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迁移
首钢搬迁的原因及影响知识分享
首钢主厂区规划方案更新调整:由原来的7个功能区归为4个。部分废弃 的高炉将改造为商场、剧场、书店等,厂区内古建筑群将悉数保留。另外,长 安街西延线上跨永定河大桥有望确定为“人车分流”双层方案。
5.1文化产业综合试点,超越CBD
首钢这块地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目前的想法是“跳出房地产,超越CBD”
吨,为全国首位。
随着首都城区变大,区域条件和环保压力限制了“钢铁巨人”的进一步长
大。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由于国家没有批复发展规划,首钢多年来不能在北 京地区扩大规模,基本上处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状态。进入新世纪,中国钢铁业 的发展突飞猛进,首钢却还是维持1994年的800余万吨产量不动。
“要首都还是要首钢”的两难选择,在申办奥运时尘埃落定。2005年2月,
起一座座北京新的标志性建筑,今年开建的金融魔方就是其一。将来在首钢主 厂区内,将规划建设1000万平米的建筑规模,会有许多地标性建筑。[6]
5.2首钢主厂区规划方案
首钢主厂区(面积8.56平方公里)区域规划方案(全球国际化招标)历时 几年深化调整。一一新确定的方案:原规划的7大功能区被整合为4个一一分 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区、综合办公区、滨水生态休闲区、城市综合服务区。
4.2选址曹妃甸
作为新厂址的曹妃甸地处环渤海经济区域内,是唐山市唐海县的一个海岛,
距唐山市80公里,距秦皇岛市170公里,距天津新港70公里,距北京220公
里。相传唐王李世民跨海征东,得胜还朝,行经此岛。在此痛失爱妃曹妃,遂
下旨在岛上建三层大殿,塑曹妃像,小岛因而得名曹妃甸。
选择曹妃甸岛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具有四个突出优势:
“北京市的上空有个黑盖,黑盖的中心是石景山,首钢位于石景山。”早些 年,专家学者这样描述首钢 一石景山一北京三者的污染因果链。一份来自北京 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首钢所在的石景山区全年二级以上 (含二级)的天数仅占全年的一半。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份报告,
首钢选址正确
首钢选址:石景山
首钢选址:石景山游乐园
首钢集团:选址问题——交通(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北京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举 办2008年奥运会,对环境保护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首都的特 殊地位,不适合再继续发展钢铁冶炼工业,首钢必须搬迁。 于是,首钢将下一个地点选在了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距 北京市220公里。
首钢集团:选址问题——原材料的分布
曹妃甸水资源可供量相对充裕,引滦河9.5 亿立方米入唐供水系统为主水源,引桃林口水库 3.92亿立方米入唐供水系统为辅助水源,再通过 海水淡化等措施,可满足曹妃甸港区和临港工业 区的用水需求。岛后方滩涂广阔且与陆域相连, 浅滩面积达450平方公里,为临港工业和城市的 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发展工业所依赖的资源 组合条件好,腹地的煤炭、石油、铁矿石、原盐 等资源丰富,产业的区域配套能力较强,适合大 规模、高密度发展现代重化工业。
?现在的首钢选址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现在的首钢选址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它地处渤海湾中心位置具有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下储有大油田腹地广阔有支撑生态良好有湿地的综合优势且新城选址地质条件稳定适宜临港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制作人:11090145X02
芦馨蕊
总部地点:北京 成立时间:1919年
首钢搬迁示意图
首钢集团:选址问题——地质、气候条件 以前的首钢选址在石景山。石景山正位于石景山区八宝 山至顺义区高丽营断裂带上,地质活动剧烈,历史上曾发 生过较大的地震。所以这里资源丰富。这里地势较高而且 宽阔,基岩地层坚固,有座青石山恰可以承受建高炉的压 力。 现在的首钢选址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它地处渤海 湾中心位置,具有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 下储有大油田、腹地广阔有支撑、生态良好有湿地的综合 优势,且新城选址地质条件稳定,适宜临港工业发展和城 市建设。 唐山曹妃甸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暖温 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
高二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1.图2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问题:【1】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从I到Ⅲ阶段,该地区大量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因此森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河流的流量变化幅度增大,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在I阶段,该地区没有城市,而到了Ⅲ阶段,则出现了中等城市,说明该地区出现了城市化现象;虽然图中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了,但从图中并。
不能看出乡村人口减少了。
【2】从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答案】D【解析】从Ⅲ到Ⅳ时期,在大城市周围出现了花卉等的种植,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2.2010年12月31日,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完成问题。
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答案】C【解析】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百分比减少,由于稀土开采的门槛低、过度无序开采,使我国稀土资源占有率逐年下降。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B【解析】②和④选项很明显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下列区域与国土整治内容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黄淮海平原——水土流失的治理B.东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C.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D.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土整治。
首钢搬迁方案
首钢搬迁方案1.背景介绍首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总部位于北京市。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首钢集团的生产和运营已经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平衡,保护和改善周边环境,首钢集团决定制定搬迁方案,将生产设施迁至合适的地方。
