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搬迁难题

合集下载

首钢搬迁问题

首钢搬迁问题

• 二、矿产资源优势
鞍山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市区周 围铁矿储量逾百亿吨,占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 菱镁矿储量占全国的80%,占世界储量的四分之一; 滑石储量占全国的40%,品位为全国之最;岫玉储 量占世界玉石储量的60%。岫岩地区素有“玉石之 乡”的美称,拥有丰富的玉石资源;此外,农产 品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等也相当丰富。 鞍山已发现的矿产资源51种,开发的37种,可分 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稀有矿产、 宝玉石矿产和矿泉水等六大种类。
促成首钢搬迁曹妃甸的因素
• (1) 环境因素,钢铁厂废水废气污染首都。 • 首钢搬出北京,最大的原因就是对北京市
区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得 首钢的发展与首都环境以及产业结构的矛 盾日益突出。而北京作为首都他的形象是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 (2)确定定址曹妃甸,距离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 3.市场条件好:上海及周边地区消费市场 大,而且由于宝钢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所 以其生产的钢材用途广泛,如汽车、造船、 神州5号的部分零部件、磁悬浮轨道、集装 箱等。
• 目前,虽然上海距离铁矿石资源地较远, 但总的来说宝钢建在上海还是利大于弊的, 所以宝钢近期不会搬。
• 鞍钢选址鞍山的区位优势:
徊,一直处在武钢之后。这主要企业产品结构
不同,首钢以建筑钢材为主,而武钢的板材在
整个产品结构当中占很大的比重的原因。

第二、企业兼并重组使传统的企业排名发
生了变化除去宝钢集团、鞍钢集团、太钢集团
三年的名次没有变化之外,其他企业都有过起
伏,本钢、华菱集团由于集团兼并重组名次有
了很大的提升。世界钢铁工业兼并重组已经改
下降较快的是攀钢从1999年的第5名下降到

首钢的选址

首钢的选址
钢铁生产需要大量的水来作为冷却物,从该区的 自然条件来看,该地区水源十分充足,正好满足了 钢铁生产的需要,且曹妃甸远离市区,因此企业产 生的废水不会对居民区水质造成威胁,可以说自然 条件十分优越。
选址曹妃甸的因素---地理条件
(1)交通区位优越。
曹妃甸毗邻京津冀城市群,且是天然的优良海港, 交通便利发达。 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等十分顺 、 畅,构成运输便捷成本较低的海陆一体化的交通运输 体系。
2. 另一方面曹妃甸发展工业所依赖的资源组合条件好,腹地的煤 炭、石油、铁矿石、原盐等资源丰富,产业的区域配套能力较强, 适合大规模、高密度发展现代重化工业,选择该地适合首钢的发展 要求。
六、小组心得
通过此次对首钢选址的了解和分析,我们更加清 晰了一个企业在选址中所要考虑的各个问题,且把 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问题分析,加强了理论 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小组各个成员们团结一致共同 完成了该项作业。
(4)首钢搬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企业内部运营上看,首钢搬迁是企业生存和发 展的必然选择。(从吞吐量、运输距离、运输成本等
方面进行考虑)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首钢
.
搬迁方案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 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 新首钢,在顺义建设冷轧薄板生产线。
二、首钢搬迁的原因分析
虽然首钢的发展及繁荣为中国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 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首钢已经越来越不 适宜在按原来的模式发展下去,因此首钢的搬迁和重组问题 越来越受到关注,首钢的搬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污染是首钢搬迁的直接原因
首钢搬出北京,最大的原因就是对北京市区环境产生
选址曹妃甸的因素---地理条件

首钢搬迁及其旧址规划

首钢搬迁及其旧址规划

《区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期末考察论文首钢搬迁及其旧址规划摘要:由于环境污染、土地限制等原因,始建于1919年的中国首钢集团目前正在逐步从北京市石景山区搬迁至河北省曹妃甸。

此次搬迁是首钢集团的一次腾飞,也为石景山和曹妃甸带来转型,并且拉动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

而首钢旧址的规划问题更成为政府、专家和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首钢搬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旧址规划1.首钢集团首钢始建于1919年9月,经历了解放前痛苦磨难的30年、解放后成长壮大的30年、改革开放大发展的30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一个时期,从1919年至1948年。

1919年9月龙烟铁矿有限公司炼铁厂开工建设,历经了北洋军阀战乱、日本侵略者占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工程建设缓慢,生产几度陷于停顿,30周年累计产铁只有28.6万吨。

