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搬迁分析
首钢搬迁调整战略与实践
首钢搬迁调整战略与实践联合课题组一、首钢钢铁业搬迁调整的背景和战略选择首钢始建于1919年。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发展,1994年钢产量达到824万吨,列当年全国第一位,并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5年资产总额580亿元,销售收入806亿元,实现利润水平33亿元,职工10.2万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北京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首钢多年来加强环境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北京地区自然形成的大气污染本低值很高,环境容量非常有限,首都的特殊地位,都不适合继续发展钢铁冶炼工业。
首钢向何处去?重大战略选择和严峻的考验,摆在了首钢领导班子及全体首钢人面前。
在重大战略选择面前,首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辩证地认识和分析形势。
一方面,首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钢铁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许多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
而首钢在北京受环境容量限制,钢铁业从1995年以后一直得不到发展,技术改造滞后,与先进企业的差距不断拉大。
如果单纯压缩钢产量,不进行产业优化升级,企业竞争力将逐步削弱,由此将引起效益下降、富余人员增加,银行偿债能力下降、企业不稳定等一系列严重的困难和问题。
另一方面,首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全国许多大钢铁企业位于中心大城市,都面临着环境的压力。
如果首钢率先走出北京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就可以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获得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并为中心城市钢铁业搬迁调整提供示范。
首钢从1998年底开始编制“十五”发展规划,之后又延伸到“十一五”规划。
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反复进行战略思考,经历了一个多种方案选择的过程。
第一阶段方案,压缩部分钢产量,钢铁业继续在北京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争取国家批准在石景山建设冷轧、热轧项目,提高钢铁业的竞争力;同时大力发展非钢产业,逐步使非钢产业比重超过钢铁业,以适应首都经济发展的要求,保证首钢在北京的发展和职工队伍稳定。
首钢搬迁难题
首钢搬迁难题大家都以为首钢搬迁的难题是在成本和税收上,其实不然,企业发展在于人,搬迁难的也是人。
张继红是首钢后勤部的一名员工,在首钢工作快20年了,如今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再次热炒,让她不禁想起2005年第一次得知首钢生产企业要搬迁到河北的一幕。
如今看来,她觉得真不是个事,可是那时候,搬迁就是“天大的事”。
如今,搬迁已经过去8年了,张继红和丈夫每周团员一次的日子也已经过去7年了,那时候,还在读初中的儿子如今大学快毕业了。
而首钢已经在河北曹妃甸扎下根,原来的那个首钢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是惊喜?是无奈?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如今,“京津冀一体化”被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加上一大批行政审批权的下放,使得“央企总部迁离北京”的言论持续发酵。
政府对北京发展和管理提出新要求。
消息称,最近中央已经明确将从首都剥离一些非首都职能的企业,中央企业首当其冲。
而一些地方政府此时已经开始主动与各大央企联系,欲帮其做好落户准备。
于是,继为了奥运会搬迁曹妃甸之后,首钢搬迁又再度成为话题。
首钢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要求采访的媒体特别多,单是采访函他们就收了十几家媒体的,还不算后面陆续递进来的。
但是实际上真正得到答复的媒体并不多。
不是首钢不愿意出来说,而是这个搬迁的事能说的都已经说了。
首钢1919年建厂,建国后飞速发展成为北京的骨干国企。
大烟囱和大高炉,曾一度是首钢现代化的标志。
这个距离北京天安门仅17公里、占地面积将近9平方公里的工厂,改革开放30年,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9万吨,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提高到1320亿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费576.6亿元。
并且最令首钢人骄傲的是,首钢的纳税额,占到北京市的5%。
2004年,首钢的纳税额已经占到整个石景山区的55.4%。
首钢与宝钢等钢企,共同组建了我国钢铁产业的第一梯队,首钢也成为北京的骄傲。
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污染企业的首钢一下就成了众矢之的。
首钢搬迁调整战略与实践
首钢搬迁调整战略与实践随着城市建设和国家工业基地调整,企业的发展也需要相应地进行变革和调整。
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巨头企业之一,北京首钢集团也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临着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作为北京市政府的重点项目,首钢集团进行了搬迁调整,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首钢集团的搬迁调整战略与实践。
搬迁调整背景首钢集团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也是首都北京的重点企业之一。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首钢集团所在的城市区域逐渐成为北京市中心区,周围环境也变得拥挤嘈杂,空气污染问题严重。
此外,首钢集团因常年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早在2016年便出台了调整方案,计划搬迁至廊坊等地区,并进行产能削减。