2.搬迁目标首钢集团搬迁方案的目标包括: - 将生产设施迁至环境条件更好的区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 保证员工的生活条件和福利不受影响 -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3.搬迁方案首钢集团的搬迁方案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3.1 地点选择为了选择合适的搬迁地点,首钢集团将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进行评估: - 地理位置:新地点应具备交通便利和物流配套设施完善的优势 - 环境条件:新地点应比当前位置更加清洁、无污染,以保护周边环境 - 土地价格:新地点的土地价格应相对较低,以降低投资成本 - 劳动力资源:新地点周边应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以满足生产需要3.2 设施建设在确定了合适的搬迁地点后,首钢集团将进行设施建设工作,包括: - 建设新的钢铁生产线和配套设备,以满足市场需求 - 建设员工宿舍、教育和医疗设施,以保证员工的生活和福利 - 建设环境监测设备和污染治理设施,确保新生产设施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3.3 迁移计划为了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首钢集团将制定详细的迁移计划,包括: - 各项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时间表 - 员工搬迁和安置计划,包括住房、交通和福利等方面的安排 - 生产设备和物资的搬迁方案,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转3.4 环境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和改善周边环境,首钢集团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 实施严格的环境监测和管理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废物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 建设先进的环保设施,如废水处理厂和废气净化装置,确保排放物的处理达到国家要求 -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 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与周边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4.预期效果首钢集团搬迁方案的预期效果包括: - 生产设施迁至环境条件更好的地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长期来看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 员工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得到改善,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5.风险及应对措施在搬迁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 - 土地开发和建设的延期风险:首钢集团将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确保土地开发和建设工作按计划进行 - 资金不足风险:首钢集团将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政府补贴等方式筹集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搬迁工作 - 员工抵触情绪风险:首钢集团将做好员工沟通和培训工作,让员工理解搬迁的必要性和好处6.结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搬迁方案,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首钢集团将实现生产设施的迁移,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首钢搬迁及其旧址规划
《区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期末考察论文首钢搬迁及其旧址规划摘要:由于环境污染、土地限制等原因,始建于1919年的中国首钢集团目前正在逐步从北京市石景山区搬迁至河北省曹妃甸。
此次搬迁是首钢集团的一次腾飞,也为石景山和曹妃甸带来转型,并且拉动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
而首钢旧址的规划问题更成为政府、专家和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首钢搬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旧址规划1.首钢集团首钢始建于1919年9月,经历了解放前痛苦磨难的30年、解放后成长壮大的30年、改革开放大发展的30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一个时期,从1919年至1948年。
1919年9月龙烟铁矿有限公司炼铁厂开工建设,历经了北洋军阀战乱、日本侵略者占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工程建设缓慢,生产几度陷于停顿,30周年累计产铁只有28.6万吨。
第二个时期,从1948年至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生产。
1958年9月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1961年5月建成了当时具有先进水平的30万吨轧钢生产线,标志着轧钢生产开始起步;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翻开了我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
1978年钢产量达到179万吨,销售收入14.43亿元,成为全国十大钢铁生产基地之一。
第三个时期,从1979年至今。
首钢作为国家第一批改革试点单位,从率先实行承包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再到实施战略性搬迁调整,进行一系列改革探索。
改革开放30年,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4万吨,增长5.8倍;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增加到1320亿元,增长90.5倍;实现利润从3亿元增加到44.88亿元,增长14倍;资产总额从16.89亿元增加到2070亿元,增长121.6倍;在册职工人均年收入从739元增加到4.6万元,增长61.2倍。
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576.6亿元。
2009年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首钢销售收入列第12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首钢列第39位。
首钢为什么要搬家
首钢为什么要搬家一、矛盾的焦点是环保首钢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只有17公里,地处城市西部上风向的首钢涉钢系统,在北京石景山地区集中了焦化、烧结、炼铁、炼钢和轧钢等高耗能、耗水及高排放的生产工序。
首钢产能与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北京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得首钢的发展与首都环境、以及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
于是,上世纪90年代起,从“首钢对我国钢铁工业的贡献举世瞩目,首钢对首都环境的污染触目惊心”,到“首都搬家还是首钢搬家”的大讨论和社会舆论开始对此不断地“口诛笔伐”。
而在这跨世纪的十几年间,经常会传出“首钢将搬出北京”、“首钢决不会搬迁”、“首钢将部分搬迁”等等“确切”消息,成为国内外舆论、社会各界和普通百姓共同追逐和关注的焦点。
然而关于“搬迁”对于首钢来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在“八五”期间,为全面治理过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问题,首钢就花相当大的代价对在市区内的线材厂(西直门北)、特钢厂(广安门)、耐火材料厂(卢沟桥)进行了搬迁改造。
而在环境治理的投入方面,首钢更是不遗余力,1995年到2002年,累计投入15.54亿元治理环境,使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
二、曾经的两种选择方案首钢的搬家事件让王岐山市长以及陆昊副市长颇费一番心思,搬家涉及到搬迁费用、城市税收以及10多万人员的安置等等。