第二个时期,从1948年至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生产。

1958年9月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1961年5月建成了当时具有先进水平的30万吨轧钢生产线,标志着轧钢生产开始起步;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翻开了我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

1978年钢产量达到179万吨,销售收入14.43亿元,成为全国十大钢铁生产基地之一。

第三个时期,从1979年至今。

首钢作为国家第一批改革试点单位,从率先实行承包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再到实施战略性搬迁调整,进行一系列改革探索。

改革开放30年,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4万吨,增长5.8倍;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增加到1320亿元,增长90.5倍;实现利润从3亿元增加到44.88亿元,增长14倍;资产总额从16.89亿元增加到2070亿元,增长121.6倍;在册职工人均年收入从739元增加到4.6万元,增长61.2倍。

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576.6亿元。

2009年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首钢销售收入列第12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首钢列第39位。

首钢搬迁及其旧址规划

首钢搬迁及其旧址规划

《区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期末考察论文首钢搬迁及其旧址规划摘要:由于环境污染、土地限制等原因,始建于1919年的中国首钢集团目前正在逐步从北京市石景山区搬迁至河北省曹妃甸。

此次搬迁是首钢集团的一次腾飞,也为石景山和曹妃甸带来转型,并且拉动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

而首钢旧址的规划问题更成为政府、专家和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首钢搬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旧址规划1.首钢集团首钢始建于1919年9月,经历了解放前痛苦磨难的30年、解放后成长壮大的30年、改革开放大发展的30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一个时期,从1919年至1948年。

1919年9月龙烟铁矿有限公司炼铁厂开工建设,历经了北洋军阀战乱、日本侵略者占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工程建设缓慢,生产几度陷于停顿,30周年累计产铁只有28.6万吨。

第二个时期,从1948年至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生产。

1958年9月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1961年5月建成了当时具有先进水平的30万吨轧钢生产线,标志着轧钢生产开始起步;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翻开了我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

1978年钢产量达到179万吨,销售收入14.43亿元,成为全国十大钢铁生产基地之一。

第三个时期,从1979年至今。

首钢作为国家第一批改革试点单位,从率先实行承包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再到实施战略性搬迁调整,进行一系列改革探索。

改革开放30年,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4万吨,增长5.8倍;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增加到1320亿元,增长90.5倍;实现利润从3亿元增加到44.88亿元,增长14倍;资产总额从16.89亿元增加到2070亿元,增长121.6倍;在册职工人均年收入从739元增加到4.6万元,增长61.2倍。

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576.6亿元。

2009年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首钢销售收入列第12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首钢列第39位。

ppt模版之首钢搬迁

ppt模版之首钢搬迁

遗留的最大问题----富余职工的安置问题 首钢在北京地区的8.4万名在职职工,搬迁后将富余6万多人, 如何解决这部分人的安置问题变得很重要。职工的安置问题要通 过发展来解决。“安置不叫下岗”,朱继民说,岁数大的员工可 以采取离岗休息、退养的办法安置;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要通过 加大各种技术性的培训,输送人才到北京产业需要的地方。朱继 民认为,分流的渠道非常多,可以通过包括非钢产业的发展、钢 铁业建设新厂、搞循环经济等方式安排一部分员工。
搬迁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说要明确为什 么搬迁、搬到哪去、搬迁之后相比于现在的地点会有什么好处„„ 国务院批准的京津两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备受关注的一大亮点是, 北京不再强调“经济中心”,而将发展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 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首钢的搬迁是道单项选择题。空气污染、水污染日趋严重,与北京整个城
为钢铁工业布局合理化摸索出路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存在很大问题。据对74家 主要钢铁企业的调查,有20家分布在大型城市,另有34家分布在 中等以上城市,而且区域分布大部分处于内陆地区。 “这种布局对于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非常不利。” 王青海说。 据介绍,首钢集团新厂的选址地处渤海湾畔,与30万吨的矿 石港口选址只有500米之遥,这将大大降低物流 明了方向。钢铁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向沿海发展,将是下 一步中国钢铁发展的主流。今后新上项目,将一律引导往沿海发 展。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外一些大的钢铁厂无一不是把厂址建 在沿海,而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靠海工 厂。由于受运力、原材料条件等的限制,目前内陆钢铁企业成本 急剧上升,有的已经支持不下去。“首钢搬迁是创世纪之举,它 给中国钢铁业下一步发展,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首钢搬迁6万多富余员工如何安置