2020年,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首钢集团再次启动搬迁调整计划。
调整方案首钢集团的搬迁调整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搬迁至廊坊首钢集团计划将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生产基地搬迁至河北省廊坊市,同时投资兴建一条连接北京和廊坊的高速铁路。
这条高速铁路将成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也将进一步促进首钢集团的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优化调整产能首钢集团将通过钢铁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和优化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适应市场环境和政策要求。
同时,该集团还将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要的民营企业之一,首钢集团将继续加大对高端制造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
集团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践效果自首钢集团搬迁调整方案出台以来,该企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主要表现为:节能减排首钢集团在搬迁调整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措施。
例如,在转移冶炼设备的过程中,采用了高水平的节能环保设施,减少了CO2排放,同时也降低了工厂内部环境污染。
这一举措对于首钢集团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钢搬迁问题
• 二、矿产资源优势
鞍山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市区周 围铁矿储量逾百亿吨,占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 菱镁矿储量占全国的80%,占世界储量的四分之一; 滑石储量占全国的40%,品位为全国之最;岫玉储 量占世界玉石储量的60%。岫岩地区素有“玉石之 乡”的美称,拥有丰富的玉石资源;此外,农产 品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等也相当丰富。 鞍山已发现的矿产资源51种,开发的37种,可分 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稀有矿产、 宝玉石矿产和矿泉水等六大种类。
促成首钢搬迁曹妃甸的因素
• (1) 环境因素,钢铁厂废水废气污染首都。 • 首钢搬出北京,最大的原因就是对北京市
区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得 首钢的发展与首都环境以及产业结构的矛 盾日益突出。而北京作为首都他的形象是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 (2)确定定址曹妃甸,距离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 3.市场条件好:上海及周边地区消费市场 大,而且由于宝钢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所 以其生产的钢材用途广泛,如汽车、造船、 神州5号的部分零部件、磁悬浮轨道、集装 箱等。
• 目前,虽然上海距离铁矿石资源地较远, 但总的来说宝钢建在上海还是利大于弊的, 所以宝钢近期不会搬。
• 鞍钢选址鞍山的区位优势:
徊,一直处在武钢之后。这主要企业产品结构
不同,首钢以建筑钢材为主,而武钢的板材在
整个产品结构当中占很大的比重的原因。
•
第二、企业兼并重组使传统的企业排名发
生了变化除去宝钢集团、鞍钢集团、太钢集团
三年的名次没有变化之外,其他企业都有过起
伏,本钢、华菱集团由于集团兼并重组名次有
了很大的提升。世界钢铁工业兼并重组已经改
下降较快的是攀钢从1999年的第5名下降到
从首钢搬迁看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精选文档】
从首钢搬迁看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谈案例教学在章节小结课中的应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实验高中尹斌引言: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原理与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与指导下而组织的创新能力型教学。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术手段,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发挥,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探究型人才,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和新时代赋予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在新课标人教版《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的教学中,我将首钢搬迁这一热点地理事件运用于本章总结复习课中,变传统的梳理课本知识为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原理了解和剖析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使学生的课本知识得以升华。
在教学中,我围绕本章核心内容“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为学生提供背景材料,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事件因缘,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背景材料1:新华网2005年3月4日电,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日前正式批准首钢集团将其钢铁冶炼部分全部从北京迁到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在那里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钢铁联合企业,这意味着中国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最系统的城市特大型企业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首钢搬迁示意图背景材料2:现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首钢集团,始建于1919年,为中国特大型钢铁企业之一,年产量超过800万吨。