为2008年奥运做准备,环境质量的改善无疑是首要目标。
北京市政府工业局局长曾提出问题:“如果首钢不搬家,而是把搬家的资金投入在环保设备上是否可以改善?”国际钢铁协会(IISI)参与评估的专家所提建议也是:如果首钢搬迁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环保,如果对环保投资,首钢就不用搬迁,最优的方案首先是考虑上环保设备治理,而不是要考虑搬迁计划。
当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后,首钢为尽快减轻北京的环境压力,在钢铁市场“热火朝天”的时候,承受着销售收入减少80亿元,4.5万职工成为富余人员的压力,作出2003年底压缩北京地区钢产能200万吨的决定。
首钢搬迁难题(优秀范文五篇)
首钢搬迁难题(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首钢搬迁难题首钢搬迁难题大家都以为首钢搬迁的难题是在成本和税收上,其实不然,企业发展在于人,搬迁难的也是人。
张继红是首钢后勤部的一名员工,在首钢工作快20年了,如今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再次热炒,让她不禁想起2005年第一次得知首钢生产企业要搬迁到河北的一幕。
如今看来,她觉得真不是个事,可是那时候,搬迁就是“天大的事”。
如今,搬迁已经过去8年了,张继红和丈夫每周团员一次的日子也已经过去7年了,那时候,还在读初中的儿子如今大学快毕业了。
而首钢已经在河北曹妃甸扎下根,原来的那个首钢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是惊喜?是无奈?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如今,“京津冀一体化”被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加上一大批行政审批权的下放,使得“央企总部迁离北京”的言论持续发酵。
政府对北京发展和管理提出新要求。
消息称,最近中央已经明确将从首都剥离一些非首都职能的企业,中央企业首当其冲。
而一些地方政府此时已经开始主动与各大央企联系,欲帮其做好落户准备。
于是,继为了奥运会搬迁曹妃甸之后,首钢搬迁又再度成为话题。
首钢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要求采访的媒体特别多,单是采访函他们就收了十几家媒体的,还不算后面陆续递进来的。
但是实际上真正得到答复的媒体并不多。
不是首钢不愿意出来说,而是这个搬迁的事能说的都已经说了。
首钢1919年建厂,建国后飞速发展成为北京的骨干国企。
大烟囱和大高炉,曾一度是首钢现代化的标志。
这个距离北京天安门仅17公里、占地面积将近9平方公里的工厂,改革开放30年,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9万吨,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提高到1320亿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费576.6亿元。
并且最令首钢人骄傲的是,首钢的纳税额,占到北京市的5%。
2004年,首钢的纳税额已经占到整个石景山区的55.4%。
首钢与宝钢等钢企,共同组建了我国钢铁产业的第一梯队,首钢也成为北京的骄傲。
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污染企业的首钢一下就成了众矢之的。
首钢迁钢
自主集成创新了高风温高炉长寿技术,风温达到 1250℃;
自主研发制造了210吨大型转炉成套设备,形成6项专 利技术(3项发明专利); 自主集成创新了2160mm大型宽带钢热轧工艺、技术 及装备;
……
形成了一大批技术研究成果和专利,运用效益显著。
序号
1 高炉水渣处理系统装置 2 一种组合式的喷补机喷枪 3 一种用于一个下料口对多个接料口的无尘受料装置 4 炼钢余热蒸汽回收利用螺杆膨胀动力替代减压阀装置 5 一种高炉出铁口内衬组合结构 6 一种高炉炉缸炉底内衬结构 7 一种道路截门井保护装置 8 生产废水串级使用装置 9 一种吸水池在线移动式底泥吸泥装置 10 沉淀池大车检测偷停车装置 11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冷却塔下塔导流装置 12 防止软化水腐蚀设备的方法 13 一种用于RH真空室密封的复合密封圈 14 单工位RH精炼炉真空室快速更换方法 15 转炉副枪复合探头炉渣取样装置 16 大功率可控硅组结构装置 17 干法除尘箱入口导流装置
三、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
迁钢工艺技术设计 充分体现新一代钢铁流 程动态有序、精准控制 的总体理念,通过自主 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 了一整套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现代冶金技术和 装备,达到国际一流。 目前,共拥有100余项 国内外先进技术,31项 国家专利。
08年管线钢产品全年生产40 万吨,其中X70、X80高级别管 线钢完成21.84万吨,X80高强度 管线钢在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中供货比例最大;09年,我们与 中石油签订了29.8万吨的高级别 管线钢供货合同,占合同总量的 31.5%,目前又成功研发出抗 HIC管线钢产品,抗H2S腐蚀检验 结果全部合格,成为国内少数几 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之一。通过 管线钢产品的研发,带动了企业 技术管理的进步和精细化掌控能 力的提高。
首钢搬迁分析
一、首钢搬迁是对还是错?为什么选在河北?首钢搬迁的原因:1.空气污染是直接动因,也是表观原因2.水资源的约束3.钢铁制造不是高端制造业,与首都北京的发展布局格格不入4.高昂的运输物流成本曹妃甸的优势:1.富有冶金所需原料2.“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用滩涂围海造钢铁厂,不占用耕地资源二、职工为什么不愿意搬走?1.曹妃甸属于填海造地,环境荒凉2.与家人分离,家不成家3.三、首钢的GDP要留在北京,合理吗?怎么办?1.风险补偿原则,谁承担风险谁受益。
2.“2007年通过《企业所得税法》的时候,全国人大收到很多地方人大的报告,所得税归总部,就把所得税集中缴纳,这对于集中发展绝对是一个正确政策,但是集中缴纳之后,把其他地方的所得税都到注册地来交,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
汇总计算交税是符合市场原则的,但是汇总后税都交到总部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
2008年全国人大通过《企业所得税法》中有所改善,决议规定企业要按照总部各个分支机构的因素分配企业所得税,比如有销售收入、工资总额、资本金,按照几个因素各占1/3。
原则上税制要服从税源,而不是都集中在总部所在地。
然而,央企的利益仍旧是最难撼动的。
有一大批央企,还是利润很多、所得税很多的,规定这些所得税不分配,但是这些央企恰恰是利润最大的,他分的那些企业相对利润比较少。
所以各地得的钱不多,真正利润大的、所得税多的不分,这个确实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税收与税源一致性”原则未能成为我国税制原则的原因还在于,学术界现在还有争论。
“有一些学者认为,不要管税收分给谁,集中了以后,由中央来平衡,这是一种理论上的说法。
”许善达认为这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没道理。
“首先谁的税给谁,然后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你再来平衡,你的税你不给我,拿走了再来平衡他们就认为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所以我想我们国家这方面还可以有进步,但是目前还不能说已经进入设计原则。
我希望学术界,包括有关部门,包括各地的政府、人大,应该更多的人投入这个研究,能够把它形成共识,我想对推动这个事,我想对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特别是咱们说相对起来发展比较慢的地区,这个支持是非常大的。
首钢搬迁6万多富余员工如何安置
首钢搬迁 6万多富余员工如何安置首钢搬迁到河北唐山,由此引发的6万多富余职工如何安置?搬迁所需的500亿资金怎样解决?首钢是否会给当地带来新的污染?昨天,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对上述问题做出回应。
据介绍,首钢搬迁将采取一边在河北建设新厂,一边压缩北京老厂产量的方式,预计2005年底压缩200万吨钢产量,2007年底再压缩200万吨钢产量,到2010年实现全面停产。