首钢搬迁6万多富余员工如何安置

首钢搬迁 6万多富余员工如何安置首钢搬迁到河北唐山,由此引发的6万多富余职工如何安置?搬迁所需的500亿资金怎样解决?首钢是否会给当地带来新的污染?昨天,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对上述问题做出回应。

据介绍,首钢搬迁将采取一边在河北建设新厂,一边压缩北京老厂产量的方式,预计2005年底压缩200万吨钢产量,2007年底再压缩200万吨钢产量,到2010年实现全面停产。

朱继民认为,首钢搬迁将会对北京的经济造成一些影响,“我们去年统计一下首钢在北京社会贡献额是90多个亿,如果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钢厂之后,它的社会贡献额有可能超过200亿元,社会贡献额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是贡献给当地”。

但他同时指出,首钢搬迁之后对北京市未来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将产生良好的作用。

首钢在北京地区的8.4万名在职职工,搬迁后将富余6万多人,朱继民认为,职工的安置问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安置不叫下岗”,朱继民说,岁数大的员工可以采取离岗休息、退养的办法安置;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要通过加大各种技术性的培训,输送人才到北京产业需要的地方。

朱继民认为,分流的渠道非常多,可以通过包括非钢产业的发展、钢铁业建设新厂、搞循环经济等方式安排一部分员工。

朱继民表示,首钢搬到河北后,将在新的起点上减少给当地带来的污染。

他介绍,将采用当今国际国内最成熟和最先进的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工厂,减少水能、电能以及综合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消耗水平。

对话首钢搬迁建厂费用500亿从哪里来董事长朱继民称,首钢建新厂不想完全独资,要吸引战略投资者2005年3月,朱继民向外界公布了首钢搬迁的消息。

2005年2月4日,北京首都钢铁总公司的搬迁方案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这意味着这些年来争论不休的首钢“搬不搬离北京”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

根据搬迁方案,首钢将于2010年前,把与炼造钢铁有关的部分彻底搬离首都,搬到距离北京225公里的河北省唐山市,而搬迁的重任则落到了首钢总公司现任董事长朱继民肩上。

首钢搬迁的原因及影响知识分享

首钢搬迁的原因及影响知识分享
的发展方向。钢铁制造这种粗放型产业注定与北京的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布局格格不入。
3.4首钢搬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果从企业内部运营上看,首钢搬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
800万t的钢产量计算,维持800万t生产需要运输的矿石、矿粉、焦炭等大量
物流就达到4000万to如此大的吞吐量,而石景山又远离深水码头,与宝钢和武钢相比,必然会增长 相应的运输物流成本。铁路运输的优势在长距离,大量、种类繁多的原燃料和 成品在中短距离内运输,不但没有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还导致物流运输的复 杂性。此外,运进量与运出量比例的严重失衡,加上矿粉和焦煤对车厢的污 染,难以配货,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空载现象。[3]
首钢搬迁的原因及影
1.首钢发展状况3
2.首钢发展的区域背景4
3.首钢搬迁的原因4
3.1空气污染是首钢搬迁的直接原因4
3.2水资源短缺制约首钢进一步发展5
3.3首钢发展本身与北京的发展战略不符5
3.4首钢搬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6
4.首钢的战略选择6
4.1石景山厂区停产6
4.2选址曹妃甸7
4.3首钢在冀东的产业发展7
首钢搬迁的探讨和反思
摘 要:首钢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和改革,而首钢的搬迁更 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作为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其搬迁及结构调整不仅对自身 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北京地区经济转型、环境改善以及我国钢铁 工业布局结构调整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回顾了首钢搬迁及结构调整的 主要内容,阐明了首钢搬迁对首钢及区域本身的意义和影响。
化硫48吨,有组织粉尘排放100吨,无组织粉尘排放84吨;二号焦炉停产,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24吨、烟尘排放量4.05吨、粉尘排放量189吨。石景山 区冶炼、热轧生产全部停产,粉尘、烟尘、二氧化硫将基本实现零排放。[3]

首钢搬迁调整战略与实践

首钢搬迁调整战略与实践

首钢搬迁调整战略与实践联合课题组一、首钢钢铁业搬迁调整的背景和战略选择首钢始建于1919年。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发展,1994年钢产量达到824万吨,列当年全国第一位,并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5年资产总额580亿元,销售收入806亿元,实现利润水平33亿元,职工10.2万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北京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首钢多年来加强环境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北京地区自然形成的大气污染本低值很高,环境容量非常有限,首都的特殊地位,都不适合继续发展钢铁冶炼工业。