1958年建成中国第一座30万吨侧吹转炉,结束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78年进入中国十大钢铁企业行列。
背景材料3:曹妃甸位于塘沽新港及秦皇岛之间,被誉为“钻石级港址”,地处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南堡地区,西北距北京约225公里,距唐山市85公里,甸头向前延伸500米,水深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36米,是渤海最深点,天然海沟直通渤海海峡。
背景材料4:我国钢产量2004年达2.72亿吨,预计2005年将超过3.3亿吨,但从品种结构看,我国目前只能是钢铁大国,还不能说是钢铁强国,首钢现有的800万吨钢产能力,85%为市场供过于求,俗称“大路货”的一般长线材。
首钢搬迁方案
首钢搬迁方案1.背景介绍首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总部位于北京市。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首钢集团的生产和运营已经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平衡,保护和改善周边环境,首钢集团决定制定搬迁方案,将生产设施迁至合适的地方。
2.搬迁目标首钢集团搬迁方案的目标包括: - 将生产设施迁至环境条件更好的区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 保证员工的生活条件和福利不受影响 -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3.搬迁方案首钢集团的搬迁方案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3.1 地点选择为了选择合适的搬迁地点,首钢集团将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进行评估: - 地理位置:新地点应具备交通便利和物流配套设施完善的优势 - 环境条件:新地点应比当前位置更加清洁、无污染,以保护周边环境 - 土地价格:新地点的土地价格应相对较低,以降低投资成本 - 劳动力资源:新地点周边应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以满足生产需要3.2 设施建设在确定了合适的搬迁地点后,首钢集团将进行设施建设工作,包括: - 建设新的钢铁生产线和配套设备,以满足市场需求 - 建设员工宿舍、教育和医疗设施,以保证员工的生活和福利 - 建设环境监测设备和污染治理设施,确保新生产设施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3.3 迁移计划为了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首钢集团将制定详细的迁移计划,包括: - 各项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时间表 - 员工搬迁和安置计划,包括住房、交通和福利等方面的安排 - 生产设备和物资的搬迁方案,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转3.4 环境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和改善周边环境,首钢集团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 实施严格的环境监测和管理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废物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 建设先进的环保设施,如废水处理厂和废气净化装置,确保排放物的处理达到国家要求 -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 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与周边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4.预期效果首钢集团搬迁方案的预期效果包括: - 生产设施迁至环境条件更好的地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长期来看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 员工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得到改善,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5.风险及应对措施在搬迁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 - 土地开发和建设的延期风险:首钢集团将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确保土地开发和建设工作按计划进行 - 资金不足风险:首钢集团将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政府补贴等方式筹集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搬迁工作 - 员工抵触情绪风险:首钢集团将做好员工沟通和培训工作,让员工理解搬迁的必要性和好处6.结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搬迁方案,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首钢集团将实现生产设施的迁移,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首钢搬迁及其旧址规划
《区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期末考察论文首钢搬迁及其旧址规划摘要:由于环境污染、土地限制等原因,始建于1919年的中国首钢集团目前正在逐步从北京市石景山区搬迁至河北省曹妃甸。
此次搬迁是首钢集团的一次腾飞,也为石景山和曹妃甸带来转型,并且拉动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