朱继民认为,首钢搬迁将会对北京的经济造成一些影响,“我们去年统计一下首钢在北京社会贡献额是90多个亿,如果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钢厂之后,它的社会贡献额有可能超过200亿元,社会贡献额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是贡献给当地”。
但他同时指出,首钢搬迁之后对北京市未来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将产生良好的作用。
首钢在北京地区的8.4万名在职职工,搬迁后将富余6万多人,朱继民认为,职工的安置问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安置不叫下岗”,朱继民说,岁数大的员工可以采取离岗休息、退养的办法安置;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要通过加大各种技术性的培训,输送人才到北京产业需要的地方。
朱继民认为,分流的渠道非常多,可以通过包括非钢产业的发展、钢铁业建设新厂、搞循环经济等方式安排一部分员工。
朱继民表示,首钢搬到河北后,将在新的起点上减少给当地带来的污染。
他介绍,将采用当今国际国内最成熟和最先进的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工厂,减少水能、电能以及综合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消耗水平。
对话首钢搬迁建厂费用500亿从哪里来董事长朱继民称,首钢建新厂不想完全独资,要吸引战略投资者2005年3月,朱继民向外界公布了首钢搬迁的消息。
2005年2月4日,北京首都钢铁总公司的搬迁方案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这意味着这些年来争论不休的首钢“搬不搬离北京”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
根据搬迁方案,首钢将于2010年前,把与炼造钢铁有关的部分彻底搬离首都,搬到距离北京225公里的河北省唐山市,而搬迁的重任则落到了首钢总公司现任董事长朱继民肩上。
产业转移 1
劳动力价格提高 人民币升值
原材料价格上升
油价上涨
经济不景气
出口退税率下调
我们基础设施好 招商 引资
我们政策好
东部纺织服装企业
讨论
病号二,西部某欠发达省份
1、病因——对东部纺织服装业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可能有:
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足,政策优势不明显,政 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市场无序等
2、处方——如何提高当地对东部纺织服装业的吸引力
1、服装产业属于什么类型产业? 2、我国发展服装产业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3、读图15,说明目前我国多数出口服装企业 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在整个服装产业价值链 中所处的地位? 中国服装企业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之间有明确的生产分工,中国 主要从事裁剪缝纫等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环节。生产的附加值有限, 大部分利润为发达国家服装公司和跨国连锁商所获取。 4、我国服装产业今后的发展策略是? 今后的发展策略是: 第一,加强服装设计,培育著名品牌; 第二,加强市场营销,努力进入国际市场。
思考: 3、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为什么耐克还将“大举 增加” 在中国投资呢?
【问题探究】 我为企业、地方发展开处方
病号一,东部沿海某纺织服装厂
分组讨论:(前后排4人为一小组)
1、病因——纺织服装业处于 困境的原因 2、处方——纺织服装业如何 摆脱困境
市场,出口转内销。 3、增加科技投入,开始创新,实 施产品升级,以此来占领未来的 市场。 4、国家给予纺织出口企业减免税 收,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优惠政策。
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政策优惠,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 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整顿市场等
影响下列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1. 浙江纺织企业纷赴亚非拉建厂。
2.在青岛经济开发区建有许多跨国公司 的出口加工区。 劳动力、资源
首钢搬迁的原因及影响知识分享
3.4首钢搬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果从企业内部运营上看,首钢搬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
800万t的钢产量计算,维持800万t生产需要运输的矿石、矿粉、焦炭等大量
物流就达到4000万to如此大的吞吐量,而石景山又远离深水码头,与宝钢和武钢相比,必然会增长 相应的运输物流成本。铁路运输的优势在长距离,大量、种类繁多的原燃料和 成品在中短距离内运输,不但没有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还导致物流运输的复 杂性。此外,运进量与运出量比例的严重失衡,加上矿粉和焦煤对车厢的污 染,难以配货,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空载现象。[3]
首钢搬迁的原因及影
1.首钢发展状况3
2.首钢发展的区域背景4
3.首钢搬迁的原因4
3.1空气污染是首钢搬迁的直接原因4
3.2水资源短缺制约首钢进一步发展5
3.3首钢发展本身与北京的发展战略不符5
3.4首钢搬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6
4.首钢的战略选择6
4.1石景山厂区停产6
4.2选址曹妃甸7
4.3首钢在冀东的产业发展7
首钢搬迁的探讨和反思
摘 要:首钢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和改革,而首钢的搬迁更 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作为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其搬迁及结构调整不仅对自身 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北京地区经济转型、环境改善以及我国钢铁 工业布局结构调整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回顾了首钢搬迁及结构调整的 主要内容,阐明了首钢搬迁对首钢及区域本身的意义和影响。
化硫48吨,有组织粉尘排放100吨,无组织粉尘排放84吨;二号焦炉停产,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24吨、烟尘排放量4.05吨、粉尘排放量189吨。石景山 区冶炼、热轧生产全部停产,粉尘、烟尘、二氧化硫将基本实现零排放。[3]
迁钢
四 组织结构
五 产品信息
首钢迁钢公司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加大新产品开发的 组织力度,目前生产的主要品种有:碳素结构钢、低合 金高强度钢、低碳铝镇静钢、船板用钢(A、B、D、 A32、D32、A36、D36,2007年6月通过九国船级社认 证)、管线用钢(X52-X80,产品已通过中国石油管材 研究所认证)、集装箱用钢(SPA-H等)、欧标非合金 结构钢(S235、S275、S355系列,2007年7月通过CE 认证)、供冷轧用冲压用钢、超深冲用钢等。
制度理念:谁订制度谁负责,谁订制度谁培训,谁订制度谁落实,谁 订制度谁改进。 安全理念:你的安全是我们的牵挂。 生产经营理念:顺稳,高效,优质,低耗,环保。 产品理念:好人品造好产品。 品牌理念:有理想,有廉耻,有原则,有使命。 企业目标: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环境。 工作作风:沟通顺畅高效,互相理解支持,处事雷厉风行。 立三志:立打好“六个基础”、为迁钢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之志;立克 难而进、永不满足、不断开拓进取之志;立激情创业、快速实现迁钢 “四个一流”愿景之志。 四化: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电子化。 四讲:讲理解,讲包容,讲胸怀,讲境界。
十一企业荣誉
2010年,首钢迁钢公司荣获河北省 “节能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8年,首钢迁钢公司炼铁、炼钢被中国 安全生产协会评为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