首钢向何处去?重大战略选择和严峻的考验,摆在了首钢领导班子及全体首钢人面前。

在重大战略选择面前,首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辩证地认识和分析形势。

一方面,首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钢铁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许多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

而首钢在北京受环境容量限制,钢铁业从1995年以后一直得不到发展,技术改造滞后,与先进企业的差距不断拉大。

如果单纯压缩钢产量,不进行产业优化升级,企业竞争力将逐步削弱,由此将引起效益下降、富余人员增加,银行偿债能力下降、企业不稳定等一系列严重的困难和问题。

另一方面,首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全国许多大钢铁企业位于中心大城市,都面临着环境的压力。

如果首钢率先走出北京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就可以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获得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并为中心城市钢铁业搬迁调整提供示范。

首钢从1998年底开始编制“十五”发展规划,之后又延伸到“十一五”规划。

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反复进行战略思考,经历了一个多种方案选择的过程。

第一阶段方案,压缩部分钢产量,钢铁业继续在北京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争取国家批准在石景山建设冷轧、热轧项目,提高钢铁业的竞争力;同时大力发展非钢产业,逐步使非钢产业比重超过钢铁业,以适应首都经济发展的要求,保证首钢在北京的发展和职工队伍稳定。

首钢搬迁难题(优秀范文五篇)

首钢搬迁难题(优秀范文五篇)

首钢搬迁难题(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首钢搬迁难题首钢搬迁难题大家都以为首钢搬迁的难题是在成本和税收上,其实不然,企业发展在于人,搬迁难的也是人。

张继红是首钢后勤部的一名员工,在首钢工作快20年了,如今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再次热炒,让她不禁想起2005年第一次得知首钢生产企业要搬迁到河北的一幕。

如今看来,她觉得真不是个事,可是那时候,搬迁就是“天大的事”。

如今,搬迁已经过去8年了,张继红和丈夫每周团员一次的日子也已经过去7年了,那时候,还在读初中的儿子如今大学快毕业了。

而首钢已经在河北曹妃甸扎下根,原来的那个首钢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是惊喜?是无奈?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如今,“京津冀一体化”被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加上一大批行政审批权的下放,使得“央企总部迁离北京”的言论持续发酵。

政府对北京发展和管理提出新要求。

消息称,最近中央已经明确将从首都剥离一些非首都职能的企业,中央企业首当其冲。

而一些地方政府此时已经开始主动与各大央企联系,欲帮其做好落户准备。

于是,继为了奥运会搬迁曹妃甸之后,首钢搬迁又再度成为话题。

首钢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要求采访的媒体特别多,单是采访函他们就收了十几家媒体的,还不算后面陆续递进来的。

但是实际上真正得到答复的媒体并不多。

不是首钢不愿意出来说,而是这个搬迁的事能说的都已经说了。

首钢1919年建厂,建国后飞速发展成为北京的骨干国企。

大烟囱和大高炉,曾一度是首钢现代化的标志。

这个距离北京天安门仅17公里、占地面积将近9平方公里的工厂,改革开放30年,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9万吨,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提高到1320亿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费576.6亿元。

并且最令首钢人骄傲的是,首钢的纳税额,占到北京市的5%。

2004年,首钢的纳税额已经占到整个石景山区的55.4%。

首钢与宝钢等钢企,共同组建了我国钢铁产业的第一梯队,首钢也成为北京的骄傲。

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污染企业的首钢一下就成了众矢之的。

从首钢搬迁看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精选文档】

从首钢搬迁看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精选文档】

从首钢搬迁看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谈案例教学在章节小结课中的应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实验高中尹斌引言: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原理与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与指导下而组织的创新能力型教学。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术手段,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发挥,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探究型人才,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和新时代赋予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在新课标人教版《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的教学中,我将首钢搬迁这一热点地理事件运用于本章总结复习课中,变传统的梳理课本知识为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原理了解和剖析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使学生的课本知识得以升华。

在教学中,我围绕本章核心内容“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为学生提供背景材料,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事件因缘,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背景材料1:新华网2005年3月4日电,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日前正式批准首钢集团将其钢铁冶炼部分全部从北京迁到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在那里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钢铁联合企业,这意味着中国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最系统的城市特大型企业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首钢搬迁示意图背景材料2:现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首钢集团,始建于1919年,为中国特大型钢铁企业之一,年产量超过800万吨。

1958年建成中国第一座30万吨侧吹转炉,结束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78年进入中国十大钢铁企业行列。