而首钢旧址的规划问题更成为政府、专家和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首钢搬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旧址规划1.首钢集团首钢始建于1919年9月,经历了解放前痛苦磨难的30年、解放后成长壮大的30年、改革开放大发展的30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一个时期,从1919年至1948年。
1919年9月龙烟铁矿有限公司炼铁厂开工建设,历经了北洋军阀战乱、日本侵略者占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工程建设缓慢,生产几度陷于停顿,30周年累计产铁只有28.6万吨。
第二个时期,从1948年至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生产。
1958年9月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1961年5月建成了当时具有先进水平的30万吨轧钢生产线,标志着轧钢生产开始起步;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翻开了我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
1978年钢产量达到179万吨,销售收入14.43亿元,成为全国十大钢铁生产基地之一。
第三个时期,从1979年至今。
首钢作为国家第一批改革试点单位,从率先实行承包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再到实施战略性搬迁调整,进行一系列改革探索。
改革开放30年,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4万吨,增长5.8倍;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增加到1320亿元,增长90.5倍;实现利润从3亿元增加到44.88亿元,增长14倍;资产总额从16.89亿元增加到2070亿元,增长121.6倍;在册职工人均年收入从739元增加到4.6万元,增长61.2倍。
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576.6亿元。
2009年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首钢销售收入列第12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首钢列第39位。
[首钢搬迁曹妃甸原因]央视《首钢大搬迁》观后感
[首钢搬迁曹妃甸原因]央视《首钢大搬迁》观后感《首钢大搬迁》讲述的是新世纪之初,首钢人因北京市环保要求和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影响,从而走出北京在曹妃甸建功立业,实现“钢铁强国梦”的感人历程,央视《首钢大搬迁》观后感。
根据影片资料,整部《首钢大搬迁》分为三个段落,分别为“痛别北京城,还首都一片蓝天。
”“冲破国际技术封锁,走向自主创新之路。
”第三部分则是“植根循环经济,走向未来。
”下面是关于这部纪录片的一些观后感。
范文一由中央电视台、首钢总公司、北京贺朗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首钢大搬迁》,将于2016年1月12日至18日期间晚21时59分,在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
近年来,首钢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奋力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备受主流媒体关注。
《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首钢搬迁里外一新》文章,并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刊”一个通版,介绍首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新华社、《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媒体也纷纷专题报道首钢改革发展情况。
此次,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首钢大搬迁》,是以国家意志和战略抉择为主题,以首钢近百年恢弘的发展史为背景,以首钢史无前例的搬迁调整为主线,演绎出首钢人在新世纪,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秉承“钢铁报国”的执着追求,实施搬迁调整的创业史诗和伟大实践。
该片尊重历史、再现历史、昭示未来、给人启示,体现了首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示范作用,体现了首钢人在搬迁调整中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精神和英雄壮举,体现了首钢精神、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的传承和发扬。
范文二大型电视纪录片《首钢大搬迁》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后,在首钢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最近几天,有关《首钢大搬迁》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成了职工们茶余饭后讨论的主要话题。
今日本报特开辟“我看《首钢大搬迁》感想·感悟"栏目,欢迎大家抒真情、谈感受,资料共享平台《央视《首钢大搬迁》观后感》()。
首钢为什么要搬家
首钢为什么要搬家一、矛盾的焦点是环保首钢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只有17公里,地处城市西部上风向的首钢涉钢系统,在北京石景山地区集中了焦化、烧结、炼铁、炼钢和轧钢等高耗能、耗水及高排放的生产工序。
首钢产能与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北京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得首钢的发展与首都环境、以及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
于是,上世纪90年代起,从“首钢对我国钢铁工业的贡献举世瞩目,首钢对首都环境的污染触目惊心”,到“首都搬家还是首钢搬家”的大讨论和社会舆论开始对此不断地“口诛笔伐”。
而在这跨世纪的十几年间,经常会传出“首钢将搬出北京”、“首钢决不会搬迁”、“首钢将部分搬迁”等等“确切”消息,成为国内外舆论、社会各界和普通百姓共同追逐和关注的焦点。