2007年,首钢迁钢公司荣获全国企业文化 2008年,首钢迁钢公司被首钢总公司授予 建设优秀单位奖 首钢科学技术奖
十二 迁钢风采
谢谢! 首刚欢迎你!
九 企业精神
十 企业理念
创业理念:艰苦奋斗,建设迁钢;爱岗敬业,奉献迁钢; 勤奋学习,发展迁钢。 工作理念:高标准永无止境。 学习理念:博采众长,点滴积累。 执行理念:只有被执行的思路才会变成出路,只有被执行 的战略决策才会结出成果。我们各级领导是精细化管理的 导入者,基层才是精细化管理的真正推动者和执行者。 成本理念:人人算精账,处处算细账,事事算小账。 管理理念: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按程序办事,按制 度办事,大家都要遵守一个法则――管理工作要直接完成 工作的终端。
案例正文之一:首都钢铁公司需要搬迁吗?
案例正文:首都钢铁公司需要搬迁吗?*摘要:作为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首钢的搬迁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搬迁及结构调整不仅对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北京地区经济转型、环境改善以及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结构调整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本案例主要回顾了首钢搬迁过程,阐明了首钢搬迁对首钢及区域本身的意义和影响。
首钢的搬迁可以让一座陈旧钢铁企业获得脱胎换骨的机会吗?关键词:首钢;搬迁;选址0 引言“我爷爷、我父亲都在首钢工作过,到我这一辈儿,已经三代了。
我今年40岁,也已经在首钢干了20年了。
”在首钢东门附近,一位肖姓首钢工人在回忆着。
在他身后不远处,距离首钢东门约百米左右的北侧墙壁上,有一幅曾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壁画,很醒目。
据这位首钢人介绍,大壁画绘制于1993年,共有70多名首钢职工参与绘制,历时一个月。
“当时,他们站在临时搭建的十几米高的架子上,直接在墙壁上进行手工绘制,场面很壮观。
”壁画描绘的是从山海关至嘉峪关的一段长城,起名为“众志成城”,它的寓意是所有首钢的职工能够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炼好钢铁。
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和修缮,如今人们所能见到的画面已经斑驳模糊……当初建这座塔就是想把那些为首钢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的名字和事迹刻在石碑上,供人们纪念学习。
但是后来出于诸多复杂的原因,建成之后却一直没有投入使用。
不过,登上塔顶可以看到首钢的全貌,一处一处的厂房、弯弯曲曲迷宫一样的管道、高高耸立不时冒出浓烟的烟囱…… 这样不知不觉把大家带到了宝钢年代……*本案例由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杜刚根据马风才教学案例改写而成。
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人物名称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
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
1 首都钢铁公司简介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前身为石景山钢铁厂,1966年改称首都钢铁公司。
1919年由原龙烟铁矿公司筹建,1920年动工建设日产250吨的炼铁炉,1922年因“直奉战争”停建。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课件)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978~1994年的探索起飞阶段
1、方向:香港、台湾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珠江三角 洲地区。
2、类型: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3、原因:改革开放的政策;相对廉价和丰富的劳动
力和土地资源。
1994~2003年的快速提升阶段
1、方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由日本、韩国、欧 美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2、类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3、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提高,但人才 多、技术高、设备先进、管理能力强等。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珠江为界,东岸形成电子信息设备制 造业基地,西岸形成电器产品制造业基地,优化了产业布 局。
3、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了资本、信息、技 术等生产要素与承接地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优 势互补,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与产业承接地之间的产业 分工与合作。产业承接地通过承接优势产业,提升核心竞 争力,形成区域间合理的产业分工,避免产业同质竞争。
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 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 (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 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 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 家要改善投资环境以降低企业生产的内 部交易成本。
【课堂练习】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某产业从a地转移到e地,影响其产业转移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产业,可使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同 时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促进产业分工和合作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要素状况存在差异。国家或地区根据 自身的生产要素优势,承担相应的产业发展阶段或产品生产环节, 能够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二 首钢搬迁意欲何为
自然原因 政府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财力有限,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鞍钢,同时决定兴建一座新 的钢铁工业基地。 原材料与燃料 我国的铁矿石分布不集中,而且质量很不好,作为钢铁生产的大国,也 是世界铁矿石市场的最大买主,因此我国也被形象的称为“全球吸铁石”。武钢的铁矿来源 是,位于黄石市的大冶铁矿。 环境条件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水源充足,废水 也易排放,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的垂直方向的郊外,不会造成 大气污染。 社会原因 交通运输 通过廉价便利的海运,大大降低了运费,提高了经济利益。汉口主要是作为 贸易的中转站,是武汉区位优势在当时经济和交通条件下的直接表现。 劳动力 劳动力充足,人口密集,武钢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囊括东北三省炼钢炼 铁的能手,为武钢制造各种机器设备。 科学技术 技术不断提高,设备不断更新。 市场集聚 省掉建设基础设施的费用,和其他企业集约的利用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降 低了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更易获得信息。 总结看来,武汉更有利于武钢的发展,武钢近期不会搬!