背景材料3:曹妃甸位于塘沽新港及秦皇岛之间,被誉为“钻石级港址”,地处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南堡地区,西北距北京约225公里,距唐山市85公里,甸头向前延伸500米,水深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36米,是渤海最深点,天然海沟直通渤海海峡。

背景材料4:我国钢产量2004年达2.72亿吨,预计2005年将超过3.3亿吨,但从品种结构看,我国目前只能是钢铁大国,还不能说是钢铁强国,首钢现有的800万吨钢产能力,85%为市场供过于求,俗称“大路货”的一般长线材。

首钢搬迁的启示

首钢搬迁的启示

首钢搬迁的启示首钢搬迁示意图一、首钢搬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空气污染是首钢搬迁的直接原因“北京市的上空有个黑盖,黑盖的中心是石景山,首钢位于石景山。

”早些年,专家学者这样描述首钢—石景山—北京三者的污染因果链。

一份来自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 年,首钢所在的石景山区全年二级以上(含二级)的天数仅占全年的一半。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份报告,2003年,北京市区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达到71783.9t。

据环保部门分析,首钢搬迁能让北京每年减少18000 t 可吸入颗粒物。

可见仅首钢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就占整个北京市区的23%。

重工业,特别是冶金、化工两大部门不仅占地大,耗能耗水多而且对环境的污染也严重。

北京市每年所消耗的煤中, 仅首钢、燕山石化公司、焦化厂、电厂四大家就占去一半以上。

首钢搬迁首先还给首都蓝天和绿地。

第一座高炉停产,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8吨,有组织粉尘排放100吨,无组织粉尘排放84吨;二号焦炉停产,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24吨、烟尘排放量4.05吨、粉尘排放量189吨。

石景山区冶炼、热轧生产全部停产,粉尘、烟尘、二氧化硫将基本实现零排放。

2、水资源短缺制约首钢进一步发展北京是严重缺水的特大型城市,人均水资源不足300 m³,是全国人均量的1/8,世界人均量的1/30。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瓶颈”。

首钢每年耗水量高达5000多万m³,这已成为北京水资源的不可承受之重。

在北京市的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占81%,而冶金、化工和电力等工业部门又占全市工业用水的一半以上。

3、首钢发展本身与北京的发展战略不符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是北京“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战略。

将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汽车、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

并将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重点完善节能减排制度和社会引导机制。

首钢搬迁配套项目亏损调查:失控的1号高炉

首钢搬迁配套项目亏损调查:失控的1号高炉

首钢搬迁配套项目亏损调查:失控的1号高炉工程部部长杜朝辉清楚地记得去年5月8日是星期六,那天下午2点,杜朝辉参加完接待活动后开车回京,当车行驶到唐山西外环时,曹妃甸的同事来电告知他:1号高炉炼钢主控室电缆失火。

火灾直接导致京唐钢铁近650公里电缆被烧,架空管道焊接钢板开焊,整个炼钢厂区全面停产、半停产长达一年零两个月,经营损失延续至今。

哪些股主力资金开始布局?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会后悔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这场意外的事故,为京唐钢铁持续不断的经营亏损添加了沉重的一笔。

京唐钢铁持续亏损已被业内人士广为所知,据本报记者获得的资料,京唐钢铁自2009年投产至今,净亏损已超过50亿元。

其中,2010年和2009年,京唐钢铁分别净亏损31.37亿元、5.3亿元;2011年,京唐钢铁预亏额再度超过30亿元,今年一季度已净亏损9.13亿元。

作为首钢搬迁的最重要配套项目,京唐钢铁被视为暮气渐浓的首钢重新崛起的押宝项目。

2005年底,京唐钢铁在一系列政府政策的“关照”中注册成立,是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点工程,股权结构为首钢和唐钢分别占股51%和49%。

国家批复京唐钢铁的总投资为677.31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为338.6亿元;项目资本金投入为338.71亿元,由首钢和唐钢按照各自股权比例分别出资。

京唐钢铁拥有全国仅有的两座5500立方米高炉,分别于2009年5月21日和2010年6月26日投产。

在此之前,国内最大的高炉容积是4500立方米,首钢寄望“把京唐公司建设成为世界最先进的钢厂之一”,“给中国钢铁工业做一个示范”。

京唐钢铁的“示范”作用,还在于其220项先进技术中,有三分之二是首钢自主创新或集成创新。

这一点也成为京唐钢铁投产后高炉故障不断的理由之一。

一家总投资达677亿元、设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钢铁企业,一个几乎决定老首钢发展命运的项目,为何如此惨淡开场?“京唐公司是新技术,有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加上设备折旧增多、钢铁业不景气等。