然而关于“搬迁”对于首钢来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在“八五”期间,为全面治理过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问题,首钢就花相当大的代价对在市区内的线材厂(西直门北)、特钢厂(广安门)、耐火材料厂(卢沟桥)进行了搬迁改造。
而在环境治理的投入方面,首钢更是不遗余力,1995年到2002年,累计投入15.54亿元治理环境,使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
二、曾经的两种选择方案首钢的搬家事件让王岐山市长以及陆昊副市长颇费一番心思,搬家涉及到搬迁费用、城市税收以及10多万人员的安置等等。
为2008年奥运做准备,环境质量的改善无疑是首要目标。
北京市政府工业局局长曾提出问题:“如果首钢不搬家,而是把搬家的资金投入在环保设备上是否可以改善?”国际钢铁协会(IISI)参与评估的专家所提建议也是:如果首钢搬迁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环保,如果对环保投资,首钢就不用搬迁,最优的方案首先是考虑上环保设备治理,而不是要考虑搬迁计划。
当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后,首钢为尽快减轻北京的环境压力,在钢铁市场“热火朝天”的时候,承受着销售收入减少80亿元,4.5万职工成为富余人员的压力,作出2003年底压缩北京地区钢产能200万吨的决定。
首钢搬迁难题(优秀范文五篇)
首钢搬迁难题(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首钢搬迁难题首钢搬迁难题大家都以为首钢搬迁的难题是在成本和税收上,其实不然,企业发展在于人,搬迁难的也是人。
张继红是首钢后勤部的一名员工,在首钢工作快20年了,如今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再次热炒,让她不禁想起2005年第一次得知首钢生产企业要搬迁到河北的一幕。
如今看来,她觉得真不是个事,可是那时候,搬迁就是“天大的事”。
如今,搬迁已经过去8年了,张继红和丈夫每周团员一次的日子也已经过去7年了,那时候,还在读初中的儿子如今大学快毕业了。
而首钢已经在河北曹妃甸扎下根,原来的那个首钢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是惊喜?是无奈?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如今,“京津冀一体化”被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加上一大批行政审批权的下放,使得“央企总部迁离北京”的言论持续发酵。
政府对北京发展和管理提出新要求。
消息称,最近中央已经明确将从首都剥离一些非首都职能的企业,中央企业首当其冲。
而一些地方政府此时已经开始主动与各大央企联系,欲帮其做好落户准备。
于是,继为了奥运会搬迁曹妃甸之后,首钢搬迁又再度成为话题。
首钢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要求采访的媒体特别多,单是采访函他们就收了十几家媒体的,还不算后面陆续递进来的。
但是实际上真正得到答复的媒体并不多。
不是首钢不愿意出来说,而是这个搬迁的事能说的都已经说了。
首钢1919年建厂,建国后飞速发展成为北京的骨干国企。
大烟囱和大高炉,曾一度是首钢现代化的标志。
这个距离北京天安门仅17公里、占地面积将近9平方公里的工厂,改革开放30年,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9万吨,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提高到1320亿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费576.6亿元。
并且最令首钢人骄傲的是,首钢的纳税额,占到北京市的5%。
2004年,首钢的纳税额已经占到整个石景山区的55.4%。
首钢与宝钢等钢企,共同组建了我国钢铁产业的第一梯队,首钢也成为北京的骄傲。
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污染企业的首钢一下就成了众矢之的。
首钢搬迁分析
一、首钢搬迁是对还是错?为什么选在河北?首钢搬迁的原因:1.空气污染是直接动因,也是表观原因2.水资源的约束3.钢铁制造不是高端制造业,与首都北京的发展布局格格不入4.高昂的运输物流成本曹妃甸的优势:1.富有冶金所需原料2.“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用滩涂围海造钢铁厂,不占用耕地资源二、职工为什么不愿意搬走?1.曹妃甸属于填海造地,环境荒凉2.与家人分离,家不成家3.三、首钢的GDP要留在北京,合理吗?怎么办?1.风险补偿原则,谁承担风险谁受益。
2.“2007年通过《企业所得税法》的时候,全国人大收到很多地方人大的报告,所得税归总部,就把所得税集中缴纳,这对于集中发展绝对是一个正确政策,但是集中缴纳之后,把其他地方的所得税都到注册地来交,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
汇总计算交税是符合市场原则的,但是汇总后税都交到总部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
2008年全国人大通过《企业所得税法》中有所改善,决议规定企业要按照总部各个分支机构的因素分配企业所得税,比如有销售收入、工资总额、资本金,按照几个因素各占1/3。
原则上税制要服从税源,而不是都集中在总部所在地。
然而,央企的利益仍旧是最难撼动的。
有一大批央企,还是利润很多、所得税很多的,规定这些所得税不分配,但是这些央企恰恰是利润最大的,他分的那些企业相对利润比较少。
所以各地得的钱不多,真正利润大的、所得税多的不分,这个确实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税收与税源一致性”原则未能成为我国税制原则的原因还在于,学术界现在还有争论。
“有一些学者认为,不要管税收分给谁,集中了以后,由中央来平衡,这是一种理论上的说法。
”许善达认为这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没道理。
“首先谁的税给谁,然后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你再来平衡,你的税你不给我,拿走了再来平衡他们就认为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所以我想我们国家这方面还可以有进步,但是目前还不能说已经进入设计原则。
我希望学术界,包括有关部门,包括各地的政府、人大,应该更多的人投入这个研究,能够把它形成共识,我想对推动这个事,我想对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特别是咱们说相对起来发展比较慢的地区,这个支持是非常大的。
ppt模版之首钢搬迁
