2005年2013年6月17日是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为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也为了动员全民积极行动起来,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我国政府将2013年“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的主题定为“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

据此完成6~7题。

6.“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是A.经济持续发展B.社会持续发展C.生态持续发展D.文化持续发展7.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理念的是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B.加强对地下水的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要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目前,我国“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素)事件已经被媒体揭露。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

据此回答8~9题。

8.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9.“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正确的是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从图中可以看出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不明显C.人均GDP在3 000~5 000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D.人均GDP在3 000~6 000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趋势11.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13.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②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③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④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麦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该循环经济示范区将在2015年建成,届时将形成覆盖甘肃全省的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

结合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在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开发哪些新能源,并指出这些能源的共同特点。

(2)在张掖地区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发展过程中易导致何种生态问题,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结合图乙,分析该地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12~14题。

1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13.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C.丙 D.丁14.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析第12题,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第13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

第14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12.A 13.B 14.B读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地关系协调发展B.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C.环境污染指数逐年上升D.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2.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A.1985~1990年B.1990~1995年C.1995~2000年D.2000~2005年2013年6月17日是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为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也为了动员全民积极行动起来,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我国政府将2013年“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的主题定为“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

据此完成3~4题。

3.“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是()A.经济持续发展B.社会持续发展C.生态持续发展D.文化持续发展4.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理念的是()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B.加强对地下水的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要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2014·泰安模拟)目前,我国“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素)事件已经被媒体揭露。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

据此回答5~6题。

5.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6.“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2014·洛阳模拟)“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不明显C.人均GDP在3 000~5 000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D.人均GDP在3 000~6 000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趋势8.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2014·北京海淀区模拟)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10.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②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③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④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麦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流程图,完成11~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