首钢矿业安置办法最新

首钢矿业安置办法最新

首钢矿业安置办法最新
首钢矿业搬迁将采取一边在xx建设新厂,一边压缩xx老厂产量的方式,预计xx年底压缩200万吨钢产量,xx年底再压缩200万吨钢产量,到xx年实现全面停产。

xx认为,首钢矿业搬迁将会对xx的经济造成一些影响,“我们去年统计一下首钢在xx社会贡献额是90多个亿,如果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钢厂之后,它的社会贡献额有可能超过200亿元,社会贡献额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是贡献给当地”。

但他同时指出,首钢矿业搬迁之后对xx市未来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将产生良好的作用。

首钢矿业在xx地区的8.4万名在职职工,搬迁后将富余6万多人,xxx认为,职工的安置问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安置不叫下岗”,xxx说,岁数大的员工可以采取离岗休息、退养的办法安置;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要通过加大各种技术性的培训,输送人才到xx产业需要的地方。

xxx认为,分流的渠道非常多,可以通过包括非钢产业的发展、钢铁业建设新厂、搞循环经济等方式安排一部分员工。

xxx表示,首钢搬到xx后,将在新的起点上减少给当地带来的污染。

他介绍,将采用当今国际国内最成熟和最先进的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工厂,减少水能、电能以及综合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消耗水平。

关于城市大型钢铁企业搬迁、改造问题的研究——以首钢石景山厂区搬迁改造为例(1)

关于城市大型钢铁企业搬迁、改造问题的研究——以首钢石景山厂区搬迁改造为例(1)

关于大型城市钢铁企业搬迁、改造问题的研究——以首钢石景山厂区搬迁改造为例摘要:随着国家工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因为钢铁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些早年建立在城市附近的大型城市钢铁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对城市环境和市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首钢集团对于如何解决城市钢铁企业生产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开辟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在保持稳定生产的同时把搬迁、改造化作企业发展壮大的机遇,在新厂区的建立上以建设国际一流的钢铁企业为目标。

在老厂区的改造上以保护城市环境,改变产业结构为突破。

用“敢为人先”的首钢精神为城市钢铁企业未来的改革发展创造出了搬迁和改造并举,以升级和发展为目的新思路。

关键词:首钢城市环境钢铁企业搬迁改造规划设计引言:鲁迅先生说过:“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首钢的搬迁调整,不仅在国内工业史上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就是在全世界,也很难找到可以效仿的先例。

首钢就是在走一条未曾有人走过的路。

正文:2013年1月北京地区遭遇了四次大规模的雾霾天气。

据报导,在这几次空气污染事件中汽车尾气污染占到了首位,其次是燃煤和扬尘污染,最后才是工业污染。

曾经位居“首位”的污染源如今“退居”第四,工业污染在北京市大气污染中比例的减少与首钢的搬迁改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石景山下屹立了近百年的“十里钢城”——首钢,位于石景山区西南部,占地约7.07平方公里,相当于石景山区14%的土地面积,这家大型重工业企业雄踞在长安街的西端,距离北京市区仅17公里。

从1919年建厂起,这家工业企业的命运便和他所在的这座城市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北洋军阀时期他是北京振兴民族工业的先锋,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北京的沦陷他也陷入到了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后他又投入到了建设祖国首都的伟大工程中。

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从鸟巢到国家大剧院,从三峡工程到西气东输工程,到处都可以看到首钢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钢搬迁难题大家都以为首钢搬迁的难题是在成本和税收上,其实不然,企业发展在于人,搬迁难的也是人。

张继红是首钢后勤部的一名员工,在首钢工作快20年了,如今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再次热炒,让她不禁想起2005年第一次得知首钢生产企业要搬迁到河北的一幕。

如今看来,她觉得真不是个事,可是那时候,搬迁就是“天大的事”。

如今,搬迁已经过去8年了,张继红和丈夫每周团员一次的日子也已经过去7年了,那时候,还在读初中的儿子如今大学快毕业了。

而首钢已经在河北曹妃甸扎下根,原来的那个首钢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是惊喜?是无奈?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如今,“京津冀一体化”被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加上一大批行政审批权的下放,使得“央企总部迁离北京”的言论持续发酵。

政府对北京发展和管理提出新要求。

消息称,最近中央已经明确将从首都剥离一些非首都职能的企业,中央企业首当其冲。

而一些地方政府此时已经开始主动与各大央企联系,欲帮其做好落户准备。

于是,继为了奥运会搬迁曹妃甸之后,首钢搬迁又再度成为话题。

首钢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要求采访的媒体特别多,单是采访函他们就收了十几家媒体的,还不算后面陆续递进来的。