遗留的最大问题----富余职工的安置问题 首钢在北京地区的8.4万名在职职工,搬迁后将富余6万多人, 如何解决这部分人的安置问题变得很重要。职工的安置问题要通 过发展来解决。“安置不叫下岗”,朱继民说,岁数大的员工可 以采取离岗休息、退养的办法安置;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要通过 加大各种技术性的培训,输送人才到北京产业需要的地方。朱继 民认为,分流的渠道非常多,可以通过包括非钢产业的发展、钢 铁业建设新厂、搞循环经济等方式安排一部分员工。
搬迁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说要明确为什 么搬迁、搬到哪去、搬迁之后相比于现在的地点会有什么好处„„ 国务院批准的京津两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备受关注的一大亮点是, 北京不再强调“经济中心”,而将发展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 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首钢的搬迁是道单项选择题。空气污染、水污染日趋严重,与北京整个城
为钢铁工业布局合理化摸索出路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存在很大问题。据对74家 主要钢铁企业的调查,有20家分布在大型城市,另有34家分布在 中等以上城市,而且区域分布大部分处于内陆地区。 “这种布局对于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非常不利。” 王青海说。 据介绍,首钢集团新厂的选址地处渤海湾畔,与30万吨的矿 石港口选址只有500米之遥,这将大大降低物流 明了方向。钢铁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向沿海发展,将是下 一步中国钢铁发展的主流。今后新上项目,将一律引导往沿海发 展。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外一些大的钢铁厂无一不是把厂址建 在沿海,而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靠海工 厂。由于受运力、原材料条件等的限制,目前内陆钢铁企业成本 急剧上升,有的已经支持不下去。“首钢搬迁是创世纪之举,它 给中国钢铁业下一步发展,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关于首钢搬迁案例的分析
关于首钢搬迁案例的分析一.企业简介首钢集团始建于1919年,是我国一家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的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首钢发展简史首钢老厂区距天安门只有十七公里,前身是1919年开始建设的石景山钢铁厂,新中国成立前30年只生产了28.6万吨生铁。
新中国成立后,首钢成为北京为数不多的以“首都”冠名的企业,是北京工业的标杆。
在鼎盛时期,首钢一家企业的利税就占到全北京市税收的1/4。
1994年,钢产量达到832.7万吨,为全国首位。
随着首都城区变大,区域条件和环保压力限制了“钢铁巨人”的进一步长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由于国家没有批复发展规划,首钢多年来不能在北京地区扩大规模,基本上处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的状态。
进入新世纪,中国钢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首钢却还是维持1994年的800余万吨产量不动。
“要首都还是要首钢”的两难选择,终于在2005年2月尘埃落定,国务院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调整方案,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在顺义建设冷轧薄板生产线,至2010年底完成搬迁。
搬迁调整使首钢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获得了发展机遇。
三.首钢的区域背景首钢位于北京市,属于京津唐地区。
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少数几个经济发达的城市经济圈之一(京津唐经济地区面积16.9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6%;2004年年末人口6050.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65%;生产总值12458.51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8.59%;人均生产总值15071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4倍),该区域拥有2个超级大城市和7个地级市,是河北省和京津联系最紧密的地区(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这七个地级市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近60%,是河北省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区域)。
京津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北方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中心,区域内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条件良好、科学技术发达、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处于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枢纽与门户。
首钢搬迁选址方案图
首钢搬迁选址方案图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首钢搬迁选址方案图,并提供相应的选址依据和背景信息。
该方案图是基于详细的评估和研究制定的,旨在为首钢搬迁提供可行和可持续的选址决策。
背景首钢是中国最大的冶金企业之一,总部位于北京市。
由于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首钢决定将其生产和运营设施迁至其他地方。
为了确保搬迁顺利进行,首钢组建了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研究并制定合适的选址方案。