首钢搬迁曹妃甸促成因素
1、想要建设成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钢铁联合 企业 2、处于北京城上风向,距离文化圣地近,严 重污染北京空气. 3、北京经济增长,用地紧张,而首钢需要不 断扩展 4、对首都产业结构的发展造成影响 5、新址曹妃甸第一位置优越
曹妃甸的区位优势
冀东地区已探明铁矿石保有44亿吨,是全国三大铁矿区 之一,可为钢铁厂提供可靠的铁矿石保障。 曹妃甸是中国少有的不需要人工开挖航道与港池即可停 靠25万吨船舶的大型深水港址,有利于钢铁企业的原料和产 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邻近山西:山西的煤炭资源丰富,曹妃甸的铁路归太原 局管理,山西的煤炭运往曹妃甸可走大秦线,在秦皇岛东下 到唐港铁路。 曹妃甸面向渤海,港口优良;海陆交通便利;位于环渤 海经济区,国内外市场广大,距离原料及能源供应地比较近。
21 污染:北京为什么要搬走大工厂?
21 污染:北京为什么要搬走大工厂?陈丹阳中科院博士欢迎来到我的《中国地理必修课》,和我一起好好认识一下我们所在的这个伟大国家。
北京是咱们国家的首都,是咱们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不过,北京也曾大力发展过工业。
当时,在北京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工厂,叫做“首钢”。
听名字你就知道,它是一个钢铁厂。
不过后来,首钢却迁出了北京,搬到了河北。
你看,这个事就有点奇怪了。
一个大型的工厂,既可以提供大量的税收,还能给很多人提供工作岗位,怎么看都是一个宝贝,可是,北京怎么会舍得把这个宝贝让给河北呢?今天,我就来给你讲一讲这背后的原因。
| 首钢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大概100年前,人们在北京附近发现了大量的铁矿资源,于是,人们就在北京建起了一座钢铁厂,也就是后来的首钢。
钢铁厂建在一个叫做石景山的地方,这里离北京的市中心很近。
最开始的时候,这座钢铁厂的产量并不怎么样。
1949年以后,咱们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工业,人们就觉得,北京是首都,得起个模范带头作用,得先把北京的工业发展起来。
于是,一座座烟囱拔地而起,石景山钢铁厂的产量变得越来越大。
1967年的首钢工厂过了将近30年,咱们国家的经济开始飞速发展,首钢的发展速度也比之前快了很多。
到了1994年的时候,首钢已经成为了当时全国产量最大的钢铁厂。
那个时候的首钢,规模特别大,整个公司有20多万名职工。
20多万人是什么概念呢?当时,石景山区的居民,有一多半都是首钢的职工或者家属。
虽然石景山区只是北京的一个区,但是这里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工业城市,各种设施应有尽有。
| 要首钢还是要首都可是,在1994年之后的十年里,首钢的钢铁产量却再也没有增加过,而其他的钢铁企业,产量还在不断地提高。
没过多久,首钢就被超越了,再也没有了当年的辉煌。
那么,为什么首钢的产量突然就停滞不前了呢?这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提高产量更重要,也更难。
这就是环境污染。
生产钢铁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灰尘,还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钢迁移:日照还是唐山?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夜晚——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山东日照和河北唐山难以抑制各自的隐秘喜悦。
按照北京曾经的承诺,首钢这艘钢铁航母将驶离首都,迁移至传闻中的东部沿海地区。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黎明——北京申奥成功后仅10个小时,首钢党委紧急开会,重新研究首钢在十五期间的环保规划。
尽管此前首钢总经理罗冰生曾多次宣称从未将整体搬家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他们的外宣处处长也强调说,个别工艺落后、效益较差的集团所属企业的迁移“与申奥没有任何关系”,但7月14日的这次会议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奥运会给首钢带来的压力。
首钢一向不愿将自己的环保问题、迁移问题与北京申奥联系起来,他们认为,“这种联系无形中把首钢注重环保的形象抹杀了。
”然而就是他们,在去年11月30日将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奥运知识的《奥林匹克百科全书》赠送给北京奥申委,意味深长。
首钢一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边对外界说:关于搬迁的事,迄今为止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他们不想离开北京,”唐山一位官员话中有话,“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不惜代价兴办那些效益不好的非钢产业。
他们可以在奥运会期间停产检修嘛。
”有人警告首钢——在迁移问题上,坚持意味着失败。
日照的李耀刚与唐山的张建忠,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对本报记者说了同样一句话:全球所有的大型钢铁厂,都是建在海边。