但是实际上真正得到答复的媒体并不多。

不是首钢不愿意出来说,而是这个搬迁的事能说的都已经说了。

首钢1919年建厂,建国后飞速发展成为北京的骨干国企。

大烟囱和大高炉,曾一度是首钢现代化的标志。

这个距离北京天安门仅17公里、占地面积将近9平方公里的工厂,改革开放30年,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9万吨,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提高到1320亿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费576.6亿元。

并且最令首钢人骄傲的是,首钢的纳税额,占到北京市的5%。

2004年,首钢的纳税额已经占到整个石景山区的55.4%。

首钢与宝钢等钢企,共同组建了我国钢铁产业的第一梯队,首钢也成为北京的骄傲。

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污染企业的首钢一下就成了众矢之的。

首钢的经济效益是明显的,但是首钢每年产生的大量粉尘对整个北京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从“十五”规划开始,关于首钢的治理问题就一直在讨论。

随后,北京申奥成功,首钢搬迁被正式提上日程。

终于,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2月18日正式批复,原则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并同意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

张继红回忆,申奥成功着实让他们高兴了一阵,但是随后得到首钢搬迁被落实的消息,他们的兴奋劲顿时就减了不少。

“尽管大家一直都在讨论搬迁的事,尽管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但是真的到来的时候,还是有些措手不及。

”毕竟,那是一个离北京300公里的地方,是一个不能每天往返于家的地方。

之后,当别人都津津乐道奥运会的时候,张继红和她的同事们讨论的则是首钢搬迁的事。

心里最不痛快的是张继红的老公,因为属于生产第一线,又是纯熟的技术骨干,所以,第一批搬迁,他就必须过去。

“看到那里的时候,我老公的心都凉了,那是填海建起来的地,荒凉的很。

而且一周只能回一次家,他想我和儿子。

”家不成家,成了首钢搬迁带给职工最大的困惑。

远方的希望从1919年到国家规划的2010年,首钢和北京联姻近100年。

这一百年,首钢人花费在首钢上的心血那是用金钱衡量不了的。

首钢新闻处处长吴建新对首钢的搬迁曾公开对媒体说,“大搬迁并不是将现有生产设备逐一拆除,再浩浩荡荡地搬到河北省曹妃甸重新组装,而是首钢北京地区产能逐年削减,和曹妃甸现代化新厂逐年建设的‘此消彼长’。

相当于在曹妃甸重建一个‘新首钢’,这一大动作预计将耗资500亿元。

”这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实际上,专家组曾做过测算,首钢搬迁到曹妃甸,对首钢本身来说利大于弊。

因为在搬迁的过程中,淘汰的产能不会被带走,首钢使用的很多设备还是1919年的。

而在曹妃甸新建成的工厂,首钢上线的都将是最先进的生产线,比方说硅钢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钢生产线,生产的钢可用于汽车、变压器等产品。

如果不是因为搬迁,由于原设备的限制,硅钢生产线是很难在首钢原址上线的。

其实,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钢企对海外铁矿石的需求有增无减,对于处于内陆的首钢而言,没有港口,不得不花费巨大代价远距离运输铁矿石。

同时,国际钢铁企业正在进行新一轮技术革命,首钢如果一直无所作为,那么在未来的竞争中,必将败下阵来。

而曹妃甸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深水港,这为首钢的运输节约了不少成本。

而且曹妃甸是一张白纸,首钢在那里愿意怎么画就怎么画。

所以说,搬迁为首钢带来的是新的希望。

首钢可以以此淘汰落后的产能,精简人员,提高技术,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也表示,搬迁有利于首钢整体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

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首钢的污染问题就一直被人们所诟病。

“十五”期间,就有人提出要将首钢搬出北京,但是一直没有实施。

尽管搬迁被延后,但是压缩产能却是让首钢很受伤的一件事。

为了北京的蓝天,为了北京的空气,首钢的产能一直在压缩,钢铁的生产规模受到很大限制。

而2005年搬迁计划尘埃落定,首钢根据批复,分为三个阶段对北京地区钢铁产能进行压缩:2005年底压缩200万吨钢产量;2007年底,完成压缩4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在北京石景山地区阶段性地保留4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到2010年,石景山地区的冶炼和热轧能力全部停产。

按国务院要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在北京则保留总部、研发体系、运营体系、三产、物流、机电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首钢的钢铁业制造部分将从北京迁出,并非首钢整体迁出。