选址依据首钢为搬迁选址制定了一系列的依据和标准,以确保新的选址能够满足其业务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选址依据:1.土地可用性:新选址要求有足够的土地供首钢的生产和运营活动使用,包括工厂、仓库和办公区等。
2.基础设施:新选址需要便利的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以满足首钢日常运营的需要。
3.人才资源:新选址附近要有可靠的人才资源,以确保首钢能够吸引和保留高素质的员工。
4.环境因素:环境保护是首钢非常重视的问题,新选址应位于环保措施完善的地区,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5.投资环境:新选址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以吸引首钢的投资并促进企业发展。
基于这些依据,首钢团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评估,并最终制定了选址方案图。
方案图下图是首钢搬迁选址方案图的示意图:+-----------------+| || 新选址区域 || |+-----------------++----------------------+ +----------------------+| | | || 现有首钢工厂 | | 新建工厂区域 || | | |+----------------------+ +----------------------+根据选址依据和研究结果,新的选址方案将位于某某地区,距离原首钢工厂合适的距离。
该地区具备充足的土地供应,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可为首钢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
新的选址方案还考虑了环境保护因素,在选址附近有大量绿化和生态保护区,以确保首钢的生产不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首钢的搬迁与布局
首钢的搬迁与布局首钢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
解放后首钢获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我国第一座测吹转炉,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高炉。
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巨大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下属股份公司、新钢公司、迁钢公司、首秦公司、高新技术公司、机电公司、特钢公司、首建公司、房地产公司、实业公司、国际贸易工程公司等子公司,在中国企业联合会按2006年数据评选的中国制造业500强中,首钢销售收入列第10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首钢列第36位,揭开了我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
首钢地处首都北京的特殊环境,使企业面临着比其他企业更大的环保压力,面临着国内外钢铁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面临着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
首钢不断完善首钢发展战略,推进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抓好生产经营,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环境治理,发展环保产业,努力为改善社会环境做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005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首钢搬迁调整方案。
一是逐步压缩北京石景山厂区钢铁生产能力,2010年底钢铁冶炼、热轧能力全部停产;二是结合唐山地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体现循环经济要求,联合唐钢,在河北曹妃甸建设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三是在北京发展首钢总部经济,建设顺义冷轧项目,发展优势非钢产业、环保产业、研发体系等。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有利于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有利于促进华北和环渤海地区钢铁布局调整,为中心城市钢铁企业搬迁调整探索经验;有利于为我国钢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
1.首都钢铁公司(首钢)最初建厂时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提示)
一.首都钢铁公司的迁址
╳Hale Waihona Puke 首都钢铁公司位置图1.首都钢铁公司(首钢)最初建厂时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提示) 2.首钢为什么搬迁? (提示)
一.首都钢铁公司的迁址
╳
首钢新址示意图
首钢新址选择是否考虑了近煤近铁?
一.首都钢铁公司的迁址
╳
渤海湾局部海域等深线示意图
1.依据等深线,判读曹妃甸建港的有利条件。 2.新首钢建厂考虑的区位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
一.首都钢铁公司的迁址
╳
新首钢交通分布示意图
1.分析新首钢的交通区位因素。 2.分析唐海县将成为新兴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 3.分析唐海县及周边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提示)
一.首都钢铁公司的迁址
提 示:
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因素考虑,如市场的需求、交通因素、原料、燃料、 政策导向等因素。
一.首都钢铁公司的迁址
提示:
(1)环境因素 (2)水资源因素 (3)2008年奥运会因素
一.首都钢铁公司的迁址
提示:
铁矿石来自于国外
一.首都钢铁公司的迁址
提示:
(1)市场需求的改变。 (2)农业作物品种的变化,由传统的粮食、经济作物种植转向为副食品生产基地。
关于城市大型钢铁企业搬迁、改造问题的研究——以首钢石景山厂区搬迁改造为例(1)