李是日照市原重点项目办公室主任,为了争取首钢迁移到日照,他整整跑了十年,他的日照大办钢铁之梦一直未泯,已酝酿筹划的由首钢及外资在日照兴建年产500万吨的日照大钢项目,刚郑重写进了当地的“十五”计划。
而作为唐山钢铁集团总经理秘书的张建忠似乎超脱许多,不过,对于前不久首钢与唐钢联合重组的失败,他面朝大海,一声长叹。
日照与唐山,当年都曾经参与对宝钢项目选址的争夺。
后来,宝钢花落上海,但这两座沿海城市在中国高层“要再建三到四个宝钢”的鼓动下,一直跃跃欲试。
再后来,当这个恢弘的计划偃旗息鼓,它们共同的希望便是等待首钢搬家——“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首都或者内陆城市建有如此庞大的钢铁厂。
”李耀刚说。
日照:渴望首钢搬迁过来多年来,日照人重复着一句话——首钢要来了。
但首钢一直没来。
日照营建大钢铁的项目设想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项目单位为山东省冶金总公司“大钢办”。
据“大钢办”有关资料表明,日照钢铁厂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150万吨,二期达到300万吨,三期最终达到500万吨钢的建设规模。
一期工程计划生产143万吨大型钢材,其中H型钢123万吨,重轨20万吨。
对于后两期,当时的想法是“视市场情况,产品以薄板和宽厚板为主”,这一方案虽然没有将宝钢项目争到手,但日照矢志不渝,项目终于在1993年获得国务院认可。
“大钢办”的项目报告列举了四条“建设必要性”:一是日照具备建设500万吨钢铁厂的条件;二是有助于实现在2000年全国计划内产钢1.2亿吨的目标;三是该项目选用当今世界先进的钢铁生产短流程工艺,即熔融还原炼铁—转炉炼钢—连铸—轧钢,可直接使用煤炭来炼铁,不需要建焦炉,污水经处理达标后为含盐清水,排入大海,污染很小,且占地少,成本底,对改进我国传统工艺将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四是对山东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
山东对钢铁的年需求量为1000多万吨,但包括莱钢、济钢两大省内主力钢厂在内,生产总量也不足500万吨。
另外,山东钢铁产业一直缺少高档拳头产品,日照大钢项目显然是该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的产物。
在大钢项目对外招商的同时,山东方面端出了一个飘荡着天才气息的构想——邀请因为污染问题而被首都市民“千夫所指”的首钢迁移至日照。
九十年代初,首钢被扩张热情裹胁,曾有在山东济宁建设“齐鲁钢铁厂”的打算,意欲在兼并济宁钢铁厂的基础上扩建。
但在此后,“要首都还是要首钢”的舆论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首钢焦头烂额,扩建不成,生存地位却受到了挑战。
当时,国家开始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治理通货膨胀,大规模扩张受到制约,而中央政府对北京的城市性质和功能也有了明确定位,首都显然不适宜再扩大钢铁工业。
由于首钢自身盲目兼并、盲目投资铺新摊子、盲目增加人员,资金一度陷入严重困难境地。
要求首钢迁出北京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占据压倒优势。
这给了日照巨大的想象空间。
日照的环境容量巨大。
按照最初的设计,该厂拟建在石臼镇万平口,厂区工程地质为强风化花岗岩和滨海沉积沙土,是建厂的理想地基。
厂区占地绝大部分是沿海滩涂薄地,村庄搬迁很少。
厂址与日照港和兖石铁路终点石臼站相毗邻,紧靠204国道,海陆运输条件十分优越。
尤其是日照常年不冻的天然深水良港,对于以吃进口矿石为主的钢铁厂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日照市兼有内陆和海洋气候,年均降水917mm,是中国北方雨量最多地区之一,总库容2.7亿立方米的日照水库和付疃河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3100万立方米),足以保障钢厂以及日照市的用水。
此外,山东是独立电网,对钢铁厂的供电有绝对保证。
李耀刚说,日照具有建设临港大工业的最好条件。
具体而言,日照当时的盘算更像是一种联合投资行为——山东和首钢陆续限制各自的产量,联合外资成立一家“高精洁效”钢铁企业,主要生产可替代进口的汽车用板等技术含量高的钢材。
对于这一切,首钢现任总经理罗冰生基本给予了全盘否定。
但事实是,山东省有关部门、日照市与首钢的洽谈曾十分密切,“大钢办”便是与首钢接洽的“全职部门”。
然而事情发展到今天,似乎已变成了日照市的一厢情愿。
作为被国务院正式确立的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大钢项目对于还带着“沿海欠发达地区”帽子的日照意义不言而喻——它将使这座还在吸食着土地养分的农业城市彻底转型为大工业城市,从而与大陆桥另一端的荷兰鹿特丹遥相呼应,进而带动淮海与陇海经济带的真正起飞。
对大项目的渴望还缘于日照财政的囊中羞涩——本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正值日照党政首脑赴胶东半岛考察学习归来,当谈及本地财政一年一个亿的收入还不及胶东一个县的时候,尴尬之情溢于言表。
尴尬之后的反思是:日照近年来在水利、港口、公路、铁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较大,但在工业投入方面多有不足,制造业含金量偏低,致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能力微弱,对日照财政的回报自然捉襟见肘。