这让首钢的未来变得明朗起来。

搬迁,其实比较难接受的还是工人。

对领导层来说,效益提升,对首钢来说是好事,但对工人来说,则未必是好事。

要发展还是要衰败首钢那时候有工人家属差不多12万人,搬迁牵涉到工人6万人,由于新技术的上线,新的工厂不需要那么多工人,那么多余的工人怎么办?而要去曹妃甸的工人,该如何做工作,如何保证他们的福利?这都成为了首钢搬迁方案落定以后,首钢领导层考虑的问题。

所以说,首钢的领导层也不好过。

张继红说:“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不去。

”应该说,像首钢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它的职工都是世世代代在这里工作的,对首钢有一种超乎寻常的特殊感情。

“没有人希望企业不好。

”所以,“真的当领导来和你商量,让你背井离乡去外地工作时,心里头还是觉得酸酸的。

”曹妃甸能和北京比吗?我去了,我的孩子怎么办?一个个难题摆在了面前。

为了安抚工人的情绪,首钢出台了一系列安置措施。

曹妃甸新厂的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只要数千人,对于要前往曹妃甸的工人,在待遇上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并且曹妃甸那边生活设施尽量完善,保证在那边的工人的生活质量。

其余人大概有三种去向:把冷轧钢厂迁至北京顺义区,那里会吸收一部分职工;首钢的非钢产业,如电子、房地产以及首钢搬迁后原址上发展起来的服务业等,今后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们需要招收职工;最后,对于年纪较大、难以胜任新岗位的工人,给予一定补偿,让他们提前退休。

2007年7月,首钢还成立了职工就业服务中心,帮助解决富余人员的重新就业问题。

事实上,从安置工作开始到工作结束,首钢花费了很大力气,但是实际上又比想象中要小,那都是因为工人的合作。

“我们首钢这些职工,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发展,而不是衰败。

”朱继民表示。

“我们想了想,其实搬迁对于首钢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企业好了,我们才能好。

”张继红对记者说,“所以,去就去吧,企业总会给我们一个交代。

”正是鉴于张继红夫妇这样想法的人很多,所以首钢的搬迁进行得比较顺利。

“今天来看,当初希望企业发展的想法真的是对了。

”张继红告诉记者,自从丈夫去了曹妃甸,虽然夫妻见面的时间少了,但是感情却比以前更好,而且丈夫的收入也明显比以前多,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而且每周回家,有班车接送,来回并不麻烦。

据悉,2009年初,首钢投入运营曹妃甸到首钢的客车20部,每周20班。

线路全程不停靠中途站。

每逢周末,我们都能看到数十辆标有“首钢京唐公司”字样的大巴奔驰在返京和返首钢新厂的高速公路上,甚是壮观。

所以,首钢搬迁,对企业和对工人来说,都变成了一件好事。

路越走越宽本来,大家都以为首钢搬迁的难题是在成本和税收上,其实如今看来,这都不是问题。

企业之本在于人,所以人始终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成本,首钢通过贷款和合作解决了;税收,那是政府的事,政府协商好就行,不关首钢的事。

对首钢来说,接下来的发展才是决定命运的发展。

今年4月18日,北京市长王安顺来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的首钢京唐公司调研,这是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升级为国家战略后,北京市政府高层领导首次奔赴河北调研。

调研过程中,王安顺强调,首钢要把曹妃甸园区建设好,发挥独特的区位和地缘优势,使之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盘活土地资源、投融资体制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苦练内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闯出一条国有大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尽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如今我们看到,在曹妃甸30平方公里的厂区内,一座现代化的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已经拔地而起。

“绿色生产”也已经是厂区的一大特色,生产排放的污水、钢渣等废弃物全部循环使用;采用先进工艺的海水淡化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热、电、水三联产,而且钢成品可直接通过海运码头运达世界各地。

不仅如此,首钢和曹妃甸政府还将联手打造经济产业园区,用于接纳此次要搬迁出北京的企业。

而且京冀就京企外迁企业所得税等事项也已经达成一致:京企产业基地迁入曹妃甸产业园区,总部进北京首钢石景山基地,其企业所得税留京。

首钢在石景山区现有的9平方公里土地将建成总部经济基地,北京所有外迁企业总部将建在该基地中,外迁企业相应产业基地将建在曹妃甸与首钢共同建设的曹妃甸产业园区中。

想起2005年7月看着首钢5号高炉熄火,张继红实在想象不出,首钢居然会迎来一个如此灿烂的今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