关于大型城市钢铁企业搬迁、改造问题的研究——以首钢石景山厂区搬迁改造为例摘要:随着国家工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因为钢铁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些早年建立在城市附近的大型城市钢铁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对城市环境和市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首钢集团对于如何解决城市钢铁企业生产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开辟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在保持稳定生产的同时把搬迁、改造化作企业发展壮大的机遇,在新厂区的建立上以建设国际一流的钢铁企业为目标。
在老厂区的改造上以保护城市环境,改变产业结构为突破。
用“敢为人先”的首钢精神为城市钢铁企业未来的改革发展创造出了搬迁和改造并举,以升级和发展为目的新思路。
关键词:首钢城市环境钢铁企业搬迁改造规划设计引言:鲁迅先生说过:“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首钢的搬迁调整,不仅在国内工业史上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就是在全世界,也很难找到可以效仿的先例。
首钢就是在走一条未曾有人走过的路。
正文:2013年1月北京地区遭遇了四次大规模的雾霾天气。
据报导,在这几次空气污染事件中汽车尾气污染占到了首位,其次是燃煤和扬尘污染,最后才是工业污染。
曾经位居“首位”的污染源如今“退居”第四,工业污染在北京市大气污染中比例的减少与首钢的搬迁改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石景山下屹立了近百年的“十里钢城”——首钢,位于石景山区西南部,占地约7.07平方公里,相当于石景山区14%的土地面积,这家大型重工业企业雄踞在长安街的西端,距离北京市区仅17公里。
从1919年建厂起,这家工业企业的命运便和他所在的这座城市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北洋军阀时期他是北京振兴民族工业的先锋,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北京的沦陷他也陷入到了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后他又投入到了建设祖国首都的伟大工程中。
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从鸟巢到国家大剧院,从三峡工程到西气东输工程,到处都可以看到首钢的产品。
钢铁企业搬迁得与失分析
钢铁企业搬迁得与失分析
近年来,我国一些钢铁企业搬迁之后暴露出来诸多的得与失的问题。
XX搬迁前地处xx上风向,环保压力大,与首都城市功能不符。
首钢搬迁自19xx年提出,在搬与不搬问题上争论了多年,xx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才最终敲定涉钢系统搬迁。
投产初期的几年,受财务成本过高、装备问题频发、钢材市场萎靡等多种因素影响,亏损严重,20xx年-20xx年4年亏损超过100亿元,依靠xx市强大的资金支持和举全国之力的技术支撑,才得以渡过难关。
XX搬迁也是因为企业发展与城市功能不符、环保压力大,搬迁方案谋划10多年,而促使搬迁落地的主要原因是20xx年杭州主办G20峰会。
杭钢搬迁实际上是对宁波钢厂进行填平补齐。
杭钢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其非钢产业特别是房地产、物流运输已形成了较大规模,成为承接杭钢搬迁的重要载体。
钢铁企业搬迁,实际就是异地重建,不,比重建还要耗资。
建一座5000立方米高炉,就得近20亿元,烧结、转炉、轧钢、制气、水处理、运输,仓储、质检……估计没有500亿,像唐钢这等规模的钢铁企业,完不成搬迁。
所以,如果能环保达标,不搬最好。
至于海边新建厂区,可以用产能指标(这是个新名词,相当于计划生育指标)置换方式将内地(相对而言)高耗能,高污染,中小规模的钢铁企业兼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首钢搬迁是对还是错为什么选在河北?
二、首钢搬迁的原因:
1.空气污染是直接动因,也是表观原因
2.水资源的约束
3.钢铁制造不是高端制造业,与首都北京的发展布局格格不入4.高昂的运输物流成本
曹妃甸的优势:
1.富有冶金所需原料
2.“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
用滩涂围海造钢铁厂,不占用耕地资源
一、首钢搬迁对北京和河北的利弊,还是双赢
二、职工为什么不愿意搬走?
三、 1.曹妃甸属于填海造地,环境荒凉
四、 2.与家人分离,家不成家
3.
五、首钢的GDP要留在北京,合理吗怎么办
1.风险补偿原则,谁承担风险谁受益。
2.“2007年通过《企业所得税法》的时候,全国人大收到很多地方人大的报告,所得税归总部,就把所得税集中缴纳,这对于集中发展绝对是一个正确政策,但是集中缴纳之后,把其他地方的所得税都到注册地来交,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
汇总计算交税是符合市场原则的,但是汇总后税都交到总部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
2008年全国人大通过《企业所得税法》中有所改善,决议规定企业要按照总部各个分支机构的因素分配企业所得税,比如有销售收入、工资总额、资本金,按照几个因素各占1/3。
原则上税制要服从税源,而不是都集中在总部所在地。
然而,央企的利益仍旧是最难撼动的。
有一大批央企,还是利润很多、所得税很多的,规定这些所得税不分配,但是这些央企恰恰是利润最大的,他分的那些企业相对利润比较少。
所以各地得的钱不多,真正利润大的、所得税多的不分,这个确实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税收与税源一致性”原则未能成为我国税制原则的原因还在于,学术界现在还有争论。
“有一些学者认为,不要管税收分给谁,集中了以后,由中央来平衡,这是一种理论上的说法。
”许善达认为这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没道理。
“首先谁的税给谁,然后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你再来平衡,你的税你不给我,拿走了再来平衡他们就认为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所以我想我们国家这方面还可以有进步,但是目前还不能说已经进入设计原则。
我希望学术界,包括有关部门,包括各地的政府、人大,应该更多的人投入这个研究,能够把它形成共识,我想对推动这个事,我想对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特别是咱们说相对起来发展比较慢的地区,这个支持是非常大的。
对于他们能给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