“我们无法逾越工业化阶段,”李耀刚说,“没有大项目,桥头堡就是形同虚设,第三产业就没有支撑,日照的发展就会徘徊不前。
”而假如大钢项目开建,按照最初的测算,一期工程投资估算即为157.31亿元,其中基建投资123.12亿元,涨价预备金17.44亿元,建设期利息16.75亿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4.67%。
而如果首钢搬迁,同样需要数百亿元的投入。
如此天文数字的投入,怎不令一个发展中城市怦然心动。
尽管当今首钢高层一再冷淡日照,但日照市政府一位官员表示,“十五”期间要积极推进临海大工业项目的建设,“做好大钢厂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首钢能来是事半功倍,首钢不来,日照仍有建设大钢项目的必要性。
”由此可见,无论首钢是否迁移,日照大钢项目仍是当地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不过,”李耀刚说,“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将根据产业形势变化适当调整工艺及产品方案。
”也有人对日照的决策大惑不解,甚至不以为然——对大项目的暴饮暴食可能导致对理性的僭越。
日照美丽、安谧、疏朗,是一个可以出售新鲜空气的地方,上马大工业项目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定位必然存在冲突,其“生态市”的建设目标将受到严峻考验。
对于日照这座年轻的城市而言,建设大钢厂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虽然这是最显著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耐心或者勇气的问题,更是一个发展理念的问题。
当所有设计师都加入到精密设计、强力控制、终端结果高于一切的竞技之中,要当心工业化像一次拆毁艺术品的过程一样消灭城市的理想。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首钢迁往日照,应该会做到双赢。
唐山:更能吸引首钢?随着首钢烧结厂将迁往河北唐山迁安矿山的消息传出,一个看起来比迁址日照更具可操作性的构想——把首钢上游企业迁往唐山——似乎有可能变成现实。
最早提出这个想法的,是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环保活动家梁从诫先生等一批知名人士。
他们建议,用15-20年的时间,将首钢的炼铁、炼钢、炼焦、烧结和轧钢这几个污染、耗能、耗水最严重的上游企业逐步迁至唐山京唐港地区。
1997年,梁将这个方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向政府提出,得到的只是当时的冶金部含糊其词的答复。
据梁先生估算,上游企业只涉及首钢在京职工总数的30%左右,涉及资产约占首钢400亿总资产的一半,从总体而言牵动面较小。
当时北京市正在与唐山市共同投资开发建设京唐港,在京唐港的后方陆域有150平方公里滩涂,具备建设大型钢铁项目的经济地理资源优势。
而且此地距北京较近,便于首钢公司直接管理。
作为北京市参与投资开发地区,企业资产和财务收入将可以继续归属北京市。
另外,国家计委、交通部、冶金部和首钢正在京唐港兴建曹妃甸20万吨矿石中转码头,接卸首钢所需进口矿石,如果将首钢上游企业迁入,矿石可直接由码头进厂,同时就近使用唐山地区其它原料和能源,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京唐港海边滩涂地价低廉,首钢搬迁时可最大限度利用土地差增值,降低成本;上游企业迁出后,首钢周边地区环境状况将显著改善,可使土地、房产大幅增值,首钢将从中长久受益,但是这些设想中的利润与荣耀却不足以唤起首钢重新创业的激情。
正当首钢迁往京唐港的设想渐渐沦为酒会谈资,业内开始出现一种强烈呼声——要求京津冀钢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
另一种迁移方式浮出水面。
京津冀地区本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协作区。
该地区钢铁产业集中度低,结构性矛盾在全国最为突出。
据了解,全国共有1500多家钢铁企业,京津冀有150多家,年生产能力近2640万吨;全国产钢超过50万吨的钢铁企业共有46家,京津冀有11家。
但京津冀钢铁产品的结构极不合理。
除天津市年产80万吨钢管及金属制品还属特色产品之外,三省市多数产品雷同,高技术含量的板带产品极少。
据国家冶金工业局统计,京津冀建筑钢材产量是消费量的3.26倍,北京高达5.82倍,而板材产量仅为消费量的40%。
邯钢薄板连铸连轧生产线虽已投产,但对解决这一地区钢铁业结构性矛盾依然是杯水车薪。
近年来,整个京津冀地区的钢铁企业开工率不足70%,设备利用率较低。
唐钢董事长、总经理王天义说,京津冀地区的钢铁企业长期以来互相争夺矿产、水资源、项目和市场,互相压价,恶性竞争。
专家指出,只有对京津冀地区钢铁企业进行跨省市组织结构调整,整个地区的钢铁业才能统一规划,统一发展,进而根除重复建设和解决结构性矛盾。
2000年初,国家有关部门曾经提出京津冀钢铁业调整方案:组建华北(京津冀)钢铁集团公司,三省市政府作为股东,把各自的钢铁企业资产划入集团,企业所得税按比例分成。
首钢与唐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由此发生。
双方达成的共识是:钢铁业调整应分步实施,逐步扩大,以企业行为为主,首先实现首钢和唐钢的联合,之后可待机与河北、天津乃至华北地区其它省份的同类企业进行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